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2018)》
- 格式:docx
- 大小:59.27 KB
- 文档页数:6
2018年机床行业分析报告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018 年,机床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2018 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达到了_____亿美元。
其中,亚洲市场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机床消费的主要地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生产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在欧美地区,机床市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尽管受到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但高端机床的需求依然保持稳定。
而在新兴经济体中,如印度、巴西等国家,机床市场也在逐步崛起,为全球机床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1、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成为 2018 年机床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越来越多的机床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机床的研发和生产中,以提高机床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机床的运行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减少停机时间。
2、多轴联动加工多轴联动加工技术在 2018 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五轴、六轴甚至更多轴联动的机床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能够满足复杂零部件的加工需求,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3、复合加工机床复合加工机床在 2018 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种机床能够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加工工序,如车削、铣削、钻孔等,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竞争格局与主要企业1、国际市场在国际机床市场上,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如德国的德马吉森精机、日本的马扎克、美国的哈斯等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高端机床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国内市场国内机床企业在 2018 年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传统机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一些新兴的机床企业也在逐渐崛起,如_____等,为国内机床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018年机床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月目录一、世界机床产业格局及中国地位 (4)1、世界机床产业格局:亚洲规模最大,欧美技术领先 (4)2、各国机床优势比较 (6)3、中国在世界机床产业中的定位 (9)二、机床产业链以及产业链环节分析 (10)1、上游:核心零部件被海外巨头垄断 (11)2、中游:高端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 (12)3、下游:国内市场应用极其广泛 (13)三、国内机床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16)1、国内机床需求总体处于周期性回升阶段 (16)2、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占比较小 (19)3、未来趋势展望:中低端去产能,加大研发迈向高端 (20)四、重点企业简析 (22)1、华中数控 (22)2、中航高科 (23)3、亚威股份 (24)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十九大以来指明的制造业强国之路,而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智能机床。
机床是现代机械制造中机械零件加工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要求高精度、表面低粗糙度的零件的生产,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机床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而智能机床,是对制造过程能够做出决定的机床。
智能机床了解制造的整个过程,能够监控,诊断和修正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并且能为生产的最优化提供方案。
此外,还能计算出所使用的切削刀具,主轴,轴承和导轨的剩余寿命,让使用者清楚其剩余使用时间和替换时间。
机床的精度以及智能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准的重要标尺,因此在研究中国制造业的过程中,智能机床产业都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中国在世界机床版图的分支领域逐渐取得突破,在技术、市场规模上都有显著的增长。
通过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在全球机床市场上,是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以及第五大的出口国,是机床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机床企业通过低端机床填补市场空白,打开国际市场,但也因此出现了中低端市场产能过剩的状况,由于下游行业广泛、中游议价能力较强,暂时没有出现严重的价格问题;机床企业上游的先进材料以及高端精密机床呈现出被国外巨头垄断的情况,高端产品依赖于进口,国内企业竞争力不足,行业正在努力向研发高端技术、替代进口的方向发展;。
CIMES2018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制造》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2018年3月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2018)
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床总公司、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CIMES2018”将于6月26~30日在北京新国
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的主题是“创新、智能、精准、专业”,该主题反映了机床行业所处大环境的特点: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正处在转型、突破、再发展的时点上,正朝着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这三个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工业需求的变化为机床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紧迫的倒逼机制和强烈的外部动力。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1
【相关文献】
1.跨界融合协同创新CIMES2018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J],
2.跨界融合,协同创新r——CIMES2018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J],
3.跨界融合协同创新——CIMES2018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J], 谭弘颖
