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
- 格式:doc
- 大小:377.50 KB
- 文档页数:11
数控机床基础知识数控机床基础知识数控机床是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为核心,利用数控技术实现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机械加工设备。
与传统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原理等基础知识。
一、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机床各轴运动,并实现自动化加工的机械设备。
数控机床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程序由操作人员编写或者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生成。
数控机床的工作精度可达到微米级别。
二、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机床根据加工方式分为车床、铣床、钻床、磨床、拉床等各种类型;根据机床结构分为立式数控机床、龙门式数控机床、万能数控机床等各种类型;根据加工精度和适用范围分为三个等级:高精度数控机床、精密数控机床和通用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还可以根据加工对象的材料进行分类,比如金属数控机床、陶瓷数控机床、木材数控机床等。
三、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结构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两部分。
机械部分包括机身、工作台、工作台滑块、主轴、刀具等,它们共同完成物理加工过程,并与控制系统产生反应;控制部分包括数控装置和编程装置两个部分。
数控装置一般安装在数控机床的底部,其作用是对机床各轴的运动进行控制。
编程装置则是由操作人员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程序的设备,一般安装在数控机床的侧面或顶部。
四、数控机床的原理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其原理是将加工程序转换为机床可以听懂的机器指令,然后通过电气信号传输到数控装置,再通过电机驱动机械部分实现各轴的运动。
数控系统至少包含一台计算机、电动机、传感器、驱动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的硬件,还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从编写程序开始,包括图形输入、加工数据的设置、程序的编辑和调试;然后将程序放到执行单元中;接着执行单元将程序转化为电气信号,传递给数控装置;数控装置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各轴的运动实现工件的加工。
机床的操作规程一、安全操作机床是一种复杂的设备,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必须遵守以下规程:1.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机床操作之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1.2 熟悉机床的操作规程:在进行机床操作之前,要仔细研读机床的使用说明书,熟悉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检查机床的状态:在启动机床之前,要仔细检查机床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确保没有松动或损坏的地方。
1.4 确定工件的固定方式:在操作机床之前,需要确定工件的固定方式,以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或脱离的情况。
1.5 使用正确的刀具:根据加工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并确保刀具安装正确,刀具夹持装置可靠。
1.6 避免超负荷操作:在进行机床操作时,需要按照机床的额定负荷来选择工件和切削参数,避免超负荷操作。
二、机床的操作流程2.1 启动机床:按照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启动机床并进行自检,确保各个部件正常运转。
2.2 调整机床的工作参数:根据加工的要求,调整机床的工作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
2.3 安装工件: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并安装工件,确保工件固定牢固。
2.4 调整刀具: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刀具,并使用调整装置调整刀具的位置和倾角。
2.5 进行加工操作:根据加工工艺,使用机床进行切削、铣削、钻孔等加工操作,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
2.6 定期检查机床:在进行长时间加工之前,需要定期检查机床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确保机床的正常运转。
三、机床的日常维护为了保持机床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工作:3.1 清洁机床:每次使用机床之后,要清洁机床表面和各个部件,避免灰尘和切削屑的积累。
3.2 润滑机床: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机床的润滑系统进行润滑,确保机床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转。
3.3 检查机床的紧固件:定期检查机床的紧固件,确保各个部件没有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机床基础知识一、机床的定义机床是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或工件进行加工,使之获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器。
机械产品的零件通常都是用机床加工出来的。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能制造机床本身的机器,这是机床区别于其他机器的主要特点,故机床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
二、机床的分类金属切削机床,主要用于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木工机床,用于对木材进行切削加工;特种加工机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工件进行特种加工;锻压机械。
狭义的机床仅指使用的最广泛、数量最多的金属切削机床。
1、金属切削机床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多种类型。
1.1按加工方式或加工对象可分为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花键加工机床、铣床、刨床、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和刻线机等。
