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9.01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天气预报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的概念天气与人类卫星云图常见天气符号风的符号灾害性天气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二)天气预报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风的符号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 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 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练习反馈①分组练习②天气播报(三).灾害性天气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多变的天气一、导入新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
二、自主学习1、人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 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两个重要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降水概率为 100%,表示肯定“_______”;降水概率为 0,表示肯定“_______”。
当天空布满云时,为“_______”;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_______”。
风向是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基本方向。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
三、考考你的记忆力1、画出下列的天气符号。
晴___多云___阴___小雨___中雨____大雨_____暴雨____雾___冰雹____雷阵雨___雨夹雪____霜冻_____小雪____中雪___大雪____沙尘暴____2 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_______ 级。
3、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学生读课本46到49页,自主探究风风尾每一道羽尾代表风力2级①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_______和_______。
②风向标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
③风级的判断:风力用风尾表示。
风力的大小有 0-12 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_______ 级。
3、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A、东南风B、东风C、南风D、西北风4、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5、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2)题。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课题多变的天气授课教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时间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并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重点: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5、难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环节导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天气图片识别各种天气新课一、天气及其影响1.怎样来描述天气说说“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板书:天气及其影响多媒体展示图片,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中天气情况。
小结:描述天气探究新承转: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哪几个角度来描述天气,那么天气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根据最近几天的天气状况和自身感受,得出天气的特征: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进行回答。
生活体验知(授新2.天气的特点(1)短时间,变化快。
(2)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
课)(3)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展示:结合对当时天气的描述以及幻灯片中一年四季的景色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该地的气候,从而引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练习:下面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活动:讲述与天气相关的故事或谚语。
练习(连连看)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气的3.天气的影响影响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天气影响人们的哪些活动。
板书:天气的影响过渡: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
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的呢?1.卫星云图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意思不同,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2.获取天气预报信息观察、对比总结和应用观看课件,参与活动小组内交流阅读课本,了解相关概念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从现象到本质。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题。
1天气预报一般要强调,阴晴、—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风、气温和降水等。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自主探究】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多变的天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以天气的定义及其影响为主,说明天气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教会学生怎么样知道明天天气的情况。
本节也为学习下面的小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会描述天气,并感受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2)、对天气的特征的认识(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符号,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读图,析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防风,防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为什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2、学会识别“天气符号”3、掌握识别卫星云图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 2、学会运用符号“风”3、掌握“卫星云图的识别”方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动画片《海尔兄弟》片断导入新课。
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关键词“天气”,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新课讲授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到ppt中展示的几X图片,你们知道他们分别代表那些天气现象吗?(1)怎样描述天气: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一阵讨论之后,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自己的答案,同时请他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现象(“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方面答),最后由我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气温,降水等词’来描述天气”,进而引导学生给出天气的定义: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过渡语:刚刚我们了解了天气的定义,那么这些天气现象到底有哪些特征呢?(2)天气特征: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则谚语,请同学们自行讨论这三则谚语体现了哪些天气特征!“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在旁边提示,然后让请几位学生代表起来回答讨论的结果,最后老师把同学的观点罗列出来,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成正确的答案,即天气特征1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3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教材分析】“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学会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和看云图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增加生活常识技能;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难点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浓雾中行驶的车辆图)同学们,去年的冬天的浓雾我们记忆犹新?(答1)那么请大家回想下:我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答2)大家说的都很好,归纳一句话:浓雾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不方便。
【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读课本完成下题1、天气的特征:(),()。
2、风向是指()。
风力是指()。
3、在气象云图中,白色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
4、空气质量的高低用()来表示。
【交流展示】(略)【释疑解难】(略)【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必做题)1、下列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季节3、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D、纬度位置5、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多云的是()6 、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与所做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A. B. C. D.`7、根据某地2012年月均气温数据统计表,该地一年中月均温度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8、该地的最低温是:()A.1月B.2月C.7月D.8月9、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25℃B.26℃C.15 ℃D.26.8℃10、天气和气候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下面的几句话中,你认为表示天气的一句话是( )A.热带地区终年高温B.昆明四季如春C.沙漠地区降水稀少D.明天有大风、降温11、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14℃、4℃。
据此,完成12—13题12、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A.14℃B,16℃C.25℃D.10℃13、该日的平均气温是()A.10℃B.14℃C.16℃D.8℃。
《多变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和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1.识别各种天气符号,读懂天气图,学会播报天气预报。
2.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分析、对比、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闻报道:中央气象台7月31日10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今天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大风预报:7月31日14时至8月1日14时,台湾东南部海面有7-8级大风,部分海域的风力有9-11级,“妮妲”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风力12-13级。
台风对人们有哪些影响?(影响生活、出行、交通、生产等)我们如何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吧!二、新课学习(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的概念找一找:经常用哪些词语描述天气?(风和日丽、风雨交加、大风降温)所描述的时间有多长?(今天昨天、明天)什么是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的概念找一找:北京的四季如何描述气候?(温暖多风、炎热多雨、凉爽少雨、寒冷干燥)所描述的时间有多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什么是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我们来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实践演练: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风和日丽天气极地全年严寒四季分明东边日出西边雨冬冷夏热气候昨夜刮了一夜的风(天气:风和日丽、东边日出西边雨、昨夜刮了一夜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