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它附件材料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其它附件材料目录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及获奖部分:1.张常群教授2003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杨祖荣教授2006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3. 实验中心主任杨屹2007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4.《物理化学》课程2003年获国家级首批精品课程5.《化工原理》课程2003年获国家级首批精品课程6.《大学化学实验》课程2005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7.《计算化学》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8. 《分析化学》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首批双语示范课程9.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2004年获国家级优秀基地10.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7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7年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2007年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单位 13.“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校合作)14.“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5.“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一流化学教学基地”,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6.“依托学科优势,建设化学系列精品课程”,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7.“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8. “发扬特色,锐意创新,构建先进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 “化工原理实验技术与系列装置和测控软件的开发”成果通过教育部鉴定20. “仿真与化工原理实验改革”1989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1. “发扬特色,锐意创新,构建先进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2. “面向21世纪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200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4. 实验中心张泽廷教授等“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8.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获得多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 化工原理实验室多次评为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单位出版实验教材及教材获奖部分:1.《大学化学实验》,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2. 《化工原理实验》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2.《化工原理》2006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 《化工原理》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4.《基础化学》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5.《有机化学》2004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6.《复杂物质剖析》2006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7.《仪器分析》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第二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8.《计算化学》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9. 《新一代反应与分离技术》2002年获得第七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10.《化工过程优化》2007年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1.《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2005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张常群等,《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4.《分析化学计算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基础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16. 杨祖荣.《化工原理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 姚飞等.《合成氨》北京化工大学. 200018. 李建伟季生福任钟旗包雨云刘晓琳.《创新型化工实验教学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519. 化学工程教研室.《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020. 杜俊琪等.《中水教学实践课程讲义》.北京化工大学. 2005实验示范中心开发的设备及仪器部分推广情况:1.推广情况一览表2.部分装置照片学生获奖部分:1. 何伟等同学2006年获国际跨学科综合建模竞赛获奖2. 何平等同学2006年获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3. 陈桂子等同学2005年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二等奖4. 马伊等同学2004年获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5. 姚远等同学2006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四届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6.孙雅丽同学2005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四届大学化学竞赛二等奖7. 陈桂子同学2005年获北京化工大学第三届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8. 胡阳旭等同学2005年获高教杯全国大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二等奖实验教学改革发表论文部分:1.张常群等,多原子分子振动的统计热力学CAI课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2.张常群等,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2,(72)3.张常群等,《计算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杨屹等,理科实验班“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8)5.杨屹等,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5)6.李蕾,“Us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PhysicalChemistry Classroom”. The China Papers-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20037.李蕾等,悉尼大学本科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3,(5)8.李蕾等,如何在大学化学的大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大学化学,2004,(19)9.李蕾等,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与实践[J].宁夏大学学报,2007,(28)10.李蕾等, “物理化学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5,1011.白守礼等. “ 发展创新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12.白守礼等, “创新教学管理迎接WTO挑战”.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6月13.白守礼等,关于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3)14.白守礼等,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大学教学, 2002.(1)15.白守礼等,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香港). 2004,(12)16.白守礼等, “分类·构建·创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1月17.王桂花、张常群、杜洪光.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8.杨祖荣等.谈谈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改造与创新[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9.陈旭东等.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氧解吸实验装置的开发[J]. 化工高等教育,2003,(1)20.杨祖荣等. “面向21世纪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改造与创新”.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21.刘丽英等.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注重工程观点的培养[J]. 化工高等教育,2001,(1)22.苏海佳等.传热与吸收的类比分析[J]. 化工高等教育,2001,(4)23.王宇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2)24.陈旭东等. 计算机在线控制沸腾干燥试验装置的开发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25.王宇等.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6.王宇等. 流体输送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27.陈旭东等. 教学研究型化工试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6,(4)28.李春喜. 黄大铿.圆形直管内湍动流体的摩擦因数计算[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 27(4): 19-2129.李春喜等.用SRK状态方程计算二氧化碳在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的溶解度[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14(4):373-37730.石冰洁等.以制度建设为起点创新教学运行机制 [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8:17-1831.