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7.61 KB
- 文档页数:6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
引言:
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使得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散热,将会导致设备过热,从而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子散热器技术应运而生。
第一章:电子散热器的基本原理
1.1 散热的重要性
1.2 散热的基本原理
1.3 电子散热器的作用和分类
第二章:电子散热器的设计与选择
2.1 散热器的设计要点
2.2 散热器的选择原则
2.3 散热器的材料与工艺
第三章:散热器的传热机制
3.1 导热与传热的区别
3.2 传热机制的分类
3.3 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评估指标
第四章:散热器设计与模拟软件
4.1 散热器设计软件概述
4.2 散热器模拟软件的原理和应用
4.3 散热器设计实例分析
第五章:电子散热器的优化与改进
5.1 散热器的优化方法
5.2 散热器的改进技术
5.3 散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
电子散热器技术是解决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电子散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与选择、传热机制、设计与模拟软件以及优化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散热器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高效、更可靠的散热器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满足电子设备对散热需求的提升。
散热器设计方案散热器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多样化,散热问题成为了一大挑战。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散热器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种新型的散热器设计方案,以满足高效散热的要求。
二、设计目标1. 提高散热效率:尽可能减少电子设备的温度,确保其正常工作;2. 提高散热器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运作不损坏;3. 减小散热器的体积:以适应小型电子设备的需求;4. 降低成本: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三、设计原则1. 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地散热;2. 优化散热片的结构:通过增加散热片的数量和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3. 采用风扇辅助散热:通过风扇的对流作用,增强散热效果;4. 考虑散热器的布局:确保空气能够充分流过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5. 提高散热器的稳定性:确保散热器的结构经得起长时间的运作,不失效。
四、设计方案1. 散热器材料选择:采用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地散热;2. 散热片的设计:通过增加散热片的数量和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片之间采用间隔排列,以便空气流过散热片时能够充分散发热量;3. 风扇辅助散热:在散热器上安装风扇,通过对流作用增强散热效果。
风扇具有可调速的功能,以适应不同散热需求;4. 散热器的布局:根据电子设备的布局,合理安排散热器的位置和方向,确保空气能够流过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5. 提高散热器的稳定性:选用高强度材料制作散热器的承载结构,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焊接工艺,确保散热器能够经得起长时间的运作。
五、设计效果分析经过以上设计方案的实施,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明显提高,能够满足高效散热的要求。
散热器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长时间运作也不易损坏。
散热器的体积较小,适应了小型电子设备的需求。
根据采用的材料和工艺,散热器的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六、结论本文提出的散热器设计方案,通过优化散热片结构、增加风扇辅助散热和合理布局等手段,提高了散热器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金旗舰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目录;一、风扇结构;二、风扇技术术语;三、散热片材质介绍;四、热管介绍;五、测试篇章;六、超频篇章;七、CPU技术简介;八、CPUROADMA九、导热膏;第一章、风扇结构(工作原理);CPU散热器又称为CPU冷却器,英文名称CPUC针对CPU而设计的散热器装臵,其目的是通过CPU 1.1风扇的分类;散热风扇是利用旋转叶片与气体的相互散热器基础知识手册目录一、风扇结构二、风扇技术术语三、散热片材质介绍四、热管介绍五、测试篇章六、超频篇章七、CPU技术简介八、CPU ROADMAP九、导热膏第一章、风扇结构(工作原理)CPU散热器又称为CPU冷却器,英文名称CPU COOLER它是针对CPU而设计的散热器装臵,其目的是通过CPU散热器的运作,将CPU之热能散发掉,以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它通过散热片迅速将CPU之热能传导出去,再借由风扇将其热量强制吹走。
1. 1风扇的分类金旗舰铜制暖气片75*75散热风扇是利用旋转叶片与气体的相互作用来压缩与输送气体的,其本体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散热风扇一般分以下三类:1.1. 1轴流式风扇:气流出口方向与叶片转动方向相同,在轴向剖面上,气流在旋转叶片的流道中沿着轴线方向流动。
1.1.2离心式风扇:利用离心力作用实现气体输送,扇叶在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使充满叶片间的气体沿着叶片向外甩出,在蜗壳内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后从出风口排出。
在轴向剖面上,气流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1.1.3混流式风扇:气流沿轴向进入叶轮后,近似地沿着锥面流动,气流方向界于离心式与轴流式之间。
1. 2风扇的基本结构一般的风冷散热器使用的主要是轴流式风扇,我们以它为例加以说明。
轴流式风扇可分为两部分1.2.1转子:包括扇叶(含磁框)、轴芯、油圈及卡簧等1.2.2定子:包括电机、轴承、扇框等。
1. 3风扇运转的基本原理根据安培右手法则,导体通过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若将此导体臵于另一固定磁场中,则会产生吸力或斥力,造成物体移动。
