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顺基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集成实施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99.45 KB
- 文档页数:14
浅析火力发电厂SIS系统升级改造与智慧电厂建设发布时间:2021-02-01T07:42:12.078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5期作者:毛国栋[导读] 本文依托中铝集团下属火力发电厂的智能厂级别监控系统(SIS)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案例实践,帮助发电企业在对传统SIS系统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可快速落地实施的智能型智慧电厂系统解决方案,为能源行业发电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赋能支撑。
(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11100)摘要:本文依托中铝集团下属火力发电厂的智能厂级别监控系统(SIS)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案例实践,帮助发电企业在对传统SIS系统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可快速落地实施的智能型智慧电厂系统解决方案,为能源行业发电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赋能支撑。
关键词:智慧电厂;厂级监控;SIS系统;智能化1.案例实现背景及发电厂SIS系统介绍中铝集团属于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其下属的各生产企业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火力自备发电厂,如何实现智慧电厂管理是当下广大能源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火力发电厂SIS(厂级信息监控系统)是一个融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电力专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集成系统,在结构上是一个介于过程控制系统和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之间的中间层,具有相对独立的网络和软硬件环境。
主要功能是从各种现场工业监控系统中自动地、实时地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到统一的实时数据库中,进行连续压缩保存形成历史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技术对数据进行发掘、分析、提炼,为电厂生产管理和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向厂级MIS提供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SIS信息集成系统网络设备、数据服务器、网关(接口)机、过程管理功能站、实时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
提炼关键信息,辅助智能决策:具备一体化展示及领导驾驶舱功能,以报表、曲线、饼图等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企业各个管理层级对所关心的生产运营状况一目了然,辅助快速、科学决策。
信息时代企业综合发展框架与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玉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摘要:信息时代的制造业如何采用信息技术赢得市场的竞争是一个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未来企业特性,提出了信息时代制造企业的综合发展框架,给出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框架,对整体解决方案包含的内容、整体解决方案的指导思想、理论与方法、支持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框架、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集成框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引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是信息时代制造企业共同面对的市场竞争形势。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制造业的重组和分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价值,使企业从地区间的竞争扩大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使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和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同时,信息技术又为制造业实施先进制造战略和提高竞争力提供了使能工具和平台,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广大企业自觉的行动和追求的目标。
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实施先进制造战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全局的观点和细致的市场分析定位、没有一个有市场前景的产品、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不合适,还会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同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还要能够根据新的经营运作需求升级信息系统或者对其进行快速重组,所有这一切都对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如何实施一个既能够满足当前企业需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功能强大又具有良好柔性的信息系统就成为广大的企业和信息系统设计实施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软件厂商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试图为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一个一劳永益的方案。
企业信息化需要整体规划
范玉顺
【期刊名称】《信息系统工程》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所有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然采取的技术途径。
【总页数】1页(P10)
【作者】范玉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7
【相关文献】
1.论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J], 李群
2.论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J], 李群
3.缺位整体规划导致企业信息化之路全面塞车 [J], 李树成
4.核心素养的达成需要教学的整体规划与设计\r——以初中化学学科为例 [J], 王锋
5.实施企业信息化需要整体规划 [J], 李丽英;赵秋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帮助企业从信息化的角度进行规划和决策,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的战略支撑和价值提升。
二、规划目标1.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改进企业管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2.改进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反应速度,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
