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精选6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状况剖析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有必定的研究能力,思想方式初步由详尽转变成抽象,讲课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育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添实践活动,联系实质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他们对四周世界产生了激烈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念,乐于着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因为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资料限制的原由,有一部分讲课内容但是赶忙走过场,有些研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张开,以致学生的知识面遇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涵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可以很好地利用难得的课堂时间。
经过这几日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念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育,形成优异的氛围。
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育研究能力,提高科学涵养。
二、教材剖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身体内部的神秘》、《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生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研究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建立单元,表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感神情度价值观” 有机地整合,要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中。
议论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议论页”,以“单元研究主题”为议论依据,指引学生从整体上张开议论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议论指标设计认真明确,议论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议论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向,议论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议论是以“单元议论”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讲课中就可以忽视也许省略议论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心和脑》、《空气》、《春夏星空》、《电磁铁》、《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物质的变化》、《创新与设计》七个单元。
二、教材分析《心和脑》单元以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为切人点,根据人类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了5课内容。
通过观察、分析和测试,知道脑是我们人体的“司令部”,认识脑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经系统是由脑、脊精和周围神经共同组成的,了解人体怎样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保护脑、心脏和血管的方法,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知道身体健康的指标有哪些,了解自已身体的健康状况。
《空气》单元以我们身物无处不在的空气为研究对象,按照空气的成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特点与作用、燃烧、灭火与逃生、空气污染与治理的顺序构建了本单元5课内容。
通过观察和实险,知道空气中有多种成分;利用多种感官,认识氧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支持燃烧的特点,了解氧气的作用;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学会探究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燃烧的条件,并据此了解灭火与逃生的科学方法:调查周围空气污染的情况,了解人们为保护空气采取的措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春夏星空》单元以春季和夏季的星空为研究对象,以如何观察星空为切入点,以先方法后操作,先介绍观察星空的方法,之后分别认识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的顺序构建了本单元3课内容。
通过制作观星箱,观察星空,掌握观察星空的方法;通过观察星空,培养学生中长期观察的习惯;通过交流观察星空的发现,知道大熊座、狮子座等是春季的显著星座,天鹰座、天琴座等是夏季星空的显著星座,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能利用北极星辨识方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以及我国和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电磁铁》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小马达为切入点,以电磁铁的结构、特点、作用为研究对象,按照观察发现,尝试制作,探究电磁铁性质的顺序构建了3课内容。
通过用电池给线圈供电产生磁性,让学生知道电和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并且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探究实验,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磁极的方向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知道身边常见的音箱,话筒等都使用了电磁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课程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编排很科学。
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一)、全册内容情况:青岛版《科学》五年级是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这一册共安排了五个单元。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物质的分离方法。
3.学习简单的化学反应。
4.理解水的运动方式和性质。
5.掌握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
6.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性质。
3.常见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离方法。
1.机械分离法。
2.磁力分离法。
3.过滤分离法。
4.蒸馏分离法。
第三单元简单化学反应。
1.物质变化的实验。
2.酸碱反应。
3.可燃物和氧气反应。
第四单元水的运动和性质。
1.液体的运动。
2.水的物理性质。
第五单元测量。
1.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测量。
3.重量的测量。
第六单元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水资源的意义。
2.水资源的保护。
3.水资源的利用。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实验演示与实验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
4.课外阅读。
5.讨论与交流。
评价方式:
1.实验成绩。
2.课堂表现。
3.小组合作得分。
4.课堂测试。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济宁市科苑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董兴建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以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未来”、等5个单元和一个“研究与实践”单元组成。
各单元以学生生活经验为线索进行构建。
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材设计重点关注了探究层次的拓展、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选择内容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内容,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上领悟科学的本质。
教科书以空间、时间和结构为线索组织探究内容构建了教科书知识体系。
空间方面,从认识周围事物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方面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方面以探索食物的内部结构为重点。
人的一生:知道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体的共同特征,了解生物繁殖的新技术,感受科技的发展,展望未来。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探究火山地震的成因,知道发生时的特征,认识各种矿物资源探究地貌的成因、事物之间的联系,养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习惯,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对乱世的认识。
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究热能、机械能、太阳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探索宇宙: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探索宇宙的愿望。
科技与能源:通过生物原型的启发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水平。
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
研究与实践:通过三个专题使学生经历探索科学历程,形成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通过调差研究,培养科学意识,增强理性思维,发展自我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计划星村镇南陈小学徐清波一、学生状况剖析五年级有25名同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有必定的研究能力,思想方式初步由详细转变成抽象,教课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育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添实践活动,联系实质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他们对四周世界产生了激烈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乐于着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剖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奥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生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研究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建立单元,表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感情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要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中。
评论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论页”,以“单元研究主题”为评论依照,指引学生从整体上展开评论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评论指标设计仔细明确,评论主体从单调转向多元,评论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为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别,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向,评论方式可操作性强。
三、教课目的(一)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发问;愿意合作与沟通;尊敬别人劳动成就。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取美的体验,并用必定的方式赞叹自然。
(二)知识目标1、认识人体的奥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认识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知识。
3、认识秋生物生长与生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
5.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育1、培育学生能用自己善于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讲和议论。
2、培育学生剖析、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学年度第二学期)新授 28 课时任课教师练习 2 课时教研组长复习 2 课时分管领导(机动)4课时总计 36 课时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教学目标要求:(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
5.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一、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2 课时,按照每周 2 课时的节奏安排。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学期的科学知识,掌握有关的实验、题目解答、模型制作等基本技能。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思维。
