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1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4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化学教师江宝桃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我的说课题目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的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实验与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存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完整,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这样的学习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线是: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凝胶的制取方法,接着再介绍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
本节课分两个课时完成,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硅单质和二氧化硅。
2、地位与作用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
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物质存在和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
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的95%是硅酸盐矿。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课时1二氧化硅和硅酸目标与素养:1.了解硅的结构、存在形式及其制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二氧化硅、硅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宏观辨识与变化观念)3.了解硅酸的制备和用途。
(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一、二氧化硅1.硅元素的存在及原子结构2.SiO2的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1)存在SiO2的存在形式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结晶的二氧化硅。
(2)结构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原子数之比为1∶2的比例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每个硅原子周围结合4个O,每个O周围结合2个Si。
(3)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溶解性:不溶于水。
(4)化学性质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 .可与NaOH 溶液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SiO 2+2NaOH===Na 2SiO 3+H 2O 。
b .可与氧化钙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SiO 2+CaO=====高温CaSiO 3。
②特性除氢氟酸外,SiO 2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SiO 2与HF 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4HF===SiF 4↑+2H 2O 。
(5)用途①沙子是基本的建筑材料。
②纯净的SiO 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可以制作光导纤维。
③石英和玛瑙制作饰物和工艺品。
④实验室中使用石英坩埚。
二、硅酸 1.物理性质颜色:白色;状态:胶状;溶解性: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3.制备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产生,溶液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结论Na2SiO3溶液呈碱性;滴加稀盐酸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硅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2)SiO2是一种三原子分子,属于酸性氧化物。
()(3)SiO2与H2O反应可生成硅酸。
()(4)硅酸难溶于水,可溶于NaOH溶液。
无机(wújī)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èr yǎng huà guī)和硅酸三维目标(mùbiāo)知识(zhī shi)与技能1.了解(liǎojiě)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3.了解硅的根本性质。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
5.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根本操作、根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通过对硅及其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用途、性质,硅酸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结构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水晶石、一段光缆、试管、烧杯、胶头滴管、启普发生器、NaOH溶液、Na2SiO3溶液、HCl、H2SO4溶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幻灯片〕1.锦绣中华——巍巍昆仑山——气势磅礴的东岳泰山——奇峰峻岭的黄山2.广袤的土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师:我们生存的地球,她坚硬的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岩石,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及硅的氧化物。
〔多媒体投出课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师:从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都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中国古代的瓷器推进新课师: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与碳原子结构相似,在反响中,硅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共价化合物。
师: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的形式(xíngshì)存在,最常见的沙子中,就含有硅的氧化物——SiO2。
[板书]一、二氧化硅(èr yǎng huà guī)和硅酸师:请同学(tóng xué)们思考:在自然界中有大量游离态的碳,但却没有硅,这说明了什么?〔多媒体投影(tóuyǐng)资料长片 SiO2、CO2的稳定性比拟(bǐnǐ)〕[板书]1.二氧化硅〔SiO2〕生:看书,了解SiO2的俗名、在地壳中的含量。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教案张海芳湖南省泸溪县第一中学416100说课: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硅单质、二氧化硅和硅酸以及硅酸盐等三部分内容组成。
本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分析二氧化硅的性质,再探究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的性质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应用。
本课时主要通过教学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二氧化硅的性质、存在和用途。
高一学生对硅的化合物有一些接触,还具备了以二氧化碳为例的酸性氧化物知识。
因此,教学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教科书中的彩图和对比分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增进学习的亲切感,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了解二氧化硅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联想、对比归纳,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结构——性质——用途” 的元素化合物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直观感性材、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2、通过硅及其化合物在技术领域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岩石、沙子、土壤、水晶、玛瑙、陶瓷、玻璃、水泥U盘、石英光导纤维、氢氟酸腐蚀过的玻璃片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提问、对比、引导、探究2、学习方法:自学、观察、想象、归纳教学过程:【投影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思考交流】1、你知道哪些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这些物质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大家讨论交流,畅谈自己的认识【归纳投影】1、地壳中含量最多两种元素: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基本骨架;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3、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SO2、NO2、CO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硅及其化合物则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非金属元素。
通过对硅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律、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硅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2、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硅单质的性质、二氧化硅的性质以及硅酸和硅酸盐的性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在高中化学必修 1 前面的章节中,学生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为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习兴趣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计算机芯片、玻璃、陶瓷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其化学性质的探究可能会感到枯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用途。
(2)掌握硅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4)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与反思。
1、教材分析,在教材上,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内容上,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
安排1学时。
在结构上,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为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意义上,无机非金属硅与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培养科学态度2 学情分析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教师就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掌握碳及其化合物有关知识,知道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并能书写有关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便于展开对比式的学习;从能力状况上,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化学观察,分析能力,简单实验设计能力;从学生心理上看,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喜欢手脑并用,有利于硅酸制备实验探究顺利展开。
