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天宫
- 格式:pdf
- 大小:53.52 KB
- 文档页数:3
飞天梦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为“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经中央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实施。
自1999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进行了十次飞行任务,先后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个飞行器飞行到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取得了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十次飞行,十全十美2010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实施中国空间站工程。
以2013年6月神舟十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令人骄傲的时刻!241999年11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首次飞行,“神舟二号”“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工程的十四大系统是飞天成功的保障,它们就是—航天员系统目标是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是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系统。
空间应用系统负责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载人飞船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发射场系统主要承担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
海南发射场系统主要承担“天宫”空间站舱段和“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并进行了二次自动交会对接。
在此之后,“天宫一号”出色地完成了与另外两艘神舟飞船4次交会对接的使命。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系统“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十四大系统科技人员在安装飞船CCD 相机线路盒“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模拟图2012年6月,“天宫一号”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首次进入“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在2013年6月“神舟十号”号”承担了更多使命:员对天宫一号进行在轨维护,器绕飞交会试验、中短期在轨驻留等。
5、梦圆飞天教案背景:此课题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江苏版)的第五课,本课在本册中属于第二单元,主题是“科技之光”。
在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目标3教材分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州”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学生学生喜悦与自豪。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方法:1、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会生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2、重视读的训练,特别是飞船发射前、发射时的场面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巧借拓展资料,让学生展开主题阅读,充分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美好前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板书:圆)(2)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奥运成功,港澳回归,实现太空漫步,圆了航天梦,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板书: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让我们大声地读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1.指名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3、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梦圆飞天的意思。
三、以读带讲教学课文。
1、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边读边做批注,交流感受。
天宫空间站的神话故事在遥远的星空之上,有一个壮丽的神话故事,讲述着人类勇气、智慧和团结的传奇。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成果之一。
天宫空间站诞生于21世纪初,它的建造和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航天伟业的里程碑。
通过一系列的航天任务和技术创新,中国成功地创建了这个国家级太空站。
天宫空间站是一个轨道模块式的创新建筑,由核心舱和多个实验舱组成,拥有住宿、实验、生命保障等功能,为航天员提供了宜居的太空环境。
天宫空间站的存在不仅仅是科学事业的进步,更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它成为了各国合作、交流和友谊的象征。
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相互合作,进行共同科研项目,共享知识和经验,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未知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故事的神奇之处在于,天宫空间站不仅是科学实验的场所,更是航天员实现梦想的象征。
每一位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都代表着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在太空中面对无重力环境、微弱的气压和严寒的温度,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技术测试和修复工作,为未来的太空探索积累经验。
天宫空间站的神话故事还包括了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他们共同食宿、娱乐和进行日常锻炼,保持身心的健康。
他们经历了无数飞行任务和远离家人的困难,但他们的信念坚定,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知尽心尽力。
故事的结局是一个激励人心的章节。
当天宫空间站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航天员们返回地球时,他们被欢迎为英雄,并成为众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传奇,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勇气、智慧和团结的荣耀史诗。
天宫空间站的神话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中,激励未来的勇者们为追逐更远的星辰而努力。
