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兰大中国文化概论_C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演变、重要文献和传统文艺形式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自由、人权B. 家庭、尊老C. 个人主义、竞争D. 社会福利、民主答案:B. 家庭、尊老2.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运动,其目的是:A.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C. 恢复传统文化价值观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答案:B. 《水浒传》4. 唐伯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其_____________而闻名。
A. 诗词创作B. 书法艺术C. 戏剧表演D. 绘画作品答案:D. 绘画作品5. 以下哪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A. 京剧B. 芭蕾舞C. 摇滚乐D. 现代舞答案:A. 京剧二、问答题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庭观念、尊老敬老、孝道、礼义廉耻等。
家庭观念和尊老敬老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
礼义廉耻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交流中不断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重要的文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思想和言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A )A.般若学B.涅盘学C.禅宗D.密宗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A.什伍里甲制度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D.宗法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A.《刑书》B.《法经》C.《秦律》D.《汤刑》5."以物比德"属于( D)A.整体思维B.伦理思维C.辨证思维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A.张道陵B.葛洪C.释迦牟尼D.孔子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A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A.24个B.25个C.26个D.27个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B)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B)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CDE )A.佛B.上帝C.超自然神D.天地神祗E.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ABC )A.孝廉B.茂才C.秀才D.贤良方正文学E.探花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BC )A.嫡长子继承制B.宗族祭祀C.军事讨伐D.宗法体系E.家族血缘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ABCDE )A.三月三B.七月七C.春节D.清明E.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ACDE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天人交胜"D."天人之分"E."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ABCE )A.生B.旦C.净D.末E.丑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AB )A.健舞B.软舞C.字舞D.花舞E.马舞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BCD )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文化现象2.《神灭论》3.本草之学4.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018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1/30)单项选择题第1题中国北方农业的农耕文化是A.稻作型B.麦黍型C.表樱型D.稻谷型下一题(2/30)单项选择题第2题“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上一题下一题(3/30)单项选择题第3题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A.《诗经》B.《周易》C.《尚书》D.《大学》上一题下一题(4/30)单项选择题第4题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上一题下一题(5/30)单项选择题第5题就汉字构造形体的依据来说,汉字是一种A.表音文字B.拼音文字C.表形文字D.表意文字上一题下一题(6/30)单项选择题第6题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上一题下一题(7/30)单项选择题第7题中国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是A.什伍里甲制度B.三公九卿制C.户籍管理制度D.连坐制度上一题下一题(8/30)单项选择题第8题《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王阳明B.许慎C.钟蝶D.朱熹上一题下一题(9/30)单项选择题第9题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A.手工业经济B.农耕自然经济C.市商贸易D.相农经济上一题下一题(10/30)单项选择题第10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组成部分的是A.诗B.风C.雅D.颂上一题下一题(11/30)单项选择题第11题“汉语共同语”在明清时期被称为A.官话B.国语C.通语D.雅语上一题下一题(12/30)单项选择题第12题中国化最彻底的佛学宗派是A.天台宗B.华严宗C.净土宗D.禅宗上一题下一题(13/30)单项选择题第13题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A.文化思潮B.文化现象C.文化政策D.文化事项上一题下一题(14/30)单项选择题第14题历来有“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A.山东B.山西C.陕西D.河南上一题下一题(15/30)单项选择题第15题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管仲B.韩非子C.吴起D.商鞅上一题下一题(16/30)单项选择题第16题为中国封建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A.察举制B.世家制C.科举制D.选举制上一题下一题(17/30)单项选择题第17题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A.二百年B.三百年C.五百年D.六百年上一题下一题(18/30)单项选择题第18题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是A.周朝B.秦朝C.唐朝照D.元朝上一题下一题(19/30)单项选择题第19题曾受汉语极大影响的所谓“域外方言”不包括A.朝鲜语B.日本语C.蒙古语D.越南语苦上一题下一题(20/30)单项选择题第20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来C.佛家思想D.宋明理学上一题下一题(21/30)单项选择题第21题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历代方志。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CULT1001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定义和范围-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范畴2.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典范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影响-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4.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传承5.跨文化交际与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对比与交流-中国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与影响6.当代中国文化问题与挑战-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化创新与传统继承的平衡方法-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传播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看文化表演等。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
其中,平时表现占30%,期中考试占40%,期末论文占30%。