4.北京版权局及各行业协会大力支持Adobe“阳光正版”计划——“Adobe阳光正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5.北京市奶业协会在京召开"北京地区落实《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新闻发布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床市场规模-产业报告我国目前处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技术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迈进。
在需求的拉动下,中国数控机床产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行业仍将快速发展。
以下对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机床市场规模分析,从我国数控机床市场看,受益于我国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对机床市场尤其是数控机床产生了巨大需求,数控机床行业成长迅猛。
据2018-2023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统计,2014-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均超过2400亿元;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额为2732.3亿元,同比增长7.69%。
2017年销售额约为3060.3亿元,首次超过3000亿元。
2009-2017年中国智能电网投资规模现状与规划情况(单位:亿元,%)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
可见,数控机床行业成长还需要“量变”,从而加速向中高端国产化阶段迈进。
现从两大市场现状来分析机床市场规模。
第一,极低的市场增长率迫使全球的制造商们将工厂迁移至劳动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机床市场规模分析,接近于零的利率意味着投资新的资本设备基本上可以算是免费的。
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些新的资本设备配置到和西方制造业国家相比劳动成本较低的地方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极低的全球利率放大了中国的机床消费量,增大量超过了其它任何国家。
第二,中国机床市场呈现出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性和不平衡性,这种分化性是比其它任何国家都严重的。
机床市场规模分析,一边是高端制造业需要高端机床——大部分这种需求量都集中在电子以及自动化产业上。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边市场中包容了低端机床,甚至是还留停在手工阶段的机床。
这一部分市场比高端市场的需求量要大得多,正是低端市场的这一不平衡性造成了全球机床消费量较理论最大值的差距有所减少。
国务院国发〔2006〕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机床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
机床工业中数控机床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
所以,加快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是近年机床工具行业致力奋斗的目标。
现将相关行业急需和进口的中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产品介绍如下,供企业产品开发参考。
一、我国数控机床基本状况我国数控机床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已达到相当的规模,2005年数控金切机床产量为59,639台,是2000年的4.24倍,平均年增长33.5%;产值为140亿元(17.5亿美元),是2000年的4.27倍,平均年增长33.7%。
2005年我国数控金切机床生产59,639台,进口30,746台。
除部分出口外,总消费数量约85,000多台,消费金额51.7亿美元,其中,生产17.5亿美元,进口36.2亿美元,出口2亿美元。
在生产的数控金切机床中,经济型数控机床约占60%以上(生产的数控车床中经济型数控车床占89%~90%),中档以上的数控金切机床不足40%。
对于中档以上的数控金切机床,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以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为例:2005年,数控车床按台数计为33%、按金额计为27%;加工中心按台数约31%,按金额约22.3%。
对于高档数控金切机床,国产机床基本上处于市场开发阶段,近几年虽然开发了不少新品,但是,仅少数新产品进入了生产使用现场。
目前,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本上依赖从国外进口。
这种局面如长期不解决,将危及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
因而,积极开发中高档数控机床,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是振兴数控机床产业的必由之路。
二、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国防建设对数控机床的需求机械工业机械制造业是机床工业的重要用户,其消费机床约占我国机床销售额的40%以上。
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机床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机床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机床产业链是指以机床制造业为核心,包括机床研发设计、零部件和配件制造、装配调试、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产业链。
机床产业链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机床产业链的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机床产业链的背景机床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军工等领域。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机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机床产业链也逐渐形成。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依赖进口机床,机床产业链相对薄弱,技术水平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情况较为严重。
因此,发展机床产业链成为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
二、机床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机床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机床研发设计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核心零部件和配件制造能力较低,依赖进口的问题仍然存在。
再次,机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小,产能过剩严重。
最后,机床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支持能力不足。
三、机床产业链的未来趋势为了推动机床产业链的发展,我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机床研发设计能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提升核心零部件和配件制造能力,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技术和设备更新。
再次,加强机床市场化运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
最后,完善机床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支持能力,增加用户满意度。
