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之父 巴顿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34
军事家巴顿在二战的功绩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功绩有三方面,分别是指挥方面、装甲战理论方面和个人方面。
那么这些方面又有什么具体内容呢?巴顿在指挥方面方面的成就包括:在1939年的时候,军衔晋升为准将,并接受上级命令组建装甲部队。
由于他管理部队井然有序,在1942中旬,军衔升到了少将,伴随着军衔的提升,官职也更大了,升成了第一装甲骑兵军司令。
升官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大了,于是紧接着他接到命令,于当年8月率领他的部队在北非登陆。
到了1943年,他和蒙哥马利将军合作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9月,意大利投降。
1944年,又升任第三军团司令,参加诺曼底登陆,登陆成功后,解放了欧洲大片土地。
巴顿特别善于应用装甲战术,这对战后各国坦克的发展和坦克作战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并由此促进了战后坦克理论的发展,催生了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的发展,苏联据此产出了世界闻名的T-54坦克,美国对立的产出了M-46,英国也产出了百夫长MK3坦克。
这是巴顿在装甲战理论方面和装甲武器发展的成就。
在个人方面,巴顿富有冒险精神,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鼓舞了盟军的士气,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1945年12月的一天,在德国的勒海姆市,巴顿想去打猎,于是,他约好了朋友霍伯特.盖准备前往。
他们坐了一辆凯迪拉克牌汽车开始向着目标进发了,他们的司机是19岁的二等兵霍勒斯·伍德雷,后面还有一辆由另一个司机驾驶的威利斯吉普装着他们的猎狗和帐篷等。
当天天气不好,空中弥漫着雪花。
汽车行走了一个小时之后,巴顿可能是想透透气,他下车走了走,由于地面有积雪,他的鞋子被打湿了。
为了舒服点,他上车后坐到了司机旁边的暖风处来烤干鞋子。
过了一小会儿,车队在一个检查站停下了,巴顿再次下车,走到威利斯吉普旁边把猎狗从车上抱了下来,放到了他们所在汽车的暖风旁边,他坐到了后边。
高速行驶了大概17千米后,车队到达了曼纳海姆城外。
这时,路况很好,交通通畅,大约中午11点的时候,车队到了一个公路铁路交叉口,因为有列车正在通过,所以他们只得等待。
巴顿将军的传奇一生在枪林弹雨中,他勇敢地闯过敌人炮火的封锁线,进入敌军阵地;身为高级将领,他固执地出现在战争的前沿阵地,站在士兵中间。
这位勇士就是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巴顿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出色的表现,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作战勇猛顽强,富有进攻精神,被部下称为"•血战老将”,同时他自信勇敢,富有冒险精神,又被称为“现代骑士”。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加夫列尔出生了。
他的父亲乔治•史密斯•巴顿是一名地方检察官,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圣马力诺首任市长,母亲蘇斯•威尔逊,从她父亲手中继承了1800英亩的大农场,因此,巴顿一家生活得非常富裕。
巴顿的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立下卓著战功后死在疆场上的一位将军。
巴顿的祖父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联邦军上校,曾自己组建过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名扬一时的队伍——“坎那华步兵”,最后在第二次温切斯特战斗中牺牲,巴顿的家中一直珍藏着祖父战死时留下的马鞍。
巴顿的父亲也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由此,巴顿家庭中浓厚的军事氛围可见一斑。
巴顿从懂事起,听到显多的就是大人们讲的关于打仗和战争的话题。
长大一点后,他总是缠着长辈或者来访的亲属给自己讲有关打仗的故事,而且总是听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跟其他小男孩一样,小巴顿总是特别喜欢拿着玩具刀枪冲杀。
对刀枪特别感兴趣的巴顿总是把农场看做战场,并且在农场上到处游逛、玩耍。
虽然巴顿家在圣加夫列尔镇有很好的房子,但小巴顿总是喜欢过农场生活,因为在农场里他可以把田野里的向日葵、牛马随意想象成敌军,可以制定各种进攻方案,向“敌军”冲杀过去,也可以用自制的望远镜望整个农场。
巴顿有个博学多才而且喜欢农场生活的姑妈,姑妈毎天都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夜幕降临时从农场上把巴顿俘获回家。
巴顿家的藏书非常多,姑妈为了能够让小巴顿安静下来,经常会给巴顿读包括司各特的《海盗》《十字军故事》,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在内的作品而每当听到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时,小巴顿就会安静下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巴顿军事生涯中一次最不光彩的重大失误导语: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名将,以他独特的个性与作战方式而著称于世。
但他也做过一件颇可非议的事:派出一个300多人的别动队长途奔袭至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名将,以他独特的个性与作战方式而著称于世。
但他也做过一件颇可非议的事:派出一个300多人的别动队长途奔袭至德国人后方去营救他的表弟,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支别动队也全军覆没。
1945年3月24日,巴顿属下第四师师长威廉·霍格接到上级一个奇怪的命令:让他准备一支别动队深入到敌人防线后100公里的地方,去营救关在汉默尔堡战俘营中的900名美国战俘。