五、参考教材1.纪宝成,《中国文化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2.李光辉,《中国文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六、参考网站以上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21403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54学分 3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11月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文学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着重介绍、讲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创造出的灿烂的文化成就,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几个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中国文化的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及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模式,进而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增强热爱并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和文化修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传统文化根基。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特点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对本课程的不同要求而制定的。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选修课,于第七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一是系统性的原则:本大纲内容涉及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并由纵横两个方面阐述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横向分类,因而,各章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相互的联系,体现出了较强的系统性。
二是重点突出的原则:本大纲着重讲述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文化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原因、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等内容涉及较少,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三是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本大纲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尤其在具备了文化基础知识以后,提升内在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五)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和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不少于两次),占总成绩的10%。
2.期中考试或期中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
------------------------------------------------------------------------------------------------------------------------------ 单选题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体裁的是_____A: 《史记》B: 《汉书》C: 《左传》D: 《春秋》单选题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自隋唐至北宋初期,便进入了____A: 第一个温暖期B: 第二个温暖期C: 第三个温暖期D: 第四个温暖期单选题太学开创于_____时期A: 汉武帝B: 唐玄宗C: 宋高祖D: 明成祖单选题_____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峰。
A: 传奇B: 话本C: 白话D: 章回体单选题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____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单选题“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_____制度A: 土地私有B: 土地公有C: 土地公私混合D: 以上都不对单选题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_____A: 天台宗B: 禅宗C: 华严宗D: 净土宗单选题------------------------------------------------------------------------------------------------------------------------------ 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____A: 齐国B: 鲁国C: 晋国D: 秦国单选题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____A: 周代周公B: 春秋孔子C: 西汉董仲舒D: 宋代张载单选题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_____A: 文化现象B: 文化结构C: 文化产品D: 文化方向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_____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附件版)《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引言《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本课件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生动、丰富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介绍。
二、课件结构1.知识点介绍:介绍该子主题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习者建立对该主题的基本认识。
2.图像、音频、视频资源:提供与该子主题相关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该主题。
3.案例分析:选取与该子主题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该主题。
4.练习题:提供与该子主题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件特点1.全面、深入、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课件涵盖了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每个部分都包括若干个子主题,共计四十个子主题,每个子主题都包括知识点介绍、图像、音频、视频资源、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内容,帮助学习者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
2.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课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生动、丰富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3.实用性:本课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每个子主题都提供了相关的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使用建议1.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部分和子主题进行学习。
2.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本课件提供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3.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本课件提供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上课)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一、知识点的实际应用1.历史知识点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族性格。
------------------------------------------------------------------------------------------------------------------------------单选题在中唐,受巴山楚水和当地民风影响,创作有影响的《竹枝词》的作家是A: 韩愈B: 刘禹锡C: 柳宗元D: 白居易单选题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个性风采的是A: 声情并茂,意在言外B: 声律调谐,辞采华美C: 评说古今,抒发感慨D: 壮伟之情,豪侠之气单选题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单选题北朝民歌直接承继的是A: 战国诗风B: 汉朝诗风C: 魏晋诗风D: 南朝诗风单选题从散体大赋转向抒情骈体小赋的标志()A: 《归田赋》B: 《二京赋》C: 《鵩鸟赋》单选题《水经注》的作者是A: 杨衒之B: 郦道元C: 魏收D: 邢劭单选题“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A: 韦应物B: 刘长卿C: 钱起D: 李益单选题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A: 《高唐赋》B: 《吊屈原赋》C: 《柳赋》D: 《赋篇》单选题《虬髯客传》写的是()A: 杨素宠妓红拂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B: 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相爱的故事C: 张倩娘为追求自由爱情灵魂离躯体而去,终得与情人结合的故事D: 荥阳生赴京应试与李娃相恋的故事单选题司马迁为继父业被任作太史令,是在汉武帝A: 元鼎六年B: 元封元年C: 元封三年D: 太初元年单选题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A: 