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重信息安全保障,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多维度数据分析: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规划内容1.信息化架构规划: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制定信息化架构,包括硬件设施,网络架构,应用系统等内容。
2.信息化资源规划:评估企业现有信息化资源,提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协同工作。
3.应用系统规划: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应用系统规划,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
4.数据管理规划: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5.信息安全规划: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
6.培训与支持规划:建立信息化培训与支持体系,通过培训和支持,提升员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信息化的落地和实施。
四、实施步骤1.制定信息化规划:成立信息化规划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需求分析和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
2.实施规划:根据规划确定的时间节点和优先级,依次对各个规划内容进行实施。
3.监控和评估: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监控项目进展和评估项目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方案。
4.培训和支持: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提供信息化支持,确保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中国有线电视》2009(05)C H I N AD I G I T A L C A B L ET V·维护与维修·S D H数据传输网络维护案例◆叶传贺(乐清广播电视台,浙江乐清325600) 自本单位建立S D H数据传输网络后,在平时的维护工作中碰到一些常见的故障,也碰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现象,现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1 D D F架上的8芯2M同轴电缆顺序搞错,导致2条2M支路不通的故障分析本单位建立的S D H数据传输网络,每一个网元都有很多2M支路,支路板和D D F架之间用8芯2M同轴电缆连接,正常情况下8芯2M同轴电缆排列顺序是12345678(下列以其中5678为例),由于电缆很小很多,在安装时很容易把排列顺序搞错,其中大部分会在设备安装结束后的自环测试中排除,但有些只通过简单的自环是测不出的,如6578它只把收发搞反并不影响业务,要是把顺序排成5876就比较麻烦,因为网管上只监测5口和7口是否有2M电信号输入,而事实上它们收到的是另一条2M电信号,这样就会有两条支路是不通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此类故障的处理方法。
网络环境:O p t i X2500+,O p t i X i M a n a g e r N E S网管,2M4路P D H光端机,E1-10B a s e t协议转换器。
现象描述和原因分析:由于业务单位机房搬迁,他们租用2M电路也由A网元换到B网元。
协议转换器上有A I S告警(W A N口全`1'告警),网管和光端机没有告警。
在确定电缆跳线连接正常后,怀疑S D H的2M支路有问题,更换一条好的2M支路后告警消失,确定故障在2M支路。
处理过程:(1)将转换器和那条有故障的2M支路连接;(2)在网管上对该2M支路的远端内环回,协议转换器显示A I S告警;(3)在网管上对该2M支路的本端外环回,协议转换器显示A I S告警;(4)所以判断故障点在本端;(5)检查D D F上的8芯2M同轴电缆,发现该同轴电缆排列为5、8、6、7,应该有两条电路不通,最后将其排列恢复成5、6、7、8,再对上述两条支路重复第一、二、三步操作,协议转换器上的A I S告警都消失。
第14卷第7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Vol.14No.82008年7月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July 2008文章编号:1006-5911(2008)07-1290-07收稿日期:2007-10-29;修订日期:2007-12-27。
Received 29Oct.2007;accepted 27Dec.2007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080);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166,2007AA04Z150)。
Fo undatio n item: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Chin a(No.60674080),an d the National H igh -Tech.R&D Prog ram,C hina (No.2006AA04Z166,2007AA04Z150).作者简介:范玉顺(1962-),男,江苏扬州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企业建模与系统集成、工作流管理等的研究。
E-mail:fanyus@ 。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与成熟度模型范玉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摘 要:为提高企业对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管理的认识,给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按照管理的五个职能,详细论述了信息化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功能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的内容框架,并对其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最后给出了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供企业在评价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时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资源管理;战略框架;成熟度模型中图分类号:T P319;T H 166文献标识码:AStrategy framework and maturity model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oriented managementFA N Y u -shun(Depar tment o f Auto mation,T singhua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A bstract:T o improv e manag ement for info rmatio n resources and kno wledg e reso urces in enterprises,the definition and conno tatio ns of enterprise info rma tion-oriented management w ere put fo rw ard.Acco rding to the five functions of ente rprise management,the majo r contents of planning ,o rganizatio n,co nt rol,command,and coo rdinatio n fo r e nter prise infor matio n -o riented manag ement wer e discussed in detail.T he str ategy content framew o rk wa s pro-posed,and the contents of the framew or k w ere intro duced as well.F inally,a ma turity mo del fo r info rmatio n -o rie n -ted manag ement w as provided,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refe rence to evaluate info rmation -oriented management sta ndards.Key wo rds:info rmatio n techno log y;enter prise informa tion-o riented management;resource management st rategy framewo rk;maturity model0 引言美国学者诺兰在1995年指出,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可以分为数据处理、信息技术、网络三个时代。
