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1)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37-《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讲述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强调晶体材料中的个性基础问题,对于理解现有材料和开辟新材料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课程被指定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要力求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攻读硕士学位。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材料的结构与缺陷,材料的凝结与相图,塑变与再结晶及固态相变等基础知识模块。
三、评价目标考试的目标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控制情况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光180分钟,闭卷笔试。
包括名词解释、填空、挑选、计算和分析论述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五、参考书目1、赵品主编。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代第3版。
2、潘金生主编。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朽木易折,金石可镂。
一、材料的结构1、材料的结合方式化学键和物理键工程材料的键性2、晶体学基础晶体与非晶体空间点阵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晶体的极射赤面投影3、材料的晶体结构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合金相结构二、晶体缺陷1、点缺陷点缺陷的类型及形成点缺陷的运动及平衡浓度点缺陷对性能的影响2、线缺陷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位错的弹性性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3、面缺陷外表面晶界与亚晶界三纯金属的凝结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液态金属的结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结晶的过冷现象凝结的热力学条件3、形核逻辑匀称形核非匀称形核4、长大逻辑液一固界面的微观结构晶核的长大机制纯金属的生长形态四、相平衡与相图1、相图的基本知识相图的表示主意相图的建立相平衡与相律二元相图的一些几何逻辑2、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3、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主意4、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铁碳相图碳和杂质元素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合金铸件的组织与缺陷五、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朽木易折,金石可镂。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研究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化规律,是发挥材料潜力、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和研究开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是考生学习后续相关材料课程和今后从事材料专业的工作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系统地理解材料与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内在联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1部分材料的原子结构与键合1.原子结构与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原子排列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材料中的结合键的类型、本质,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键-能曲线及其应用。
3.原子的堆垛和配位数的基本概念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显微组织基本概念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2部分材料的晶态结构1.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晶胞、晶格常数、布拉菲点阵、晶面间距等基本概念。
2.晶体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
3.晶体结构及类型,常见晶体结构(bcc、fcc、hcp)及其几何特征、配位数、堆积因子(致密度)、间隙、密排面与密排方向。
4.合金相结构,固溶体、中间相的基本概念和性能特点。
5.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机构,离子晶体结构规则、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
5.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高分子材料结晶形态、高分子链在晶体中的构象、高分子材料晶态结构模型、液晶态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第3部分点缺陷和扩散1.点缺陷的类型,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等基本概念,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特点,点缺陷的平衡浓度、影响因素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扩散概念,扩散第一定律、扩散第二定律。
3.扩散驱动力及扩散机制。
4.离子晶体中的扩散、聚合物中的扩散机制。
5.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影响扩散的因素及原理。
第4部分线、面和体缺陷1.位错类型,刃型位错、螺型位错、位错线和滑移线的基本概念,柏格斯回路和柏氏矢量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
《材料科学基础》(804)考试大纲一、《材料科学基础》(804)参考教材如下:
石德珂编著,《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二、《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原子结构
2、原子结合键
3、原子排列方式
4、晶体材料组织
5、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晶体学基础
2、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3、离子晶体的结构
4、共价晶体的结构
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结构
1、概述
2、高分子链的结构与构象
3、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4、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第四章晶体缺陷(本章对位错的能量与交互作用不做要求)
1、点缺陷
2、位错的基本概念
