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第四章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考情分析

章节章名2015 2016 2017 2018

一概述0 0 0 0

二石油化工防火 4 3 4 3

三地铁防火 1 1 2 2

四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 1 1 1

五加油加气站防火 4 4 1 1

六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0 1 3 3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交通隧道的分类及其特殊构造、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掌握隧道结构耐火的主要措施、隧道安全疏散的主要形式、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第一节隧道分类

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

一、分类标准

隧道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隧道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方法、横断面形式以及交通运营特点,参见表1。

建设规模隧道长度

L/m

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

3000

F/m2

特大断面大断面中等断面小断面

100

横断面形式圆形、矩形、连拱形、马蹄形、双圆形、双层式等

交通模式①单孔对向交通

②双孔、多孔内各自均为同向交通,双孔间多设有横向连接通道

③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

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等

二、分类依据和说明

(一)按建设规模分类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

1.盾构法

采用盾构机械挖土掘进,并在盾构壳体保护下拼装预制的衬砌结构来支承周围土体,从而形成道。该方法以建造圆形隧道为主,如图4-4-1所示。

2.沉管法

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如图4-4-2所示。

3.钻爆法

采用钻眼、爆破、出砟而形成结构空间的一种开挖方法,是目前修建山岭隧道的最通行的方法。

4.明挖法

采用放坡或围护的形式,从地表向下分段开挖、分段浇筑结构后回填覆盖,从而形成地下通道。连拱形隧道、矩形隧道可采用此法建造。连拱形遂道横断面示意图如图4-4-3所示。

【例题多选】隧道的施工方法是隧道主要分类依据之一,其可分为()等。

A.盾构法

B.结构法

C.沉管法

D.明挖法

E.暗挖法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等。

(三)按交通模式分类

1)单孔对向交通。这种交通模式安全隐患多,一般多为交通流量小的隧道。

2)双孔、多孔内各自均为同向交通,双孔间多设有横向连接通道。

3)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

第二节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一、火灾原因

1、由车辆自身故障导致在行进过程中起火自燃或发生车祸引起火灾;

2、由于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辆物料泄漏遇明火导致发生爆炸或燃烧;

3、由于隧道内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故障引发火灾。

4、人为纵火或恐怖袭击。

二、火灾危险性

(一)人员伤亡众多

(二)经济损失巨大

(三)次生灾害危害严重

三、火灾特点

隧道火灾是以交通工具及其车载货物燃烧、爆炸为特征的火灾,其火灾特点如下:

(一)火灾多样性

(二)起火点的移动性

(三)燃烧形式多样性

(四)火灾蔓延跳跃性

(五)火灾烟气流动性

(六)安全疏散局限性

(七)灭火救援艰难性

【例题·单选】隧道火灾的可燃物主要有交通工具及其车载货物提供,可能出现气相、液相、固相可燃物燃烧,当可燃气体、蒸气预混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还会发生爆炸,这是隧道火灾的()特点。

A.火灾多样性

B.起火点的移动性

C.燃烧形式多样性

D.灭火救援艰难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隧道火灾的可燃物主要有交通工具及其车载货物提供,可能出现气相、液相、固相可燃物燃烧,当可燃气体、蒸气预混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还会发生爆炸,这是隧道火灾的燃烧形式多样性特点。

第三节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主动防火——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对火灾采取及时扑救的角度出发,发生灾情时的应急方案等一系列设计。

被动防火——提高衬砌混凝土材料的耐火性能、喷涂防火涂料、安装防火板材等防火保护措施来保护隧道结构的安全。

一、建筑结构耐火

(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

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地面重要设备用房、运营管理中心及其他辅助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应与耐火等级相适应。

(二)结构防火隔热措施

喷涂防火涂料(材料)

在衬砌中添加聚丙烯纤维或安装防火板

二、防火分隔

隧道为狭长建筑,其防火分区按照功能分区划分。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

(一)防火分隔构件

隧道内的水平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进行分割。

用于车辆疏散的辅助通道、横向联络道与隧道连接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二)管沟分隔