它象征着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和平共处的渴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类似天宫空间站的壮丽孕育诞生,人类的太空探索之旅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中国近年来的航天发展历程四年级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中国航天梦圆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中国近年来航天发展的神奇历程。
说实话,航天这个词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好陌生哦!但只要听我慢慢讲,一定能听懂的。
大家有没有看过天上飞的那个"小火箭"呀?那可不是小火箭,而是航天飞船!真是太神奇了!航天飞船能把人送上天,让他们在太空中工作、生活。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航天员在太空中漫步、做实验的场景了。
每次看到,我就做梦想有一天也能去太空遨游。
我们中国自从2003年首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航天事业就开始迅猛发展。
接下来,更多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在那里生活工作。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你们想象一下,在茫茫太空中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一定很刺激吧!有位航天员叫景海鹏,他在太空中待了15天之久呢!期间还利用航天器对地球进行了一次周很神奇的体验。
他说,看到地球的时候,觉得地球是那么渺小,但同时又那么美丽、生机盎然。
看到蓝蓝的海洋、绿色的陆地,真是太壮观了!如果我们也去了,会不会感受和航天员一样呢?此后,我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大家看到了吗?我们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太空中飞来飞去,这不是很骄傲的事情吗?到了2016年,中国又实现了新的飞跃!首次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让两位航天员景凯旋和陈冬在上面生活了30天。
大家想想看,在茫茫太空中呆上30天,是不是特别了不起?可想而知,他们在那里一定经历了无数精彩刺激的事!而2021年,中国又创造了新的纪录,首次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长期驻留太空!舱外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一次就在太空中呆了近6个月时间。
在太空中度过半年多,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一定特别精彩刺激吧!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也能进入太空,看看外太空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觉得特别神奇?尤其是看到蔚蓝色的地球时,一定会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
《神舟飞天,筑梦天宫》作文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遨游星汉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18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
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
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
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创造属于中国的太空探索新纪录。
弘扬航天精神,书写时代篇章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滨海实验小学王迎春[教案背景]从邓稼先的“两弹一星”到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如今天宫一号成功与神舟八号对接,多少年的期盼与等待,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神舟五号二十多个小时的太空之旅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因为有了先进的监控技术,也让我们这些上不了天的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教学课题]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梦圆飞天》[教材分析]课文是一则通讯报导。
课文按“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事情发展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千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飞天”的梦想,希望能飞上太空,遨游苍穹,探索人类未知的奥秘。
如今梦想成真,“神舟”5号发射成功,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又成功返回,真正圆了飞天之梦。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爱好,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教学重点、难点着重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梦圆飞天的喜悦之情和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方法]边读边悟,随文交流感受,并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视频: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programs/view/1nB6Lsixy4k/百度搜索/v?word=%C9%F1%D6%DB5%BA%C5%B7%A2%C9%E4%CA%B5%BF%F6&sc=hao123&ie=gbk杨利伟眼中的地球/v_show/id_XNDQ0NDA0NDQ=.html或者/v/b/11117533-1219344334.html[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2003年10月15日,即将见证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天,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苏教版第十册第6课《梦圆飞天》教案一、教案背景时代背景: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于世界之林的时代。
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太空的向往,从远古神话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大唐盛世的“飞天壁画”,再到今天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一个迅速崛起、日益强大的的我们中华民族为了更高的飞天追求,正在努力着,跨越式地发展着,不断地超越和领先着。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第十册第6课《梦圆飞天》三、教材分析这是苏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题是:科技之光。
《梦圆飞天》记叙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中国人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文章饱含着深情,读后让人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本文重在感悟几个场景:送行、发射、问候、梦圆,学习选材和把事写出来,把情写进去。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读自悟法,交流分享法五、教学过程基本流程:话题导入——自读自悟——概括文本——交流分享——抄抄写写——小小练笔——主题拓展——自我总结1、话题导入:出示几个关键词是什么把以下几个词语放在了一起?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太阳神阿波罗(人类的飞天梦想)是啊,人类没有放弃过飞上太空的梦想,从远古的嫦娥,到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