3、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
一章材料的结构12%重点:空间点阵及有关概念,晶向、晶面指数的标定,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固溶体及中间相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难点:六方晶系布拉菲指数标定,原子的堆垛方式,中间相的结构及其区别第二章晶体缺陷16%重点:位错等有关基本概念,点缺陷的平衡性质,位错的运动与晶体滑移的关系,位错的性质,柏氏矢量的性质与应用,位错反应难点:位错的应力场,实际晶体的位错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8%重点:有关过冷的概念、金属凝固和形核的条件难点:与临界晶核有关参数的推导第四章二元相图22%重点:相律与杠杆定律,匀晶转变与偏析,共晶转变及其不平衡组织,包晶转变,相图中的几何规律,铁碳相图中典型合金的凝固过程及其相与组织的相对量计算,利用相图判断材料的性能。
难点:杠杆定律的应用第五章三元相图10%重点:直线法则与重心定律;投影图及其应用;材料的凝固过程分析;三元系反应类型的判断;难点:利用投影图分析特定成分材料的凝固过程第六章固体材料的变形与断裂12%重点:塑性变形的位错机制;典型的滑移系;滑移的分类及滑移的痕迹;临界分切应力;多晶体变形的特点;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难点:等效滑移系的确定第七章回复与再结晶10%重点:回复、再结晶等概念;回复与再结晶的驱动力和机制;正常长大与异常长大;热加工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变化。
难点:回复、再结晶与晶粒长大过程驱动力的识别第八章扩散8%重点:扩散的概念、本质与分类;扩散的驱动力;扩散定律及其应用难点:反应扩散及其溶质浓度分布第十四章功能材料2%这门课概念性的内容很多,概念一定要记住。
重点看:1.2.2 空间点阵这一小节的概念,晶向指数的标定,晶面指数的标定,1.3.1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1.3.4 固溶体和中间相2.1.2 点缺陷的运动及平衡浓度,2.2.1 位错基本概念部份的位错的基本类型,柏氏矢量,2.2.2 位错的运动,图2.14,2.17,2.18,2.19要理解,全位错和不全位错的概念区别,位错反应及汤普逊四面体,扩展位错,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和孪晶界的概念区别,3.2.1 结晶的过冷现象,3.2.2 凝固的热力学条件,3.3 形核规律杠杆定理,相律,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4.2 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很重要),表4.1,4.4.1 铁碳相图(很重要)直线定律和重心定律,5.3 三元匀晶相图,图5.10,投影图,5.4.2 组元在固态下有限溶解,具有共晶转变的三元相图,特别是图5.15,5.16,5.17要理解,5.5 三元合金相图的四相平衡转变滑移系,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多滑移和交滑移,多晶体塑性变形过程,6.4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6.5.2 位错交割和带割阶位错的运动,6.6 断裂7.2.1 回复机理,7.2.2 回复动力学,7.3.1 再结晶的形核,7.3.2 再结晶动力学,7.4.1 晶粒的正常长大,7.4.2 晶粒的异常长大,7.5 金属的热变形,扩散的定义,8.1.1 菲克第一定律,8.1.2 菲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在渗碳中的应用,8.4.1 扩散的驱动力,扩散机制(间隙扩散和置换扩散),可能的计算题: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8.9),公式8.4和8.5,公式6.3和6.4,杠杆定律,直线定律和重心定律的应用,形核规律章节中临界晶核半径的计算,2.2.3 位错的弹性性质这部分只记公式,不记推导,晶面间距的计算,原子密度。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纲要本课程考试内容由必考和选考两部分组成。
必考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及功能材料在内的基础知识;掌握晶体结构、晶体的不完整性、固溶体、非晶态固体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材料内的质点运动与电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基础理论。
选考部分为金属材料科学基础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二个方向,考生只需任选一个方向进行考试。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包括相图热力学及分析、合金凝固行为及典型金属组织形成过程,变形金属的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等有关规律和理论。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相平衡、相变过程、固相反应和陶瓷烧结等有关规律和理论。
本课程必考部分约占总题量的60%,选考部分约占40%。
一、必考部分考试内容1.晶体结构1.1晶体学基础:(1)空间点阵:空间点阵的概念、晶胞、晶系、布拉菲点阵、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六方晶系指数、晶带、晶面间距。
(3)晶体的对称性:对称要素、点群、单形及空间群1.2晶体化学基本原理(1)电负性(2)晶体中的键型:金属结合(金属键)、离子结合(离子键)、共价结合(共价键)、范德瓦耳斯结合(分子间键)、氢键(3)结合能和结合力(4)原子半径1.3典型晶体结构(1)金属晶体: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及典型金属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间的间隙(2)共价晶体(3)离子晶体:离子堆积与泡林规则、典型离子晶体结构分析(4)硅酸盐晶体:硅酸盐的分类、硅酸盐矿物结构、岛状结构、环状结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骨架状结构(5)高分子晶体:高分子晶体的形成、高分子晶体的形态2.晶体的不完整性2.1点缺陷(1)点缺陷的类型:热缺陷、组成缺陷、电荷缺陷、非化学计量结构缺陷(2)点缺陷的反应与浓度平衡:热缺陷、组成缺陷和电子缺陷、非化学计量缺陷与色心2.2位错(1)位错的结构类型: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Burgers回路与位错的结构特征、位错密度(2)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与线张力、位错核心(3)位错的运动:位错的滑移、位错攀移、位错的滑移、位错攀移(4)位错与缺陷的相互作用: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位错与点缺陷的相互作用。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上海科技大学材料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科目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材料学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的材料分析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
(一)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选择题
第二部分:简答题、计算题
二、考试内容
(一)晶体结构基础
1、晶体结构、对称性、点群、空间群
2、原子结合键
3、布拉维点阵与晶系
4、金属的晶体结构
5、离子晶体、络合物
6、共价晶体
(二)晶体缺陷
1、缺陷的分类
2、本征缺陷
3、杂质缺陷
4、电子与空穴,施主与受主
5、位错的基本概念
