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数(第2课时)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2
实数学习目标: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3.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3、会比较简单的实数大小学习重点: 1、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学习难点:实数的运算、实数大小的比较一、学前准备1.实数-1.732,2π,34,0.121121112…,01.0-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2.已知0<x <1,那么在x ,x 1,x ,x 2中最大的是 ( ) A .x B .x1 C .x D .x2 3.若a+b=0,则a 与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 ︱= a 则x=____________。
5.若a 是任意一个实数,数a 的相反数是_____。
例如5-的相反数是 。
6.分别写出6-, 3.14π-的相反数 。
7.364-的绝对值是 ,73-的倒数是 。
8.化简52-= 。
二、探究活动1、想一想:通过刚才的练习,与有理数比较,你能总结出在实数范围内,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意义有改变吗?结论:2、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绝对值:2.5, -7, 5π-, 0, 32, 3, -2 , 364-, π-3例2、21-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3、计算:(1232(2)333(3)222⋅—322÷(4)︱2—3︱+22三.课堂自测 1. 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和2,则AB = . 2.若|x -3|+(y +33)2=0,则(x ·y )2011= . 3.试估计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 -1.4(2)-л -3.141594.估算19+2的值是在…………………………………………………( )A. 5和6之间B .6和7之间C .7和8之间D .8和9之间5.若|x -3|+(y +33)2=0,则(x ·y )2011= .5.计算:(122) (2)3336.计算: 200711(1)524+-+-.。
6.3实数学习重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学习难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学习目标:1、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了 3、了解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能熟练地进课 堂 元 素自学(自研自探) 合学(合作探究)展学 (展示质疑)学 法 指 导 ( 内容·学法·时间 )互 动 策 (内容·形式·时间) 展 示 方 案(内容·方式·时间)概念认知 ·例题导析一、自主学习(一)仔细阅读课本P54-56 (二)教材导读:知识点一: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知识点二: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1: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这个结论在实数范围内也成立。
方法2:两个正实数的 较大的值也较大;两个负实数的绝对值大的值反而 ; 正数大于零, ,正数大于负数。
知识点三:有理数有关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1、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 绝对值为 ; 2、如果a ≠0,那么它的倒数为 。
知识点四: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合作探究:探究一 比较下列各组数里两个数的大小(1)2,1.4;(2)5 ,-6;(3)-2,33独学 1、先浏览导学案2分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2、仔细阅读课本P39-42的内容,划出重点要点,红笔标记出看不懂或疑问处,并请教师傅. 3、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查学除外)。
两人小对子 对子交流,解决本节基础知识。
6.3 实数 导学案 第1课时 实数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无限__________小数叫做无理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实数. 预习练习1-1 下列说法:①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②有限小数都是有理数;③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④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 实数-2,0.3,17,2,-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B.3C.4D.5 要点感知2 实数可以按照定义和正负性两个标准分类如下:⎧⎧⎫⎪⎪⎪⎨⎬⎪⎪⎪⎪⎭⎨⎩⎪⎧⎫⎪⎪⎨⎬⎪⎪⎭⎩⎩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实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无理数预习练习2-1 给出四个数-1,0,0.5,7,其中为无理数的是( ) A.-1 B.0 C.0.5 D.7要点感知3 __________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必定表示一个__________.预习练习3-1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A.整数B.有理数C.无理数D.实数 3-2 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可能是( )A.1.5B.-1.5C.-2.6D.2.6当堂练习:知识点1 实数的有关概念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2B.-2C.0D.1 32.下列各数中,3.141 59,-38,0.131 131 113…,-π,25,-17,无理数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写出一个比-2大的负无理数__________.知识点2 实数的分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数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零B.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C.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D.无论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都是实数5.实数可分为正实数,零和__________.正实数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负实数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6.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表示集合的大括号内.-6,π,-23,-|-3|,227,-0.4,1.6,6,0,1.101 001 000 1…整数:{ ,…},负分数:{ ,…},无理数:{ ,…}.知识点3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数轴上任一点都表示唯一的有理数B.数轴上任一点都表示唯一的无理数C.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D.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还有无数个点8.若将三个数-3,7,17表示在数轴上,其中能被如图所示的墨迹覆盖的数是__________.9.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不滑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所对应的数值是__________.课后作业:10.下列实数是无理数的是( )A.-2B.13C.4D.511.下列各数:2π,0,9,0.23&,227,0.303 003…(相邻两个3之间多一个0),1-2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A.2个B.3个C.4个D.5个12.有下列说法:①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②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17是17的平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13.