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5.06 KB
- 文档页数:2
《徂徕石先生墓志铭》阅读以及答案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
徂徕鲁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
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忧。
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那么行其言。
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己;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
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
先生安然,不惑不变。
先生自闲居租徕,后官于南京,常以经术教授。
及在太常,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
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假设干卷。
其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
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
仁急于利物,义果于有为。
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
”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一。
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以谓待彼谤焰熄,然后先生之道明矣。
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
后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
将葬,其子师讷与其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之光矣,敢请铭。
”某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
”乃为之铭曰: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
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
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
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节选自宋·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有删改)注:石介( 1005~1045),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6.下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配:媲美B.不惑不变惑:烦恼C.义果于二爵为果:果真D.惟笃于自信者笃:厚,满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A.那么行其言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先府墓志铭原文翻译译文蜀人张岱,号陶庵。
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美丽的婢女和美少年,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家里装饰华丽的灯饰,爱观看烟火,喜欢唱戏,喜欢声乐,懂古董,喜欢莳花养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梦幻。
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明朝),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已。
穿麻布衣吃素食,经常断粮。
想想二十年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样。
经常自言自语的说,我有七个问题是解不开的:以往都是从平民而上拟为公侯,而如今却是从世家贬为同乞丐一般,如此的贵贱移易,不可理解之一;产业还不如中等人家,心中却向往奢华的生活,世上有很多发达的捷径,而甘心独自的隐居于山野,如此身贫心富,不可理解之二;做书生时却上了战场,做将军却是做写文章之类的事情,这样的使文武错乱,不可理解之三;从上时就算陪玉帝喝酒也不卑下,自下时和乞丐同住也不骄傲,如此混乱尊卑上下,不可理解之四;软弱时别人唾面可以让它自干,强锐时可以单枪匹马赴敌营,如此的强弱差异,不可理解之五;争利夺名时,可以甘居人后,观场玩游戏时,肯让别人先,如此不合情理行事;不可理解之六;赌钱掷骰子,不在意胜负,一煮水品茶,能尝出是用的渑河水还是淄河水;如此把智与愚用错地方,不可理解之七。
这七件事,自己都不能理解,还希望别人能理解吗?所以称为富贵之人也可以,称为贫贱之人也行;称为聪明人可以,称为愚蠢人也行;称为刚正的人可以,称为柔弱的人也行;称为勤劳人可以,称为懒散的人也行。
学习文科,学习武功,学礼节,学写文章,求仙向佛,学农活学种花全都没有成功,任随旁人说是个败家子,是废物,是顽民,是蠢秀才,是瞌睡汉,是老鬼物等已经成为了过去了。
张岱起初字宗子,人们称他为石公,就字石公了。
他喜欢撰写著作,所写成的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流行于世。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 讳镇, 字景仁。
四岁而孤, 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 公时年十八, 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宰相庞籍言 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 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 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 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 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 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 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 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 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 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 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 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疏三上,不报。
即 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 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 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
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公上表谢, 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 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 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 公曰: “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 字甚急。
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恬于进取 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 报:回复 C.落翰林学士 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 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 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
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
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
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
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
考讳洵,赠太子太师。
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太夫人忧,终丧。
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
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粲然,时以为难。
比答制策,复入三等。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
关中自元昊叛命,人贫役重,岐下岁以南山木 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前以破产者相继也。
公遍问老校,曰:“木 伐之害,本不至此,若河渭未涨,操 伐者以时进止,可无重费也,患其乘河渭之暴,多方害之耳。
”公即修衙规,使衙前得自择水工, 伐行无虞。
乃言于府,使得系籍,自是衙前之害减半。
治平二年,罢还,判登闻鼓院。
【初中文言文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附答案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 8-10 题。
(一)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8-10题。
(一)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二)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自密①徙徐②,是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③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
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⑥持畚锸⑦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注】①密:指密州。
②徐:指徐州。
③屦(jù):指粗布鞋。
④潦:积水。
⑤侪(chái):辈、类。
⑥跣(xiǎn):赤脚。
⑦锸(chā):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A.流有缓急事急矣B.自密徙徐使自招募C.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如好逸而恶劳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非咨询不穷其致翻译:__________________(2)吾谁与守翻译:_______________10.海忠介、苏东坡治水都做到了“躬亲”,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各自的表现。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
君之未嫁,事父母; 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
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
退,必反复其言。
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
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未期年,而先君没。
轼谨以遗令葬之。
铭曰: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语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B.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C.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
熙宁七年,自杭徙知密州。
时方行手实法①,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又使人得告其不实,司农寺又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公谓提举常平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何?”使者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亦知手实之害,罢之。
密人私以为幸。
自密徙徐。
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徙知湖州,以表谢上。
言事者摘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
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言者从而媒孽之,上初薄其过,而浸润不止,至是不得已从其请。
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公幅巾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
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
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