6、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
7、晶体中的界面
(三)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1、材料的相结构
2、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3、复杂相图分析
4、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5、三元系相图及其类型
(四)扩散
1、扩散定律及其应用
2、扩散机理
3、固态相变中的形核
4、固态相变的晶体成长
5、扩散型相变
6、无扩散相变
7、扩散与杂质浓度的关系
(五)相转变
1、相转变基本知识及分类
2、晶体化学与相转变
三、参考书目:
1、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
2、潘金生、田民波、仝健民《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材料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分类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学生应能够展示其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和解决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结构1. 材料科学概述- 材料科学的定义- 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材料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聚合物材料- 复合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3. 材料的微观结构- 晶体结构- 非晶体结构- 微观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4. 材料的性能- 力学性能(弹性、塑性、硬度、韧性)- 热性能(导热性、比热容、热膨胀)- 电性能(导电性、绝缘性、半导体性)- 光学性能- 磁性能5. 材料的加工与制备- 金属材料的加工(铸造、锻造、轧制、焊接)- 陶瓷材料的制备(粉末冶金、烧结)- 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挤出、注射、吹塑)-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6. 材料的表征技术- 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 X射线衍射分析- 光谱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谱)- 热分析技术(差热分析、热重分析)7. 材料的老化与失效- 老化机制- 失效类型与原因- 材料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8. 材料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新型材料的开发- 材料的循环利用与回收- 环境友好型材料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题型包括:-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材料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材料科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 计算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性能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 论述题:评价学生对材料科学综合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四、考试评分标准1. 选择题:根据选项的正确性评分。
2. 简答题:根据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分。
3. 计算题:根据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评分。
4. 论述题:根据论述的深度、逻辑性和创新性评分。
五、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复习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有机结合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一)固体结构1、掌握点阵和晶胞的概念。
2、熟练掌握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和晶向及晶面的确定。
3、掌握bcc、fcc、hcp三种典型晶体结构。
4、掌握固溶体的类型及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5、掌握金属间化合物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二)晶体缺陷1、掌握点缺陷的热力学稳定性、握点缺陷平衡浓度的计算及获得过饱和空位的方法。
2、掌握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结构特征及运动方式。
3、掌握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物理意义,掌握柏氏矢量的特性,能熟练的根据柏氏矢量定义各种位错(如刃位错、螺位错、混和位错、部分位错、单位位错和全位错等)。
4、掌握位错的运动规律、滑移和塑性变形的关系及运动位错的交割作用。
5、掌握螺位错、刃位错的应力场特点、应变能的大小。
6、掌握位错的线张力、作用在位错上的力及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力。
7、掌握Frank-Read位错源的开动过程及所需最小切应力的计算。
8、掌握层错、肖克莱不全位错和弗兰克不全位错;了解扩展位错及其宽度、束集和交滑移。
9、掌握位错反应的能量条件。
10、掌握小角晶界及大角晶界的概念及结构;掌握晶界的特性、界面能的概念及界面能对相变的影响。
(三)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1、熟练掌握扩散第一定律的含义及各参数的量纲,能用第一定律解决一些扩散问题。
2、掌握扩散第二定律的误差解、高斯解和正弦解的形式,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扩散问题。
3、熟练掌握扩散系数D的表达式及影响扩散的因素。
4、掌握扩散的驱动力和扩散方向的判据、掌握扩散机制、原子跳跃和扩散的关系及相应的扩散系数表达式。
5、掌握反应扩散的概念及特点,并能根据相图确定反应扩散渗层的组织分布及浓度分布。
(四)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1、掌握施密特定律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应用。
2、掌握单晶体拉伸及压缩时初始滑移系的确定方法及晶体转动规律。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原子结构与键合的基础知识;三大类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分析;相图和相平衡分析;材料的光、电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考试,为我院选拔在材料、光学工程等领域具有综合材料科学基础的深造人才。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原子结构与键合
1.原子结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元素周期表(原子的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势力等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3