祝B: 史C: 小臣D: 巫单选题“文章当从三易”提出者是A: 谢晀B: 沈约C: 王融D: 范云单选题标志文言小说文体完全独立的小说是A: 志人小说B: 志怪小说C: 唐传奇D: 话本小说单选题《诗经》中的诗A: 主要是各地的民歌,部分为公卿列士所作B: 主要是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所作C: 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为乐师所作D: 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单选题《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A: 《天子游猎赋》------------------------------------------------------------------------------------------------------------------------------B: 《二京赋》C: 《校猎赋》D: 《羽猎赋》判断“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60962B/06131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一、课程的教学目标1、中国文化概论是传播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2、本课程旨在系统、简明地介绍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传播学专业本科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有鉴别有比较地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3、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民族之魂。
学习中国文化也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地对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二、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将分成若干专题,重点讲授中国文化的产生土壤,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宗教及其特点,中国的礼乐文化及其意义,中国的史学传统及其意义,中国的哲学及其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等。
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如中国古代科技、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均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自学。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取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交换意见。
本课程将指定学生阅读中国文化的经典和相关参考书,课上进行讨论。
本课程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最鲜活的资料。
3、课程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开卷笔试。
平时成绩由两篇作业组成。
一篇是经典读书笔记,要求从《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周易》中任选一本,认真阅读,写一篇1500字读书笔记论文。
另一篇作业是从指定的5部作品中挑选一部,认真阅读,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化精神或中国思维方式的论述。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文化概说一、“文化”的涵义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三、文化的功能四、中国文化的简要历程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本讲重点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基本分层、中国文化的基本分期,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方法。
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一、文化总论1.为什么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联系而有区别的人道,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只是自然界,还是人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改造自然社会的活动,也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者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课题的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而言之,凡是长约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
2.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物质: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质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制度: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风俗习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思想与价值: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二、中国文化(一)文化背景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
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长期延续(2)多元成分结构。
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A. 战国B. 唐代C. 北宋D. 明代【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人物是()A. 戴震B. 源C. 顾炎武D. 俞樾【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的()A. 日坛B. 月坛C. 天坛D. 地坛【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 吴道子B. 米芾C. 孟D. 择端【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A. 衡B. 括C. 洪D. 王桢【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A. 河姆渡文化时期B. 屈家岭文化时期C. 仰韶文化时期D. 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A. 原始公有制时期B. 家族宗亲制时期C. 中央集权制时期D. 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A. 道安B. 慧远C. 道生D. 僧肇【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A. 道家学说B. 晋玄学C. 宋明理学D. 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A. 唐尧B. 虞舜C. 夏禹D. 商汤【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标题】论中国兰文化【作者】l【关键词】兰花文化历史影响【指导老师】李鹏【专业】土木工程【正文】兰花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对兰花的史料记载。
古有燕姞梦兰,孔子赞兰,勾践种兰。
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这种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他还勾践种兰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和伞形科白芷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
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中国是一个兰花生长大国。
兰草,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兰花原生在山林间,多丛生于背西北朝东南,且石屑与腐殖质较多的地方。
兰科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兰科植物约有700属,2万余种。
中国大约有173属,1千多种,还有大量的变种。
兰花属于单子叶植物的兰科,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根据人们欣赏习惯可分为洋兰与国兰两大类。
洋兰主要产于热带,也称热带兰,花型大朵,色彩艳丽,少有香气,最著名的有蝴蝶兰、鹤顶兰、虎头兰、指甲兰、拖鞋兰和石斛等。
它一般是以其气生根附生于悬崖峭壁、大树高枝之上,故称为“附生兰”或“气生兰”。
常见栽培的洋兰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地域,主要产地在南美洲。
国兰主要产于中国,因其生长在地上,故又称“地生兰”,有春兰、患兰、建兰、寒兰、墨兰等。
这一类兰花与热带兰不同,没有艳丽的色彩、却具备高雅、文静、幽美的气质和清醇、馨远的香味,与东方人鉴赏花卉的标准相吻合,深为人们所爱。
我国传统栽培的地生兰花统称“中国兰”。
以开花时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
