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9霉菌形态及其菌落特征的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438.00 KB
- 文档页数:14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观察不能用水作介质制片,因为菌丝会因渗透作用而膨胀,目前,霉菌制片时最理想的介质是乳酸苯酚油。
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作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浸片除有一定染色效果外,细胞不变形,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霉菌和放线菌相似,由于其菌丝较粗,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的表面和培养基背面往往呈现不同的颜色。
霉菌菌落中,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年幼。
三、实验器材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的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滤纸、接种钩、酒精灯、、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刀片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霉菌浸片观察于清洁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取生长好的霉菌平板,用两根大头针小心挑取含少量孢子的菌丝少许,并在乳酚棉蓝液上摊开,小心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用低、高倍镜观察。
对于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可轻轻打开培养皿,将皿盖(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或将皿底(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皿边缘的菌丝。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图14-1 载玻片培养示意图1 平皿2 U型玻璃棒3 载玻片4 培养物5 盖玻片6 滤纸(2)在上述载玻片的一边滴加融化的马铃薯培养基,点种孢子,并将盖玻片盖与其上,要求中央的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盖、载玻片间距离不高于0.1mm。
霉菌得培养与形态观察一.实验目得1、掌握霉菌得观察法——小室观察法。
2、了解四种常见霉菌形态、二.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得菌丝体,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就是繁殖菌丝)及孢子得形态特征就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得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与孢子得宽度通常比细菌与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 ),常就是细菌菌体宽度得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2、观察方法观察霉菌得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得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与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3、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得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得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得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2、菌种:曲霉( Aspergillus sp、 ) ,青霉,根霉 ( Rhizopus sp、 ) , 毛霉( Mucorsp. ),培养 7d得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3、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配方见附表)4、仪器或其她用具: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50%乙醇,20%甘油,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等四.实验内容a)配置150ml得PDA(霉菌)培养基,然后高温灭菌。
b)培养小室得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得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与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110℃灭菌20~30分钟,烘干备用。
c)倒平板:取已灭菌得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各6~7ml 注入另两个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
用解剖刀切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得情况下,利用解剖刀将培养基切成d)1cmx1cm得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得载玻片上(每片放两块 )。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空气、水体以及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对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和繁殖方式,进一步认识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霉菌培养基:将适量的琼脂糖、葡萄糖、酵母粉和琼脂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 霉菌样品: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霉菌样品,如土壤、腐烂的植物等。
3. 实验器材:培养皿、显微镜、移液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霉菌培养基,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
2. 从采集到的霉菌样品中取一小块,用移液管将其转移到培养皿的表面,轻轻涂抹均匀。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一段时间。
4. 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所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霉菌的多样形态。
有些霉菌呈现出菌丝状的结构,由细长的菌丝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这种菌丝状的结构有助于霉菌在环境中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霉菌呈现出颗粒状或球状的形态,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水体或腐烂的植物上。
除了形态上的差异,我们还观察到了霉菌的颜色多样性。
有些霉菌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绿色、黑色或红色等。
这是由于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色素的不同。
色素的产生与霉菌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色素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霉菌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情况。
有些霉菌呈现出均匀的分布,形成一个连续的菌落;而另一些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成散落的斑点。
这可能与霉菌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竞争关系有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多样形态和色彩给我们展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沃化,还可以产生抗生素等有益物质。
霉菌菌落特征描述霉菌菌落特征及其意义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菌落是指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一团团的菌落,它们具有一些特征,可以用来鉴定霉菌的种类和性质。
一、菌落形态霉菌菌落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扁平形或凸起形,有的呈菜花状或丝状。
不同种类的霉菌菌落形态不同,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霉菌。
二、菌落颜色霉菌菌落的颜色也是鉴定霉菌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种类的霉菌菌落颜色不同,有的呈白色、灰色或黄色,有的呈绿色、蓝色或紫色,有的呈红色或棕色。