霍格觉得不可思议,战争即将结束,没有必要去冒这种险。
但作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所以他同意了。
3月16日下午。
亚伯拉罕·鲍姆上尉正靠着一辆半履带式车睡觉,有人叫醒了他,向他密授了霍格师长的命令。
鲍姆是第十装甲兵步兵营的侦察参谋。
他身高 1.88米,体格匀勇,留着小平头,小胡子,嘴角总是挂着一丝冷笑,显得十分自信。
他对这个任务感到非常吃惊,这简直是让他们去送死!但他没有要求对方作任何解释。
巴顿手下的军官都有这样的惯例。
晚上7点钟,鲍姆的别动队出发了,全队307人,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虽然有些疲乏但都士气高昂。
部队配备有10辆谢尔曼式坦克、6辆半履带式战车、3门105毫米口径的自行榴弹炮、27辆运送战俘的车辆、7辆吉普车和1辆医用两栖战车。
鲍姆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深入敌后100公里,对敌人的设防一无所知。
他看着周围的士兵,不知道他们能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
生活常识分享。
【导语】有哪些的名⼈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故事都有激励⼈⼼的作⽤。
下⾯是整理分享的关于世界名⼈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军事天才”曼施泰因】 在第⼆次世界⼤战中,弗⾥茨•埃⾥希•冯•曼施泰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秀”的将领。
他的战略思想深邃⽽可怕,他所策划的每⼀次战役⼏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惊惶失措,胆战⼼惊。
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如。
曼施泰因出⾝军⼈世家,⽣⽗和养⽗都是德军少将。
他本⾝也是总参谋部军官出⾝,在德军指挥参谋系统中受过完整的军事理论培养。
在战前曾担任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监⼀职。
1938年任“南⽅”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加对波兰的⼊侵战。
1939年10⽉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使⽤坦克部队经阿登地区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深得希特勒的赞赏并在执⾏中获得成功。
此后历任第11集团军司令、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
1943年2⽉任“南⽅”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被解除职务。
曼施泰因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
1953年获释。
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曼施泰因具有极⾼的战略天赋,这使得他⾼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可以与龙德施泰特元帅、博克元帅这⼀级别的元⽼相⽐肩。
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的荣誉。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最能体现他战略⽔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
⼆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的。
“曼施泰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
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地把主攻⽅向从北⽅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
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地,⽽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
名人故事:第一坦克手巴顿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GCB、KBE,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巴顿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玛利诺市的一个军人世家,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巴顿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德军名将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被俘后曾对讯问的美军将领说“巴顿,他是你们最好的”。
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提供名人故事:第一坦克手巴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时常涌现出一些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天才人物。
他们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斗志和勇气,又不乏浑然天成的指挥才能,所以能在广阔的疆场上建立不朽的功勋。
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史密斯·巴顿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璀璨将星。
1940年6月的一天,一列火车徐徐驶入美国西点镇的火车站,著名的西点军校就在这里。
在下车的新学员中,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碧眼金发、神色坚毅的青年,他就是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赫赫的乔治·巴顿。