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石墨烯散热器是一种利用石墨烯材料作为散热介质的散热器,属于新型散热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排列而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散热器的制作中。
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石墨烯材料制备:石墨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常用的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将石墨烯薄片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得到大面积的石墨烯薄片。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在金属衬底上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薄片。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含氧石墨烯氧化物或石墨烯氯化物得到石墨烯。
2. 石墨烯散热器基板制备:在制作石墨烯散热器之前,需要准备石墨烯散热器的基板。
常用的基板材料包括硅基板、铜基板和陶瓷基板等。
基板的选择主要考虑石墨烯与基板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导热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3. 石墨烯散热器结构设计:根据散热器的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石墨烯散热器的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石墨烯布局方式、石墨烯层数和石墨烯与基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4. 石墨烯散热器制作:将石墨烯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并与基板进行粘接。
石墨烯与基板的粘接可以采用化学键结合、机械固定或热压等方式。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石墨烯散热器表面进行光刻或其他生产工艺处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
5. 散热效果测试和优化:将制作好的石墨烯散热器进行散热效果测试,评估其散热性能。
根据测试结果,对石墨烯散热器的结构和制作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现有的制作工艺可能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和生产成本的限制。
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来提高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效率和散热性能。
散热器技术要求一、规范要求各投标方按照合同供应的产品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现行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1.GB/T 13754-2008《采暖散热器热量测定方法》2.JG/T148—2002《钢管散热器》4.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5.GB/T 1735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6.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7.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8.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9.GB/T 1727 《涂膜一般制备法》10.JG/T6-1999《采暖散热器系列参数、螺纹及配件》11. 05K40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新型散热器选用与安装》二、技术要求1.散热器应按标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散热器材质采用优质冷轧钢。
散热器采用钢管散热器,高度为800 mm,单片散热量为85W,散热器计算公式为Q=0.7671(ΔT)1.3。
钢制散热器材质应符合GB/T699或GB/T700中镇静钢的要求,钢制散热器成品流道壁厚不小于1.5 mm,片头厚度2.0 mm。
堵头或堵头排气阀标准为纯铜锻造,外表镀铬,丝扣长度不小于7 mm。
3.散热器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 且应满足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
散热器供回水温度为不高于90℃的热水。
标准散热量:钢制散热器的标准散热量不应小于制造厂商明示标准散热量的95%。
4.散热器进水方式为同侧上进下出,进出口中心距为600mm。
5.单片散热器厚度136mm,长度70mm,重量不小于1.95kg/单片,单片散热量不低于172W/片(国标工况Δt=64.5℃下测定)。
钢制散热器单柱重量要求:WGT-2-300大于1.0㎏/柱,WGT-2-600大于2.0㎏/柱,WGT-2-1800大于5.0㎏/柱。
6.散热器安装方式为落地安装。
7.暖气片外表面应在良好的预处理后采用静电喷塑工艺,涂层为白色,漆膜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不得有气泡、堆积、流淌和漏喷;底漆厚度不得小于15μm,漆膜厚度不得小于60μm;漆膜附着力应达到GB/T 1720规定的1-3级要求;漆膜耐冲击性能应符合GB/T 1732的规定。
散热器设计1.常用散热器介绍对于安装在PCB表面的元器件来说,其内部热量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入PCB和元器件表面,之后通过对流换热和热辐射的方式进入周围环境;由于元器件表面的面积要远小于PCB表面积,所以通过元器件表面散热的热量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在元器件表面安装散热器,使得元器件上方的散热面积得到扩展(如上图所示),更多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入元器件上表面,之后再由散热器进入周围环境中。
散热器的材料、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是散热器生产的三个重要因素,会影响到散热器的性能和价格。
1.1散热器材料散热器的材料主要有:铝、铝合金、铜、铁等。
铝是自然界中存储最丰富的金属元素,而且质量轻、抗腐蚀性强、热导率高,非常适合作为散热器的原材料。
在铝中添加一些金属形成铝合金,可以答复提升材料的硬度。
在上章的材料介绍中,我们知道铜的导热率是最好的(比铝高将近一倍),但是它的密度也比铝要大3倍,所以相同体积的散热器要比铝重很多;铜存在着加工难度大、熔点高、不易挤压加工以及成本高等缺点,所以铜散热器的应用要比铝合金少很多,但是随着对电子产品性能要求的越来越高,导致单位体积的功耗大幅增加,所以铜材料散热器的应用越来越多。
1.2散热器加工工艺散热器的加工工艺主要有CNC、铝挤、压铸、铲齿、插齿、扣Fin。
1. 铝挤型:铝挤型散热器是将铝锭加热至460℃左右,在高压下让半固态铝流经具有沟槽的挤型模具,挤出散热器的初始形状,之后再进行切断和进一步加工。