每类中又按其结构或加工对象分为若干组,每组中又分为若干型。
1.2按工件大小和机床重量可分为仪表机床、中小型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和超重型机床;1.3按加工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和高精度机床;1.4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操作机床、半自动机床和自动机床;1.5按机床的自动控制方式,可分为仿形机床、程序控制机床、数字控制机床、适应控制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1.6按机床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通用、专门化和专用机床。
1.7专用机床中有一种以标准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按工件特定形状或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组成的自动或半自动机床,称为组合机床。
1.8 对一种或几种零件的加工,按工序先后安排一系列机床,并配以自动上下料装置和机床与机床间的工件自动传递装置,这样组成的一列机床群称为切削加工自动生产线。
1.9柔性制造系统是由一组数字控制机床和其他自动化工艺装备组成的,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可自动地加工有不同工序的工件,能适应多品种生产。
机床是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设备,它的品种、质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响着其他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机床的发展历程
机床是一种用来加工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的工具机,它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
机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来加工材料,例如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青铜时代的青铜工具。
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铁器来进行加工。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推动促使机床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出现的是蒸汽机驱动的机床,它们使用蒸汽能源来驱动机床的工作部件。
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19世纪中叶,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动机逐渐代替了蒸汽机成为机床的驱动装置。
电力驱动的机床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加工。
到了20世纪,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机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床具有了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特点。
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出现使得机床可以通过预先编制的控制程序来自动完成加工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机床成为机床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智能化机床具有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自动调整加工参数和优化加工路径,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总体而言,机床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工具到蒸汽驱动、电
力驱动、电子控制,再到智能化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机床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机床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机床行业的未来仍然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机床操作手册说明书一、引言机床操作手册是为了帮助机床操作人员正确操作和维护机床而编写的。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机床的基本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安全高效地操作机床,并保持机床的良好状态。
二、机床概述本章将介绍机床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组成,并对各个部件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1. 机床定义机床是用来加工各种工件的设备,它主要由床身、主轴、进给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2. 机床结构(1)床身:支撑整个机床的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2)主轴:为工具提供旋转运动,并完成工件的加工。
(3)进给系统:控制工件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实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4)控制系统:包括电气元件和程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机床的各项功能。
3. 机床部件功能说明(1)床身: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2)主轴:为刀具提供旋转运动。
(3)进给系统:控制工件的运动速度和位置。
(4)控制系统: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指令,并控制机床的运行。
三、操作流程本章将详细介绍机床的操作流程,包括开机准备、加工操作和关机步骤。
1. 开机准备(1)检查机床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刀具和工件是否正确安装。
(3)打开机床电源,确保电气系统正常。
2. 加工操作(1)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
(2)将工件正确安装到机床上。
(3)调整机床的进给和转速,使其适应加工要求。
(4)启动机床,并根据程序指示进行加工操作。
3. 关机步骤(1)停止加工操作,等待机床完全停止运行。
(2)关闭机床电源,断开电源连接。
(3)清理机床和工作区,确保整洁。