1885年11月,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
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
一年级时,因数学不好,留了一次级,但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
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怠。
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 1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
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
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
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
骑术练习和比赛,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美国虎将巴顿将军,名人故事
美国有名将领巴顿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示,赢得了政府和国民的
高度赞美,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民族好汉。
1885年11月11日,乔治·史密斯·巴顿诞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高尚家庭。
自幼爱好骑马,在牧场中渡过了高兴的童年。
18岁时进入私破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1917
力面孔振奋起来。
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开端光复失地,而且每战必捷。
使巴顿名声大震的是攻占西西里的战争,他指挥军队沿西西里北岸向麦西纳前进,以惊人的速度先于英国人进入麦西纳并博得了这一战斗。
这一战役使联盟国跟德军都对美军另
眼相看。
合法巴顿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海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维护下才幸免免职。
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
国加入诺曼底登陆。
盟军登陆后,为了停止迟缓迟滞的推动情形,决定开始动员“眼镜蛇”举动。
巴顿又以其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部分性的冲破变成了全面的活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退却。
接着,巴顿又带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达到莱茵河畔,他当夜就强行渡河,直捣希特勒老巢。
巴顿表面豪放直率,看似作决议不加考虑,实际上他决断前都经由三思而行,甚至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老车珍品“喷火巴er 的故事(上)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淬炼,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坦克生产国。
很难想象如果没 有从美国兵工厂开出的几万辆坦克,同盟国的战士们将怎样击败法 西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 遗憾地说,二战中的美国坦克更多是以量取胜.对于“方向性”的领 悟是模糊、混沌和不清晰的,反映 出了一种懵懵懂懂的茫然。
不过,随着冷战的开始,事情逐渐有了变 化.美国决心将自己由一个“坦克 大国”重新定义为一个“坦克强国”。
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 做的。
作为对“潘兴”进行技术充填的产物,“巴顿”家族走来了, 而且很快变得枝繁叶茂。
“喷火巴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美国喷火坦克的早期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实践,令美军对“喷火坦克”的价值有了 充分认识。
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在热带雨林复杂环境中隐藏的大 量碉堡和坑道工事,美军每次登岛 作战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于地 形复杂,大口径舰炮无法开火,上岸的小口径火炮又难以轰塌工事,子弹更难以打中工事中的日军。
因 此,能够依靠高温杀伤坚固碉堡、工事、山洞或壕沟里隐藏的敌人,还可以用于引燃敌军易燃武器装备 和物资的火焰喷射器就成了美军攻 坚的重要力量。
通过高温灼烧工事内的日军,以及剧烈燃烧将狭小工事内的氧气短时间消耗一空,使敌 人窒息,只要使用得法,可以使目标工事内的敌人迅速失去抵抗力,从而以极小的代价攻克日军阵地。
不过,美军的火焰喷射器也因此成 了一种令人“憎恨”的武器一没 有哪个日本兵是心甘情愿被烧成焦炭的.所以一旦发现有哪个美军士 兵背着火焰喷射器靠近,那么几乎所有日本兵的子弹都会招呼这个倒 霉蛋。
在初期的太平洋战场上,火焰喷射兵成为伤亡率最高的兵种。
正因为如此.将火焰喷射器搬 到坦克上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一如此重要又如此危险的武器,只有放到装甲板后面才令人放心。
不 过,最初的一些“喷火坦克”实际上是美军前线部队“自力更生”的 产物。
比如,1943年在瓜岛前线苦战的海军陆战队第3师就把步兵用 的喷火器安装在M3轻型坦克的机 枪位置,并在车内增加了两个喷火 油料箱,自制成了一辆轻型喷火坦 克。
巴顿:他不是一位和平人物历史上总有一些人,为着一些普通人不可理解的理由而活着,那个理由就是他们存在的所有意义。
如音乐之于贝多芬,画画之于梵高,杂交水稻之于袁隆平,他们为了这个目标不懈奋斗,甚至于搭上自己的一切。
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有一位为战而生,为战而死的将军,他就是小乔治·S·巴顿将军①。