——铝挤型工艺无法精确保证散热器的平面度等尺寸要求,所以通常后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1, 铝挤型散热器模具成本可以分摊到每一个散热器中,对于大批量产的应用成本较低;2, 齿片高度和齿片间距的比值(Z/X)有限制,通常不建议超过15。
2. 压铸:压铸是一种将熔化合金液体在高压的作用下高速填充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体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加工方法;压铸散热器如下图所示,其尺寸不够精确、表面不光洁(热辐射小)以及星体复杂等特点,后期需要进一步加工;1, 压铸散热器的成本主要在于压铸模具、原材料、机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其模具成本较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场合(分摊模具成本);2, 压铸散热器形态比铝挤压性散热器更加多样性,但是散热性能相对更差;3. 铲齿:铲齿是将长条状金属板材通过机械动作,成一定角度将材料切除片状并进行校直,重复切削形成排列一直的翅片结构,如下图所示;铲齿散热器没有模具费用,适用于小批量生产需要的场合,其生产成本主要是:原材料、铲齿加工、CNC加工、表面处理等,铝合金和铜是常用的铲齿散热器材料。
目录一、绪论 (1)二、设计原始资料 (3)(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原始资料 (3)三、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 (4)(一)设计气象资料的确定 (4)1.设计气象资料确定原则 (4)2.具体气象参数选取设 (5)(二)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 (5)(三)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6)1.计算公式 (6)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6)3.室内计算温度及温差修正系数 (7)4.基本耗热量的计算举例 (8)(四)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9)1.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9)(五)计算热指标: (11)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 (12)(一)本次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 (12)(二)系统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13)1.重力循环 (13)2.机械循环 (13)3.系统确定 (15)五、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 (16)(一)散热器的选用 (16)1.散热器的选用原则 (16)2.对散热器的选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7)3.散热器常见故障的排除 (17)4.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的比较 (18)5.散热器的选取 (18)(二)散热器的计算 (20)1.散热器的计算方法 (20)(三)散热器的布置 (23)六、管道布置 (25)(一)管材选用 (25)(二)管道布置 (25)七、系统水力计算 (26)(一)绘制系统图 (26)(二)水力计算方法 (26)1.本设计选用方法 (26)2.计算原理 (26)3.计算方法 (26)4.涉及公式 (27)5.水力计算举例 (28)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次进行了西宁市某中学实验楼采暖系统设计。
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进行采暖。
首先计算出系统的热负荷,总热负荷为326.2KW。
新型针肋电子散热器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Ltd.电子散热的重要性 目前电子散热器的主要形式 图卡针肋散热器的优点 针肋设计的应用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背景-电子散热的重要性电子产品的寿命与其核心温度直接相 关, 以LED为例,目前制约LED寿命 的主要因素是LED的散热问题, 特别 是大功率LED,散热设计和发光芯片 的设计同样重要 随着电子产品集成程度的提高, 散热设 计直接影响新技术是否能被推广。
由于直流调速,及直流逆变技术的广泛 应用, IGBT功率元件的散热体积越 来越大, 有些变频器的体积有超过2/3 是由散热翅片组成的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散热的理论基础热能传递过程是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最 为密切的物理过程之一 传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导热 对流 辐射辐射+对流导热对于宏观的对流散热可以简化为流体边 界层的导热问题, 对于电子产品的热 量,90%以上都是散到空气中的,而且 空气的导热系数仅为0.025W/mC,如 何减少空气对流换热热阻,是研究电子 换热技术的主要工作导热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散热的理论基础减少对流换热热阻的主要方式强化流体的导热系数(由于此处研究空气,不做进一步的讨 论,水冷板,液态金属散热基于此原理) 增加接触面积—通过增加材料的用量 降低流体边界层厚度(此项是强化传热的重点)在电子散热领域,常常通过增加散热器面积的方法来减 少热阻, 常见的散热器形式如下: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电子散热的重要性 目前电子散热器的主要形式 图卡针肋散热器的优点 针肋设计的应用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主要的散热器形式- 板材冲压式散热器优点: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缺点:增加面积较少, 仅适合于热流密度很低的散热场合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主要的散热器形式- 切削加工散热器一般散热器的加工过程中都会使 用切削工艺, 此处重点说明的 切削工艺生产的散热器是用块 料直接加工而成的散热器 优点:无需模具, 直接通过数控设备 生产的散热器,适用于小批量 产品的应用缺点:加工时间长, 效率低, 不适合 大规模的生产 刀具磨损快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主要的散热器形式- 铝挤压铝挤压散热器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可以 根据需要,生产出各种散热器,此散热 器往往需要通过切削后成为产品,用于 各种场合 优点:模具价格低廉,加工成本低,特别适 合大批量的生产 可以产生相对复杂的翅片,翅高和翅 厚比可以做到20, 间隙也可以做到 2mm或更密缺点:由于工艺限制, 翅高和翅厚比不能做 大,限制了高密度散热能力 在长度方向连续翅片,需要切削加工 后才能使用苏州图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Suzhou Toplusca Technology Co., Ltd.版权所有主要的散热器形式- 铝压铸将铝合金原锭熔解成液态后,充填入模型内,利 用压铸机一次性压铸成型,再经过冷却与后续 处理,制成单体散热片 。