若a 为实数,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是负数的是( )A.-a 2B.-(a+1)2C.-2aD.-(a 2+1) 14.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5的点可能是( )A.点PB.点QC.点MD.点N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3,4都是无理数B.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零C.实数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两类D.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16.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下:当输入的x 为64时,输出的y 是( )8121817.在下列各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15392π,3.14,3270,-5.123 450.253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 正实数集合:{ ,…} 负实数集合:{ ,…}18.有六个数:0.142 7,(-0.5)3,3.141 6,227,-2π,0.102 002 000 2…,若无理数的个数为x,整数的个数为y,非负数的个数为z,求x+y+z 的值.挑战自我19.小明知道了2是无理数,那么在数轴上是否能找到距原点距离为2的点呢?小颖在数轴上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了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如图.小颖作图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不循环有理数无理数预习练习1-1 C1-2 A要点感知2 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正实数零负实数预习练习2-1 D要点感知3实数实数预习练习3-1 D3-2 C当堂训练1.A2.B3.答案不唯一,如:34.D5.负实数正有理数正无理数负有理数负无理数6.-6,-|-3|,0 -23,-0.4 6 1.101 001 000 1…7.D 79.π课后作业10.D 11.B 12.B 13.D 14.C 15.D 16.B17.-152π,-5.123 45…,-22π-15…18.由题意得无理数有2个,所以x=2;整数有0个,所以y=0,非负数有4个,所以z=4,所以x+y+z=2+0+4=6.19.①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也就是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②到原点距离等于某一个数的实数有两个.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实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____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即:|a|=0.aaa⎧⎪⎪⎨⎪⎪⎩>=<,当时;,当时;,当时预习练习1-1( )221-2的绝对值是( )C.2D.-2要点感知2 正实数__________0,负实数__________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__________.预习练习2-1 在实数0,,-2中,最小的是( )要点感知3 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__________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__________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预习练习3-1 计算364+(-16)的结果是( )A.4B.0C.8D.12当堂练习:知识点1 实数的性质1. -34的倒数是( )A.43B.34C.-34D.-432.无理数-5的绝对值是( )A.-5B.5C.5D.-5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2|与38-B.-4与-()24-C.-32与|32-|D.-2与2知识点2 实数的大小比较4.在-3,0,4,6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3B.0C.4D.65.如图,在数轴上点A,B对应的实数分别为a,b,则有( )A.a+b>0B.a-b>0C.ab>0D.ab>06.2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 )A.原点左侧B.原点右侧C.原点或原点左侧D.原点或原点右侧7.比较大小:;填“>”或“<”).知识点3 实数的运算8.计算:=( )9.计算:=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_.11.计算:(1)(2(3)12.计算:(1)π精确到0.01);保留两位小数). 课后作业:13.( )14.若|a|=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 )A.原点左侧B.原点右侧C.原点或原点左侧D.原点或原点右侧15.比较2的大小,正确的是( )16.如图,数轴上的点A,B分别对应实数a,b,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B.|a|>|b|C.-a<bD.a+b<017.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945339±3 ()29-=918.如果0<x<1,那么1xx,x2中,最大的数是( )A.xB.1xx D.x219.点A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点B5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20.若(x1,y1)※(x2,y2)=x1x2+y1y2,则23)※2321.计算:3232;33-1|.22.某居民生活小区需要建一个大型的球形储水罐,需储水13.5立方米,那么这个球罐的半径r为多少米?(球的体积V=43πr3,π取3.14,结果精确到0.1米)23.如图所示,某计算装置有一数据入口A和一运算结果的出口B,下表给出的是小红输入A 0 1 4 9 16 25 36B -1 0 1 2 3 4 5若小红输入的数为49a,你能用a表示输出结果吗?24.1<2,我们把1叫的小数部分.利用上面的知识,你能确定下列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吗?.挑战自我25.阅读下列材料:如果一个数的n(n是大于1的整数)次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n 次方根,即x n=a,则x叫做a的n次方根.如:24=16,(-2)4=16,则2,-2是16的4次方根,或者说16的4次方根是2和-2;再如(-2)5=-32,则-2叫做-32的5次方根,或者说-32的5次方根是-2.回答问题:(1)64的6次方根是__________,-243的5次方根是__________,0的10次方根是__________;(2)归纳一个数的n次方根的情况.参考答案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a 本身相反数 0 a 0 -a预习练习1-1 C1-2 A要点感知2 大于小于反而小预习练习2-1 A要点感知3 正数以及0 任意一个实数预习练习3-1 B当堂训练1.D2.B3.C4.C5.A6.C7.(1)< (2)> (3)>8.C 9.111.(1)原式(2)原式=2+0-12=32.(3)原式12.(1)π≈3.142-1.414+1.732≈3.46;(2)原式≈2.236-1.414+0.9≈1.72.课后作业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或20.-221.(1)原式;(2)原式22.把V=13.5,π=3.14代入V=43πr3,得13.5=43×3.14r3,r≈1.5(米).所以球罐的半径r约为1.5米.23.-1=6;若小红输入的数字为a≥0).24.(1)因为343;(2)因为9<10的整数部分是925.(1)±2 -3 0(2)当n为偶数时,一个正数的n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当n为奇数时,一个数的n次方根只有一个.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n次方根是0.。