赫赫的战功,非凡的感染力,双面的性格,加上众多传媒人以及好莱坞电影的大肆宣传,极度将巴顿将军神话了,使之俨然是古希腊神话里战神阿瑞斯的化身,但实际上,巴顿将军并不是神,他也是一名普通人,只是种种因素造就了一位对战争极度痴狂的军人,使战争成为他存在的所有意义。
但是当他的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到达和平时,他却失落了,他失去了他的战场。
在二战结束那年,在那不适合他的所谓的和平年代,不懂政治的他卷入了政治斗争,最终死于一场离奇的车祸。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对战争如此痴迷,并离不开战争呢?成长经历、性格、客观环境、习惯等等造就了这一位“战争中的无价之宝,和平年代的不安定因素”。
巴顿从来就不是一位和平人物。
巴顿将军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高贵家庭,出生时他与所有普通人一样,是一位活泼的小孩,但由于他的祖先及父辈都是军人,从小保守军事熏陶,渐渐地,巴顿自然志在沙场。
但也由于生长在军人家庭,满是军人的气质,并没有人教导他如何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这也是他在和平年代找不到可以施展的地方,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原因之一。
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年后,考入西点军校。
他在这里如痴如狂地学习军事知识,巴顿是一个知道怎样才能引人瞩目的人,而他在西点军校的学习以及他日后的实践经历使得他擅长几乎所有与战争相关的事情,除了坦克部队,他还能天才般地指挥步兵、炮兵、装甲兵和空军等军种进行错综复杂的联合作战,而和平时期自然使得他的战争能力不能再得到运用,这也是他在和平时期感到失落的原因之一。
巴顿的个人性格适合于战争却不适用于政治,这也使得他在战争中大发异彩却在战后的政治活动中屡屡受挫。
巴顿将军简介巴顿将军简介巴顿将军简介(一):乔治·巴顿(GeorgeS.Patton,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美国陆军的一位上将,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后指挥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闻名。
巴顿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人家庭中,他先进入维吉尼亚军事学校学习,之后入读西点军校。
他参加了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的比赛,并为M1913型军刀的设计者。
之后他加入了美国远征军新成立的坦克军团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战间期,巴顿一向是美国陆军装甲战学说发展的一个核心人物,在全国各地出任过众多职位。
他的军衔不断得到提升,并在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国第2装甲师的指挥官。
1945年12月21日,巴顿在欧洲发生一场车祸后逝世,享年60岁。
巴顿将军简介(二):巴顿将军巴顿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人家庭中,他先进入维吉尼亚军事学校学习,之后入读西点军校。
他参加了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的比赛,并为M1913型军刀的设计者。
巴顿在潘乔维拉远征期间首次参与战斗,这也是最早的机械化作战实例之一。
之后他加入了美国远征军新成立的坦克军团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顿在战争期间首度统领位于法国的美国坦克学校,但是到战争快要结束时因负伤而离职。
在战间期,巴顿一向是美国陆军装甲战学说发展的一个核心人物,在全国各地出任过众多职位。
他的军衔不断得到提升,并在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国第2装甲师的指挥官。
1942年,巴顿带领美军将士在北非战场透过入侵卡萨布兰卡进入地中海战场,之后他在那里快速恢复了美国第2军团受挫的士气,从而建立了自己是一位有效率指挥官的名声。
巴顿随1944年诺曼底战役而指挥第3集团军回到战场,他领导了一场十分成功的行动快速穿越法国。
突出部之役期间,他带领第3集团军解救了被围困在巴斯通的美军,并在战争结束前率先带领自己的部队进入德国本土。
乔治·巴顿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
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人物简介】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
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
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战争。
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快速机动的德军的优秀将才。
1940年7月,马歇尔批准组建装甲师,巴顿受命组建一个装甲旅,并被晋升为准将。
同年,巴顿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
1942年1月,巴顿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
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遣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终于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
北非登陆的成功,为盟军顺利地完成北非战局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后,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3月5日,巴顿临危受命,接任被隆美尔击败的美第二军军长,他从到达第二军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肃军纪。
迅速改变了全军涣散的软弱状态。