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其侧沿应采用不渗漏液体的结构,电缆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200mm。当电缆沟跨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三)附属构筑物(用房)防火分隔

附属构筑物(用房)应靠近隧道出入口或疏散通道、疏散联络道等设置。

构筑物(用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建筑构件分隔,其隔墙上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构筑物(用房)应设置相应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设施。有人员职守的房间必须设置通风和防排烟系统。

为隧道供电的柴油发电机房,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超过1m,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与发电机房和其他部位分隔开,储油间的电气设施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爆型电器。

【例题·单选】为隧道供电的柴油发电机房设置的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能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与发电机房和其他部位分隔开。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为隧道供电的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超过1m3,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与发电机房和其他部位分隔开,且储油间的电气设施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爆型电器。可见,储油间的防火要求是非常高的,且与防火墙配套使用的也只能是甲级防火门,故正确答案为A。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隧道安全疏散通常是利用隧道内设置的辅助坑道或者专门设置的疏散避难通道,对隧道内车辆、人员在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下进行安全疏散、紧急避难。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即在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直接的安全门,作为两孔互为备用的疏散口,人员疏散和救援可由同平面通行,方便快捷。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2个:

一个可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通;

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通道

共分四类:

(1)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

(两隧道互为安全通道)

(2)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

(3)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4)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1)矩形双孔(或多孔)加管廊的隧道。

在两孔

车道之间的中间管廊内设置安全通道,并沿纵向每隔80~125m向安全通道内开设一对安全门(图1)。

安全通道两端应与隧道洞口或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相连,火灾时,人员从一孔隧道进入安全门,穿越安全通道至另一孔隧道。

(2)圆形隧道。

在圆形隧道的两孔隧道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并在通道的两端设置防火门。当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横通道疏散至另一条隧道进行疏散。

400~800m,当设有其他相应的安全疏散措施时,间距可适当放大。

圆形隧道的安全通道常设置在车道板下,通过安全口和爬梯、滑梯进出。人员可从安全口,经安全通道进行长距离疏散。

在设有安全通道的情况下,其安全口的设置间距一般可取80-125m。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

(三)避难室

为减少因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地区的人员伤亡,长大隧道需设置避难室。

避难室与隧道车道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通过设置气闸等措施,阻止火灾及烟雾进入。

避难室大小和间距根据交通流量和疏散人员数量确定。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隧道的消防设施:

(一)灭火设施

根据隧道类别不同,其配置的灭火设施也不尽相同。级别越高,配置的灭火设施越齐全。

(1)消火栓系统。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于危险级别较高的隧道,为保护隧道的主体结构,有些还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注:水雾喷头宜采用侧式安装的隧道专用远近射程水雾喷头。

(3)灭火器。

隧道内应设置ABC类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

运行机动车的一、二类隧道和运行机动车并设置3条及以上车道的三类隧道,在隧道两侧均应设置灭火器,每点不少于4具;其他隧道,单侧、2具。

【例题·单选】有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的隧道,宜设置()系统。

A.泡沫消火栓

B.水型消火栓

C.干粉消火栓

D.二氧化碳消火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有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的隧道,宜设置泡沫消火栓系统。

【例题·单选】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其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且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L/s。

A.10

B.15

C.20

D.3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洞口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严寒地区隧道洞口处消火栓给水干管宜设置保温设施。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C。

(二)报警设施

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

1.报警设施的一般规定

隧道入口外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当隧道封闭段长度超过1000m时,宜设置消防控制室。

2.系统设置

(1)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设置。

(2)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置。

【例题·单选】隧道封闭长度超过()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隧道入口处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

【例题·单选】隧道入口处()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

A.50~100m

B.100~150m

C.150~200m

D.250~300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隧道入口处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

(三)防烟排烟系统

隧道工程的防烟排烟范围包括行车道、专用疏散通道及设备管理用房等。采用的排烟模式通常可分为纵向、横向(半横向)及重点模式,以及由基本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模式。

