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领域专利侵权案例分析共179页
- 格式:ppt
- 大小:18.62 MB
- 文档页数:179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机床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原告”)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原告拥有多项数控机床技术专利,并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015年,原告发现某机床制造厂(以下简称“被告”)生产的数控机床涉嫌侵犯其专利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事实1. 专利权状况:原告拥有一项名为“数控机床进给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自2010年获得授权。
专利权利要求书明确规定了数控机床进给机构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侵权行为:原告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被告生产的数控机床在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上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存在高度相似性。
被告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且价格与原告的产品相近。
3. 证据收集:原告收集了以下证据:- 被告产品的宣传资料、产品说明书等,证明其产品与原告专利技术相似;- 市场调查报告,证明被告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 专利证书,证明原告拥有相关专利权。
三、法院审理1. 被告答辩:被告承认其产品与原告专利技术存在相似性,但辩称其产品是在原告专利授权后独立研发的,不构成侵权。
2. 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产品在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上与原告的专利技术存在高度相似性,且被告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产品是在原告专利授权后独立研发的。
因此,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被告停止生产、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五、案例分析1. 专利侵权的认定:本案中,法院通过对比原告的专利技术与被告的产品,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这表明,在专利侵权纠纷中,法院会严格审查被诉侵权产品与专利技术之间的相似性。
2. 被告的独立研发抗辩:被告辩称其产品是在原告专利授权后独立研发的,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
这提示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相关专利技术,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3. 赔偿责任的承担:本案中,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智能穿戴设备的创新型公司。
2015年,科技公司研发出一款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智能手表,并申请了专利权。
2018年,科技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自家产品高度相似的智能手表,涉嫌侵权。
经过调查,该涉嫌侵权的产品由另一家名为“创新公司”的企业生产。
为此,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创新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创新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2. 如果侵权成立,科技公司应如何计算损失?三、案件分析1. 创新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1)专利权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侵权判定本案中,科技公司拥有新型智能手表的专利权,而创新公司的产品在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与科技公司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若创新公司的产品在实质上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2. 如果侵权成立,科技公司应如何计算损失?(1)损失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损失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确定赔偿数额。
”本案中,科技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计算损失:①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产品销售所造成的销售收入损失、因市场份额减少所造成的利润损失等。
②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损失。
(2)损失计算结果根据科技公司的举证,创新公司的侵权产品销售金额为100万元,市场份额减少导致科技公司损失20万元。
机械领域专利侵权案例分析背景在现代社会,机械领域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专利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它给予发明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进行独占权利的能力。
然而,在机械领域,专利侵权案件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机械领域的专利侵权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防止这些案件发生。
案例一:汽车发动机专利侵权案案例描述:某汽车制造公司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并申请了相关的专利。
然而,不久后,另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的发动机,被认为侵犯了原公司的专利权。
分析:这种情况下,专利侵权案可能是由于另一家公司没有在设计和开发中充分考虑到原公司的专利权。
可能是他们没有进行合适的专利搜索和风险评估,也没有与专利持有人进行合作或协商。
此外,可能另一家公司认为他们的技术与原公司的专利不同,因此没有意识到侵权行为。
影响:对于原公司来说,专利侵权可能导致他们的技术和研发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同时,这也会对市场竞争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其他公司可能不再愿意投资研发创新的技术,以免触犯他人的专利。
防范措施:为了防止专利侵权案发生,汽车制造公司应该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充分尊重他人的专利权。
这意味着他们应该进行充分的专利搜索和风险评估,确保他们的技术与他人的专利没有冲突。
此外,与专利持有人进行合作或协商也是减少专利侵权风险的重要步骤。
案例二:3D打印技术专利侵权案案例描述: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创新的3D打印技术,并申请了相关的专利。
然而,不久后,一家竞争对手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的3D打印设备,并被告知侵犯了原公司的专利权。
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专利侵权案件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公司没有充分考虑到原公司的专利权。
他们可能没有进行充分的专利搜索和风险评估,也没有与专利持有人进行合作或协商。
此外,可能竞争对手公司认为他们的技术与原公司的专利不同,因此没有意识到侵权行为。
影响:对于原公司来说,专利侵权可能导致他们的3D打印技术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并且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不公平竞争。
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侵权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知识产权法中,专利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手段,用于保护创新和技术发明。