摘要:本文在分析企业集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集成实施方法,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主要活动、关键要素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与企业集成的关系,从战略规划层面和技术实现层面分析了企业集成的实施技术。
关键词:信息化整体规划、企业集成、信息系统0.引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国际化,使同行业和跨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其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协调和整体优化,只有实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信息前后贯穿和共享,使企业的应用系统紧密匹配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业务流程及模型,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甚至行业内实现企业集成,才能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竞争做出及时响应。
企业集成致力于提高企业内相互发生作用的组织、个体及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协同效果,以完成一定的市场机遇或经营目标。
特别是面向企业间协作的网络化制造模式的应用,要求企业不仅要实现其内部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还要实现不同企业之间应用系统的集成和相互协作。
因此,研究和发展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集成技术就显得十分迫切。
企业集成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各种系统、应用或服务的集成化运行水平,良好的软件支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企业系统集成。
另一方面,企业集成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上对企业各种应用的集成,还需要从企业战略、管理及业务操作层面考虑纵向集成。
通过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可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与待建的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在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和当前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的全面规划,建立一个可逐步发展和系统进化的信息系统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的实施途径,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工作顺利、高效、低成本地进行,这是在网络环境下保证企业实现全面集成的必然要求。
然而,如何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核心业务、组织架构进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如何使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与企业集成融合起来,达到企业在战略、管理及业务层面的集成以及企业内部各个应用之间的全面集成,是企业集成理论、技术在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深刻理解和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现状、核心业务及其支撑系统,以企业集成为核心,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及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整体规划,对指导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企业集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集成实施方法,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主要活动、关键要素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与企业集成的关系,从战略规划层面和技术实现层面分析了企业集成的实施方法。
1.企业集成的基本概念集成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由单元构成系统的主要途径。
它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将分散、异构的部件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的整体,从而实现更强的功能,完成各个部分独自不能完成的任务;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组成整体的不同功能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与协调效率、精简冗余功能或过程,达到实现系统总体最优的目的。
基于集成的这两层含义,可以将信息时代的企业集成目标具体化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实现纵向的决策层策略、管理层业务体系及操作层的业务运作(配置)的一致性映射和管理;实现横向的跨功能部门(甚至企业)的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协同和优化运行。
对于多个企业间的集成,则是指实现一个特定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或部分环节之间的集成,如跨企业的设计制造集成,供应链的集成和商务的集成等。
通过集成,使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并以最高的协同效率形成一个有机的市场竞争群体,实现产品价值链的优化运行。
企业集成是一个综合性的策略和技术,它需要利用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及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为企业系统集成提供方法论、使能技术和工具上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系统的集成化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支撑工具,使很多使能企业集成的先进管理思想或方法可以具体化为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操作。
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可以将企业集成的内涵具体化为四个层面的内容:j企业决策层的策略匹配;k企业业务体系的规划与管理;l 企业业务策略与体系规划到信息系统的一致性映射;m企业系统的集成化运行。
其中决策层的策略匹配主要指企业(包括虚拟企业)竞争策略的制定,所制定的竞争策略与围绕价值链或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组织部门或企业)功能实现策略的一致性匹配,实现决策层的策略匹配是企业集成的发展方向和高层目标。