菌落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霉菌的生长状态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三、菌落质地霉菌菌落的质地也是鉴定霉菌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种类的霉菌菌落质地不同,有的呈软质或粘稠质,有的呈硬质或干燥质,有的呈粉状或粒状。
菌落质地的变化可以反映霉菌的生长状态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四、菌落边缘霉菌菌落的边缘也是鉴定霉菌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种类的霉菌菌落边缘不同,有的呈光滑或锯齿状,有的呈毛状或丝状,有的呈分叉状或环状。
菌落边缘的变化可以反映霉菌的生长状态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五、菌落气味霉菌菌落的气味也是鉴定霉菌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种类的霉菌菌落气味不同,有的呈芳香或清香,有的呈臭味或腐臭味,有的呈酸味或苦味。
菌落气味的变化可以反映霉菌的生长状态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霉菌菌落特征的意义在于,它们可以用来鉴定霉菌的种类和性质,为科学家研究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例如,某些霉菌可以产生抗生素、酶类、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而某些霉菌也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霉菌菌落特征是霉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信息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霉菌菌落特征霉菌菌落特征是指霉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它是由许多单个的霉菌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每个霉菌菌落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文将从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落质地和菌落边缘四个方面来描述霉菌菌落的特征。
菌落形态是指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整体形状和结构。
不同的霉菌种类形成的菌落形态各不相同。
例如,有些霉菌形成的菌落呈圆形,有些呈不规则形状,还有些呈分枝状。
菌落形态的独特性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霉菌属于哪个科或属。
菌落颜色是指霉菌菌落的外观颜色。
不同的霉菌种类形成的菌落颜色各异。
一些霉菌的菌落呈白色、黄色或浅灰色,而另一些霉菌的菌落呈深绿色、褐色或黑色。
菌落颜色的差异可以提供有关霉菌的一些初步信息,有助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
菌落质地是指霉菌菌落的表面质感。
不同的霉菌种类形成的菌落质地也不同。
一些霉菌的菌落质地湿润、光滑,而另一些霉菌的菌落质地干燥、粗糙。
菌落质地的差异可以提供有关霉菌生长环境的一些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霉菌的生态特征。
菌落边缘是指霉菌菌落的边界形态。
不同的霉菌种类形成的菌落边缘也不同。
一些霉菌的菌落边缘光滑、整齐,而另一些霉菌的菌落边缘呈分叉状。
菌落边缘的差异可以提供有关霉菌生长方式的一些线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霉菌的生长特性。
霉菌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落质地和菌落边缘。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对霉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
通过观察霉菌菌落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到霉菌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以及一些生态特征。
因此,研究霉菌菌落特征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霉菌菌落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三、器材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蒸馏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95%乙醇以及显微镜等。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霉菌的群落特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3)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体制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用浸片法将其置于乳酸石碳酸棉溶液中、菌丝和孢子染成蓝色,保持菌丝体圆形,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菌作用。
三、实验材料:(1)菌种: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2)时间和溶液:乳酸石炭酸棉溶液(3)仪器和其他物品:显微镜、接种环、载片、擦镜纸等四、实验内容:产黄青霉:顶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黄曲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黑根霉:假根匍匐枝孢子顶囊孢子囊舟孢子囊孢子囊孢子五、实验结果:六、讨论(1)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无性繁殖——无形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有性繁殖——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细菌、放线菌、霉菌菌落特征如何识别?。
实验五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霉菌制片方法二、基本原理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法是接种霉菌孢子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
此外,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
此法是利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一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三、器材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养基平板,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纸,滤纸等。
四、操作步骤1.一般观察法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或干热灭菌,备用。
(2)将6—7ml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灭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用刀尖铲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实验八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原理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菌丝体。
霉菌在潮湿条件下生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与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匍匐于培养基的表面或生于培养基内吸收养料,从营养菌丝上长出伸于空中的菌丝为气生菌丝系,可分化出产生孢子的结构。
菌丝的直径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
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个细胞,有的菌丝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1个单细胞。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颜色各不相同。
霉菌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孢子。
菌丝、孢子及菌落等特征,因霉菌的种类而异,因而为种类鉴定非常重要的依据。
由于霉菌的菌丝体较粗,而且孢子容易飞散,若在水中溶易变形,显微测量时与实际值存在人为偏差,故观察时将其置于棉蓝乳酚油中,既有保持其正常的形态、使细胞不易干燥及杀菌防腐作用,还因棉蓝染料的存在而对菌丝与孢子具有染色作用,真菌的显微观察时常用棉蓝乳酚油作为浮载剂。
二、主要仪器及设备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棉蓝乳酸油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滤纸,显微镜等。
三、操作步骤1、取95%酒精浸泡的载玻片1块,火焰烧去酒精;2、冷却后在载玻片中央滴棉蓝乳酚油1滴;3、以解剖针从霉菌菌落上挑少许菌丝体置于染液中;4、以解剖针使菌丝体在染液中充分展开;5、将1洁净的盖玻片盖于染液上,以滤纸吸去盖玻片边缘过剩的染液;6、显微镜下20X、40X物镜观察绘图。
四、注意事项1、菌丝体在浮载剂中必须充分展开;2、盖盖玻片时必须斜着缓慢放下,否则在盖上异形成气泡。
五、实验报告1、绘制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图2、绘制青霉菌及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梗图。
