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03.15 KB
- 文档页数:3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血透室内部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动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血透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活动前(P<0.05);各位成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与脑力开发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in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Methods Hemodialysis interior ministry 10 nurses voluntarily to form a “circle”,establish “reduce static artery fistula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haematomas” as the theme,the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subcutaneous hematoma incidence dialysis of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hemodialysis were counted,analyzed,and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corrective actions. Results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subcutaneous hematoma inciden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P<0.05).Members of the team spirit,professional knowledg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e nursing 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variou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o carry ou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redu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subcutaneous blood kind of incidence,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thus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tim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Hemodialysis;Arteriovenous fistula;Subcutaneous hematoma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为无数透析患者提供了方便、安全的透析通路[1-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点渗血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点渗血率的效果。
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以“降低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点渗血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点渗血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点渗血率中作用显著,提升动静脉内瘘护理质量,提高了圈员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品管圈;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渗血率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1],而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必须要有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具有寿命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也是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的血管通路。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动静脉内瘘患者每周必需接受2-3次的透析治疗,每次要进行两次的内瘘穿刺,透析后拔针导致的穿刺点渗血是护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穿刺点渗血浪费患者珍贵的血液,增加患者心理上的不适感,同时造成患者慢性失血与局部感染,甚至会引起皮下血肿,造成内膜损伤及内瘘血流量下降[2]。
品管圈也称质量控制圈,主要是将工作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人组成一个整体活动团队,通过整个团队集思广益,结合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管理手法,解决工作管理等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3]。
采用品管圈手法对科室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干预,经过8个月的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品管圈由7名医护自愿报名组成,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主治医师1名,年龄 25-36周岁不等,平均年龄29周岁。
1.2 方法1.2.1确定圈名、圈徽与主题选定本科室为新成立的科室,品管圈活动也是初次开圈,圈员积极性高,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与圈徽,取名“肾斗士”。
“肾”斗士是圣斗士的谐音,意为勇往直前、绝不妥协的勇士,象征我们敢于拼搏,决不气馁,协力守护肾脏,对抗病魔。
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进行研究,观察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由我院接诊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本课题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为40例。
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通过比较相关数据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结论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应用效果前言肾脏功能衰竭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肾损、慢性肾脏病[1]。
一般而言,前者只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便能够痊愈,而后者属于不可逆的损伤,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负担的同时,致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甚至有些患者出现逃避治疗的情况,这不仅是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不配合,更是对自身疾病的不负责[2]。
血液透析则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加之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当前动静脉内瘘已然成为了最佳的血管通路,对此,护理人员要深入学习动静脉内瘘护理的内容,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对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做足准备,以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3]。
基于此,为观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的应用效果,对我院接诊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展开相应研究、分析,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本课题研究时间,对此时间段内,在我院接诊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以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
参照组患者最小的年龄为30周岁,最大的年龄为81周岁,均值约为(54.75±16.37)岁;研究组患者最小的年龄为30周岁,最大的年龄为82周岁,均值约为(54.93±16.41)岁。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毛永玲【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6(037)009【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由8名护士和一名医生自愿组成一个“圈”,通过圈组成员多次讨论,最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将2014年3月~5月在本科规律透析的40位患者设为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6月~8月规律透析的40位患者设为品管圈活动后,对活动前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
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低于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渗血的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血液透析质量持续改进。
【总页数】3页(P2356-2357,2358)【作者】毛永玲【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苏连云港 222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J], 刘晓丽;王湛;徐楠2.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中的应用 [J], 张琳;魏秀花;张明兰;关美琴;杨巧梅;苏维梅;王静红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中的应用 [J], 李家燕;胡琼燕;唐业莹;黄玲;吕海莲;彭小梅4.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J], 刘晓丽;王湛;徐楠5.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 [J], 毛永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评价法选定活动主题,制作流程图与查检表,分析可能造成渗血发生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科学、有效地改进对策并切实执行,包括采用个性化的穿刺方法、改良穿刺针的固定方式、加强患者内瘘知识的宣教、弹力绷带和棉球的使用。
对比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的渗血率。
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渗血率为14.8%,开展后为5.5%,开展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血透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率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患者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实施的关键,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而被临床上首选为血透的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现象,不仅造成患者的慢性失血,还需经常性的更换穿刺点,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反复的渗血也容易导致感染,影响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和生活质量,从而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不配合,引发护患纠纷。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团队性活动,由多个团员组成,活动中要求团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协调、配合,以发挥其思维能力,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其优势在于可以集思广益,促进问题快速、高效地解决[1]。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透治疗的护理工作中,可明显降低渗血率。
基于此,本科2015年9月-2016年7月开展了以“降低患者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科品管圈小组成立于2015年9月,以自愿原则由9名护士构成;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其中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组织统筹工作;另设辅导员一名,为院级品管圈辅导老师。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22T14:46:14.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作者:王薇徐艳[导读]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作用效果。
王薇徐艳(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作用效果。