然而,由于专利的复杂性和专利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专利侵权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分析几个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侵权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在保护创新和创造价值方面的作用。
案例一:XYZ公司与ABC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在这个案例中,XYZ公司拥有一项关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专利。
ABC公司发布了一款类似的产品,使用了与XYZ公司专利相似的技术。
XYZ公司对ABC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并且要求法院判定ABC公司违反了其专利权。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ABC公司的产品确实侵犯了XYZ公司的专利权。
最终,法院裁定ABC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该产品,并赔偿XYZ公司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展示了专利保护在防止他人侵犯他人创新成果方面的重要性。
当专利权人发现他人对其创新技术进行侵权时,可以通过起诉相应的侵权方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案例二:123科技公司与EFG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123科技公司拥有一项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专利。
EFG公司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并使用了与123科技公司专利保护范围内的技术。
123科技公司起诉EFG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并将其带入法庭。
在审理过程中,EFG公司辩称123科技公司的专利无效,并提出了其他技术与其产品类似的理由。
然而,经过法院的审查和专家的评估,法院认定123科技公司的专利有效,并且EFG公司的产品确实侵犯了该专利。
于是,法院判决EFG公司支付巨额赔偿,并停止生产和销售侵权产品。
这个案例强调了专利保护的专利有效性问题。
只有在专利符合创新和非显而易见的标准下,才能获得有效的保护。
对专利的有效性进行审查是保护创新的关键,而专家的评估和法院的裁决对于判断专利侵权案件的结局起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三:LMN公司与OPQ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在这个案例中,LMN公司拥有一项与动力传输装置相关的专利。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工厂是一家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和维修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某日,该工厂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导致一名工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受伤工人及其家属要求工厂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工厂则认为事故是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所致,拒绝承担责任。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最终诉至法院。
二、案情简介1. 事故发生经过:当天下午,工人王某在操作一台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机床突然启动,王某被卷入机床内部,造成严重伤害。
2. 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机床安全防护装置存在缺陷,且工厂未能及时对机床进行维护和检修。
3. 双方责任认定:工厂认为,王某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过失,应对事故承担一定责任。
而王某及其家属则认为,工厂作为机械设备的生产和维修单位,有义务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三、法院审理1. 法院调查取证:法院依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并对机床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了鉴定。
2. 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法院认为,工厂作为机械设备的生产和维修单位,有义务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由于机床安全防护装置存在缺陷,且工厂未能及时对机床进行维护和检修,导致事故发生,工厂应承担主要责任。
3. 赔偿金额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工厂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安全生产责任:本案中,工厂未能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导致事故发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提醒了企业,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劳动者权益保护:本案中,法院依法判决工厂赔偿王某的各项损失,充分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这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3. 法律责任与民事责任:本案中,工厂因安全生产责任不履行而承担了法律责任,同时,由于事故导致王某受到损害,工厂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专利侵权诉讼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专利侵权诉讼案件逐渐成为法庭上的热点之一。
该类案件常常涉及到专利持有人的权益和被指控侵权方的合法权益,对于涉案双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争议。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例,探讨案件的诉讼过程、辩护理由和法院裁决。
案例内容如下:案例描述某公司A是一家知名的技术公司,旗下拥有多项关于电子设备智能化的专利。
公司A发现一家竞争对手公司B推出了一款新产品,该产品与公司A拥有的专利存在相似之处。
公司A认为公司B的产品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遂决定以公司B为被告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诉讼过程在专利侵权诉讼的诉讼过程中,公司A首先需向法庭提供以下证据:1. 专利权的有效性证明:公司A需要证明他们的专利是合法有效的,具备了专利保护的条件。
2. 侵权证据:公司A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公司B的产品与他们的专利存在相似之处,并且达到了构成侵权的要件。
而公司B则可以尝试提出以下辩护理由:1. 无侵权:公司B可以辩称他们的产品与公司A的专利不存在相似之处,不构成侵权行为。
2. 专利无效:公司B可以质疑公司A的专利是否合法有效,如专利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等问题。
法院裁决经过法庭审理和双方的辩论,法院将做出裁决。
针对专利侵权案件,法院可能做出以下几种判决:1. 侵权成立:如果法院认定公司B的产品侵犯了公司A的专利权,法院可以判决公司B停止生产和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公司A相应的侵权损失。
2. 无侵权:如果法院认定公司B的产品并不侵犯公司A的专利权,法院则会驳回公司A的诉讼请求,案件终结。
3. 部分侵权:法院亦有可能认定公司B的产品部分侵犯了公司A的专利权,此时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如责令公司B缴纳部分赔偿金。
结论专利侵权诉讼案件通常需要经历严格的审理程序,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辩护理由做出判决。
对于专利持有人来说,诉讼是维护自身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而对于被指控侵权的企业来说,辩护则是保护合法权益的关键。