特别是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就没有放弃过对太空的向往,从远古神话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大唐盛世的“飞天壁画”,再到今天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一个迅速崛起、日益强大的的我们中华民族为了更高的飞天追求,正在努力着,跨越式地发展着,不断地超越和领先着。
你们知道第一个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的中国人是谁吗?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飞天的。
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这一天都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大声地读出课题《梦圆飞天》。
2、自读自悟A、好词我积累,出示四字词语,自己先读,小组内检查。
B、正音。
关注:橘、澎、湃蔚(只认不写);C、互相说说如何识记字形,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D、检查读书的情况,选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间自选一段。
《航天梦圆》阅读理解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并完成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如“伽马暴偏振探测”项目,将对伽马暴和太阳耀斑进行高灵敏度偏振观测。
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
搭载的探测设备由中国科学院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联合研制,比过去国际上类似仪器的探测效率高数十倍。
这将有助于验证并深化中欧科学家对宇宙结构、起源、演化问题的认识。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圆任重道远。
航天战线将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推动航天科技、带动航天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科学实验对科学家深化空间科学认识的作用。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航天精神是如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请为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对伽马暴和太阳耀斑的更深刻的认识来源于天宫二号上进行的“伽马暴偏振探测”空间科学实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先进的科技设备推动了科学家对宇宙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正确与否,需要通过空间科学实验来检验。
(2)①载人航天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弘扬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弘扬航天精神,有助于推动航天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政治发展。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航天精神,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梦圆飞天【优秀5篇】《梦圆飞天》篇一10月24日,晚六点,“嫦娥一号”载着中国人千年的登月梦,顺利飞上了太空!我的52名学生和我的儿子,还有远在老家我的小侄子,在各自家的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我刚下班在回家的路上,心和“嫦娥一号”飞得一样快。
)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儿子,22个月:看到妈妈一边兴奋地喊着“一、二——哧——”,一边蹲下站起,蹲下站起地模拟着火箭发射。
累得满头大汗,激动得双眼发光。
侄子,四岁半:电话里大声冲我喊着:“姑姑姑姑!那个人一按按钮,火箭就飞起来了!飞到月亮上去了!火箭尾巴一截一截掉的,然后翅膀就打开了(太阳能帆板)。
”学生,十岁:高高地举着小手,激动地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一切顺利,发射完美!她将飞行13天到达月球轨道,然后环月飞行,拍月球照片,做科学研究。
登月计划分三步走——”可爱的孩子!可爱的祖国!《梦圆飞天》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读词语。
华夏儿女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亮如白昼朝夕相处肃然伫立奉命执行待命出征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划破长空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直指苍穹控制中心炎黄子孙海外侨胞清晰可辨梦想成真2.围绕课文内容,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说一段话。
二、新授。
1、过渡:同学们知道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吗?出示: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
那位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位美国人就是我。
15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
在演讲时,他蓝色的眼睛俏皮地一眨,说了上述这段令人难忘的开场白。
a.指名读。
b.你看了这段话有何感想?2、过渡:那么,杨利伟又有何感想呢?出示:那一年,23岁的空军飞行员杨利伟正驾驶战鹰在中国大西北上空刻苦训练。
中国航天日宣传标语
中国航天日宣传标语
1、三万日耕耘深藏功名利禄,九万里飞天梦圆穹顶之巅
2、霓虹喧嚣非我心我心一片航天情
3、春华秋实几十载矢志别渝献航天
4、梦启九州,壮凌空之志;缘定寰宇,铭空天之魂。
5、东风长征破万里神舟天宫闯星海
6、航宇心别忘,咨询天梦飞扬
7、我看别到的星空里你实现着我的梦想
8、今天点滴的努力,改日航天的辉煌
9、航宇心别忘,咨询天梦飞扬
10、长征万里飞天阙,嫦娥千年降凡尘
11、高精尖,创国际一流;诚信爱,续世纪航天
12、嫦娥飞天去神舟归来也
13、星空浩淼银河明亮航天穷宇矢志别移
14、树凌云之志攀航天高峰,建丰功伟绩创世纪辉煌
15、巾帼须眉共筑航天梦,吃苦攻关同示强国心!
16、忆往昔东方红星,看今朝长五升天
17、栉风沐雨熬出戈壁新星,砥砺前行勇创航天辉煌
18、用今天的努力制造中国航天的以后
19、神舟飞腾华夏庆,嫦娥玉兔共相迎。
20、自力更生,艰难奋斗,两弹一星凯歌声。
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体两翼还相续。
21、梦启九州,壮凌云之志;缘定寰宇,铭空天之魂。
22、我用汗水相守,大气层外你的回眸
23、胸藏万卷志兴邦,心怀赤诚拓天疆
24、但驾东风御北斗,送我蟾宫赏桂香。
25、我们现在的奋斗,只为你今后大气层外的一次回眸。
中国航天员中心观后感最经典十首诗句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术与探索的突破上,也在文化与艺术中激起了无限的灵感。
2015年第1期总第65期
多媒体教学
梦圆天宫
郭建国
(北京市昌平区第四中学,北京市102200)