原子间的键合(各种结合键的概念、特点、代表材料,通过结合键及原子间作用力分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晶体学基础(晶胞、晶格参数、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密堆结构的堆
积方式等)
2.金属晶体的结构
3.离子晶体的结构
4.共价晶体的结构
5.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第三部分晶体缺陷
1.点缺陷
2.线缺陷
第四部分相图与相平衡
1.相图基础(相区、相率、相转变分析)
2.二元相图分析(二元均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
第五部分固体中的扩散
1.扩散定律
2.扩散微观理论与机制
3.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4.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六部分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1.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吸收、反射、折射、透射、散射等)
2.材料的发光机理
3.材料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第七部分材料的电学性质及其应用
1.电学性质的基本概念(电导率、电阻率、电子导电、离子导电等)
2.固体的能带理论
3.半导体及其应用
4.材料在电学领域的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性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考核大纲以《材料科学基础》,郑子樵,中南大学出版社,第二版为基本依据。
2、本大纲适用于吉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1章固体材料的结构1、识记:(1)原子间的键合方式;(2)空间点阵及晶体结构;(3)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的主要类型;(4)合金相结构;2、理解:(1)晶带及晶面指数;(2)点阵常数。
3、运用:晶体学的基本知识计算相关的晶面、晶向指数。
第2章空位与位错1、识记:(1)空位及空位的基本特点;(2)位错的特征及分类;(3)柏氏矢量;(4)位错的运动;(5)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能;(6)位错的受力;(6)位错的增殖2、理解:(1)柏氏矢量和位错类型的关系;(2)位错的运动和应力的方向的关系。
3、运用:(1)运用位错理论解释材料性能变化第3章材料的表面和界面1、识记:(1)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简介;(2)材料的表面的四种模型;(3)材料晶界的相关特点2、理解:(1)材料晶界对材料的影响。
3、运用:运用杨氏公式进行计算。
第4章材料的凝固1、识记:(1)液态金属的基本特点;(2)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
2、理解:(1)金属结晶的过程及原理;(2)晶核形成的动力学原理。
3、运用:(1)运用结晶理论控制铸锭组织。
(2)运用凝固原理生产特种材料。
第5章单元系、二元系相图及合金的凝固组织1、识记:(1)相率;(2)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3)匀晶相图的基本特点;(4)共晶的基本特点;(4)包晶相图的基本特点;2、理解:(1)不同二元相图的基本特点;(2)二元相图背后的动力学原理3、运用:(1)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第6章三元系相图1、识记:(1)匀晶三元相图的基本特点;(3)共晶三元相图的基本特点;2、理解:(1)重心法则;(2)杠杆规则;(2)液-固平衡相图。
3、运用:(1)简单三元共晶相图分析。
个人收集整理-ZQ《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纯金属地晶体结构考试内容:双原子模型空间点阵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纯金属地三种点阵结构原子堆垛顺序晶体中地间隙b5E2R。
考试要求:掌握空间点阵地基本概念和金属晶体结构地描述方法;掌握三种常见晶体结构地原子堆垛顺序、晶体中地间隙及原子半径p1Ean。
第二章纯金属地结晶考试内容:过冷结晶结晶地能量条件与结构条件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晶体地长大结晶过程地动力学晶粒度DXDiT。
考试要求:了解结晶过程;掌握均匀形核地热力学分析;温度梯度对形貌地影响;掌握控制晶粒大小地因素第三章合金地晶体结构考试内容:相影响合金相结构地主要因素固溶体固溶度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相化合物地性能RTCrp。
考试要求:掌握影响合金相结构地主要因素;固溶体地分类;影响固溶体溶解度地因素;了解有序固溶体地概念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考试内容:单元系相图相平衡地热力学条件相律匀均相图平衡结晶及非平衡结晶共晶相图共晶组织离异共晶包晶相图及组织二元相图地分析方法根据相图推测合金性能溶体地自由能公切线法则杠杆定律5PCzV。
考试要求:掌握合金相平衡地热力学条件;了解相图地表示方法;掌握匀均、共晶、包晶合金地平衡及非平衡过程;掌握合金相图与热力学地关系jLBHr 。
第五章三元合金相图考试内容:三元相图地几何规则三元匀均相图地空间模型、结晶过程、等温截面、变温截面三元共晶相图三元包共晶相图、三元相图中地四相平衡接触法则xHAQX。
考试要求:掌握三元合金相图地几何规则,了解三元匀均、共晶、包晶相图地分析方法及平衡结晶过程;了解分析三元相图地各种截面地方法LDAYt。
第六章铁碳合金考试内容:碳地存在形式铁碳相图碳钢碳对组织和性能地影响热脆冷脆考试要求:掌握相图地各种特征温度和特征成分,掌握几种典型成分合金地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各种平衡组织地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地比例;了解杂质元素个人收集整理-ZQ对合金性能地影响. Zzz6Z。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专业代码:0818、0709、070503、070801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固体地球物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27 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科学概论(一)考试内容试题以常用的《地球科学概论》为蓝本,着重考查考生对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内容包括: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的结构,水圈的组成,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水圈的循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
二、矿物和岩石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及其异同,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类的常见岩石。
三、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地质年代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类型,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风化作用的三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主要冰蚀地形,风蚀地形,海蚀作用与海蚀地形。
五、搬运、沉积、成岩作用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