四、机床产业链的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机床产业链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机床产业链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起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机床产业链的发展。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国内机床产业链的竞争力。
最后,强化企业自身管理,提高效益和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机床产业链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呈平和发展态势
佚名
【期刊名称】《模具工业》
【年(卷),期】2018(44)4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3.7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金属切割机床主营业务收入为1374亿元,同比下降1.3%;成形机床主营业务收入为885亿元,同比增长11.6%;工量具和量仪主营业务收入为1086亿元,同比增长13%;机床附件主营业务收入为529亿元,同比增长6.9%。
行业状况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以2017年的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出将会与2017年持平或略有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将会实现温和增长。
【总页数】2页(PJ0001-J0002)
【关键词】机床工具行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金属切割机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机床附件;行业状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48
【相关文献】
1.机床行业呈下行发展态势,需求结构显著升级 [J], ;
2.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机床工具行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广州“机床工具行业运营形势研讨会”高端访谈之聚焦“机床工具行业转型期的发展之道”报道 [J], 魏莹;杜大免
3.2003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所取得的成就盘点;2004年我国机床工具产销将突破
1 000亿元;专家预测2004年机床工具市场在产品需求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变化 [J],
4.浅谈我国机床工具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分布,水平和地位状况 [J], 施孝永;胡和平
5.国内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呈旺盛增长态势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6WMEM·2019年 第1期Production & Marketing产销市场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21世纪的前10年,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床工具行业持续十余年快速增长。
2012年以来,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需求总量下降,需求档次提高,增长速度有所降低。
(一)行业企业数量的变化情况国统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2010年前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其中2006年前经机床工具协会鉴别和剔除非本行业企业,2007年后未经协会鉴别和剔除),2011年后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2001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
2006年以前数量小幅波动,2007-2013年企业数量增加速度加快,2014-2017年企业数量增加变得平缓。
这和行业整体发展的波动性相吻合。
2001年500万元以上规模的行业企业2 055家,2011年2 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 385家,2017年5 811家,比2011年增加1 426家,增幅为32.5%。
但2015年以来,企业数量的增加速度在减缓。
2001-2018年行业企业数量如图1所示。
(二)2001-2018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变化情况2001-2011年10年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29.7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90.9亿美元,增长12倍多。
随后几年呈波动下行趋势,2017年实现了较明显的增长,达到299.7亿美元,约为最高峰2018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与产业形势分析时的77%。
这期间,成形机床消费额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2018年延续了2017年的增长趋势,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预测2018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可能达到310亿美元左右。
2001-2018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如图2所示。
(三)2001-2017年进出口情况1.全行业2001-2008年是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4%、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图 1472019年 第1期·WMEMProduction & Marketing产销市场23.3%、36.6%。
机床产业的三大痛点作者:晋贤来源:《中国机械·装备制造》2018年第01期在机床的世界里,中国不是大,而是很大,其机床产值近乎德国和日本的总和,多年来都稳居世界第一。
但让人尴尬的是,业界在评论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状况时,都习惯性地在后面添俩字:不强。
机床产业是工业的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
一个国家或许可以放弃一些产业,但精密制造业却万万不可抛弃。
因为机床制造不仅关乎工程机械、机床、汽车、电力、铁路等一系列行业,还要为航空航天、军工核心、舰艇潜艇、火箭直升机等国防领域提供制造装备。
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近年来国家对机床产业做了重新定位和高度重视,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来振兴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
而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也被列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可否认,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企业家们的创新奋斗下,近年来我国机床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高端机床领域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整个行业,依然没有达到上述政策中希望实现的“振兴”目的。