编者按:《梦圆天宫》出自北京市昌平区第四中学校本教材《飞向蓝天》,主要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空间站等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并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学习的意识。
教师设置了如天宫一号的结构透视图、航天员在太空中开展的“空中课堂”等图片和视频,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他们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此外,还附有校本教材的电子版,方便其他学校的教师参阅。
学科历史
学段九年义务教育年级初二年级
相关领域航天发展史
教材
北京市昌平区第四中学校本教材
授课教师郭建国、尹春生
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第四中学
一、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的发展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为了祖国强大所做出的努力与奉献,产生为祖国骄傲、自豪的情感。
树立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学习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梦圆天宫》是昌平四中校本教材《飞向蓝天》第九章的内容,主要介绍宇宙空间站天宫一号的研制、
发射、用途、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的对接等等知识。
本课知识是在《神矛刺苍穹》《卫星巡天》《神舟问天》等航天知识学习之后,对空间站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是学习《第十章嫦娥奔月》关于中国登月工程知识的重要准备。
三、学情分析及课前调查
学生基本情况:思维活跃、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课前调查结果:学生对空间站知识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通过电视观看过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等飞船的对接视频,尤其对本年度前一段时间的空中课堂印象深刻。
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但是对天宫一号的重要作用理解不够,对有关空间站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很肤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空间站的基本用途、简单结构和基本原理等科学知识,知道天宫一号及其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对接的基本原理,理解空中课堂是怎么回事。
通过思考探究人类为什么要建立宇宙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等问题,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制作、展示、介绍有关空间站的用途、结构、原理等知识,逐渐掌握利用科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的方课题第九章梦圆天宫
教学基本信息
78--
2015年第1期总第65期
多媒体教学2.过程与方法
制作、展示、介绍有关空间站的用途、结构、原理等知识,逐渐掌握利用科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逐渐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观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被排斥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之外,自力更生研制天宫一号的史实,感悟航天精。
通
过思考、学习本课知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为祖国甘于奉献的真实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天宫一号。
突破举措:历史照片、动画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
难点:学生对空间站与神舟飞船对接原理的理解。
突破举措:通过视频动画演示,简化思维难度。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展示法等。
七、板书设计
第九章
梦圆天宫
一、
什么是宇宙空间站二、宇宙空间站的用途三、国际上重要的空间站四、
中国的空间站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天宫》,提问:这是什么?讲解:所谓天宫就是天上的宫殿,也
就是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神办公的地方,又被称为凌霄宝殿。
当然,这只是传说。
现在,中国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真实存在的“天宫”,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观看图片回答。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什么是宇宙空间站
二、宇宙空间站的用途
出示课题《第九章梦圆天宫》提出问题:
1.什么是宇宙空间站?引发思考后,说明:空间站(Space Station ),又称航天站、
太空站、轨道站。
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2.人类为什么要建立宇宙空间站?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总结说明。
引导学生依据以前所学知识,思考、探究后老师概括。
阅读材料,理解什
么是空间站。
阅读材料,思考、探究。
回顾所学航天知识,猜想空间站
用途。
初步了解中国空间站基础知识。
进一步了解
空间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79--
2015年第1期总第65期多媒体教学学生依据以前所学知识,思考、探究后老
师概括。
三、国际上重要的空间站
提出问题:迄今为止,国际上都有过
哪些空间站?
引发学生思考,之后逐一介绍“礼炮
号”“和平号”“天空实验室”和国际空间
站。
观察图片,提取信
息,知道各国空间
站的简单知识。
激发对科学知识兴趣,了
解国际上的空间站建设
情况,树立全球眼界。
四、中国的空间站
1.天宫一号的研制与发射
2.“神八”“天宫”首对接
3.“神九”“天宫”再相会
4.“神十”“天宫”三聚首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参与建设国际
空间站?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天宫一号的
研制、命名与发射情况。
出示图片《2011
年9月29日21时,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出示《天宫一号剖面图》,简单介绍天宫一
号的结构。
先后出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效果
图》和视频《对接瞬间》,帮助学生了解其
中的原理,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天宫一号与神舟九
号对接效果图》和神舟九号航天员照片,
介绍神舟九号的成就。
了解神舟十号的发射情况,播放《空中课
堂》片段,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出示部分网友的评论,引发学生思考,引
导学生感悟航天精神,树立向航天人学
习,从小爱科学等精神。
阅读教材、观看图
片,了解中国天宫
一号的相关知识。
听讲、看图、观看视
频。
听讲、思考问题
观看图片、视频,感
悟天宫一号的成就
对自己的影响。
了解中国空间站的研制
情况,感悟航天人的艰辛
与拼搏精神。
进一步理解空间站与飞
船的关系及各自的用途。
了解从神舟八号到神舟
九号的进步,感悟中国航
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拉近学生与历史事实的
距离,引发学生思考,帮
助学生树立向航天人学
习,从小爱科学等精神。
小结回顾本课知识,小结。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