从思维特点上看,虽然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但思维却较为形象和直观,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仍需直观的、感性的经验支持。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原理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拥有新旧知识进行归纳对比的能力;⏹通过硅酸的制备,提高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结合课标要求和以上分析,我将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作为教学难点。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的存在形态、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结构特点,掌握二氧化硅晶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3.了解并学会制备硅酸。
二、过程与方法1.在碳和硅、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比较活动中,体会分类、对比等学习方法。
2.在二氧化硅物理性质的学习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维。
3.在硅、二氧化硅的用途学习中,深入体会由用途分析性质的学科思想。
4.在硅酸的制备中,掌握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及实验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硅材料用途,体会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地位,感悟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SiO的性质、硅酸的制备、硅材料的重要用途2和NaOH的反应,硅酸的制备【教学难点】SiO2【教学流程】情景引入:【展示图片:沙子和芯片】这是普通的沙子,这是计算机芯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欣赏英特尔公司制作的视频:从沙子到芯片。
设问:沙子主要成分是SiO,芯片主要成分是晶体Si;硅和二氧化硅可以说连接了整个世界,2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活动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阅读课本。
1.P79 了解晶体硅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P74 认识地壳中硅的存在形态和含量?2.P75 认识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基本结构单元和构成微粒?小结:一、单质硅和半导体材料1.晶体硅的结构类似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
2.硅的物理性质: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 熔点高, 硬度大。
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过渡:利用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可制成硅芯片、硅太阳能电池,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3.硅的用途:硅芯片、硅太阳能电池……4.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二、二氧化硅1.组成结构特点:SiO晶体由硅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四面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又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了基础。
本节在选材上着眼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把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融合在性质的介绍中从而让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学生体会到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芯片、硅太阳能电池、新型陶瓷等的生产和应用原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全面的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掌握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3.了解一二氧化硅为主的含硅材料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含硅材料的制造原理的分析,构建“结构--性质--用途”的知识体系)2.进一步掌握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分类、实验、比较、归纳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材料的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丰富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途径)2.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意识,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3.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难点:把材料的角度建立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根据教材内容,建议把本节课时安排2个课时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讨论法、对比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学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思考交流、分析讨论、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总结,课后巩固练习,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三、说学情四、学生在生活中对硅及其化合物已有以赢得感性认识,如:岩石、土壤、沙子、水晶、陶瓷等含硅材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介绍,但是缺乏从化学的角度系统的、理性的了解和认识它们。
通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把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3、生疏硅酸的制备原理,使同学初步把握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同学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生疏物质的共性和共性,拥有对新旧学问进行归纳比较力量。
2、通过硅酸的制备,具有试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同学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打算性质、性质打算用途。
2、同学了解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有用性,增加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
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硅
1、二氧化硅(SiO2)
(1)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共性:SiO2+ 2NaOH = Na2SiO3+H2O
SiO2+CaO = =CaSiO3
②特性: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 ↑+2H2O
2、硅酸
(1)主要性质:白色,不溶于水,弱酸性
(2)制备: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化学必修1第4章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及技能(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和硅酸的制备及酸性强弱。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硅产品的性能、用途, 加深对化学及生产、生活实际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 过程及方法(1)学会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2)通过对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以及二氧化硅结构及性质关系的思考,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品质。
(3)充分利用课本和课外有关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信息技术中应用的图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 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及实用性, 并关注及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2)了解化学及大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1.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的制取及酸性强弱2.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对比探究、实验探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硅以大量的硅酸盐矿和石英矿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果说碳是组成生物界的主要元素, 那么, 硅就是构成地球上矿物界的主要元素。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6.3%, 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二位,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和硅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约占地壳总质量的75%。
我们脚下的泥土、石头和沙子, 我们使用的砖、瓦、水泥、玻璃和陶瓷等等, 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质, 都是硅的化合物。
【投影】生活中硅及化合物应用图片【结论】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板书】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过渡】请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硅, 并且画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它们最外层均为四个电子, 既不容易得到也不容易失去, 性质稳定。
《4.1.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高一学年组设计:袁俊彬审核:姜秀武各位领导、评委,你们好!说课的题目是《4.1.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
从国民经济地位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应用前景广阔;从物质存在和组成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
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从认知规律看,硅元素化合价只有+4价,单质比较稳定,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
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和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
2.了解硅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硅和硅酸性质的研究,学习“对比”和“实验”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光导纤维和硅胶成分的研究,体会从材料学习化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2.了解化学与大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3、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备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二、说教法根据学生现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
通过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储备进行自主学习。
然后在课上教师进行引导,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使思维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获得认知和体验。