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进展迅速,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
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
“巴顿三兄弟”中的M48中型坦克作者:季伏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5期季伏枥二战后美国第一代坦克的代表是M48“巴顿”中型坦克,它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著名坦克。
二战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先后研制出M26、M46、M47、M48、M60几种重要的中型/主战坦克。
这几种坦克,不仅外观上极为相似,其设计理念、内部布置等也是共同点颇多,直到M60坦克问世之后,才有了较明显的改变。
M48中型坦克上承二战末期的M26重型坦克,下接20世纪60年代的M60主战坦克,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M48坦克的生产数量远超过M26、M46和M47坦克的生产数量,世界上装备M48坦克的国家和地区多达二三十个。
M48坦克的改进型车和变型车繁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M48系列坦克至今仍在服现役。
从M46到M48上面提到的5种坦克中,更相像的是M46坦克、M47坦克和M48坦克。
这三种坦克不仅外观上极为相像,而且研制年份又是“前后脚”,简直就是“三兄弟”。
有意思的是,这“哥仨”都以巴顿命名。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三种坦克虽然都以“巴顿”命名,但三种坦克还是有区别的。
M46中型坦克以G·S·巴顿将军的名字命名。
巴顿将军被尊为“美军装甲部队之父”,二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巴顿的名字来命名一种新型坦克,自然是实至名归。
不过,M46坦克研制成功只有三年多的光景,美国又研制成功在M46坦克基础上改进的M47中型坦克。
由于M46坦克的生产时间较短,且仅生产了2000多辆,所以,美国军方对M47坦克仍然以巴顿将军的名字命名。
为了相区别,后来人们往往将M47坦克称之为“巴顿”l中型坦克。
至于后来的M48中型坦克,虽然也叫“巴顿”坦克,但实际上是以巴顿将军的遗孀的名字来命名。
所以,三种“巴顿”坦克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不过,后来人们对M48坦克往往直接称呼,不再冠以“巴顿”的名字。
巴顿将军于1945年12月因车祸丧生。
巴顿(上)内容简介:在巴顿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不少的第一,他有“美国陆军第一剑客”的声誉,巴顿骑兵出身,爱好马术,他即使一身戎装也透显着浓郁的西部牛仔风格。
他还被誉为“美国第一勇士”,他指挥金戈铁马驰骋于北非大漠,战功显赫、攻无不克。
而巴顿还有一个第一,却是美国军事史上的大事,巴顿创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
由此掀开了他军事生涯新的一页。
巴顿的威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战场上的表现。
而与此相反的非议,主要来自于他近乎无情的军纪和训练。
是巴顿规定士兵床前不能有女人的画像,强调军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军事素质,是巴顿严整军容风纪,他的部队是美军中军容最整军纪最严的。
是巴顿要求军官必须按时到位,训练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松懈。
是巴顿改变了美军牧师布道30分钟的冗长时间,10分钟简短结束布道。
也是巴顿的部队是美军中伤亡最小的,而这一切刻薄的要求均来自于巴顿听到的一个故事。
巴顿高贵的出身,使他身上带有贵族式的天性,缺乏保持沉默的自制力。
这种秉性成就了他出人头地的愿望,却也是他人生仕途上的障碍,有人甚至说如果在和平年代,巴顿很可能是一个“捣乱分子”。
而即使在军纪严明的部队,巴顿的自制力也没能受到束缚,他偶尔的一时冲动,就会让他的上司难以消受。
可是在娇小的妻子面前,巴顿却善良敦厚,侠骨柔情,与战场上的他判若两人。
(全文)巴顿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一个将军,美国人把他叫做血胆将军,他是一个缺点优点都突出的人。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他的缺点和优点,你有的时候根本分不清,什么是他的缺点,什么是他的优点。
比如他热爱战争,熟读兵书,热爱军事历史,对新技术新兵器在战争中的运用,简直是了如指掌。
但是,他生活非常考究,他走到哪里,他的司令部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沙龙,简直跟军人是不一样的。
他敢打硬仗,作风顽强,作战激动灵活,讲究进攻、进攻、再进攻。
但是这个人耳朵软,惧内,怕老婆,他有西部牛仔的风格,不受拘束,但是却信任部属,民主作风非常浓,他作战非常民主,他爱出风头,傲慢偏激,口无遮拦,但是他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遇到有什么战功的时候,总是说这是我的部下干的,跟我没有关系,他经常这样说,去找我的部下,去找我的参谋。
军事家巴顿是谁乔治·巴顿George S. Patton,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美国陆军的一位,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后指挥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闻名。
巴顿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人家庭中,他先进入维吉尼亚军事学校学习,之后入读西点军校。
他参加了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的比赛,并为M1913型军刀的设计者。
之后他加入了美国远征军新成立的坦克军团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战间期,巴顿一直是美国陆军装甲战学说发展的一个核心人物,在全国各地出任过众多职位。