企业业务体系的集成规划与管理则侧重于将这种相互匹配的竞争策略实现到其内部的各种业务体系和运作过程中去,它是企业集成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业务策略与规划到信息系统的一致性映射将企业的业务体系、过程的需求通过相应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与相关信息资源的配置加以实现,它是企业集成实现的关键。
在上述工作和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集成平台的支持实现企业系统的集成化运行,企业集成平台为企业集成提供使能工具的支持。
2.基于信息化整体规划实现纵向企业集成基于前文对企业集成内涵的分析,本文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角度给出实现纵向企业集成的模型(如图1所示)。
企业远景、使命及价值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并与企业组织结构、人员、业务过程及相应资源一起组成企业系统。
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主要活动包括策略匹配、业务规划、系统映射以及集成运行,具体完成企业战略审视、组织结构变革、业务过程优化、业务应用系统规划和IT资源整合等工作,并最终通过企业集成化运行实现信息化系统对企业核心业务、发展战略的支撑。
以下本文给出通过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实现纵向企业集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策略匹配、业务体系规划、业务体系到信息系统/技术的一致性映射及企业集成化运行四个步骤。
2.1策略匹配在对企业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有效的企业竞争策略是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企业的竞争策略描述了企业企图通过其能够提供的各种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一组客户需求,从而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和方法。
竞争策略定义了企业目标市场的需求及价值链的主要功能,而价值链中每个阶段的业务功能实现策略则反映了整个价值链竞争策略在相应阶段的具体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企业内或不同企业间的集成及协同化运行,首先需要强调实现围绕整个价值链的策略匹配,即在同一个最终目标的指导下完成整个业务体系的协同规划和集成运作。
企业策略匹配的过程即是对企业发展战略与现状的差异化分析过程。
首先通过建立一个能够对企业业务体系进行全面描述的企业业务体系结构(或业务体系模型)。
根据企业集成的需要,所建立的企业业务体系结构一般包括战略视图(规划),业务视图、资源视图和过程视图四个部分(如图2所示)。
由这四部分组成的企业业务体系结构构成了描述企业业务体系的基本模型,基于对这个模型的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企业运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而对它从不同角度进行扩展,可以生成不同的企业模型,如面向企业运作效率分析和性能优化的模型、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模型等。
业务体系结构中的不同视图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回答了企业运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于“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利用什么工具、以及由谁来负责完成”等问题。
由于不同视图中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甚至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之间具有相互制约和信号依赖的关系,因此,在企业业务体系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对视图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将相关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决策。
2.2业务体系规划企业策略规划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企业生存和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企业的业务体系规划。
业务体系规划是对企业实现某种市场或客户的需求所需的各种业务及管理活动进行策划与描述,它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业务规划。
企业业务体系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运作环境、业务过程、功能、组织、资源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定义等。
制定良好的业务体系规划是实现精简冗余功能、重组业务过程及实现整个企业优化运行的根本保证。
如图2所示,企业业务体系结构包含战略、业务、过程和资源四个方面的内容。
基于此,可以将抽象层次的企业业务体系规划分为战略管理、业务(内容)开发、产品/服务管理、核心业务辅助支持四个部分。
基于信息化整体规划实现纵向企业集成是面向过程的,所以可以将它们分别对应于企业运作中的策略过程、核心过程及支持过程,其中战略管理和业务开发与策略过程相对应,产品/服务管理与核心过程相对应,而核心业务辅助支持与支持过程相对应。
企业业务体系规划的战略管理、业务(内容)开发、产品/服务管理、核心业务辅助支持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于企业实际运行中所需要完成的不同功能,并分别由一个确定的企业功能单元或一组企业功能单元来负责其功能的实现。
管理领导层、业务规划与运作管理人员分别完成企业的业务战略管理和业务内容开发。
集成化产品开发团队(IPT)负责(业务规划确定的)产品/服务的开发、生产、交付及后期的产品/技术服务支持。
支持/使能资源管理部门则负责完成企业范围内的各种支持/使能服务。
图3给出了企业业务体系结构的过程框架。
在企业业务体系结构的顶部是企业战略管理部分。
在企业战略管理部分需要完成企业的前景构想、企业内部的价值标准、企业战略目标、经营业务的战术目标等的制定,这些制定的目标和标准共同为整个企业相关的业务体系规划与操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并供整个企业范围内所有业务功能单元所共享。
当实现企业远景计划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策略确定后,需要对具体目标和实现策略进行一定的形式化表达,以便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解为对各个主要市场或业务领域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每个业务领域部门针对确定的某一个具体的客户群体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其实施策略和实施方案,在制定每个业务领域或者业务部门的实施策略和方案时需要保持与企业总体实现策略的一致性。
图3 企业业务体系结构的过程框架从过程的角度看,企业的业务(内容)开发也应该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有时是跨越多个企业)展开的。
市场机会发现及相关产品研发项目启动所需要完成的业务活动、采用的业务规则及决策方案等都将涉及全企业范围内的多个业务部门,有时甚至是分布在不同的企业中,需要进行企业间协作来完成。
从业务及资源的角度来看,为了完成满足不同市场或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或服务,需要多种多样的知识技能,因此,需要创建具有能力互补的一批功能单元来完成相应的业务开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市场和产品的动态性驱动着企业目标和策略、能力需求的变化和调整。
产品/服务管理涉及到一组企业业务功能单元,这些业务功能单元通常在一个集成化产品及过程开发环境中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化产品开发团队,负责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产品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