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上海力劲机械有限公司与许善新、苏州意特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三基实业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时间:2003-05-26 当事人: 许善新、许善新、王镇生等、刘相尚、刘相尚法官: 文号:(2001)沪二中知初字第62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1)沪二中知初字第62号原告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住所地:UNIT A G/F § UNIT A 8/F MAI WAH IND BLDG 1-7 WAH SING ST KWAI CHUNG NT(香港新界葵涌华星街1-7号美华工业大厦地下A座及8字楼A室)。
法定代表人刘相尚,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刘兆明,男,1976年11月29日生,汉族,力劲机械(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委托代理人唐济民,上海市前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上海力劲机械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陆家浜村。
法定代表人刘相尚,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刘申荣,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温旭,广东华旭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许善新,男,1962年7月30日生,汉族,现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服刑。
委托代理人潘公波,上海市浦栋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余刚,男,1955年8月1日生,汉族,住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北5楼4单元4号。
被告苏州意特机械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苏省吴县市渡村镇壮志桥。
法定代表人许善新,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潘公波,上海市浦栋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曹进宝,男,1956年9月29日生,汉族,住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匡庐新村15号105室。
被告上海三基实业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区新发经济城。
法定代表人王建明,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王镇生,上海市弘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曾昭智,男,1933年11月17日生,汉族,住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646号。
被告顾啸波,男,1971年1月24日生,汉族,住上海市黄浦区成都北路988弄10号。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专利保护范围内制造、使用、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利用专利方法的行为。
专利侵权案例在商业社会中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些典型的专利侵权案例,以期引起对专利保护的重视和警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案例。
甲公司设计了一款独特的产品外观,并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
不久,乙公司推出了一款外观与甲公司产品极为相似的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甲公司发现后,立即向法院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乙公司的产品确实侵犯了甲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判决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发明专利侵权的案例。
某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机械装置,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
不久,另一家竞争对手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机械装置,并在市场上大肆销售。
原公司发现后,立即向法院起诉,指控对方侵犯了其发明专利权。
经过诉讼,法院认定对方公司的产品确实实施了原公司的发明专利技术,判决对方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公司的损失。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专利方法侵权的案例。
甲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工艺方法,并获得了专利保护。
不久,乙公司未经许可就开始使用了甲公司的专利方法进行生产。
甲公司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了对甲公司专利方法的侵权,判决乙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甲公司损失。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过程,以及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造成的损失。
在商业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同时,对于拥有专利的企业来说,也要加强对专利的保护,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创新发展。
专利侵权案例的分析对我们加深对专利保护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某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被告:某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案由:专利侵权二、案情简介原告某生物科技公司于2010年10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专利,并于2012年6月1日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1010123456。
该专利涉及一种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被告某医药有限公司在2013年10月1日开始生产一种抗癌药物,其制备方法与原告专利中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
原告发现被告侵权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案件焦点1. 被告是否构成对原告专利的侵权?2. 原告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四、法院判决1. 被告构成对原告专利的侵权法院认为,被告生产的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与原告专利中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构成对原告专利的直接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实施其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被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构成侵权。
2. 原告的经济损失计算法院认为,原告的经济损失包括因被告侵权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原告在侵权期间,其专利产品销售额为1000万元,利润率为20%。
被告侵权期间,其销售额为500万元,利润率为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侵权赔偿数额应当包括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
综合考虑,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万元。