方法:择取80例在本院通过自体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从2019年6月-2020年5月,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品管圈护理活动,记录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动静脉内瘘的失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则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使患者内瘘失功率降低,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节约医疗费用,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动静脉内瘘;失功率;血透透析;作用效果动静脉内瘘是血透中的一种永久性的血管通道,受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但因为肾病患者治疗的周期很长,长期的透析患者在定点穿刺处的皮肤会容易松弛、变薄,在透析的过程中极易渗血[1-2]。
品管圈指的是,为了可以高效的解决相关问题而自发的组成的小团体,其中团体中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品管圈的工具来分析、解决护理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3-4]。
本文主要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作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80例在本院通过自体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从2019年6月-2020年5月,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各收入20例,年龄均在20至72岁间,平均年龄是51.8±10.9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收入18例,女性患者收入22例,年龄均在21-73岁间,平均年龄是50.8±10.7岁。
应用品管圈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实践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调查科室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现状,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案,对实行解决方案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穿刺的失败率较实施前的4.22%下降到1.35%,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品管圈成员的实践研究能力显著提升。
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动静脉内扣穿刺失败率,提升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QCC;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吻合血管的小手术,是将患者自体动静脉血管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它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所必须的一种血管通路。
【1】穿刺失败率是指穿刺针未能按要求进入体腔内或血管中发生次数的百分比。
血透护士是维护动静脉内瘘的“第一使者”,其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2】。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的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3】。
我科于2016年10月1日~2017年4月30日开展了以“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失败率。
”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汇报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16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行规律透析患者3128人次,年龄20至80岁,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了一个月的透析,患者每周透析时间最少2次,最多3次,透析时长最少为3.5个小时,最多为4个小时。
研究中均排除具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清醒的意识,能够对自身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建立有所了解。
2017年2月20至3月20日行规律透析人次4329人。
根据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现两组患者各项资料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组间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08-10T15:35:13.8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袁国芳[导读] 品管圈(QCC)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团体。
袁国芳(公安县中医医院血透科湖北荆州 4343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维持型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增强了品管圈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适合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内瘘;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77-0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生命通道,其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窃血综合症、肿胀手综合症、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增加其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护理工作在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中起到自关重要作用,如何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品管圈(QCC)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现场的关键性问题。
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的[1]。
本院血透中心2013年2月开展了“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的在我院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
品管圈活动减少内瘘穿刺并发症的探讨摘要】目的:降低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
方法:成立品管圈,做好内瘘血管的维护,提高穿刺成功率,比较活动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内瘘使用并发症明显降低,保证了使用质量。
结论:品管圈活动,使内瘘得到有效维护,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内瘘;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068-02【Abstract】 Objective:Redu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vascular puncture complications, prolong its service life. Methods:Set 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internal fistula blood vessels,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ivity. Results:Internal fistula using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ication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use. Concl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and maintain the internal fistula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Internal fistula;complications品管圈是一种高效的品质管理形式,它是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件[1]。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 Jan 31 (1).137 ..中户理园地•品管圈在降低老年M H D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 发症中的应用王琼才\陈杨清\李荣华\黄统生2*(1.高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广东高州525200;2.中山 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3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及并发症 情况,于2018年7月~8月匹配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成立“内瘘”圈,比较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前后圈 能力比较。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为26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8%(94/2625);实施 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穿刺230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丨.08%(25/23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 护理人员圈能力明显提髙。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规范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保证透析质量,提高护士内瘘穿刺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提升圈成员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品管圈;穿刺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丨01卜8丨74(2020)0卜0137-02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化 趋势明显,年龄增长被证实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之一。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终末期 肾脏病的诊疗问题也日益突出。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 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目前主要 的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M。
动静脉内瘘使用频率 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穿刺点感染、出血、血栓形成 等并发症,对动静脉内瘘的功能造成极大影响W。
尤 其是高龄透析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存在广泛的血管病 变,内瘘管壁硬化,弹性较差,易滑动,穿刺成功率较 低。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本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患者,笔者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有55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比两组的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的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16.36%)低于参照组(38.18),对比P<0.05。
结论:对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干预,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太多的动静脉内瘘动脉瘤,保障患者血透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干预效果动静脉内瘘(AVF)是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命线”,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基础,但是AVF很容易形成动脉瘤,并形成血栓,导致AVF的功能丧失,AVF发生严重扩张[1]。
AVF动脉瘤发生后,很容易继发感染,AVF严重扩张后将会显著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影响患者心脏功能,情节严重者其动脉瘤将会破裂引起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因此,临床应当有效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AVF动脉瘤发生。
品管圈(QCC)首先用于企业工作中,主要是指处于工作岗位的人员为了解决工作关键问题,工作人员自发组建小团体,各团员分工合作,通过品管工具分析、解决工作现场关键问题,以此有效改善工作业绩[3]。
本研究主要利用品管圈活动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旨在有效降低患者的AVF动脉瘤发生率,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质量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本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8.66±3.16)岁,透析时间0.6-22年,平均透析时间(12.13±1.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