石冰洁等.创新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52-5532.齐再前、石冰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我校教学成果的产生. 面向21世纪高等工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0,12:101-10233.郑秀英、石冰洁.对高校形象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34.马至成、黄大铿.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化工专业教学中应用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4,(1)35.张卫东、张泽廷等,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编写面向21世纪教材《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49-5436.张泽廷、张卫东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教学中的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77-7937.张卫东等,加强启发式教学,建设研究型大学.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38.张卫东等,以“四个不断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建设研究型的化学工程专业的新路.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39.杨祖荣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12实验教学中心的科研成果部分:1.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新型结构层状及层柱型无机功能材料”2001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高粘度、易自聚等特殊物系精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5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异丙醇清洁生产成套技术的研发及工业应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200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基础研究”2007年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酯化催化剂”,2000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8.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阴离子层状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 2000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应用化学新型实验基地“层状及层柱结构无机功能材料的超分子插层组装”, 2001获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10.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年产12万吨大型磷酸成套装置”2005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1.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4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2.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项目”2005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13.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丁二烯溶液聚合反应器新型搅拌系统”2004年获得燕山石化公司科研成果一等奖1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无机纳米颗粒增韧改性塑料制品工业化技术”2004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颁发的技术发明一等奖15.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2001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6.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材料及其应用”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17.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超重力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化技术”200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8.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化工原理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小型化工单元实验研究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2006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9.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易自聚物料精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苯和丙稀液相烷基化催化剂YSBH-1的研究与工业应用”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1.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催化反应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化学反应器强制动态操作特性的研究”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奖励二等奖22.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导向筛板塔在PV A生产中应用的开发研究”200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3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传质分离工程化工创新型实验基地“高效导向筛板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开发研究与工业应用”200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4. 实验教学中心下属的化工创新型中水实习基地“生产工艺过程节水减污技术及设备研究”200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作者:王彬,王晓琳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为例,从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意义,阐述了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路径,并提出了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38-021989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威廉沃尔夫教授首次提出虚拟实验室的概念[1],由于其强大的应用前景,各国均在大力开发,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在发达国家虚拟实验室建设已经普及,特别是科研实力雄厚的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占据领先地位。
目前,世界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争先开展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也将其应用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如墨尔本大学建立的化工3D虚拟实践教学系统,是国际上一致认同的化工工程教育的典范。
在国内,特别是高校,虚拟实验室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发虚拟仿真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5]。
例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常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实验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议。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教学和管理队伍、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和探索。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意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7],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8],教育部自2013年将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1.实验室内环境整洁、卫生良好,无乱摆乱放现象;
2.实验室内消防灭火器材状态正常,数量充足,摆放合理;
3.实验室门、窗、水、电、锁等无损坏,损坏要及时报修;
4.气体钢瓶要在有效期内,瓶体经过有效固定,钢瓶附近不能有高温热源,不会被阳光直射,有毒或易燃气体钢瓶进入钢瓶柜;
5.药品试剂应标签清楚、存放整齐,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存储及使用符合危险化学品管控的相关要求;
6.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符合相关规定,无乱倒乱扔的现象;
7.实验室无乱拉电线、过负荷用电的现象;
二、人员管理规定
1.任何人员不得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
2.在实验室工作期间,需要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具;
3.人员离开实验室,要及时关闭门、窗、水、电、气等;
4.教学实验室要有实验开出记录和学生参与实验签到记录;
三、实验仪器管理规定
1.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和线路,及时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2.实验时所用仪器、试剂要放置有序,实验台面要及时整理,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
3.实验结束后,清扫卫生,清理桌面,整理仪器。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课题,需要考虑到教学需求、设施设备、安全规范、实验项目设计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学中心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包括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安全和实验能力培养。
其次,实验室的设计和装备需要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例如,需要考虑到实验室的布局设计、通风设施、安全设备等。
此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包括教学设备的共享利用和实验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和运营,包括人员配备、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