散热器方案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子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散热器作为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散热器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散热器方案。
一、散热器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散热器是用于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的装置。
在设计散热器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热源: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是散热器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发热情况,确定热源的位置和热量大小,有助于设计合适的散热器。
2、散热面积:散热面积是散热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它直接影响到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大小和发热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散热面积。
3、气流速度:气流速度是指空气流过散热器的速度。
提高气流速度有助于加快热量的散发,但同时也会增加噪音。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平衡散热效果和噪音水平。
4、散热器的材料: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和重量不同,需要根据设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散热器方案设计的步骤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设备的尺寸、发热情况和环境要求,确定散热器的形状、尺寸和材料。
2、建立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散热器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拟测试。
这有助于发现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3、样品制作:根据最终设计方案制作散热器样品,进行实际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散热效果、噪音水平等。
4、测试与优化:对样品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散热器的性能。
5、生产准备:完成最终设计后,准备生产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制定生产流程,并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
6、质量检测:对生产出的散热器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7、包装与配送: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包装,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将散热器送达客户手中。
三、总结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散热器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热源、散热面积、气流速度和散热器的材料等。
遵循确定设计方案、建立模型、样品制作、测试与优化、生产准备、质量检测和包装与配送等步骤,有助于确保散热器方案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概述电子散热器是一种用于电子设备散热的技术装置。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其功率密度也逐渐增加,导致散热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电子散热器的作用是通过有效地导出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维持设备的稳定运行温度。
本技术手册将介绍电子散热器的原理、分类、设计要点以及常见散热器的优缺点等内容。
原理电子散热器的原理是利用散热介质的导热特性,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表面,并通过散热器表面的散热方式将热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常见的散热介质包括铝合金、铜、热管等。
分类根据散热介质的不同,电子散热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铝合金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由铝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散热效果。
其结构简单,散热片较为密集,适用于一般功率密度较低的电子设备。
2.铜散热器:铜散热器由铜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和散热效果。
相比于铝合金散热器,铜散热器在散热性能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适用于功率密度较高的电子设备。
3.热管散热器:热管散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管传导热量的散热装置。
热管由内部填充工质的密封管路组成,可有效地传输热能。
热管散热器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和较小的体积,适用于功率密度较高且空间受限的电子设备。
设计要点设计电子散热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散热面积:散热面积是影响散热效果的重要因素。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增加热量的散发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2.散热片结构:散热器的散热片结构应设计合理,以增加散热器表面积,提高热量的辐射和对流散热效果。
3.散热介质选择:不同的散热介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和散热特性。
在设计电子散热器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功率密度和散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散热介质。
4.散热器布局:电子设备通常存在多个散热点,因此在设计电子散热器时需要合理布局,确保每个散热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散热。
优缺点不同类型的电子散热器具有各自的优缺点:1.铝合金散热器具有制造成本低、散热效果可靠等优点,但其散热性能相对较低。
2.铜散热器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和导热性能,但制造成本较高。
换热器设计手册时光荏苒,一年又将过去。