为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桎梏了机床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动力?追随战略的悲哀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过于依赖国外引进,正在严重制约着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柳百成曾表示,当前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是由过去长期不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造成的,因此相关的基础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技术薄弱,设计不出创新的产品;二是可靠性技术不足,做一两件样机产品勉强可以过关,但批量生产时质量往往不够稳定;三是基础材料不过关,部分关键产品甚至连螺丝钉也要进口。
确实,一直以来,技术上的瓶颈都是本土机床厂商与欧美先进企业最主要的差距,这直接导致我国的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还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同档次产品有不小的差距。
机床行业发展概况及产业政策一、中国机床行业分类机床是指能够完成车、铣、刨、剪板、折弯、镗、磨、冲压、钻等机械加工功能的设备的统称。
按照中国机械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分类标准,机床工具行业分为金属切削机床(车、铣、刨、磨床等)、金属成形机床(锻压、铸造、冲压设备)、工具及附件等三类。
金属成形机床行业的年产值约占整个机床工具行业的1/8。
机床工具行业中,国内已上市公司沈阳机床、昆明机床、华东数控、青海华鼎、秦川发展等企业的主要产品为金属切削机床,法因数控、三环股份等企业部分产品为金属成形机床,目前尚无以金属成形机床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金属成形机床分为锻压设备、铸造设备及冲压设备三种,主要产品为冲压机、折弯机、剪板机、冲床、油压机、机械压力机、激光切割机、卷板加工成套设备、铸造设备等。
二、中国机床行业发展概况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在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机床产业机制差、包袱重、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以至于国内消费的中高端机床产品基本被国外大厂垄断,对我国发展成制造业大国和强国的国家战略构成不利影响。
从2002年开始,随着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到来和多年的积累,中国机床行业开始逐渐复苏,2004 年以后加速增长。
根据美国卡德纳公司公布的2009 年世界机床生产数据,2009 年,我国机床产值从2008 年世界排名第三跃居首位,同时,进口和消费连续八年排名世界第一位,出口排名世界第六。
据机床工具协会统计数据,2009 年,我国消费机床197.86 亿美元,占当年世界机床消费值的38.64%,超过了居第二到第八位国家消费值之和。
中国已确定了以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地位,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引导采购国产机床设备。
今后,全球机床制造业将逐步向亚洲国家转移,我国机床行业将出现“替代进口—出口—功能部件国产化”的演变过程,中国机床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三、机床行业的监管体制及产业政策1、监管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机床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
目录中国机床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21.引言22.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22.1、概述22.2、机床行业调查报告32.2.1、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52.2.2、机床进出口情况72.2.3、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102.2.4、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情况113.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及要求153.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专项规划》163.2、《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指南》163.2.1、对制造业要求173.2.2、重点发展的产品193.3、《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暂行规定》19中国机床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裴家杰北京理工大学1.引言机床工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装备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明显。
针对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制定了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旨在指导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行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有了很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工艺装备,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全行业是由金切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床、量刃具、磨料磨具、机床附件(含滚动功能部件)、机床电器(含数控系统)八个小行业组成的。
各个小行业生产的产品按不同特征分为若干类型和众多的品种、规格,已经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主机和配套件有一定基础的生产制造体系,并拥有具备相当技术力量的科研院所和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我国已进入世界机床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行列[1]。
2.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2.1、概述中国机床工业经过进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产品门类齐全,数控机床的品种从几百种发展到近两千种,全行业开发出一批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2018)》
《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是由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床总公司、北京国机展览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编写,在“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新发展形势下,通过对我国机床产业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分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握产业发展新需求与新动向,通过对用户市场进行需求预测,从而挖掘机床消费新需求与新动能,对于我国机床产业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前言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工业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为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先机,纷纷出台相关制造业振兴计划以重塑本国竞争优势,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了振兴实体经济上,装备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主要的动力源与创新源,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主战场。