1.防排烟系统的一般规定

洞口自然排烟:

隧道长度短、交通量低时,火灾发生概率较低,人员疏散比较容易。

机械排烟系统:

长度较长、交通量较大的隧道。

2.排烟模式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

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

◆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

纵向排烟方式。

◆单洞双向交通隧道:

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1)纵向排烟。

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模式为纵向排烟模式。

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风井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

该方式的适用:

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纵向通风排烟时,气流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

火源点为界:上游清洁区,下游烟区。司机人员向气流上游疏散。

(2)横向(半横向)排烟。

排烟和平时隧道通风系统兼用。

横向方式:设置风道均匀排风、均匀补风。

半横向方式:设置风道均匀排风、集中补风或不补风。

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3)重点排烟。

是将烟气直接从火源附近排走的一种方式。

重点排烟适用于双向交通的隧道或交通量较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隧道。排烟口的大小、间距对烟气的控制有较明显的影响,如图4-4-8所示。

重点提示:

1、搞清楚三种排烟模式的原理;

2、弄明白三种排烟模式各自适用范围:

纵:单行,交通量小;

横:单管双向、流量大、阻塞率高的。

重:双向、流量较大、阻塞率高的。

【例题·单选】下列不属于隧道排烟模式的是()。

A.纵向排烟

B.横向排烟

C.竖向排烟

D.重点排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隧道排烟模式有纵向排烟、横向(半横向)排烟和重点排烟。

【例题·单选】()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A.纵向排烟

B.横向排烟

C.竖向排烟

D.重点排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例题·单选】隧道采用的排烟模式通常可分为纵向、横向(半横向)及重点模式,以及由基本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模式,其中()排烟方式较适用于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

A.纵向

B.横向

C.组合

D.重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不同的排烟方式,其适用范围也不同,其中,纵向排烟方式较适用于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重点排烟适用于双向交通的隧道或交通量较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隧道。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应为A。

【2015·单选】某地区有一条城市交通隧道,长度1500m,按照防火规范要求,隧道内设置了各种消防设施。下列关于隧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纵向排烟方式时,排烟风速纵向气流的速度不应小于2m/s

B.排烟风机应能在280℃下连续正常运行不小于2.00h

C.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D.机械排烟系统与隧道的通风系统应共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6.1.7 通风设计时必须考虑火灾对策,长度大于1500m且交通量较大的隧道应考虑排烟措施。火灾时的排烟网速可按2~3m/s取值。16.1.8 选用的风机,在环境温度为250°C情况下其可靠运转时间应不低于60min。C项错误在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D项描述中,只有横向(半横向)排烟时,排烟和平时隧道通风系统兼用,故该选项错误。

【2017·单选】某长度为1400m的城市交通隧道,顶棚悬挂有若干射流风机,该隧道的排烟方式属于()方式。

A.纵向排烟

B.重点排烟

C.横向排烟

D.半横向排烟

『正确答案』A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等。

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防灾控制室应与消防部门设置直线电话。

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m宜设置一台。

2.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无需单独设置,可与隧道运营广播系统合用。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

(五)消防供电

1.一般规定

一、二类隧道消防用电:一级负荷要求。

三类隧道消防用电:二级负荷要求。

2.疏散照明和指示标志

隧道两侧、人行横道和人行疏散通道上应设置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高度不宜大于1.5m。应急状态启动后,在蓄电池电源供电时的持续工作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二类隧道不应小于1.5h, 隧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2h;

三、四类隧道不应小于1h , 隧道端口外接的站房不应小于1.5h。

3.电缆选择和线路敷设

公路隧道:阻燃耐火电缆

城市隧道:无卤、低烟、阻燃耐火型电缆

大长隧道:应急照明主干线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第四章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考情分析 章节章名2015 2016 2017 2018 一概述0 0 0 0 二石油化工防火 4 3 4 3 三地铁防火 1 1 2 2 四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 1 1 1 五加油加气站防火 4 4 1 1 六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0 1 3 3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交通隧道的分类及其特殊构造、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掌握隧道结构耐火的主要措施、隧道安全疏散的主要形式、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第一节隧道分类 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 一、分类标准 隧道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隧道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方法、横断面形式以及交通运营特点,参见表1。 建设规模隧道长度 L/m 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 3000