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本章将列出机床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1. 操作要点(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忽略步骤。
(2)熟悉机床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各个部件的操作方法。
(3)正确使用刀具,保持其锋利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4)选择适当的加工参数,确保加工质量。
机床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技巧分享机床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机床并掌握适当的技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些机床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机床的正确使用方法1.熟悉使用手册:在使用机床之前,首先要详细阅读并熟悉使用手册。
使用手册中包含了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各部件的功能及操作方法等重要信息,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机床。
2.保持清洁和维护:机床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切削屑和废料,及时清理这些杂物对于机床的正常运行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还要定期对机床进行润滑和维护,保证机床各部件的正常运转。
3.调整工作速度和进给量:不同的工件和加工材料需要不同的工作速度和进给量。
根据具体需求,合理调整机床的工作速度和进给量,以保证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超出机床的额定工作范围。
4.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在使用机床进行加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首先完成较为复杂和关键的加工工序,然后再进行次要的加工工序。
这样可以减少加工出现错误的概率,并提高加工的效率。
二、机床使用技巧分享1.刀具选择:在使用机床进行加工时,刀具的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加工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切削刀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同时,对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也要选择相应的刀具。
2.加工准备:在进行机床加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加工准备工作。
包括准确测量和标记工件尺寸、选择合适的夹具和工装以及检查机床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等。
只有在提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加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加工力度控制:在机床加工中,控制加工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过大的加工力度会导致加工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热量和振动,对机床和工件造成损伤。
因此,要根据加工材料和工件的特性,合理控制加工力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4.及时冷却和润滑:在机床加工中,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冷却和润滑,会对机床和工件产生不利影响。
车床的分类及型号车床的分类及型号目前我国将机床分为十一大类。
表4—1 机床分类及代号(二)按机床工作精度分类1.普通机床。
指的是普通级别的机床,包括:普通车床、钻床、镗床、铣床、刨插床等。
2.精密机床。
主要包括: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其他各种精密机床。
3.高精度机床。
主要包括:坐标镗床、齿轮磨床、螺纹磨床、高精度滚齿机、高精度刻线机和其他高精度机床。
(三)按机床加工件大小和机床自身重量分类。
(四)按机床通用性分类1.通用机床(万能机床)。
这类机床的加工范围广泛,可以加工多种零件的不同工序。
由于其通用性范围较广,它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例如,普通车床、卧式镗床、万能升降台铣床等均属于通用机床。
2.专门化机床(专门机床)。
这类机床专门用于加工不同尺寸的一类或几类零件的某一特定工序,如精密丝杠车床,凸轮轴车床,曲轴、连杆轴颈车床等都属于专门化机床,它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场合。
3.专用机床。
专门用以加工某一种零件的特定工序的机床称为专用机床。
专用机床加工范围小,被加工零件稍有一点变动就不能适应。
结构较通用机床简单,但生产率高,机床自动化程度往往也比较高。
所以,专用机床一般在成批大量生产中选用。
四、机床的型号编制GB / T 15375 – 94 《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是现行机床型号编制标准。
其中规定,机床型号由汉语拼音字母和数字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
通用机床的型号由基本和辅助部分组成,中间用“ / ”隔开,读作“之”。
基本部分统一管理,辅助部分纳入型号与否由生产厂家自定。
在整个型号规定中,最重要的是类代号、组代号、主参数,以及通用特性代号、结构特性代号。
(一)机床的类代号:表4—1(二)机床通用特性、结构特性代号1. 通用特性代号。
当某类型机床(除普通型外)还有某种通用特性时,则在类代号之后加通用特性代号予以区分。
表4—2 机床通用特性代号2.结构特性代号。
对主参数值相同,而结构、性能不同的机床,在型号中增加结构特性代号予以区分,并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机床应该具备的三个组成部分
机床通常由以下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 机床本体:机床本体是机床的基础部分,它包括床身、工作台、立柱、导轨等结构。
机床本体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机床的稳定性、精度和刚性。
机床本体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加工过程中的力和振动,并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
2. 动力和传动系统:动力和传动系统为机床提供动力源和运动传递。
它包括电动机、减速器、传动轴、皮带、齿轮等部件。
动力和传动系统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高效、稳定的动力和传动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并将动力准确地传递给刀具或工件,以实现期望的加工效果。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床的“大脑”,它负责控制机床的各种动作和功能。