三、教材内容
本学期科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
1.动物:了解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植物: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3.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学习生态、共生、竞争、合作、食物链等概念。
4.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学习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以实验、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思维。
3.采用游戏形式的教学法,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设计
1.实验设计:以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功能等为实验主题,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实验规律。
2.模型制作:结合本学期科学知识,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挖掘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
六、评价
根据学生实验、作业、知识点掌握情况、模型制作等综合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7篇下面是分享的青岛版小学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7篇,供大家参阅。
青岛版小学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科学组教学特点和本校科学任教现状情况,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科学课的教学,以“学生主体、学习本位、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践行“学本课堂”为目标,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紧紧围绕“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的主题展开教研活动。
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抓好科学组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以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为目标,追求科学教学的最优化。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求知欲,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情况分析1、成员情况分析我组现有两名专职教师(一名专职教师请产假),三名兼职教师,全组教师责任心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积极钻研教材。
他们乐于进取,敢于竞争,能虚心求教,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
能认真备课,深入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重视对学生能力和道德思想的培养,教学中能结合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并同学生家庭、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同时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能经常互相学习,重视对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钻研,大胆创新。
当然,我组教师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相信会在以后的工作之中积极的改进。
2、本学科特点与本校实验设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内容包括:人类的心与脑、物体的变化与运动、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天地与宇宙、科技改变生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人类心理及脑部构造、功能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了解心理健康及脑科学的最新发展。
2. 理解物体的变化与运动的规律及原因,如:热能与热量变化、电能电量的产生、机械能等。
3. 了解动物能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适应和繁殖的特点,认识不同动物种类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功能,了解动物界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规律,掌握保护动物的相关知识。
4. 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繁殖的规律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明白不同植物种类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功能。
5. 了解天地与宇宙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如:昼夜、四季交替、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等,同时掌握简单的观测方法和观测工具。
6. 了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改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科技在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自然及人类生活质量的相关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 人类的心与脑课时:62. 物体的变化与运动课时:73.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课时:84.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课时:85. 天地与宇宙课时:66. 科技改变生活课时:7四、教学策略: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案例、实地观察等不同教学手段,更加生动活泼地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 开放性的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提问、讨论、表达,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动性。
3. 探究性学习: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计数、分析比较等实际探究活动,让学生更清晰地感知科学知识,并能自主发现、总结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开展课堂互动、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2. 开展种子保育、环境保护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考试/测评: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共有2个教学班,36名学生。
经过四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共有8个单元,共计30课。
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以人的视觉、听觉和视觉器官为研究重点,构建了3课内容。
其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眼球和耳朵的结构模型,认识视觉的形成和听觉产生的过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了解眼睛、耳朵对刺激的反应,了解常见的眼病、耳病及预防方法。
第二单元《脑和心》以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为切入点,根据人类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了5课内容。
其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测试,知道脑是我们人体的“司令部”,认识脑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组成的,了解人体怎样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保护脑、心脏和血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查阅、搜集信息等途径,学会青春期保健的方法;知道身体健康的指标有哪些,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以能量存在形式及能量间的转换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构建了4课内容。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合集五篇]第一篇: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57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隐秘、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讨论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同学进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阅历”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学问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培育内容。
各单元均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同学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进展性,更加关注同学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同学的进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殊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视或者省略评价活动。
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同学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同学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
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
因此,在同学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二、课标要求引导同学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把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学问,解决生活中具有简洁联系的详细问题。
引导同学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
初步培育同学“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力量及仔细细致、勤于思索、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同学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亲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同学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难点:使同学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熟悉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四、同学状况分析五班级同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学问和技能,有肯定的探究力量,思维方式初步由详细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高校生学问范围,进展同学创新力量,提高同学自主探究力量,培育同学学习科学的爱好,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5个班,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通过一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不系统,不知如何学习这门知识,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
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
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
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
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
5.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7、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3、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4、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5、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6、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11、加强个人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有关科学课的资料;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注意事项:《课标》中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说明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每一项科学活动中,都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即教师要参与探究。
针对高年级教学特点和科学课的学科特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对数据的分析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