③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 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等 二、分类依据和说明 (一)按建设规模分类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 1.盾构法 采用盾构机械挖土掘进,并在盾构壳体保护下拼装预制的衬砌结构来支承周围土体,从而形成道。该方法以建造圆形隧道为主,如图4-4-1所示。 2.沉管法 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如图4-4-2所示。 3.钻爆法 采用钻眼、爆破、出砟而形成结构空间的一种开挖方法,是目前修建山岭隧道的最通行的方法。 4.明挖法 采用放坡或围护的形式,从地表向下分段开挖、分段浇筑结构后回填覆盖,从而形成地下通道。连拱形隧道、矩形隧道可采用此法建造。连拱形遂道横断面示意图如图4-4-3所示。 【例题多选】隧道的施工方法是隧道主要分类依据之一,其可分为()等。 A.盾构法 B.结构法 C.沉管法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Standard on Fire Protection for City Underground Tunnel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 实施 ICS XXX X XX 备案号:XXX-XXXX XXXX-XX-XX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地方标准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Standard on Fire Protection for City Underground Tunnel 编号: 备案号: 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4年月日 2014 北京

前言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收集国内外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地下联系隧道结构防火、人员疏散、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通风和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的防火设计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分为7章,即总则、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通风和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及附录。 本规范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规范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至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小街1号,邮编100035)。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品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腾盛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建民雷蕾杨欣李磊刘旭东李宏文冉鹏张昊 李桂芬罗凯金丽萍华高英路世昌郭再斌段旺 叶晓平朱晶晶尹康翟传明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名)

隧道进洞文献综述

隧道进口段施工 摘要 作为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良好洞口段施工是工程顺利由明洞到暗洞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工期。施工的一般顺序包括:准备进洞,进洞施工,暗洞开挖。首先解决影响隧道进口处稳定的因素,然后因地制宜的采用各种进洞施工方法,最后进行暗洞开挖。隧道进口段施工所涉及的影响因子很多,现阶段进洞施工主要依据规范和经验。 关键词:隧道进口;地形;施工 Abstract Goo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entrance is the key for the project as the difficulty factor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the project . The general sequence of construction includ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entrance construction , tunnel excavation .Firstly settlement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area where the tunnel is enter underground .Then using various entrance construction method to make sure that total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s is acceptable according the local conditions .At last tunnel excavation is beginning . A lot of impact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entrance .The main basis of construction is norms and experience at this stage. Key words:Tunnel entrance;Terrain;Construction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 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 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每条车到宽度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经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经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 到当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经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经过将观测数据之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结构耐火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顶板乙级防火门与隧道分开。 二、防火分隔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500㎡,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安全出口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最不应少于两个,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 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通道 根据隧道形式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 左右。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一)灭火设施 1.常用灭火设施布置 (1)消火栓系统。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洞口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二)报警设施

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 1.一般规定 隧道入口处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2.系统设置 (1)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设置。隧道长度L小于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长度L 大于等于1500m 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 (2)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50m 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三)防排烟系统 2.排烟模式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等。 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防灾控制室应与消防部门设置直线电话。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m 宜设置一台。 2.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无需单独设置,可与隧道运营广播系统合用。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 (五)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一般规定 高速公路隧道应设置不间断照明供电系统。长度大于1000m 的其他交通隧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并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超过0.3s。 以上就是关于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正式版)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防止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 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关于建筑工程工地防火措施》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隧道工程施工防火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应纳入整个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 第二条要加强隧道施工人员防火知识培训, 增强施工人员防火意识, 提高火灾自救能力。制定隧道防火工作预案, 组建义务消防队, 加强日常消防检查。 第三条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施工工艺和隧道施工设施配备、材料使用情况确定隧道防火重点部位和区段, 设置警示标识, 制定专项安全防火措施, 确定防火责任人, 落实防火责任。 第四条隧道内的电气线路应悬挂设置, 接头应紧固可靠, 电气线路的导电能力应与负荷相适应, 严禁超负荷运行。 第五条对长、特大隧道内大型电器设备(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变配电室)设置安全防护栅栏, 设置警示标识, 每处配备4kg干粉灭火器1~2个, 其四周2米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第六条隧道内值班电工必须定期对电线路及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巡视, 发