他的军衔不断得到提升,并在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国第2装甲师的指挥官。
1945年12月21日,巴顿在欧洲发生一场车祸后逝世,享年60岁。
1904年,巴顿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在那里学习的第一年,因外语、数学成绩挂科而留级。
补考后再次挂科。
两次补考才勉强通过。
巴顿毕业后,通过他父亲的关系,直接分配到了骑兵部队担任营长。
1916年的时候,巴顿跟随约翰潘兴前去墨西哥剿灭叛乱武装,这是巴顿军旅生涯的第一战。
那么,到底巴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艾森豪威尔曾经这样评论巴顿:“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
如果他的部队因为遇到雷区阻挡而不能前进时,他会率领部队缓慢地但却壮观地走过雷区,只为鼓舞士兵们的军心。
听着多像侠盗猎车手中的崔佛啊,胆大,勇猛,却又缺乏耐心。
这就是巴顿的性格特点。
有一次,巴顿为了体现下对士兵们的关心,特意去军队的食堂视察。
那天,巴顿来到食堂,看到几个炊事兵正在一口大汤锅前站着,以为他们正在煮汤,于是准备过去尝一尝,便走到了锅前,对着其中一名士兵说:“我尝尝这个汤。
”士兵回答他说:“可是,……”话还没说完,巴顿便一把抢过了勺子,大喝一口,然后猛地一吐:“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我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卖命,你们就给他们吃这个,这简直是刷锅水。
”这时士兵悠悠的说了一句:“,我想说这本来就是刷锅水。
进击的巴顿——商学院物流1402 邓雨彬20141804891乔治·巴顿,这位“血胆老将”是一位作战勇猛、指挥果断、善于进攻的职业军人。
特别他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展现了突出的军事才能,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北非登陆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法莱斯战役,在巴顿猛烈的进攻中取得胜利。
出身于军人家庭,巴顿首先就读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后被保送进入西点军校学习,他曾参加过一战和二战,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让人对他印象深刻,在战争中他充分地表现出一个军人的血性和狂傲。
崇尚进攻的巴顿有他自己的一套进攻哲学。
好胜的性格铸就了“进击的巴顿”。
巴顿自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童年时他称呼自己为“小乔治·史·巴顿中将”。
上军校期间他十分的刻苦努力,学习军事知识。
他从心里就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可他并不因此骄傲,反而更加勤奋,他想要变得更强、想要不停地不停地前进。
在他的日记里有一句话:“永远拼下去,永远多做一些!”生活中,他甚至反复对着镜子练习一个军官应有的威严和魄力。
在战士们的心中,他就是神勇的战神。
如此拼的巴顿,奥运会上也不缺他的身影。
他在1912年曾参加在瑞典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的现代军事五项。
比赛中巴顿在游完300米之后因为运动强度过大一度休克,可是当他醒过来又坚持着跑完了4000米的越野跑,最终他拿到了该项目的第五名。
他在比赛中所展现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他在战争对抗中对进攻的崇尚十分契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热爱和平的年代,大概只有极少数的人会热衷于战争,然而巴顿实实在在是一个欣赏战争的人。
在他的眼中,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在竞赛中人可以为所欲为,强者胜,弱者亡。
我并不赞同他对战争的看法,可是也不得不佩服他在战争中所立下的成就,他的进攻带来了胜利,他的进攻减少了损伤,他的进攻最终带来了和平。
巴顿不单单是一个粗犷的军人,他也有着过人的智慧,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将军。
巴顿在军校毕业后就进入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被誉为“军中第一击剑高手”,他对骑兵的马刀颇有研究。
巴顿将军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巴顿将军是备受瞩目的一位。
观看了关于巴顿将军的纪录片,让我对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巴顿将军的印象和观点。
巴顿将军的故事让我惊叹不已。
他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农场家庭,从小就展现出对军事的热爱和天赋。
他的坚强意志力和决心使他在军事学院取得卓越的成绩,并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学者。
巴顿将军的军事天赋和领导能力在二战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战功赫赫,成为美军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将领之一。
巴顿将军的领导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深知如何激励士兵并保持团队士气的重要性。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他总是站在最前线,亲自指挥并与士兵们并肩作战。
他始终关心并尊重每一位士兵,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
巴顿将军的领导风格鼓舞了我,他展现出的坚定决心和果断行动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与此同时,巴顿将军的军事才智和战术洞察力也令人佩服。
他善于利用地理环境,并不断创新战术,使得他的军队能够取得重大胜利。