6.3 实数第课时1.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了解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1.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2.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难点】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准备】教材图6.3-1,图6.3-2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导入一:我们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呢?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吗?[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课时学习,便于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入二:以前我们学习有理数时,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它的点,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的演示,帮助学生感知数轴上的点存在着与实数的对应关系.(1)感知数轴表示无理数.师:刚才的圆从数轴原点滚动一周到达点O',滚动的距离是多少呢?生:3.14(部分同学会说到π).师:非常准确地说,这个距离是3.14吗?生:应该是π.师:既然原点到点O'的距离是π,那么在数轴上点O'表示的数是什么,这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生:表示π,是无理数.师:刚才的问题说明,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π这个有理数,那么数轴上的点还能表示其他的无理数吗?生:(不同说法)师:我们还是按照刚才的办法,借助图形说话吧.(2)数轴与实数一一对应.如图所示,正方形OCAD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等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后,会知道它的对角线OA长为√2,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A',A″,则A'表示的数即为√2,A″表示的数即为-√2.总结:数轴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表示无理数的点,所以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因此可以说数轴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都是一个实数;反过来,任何一个实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表示它的点.所以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②在数轴上表示不相等的两个实数的点也不相同;③数轴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④数轴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且不同的点所表示的实数也不相等;⑤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⑥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个个个个〔解析〕数轴上的每个点均与一个实数相对应,故①②④⑥均正确.有理数均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除了表示有理数外,还表示无理数,故③⑤是错的.故选C.2.实数的大小和有关概念.问题:(1)利用数轴,我们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这种比较方法对实数也适用吗?总结: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这个结论在实数范围内也成立.(2)怎样表示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总结: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设a表示一个实数,则有|a|={a,当a>0时; 0,当a=0时; -a,当a<0时.(3)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呢?两个正实数,绝对值较大的值也较大;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教材例1)(1)分别写出-√6,π-3.14的相反数;(2)指出-√5,1-√33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3)求√-643的绝对值;(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3,求这个数. 〔解析〕 数a 的相反数是-a ,也就是说两个数是相反数是互相的.绝对值要注意实数的非负性,对于含义字母的绝对值必须进行说明或讨论.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解:(1)因为-(-√6)=√6, -(π-3.14)=3.14-π,所以-√6,π-3.14的相反数分别是√6,3.14-π.(2)因为-(-√5)=√5,-(1-√33)=√33-1,所以-√5,1-√33分别是√5,√33-1的相反数.(3)因为√-643=-√643=-4,所以|√-643|=|-4|=4.(4)因为|√3|=√3,|-√3|=√3, 所以绝对值为√3的数为√3和-√3.[知识拓展] 对于某些带根号的无理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比较:①比较平方的大小;②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③直接用计算器估计数的大小,进行比较.1.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实数.3.数a 的相反数是-a ;|a |={a (a >0),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a =0),0的绝对值是0,-a (a <0),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1.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解析: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故选D .2.-√5的相反数是 ( ) A.√5 √5√55D.√55解析:实数相反数的意义与有理数相反数的意义相同,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就是该数的相反数,由此即可求解.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得-√5的相反数是-(-√5)=√5.故选A . 3.√3-2的相反数是 ,√3-2的绝对值是 .解析:√3-2的相反数是-(√3-2),即2-√3.√3-2的绝对值是|√3-2|=2-√3. 答案:2-√3 2-√34.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1)√13; (2) √-8273.解:(1)√13的相反数是-√13,倒数是√13,绝对值是√13.(2) √-8273=-23,所以 √-8273的相反数是23,倒数是-32,绝对值是23.第2课时1.实数与数轴 例12.实数的大小和有关概念 比较大小 相反数 绝对值 例2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教材第57页习题6.3第3题. 【选做题】教材第57页习题6.3第6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 A.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B.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C.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D.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1 B.倒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1 C.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有+1,0,-1D.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和正数3.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4.如图,A 是硬币圆周上一点.假设硬币的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若将硬币沿数轴正方向滚动一周,点A 恰好与数轴上点A'重合,则点A'对应的实数是 .5.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1)√2-1.41; (2)2-√5. 【能力提升】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和√(-2)2和√-83和-√22D.|-√2|和√27.如图,数轴上的点P 表示的数可能是 ( )A.√5√5.8 √108.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一点A”,该图说明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9.已知数轴上两点A,B到原点的距离是√2和2,求线段AB的长度.【拓展探究】10.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则化简|a|-|a+b|的结果为 ()a+b a+bC.b a-b11.已知x,y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a的绝对值为3,z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的值.(c+d)(c-d)+xy+√aa【答案与解析】1.B(解析:根据有理数、无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A.