城市交通隧道[1](DOC)

12城市交通隧道 国内外发生的隧道火灾均表明,隧道特殊的火灾环境对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而且火灾在短时间内就能对隧道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有限的逃生和救援条件,要求对隧道采取与地面建筑不同的防火措施。 由于国家对地下铁道的防火设计要求已有标准,而管线隧道、电缆隧道的情况与城市交通隧道有一定差异,本章主要根据国内外隧道情况和相关标准,确定了城市交通隧道的通用防火技术要求。 12.1一般规定 12.1.1城市交通隧道(以下简称隧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 【条文说明】12.1.1隧道的用途及交通组成、通风情况决定了隧道可燃物数量与种类、火灾的可能规模及其增长过程和火灾延续时间,影响隧道发生火灾时可能逃生的人员数量及其疏散设施的布置;隧道的环境条件和隧道长度等决定了消防救援和人员的逃生难易程度及隧道的防烟、排烟和通风方案;隧道的通风与排烟等因素又对隧道中的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影响很大。因此,隧道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后,合理确定防火要求。 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救援困难;2)不仅车载量更大,而且需通行运输危险材料的车辆,有时受条件限制还需采用单孔双向行车道,导致火灾规模增大,对隧道结构的破坏作用大;3)车流量日益增长,导致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加。本规范在进行隧道分类时,参考了日本《道路隧道紧急情况用设施设置基准及说明》和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等标准,并适当做了简化,考虑的主要因素为隧道长度和通行车辆类型。 12.1.3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类隧道和通行机动车的三类隧道,其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对于一、二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规定的RABT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00h和1.50h;对于通行机动车的三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规定的HC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其他类别隧道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9978.1的规定;对于三类隧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对于四类,耐火极限不限。 【条文说明】12.1.3本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隧道结构一旦受到破坏,特别是发生明塌时,其修复难度非常大,花费也大。同时,火灾条件下的隧道结构安全,是保证火灾时灭火救援和火灾后隧道尽快修复使用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80-87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防止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关于建筑工程工地防火措施》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隧道工程施工防火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整个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 第二条要加强隧道施工人员防火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防火意识,提高火灾自救能力。制定隧道防火工作预案,组建义务消防队,加强日常消防检查。 第三条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施工工艺和隧道施工设施配备、材料使用情况确定隧道防火重点部位和区段,设置警示标识,制定专项安全防火措施,确定

防火责任人,落实防火责任。 第四条隧道内的电气线路应悬挂设置,接头应紧固可靠,电气线路的导电能力应与负荷相适应,严禁超负荷运行。 第五条对长、特大隧道内大型电器设备(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变配电室)设置安全防护栅栏,设置警示标识,每处配备4kg干粉灭火器1~2个,其四周2米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第六条隧道内值班电工必须定期对电线路及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并做好巡视维修记录备查。长、特长隧道内所用电缆宜采用非延燃电缆和电线。 第七条严格隧道内施工动火的监控。隧道内确需进行明火施工或进行电、气焊时,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划定安全区域,清除其四周10米内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当确需立体交叉动火作业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对易燃、可燃材料进行隔离,并设专人负责监视和安全防护。