控制系统包括数控系统、电气控制元件、传感器、人机界面等。
控制系统的先进程度和功能将决定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精度。
现代机床通常配备先进的数控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控制,并提供丰富的功能和编程选项。
以上三个组成部分是机床的核心要素,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机床的加工功能。
除了这三个部分,机床还可能包括其他辅助设备,如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刀具库等,以提高机床的性能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机床在具体结构和配置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以上三个组成部分是机床的基本构成。
《机床分类》一、机床分类:1. 普通机床:包括普通车床、钻床、刨床(插床即立式刨床)、镗床、铣床等。
2. 精密机床:包括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其他各种精密机床。
3. 高精度机床:包括坐标镗床、齿轮磨床、螺纹磨床、高精度滚齿机、高精度刻线机、其他高精度机床等。
4. 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5. 按工件大小和机床重量可分为:仪表机床、中小型机床(小于10吨)、大型机床(10吨-30砘)、重型机床(30-100吨)、超重型机床(大于100吨)。
6.按加工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
7.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操作机床、半自动机床和自动机床。
8.按机床的控制方式可分为:仿形机床、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适应控制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一组数字控制机床和其他自动化工艺装备组成的,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可自动地加工有不同工序的工件,能适应多品种生产。
9. 按机床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通用、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金属切削机床及金属成型机床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多种类型。
专用机床中有一种以标准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按工件特定形状或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组成的自动或半自动机床,称为组合机床。
10. 按加工方式或加工对象可分为: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花键加工机床、铣床、刨床、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和刻线机等。
每类中又按其结构或加工对象分为若干组,每组中又分为若干型。
11.自动生产线:对一种或几种零件的加工,按工序先后安排一系列机床,并配以自动上下料装置和机床与机床间的工件自动传递装置,这样组成的一列机床群称为切削加工自动生产线。
二、车床分类中文名称:车床英文名称:lathe;turning machine定义:主要用车刀在工件上加工旋转表面的机床。
机床的技术讲解
摘要:
一、机床的概述
1.机床的定义
2.机床的分类
二、机床的技术讲解
1.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
2.机床的工作原理
3.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
4.机床的发展趋势
三、机床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
1.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历程
2.我国机床行业的现状
3.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
正文: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被称为工具机。
机床通过各种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从而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
机床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能源、电子等各个领域。
机床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按照加工方式、加工对象、加工精度等分类。
按照加工方式,机床可以分为车床、铣床、钻床、镗床、磨床等;按照加工对象,机床可以分为轴类零件加工机床、盘类零件加工机床、齿轮加工机
床等;按照加工精度,机床可以分为普通机床、精密机床和高精度机床等。
机床的技术讲解主要包括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机床的工作原理、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机床的发展趋势。
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床身、主轴、刀具、进给装置、控制系统等。
机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轴旋转带动刀具旋转,通过进给装置的移动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加工精度、加工效率、机床刚性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床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环保。
我国机床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机床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机床的定义机床是用于加工零件的设备,通过去除材料和改变工件形状来实现工件的加工。
机床的加工精度可以达到数百分之一毫米,因此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二、机床的分类1. 按照加工方式根据机床的加工方式,可以将机床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非金属切削机床。
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是最常见的一类机床,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非金属切削机床则用于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如木材、塑料、玻璃等。