五、案例分析1. 专利侵权的认定本案中,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专利的直接侵权。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1)被控侵权产品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等同;(2)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是否属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3)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相同或等同。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一家机械制造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因生产的一批机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被消费者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投诉。
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产品质量责任,赔偿其经济损失。
甲公司认为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拒绝赔偿。
乙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1. 甲公司生产的机械产品为某型号的挖掘机,用于工程项目建设。
2. 乙公司从甲公司购买该型号挖掘机10台,用于工程项目施工。
3. 在使用过程中,乙公司发现挖掘机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挖掘机发动机功率不足,无法满足工程需求;(2)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导致工作效率降低;(3)挖掘机散热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发动机过热。
4. 乙公司经检测,发现甲公司生产的挖掘机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甲公司承担产品质量责任,赔偿经济损失。
5. 甲公司认为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拒绝赔偿。
三、法律分析1. 产品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2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存在质量问题,给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甲公司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2. 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3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在本案中,甲公司生产的挖掘机不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3. 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4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甲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存在缺陷,给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国家标准,给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甲公司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机械产品质量纠纷案件。
通过本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生产产品,确保产品质量。
专利纠纷典型案例解析1、专利侵权赔钱不赔礼案情简述:“一种熨烫机的蒸气喷头”实用新型专利权,属海南市麦尔电器有限公司所有。
上海域桥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J2hk豪华型、J2强力型、T2000三温型蒸汽熨烫机蒸气喷头,在技术结构上均落入了该专利的保护范围,但是侵权行为并没有对专利权人及其产品造成名誉上的损害。
专利权人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经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域桥公司停止对原告麦尔公司专利权的侵害,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7万元,并在报刊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被告不服提出上诉。
经过二审,撤销了要求赔礼道歉和消除影响的判决,其余维持原判。
【点评】:域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麦尔公司的专利权,由此给后者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应作出相应赔偿。
法院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手段、后果及主观过错程度等因素酌情确定。
但域桥公司的侵权行为并不涉及麦尔公司的商业信誉,不会造成相应损害,无需向麦尔公司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2、专利不能拿来就用案情简述:经原专利权人转让,北京九洲行经贸有限公司拥有了“型材(S750)的外观设计专利权。
上海欧适家具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的滑动移门上使用了与之如出一辙的型材,但却没有得到九洲行的许可。
于是九洲行经贸有限公司提起诉讼。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侵权行为成立,应立即停止,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2万元。
被告不服提起上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法院认定实事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故依法维持原判。
【点评】:无论哪一种专利,一旦被授予专利权,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能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其专利产品。
本案中,欧适家具有限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专利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外观设计专利“成套”保护案情简述:上海水星被服有限公司“床上套件(水中江南)”专利产品是由4件床上用品构成的成套产品。
上海南万家纺有限公司销售的“雅兰鸟”产品除了靠枕套以外,其他产品外观设计都与专利公告图片中所对应的产品相似。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机械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被告:李某(以下简称“被告”)案由:专利侵权纠纷原告某机械制造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原告自主研发了一款名为“高效节能型自动化包装机”的设备,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2016年,该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
2018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其经营的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产品外观和功能高度相似,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经调查,被告销售的产品名为“节能型自动化包装机”,其外观和功能与原告的专利产品几乎一致。
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争议焦点1. 被告销售的产品是否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侵犯?2. 如果构成侵权,原告应获得多少赔偿?三、法院审理过程1. 证据认定原告提供了以下证据:(1)专利证书,证明其享有“高效节能型自动化包装机”的专利权;(2)被告销售产品的照片和宣传资料,证明被告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3)原告的市场调查报告,证明被告的产品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4)原告的专利侵权损失计算报告,证明原告因侵权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