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

国内外隧道火灾及消防技术现状综述1 摘要近10年来我国公路和城市交通隧道里程延长较快给隧道的消防安全带来挑战国内外交通隧道事故造成的危害引起了各国对隧道消防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先后组织力量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国内外重大隧道火灾事故 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国家隧道消防规范的要求提出了隧道火灾场景确定和我国有关隧道如何考虑防火设计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隧道防火火灾场景升温曲线消防安全 1 概述 随着工程建设技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需求各种铁路公路交通隧道和地下铁道简称地铁发展迅速据统计至2000年整个欧洲地区交通隧道的总长超过1万km 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我国县级以上公路隧道建设总长将近550km 但在路况改善的同时道路交通流量和车辆及其运输物品变化也很大不仅增加了交通隧道的火灾风险而且还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火灾事故 隧道火灾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可能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破坏因此各国20近年来都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对隧道的火灾行为以及火灾防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制定了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目前油槽列车隧道火灾扑救已基本得到解决即用1基金项目公安部城市交通隧道和地铁消防安全研究项目

封堵隧道洞口的方法使火灾窒息 交通隧道一般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及城市其他交通隧道等地铁是构筑于地下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由车站行车隧道客运设施客车变配电设施通讯信号通风和给排水等设备及行车调度指挥机构组成主要用于城市交通 各类隧道在消防上没有本质区别原则上均应根据隧道允许通行的车辆和货物来考虑其实际的火灾场景确定更合理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本文回顾了各国发生的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城市地铁火灾重点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在公路隧道地铁消防安全方面所做过的相关研究以期对我国城市交通隧道和地铁的消防安全设计研究及其发展有所裨益 2 隧道火灾的危险性和火灾原因 隧道和地铁建筑结构复杂环境相对密闭在封闭空间内热量不易消散火灾时温度较高对于通行载重汽车或油罐槽车等的公路隧道和油槽列车的铁路隧道火灾温度常达1000 以上火灾扑救相当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水下隧道还有因结构被破坏而导致隧道修复困难的可能因此各国对交通隧道和地下铁道的消防安全都十分重视2.1 公路铁路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原因 隧道的火灾危险和火灾原因主要为车辆上的行李与危险货物车辆本身故障和隧道设计不合理等 1 车辆电气线路短路汽化器失灵载重汽车气动系统故障等 2 隧道内道路狭小能见度较差情况复杂易引起车辆相撞事故 3 隧道内通行的车辆载有易燃易爆物品遇明火或热源易发生

12城市交通隧道

12 城市交通隧道 12.1 一般规定 1 城市交通隧道(以下简称隧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 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进行。 2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及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 的规定。 表12.1.2 隧道分类用 途 隧道封闭段长度L (m ) 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 动车 L>1500 500<L≤1500L≤500—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 等机动车 L>3000 1500<L≤3000500<L≤1500L≤500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 车—— L>1500 L≤1500 3 一类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二类不应低于 1.50h;三类不应低于2.00h;四类隧道的耐火极限不限。 水底隧道的顶部应设置抗热冲击、耐高温的防火衬砌,其耐火极限应按相应隧道类别确 定。 注:1 一、二类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采用RABT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通行 机动车的三类隧道的耐火极限应采用HC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2 通行机动车的四类隧道和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的三类隧道,其耐火极限试验可采用标准升温曲线和判定标准。 4 隧道内装修材料除嵌缝材料外,应采用不燃材料。 5 一、二、三类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应按下列规定设 置: 1 水底隧道宜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车行疏 散通道的入口间隔,宜为500~1500m; 2 非水底隧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车行 疏散通道的入口间隔,宜为200~500m; 3 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车行疏散通道应沿 隧道长度方向在双孔中间设置,并应直通隧道外; 4 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4.0m,净高度不应小于 4.5m; 5 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6 一、二、三类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应按下列规定设 置: 1 隧道应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人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870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标准版本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针对公路隧道火灾特点,设计人员对隧道工程采取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种措施。主动防火设计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对火灾采取及时扑救的角度出发,包括了内部空间布局、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消防设备布置、火灾发生前后的火灾探测、报警、灭火及疏散系统,以及隧道的运营管理和灾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等一系列设计;被动防火设计主要是通过采取提高衬砌混凝土材料的耐火性能、喷涂防火涂料、安装防火板材等防火保护措施来保证隧道结构安全,使灾后只需进行简单的修护而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 一、建筑结构耐火