机床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工作母机”的基础装备产业,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一国工业发展水平。
研究表明,机床工业承担着知识和技术“蓄水池”的功能。
一个国家制造的商品、特别是装备越复杂、制造工艺越先进,知识和技术的“蓄水池”就越大,国家通往繁荣之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目前,我国机床工业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具有一定水平、能参与国际竞争和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成熟产业。
但由于历史较短、条件受限,与国际强国相比,我国机床工业尚处于追赶先进水平的阶段,粗放发展、创新能力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仍是我们前进的拦路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正形成历史性交汇,机床产业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积极打造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努力掌控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2017年,全球经济实现稳中有升、复苏势头向好,制造业稳步回升,同时也是全球机床产业复苏年。
在当前制造业呈现新特点的发展背景下,以及全球机床产业呈现向好趋势之际,《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将通过对中国机床产业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分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握产业发展新需求与新动向,通过对用户市场进行需求预测,挖掘机床消费新需求与新动能,对于我国机床产业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实体经济振兴意义重大。
第一部分产业发展篇
一、全球机床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全球机床产业发展特点
1. 以高档机床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的焦点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而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创新技术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先进制造业,是全球各主要工业强国为重塑竞争优势、抢占新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发力点。
以高档机床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仍是各国竞争的焦点,对整个制造业实现振兴并迈向价值链高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美国国防部确认“先进机床与数控系统”是潜在的技术领域,下一代高档机床和控制系统将能高效、精准、自动化地生产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对于提升民用制造商产品的优越性至关重要。
西门子瑞典燃气轮机工厂的3D打印车间,采用增材制造的制造模式生产燃气轮机部件,速度比传统制造提升了10倍,交货期最多减少90%。
2. 机床产业与新技术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随着新一代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与加深,形成的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制造技术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力,如数控机床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形成智能机床,并逐渐成为各主要机床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机床与机器人已实现深度融合,以柔性制造单元所体现的“机床+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知名机床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并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近几年,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并在制造领域实现不断应用,融合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智能机床成为日本、德国等先进机床制造企业重点攻关的产品,并相继在日本、欧洲等全球国际机床展上向公众展示了各自机床发展的新理念与新产品。
3. “减材+增材”的复合加工机床已成为机床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机床加工属于减材制造,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
减材制造更适合于加工常规形状的零件,主要应用在大批量制造领域,而增材制造更适合加工复杂零件,有助于产品实现轻量化、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
由于这两种加工方法具有各自优点和局限性,且过去一直在“斗争”,但目前,融合减材制造与增材制造为一体的复合加工机床已成为全球机床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如全球知名的德马吉·森精机(DMGMORI)机床制造企业为迎合新制造工艺的需求,于2017年推出了LASERTEC 65 3D激光堆焊与五轴铣削复合式增材制造加工机床,同时,日本大隈机床制造企业也相应推出了LASER EX系列的在传统减材加工基础上融入增
材加工的新型复合式加工机床。
增材制造与传统切削加工为一体的新型的复合式机床,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变革,是未来机床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4. 机床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机床产业正处于第三次革命中,由普通机床发展到目前较为普及的数控机床,目前正朝着智能机床方向发展。
第一次机床革命出现了以机械加工高速化的车床、铣床等产品;第二次机床革命出现了加工更加自动化和精度化的数控机床,同时,数控加工中心与工业机器人、自动搬运装置等其他相关设备实现结合,出现了柔性制造系统(FMS);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次机床革命,是以智能机床为发展目标,其与数控机床不同之处在于,加工过程是按照事先预定好的程序进行加工,还是按照机床“自身意识”进行加工,这种基于“自身意识”的加工包括对加工过程、工件、工具、机床、加工环境等状态进行自动识别,对加工过程和加工品质(尺寸精度、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进行恰当控制。
5. 机床产业呈现新商业发展模式随着“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各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的相继推出与深入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各制造企业通过在生产、组织、结构等各方面的不断创新、重新整合资源、优化生产过程、重构产业链和价值链、衍生出新的业务环节和新的商业活动。
与传统业务领域相比,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下,机床产业基于提升生产效率、再造业务环节、开发智能产品与服务、深化服务领域等方面,在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基础上逐步呈现与发展出新的商业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在线监测服务、远程运维服务、预测性维护、
按开工量(使用时间、加工工件数量)计费等新商业模式和新发展业态都为机床行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并推动机床制造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