在这一年里,我们团队努力工作,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不断完善《换热器设计手册》,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将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团队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们不断更新《换热器设计手册》,增加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指南,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我们还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手册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更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
其次,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我们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换热器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不断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我们还加强了与行业内其他领先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换热器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团队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我们还加强了与媒体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的《换热器设计手册》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权威参考资料,得到了客户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手册内容,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次,技术研发需要不断投入资源和精力,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最后,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支持,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换热器设计手册》,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将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我们还将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总之,过去一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年。
我们团队在不断努力和奋斗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散热器的设计与选择发布时间:2011-3-24 10:39:57 字体:【大】【中】【小】浏览次数:138次高效能的散热=热传系数X散热面积X温度差热传系数:材料性质,几何形状,流场状况(层流,紊流)散热面积:制造加工方式,几何形状温度差:几何形状,流场状况散热材质的选用:散热片设计重点:总体散热表面积(P/h*(Ti-Tj),基本>60平方厘米/W) 材料(铝挤AL6063,压铸ADC12,finAA1050)底板厚度(一般需>4mm, T=7xlogW-6 (min 2mm) )鳍片形状鳍片厚度(铝挤0.5~2mm,压铸1~4mm,fin0.2~0.5mm)鳍片间距(3~8mm)鳍片长度(铝挤<100mm,理论上散热鳍片的厚度t和长度h之比不能超过1:18)鳍片/底板之结合材料(焊接,铆合)结构的设计(易于空气上下自然对流的散热结构)结构的设计(一体化降低灯具系统热阻)尽量将散热有关的结构件(散热器与外壳等金属部件)设计成一体化,有利于减小系统热阻。
例:在散热器上直接开焊盘,这样可以降低灯具的系统热阻。
同时也可省去铝基板及铝基板与散热器之间使用的导热硅胶,从而降低系统热阻。
其他利于散热的小设计:1.热源与散热器的大接触面设计;2.灌胶,作用:散热绝缘固定;3.空隙部位导热膏的灵活运用;6.参考某些比较成熟的高功率产品散热设计技巧,例如CPU的散热器设计,减小PCB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粗糙度;7.散热设计的同时需兼顾结构。
当前LED主要散热技术——其他新型散热技术发布时间:2011-3-24 10:48:31 字体:【大】【中】【小】浏览次数:145次1、 SynJet替代风扇应用到LED照明散热上面,SynJet的大致原理是一个类似振动膜的元件以一定频率振动压缩腔内的空气,空气受压缩后从细小的喷嘴高速喷出,形成空气弹喷向散热片,同时空气弹带动散热片周围的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据介绍,该技术原先用于芯片的散热,LED照明兴起之后,被用于替代硕大的风扇。
配方工艺技术手册配方工艺技术手册第一章:简介1.1. 背景本配方工艺技术手册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配方工艺的生产过程而编写的。
配方工艺是指根据特定的要求和配方配制产品的一系列工艺和操作步骤。
1.2. 目的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配方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配方工艺设计2.1. 产品要求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市场需求,明确产品的要求和指标,例如成分配比、质量指标、使用寿命等。
2.2. 原材料选择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适合的原材料供应商,并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2.3. 配方设计根据产品要求和原材料性能,进行配方设计。
确定每个原材料的比例和添加顺序,以及所需的温度、时间和操作步骤等。
第三章:配方工艺操作3.1. 原料配制根据配方设计,按照所需的比例和顺序,将原材料逐一加入到反应器或混合机中,并充分搅拌混合,直至达到所需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3.2. 反应过程根据配方要求,对原料进行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
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确保反应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3. 产品处理反应结束后,根据产品要求进行产品的后处理,如过滤、干燥、结晶等。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纯净度。
第四章:质量控制和检测4.1. 原材料检测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如有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更换供应商或调整配方。