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故本选项正确;B.数轴上的点既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C.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故本选项正确;D.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2.D(解析:根据倒数、相反数、平方以及绝对值的意义判断即可得到结果.A.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本选项错误;B.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1和-1,本选项错误;C.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有0,1,本选项错误;D.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0和正数,本选项正确,故选D.)3.√6(解析:由于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单位长度数即为它到原点的距离,由此即可解决问题.因为表示-√6的点距离原点有√6个单位长度,所以它到原点的距离为√6.)4.π+1(解析:将硬币沿数轴正方向滚动一周,点A恰好与数轴上点A'重合,则转过的距离是圆的周长π,因而点A'对应的实数是π+1.)5.解:(1)√2-1.41的相反数为-(√2-1.41)=-√2+1.41,绝对值为|√2-1.41|=√2-1.41. (2)2-√5的相反数为-(2-√5)=-2+√5,绝对值为|2-√5|=-(2-√5)=-2+√5.6.A(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绝对值的规律分别化简即可作出判断.A.-2和√(-2)2互为相反数,本选项正确.故本题应选A.)7.B(解析:A,B,C,D根据数轴所表示的数在-2和-3之间,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即可求解.A.√5为正数,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因为-√9<-√5<-√4,所以-√5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3.8在-3的左边,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10<-√9,那么-√10在-3的左边,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8.有理数(解析:因为四边形O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所以OC=√2,所以OA=OC=√2,因为√2是无理数,所以该图说明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9.解:因为到原点的距离实际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而A,B到原点的距离是√2和2,所以点A 表示的数为√2或-√2,点B表示的数为2或-2.那么AB=2-√2或AB=2-(-√2)=2+√2或AB=√2-(-2)=2+√2或AB=-√2-(-2)=2-√2.综上可知线段AB的长度为2+√2或2-√2.10.C(解析:由题设可知a<0,a+b<0,|a|-|a+b|=-a-[-(a+b)]=-a+a+b=b,故应选C.)11.解:因为x,y互为倒数,所以xy=1,因为c,d互为相反数,所以c+d=0,因为a的绝对值为3,所以a=±3,因为z的算术平方根是5,所以z=25.当a=3时,(c+d)(c-d)+xy+√aa =0+1+53=83;当a=-3时,(c+d)(c-d)+xy+√aa =0+1-53=-23.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比思想是本课时自始至终贯彻的一个教学理念.在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的问题中,突出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比较实数大小、相反数、绝对值问题上,体现的是类比思想.这两种教学思想的贯彻,使本课时的教学有了准确的定位和方向.处理无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的问题中,教师的演示和讲解略多,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教材例1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独立去完成,不必老师详细地讲解.在教材“探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含有π的无理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无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的认识.处理在数轴上表示√2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表示其他的带有根号的无理数,这样更能深化学生对数轴可以表示所有无理数的认识.1.实数的有关性质.(1)a与b互为相反数⇔a+b=0.(2)a与b互为倒数⇔ab=1.(3)|a|≥0.(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如|√2|=|-√2|.(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零没有倒数.(6)非负数有平方根.(7)任意实数都有一个立方根.2.实数中的非负数的四种形式及性质.(1)形式:①|a|≥0;②a2≥0;③√a≥0(a≥0);④√a中a≥0.(2)性质:①非负数有最小值,为零;②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然是非负数;③若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比较下列各对实数的大小.(1)-√10和-3.1; (2)π和3.14;(3)0.16和√0.16; (4)-5和√(-5)2;3.(5)√2和√3〔解析〕本题考查实数大小的比较.按照实数大小的比较法则进行比较,同时个别题也需要一些技巧.解:(1)因为3.12=9.61<10,所以|-√10|>|-3.1|,所以-√10<-3.1.(2)因为π≈3.142,所以π>3.14.(3)因为√0.16=0.4,0.4>0.16,所以√0.16>0.16.(4)因为√(-5)2=√25=5,5>-5,所以√(-5)2>-5.3)6=9,8<9,(5)因为(√2)6=8,(√33.所以√2<√3。
6.3 实数导教案一.成功目标:1. 了解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进行分类、会说出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与倒数;2. 了解实数和数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中的对应和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成功学习:自主预习教材,并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2. 实数的两种分类: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正有理数正实数实数 零负有理数负实数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 .4. 如果a 是实数,那么a 就是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 .5.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唯一的 ,因此所有的有序实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点 .三.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27,0, 5.151151115π-gL (相邻两个5之间依次多1个1),220.101001,,73-g g练习: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的集合内:12-,0.26,7π,0.10,5.12,,0.1040040004…(相邻两个4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1)有理数集合:{…}; (2)无理数集合:{…}; (3)正实数集合:{…}; (4)负实数集合:{…}.例2.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1)2 (2-练习: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π-例3.自主完成例4.例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哪些?五.成功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数都是无理数;②无理数都是实数;③的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⑤无理数的相反数仍然是无理数.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各数327-,3π ,0,39,2-40,121,4,0.020020002 …(每两个2之间多一个0)中无理数有( ).A. 6个B. 5个C. 4个D.3个3.551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A.1与2B.2与3C.3与4D.4与5327- ).A.3B.-3C.13D.-13 5.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3,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23- B. 13-23-+ D. 13+6.-5的绝对值是______,2的相反数是______.7.若,a b 都是无理数,且2a b +=,则,a b 的值可以是______(填上一组满足条件值即可).8.已知,a b 是实数,且62+a +(b-2)2=0,则a =_____,b =______.9.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5.4,8,-5,37-,3.14π-,23 1.10.先化简,再求值: (44222++-+a a a a +a a a 22+)(a-a 4),其中a=2-3.1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1, 2) ; B(3,-1) ; C(-2,-3) .六. 布置作业:.。