河流、海洋、地下水、冰川、风等地质营力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特点。
成岩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岩的分类。
六、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
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地形;侵入作用概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七、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三种方式,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八、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的概念,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要素和褶皱的分类,节理和断层的异同,断层要素,断层的位移分类,野外识别地质构造的标志。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研究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化规律,它是如何发挥材料潜力使用好现有材料和研究开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材料学科专业课的先行课程,所以设立为材料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考查的详细要点见第二部分。
知识面要全面兼顾,重点在于基础。
三、评价目标对《材料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常见的工程现象的能力。
分析问题要求文字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求要点明确,即提出论点,指明方向,简要说明理由;计算题要有明确原理,原始数据来源,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80分钟,采用闭卷笔试。
题形为问答方式的分析和论述题,含通用的计算内容。
按题目内容分小题按要点记分。
五、参考书目侧重公有的基础理论,不限书目。
可以为任何90年后出版的材料专业的教科书。
例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编《材料科学基础》,清华潘金生等编《材料科学基础》,哈工大李超编《金属学原理》,中南矿冶曹明盛编《物理冶金基础》等等。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材料的晶体结构名词概念晶体与非晶体晶格与晶胞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内容要求1.晶胞中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表示方法,即指数与图形对应关系。
2.金属中常见三种典型晶型的原子位置、单胞中原子数、致密度、配位数、密排面与密排方向。
3.立方晶系中方向指数的夹角和晶面间距。
二、晶体缺陷名词概念单晶体与多晶体晶粒与晶界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位错柏氏矢量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滑移与攀移内容要求1.定性说明晶体平衡时为什么存在一定的空位浓度。
2.简单立方晶系中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原子模型,及其对应的柏氏矢量。
3.位错滑移运动的条件及其结果。
4.晶体中的界面形式、界面能及其对晶粒形貌的影响。
三、材料的相结构名词概念固溶体与化合物电子浓度内容要求1.固溶体有哪些类型,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阐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为指导无机材料的生产和研制特定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各种材料合成、生产工艺课程打下必需的理论基础。
二、考试要求
考核类型:考试;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方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知识点
四、教学参考书
[1] 马爱琼、任耘、段锋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1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
[2] 陆佩文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1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3] 樊先平、洪樟连、翁文剑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1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4] 胡赓祥、蔡珣、戎咏华主编,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5] 宋小岚、黄学辉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
[6] 靳正国、郭瑞松、侯信主编,材料科学基础(第1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7] 黄学辉、宋晓岚、张联盟主编,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8]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主编,材料科学基础(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863 土力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
本课程着重讲述土的组成与物理力学性质、土中的渗流、抗剪强度、变形和固结、土压力、地基承载力与土坡的稳定性等土工问题.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土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常用试验方法及试验原理的掌握程度,采用土力学原理对简单土工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本课程满分150分,180分钟,闭卷笔试。
包括概念、选择、正误、计算和分析论述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考生需要携带笔、计算器。
三、考试内容1.土的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和土的压实性原理等.了解土中固体颗粒、土中的水和气,掌握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物理特性与压实性以及土的工程分类.2.土的渗透性与渗流土的渗透性与渗流规律、二维流网及其应用、渗流的危害及其控制等.应掌握渗流定律的基本理论、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渗透力的概念及计算、流土与管涌发生的条件及区别、渗透破坏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等,了解土中二维渗流问题及流网的绘制方法及应用.3.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各种载荷与各种基础形式组合情况下的附加应力的计算,有效压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力的转换和平衡关系。
应掌握土中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和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和有效应力原理.4。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沉降计算方法,压缩曲线的应用及超固结土的压缩问题。