他的“动态防御”战术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盟军能够更好地对抗德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巴顿将军的战术思维和军事智慧让我深思,他对战争的深入理解和对敌情的准确判断,使他成为一位出色的指挥官。
此外,巴顿将军对待挑战和失败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从不畏惧失败,总是以乐观和坚定的心态面对任何逆境。
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巴顿将军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并振奋士气。
他的韧性和勇气激励了他的部队,使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斗志昂扬。
这种乐观和坚韧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认识到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总而言之,巴顿将军是一位令人佩服和钦佩的将领。
他的领导能力、军事才智和韧性精神让他成为美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观看巴顿将军的故事,让我对军事战略和领导力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巴顿将军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无数后来者,让他们在战场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战绩。
对手作文600字议论文导读:对手作文600字议论文1那么对手到底是什么呢?不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对手总是相伴你左右,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对手,那么他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如果面对的对手过于强大,那么胆小者就势必会使自己失去信心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而勇敢者,则必会激起斗志,千方百计击败对手,因为在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矛盾的双方常常是可以转化的。
1988年,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乔治·巴顿中校接受了研制M1A2型防护装甲的任务。
为了能研制出性能更高、质量更好的坦克,巴顿找来一位搭档———舒马茨。
请舒马茨来,并不是要他一起研究,而是要他来搞破坏,因为舒马茨是着名的破坏力专家。
起初,巴顿研制出的坦克防护装甲,舒马茨轻而易举地就炸坏了。
每当坦克防护装甲被炸坏后,巴顿就会找舒马茨进行交流,找寻问题所在,以便在下一次研制中解决。
舒马茨一次次破坏,巴顿一次次修改着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一次次更换材料……直到有一天,舒马茨再也想不出办法来破坏巴顿的新坦克防护装甲。
于是,巴顿宣布M1A2坦克防护装甲研制成功。
对手,是你成长的助推剂,也是你成功的润滑剂。
只要正确对待,有没有对手是大不一样的。
感谢对手吧!正是由于他们,你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会激发你的潜能,才能激励你不断进步,才会迫使你奋勇前进,勇攀高峰!对手作文600字议论文2人在不断前进,可前进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对手!。
对手是发展的动力,所以要善待对手。
----提记在日常生活中,对手多如牛毛,在与他们的竞争中,我们不能使用阴险计谋对付他们,而是要与他们和好相处,在关系融洽。
和睦融融的环境下,齐头并进。
我有一个同学,他才艺双全,,是我的老对手,在平时的竞争中,我们不相上下,可是我们双方从来没有用狡诈之计陷害对方,使对方成绩下降,反而作为对手的我们,关系好如兄弟,无话不谈。
对手之间的关系,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如果两人关系不好,那竞争就变的莫名其妙,充满着阴谋,这样的竞争好吗?善待对手,就是善待自己。
巴顿大军饮恨梅斯——记1944梅斯战役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2期鸿渐凡论及诺曼底登陆之后的西欧战事,通常呈现出一派盟军势如破竹高歌猛进的画面。
就其中的美军而言,他们先是突破科唐坦半岛,继而封闭法莱斯包围圈,直到杀进德国本土。
而美军由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更是所向披靡、战功卓著。
这些当然大体也都是事实,不过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就在1944年的9月至11月间,巴顿的部队曾在法德边境一个名叫梅斯的地方,遇到过大麻烦。
巴顿大军的新目标传奇将军巴顿的大军在法国大地姿意推进着。
距离诺曼底登陆发生两个月后,他的部队已经越过了莱茵河,并于8月31日进至法国东北部城市兰斯。
第二天,这支美军又在科梅斯和凡尔登两地建立了越过默兹河的桥头堡,准备进一步杀向东面的德法边境线。
当然,美军也有自己的麻烦,他们一直奋勇追击败退中的敌人,导致自己的补给线已经拉得过长。
那时,盟军的补给物资还是先得运到诺曼底卸货,然后由卡车长途运送到不断延展的前线去。
因为供应不上的原因,巴顿的第3集团军不得不在原地停留了好几天,直到通过空运的方式将燃料送到兰斯附近的机场后,才得以恢复前进。
巴顿当然知道这几天停顿等于给了德军几天宝贵的喘息时间,他们有机会进一步加强战备。
不过在这位铁血将军看来,当面德军已不可能在法国境内再组织什么有效抵抗了,他们一定会退入到德国的那条“齐格菲防线”中去。
当然,有人提醒他在齐格菲防线之前还有一处梅斯要塞,巴顿对此不以为然,他知道当地都是一些老旧的防御工事,估计已经派不上什么用场了吧!真正令他心烦的还是后勤保障问题。
由于蒙哥马利主导的“市场花园”空降战役即将打响,盟军把大部分的补给都优先供应给了那个方向,而供应不足的巴顿则受命要“暂停攻势”。
巴顿当然不打算这样做,他集中起手头的物资,下令手下的第20军军长沃克少将“推进得尽可能远”,最好是在摩泽尔河对岸打出一个桥头堡。
而要做到这一点,美国人就得先拿下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