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3
考点集训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50分)一、(2015·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考点练透7 诗化小说阅读指导诗化小说(又称散文化小说、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诗化小说情节散文化,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加大了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力度。
而诗化小说作为一种文本特征鲜明、叙事艺术独特、鉴赏评价能力考点突出的文体样式,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
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冯至的《江上》、2021年八省适应性考试川端康成的《秋雨》、2019年浙江卷萧红的《呼兰河传》等。
高分技法一、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1.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
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二、如何阅读诗化小说考生对诗化小说的阅读,首先存在一个文体确认问题。
一般而言,命题者会在题干中或以其他方式告诉你它是一篇小说,而到底是否是诗化小说,则要靠你自己判断。
可以根据作者去断定,如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师陀、萧红、汪曾祺等,以及当代作家贾平凹、钟阿城、何立伟等;但主要应依据散文化小说的特征去判断。
1.把握诗化小说“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要读懂诗化小说,应抓住其“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由“形”聚“神”,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内容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去抓住其内在的情感流动与诗意营构的脉络。
专题09 小说【考向解读】(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命题热点突破一】情节梳理型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例1、【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高三小说复习专题历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统计与归纳【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小说的叙述角度 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D.特殊视角:a.儿童视角: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儿童简单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儿童的丰富想象和不谙世事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复杂、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
b.老人视角: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会有一种怀旧情怀;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包括对自身、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老人历经世事,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c.女性视角: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叙述,情感更加细腻,容易发现常人不注意的“细小”“平凡”的生活现象,引人入胜;以其母性情感笔触来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备战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小说类文本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04小说类文本阅读【最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分析】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新课标卷试题可以看出:1.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具有灵活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小说的阅读鉴赏,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考查文学素养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敏锐地把握文本特色,准确地传达基于个体阅读经验的审美体验,这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鉴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从命题形式看,2016年前全国新课标卷小说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1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分值、阅读量和书写量均有降低,但试题的思维量并未减少,体现了“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趋势。
3.小说选文范围广泛,题材多样。
从选材看,中外作品均有涉及,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偶尔会考查长篇节选。
题材多样,有的揭示底层小人物的悲哀,有的展现淳朴真实的爱情,有的歌颂民族团结、人性善良……选材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40分)一、(2015·江苏苏州实验中学高三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
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
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
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
这是一个盲人!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
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
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
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那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1节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1节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1节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
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情节梗概] 王有福撞碎了一家酒店的玻璃,虽自己受了伤却落荒而逃;酒店贴出布告愿意赔偿,而“我”试图劝说王有福乘机勒索酒店,然而王有福却生怕赔偿,黯然离开。
[文本主旨]作者通过对酒店、茶馆、玻璃、德巴街等一系列意象的设置,叙述了玻璃墙伤人事件,透过这一事件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伦理、法治、道德观念的不同与冲突.[写作特点] 人物的语言描写简洁,细节描写生动,情节悬念丛生.玻璃贾平凹①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②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专题限时集训(五) 小说阅读(二)(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垄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 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1 分析概括(选择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1 分析概括(选择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1 分析概括(选择题)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1 分析概括(选择题)☞明常识小说文本阅读中的5选2选择题,选项具有综合性,往往涉及四个方面:内容理解、思路分析、文章主旨、艺术手法。
错误!定考向小说文本的选择题,一般采用5选2或4选1的形式.从考查功能上看,这种题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多角度地对文本阅读鉴赏的情况进行考查;从考查效果上看,这种题型客观性强,区分度大,层次分布合理,能够体现考生阅读水平的差异。
错误!熟技巧小说阅读选择题解题“3步骤”第一步:浏览选项标敏感点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三步:排除判断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小说阅读(一)一、(2022·东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扶贫往事侯德云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
吉普车是老朱的。
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知名。
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
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
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
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
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发动农民栽樱桃。
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发动,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
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
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似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后来呢?〞“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
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
“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方案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
没方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
忙了一秋天。
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
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40分)一、(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分)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
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
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
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
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
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40分)一、(2015·江苏苏州实验中学高三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
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
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
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
这是一个盲人!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
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
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
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那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
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
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
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
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
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
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退票。
”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
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
街道上一片寂静。
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写“我”认为时髦青年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有什么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时髦青年。
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5·江苏苏州五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20分)错位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
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从他面前驶过。
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
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
得知: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
这就好,这就好。
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晚间本地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
但随后,播音员说: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真是太可耻了!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决定将这些蟊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
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
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委顿、眼光迷离,泥鳅似的穿梭在人群里。
其中一个,还抱着婴儿,大概是用来打掩护的。
他将三个疑似的贼特写,放大,印成相片,揣在随身背包里。
经过缜密推断,他认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在现场附近干活的民工。
于是,他决定顺藤摸瓜。
果然,没费多大周折,他在人工湖对面的一个小饭馆,逮到一张熟悉的脸: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这人是小饭馆老板。
他走进饭馆,要了一碗凉面,借故和老板搭讪,问这问那。
他突然话锋一转:“上星期,这边发生车祸,你晓得不?”“晓得呀,我还去看了的。
”“我听说许多人丢了钱包、手机、衣服,你有没有丢?”“大哥,我都不好意思说。
那天出事的时候,我这里里外外二三十个客人吃晚饭。
最后,一些人不但没结账,还顺手拿走了不少碗、碟、勺。
”他眼光咄咄:“那你就墙内损失墙外补?”“啥嘛?我本来打算看一眼就回来。
谁知道,车里头女人叫,娃娃哭,就赶快下水捞人吧。
”他愕然。
他思忖片刻,觉得这些人,满心满眼都是钱,连做带偷,满嘴谎话。
于是,不动声色,拿出抱孩子男人的照片,说认识不?老板一看,说在门口见过,好像在前头工地上工。
他黑着脸,付账,出门。
在一垛两米高的红砖墙上,他找到那人。
开门见山:“那天车祸你在现场不?”“是啊。
”“丢东西没?”他苦恼地说:“我婆娘到现在还跟我打架。
那天,他给我二百块钱,让我带儿子去买辆婴儿车。
后来,我给娃买了辆旧车。
余下的钱,买了洗澡盆、玩具、奶粉,还有一件汗衫穿在身上。
回来的路上,有人掉湖里了,我就把娃和东西放岸边,脱下衬衫,搭车把上,下水救人。
好家伙,上来后,我娃被人抱着,车和东西全不见了。
我只好打赤膊,抱起娃喽。
”他举起DV将他和他的话拍了下来。
那人就顿了顿说:“我现在只能多加班,到下月发工资,再给娃买车。
我那个老乡更倒霉,脱下来的裤子、皮鞋,兜里的手机、现金,全让人抱跑了。
结果,穿个裤衩,光脚在大街上跑……”他招招手,请他下来,拿出最后一张照片说:“你说的是他不?”“就是他。
”他问了他的手机号,将三个疑似的贼约到小饭馆,吩咐老板整几个菜,喝酒。
“和俺们?”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
他点头,说:“我得跟你们郑重其事地赔个不是……”5.“通讯员”对农民工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请用几个两字短语概括变化过程。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析下列两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1)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2)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简要分析三个“下里巴人”共同的性格特征。
(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小说描写了三个“下里巴人”在轿车“跳”进人工湖后,奋力勇救落水者却被人们怀疑为蟊贼的故事,最后误解虽被解除,但仍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请你谈一谈他们有如此遭遇的原因。
(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9~12题。
(20分)兰花画家徐均生很小的时候,我梦想成为一名画家,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护士。
一天,院长对我说:“你不是想成为一名画家吗?有一位画家病了在家调养,你去护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