(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 为了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内装修材料,除施工缝嵌封材料外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隧道内的电缆等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其桥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用于安全疏散、紧急避难和灭火救援的平行导洞、横向联络道、竖(斜)井、专用疏散避难通道、独立避难间等,其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隧道主体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777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 标准版本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防止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关于建筑工程工地防火措施》和《地铁站防火规范详解》《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隧道工程施工防火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整个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 第二条要加强隧道施工人员防火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防火意识,提高火灾自救能力。制定隧道防火工作预案,组建义务消防队,加强日常消防检

查。 第三条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施工工艺和隧道施工设施配备、材料使用情况确定隧道防火重点部位和区段,设置警示标识,制定专项安全防火措施,确定防火责任人,落实防火责任。 第四条隧道内的电气线路应悬挂设置,接头应紧固可靠,电气线路的导电能力应与负荷相适应,严禁超负荷运行。 第五条对长、特大隧道内大型电器设备(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变配电室)设置安全防护栅栏,设置警示标识,每处配备4kg干粉灭火器1~2个,其四周2米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第六条隧道内值班电工必须定期对电线路及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并做好巡视维修记录备查。长、特长隧道内所用电缆宜采

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的思考

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日益迫切。本文从国内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的现状、特点出发,提出若干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建议,并阐述了对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相关问题的思考见解。 关键词:城市隧道;地下工程;发展;建议 0 引言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当前中国政府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中国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开发利用将越来越得到重视。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城市地下隧道开发利用的大国和强国。特别是对我国而言,开发利用城市隧道,对城市用地的节省,能源的节约,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城市污染的减轻,城市空间容量的扩大,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都有重要作用。 1 隧道与地下工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由于人口的高度城市集中化,为缓解人口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压力,修建各种城市隧道和地下工程在世界各国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一般规模的城市,其煤气供应管道、排污、通信、电缆等必定是地下设施;在超过50万人口的大中型城市,除上述地下设施外,还同时发展了市区隧道交通、汽车地下线路及地下人行走道等的运输隧道;在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还有地下商场、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及废物处置地等地下设施。据统计,在过去的30到40年间,人口超过50万的100多个城市修建或正要修建在地下运行的地铁、城市轨道或快速运输系统。[1]截止1999年,世界上约有70个城市建有地铁运输系统。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在大城市,隧道的修建日益迫切,城市隧道和地下工程在整个国家运输系统和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2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特点与现状 2.1 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特点 我国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城市地下隧道的机械化施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秦岭铁路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引进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标志着我国铁路隧道结束了钻爆法施工“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困难地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汇总表(城市交通隧道篇)

城市交通隧道篇 要点:1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备注:本数归于低等级 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面的重要设备用房、运营管理中心及其他地面附属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底隧道宜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1000m-1500m; 2非水底隊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不宜大于1000m; 3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车行疏散通道应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在双孔中间,并应直通隧道外; 4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0m,净高度不应小于4.5m; 5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条文解释: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釆取防火分隔措施,是为防止火灾向相邻隧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蔓延。防火分隔措施可采用耐火极限与相应结构耐火极限一致的防火门,防火门还要具有良好的密闭防烟性能。 单孔隧道宜设置直通室外的人员疏散门或独立避难所等避难设施。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与车道或其它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要点:2 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水源和供水管网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消防用水量应按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和隧道全线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计算确定。一、二类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三类隧道,不应小于2.0h; 3隧道内的消防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所有灭火设施的用水量之和计算; 4隧道内宜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应釆取防冻措施;当釆用干式给水系统时,应在管网的最高部位设置自动排气阀,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90s; 5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