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提出异议,认为其销售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产品存在差异,不构成侵权。
2. 法律适用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判断被告是否构成侵权,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是否与原告的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2)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是否落入原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3)被告是否具有侵权的主观故意。
3.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被告销售的产品与原告的专利产品在外观和功能上高度相似,构成相同或相近;(2)被告的产品技术特征落入原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3)被告明知原告享有专利权,仍然销售侵权产品,具有侵权的主观故意。
综上所述,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
第1篇一、引言机械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机械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针对机械行业常见法律案例进行解析,以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案例一:专利侵权纠纷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擅自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相同或相似的机械设备。
甲公司发现后,向乙公司发送侵权警告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
乙公司不予理睬,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1. 专利侵权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在本案中,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相同或相似的机械设备,构成专利侵权。
2. 侵权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的侵权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乙公司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3. 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法院依法判决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
三、案例二:合同纠纷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机械设备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机械设备。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约供应了机械设备,但乙公司未按约支付货款。
甲公司多次催收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1.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在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未按约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3. 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法院依法判决乙公司支付甲公司货款及违约金。
机电领域专利侵权判定案例
嘿,大家知道吗?机电领域的专利侵权判定,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啊!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吧,有家公司研发出了一种超级酷炫的新型机电设备,这可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啊!可没多久,市场上居然出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这不是明摆着侵权嘛!
想象一下,这就好比你精心创作了一幅画作,突然有人直接照搬过去说是他自己的,你气不气?所以啊,专利侵权可不是小事!
曾经就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例,甲公司声称乙公司的产品侵犯了他们的专利。
那场面,就像两位高手过招一样!甲公司这边义正言辞地指出乙公司产品在好多地方和他们的专利太相似了。
乙公司呢,当然也不甘示弱啊,他们反驳说只是巧合,这又不是他们故意的。
双方争得是面红耳赤啊!
甲公司说:“难道这还不是侵权吗?这些特征怎么可能这么巧合地一样!”乙公司则回应:“这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多了去了,你们怎么就认定是我们侵权!”
在这个过程中,法官就得像个超级侦探一样,仔细去分析、去判断。
要去研究每一个技术细节,每一个设计特点,不遗漏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这可
不是轻松的活儿啊!最后经过漫长的调查和判定,终于得出了结果,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专利侵权判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下结论的,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态度。
这就像在复杂的机电世界里寻找真相的线索,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弄错。
我们必须要尊重知识产权,不能让那些辛勤研发的人寒了心啊!不然以后谁还愿意去创新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某机某公司、山东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号】(2022)最高法知民终2021号•【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23.08.31正文某机某公司、山东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最高法知民终2021号上诉人(一审原告):某机械股份公司。
住所地:意大利共和国维琴察省法拉维森蒂诺市。
代表人:圭某,该公司董事会主席。
委托诉讼代理人:马飞,上海光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夏小泠,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山东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法定代表人:皮某某,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诉讼代理人:李莎,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李雪华,山东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某机械股份公司因与被上诉人山东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4月28日作出的(2021)鲁01知民初93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22年9月19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于2023年7月10日、2023年8月3日询问当事人,上诉人某机械股份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夏小泠、马飞,被上诉人山东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李莎、李雪华到庭参加询问。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某机械股份公司上诉请求:1.撤销一审判决;2.改判山东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的破碎斗的技术方案落入专利号为02829511.0、名称为“用于破碎并筛分石头的铲斗”的发明专利(以下简称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3.山东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停止侵权行为,销毁库存及用于生产侵权产品的图纸、模具和设备,赔偿某机械股份公司经济损失90万元,承担某机械股份公司维权支出的律师费92500元、公证费7500元。