2. 按照加工性质根据机床的加工性质,可以将机床分为通用机床和专用机床。
通用机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零件加工,而专用机床则专门用于加工特定形状或特定材料的零件。
3. 按照结构形式根据机床的结构形式,可以将机床分为立式机床、卧式机床、龙门式机床等。
4. 按照数控系统根据机床的数控系统,可以将机床分为数控机床和非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床的加工运动,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5. 按照加工工艺根据机床的加工工艺,可以将机床分为铸造机床、锻造机床、焊接机床等。
三、机床的主要部件1. 床身:机床的主体部分,承载着机床的各种部件,如主轴、工作台、进给装置等。
2. 主轴:承载刀具或砂轮,是机床的主要工作部件,能够旋转或者运动,完成工件的加工。
3. 驱动系统:用于驱动主轴和进给装置,通常采用电机或液压系统。
4. 进给系统:用于控制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进给运动,包括进给轴和进给装置。
5.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机床的各项运动,通常采用数控系统或者传统的机械控制系统。
6. 冷却系统:用于对刀具和工件进行冷却,减少热变形和提高加工精度。
7. 夹具:用于固定工件,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四、机床的基本加工过程机床的基本加工过程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1. 粗加工:是指通过大切削深度和大进给速度来去除工件多余材料的加工过程,常用于形状较为简单的工件。
粗加工能够快速去除大量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机床实践报告金属切削机床的发展概况:金属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最主要的加工方法,是指利用金属切削刀具,在工件表面上切除多余的材料,使工件达到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一种机械加工方法。
它是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加工方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
1851年,法国人M科克基拉最早测量了钻头切削铸铁等材料时的扭矩,列出了切除单位面积材料所需要的功的表格。
1864年,法国人若塞尔首先研制出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
1870年,俄国人季梅首先解释了切削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金属材料在刀具的前方不受挤压而且受剪力的观点。
1896年,俄国人..布里克斯开始将塑性变形的概念引入金属切削。
至此,切屑形成才有了较完整的解释。
1904年,英国人J.F.尼科尔森制造了第一台三向测力仪,使切削力的研究水平跨前了一大步。
1907年美国人F.W.泰勒研究了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发表了著名的泰勒公式。
1915年,俄国人..乌萨乔夫将热电偶插到靠近切削刃的小孔中测得了刀具表面的温度(常称人工热电偶法),并用实验方法找出这一温度同切削条件间的关系1924~1926年,英国人E.G.赫伯特、美国人H.肖尔和德国人K.科特文各自独立地利用刀具同工件间自然产生热电势的原理测出了平均温度(常称自然热电偶法)。
1938~1940年美国人H.厄恩斯特和M.E.麦钱特利用高速摄影机通过显微镜拍摄了切屑形成过程,并且用摩擦力分析和解释了断续切屑和连续切屑的形成机理。
4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近代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取得了很多新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
例如,美国人S.拉马林加姆和J.T.布莱克于1972年通过扫描电镜利用微型切削装置对切屑形成作了动态观察,得到用位错力学解释切屑形成的实验根据。
金属切削加工未来发展趋势:干式加工是未来金属切削加工发展趋势之一。
近年来,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干式切削,了贯彻环境保护政策,更是大力研究、开发和实施这种新型加工方法。
切削液在工作中对降低切削温度起了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断屑和排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冷却液的使用、存储、保洁和处理等都十分繁琐,且成本很高。
切削液对环境和操作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直受到使用限制。
切削液的处理也不经济,这些费用常常被低估,因为它们包含在间接费用之中。
据美国企业的统计,在集中冷却液加工系统中,切削液占总成本的14%-16%,刀具成本只占2%-4%。
据预测如果20%的切削加工采用干式加工,总的制造成本可降低1.6%。
因此未来加工的方向是采用尽量少的切削液,耐高温切削材料和涂层,使得干加工在机械制造领域变为可能。
机床的分类: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方法和所用刀具进行分类,根据国家制定的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机床分为11大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和其他机床。
在每一类机床中,又按工艺范围,布局型式和结构性能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又分为若干个系(系列)。
除了上述基本分类方法外,还有其它分类方法:1.按照万能性程度,机床可分为:①通用机床:这类机床的工艺范围很宽,可以加工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多种类型零件,完成多种多样的工序。
如,卧式车床,万能升降台铣床,万能外圆磨床等。
②专门化机床:这类机床的工艺范围较窄,只能用于加工不同尺寸的一类或几类零件的一种(或几种)特定工序。
如,丝杆车床,凸轮轴车床等。
③专用机床:这类机床的工艺范围最窄,通常只能完成某一特定零件的特定工序。
如,加工机床主轴箱体孔的专用镗床,加工机床导轨的专用导轨磨床等。
它是根据特定的工艺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于大批量生产。
组合机床也属于专用机床。
2.按照机床的工作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和高精度机床。
3.按照重量和尺寸,可分为仪表机床,中型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质量大于10t),重型机床(质量在30t以上)和超重型机床(质量在100t 以上)。
4.按照机床主要器官的数目,可分为单轴,多轴,单刀,多刀机床等。
5.按照自动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普通,半自动和自动机床。
自动机床具有完整的自动工作循环,包括自动装卸工件,能够连续的自动加工出工件。
半自动机床也有完整的自动工作循环,但装卸工件还需人工完成,因此不能连续地加工。