3、霉菌显微观察制片与细菌有何不同?II 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菌落特征比较观察一、实验原理菌落形态是指某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由单个菌体形成的群体形态。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霉菌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霉菌的常规培养方法,培养出真菌菌株。
实验材料:1. 感染性霉菌(如:麦角菌、白色念珠菌、鼠李糠霉等)。
2. 培养基(如: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配制糖酵母汤等)。
3. 恒温培养箱(28℃)。
4. 显微镜。
5. 盖玻片、载玻片、恒温水浴槽、升级滴管等。
实验步骤:1. 每个菌种需要分别制取接种物,用无菌棉签在菌落上插取的接种物涂于琼脂平板上。
2. 放到恒温箱中,在28℃的环境下孵育。
3. 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形态、菌落颜色及其他特征,如球状、点状、菌丝状等。
4. 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使用无菌镊子将菌落切取一小块放置在载玻片上。
5. 在玻片上滴入少量的100%甘油,用盖玻片覆盖住,观察微镜下菌落的形态,如直链菌丝、弯曲链菌丝、无菌膜等。
6. 将制做好的预备液取出一滴,放置于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液体涂片法需要先将菌落取出来悬浮在液体中,然后将悬浮液放在载玻片上。
在玻片上先滴上液体悬浮物,再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7. 通过对霉菌形态学的观察,结合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明确不同霉菌菌株的分类。
实验结果:霉菌是一类微生物,主要生长在植物、动物有机物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对不同菌株的观察,发现它们各具特色,有些是球状的,有些是菌丝状的,有些则是点状的。
当我们加入甘油后,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细致的形态特征。
观察下来发现,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人们通过对霉菌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对霉菌进行了分类,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不同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生长情况,对不同霉菌菌株进行了初步分类。
同时本实验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了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环境,形态变化等,如今霉菌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如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技术等行业,为我们所知的现代科技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细菌酵母霉菌是生物界中的三大主要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中包括了许多能够产生疾病的致病菌,还有能够发酵的菌种。
酵母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常被用于制作面包、啤酒等,而霉菌则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等重要的生物制品。
在实验室中观察细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这些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观察和总结。
一、细菌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是一种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其个体较小且呈棒状。
在培养基表面上形成的菌落呈白色或浅黄色,表面平坦,边缘有锯齿状,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落大小不同。
2、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个体较小,呈串珠状排列。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呈白色或淡黄色,边缘光滑。
二、酵母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有时在显微镜下也可以看到其缢缩分裂的形态。
在液体培养基中,酿酒酵母在表面形成的菌落为白色,表面有糯性,菌落中部凸起。
2、葡萄球菌样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三、霉菌1、青霉菌(Penicillium)青霉菌是一种造型优美的多细胞真菌,个体较大。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绿色,边缘光滑,表面密布长腔的菌丝,有时会形成分枝状结构。
2、曲霉(Aspergillus)曲霉也是一种多细胞真菌,个体相对较大。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浅黄色或橙黄色,通常呈半圆形,边缘不规则,菌丝极为密集,呈纵横交错的形态。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九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上一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就是菌落特征。
所谓菌落就是由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
菌落的外观特征和培养条件有关,也与细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是不一样的,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培养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细菌的分类依据之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2 上一实验培养出的各种细菌
3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四、实验步骤:
(一)细菌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1、接种斜面培养基
2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3、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
(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的比较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记录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结果
六、思考题:
试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七、实验体会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霉菌菌落特征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征和菌落特征。
霉菌菌落特征是指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态、颜色、质地、边缘、透明度等方面的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霉菌菌落特征的主要内容。
1.生长形态霉菌的生长形态主要包括菌丝、孢子、菌核等。
菌丝是霉菌的主要生长形态,它们呈现出分枝状、网状、环状等不同的形态。
孢子是霉菌的繁殖体,它们可以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种。
无性孢子是由一个菌丝单元产生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球形、椭圆形、棒状等,有的具有翅膀或刺。
有性孢子是由两个不同的菌丝单元结合形成的,形态也多样,有的呈球形、椭圆形、棒状等。
2.颜色霉菌菌落的颜色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白色、灰色、黄色、绿色、褐色、黑色等。
不同的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其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青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其菌落呈现出蓝绿色或绿色,而曲霉菌的菌落则呈现出灰绿色或灰白色。
3.质地霉菌菌落的质地也是其特征之一。
质地可以分为软、硬、粘稠、干燥等不同的类型。
例如,毛霉菌的菌落质地较软,而链霉菌的菌落质地则较硬。
4.边缘霉菌菌落的边缘也是其特征之一。
边缘可以分为光滑、波浪状、毛状、菜花状等不同的类型。
例如,青霉菌的菌落边缘呈现出波浪状,而曲霉菌的菌落边缘则呈现出毛状。
5.透明度霉菌菌落的透明度也是其特征之一。
透明度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不同的类型。
例如,链霉菌的菌落透明度较高,而毛霉菌的菌落透明度较低。
总之,霉菌菌落特征是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态、颜色、质地、边缘、透明度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观察霉菌菌落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霉菌的种类和特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