事实与理由:(一)一审判决认为某机械股份公司没有购买到被诉侵权产品实物、仅以网站上的销售图片、库存数量和载明的工作原理进行侵权比对,无法证明被诉侵权技术方案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属于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均有错误。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是我国一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某新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原告拥有一项名为“一种新型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XXXXXXX),该专利已在我国获得授权。
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企业,未经原告许可,在其销售的产品中使用了与原告专利相同的技术。
原告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案件事实1. 原告拥有名为“一种新型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权利要求如下:(1)一种新型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提供一块基板;b. 在基板上形成一层导电层;c. 在导电层上形成一层绝缘层;d. 在绝缘层上形成一层电子元件;e. 在电子元件上形成一层保护层。
2. 被告在其销售的产品中使用了与原告专利相同的技术,包括以下步骤:a. 提供一块基板;b. 在基板上形成一层导电层;c. 在导电层上形成一层绝缘层;d. 在绝缘层上形成一层电子元件;e. 在电子元件上形成一层保护层。
3.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专利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损失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
”四、案例分析1. 被告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在其销售的产品中使用了与原告专利相同的技术,包括基板、导电层、绝缘层、电子元件和保护层等步骤,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侵犯。
李某某诉首钢重型机械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上诉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审理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1995.03.24裁判规则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由其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所有必要技术特征限定。
如果某产品中缺少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一项以上必要技术特征,则不构成侵权。
自由公知技术作为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资源,已成为社会公共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权利。
正文李某某诉首钢重型机械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上诉案上诉人(原审原告):李某某。
委托代理人:胡进国,秦皇岛市天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首钢总公司重型机械公司。
法定代表人:谢有润,经理。
委托代理人:刘瑞华,北京市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赵益,首钢总公司重型机械公司法律顾问。
上诉人李某某因被上诉人首钢总公司重型机械公司专利侵权案,不服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1993)中经知初字第807号民事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1994年11月14日判决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这就是说,当行为人所实施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技术方案存在实质等同时,才能判断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已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继而认定侵犯专利权成立。
原告李某某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载明的技术方案与被告重型机械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公司)的旗帜吹飘装置存有两点不同:1、中空的旗杆内部结构不同;2、杆体两侧排气孔分布不同,上述两项区别是实质不相等同的,被告的旗帜吹飘装置并未落入原告的专利范围,原告诉被告侵犯其专利权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据此,判决驳回原告李某某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李某某上诉称,被上诉人机械公司的旗帜吹飘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上诉人的专利技术方案案全一致,一审法院认定二者实质不相等同是错误的。
专利纠纷典型案例解析1、专利侵权赔钱不赔礼案情简述:“一种熨烫机的蒸气喷头”实用新型专利权,属海南市麦尔电器有限公司所有。
上海域桥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J2hk豪华型、J2强力型、T2000三温型蒸汽熨烫机蒸气喷头,在技术结构上均落入了该专利的保护范围,但是侵权行为并没有对专利权人及其产品造成名誉上的损害。
专利权人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经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域桥公司停止对原告麦尔公司专利权的侵害,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7万元,并在报刊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被告不服提出上诉。
经过二审,撤销了要求赔礼道歉和消除影响的判决,其余维持原判。
【点评】:域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麦尔公司的专利权,由此给后者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应作出相应赔偿。
法院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手段、后果及主观过错程度等因素酌情确定。
但域桥公司的侵权行为并不涉及麦尔公司的商业信誉,不会造成相应损害,无需向麦尔公司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2、专利不能拿来就用案情简述:经原专利权人转让,北京九洲行经贸有限公司拥有了“型材(S750)的外观设计专利权。
上海欧适家具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的滑动移门上使用了与之如出一辙的型材,但却没有得到九洲行的许可。
于是九洲行经贸有限公司提起诉讼。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侵权行为成立,应立即停止,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2万元。
被告不服提起上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法院认定实事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故依法维持原判。
【点评】:无论哪一种专利,一旦被授予专利权,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能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其专利产品。
本案中,欧适家具有限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专利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外观设计专利“成套”保护案情简述:上海水星被服有限公司“床上套件(水中江南)”专利产品是由4件床上用品构成的成套产品。
上海南万家纺有限公司销售的“雅兰鸟”产品除了靠枕套以外,其他产品外观设计都与专利公告图片中所对应的产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