6.3实数(第二课时)一、问题引入,展示目标1.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
2.在数轴上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 的距离: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就是表示这两个数的点一个在 ,一个在 ,它们到原点的距离 。
3.填表:4. 用字母表示以下运算律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 . 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 . 分配律: . 二、问题启发,探究新知1.数a 的相反数是 ,这里a 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2. 之间不仅可以进行 、 、 、 (除数不为0)、 ,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 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 运算。
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3. —6的相反数是 ,π—3.14的相反数是 ,—5是 的相反数, 1—33是 的相反数,364-的绝对值是 , 的绝对值是3。
4.5-= ,π= , 0= ,37-= ,5.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6.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π(精确到0.01) (2)2×3三、问题变换,深化理解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1)2332⋅=⋅2)32(2322)3()212(32123)2(+=+⋅⋅=⋅⋅2.(填>、<、=) (1)(2)π3.141 623.计算:(1)(221;4.已知:x 、y 互为相反数, a 、b 互为倒数, c 的绝对值等于5,-3是z 的一个平方根,求22x y +-5.计算下列各组算式,观察每组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把这个规律总结出来,然后完成后面的填空.(5;(6(a ≥0,b ≥0) 四、问题反馈,认知升华1.实数a 的相反数是______,非零实数a 的倒数是_______.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_. 3.4.正实数_______0,负实数_______0,两个正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_______;•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反而_________.5.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在_______范围内仍然成立.五、问题集萃,当堂达标(课堂5-8分钟检测) 1.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A 、864±=±B 、1511225121±= C 、62163-=- D 、1.0001.03-=- 2.在实数-7,0.9,10,-722,327,2π中,无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若20=a ,则估计a 的值所在的范围是( )A 、1<a <2B 、2<a <3C 、3<a <4D 、4<a <54.若642=x ,则3x =____5.比较大小:5 _____37 ,3-_____5-.000.a a a >=<当时;当时;当时,0,,a a a ⎧⎪=⎨⎪-⎩6.绝对值是3的数是______;32 的相反数是 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6.3 第2课时《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对实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零。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实数的分类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分类,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熟练运用实数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实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则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数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实数的分类规律,总结实数的分类。
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通过数轴展示实数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4.实数的运算规则:讲解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5.巩固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实数的运算法则.重点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难点实数运算法则的正确应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什么?生:先算高级运算,同级运算从左至右,遇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二、讲授新课师:很好.有理数运算法则仍适用于实数,请大家看几个题目:展示课件:【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2;(2)33+2 3.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1)(3+2)-2=3+(2-2)(加法结合律)=3+0= 3(2)33+2 3=(3+2) 3 分配律=5 3师: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例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5+π;(2)3· 2.学生尝试独立计算,一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纠正.师生共同完成:(1)5+π≈2.236+3.142≈5.38(2)3· 2≈1.732×1.414≈2.45三、随堂练习课本第56页第4题,第57页第4、5、6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首先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经历实数的运算、化简;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得出两个化简的公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例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A .同位角必相等B .内错角必相等C .同旁内角必互补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例2 解答下列问题: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 )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这两个角无数量关系②已知:(如图所示),则不正确的是:( )A .21∠=∠ ,∴43∠=∠B .52∠=∠ ,∴76∠=∠C .︒=∠+∠18085 ,∴21∠=∠D .︒=∠+∠18043 ,∴21∠=∠例3 如图,︒=∠︒=∠70,60,//BAE C CD AB ,求x ∠的度数.例4 如图:︒=∠651,//,//3221l l l l ,求2∠的度数.例5 如图,已知直线b a //,直线︒=∠1051,//d c ,求32∠∠、的度数.