------------------------------------------------------------------------------------------------------------------------------ 单选题中国哲学的核心是_____A: 本体论B: 实践学说C: 形而上学说D: 伦理道德学说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总目录是_____A: 《七略》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文史通义》单选题被尊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_____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张旭单选题历史上不少所谓的“状元乡”、“秀才县”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以外,往往是因为_____ A: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 地理条件的特殊C: 人们的区域意识D: 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单选题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_____A: “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 “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 “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 “熟广湖,天下足”之说单选题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____A: 不违天时观念B: 不违地利观念C: 不违人和观念D: 不违天地观念单选题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这种推理方式,叫做_____A: 合理外推B: 逆向推理C: 循环推理D: 以大观小------------------------------------------------------------------------------------------------------------------------------ 单选题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____A: 王叔和B: 皇甫谧C: 孙思邈D: 李时珍单选题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____A: 秦代B: 两汉C: 魏晋D: 隋唐单选题“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出自A: 《周礼》B: 《仪礼》C: 《论语》D: 《老子》单选题“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_____A: 《诗经》B: 《楚辞》C: 《庄子》D: 《论语》单选题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 周文王B: 秦王赢政C: 汉武帝D: 汉高祖单选题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____A: 农业及牧业经济B: 农业及狩猎经济C: 牧业及狩猎经济D: 农业经济单选题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____A: 明代初期B: 明代中叶C: 明代晚期D: 清代初期单选题------------------------------------------------------------------------------------------------------------------------------ 东晋时的_____从神仙方术角度发展了道教,创立了道教的丹鼎一系A: 寇谦之B: 张角C: 张陵D: 葛洪单选题周人极端重视的是_____A: 渔业B: 农业C: 林业D: 手工业单选题杂剧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_____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单选题元代文人发展出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即_____A: 杂剧B: 楚辞C: 鼓子词D: 散曲单选题历史上中国海外移民主要目的地是_____A: 西洋B: 南洋C: 北非D: 西亚单选题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物是_____A: 董仲舒B: 司马迁C: 贾谊D: 邹衍判断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判断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判断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判断魏晋时期,玄学与佛学合流,形成“六家七宗”,其又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派别:心无、即色、------------------------------------------------------------------------------------------------------------------------------ 本无。
判断所谓知行观,是指社会个体协调知识与行为的能力。
知是指智力,行是指实践。
单选题中国哲学的核心是_____A: 本体论B: 实践学说C: 形而上学说D: 伦理道德学说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总目录是_____A: 《七略》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文史通义》单选题被尊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_____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张旭单选题历史上不少所谓的“状元乡”、“秀才县”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以外,往往是因为_____ A: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 地理条件的特殊C: 人们的区域意识D: 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单选题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_____A: “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 “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 “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 “熟广湖,天下足”之说单选题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____A: 不违天时观念B: 不违地利观念C: 不违人和观念D: 不违天地观念单选题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这种推理方式,叫做_____A: 合理外推------------------------------------------------------------------------------------------------------------------------------ B: 逆向推理C: 循环推理D: 以大观小单选题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____A: 王叔和B: 皇甫谧C: 孙思邈D: 李时珍单选题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____A: 秦代B: 两汉C: 魏晋D: 隋唐单选题“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出自A: 《周礼》B: 《仪礼》C: 《论语》D: 《老子》单选题“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_____A: 《诗经》B: 《楚辞》C: 《庄子》D: 《论语》单选题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 周文王B: 秦王赢政C: 汉武帝D: 汉高祖单选题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____A: 农业及牧业经济B: 农业及狩猎经济C: 牧业及狩猎经济D: 农业经济单选题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____A: 明代初期B: 明代中叶------------------------------------------------------------------------------------------------------------------------------ C: 明代晚期D: 清代初期单选题东晋时的_____从神仙方术角度发展了道教,创立了道教的丹鼎一系A: 寇谦之B: 张角C: 张陵D: 葛洪单选题周人极端重视的是_____A: 渔业B: 农业C: 林业D: 手工业单选题杂剧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_____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单选题元代文人发展出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即_____A: 杂剧B: 楚辞C: 鼓子词D: 散曲单选题历史上中国海外移民主要目的地是_____A: 西洋B: 南洋C: 北非D: 西亚单选题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物是_____A: 董仲舒B: 司马迁C: 贾谊D: 邹衍判断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判断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判断------------------------------------------------------------------------------------------------------------------------------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判断魏晋时期,玄学与佛学合流,形成“六家七宗”,其又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派别:心无、即色、本无。
判断所谓知行观,是指社会个体协调知识与行为的能力。
知是指智力,行是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