4.2. 在线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合适的在线监测系统,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4.3. 产品检测对每批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如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五章:安全和环保5.1. 安全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化学品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5.2. 废物处理对于产生的废物和废水,应按照相关的环保规定进行处理。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一、引言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将会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子散热器技术应运而生。
本手册将介绍电子散热器的原理、分类、选型和应用等相关内容。
二、散热原理电子散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散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将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周围环境中。
常见的散热材料有金属散热器、热导胶、热管等。
其中,金属散热器是最常用的一种散热材料,它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从而实现散热的效果。
三、散热器分类根据散热方式和结构形式的不同,电子散热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被动散热器:被动散热器是指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或风扇来驱动的散热器。
被动散热器通常由散热片、散热底座和散热材料组成。
被动散热器适用于散热功率较低或环境温度较低的场合。
2.主动散热器:主动散热器是指需要额外的电源或风扇来驱动的散热器。
主动散热器通常由散热风扇、散热片和散热底座组成。
主动散热器适用于散热功率较高或环境温度较高的场合。
3.水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是一种利用水冷却设备的散热器。
水冷散热器由水冷头、水泵、水箱和散热片组成。
水冷散热器具有散热效率高、噪音小的优点,适用于对散热效果和噪音要求较高的场合。
4.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一种同时能够吸热和散热的设备。
热交换器通常由两个独立的热交换单元组成,用以实现对流热交换。
热交换器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场合。
四、散热器选型在选型散热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散热功率:散热功率是指设备需要散热的热量。
选型时要根据设备的散热功率选择合适的散热器,以确保散热效果良好。
2.散热材料:散热材料的导热性能直接影响散热效果。
常见的散热材料有铜、铝等,选型时要根据散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散热材料。
3.散热方式:不同的散热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散热功率和环境温度。
例如,被动散热器适用于散热功率较低或环境温度较低的场合,而主动散热器适用于散热功率较高或环境温度较高的场合。
五、散热器应用电子散热器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计算机:电子散热器是计算机散热的重要设备,可以有效降低CPU等组件的温度,提高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性能。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
抱歉,我无法提供实时的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
然而,如果您需要了解关于电子散热器的技术信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散热器类型。
1. 散热器概述:
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通过增大散热面积和改变热量传输方式,将热量从热源转移到周围环境。
2. 散热器类型:
- 散热片:采用铝或铜等材料制成,通过增大散热面积和空气对流来散热。
- 散热风扇:结合散热片和风扇,通过强制空气对流来提高散热效果。
- 热管:采用一种特殊的液体或气体来传导热量,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散热器。
- 液冷散热器:采用水或其他液体来吸收热量,并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3. 散热器设计考虑因素:
- 散热功率:根据热源产生的功率来选择合适的散热器类型和规格。
- 散热面积: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 空气流通:为散热器提供充足的空气流通,以提高散热效果。
- 材料导热系数:选择导热系数高的材料,以提高散热效率。
- 散热器布局:合理布局散热器,避免热量集中。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基本概念,具体散热器的设计和使用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和要求进行详细考虑。
如果您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手册,请咨询相关厂商或领域专家。
版式散热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版式散热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2. 学生了解版式散热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掌握其主要性能参数。
3. 学生掌握版式散热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版式散热器的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散热器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版式散热器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对版式散热器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版式散热器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结合物理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版式散热器的设计、分析和测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版式散热器基本概念:介绍散热器的作用、分类及版式散热器的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2. 版式散热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在散热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版式散热器的结构设计。