编号:SY-AQ-0334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 Rigid regulations on fire prevention in tunnel construction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防止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关于建筑工程工地防火措施》和《地铁站防火规范详解》《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隧道工程施工防火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整个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 第二条要加强隧道施工人员防火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防火意识,提高火灾自救能力。制定隧道防火工作预案,组建义务消防队,加强日常消防检查。 第三条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施工工艺和隧道施工设施配备、材料使用情况确定隧道防火重点部位和区段,设置警示标识,制定专项安全防火措施,确定防火责任人,落实防火责任。

第四条隧道内的电气线路应悬挂设置,接头应紧固可靠,电气线路的导电能力应与负荷相适应,严禁超负荷运行。 第五条对长、特大隧道内大型电器设备(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变配电室)设置安全防护栅栏,设置警示标识,每处配备4kg干粉灭火器1~2个,其四周2米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第六条隧道内值班电工必须定期对电线路及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并做好巡视维修记录备查。长、特长隧道内所用电缆宜采用非延燃电缆和电线。 第七条严格隧道内施工动火的监控。隧道内确需进行明火施工或进行电、气焊时,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划定安全区域,清除其四周10米内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当确需立体交叉动火作业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对易燃、可燃材料进行隔离,并设专人负责监视和安全防护。 第八条瓦斯隧道施工必须按有关施工规定进行。在隧道内用火必须进行书面审批,未经批准严禁用火。用火作业前认真对隧道内瓦斯浓度进行检测,在确认绝对安全并在专职安全技术人员检测、

地下隧道结构抗震分析综述

摘要: 本文综述了地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抗震分析的基本方法,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地下隧道结构抗震研究的现状、各种理论及实用分析方法以及今后的一些发展动态,并就各种分析方法作了简单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地下隧道结构抗震分析地震响应相互作用 1.前言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发地下空间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无疑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地下隧道无疑是最主要的解决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已建有地下隧道交通网,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同时,全国还有二十几个城市在进行这方面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下隧道结构所处地区都位于地震频发地带,因此地下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地下构造物受周围土体约束,在地震时随其一起运动,地下结构遭受破坏的比例很低,所以除特殊情况外,一般认为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很小。然而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中,不少地下结构遭受破坏,如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这教训了人们[1]:随着对地下空间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大都市发生强烈地震时,地下隧道结构周围地基变形很大,这可能使结构的一些薄弱环节遭受地震破坏从而给隧道结构的整体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尤其是在强震作用下,地下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已经成为地震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这方面的抗震设计条文大都十分简略,难以适应强震区地下隧道建造的发展。这就使得地下隧道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成为十分必要的工作。 2.地下隧道结构的震害及地震反应特点 为了更好的分析地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先考察在地震灾害史上,地下结构的所遭受的震害情况。以下是一些的相关震害记录[2]:ASCE在1974年公布了Los Angeles地区的地下结构在1971年的San Fernando地震中所受到的震害;JSCE于1988年总结了日本一些地下结构(包括一条沉管隧道)在震害中的性能;Duke and Leeds(1959),Stevens(1977),Dowding and Rozen(1978),Owen and Scholl(1981),Sharma and Judd(1991),Power et al.(1998)及Kaneshiro et al.(2000)等学者记录了在历次震害中地下结构的破坏情况。其中Power等(1998)共列举了217例震害实例。在这些震害中有不少是关于地下隧道结构的破坏,而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则是现代地下隧道结构(如地铁)首次遭到大规模的破坏(Nakamura et al.,1996)。 从这些震害记录中可以得出地下隧道结构的一些震害特点[3]:整体上地下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地面结构(王明年等曾从地下结构动力学模型出发论证了地下结构的减震原理[4]);结构震害随其埋深的增加有所减少;结构周边土体的性质对其抗震性有重要影响,如建在岩基上的隧道结构要比软基上的耐震,沿线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区域的结构震害较严重,结构在穿越地质不良地带(断层、砂土液化区)也更易于遭受震害;隧道加衬或注浆有助于提高其抗震性能;地下隧道结构的破坏程度同震级、震中距及强震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