应掌握土的固结试验与土的压缩性指标、土的变形模量与变形计算、地基沉降计算、饱和土体的一维渗流固结理论以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5.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以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应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理论与极限平衡条件、掌握土抗剪强度试验方法、不同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与孔压系数的确定,了解应力路径的概念。
6。
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和库论土压力理论与计算。
应了解土压力的类型,掌握郎肯土压力和库伦土压力的分析理论,不同条件下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了解两种土压力理论的计算误差。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原子结构与键合的基础知识;三大类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分析;相图和相平衡分析;材料的光、电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考试,为我院选拔在材料、光学工程等领域具有综合材料科学基础的深造人才。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原子结构与键合
1.原子结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元素周期表(原子的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势力等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原子间的键合(各种结合键的概念、特点、代表材料,通过结合键及原子间作用力分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晶体学基础(晶胞、晶格参数、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密堆结构的堆积
方式等)
2.金属晶体的结构
3.离子晶体的结构
4.共价晶体的结构
5.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第三部分晶体缺陷
1.点缺陷
2.线缺陷
第四部分相图与相平衡
1.相图基础(相区、相率、相转变分析)
2.二元相图分析(二元均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
第五部分固体中的扩散
1.扩散定律
2.扩散微观理论与机制
3.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4.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六部分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1.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吸收、反射、折射、透射、散射等)
2.材料的发光机理
3.材料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第七部分材料的电学性质及其应用
1.电学性质的基本概念(电导率、电阻率、电子导电、离子导电等)
2.固体的能带理论
3.半导体及其应用
4.材料在电学领域的应用。
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1、掌握二元系统相图的组成、分析,了解简单二元凝聚系统相图、生成化合物的二元凝聚系统相图。
2、掌握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和堆积方式、掌握离子晶体半径、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形状的关系、了解离子晶体的各种类型、领会硅酸盐矿物结构、组成,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了解缺陷的分类、特点,理解点缺陷的意义,领会缺陷浓度的计算方法和非化学计量缺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理解固溶体的分类、概念和结构、性能特点。
4、了解熔体的主要性质,理解玻璃体的结构特点,领会玻璃的通性,掌握玻璃与晶体物质在结构、性能、组成上的异同点。
5、理解表面行为材料表面结构、组成、性能的各种影响,熟练掌握润湿现象和润湿条件。
6、掌握:扩散的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质点迁移的微观机制、非本征缺陷引起的扩散行为,理解:扩散的影响因素、掌握质点扩散的特点、扩散的种类。
7、理解固相反应的概念、分类,领会固相反应的推动力,掌握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了解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杨氏、金氏方程的适用用条件。
8、理解烧结及相关的一些概念,识记影响烧结过程的因素,领会烧结机理,掌握烧结过程的推动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章相平衡
1、相律公式
2、组成相律的各个因素的意义
3、二元系统相图的组成
4、二元系统相图的内容和意义
5、简单二元凝聚系统相图、生成化合物的二元凝聚系统相图
第二章晶体结构
1、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和堆积方式。
2、掌握离子晶体半径、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形状的关系。
3、了解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各种类型。
4、领会硅酸盐矿物结构、组成,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第三章晶体结构缺陷
1、点缺陷的分类、概念和特点。
2、缺陷符号、缺陷反应方程式的写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3、固溶体概念、分类
4、固溶体性质
5、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的区别。
6、非化学计量缺陷的形成,影响因素和过程分析。
第四章熔体与玻璃体
1、熔体结构的聚合物理论、聚合物种类、数量与组成的关系
2、熔体性质、温度、组成对熔体粘度的影响
3、玻璃的结构
4、玻璃体与晶体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第五章固体表面及界面行为
1、表面能的定义
2、晶体的表面结构:表面弛豫、表面重构定义
3、吸附粘附定义
4、润湿定义、润湿的计算
第六章扩散
1、扩散的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2、流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特点
3、空位机制和间隙机制扩散
4、非本征缺陷引起的扩散行为
5、扩散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固相反应
1、固相反应概念和分类
2、固相反应推动力和影响因素
3、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杨氏、金氏方程的适用条件第八章烧结
1、烧结及相关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2、影响烧结过程的因素
3、烧结推动力
4、了解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的分类
5、了解烧结过程和各阶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