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3. 版式散热器性能参数:学习散热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热阻、热导率、散热效率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4. 版式散热器设计方法与步骤:教授散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步骤,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5. 版式散热器模拟与优化:运用相关软件(如Flotherm、 Icepak等)进行散热器模拟分析和优化。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6. 版式散热器实验测试:介绍实验测试方法,进行散热器性能测试及评估。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七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版式散热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第二课时:版式散热器性能参数、设计方法与步骤第三课时:版式散热器模拟与优化第四课时:版式散热器实验测试及总结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版式散热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等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钢铝复合散热器标准
钢铝复合散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散热器产品,它采用了钢铝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和轻量化特点。
本文将介绍钢铝复合散热器的相关标准,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产品。
首先,钢铝复合散热器的材料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主要包括钢铝复合板材、焊接材料等。
钢铝复合板材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焊接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焊条或焊丝,焊接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其次,钢铝复合散热器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散热器的结构设计
应合理,散热片间距、通道设计等应符合散热性能要求。
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板材切割、成型、焊接工艺等,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钢铝复合散热器的性能测试应符合国家标准,主要包括散热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散热性能测试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产品在各种工况下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压力测试应确保产品在工作压力下不发生泄漏,耐久性测试应验证产品在长期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
最后,钢铝复合散热器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安装过程中,应按
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产品的散热性能和安全性。
总之,钢铝复合散热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散热器产品,其相关标准对于保证产品
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钢铝复合散热器能够发挥最佳的散热效果,为工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名称】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编号】A-23555
【日期】2009年5
【册数】3册/16开
【原价】758
【现价】379
详细目录:
供暖散热器
第五章铸铁散热器的改型制造
第一节铸铁散热器制造工艺
第二节造型、制芯与合型
第三节熔炼、浇注及清理
第四节机械加工与检验
第五节机械化生产线及环境保护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铸铁散热器
第二节钢制散热器
第三节热管型散热器
第四节其他材质散热器
第五节供暖散热器专业技术的发展
第六节供暖散热器的评价原则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二章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强化散热
第一节供暖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供暖散热器的强化散热
第三章散热器的型式设计和热工计算
第一节供暖散热器分类和传热特性
第二节供暖散热器的型式设计
第三节散热器热工计算
第四章钢制散热器的制造与防腐
第一节钢制散热器的制造过程
第二节钢制板型散热器自动化生产工序第三节我国钢制散热器部分制造工艺概述第四节钢制散热器的防腐
第五章铸铁散热器的改型制造
第一节铸铁散热器制造工艺
第二节造型、制芯与合型
第三节熔炼、浇注及清理
第四节机械加工与检验
第五节机械化生产线及环境保护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六章其他类型的散热器
第一节铝制散热器
第二节塑料散热器
第三节陶瓷散热器
第四节辐射板型散热器
第五节电热散热器
第七章散热器的性能试验
第一节供暖散热器热工性能试验标准
第二节热工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第三节供暖散热器热工性能简易试验方法
第四节闭式小室检测结果的实用性
第五节散热器承压能力、水流阻力及水容量的试验方法第八章散热器的选配与使用
第一节供暖散热器选用原则
第二节房屋供暖热负荷估算
第三节供暖散热器计算
第四节供暖散热器的热工性能
第五节供暖散热器的使用及供暖系统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六节家用热水供暖装置
第九章我国供暖散热器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国外供暖散热器发展概况
第二节我国供暖散热器发展的方向
第二篇新型供暖散热器
第一章钢制散热器
第一节钢制柱型散热器
第二节钢制板型散热器
第三节钢制柱翼型散热器
第四节钢制闭式串片散热器
第五节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
第六节钢制扁管散热器
第七节钢制组合型散热器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二章铝制散热器
第一节铝制柱翼型散热器
第二节铝制牵拉式柱翼型散热器
第三节压铸铝散热器
第三章全铜水道散热器
第一节铜管铝串片对流散热器
第二节铜管+ 型绕铝翅片对流散热器
第三节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第四节全铜制散热器