例6 试说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7 如图,AD ABC ADC ,18021,︒=∠+∠∠=∠为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如图)放置的,光线AB 经镜面反射时,43,21∠=∠∠=∠,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例1 分析:这题是考查学生审题是否仔细,概念是否清楚,可举例说明.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显然同位角21∠≠∠,内错角32∠≠∠,同旁内角︒≠∠+∠18042,故A.B.C 均不正确.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必相等,内错角必相等,同旁内角必互补.故选D .例2 解析:①应选C (如图所示)②选D .A .21∠=∠ ,∴b a //,∴43∠=∠正确B .52∠=∠ ,∴b a //,∴76∠=∠正确C .︒=∠+∠18085 ,∴b a //,∴21∠=∠D .不正确,不能推出21∠=∠例3 分析:由CD AB //,可得︒=∠+∠180BAC C ,从而求出x ∠的度数.解:因为CD AB //,所以︒=∠+∠180BAC C ,即1806070=++x所以50=x ,答:x ∠等于50°.说明:平行线的特征必须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后面的结论,所以在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特征时,必须先找到平行这个条件.例4 分析:由21//l l ,可得32∠=∠,由32//l l 可得31∠=∠,所以有21∠=∠,故求出2∠.解:因为21//l l ,所以32∠=∠;又因为32//l l ,所以13∠=∠;所以︒=∠=∠=∠65132.答:2∠是65°.说明:这是应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结论,在应用时应注意找出结论存在的条件.例5 分析:这里要利用平行线的条件弄清321∠∠∠、、与直线d 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问题.解:b a // (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051 (已知),∴︒=∠1052(等量代换).d c // (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053(等量代换).例6 分析:如图,3231//,//l l l l ,画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则有32,31∠=∠∠=∠,所以21∠=∠,所以21//l l .解:作3231//,//l l l l ,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 因为3231//,//l l l l ,所以32,31∠=∠∠=∠,所以21∠=∠,所以21//l l .即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明:(1)这类通过单纯文字给出的题,我们在说明时应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该题既用到了平行线的特征,也用到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应用时我们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例7 解:︒=∠+∠18021 (已知),而︒=∠+∠18032(补角意义),∴31∠=∠(同角的补角相等).∴CF A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C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BC ADC ∠=∠(已知),∴︒=∠+∠180C ADC (等量代换).∴BC 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5,4∠=∠∠=∠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又CF AE // (已证),∴7∠=∠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74∠=∠(等量代换).又AD 为FDB ∠的平分线(已知),∴76∠=∠(角平分线的意义).∴54∠=∠(等量代换).∴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解析:光线CD AB //,PQ MN // (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43,21∠=∠∠=∠ (已知)∴4321∠+∠=∠+∠∴65∠=∠(平角定义)∴CD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1.渗透“化归”的思想.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8-0.13y=0.27y+1.【教学说明】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1页图3.1-1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2.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3.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在学生观察图3.1-2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5元=买1支钢笔的钱;2元=买1本笔记本的钱.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3×5元=3×买1支钢笔的钱.”问题4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怎样运用上面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我们来看一下教科书第82页例2中的第(1)、(2)题.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设问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两边减7,得:x+7-7=26-7,x=19.设问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用同样的方法给出方程的解.小结: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步骤.【归纳结论】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使一元一次方程左边是未知项,右边是常数;二是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使未知项系数化为1,从而求出方程的解.如:(1)x+a=b,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a,得x=b-a. (2)ax=b(a≠0),解法: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x=b/a.(3)ax+b=c(a≠0),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b,再同时除以a,得x=c ba.【教学说明】归纳结论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阐述以下两点:(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故可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求解过程实质是等式变形为x=a的过程.(2)通过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的方法,可以检验所求结果是否正确,这一点在下面的例题中我们会讲到.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并说明等号成立的依据:【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或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式子;或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解:(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3,得x=1.(2)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2,得x=6.(3)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2a,得5a=-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5,得a=-3/5.(4)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73y,得-2y=-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y=2.例2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解:设标价是x元,则售价就是80%x元,根据售价是36元可列方程:80%x=36,两边同除以80%,得x=45.答:这条裤子的标价是45元. 