机床的型号:GB/T15375-94是现行机床型号编制标准其中:(1)有“()”的代号或数字,当无内容时则不表示,若有内容则不带括号;(2)有“○”符号者,为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3)有“△”符号者,为阿拉伯数字;(4)有“”符号者,为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或两者兼有之。
在整个型号规定中,最重要的是:类代号、组代号、主参数以及通用特性代号和结构特性代号。
1机床的类别代号:2机床通用代号:通用特性高精精密自动半自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仿形轻型加重简式或柔性加数显高速类别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其他机床代号C Z T M 2M3MY S X B L G Q读音车钻镗磨二磨三磨牙丝铣刨拉割其他度动刀)型经济型工单元代号G M Z B K H F Q C J R X S读音高密自半控换仿轻重简柔显速3.结构特性代号:对主参数相同,但结构、性能不同的机床,用结构特性代号予以区分,如A、D、E等。
4机床的组系代号:同类机床因用途、性能、结构相近或有派生而分为若干组。
金属切削机床类、组划分表组别类别0 1 2 3 4 5 6 7 8 9车床 C 仪表车床单轴自动车床多轴自动半自动车床回轮转塔车床曲轴及凸轮轴车床立式车床落地及卧式车床仿形及多刀车床轮轴辊锭及铲齿车床其他车床钻床 Z 坐标镗钻床深孔钻床摇臂钻床台式钻床立式钻床卧式钻床铣钻床中心孔钻床其他钻床镗床 T 深孔镗床坐标镗床立式镗床卧式铣镗床精镗床汽车拖拉机修理用镗床其他镗床磨床M仪表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砂轮机坐标磨床导轨磨床刀具刃磨床平面及端面磨床曲轴、凸轮轴花键轴及轧辊磨床工具磨床2M超精机内圆珩磨机外圆及其他珩磨机抛光机砂带抛光及磨削机床刀具刃磨及研磨基础可转为刀片磨削机床研磨机其他磨床3M球轴承套圈沟磨床滚子轴承套圈滚道磨床轴承套圈超精机叶片磨削机床滚子加工机床钢球加工机床气门、活塞及活塞环磨削机床汽车拖拉机修磨机床齿轮加工机床 Y 仪表齿轮加工机锥齿轮加工机滚齿轮及铣齿机剃齿及珩齿机插齿机花键轴铣床齿轮磨齿机其他齿轮加工机齿轮倒角及检查机螺纹加工机床 S 套丝攻丝螺纹铣螺纹磨螺纹车床机机床床铣床 X 仪表铣床悬臂及滑枕铣床龙门铣床平面铣床仿形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卧式升降台铣床床身铣床工具铣床其他铣床刨插床B 悬臂刨床龙门刨床插床牛头刨床边缘及磨具刨床其他刨床拉床 L 侧拉床卧式外拉床连续拉床立式内拉床卧式内拉床立式外拉床键槽、轴瓦及螺纹拉床其他拉床锯床 C 砂轮片锯床卧式带锯床立式带锯床圆锯床弓锯床锉锯床其他机床 Q 其他仪表机床管子加工机床木螺钉加工机刻线机切断机多功能机床例如:C6 落地及卧式车床C5 立式车床,其中,C51 单柱立式车床、C52 双柱立式车床5机床主参数代号:反映机床加工性能的主要数据。
常见机床主参数及折算系数机床名称主参数名称主参数折算系数普通机床自动机床、六角机床立式机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最大棒料直径或最大车削直径最大车削直径1/101/11/100立式钻床、摇臂钻床卧式镗床最大孔径直径主轴直径1/11/10牛头刨床、插床龙门刨床最大刨削或插削长度工作台宽度1/101/100卧式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工作台工作面宽度工作台工作面宽度1/101/100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砂轮机最大磨削外径或孔径工作台工作面的宽度或直径最大砂轮直径1/101/101/10齿轮加工机床(大多数是)最大工件直径1/10其中,卧式镗床的主参数是主轴直径;拉床的主参数是额定拉力。
(五)机床型号举例CA6140 C 车床(类代号)A 结构特性代号6 组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1 系代号(普通落地及卧式车床)主参数(最大加工件回转直径400mm)XKA5032A X 铣床(类代号)K 数控(通用特性代号)A (结构特性代号)50 立式升降台铣床(组系代号)32 工作台面宽度320mm(主参数)A 第一次重大改进(重大改进序号)MGB1432 M 磨床(类代号)G 高精度(通用特性代号)B 半自动(通用特性代号)14 万能外圆磨床(组系代号)32 最大磨削外径320mm(主参数)C2150×6C 车床(类代号)21 多轴棒料自动车床(组系代号)50 最大棒料直径50mm(主参数)6 轴数为6(第二主参数)机床的运动:工件表面的形状有圆柱面,平面,圆锥面,螺旋面,和成型面等,这统称为线性表面。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线性表面是指该表面是由一条线(母线)沿着另一条线(导线)运动而形成的轨迹。
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发生线。
形成发生线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机床的传动联系:机床上为了得到所需要的运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动件把执行件与运动源或者执行件与执行件联系起来,称为传动联系。
构成一个传动联系的一系列顺序排列的传动件称为传动链。
传动链分为外联系传动链和内联系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只影响生产率和表面粗糙度,不影响发生线的形成,不要求有严格的传动比。
内联系传动链要求有严格的传动比。
2、传动原理图现代机床从传动原理上来分析,机床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运动,是通过运动源、传动装置和执行件并以一定的规律所组成的传动链来实现的。
①动力源②传动装置③执行机构为了便于研究机床的传动联系,常用一些简明的符号把传动原理和传动路线表示出来,这就构成传动原理图。
图1.2.1为CA6140型卧式车床传动原理图。
机床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有多少个运动就应该有多少条传动链。
所有这些传动链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组成了一台机床的传动系统。
分析传动系统也就是分析各传动链,分析各传动链时,应按下述步骤进行:(1)根据机床所具有的运动,确定各传动链两端件。
(抓两端)(2)根据传动链两端件的运动关系,确定计算位移量。
(3)根据计算位移量及传动链中各传动副的传动比,列出运动平衡式。
(4)根据运动平衡式,推导出传动链的换置公式。
传动链中换置机构的传动比一经确定,就可根据运动平衡式计算出机床执行件的运动速度或位移量。
要实现机床所需的运动,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需具备以下传动链:(1)实现主运动的主传动链;(2)实现螺纹进给运动的螺纹进给传动链;(3)实现纵向进给运动的纵向进给传动链;(4)实现横向进给运动的横向进给传动链;(5)实现刀架快速退离或趋近工件的快速空行程传动链传动联系路线刀架(丝杠)(啮合)(左螺纹)(右螺纹)Ⅸ主轴Ⅵ------⨯------⨯--⎪⎭⎪⎬⎫⎪⎩⎪⎨⎧-----XVIIIMXVIIbuXVXIVjuXIIIXIIXIX536252536362575100100633325253333335858运动平衡式刀架的移动刀架的快速移动是使刀具机动地快速退离或接近加工部位,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缩短辅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