最后,建设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扩展的可能性,以便适应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需要设计多功能的实验室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科和不同实验项目的需求。
同时,实验室的装备和设施也需要考虑到安全和环保要求,例如,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合理的废弃物处理系统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需求,例如,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和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例如,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校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和合作。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和运营,例如,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的实验教学管理人才,确保实验教学中心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中,还需要考虑到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扩展的可能性,例如,设计灵活的实验室空间,以便未来扩建和改造,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技术和设备,以适应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影响和服务功能,例如,开展实验教学公开课、科普活动等,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服务。
沈阳化工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改善我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条件,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努力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和《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沈阳化工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的建设校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旨在建设一批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高层次实验教学基地,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大实验教学投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实验室使用率,提高我校基础课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为培养新世纪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使我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水平在合格评估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二、建设思路1、在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整合目前我校的基础课实验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工原理、电工电子、物理、金工、力学、零件)所承担的所有实验课程,在此基础上逐步成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加大投入,高质量、高起点改善实验中心的硬件条件。
3、制定优化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行。
4、改革更新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数量,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5、引进、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人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理论和实验仪器的维护、维修水平,保证仪器的运转效率。
6、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设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化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建设范围校级示范中心的建设范围暂定为: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力学、机械、计算机、语言等8大类。
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实践一、前言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化工专业是高校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很多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往往难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设备,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建设目的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1.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设备,增强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2. 增强学校的实践教学力度。
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建设内容1. 设备设施齐全。
实训基地应该配备符合化工生产要求的设备设施,涵盖化工反应设备、分离设备、储存设备等,确保学生在实训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设备。
2. 安全设施完备。
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注重安全设施的完善,包括安全防护设施、应急处理设施等,确保师生在实训中的安全。
3.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化工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应该满足化工实验的要求,包括实验台、试剂柜、实验设备等。
4. 管理规范。
实训基地的管理应该规范化,包括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等,确保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四、建设路径1. 加强资源整合。
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支持,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外部投资等途径加强资源整合,争取更多的支持。
2. 提升师资力量。
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支持,高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师资培训等方式提升师资力量。
3. 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
根据化工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确保实训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4. 强化实训效果评估。
建设高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后,需要对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3;修改日期36作者简介曹秋娥(6),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分离材料与毛细管电泳及色谱分析研究。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曹秋娥,丁中涛,杨云峰,刘世熙,马志刚(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 650091)摘要:云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于2004年,现已初具规模。
文章就中心的建设过程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改进、教学条件的重组与建设、管理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以及教学效果与成果。
关 键 词:实验教学中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10;G 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50(2008)04-0170-03D is cussi on on the Con str ucti on and Practi ce of Exper i m en tTeach i n g Cen ter of Chem istry and C hem i ca l Eng i n eer i n gC AO Q iu 2e,D ING Zhong 2tao,Y A N G Yun 2feng,L I U Shi 2xi,MA Zhi 2gang(Schoo l of Che m ical Sci ence and Techno l ogy,Yunnan Univers i t y,Kunm i ng 650091,China )Ab stra ct:The Experi ment Teaching Center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 l Engineering of Yunnan University,founded in 2004,has made initial progre ss on s ome a s pect since its e stablish ment in 2001.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 ain works we m ade in the p rocess of e stablis hment of the ex pe ri m ent teaching center,such as t he buil ding of curriculu m system,the refor m of t he con t ent of courses,the im p rovement of teaching me t hod,the i ntegrati on and e stablish ment of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the struc ture and executi on of m an 2age m ent system,and t he success acquired in the experi ment t eaching 1Key wor ds:expe ri ment teaching center;curriculu m system;teaching m ethod;teaching conditi on;m anage m ent syste m1 引 言化学与化工都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化学与化工实验及实验教学是化学化工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措施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