例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0.5-x=3.4(2)-13x-5=4【教学说明】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①要把方程0.5-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②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然后给出解答: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化简,得-x=2.9,两边同乘-1,得:x=-2.9.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教师向学生提问: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3”?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试一试教材第83页练习.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得80×3.5+1.5x=355.化简,得280+1.5x=355,两边减280,得280+1.5x-280=355-280,化简,得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教学说明】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断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试一试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13x-5=4的解吗?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教学说明】这些题目较简单,教师让学生口答上述题目,并给予评讲.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3.在字母与数字的乘积中,数字因数又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培养,教师对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要直观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实验中归纳结论,并用实验验证.对发现的结论用文字、数学语言分别表达出来.突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解方程时,要求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解题后及时小结.扎实做到这些,可为后面教与学打下坚实基础.。
第2课时垂线段【对应训练】1.比较大小:(填“>”“<”或“=”)(1)√5−12>12;(2)-√10<-3.1. 2.将-2,13,0,√3,-π与图中数轴上标有字母的各点对应起来,并用“<”连接这些数解:-2对应点B ,13对应点D ,0对应点C ,√3对应点E ,-π对应点A .由图可知-π<-2<0<13<√3.探究点2实数的运算与近似计算1.实数的运算性质(1)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 (2)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①交换律:加法a +b =b +a 乘法a ×b =b ×a ②结合律:加法(a +b )+c =a +(b +c ) 乘法(a ×b )×c =a ×(b ×c ) ③分配律:a ×(b +c )=a ×b +a ×c例1(教材P56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2;(2)3√3+2√3. 解:(1)(√3+√2)-√2=√3+(√2-√2)(加法结合律) =√3+0=√3; (2)3√3+2√3 =(3+2)√3(分配律)=5√3.2.求实数的近似值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注意:近似计算的计算过程中所取的近似值要比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多取一位小数,在取最终结果时再精确到要求的数位.师生活动(2)原式≈0.866-3.142+2.34≈0.06. 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3+√2)+3(√2-√3);(2)√273+√2(√2−1√2)−|√2-3|.解:(1)原式=√3×√3+2√3+3√2-3√3 =3+3√2-√3; (2)原式=3+√2(√2−1√2)−|√2-3|=3+2-1-3+√2 =(3+2-1-3)+√2 =1+√2.【对应训练】计算: (1)|√5-2|+√9+√(−2)2-√−273; (2)√614-√2.25-√3(√3+1√3);(3)|√3-√2|+|√3-√2|-|√2-1|.【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实数的大小1.实数的大小比较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进行大小比较,正实数大于0,0大于负实数.两个负实数进行比较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数轴上右边的实数恒大于数轴上左边的实数. 两个正无理数进行比较时,若根指数相同,被开方数越大则无理数越大;若根指数不同,则可利用无理数的估算比较大小.例1 a ,b 是实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 ,-a ,b ,-b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a <-b <b <-aB.a <b <-b <-aC.a <-b <-a <bD.-b <a <b <-a分析:先根据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判断出其符号及相对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析:由图可知,a <0<b ,|b |<|a |,所以0<b <-a ,a <-b <0,所以a <-b <b <-a .故选A.2.实数的运算运算顺序同有理数,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运算律也同样适用.对无理数进行计算时,只有根指数与被开方数相同的两个无理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根指数与被开方数不变,把它前面的数进行加减.例2计算:(1)√16+√−273×√(−3)2-√643;(2)|1-√2|+√2(√2-1)+√273. 分析:(1)先求出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然后化简绝对值,最后计算加减即可. (2)先去括号,然后化简绝对值与立方根,最后进行加减计算. 解:(1)原式=4+(-3)×3-|-4|=4-9-4=-9; (2)原式=√2-1+2-√2+3=4.例1已知√5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ab 的值为2√5-4.分析:只需首先对√5估算出大小,从而求出其整数部分a ,再进一步表示出其小数部分b 即可解决问题.解析:因为4<5<9,所以2<√5<3.所以a =2,b =√5-2,故ab =2×(√5-2)=2√5-4.故答案为2√5-4.例2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 -c |-|a -b |+|b +c|的结果是( A ) A.2a -2b -2c B.a +b -c C.a -b -c D.-2a -2b +2c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先提出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练,借助复习旧知类比学习新知,最后再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体会“数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致性”,为学好实数的运算打下基础.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运算感知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涉及用计算器求近似值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精确度.解析:由数轴可得c<a<0<b,且|b|<|c|,则a-c>0,a-b<0,b+c<0,那么|a-c|-|a-b|+|b+c|=a-c+(a-b)-(b+c)=a-c+a-b-b-c=2a-2b-2c.故选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六章 实数 6.3 实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实数及相关概念,理解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2、会按要求用近似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计算。
