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张衡传》实验系列(pdf)
- 格式:pdf
- 大小:14.23 MB
- 文档页数:5
第13课 张衡传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逾.侈( ) ②邓骘.( ) ③合契.( )④骸.骨( ) ⑤璇.机( ) ⑥算罔.论( )(2)多音字①属⎩⎪⎨⎪⎧ 属.文( )隶属.( ) ②辟⎩⎪⎨⎪⎧ 征辟.( )辟.谣( )2.实词(1)古今异义①常从容..淡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覆盖周密..无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振声激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寻其方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衡下车..,治威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学者咸怪其无征.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旁征.博引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挟天子以征.四方②精⎩⎪⎨⎪⎧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以精.铜铸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齐楚之精.英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殚精.竭虑③施⎩⎪⎪⎨⎪⎪⎧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靡计不施.,迄无济 未报秦施. 何施.之为 ④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衡善机.巧 其牙机.巧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此子机.变 日理万机.(3)词类活用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时.天下承平日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皆共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词①于⎩⎪⎨⎪⎧ 游于.三辅 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苟全性命于.乱世 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因⎩⎪⎨⎪⎧ 因.入京师 因.以讽谏 因.其势而利导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转复为太史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高一语文张衡传李贺小传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张衡传》《李贺小传》二. 教学目标《张衡传》1. 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 梳理掌握文言知识,掌握辨识词义的方法。
3.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李贺小传》1. 了解李贺、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
2. 掌握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本文精心选材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 教学重难点《张衡传》1.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了解张衡的品格、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
2.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叙事条理,详略得当语言质朴简练。
《李贺小传》1.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本文精心选材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 知识分析《张衡传》(一)了解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二)解题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三)理清结构(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科学成就,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视频汶川地震损失惨重,引出地动仪的重要性,再引出张衡。
今天我们通过范晔的《后汉书》,一同走近张衡。
二、了解传记1、传记:亦单称传。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2、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3、特性: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某些诗也可以被当做史料看待,譬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4、注意: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还要选择其最具特征的事件,叙述其品格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三、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
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四、整体感知1、找几个同学朗读一下课文。
2、纠正字音、句读。
3、适当点评。
五、课文研讨(一)分4个小组,解决难词难句,疏通文意。
第一段1、因入京师因:趁机,乘便。
2、游于三辅;观太学游、观: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3、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
今义:舒缓、不急迫。
古今异义。
4、交接俗人交接:交往接触。
今义:连接、相接。
古今异义。
5、举孝廉不行举:(被)举荐不行:没有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古今异义。
6、因以讽谏因(之)以讽谏因:通过,借助以:来讽谏:讽喻规劝。
7、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也作“附会”。
今义: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
如“牵强附会”。
古今异义。
8、奇其才奇:意动用法,认为。
奇第二、三段9、再转复为太史令:第二次转调又担任太史令。
10、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11、自去史职去:离开,卸任。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大全)第一篇:《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设题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答:⑴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①第一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第二部分(第2-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第三部分(第5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设题意图:积累常见重点实词,区别他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的不同。
⒈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结交。
⒉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⒊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⒋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认为它没有应验这很奇怪。
⒌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旨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所记载的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略)第二篇:张衡传答案张衡传【考题体验】【考题体验】1.乃,副词,才2.C.意动用法【知识梳理】 1.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张衡传》是我国著名作家汤恩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虚构而成的一本小说。
该小说以张衡为主角,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对当时科学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张衡传》这本书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史。
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2. 理解汉代气象科学的发展。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客观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张衡是中国汉代著名的科技发明家。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名言和名言。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力时钟,发扬了我国早期的气象科学tradition. 张衡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还被誉为 " 中国天文学之父 " 。
(2)理解汉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气象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张衡在气象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观测和分析来探测天气的规律,提出了“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和思想。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本书通过描写古代科技、气象、文化和思想,深入了解汉代社会。
小说的白话文风格生动易懂,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历程。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研读小说”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掌握重要知识和概念,扩展知识结构和观点,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研读小说,在文学的角度上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对张衡及其主要发明有一个基本了解。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想:《张衡传》为传统名篇,是一篇十分有特色的作品。
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介绍了张衡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很注意详略剪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还应该多让学生诵读,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疏通字句,积累文言知识等。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学习作品的特点,并知识迁移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相关情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
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
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人。
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
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
“前四史”之一。
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
注意注音、断句等。
2、学生集体朗读。
3、提示读音。
属文(zhu)璇机(xuan) 算罔论(wang) 蟾蜍(chanchu)4、疏通字句。
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