三、说学法学生已有知识:1.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2.对硅及其化合物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有的感性认识,如:岩石、土壤、沙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又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硅及其化合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前景广阔。
通过对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更加密切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广泛性和应用的前瞻性。
2、教材的内容本节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依次按“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硅单质”顺序编排,重点突出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除了介绍酸性氧化物的共性,还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
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
简要介绍了硅酸的制取原理和硅胶的用途等。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和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广泛用途;进一步熟悉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
通过“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并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精美图片、实物、相应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硅及其化合物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比如:岩石、土壤、沙子、玻璃、水泥、水晶、陶瓷等,在初中化学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介绍,对这些物质的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充分应用课件、插图等,并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2、学法:教师引导下,通过回忆已有知识,进行阅读、思考、对比、交流等方式不断地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逐步形成假设,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系实际应用,加深认识。
人教版必修1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本课是人教版必修1化学中的一节课,讲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个重要代表——硅。
•硅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之一,它在科学、工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硅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并拓宽自己的化学知识。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了解硅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硅的制备方法;•了解硅的应用领域,以及硅在电子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教学重点•硅的性质和特点;•硅的制备方法。
4. 教学难点•硅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硅的性质:硅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定形固体,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一定特点;•硅的制备方法:硅的制备主要包括热还原法和电石法;•硅的应用领域: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等。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述硅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硅的制备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导入:通过引入化学元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5分钟)2.硅的性质介绍:通过讲解硅的外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硅的基本特点。
(15分钟)3.硅的制备方法介绍:通过讲解热还原法和电石法,介绍硅的制备过程。
(15分钟)4.实验演示: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硅的制备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
(20分钟)5.硅的应用领域介绍:通过讲解硅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硅的重要性。
(10分钟)6.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加深对硅的理解。
(5分钟)7.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学ⅰ新资料人教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说课稿(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尉氏三中南校区曹艳艳【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又是常见无机物和其性质知识的继续,先学硅及其化合物比较贴近学生经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积极性。
2、教材的内容本节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依次按“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硅单质”顺序编排,重点介绍SiO2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可用两个课时完成,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SiO2的存在和性质,认识SiO2的广泛用途;〔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相应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SiO2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SiO2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硅及其化合物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如:岩石、土壤、沙子、玻璃、水泥、水晶、陶瓷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中对硅及其化合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介绍,通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应用课件、插图等,教师设疑启发引导并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
2、学法:学生通过回忆已有知识采用阅读、思考交流、分析讨论、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总结等方式不断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系实际应用,加深认识。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含硅的物质。
学生活动:积极回应,联想生活中含硅的物质,并踊跃发言。
化学必修一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的主角——硅
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设计)
——从沙中崛起
成都市树德中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及存在形式
||,了解硅元素的重要作用;
(2)通过观察对比结构||,了解硅材料的应用历史||,知道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决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利用化学分类法||,通过对比和类比||,了解Si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共性与特性;
(4)通过探究实验||,对比H2CO3和H2SiO3酸性的实验||,感受化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深入认识SiO2和H2SiO3的用途||,感受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SiO2的用途归纳其性质||,硅酸酸性强弱的判断
◆【教学难点】结构决定性质和类比思想在SiO2的性质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科学发展史与材料应用史中化学观的引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渗透;物质分类法与类比学习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结构与性质;实物感知与多媒体动态展示的结合;探究实验设计与动手体验;||。
◆【教学媒体】实物展示、模型展示、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浩瀚宇宙中的地球||,是承载着目前所知唯一
的生命星球;探索宇宙和生命||,是永恒的话
题;认识地球||,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站
在化学的角度认识地球||,感受硅元素的广泛
存在与重要作用||。
观看视频||,结合图4-1和样品实
物||,站在化学的角度||,认识我们
地壳中丰富的硅元素||。
了解地壳中硅元素
的广泛存在||,感悟
探索发现地球和宇
宙的欲望||,引入学
习
讲解
主线
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O、Si两种元素居
首||,O是地球生命的根本||,那么含量26.3%
的硅元素起着什么作用呢?它在富氧环境下
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
阅读教材了解硅元素的含量
与存在形式
温故
知新
认识物质||,首先从微观原子结构入手||,初中
学习了碳原子结构||,寻找碳原子和硅原子结
构相似与不同
分析原子结构||,查找相似与不同
||,
碳原子和硅原子结构相似和不同
确立研究突破点||,
建立结构意识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骨架||,同时碳的氧化猜想激发学生探索发现
A B
(3)药品选择:
(4)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总结学科思想:
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分类、类比思想:
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
强化学习方法
过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通过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感受其广泛的用途||,“科技改变世界||,材料丰富生活”||,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努力||。
归纳小结根据生活常识||,认识SiO2广泛的用途||,建
立的正确认识
二氧化硅材料的用途站在材料角度了解
二氧化硅的广泛应
用及重要地位||。
升华回归材料主线点题展示硅材料的认识与研究过程中||,科技的发
展改变世界||,材料的出现丰富了生活||,推动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体会硅材料在其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理解其主角地位||。
【光纤改变世界】【从沙子到芯片】
了解硅材料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历
史||,感受从沙中崛起的硅材料的
重要性||。
你能理解硅元素被称为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原因了
吗?
自学交流||,认识硅
元素的地位----无
机非金属主角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
一、二氧化硅
1. SiO2的结构:立体网状结构
2. SiO2的物理性质:难溶、熔点高、硬度大
3. SiO2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共性||,不与水反应||,与氢氟酸反应
4. SiO2的用途:广泛
二、硅酸
1.硅酸性质:难溶、比碳酸弱
2.硅酸制备: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课后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