【课前预习】1.对于有理数x 、y ,当x ≥y 时,规定x ※y =y x ;而当x <y 时,规定x ※y =y -x ,那么4※(-2)=_______;如果[(-1)※1]※m=36,则m 的值为______.2.比较大小:________3-(用“>”,“<”或“=”填空). 3.在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有_______个.13,62π--(相邻两个5之间的7的个数逐次加1).4_____,1-12π的绝对值是 __.5.若4<5,则满足条件的整数 a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点B 是AC 的中点,O 为原点.则线段长度:AB =__________,AC =__________,OC =____________7.[x )表示小于x 的最大整数,如[2.3)=2,[-4)=-5,则下列判断:①[385-)= 8-;②[x )–x 有最大值是0;③[x ) –x 有最小值是-1;④x 1-≤[x )<x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编号). 8.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①5,7,11,19,35,67…②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的第8个数,并求出它们的和_______(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9.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2的相反数是,-π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π∣= ,∣0∣= .3.数a的相反数是,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
实数学习目标: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3.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3、会比较简单的实数大小学习重点: 1、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学习难点:实数的运算、实数大小的比较一、学前准备1.实数-1.732,2π,34,0.121121112…,01.0-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 2.已知0<x <1,那么在x ,x 1,x ,x 2中最大的是 ( ) A .x B .x1 C .x D .x2 3.若a+b=0,则a 与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 ︱= a 则x=____________。
5.若a 是任意一个实数,数a 的相反数是_____。
例如5-的相反数是 。
6.分别写出, 3.14π-的相反数 。
的绝对值是 ,73-的倒数是 。
8.化简52-= 。
二、探究活动1、想一想:通过刚才的练习,与有理数比较,你能总结出在实数范围内,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意义有改变吗?结论:2、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绝对值:2.5, -7, 5π-, 0, 32, 3, -2 , 364-, π-3例2、21-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3、计算:(1 (2)(3)2⋅—2÷ (4+三.课堂自测1. 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2,则AB = .2.若|x -3|+(y +33)2=0,则(x ·y )2011= .3.试估计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л -3.141594.的值是在…………………………………………………( )A. 5和6之间 B .6和7之间 C .7和8之间 D .8和9之间5.若|x -3|+(y +33)2=0,则(x ·y )2011= .5.计算:(1+2) (2)6.计算: 20071(1)5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6.3 实数(2)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2、会进行简单的无理数计算。
二、自学内容(活动1) 复习:1、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是什么?2、求下列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75, -3.5, 83、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对无理数还成立吗?2、(活动2)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你能解答下列问题了吗? 试一试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2、2=______;π=______; 0=______.3、若a 是任意一个实数,则a 的相反数是______。
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
归纳:1、一个正实数的相反数是(负实数);一个负实数的相反数是(正实数); 0的相反数是(0)。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活动3).1、小组学习 运用新知议一议:(1)分别说出2,6-,π-3.14,2-5 的相反数。
(2)、指出5-,1-33的绝对值。
(3)、求368- 的绝对值。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活动4)、 自主学习 巩固新知π-做一做: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2、 。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21- B 、-2与38-; C 、2与 ; D 、 |-2 |与 -2.4、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x :(1)、(2)、 活动5:合作学习 实数范围内的简单计算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活动6):巩固训练1、计算下列各式:2、计算下列各式.(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七、学习心得π2.57320.2---,,,,_________,23=-._________37.1=-2)2(-32=x 10=x ;2)23)(1(-+.3233)2(+()()251619644132333-++--+-(1)2232;-()8776)4(81653323-+-+-+-(2)232 2.-+(1) 5π ;+(2) 3 2.⋅。
6.3 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学习目标:1.掌握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2.知道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实数运算.3.体会数的范围扩充后,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学习重难点:•重点:会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实数运算.•难点: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数运算,并初步掌握实数运算中的一些简单技巧.学习过程一、课前小测:•判断下列各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有理数无理数二、探究新知:【例题1】填空:师生共同规范答案,得出结论: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在实数范围内__________.三、信息交流:1.数a的相反数是___,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____.3.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即设a表示一个实数,则:四、巩固新知:•填表(求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五、再探新知:【例题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时。
当___,时;当___,时;当___,aaaa解:(1)原式(2)原式 =温馨提示: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__________.六、信息交流:1.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2.做实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七、课堂练习:1.练一练:(1)(2)(3)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3.悟一悟:计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八、总结反思:1.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也适用(类比思想).2.实数的运算是代数入门的重点,又是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3.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熟练实数运算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积累计算经验,灵活应用,从而使复杂的计算变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