会晏驾,不果复用。
(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节)【注】①手实法,一种令百姓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B.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C.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司农寺又下诸路.烽火扬州路.B.尾属.于城举匏樽以相属.C.民心乃.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庶几有补于.国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任职密州时,劝止当地官员执行来自司农寺的法令,后来朝廷认识到手实法的弊端,于是停止推行。
初中语文《东坡志林》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年级:姓名:《东坡志林》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论范增苏轼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
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
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
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
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东坡志林》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东坡志林》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论范增苏轼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
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
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
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
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秘密的交往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理解附答案(共10篇)篇1: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理解附答案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三世皆不显。
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
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
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
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
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
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
然则非余谁宜铭?(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于蜀之人久矣闻:闻名B.间而出其所有间:间或,断断续续C.举进士再不中再:又,还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授于官职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
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足其法。
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
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杅有戒。
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
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
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
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
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噫A何其烦B且劳C如是D然古之学者E必能此F亦可谓G难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同。
《东坡志林》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论范增苏轼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
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
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
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
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秘密的交往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翻译篇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先生墓志铭宋·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
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
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
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
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
考讳洵,赠太子太师。
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太夫人忧,终丧。
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
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公始具草,文义粲然,时以为难。
比答制策,复入三等。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
关中自元昊叛命,人贫役重,岐下岁以南山木伐,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前以破产者相继也。
东坡先生,即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其文学成就斐然,尤以诗词、散文著称。
本文以东坡先生《赤壁赋》中的一段文言文为例,进行翻译及解析。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瞻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壬戌年秋季,七月十五日,苏子瞻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面平静。
举起酒杯敬客,吟诵《明月》之诗,歌咏《窈窕》之章。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与天空相接。
任凭一片苇叶般的小船随意漂流,穿越万顷茫茫的江面。
浩浩荡荡,仿佛乘着虚幻的风驰骋,却不知道哪里是尽头;飘飘然,仿佛超脱尘世,羽化成仙,登上了仙境。
解析:1. 壬戌之秋:壬戌年秋季,壬戌为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代表农历九月。
2. 七月既望:七月十五日,既望指月亮圆到极致的时候。
3.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乘船游于赤壁之下,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是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遗址。
4.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徐徐吹来,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5. 举酒属客:举起酒杯敬客,属客指敬酒。
6.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吟诵《明月》之诗,歌咏《窈窕》之章,《明月》和《窈窕》均为《诗经》中的篇目。
7. 少焉:不久。
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斗宿和牛宿均为星座。
9.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横江,水光与天空相接,形容江面广阔,景色壮丽。
10.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一片苇叶般的小船随意漂流,穿越万顷茫茫的江面。
1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浩浩荡荡,仿佛乘着虚幻的风驰骋,却不知道哪里是尽头。
1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飘飘然,仿佛超脱尘世,羽化成仙,登上了仙境。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
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
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
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
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
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
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
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3分)(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分)(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3分)参考答案1.D2.B3.C4.(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3)太守尚且不怕大水,这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
【参考译文】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
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
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
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
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
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
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
母亲高
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
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
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
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
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
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
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
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
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
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
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
卒长喊着说:太守尚且不怕大水,这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
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
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
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
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
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
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
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
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
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