第四章装饰型散热器
第五章灰铸铁精品散热器
第一节灰铸铁精品柱型散热器
第二节灰铸铁精品柱翼型散热器
第三节灰铸铁精品板翼型散热器
第四节灰铸铁精品艺术型散热器
第五节灰铸铁精品定向对流散热器
第六章其他新型散热器
第一节钢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第二节不锈钢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第三节铝塑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第四节铜管铝串片强制对流散热器
第五节空调式多功能散热器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七章其他供暖方式
第一节电暖器
第二节辐射板
第三节辐射管
第四节电热膜
第五节电热画
第六节地面辐射供暖
第七节石英电暖器
第三篇新型散热器的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造型设计第一章造型设计概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产品造型设计的任务
第三节散热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要素第四节散热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原则第二章散热器产品的形态设计
第一节形态要素及其表情特征
第二节形态分类及审美
第三节立体构成
第四节形的视错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五节产品造型
第六节造型设计的时代性
第三章造型的美学法则
第一节统一与变化
第二节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均衡与对称
第四节节奏与韵律
第五节稳定与轻巧
第六节比例与尺度
第七节产品的技术美要求
第八节产品造型与审美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四章散热器产品的色彩设计
第一节色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色彩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色彩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色彩体系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第六节产品色彩设计
第五章散热器的标志设计
第一节标志的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形式第三节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节+, 设计简介
第六章散热器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体参数特征
第三节产品显示装置的造型设计
第四节产品操纵器的造型设计
第七章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透视图
第三节效果图
第四节模型制作
第八章造型设计的程序
第一节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一般程序第二节造型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工业产品造型质量评价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四篇新型散热器的表面喷涂技术第一章喷涂技术概述
第一节热喷涂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热喷涂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热喷涂涂层形成机理
第四节热喷涂技术的特点
第五节热喷涂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散热器表面喷涂材料
第一节热喷涂材料分类和要求
第二节热喷涂线材编号23606
第三节热喷涂熔粉末材料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三章散热器喷涂前的表面制备
第一节基体表面净化处理
第二节基体表面预加工
第三节基体表面粗化处理
第四节非喷涂表面的保护
第四章散热器的涂层设计
第一节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喷涂材料第二节复合涂层系统设计
第三节喷涂工艺的选择
第五章火焰喷涂熔技术
第一节气体燃烧火焰基础
第二节火焰线材喷涂技术
第三节火焰粉末喷涂技术
第四节氧—乙炔火焰粉末喷熔技术第六章电弧喷涂技术
第一节电弧喷涂原理及特点
第二节电弧喷涂设备
第三节电弧喷涂工艺参数
第四节电弧喷涂工艺
第五节电弧喷涂的应用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七章等离子喷涂技术
第一节等离子喷涂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普通等离子喷涂
第三节低压等离子喷涂
第四节超声速等离子喷涂
第五节水稳等离子喷涂
第六节三阴极等离子喷涂
第八章其它喷涂技术
第一节激光喷涂技术
第二节冷喷涂技术
第三节电热爆炸喷涂技术
第九章涂层的机械加工
第一节热喷涂涂层机械加工的特点第二节热喷涂涂层的车削加工
第三节热喷涂涂层的磨削
第四节热喷涂涂层的电解磨削
第五节热喷涂涂层的超声振动车削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十章喷涂材料与涂层检测
第一节热喷涂粉末的性能检测
第二节热喷涂涂层的性能检测
第十一章散热器喷涂安全与防护
第一节安全技术
第二节劳动防护
第五篇新型散热器管道的焊接新工艺第一章散热器用焊接材料
第一节焊条
第二节焊丝
第三节焊接用气体的技术要求
第二章散热器管道用焊接设备
第一节焊条电弧焊设备
第二节管子对接+,焊机及管板对接焊机
第三节气焊设备
第三章散热器常用焊接方法
第一节焊条电弧
第二节半自动钨极氩弧焊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四章散热器管道的焊接
第一节管道焊接概述
第二节钢管道焊接技术
第三节向下立焊
第五章散热器中铝、铝合金的焊接
第一节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第二节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
第三节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工艺
第六章散热器中铜、铜合金的焊接
第一节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
第二节铜及铜合金的焊接工艺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六篇电子设备散热器
第一章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
第二章当前电子设备散热冷却技术
第一节自然对流冷却
第二节强制对流冷却
第三节冷板间接冷却
第四节热电致冷冷却
第五节相变冷却及热管冷却
第三章用于电子散热器的热管技术
第四章电子设备散热器的高效热设计技术
第一节散热器的选择与设计
第二节散热器三维温度场及流场的数值计算
第三节散热器结构优化模型
第四节基于准则方程的散热器结构优化
第五节基于遗传算法的散热器结构优化
第六节散热器高效热设计技术小结
新型散热器工艺设计技术手册
第七篇板式换热器
【全国可货到付款,服务热线:010-5179.4120 手.机:130.010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