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10
- 格式:ppt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答案】C【解析】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面“折枝”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渔民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的光路图是【答案】D【解析】人看到水里的鱼,说明鱼身上的光射入了人眼,其光路图如下所示:【考点】光的折射3.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的是()【答案】D【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也就是说入射角将远离法线,反射角将靠近法线,满足此条件的只有D,故选D正确。
【考点】光的折射。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答案】C【解析】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只有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而当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就会大于入射角,所以A说法错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是正确的,但说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这种说法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v>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B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虚像,像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C说法正确,我们说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而凸面镜对光起的是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而凹面镜对光起的是会聚作用,所以D错误,只有C正确符合题意。
八年级光的折射物理知识点光的性质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光的折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光的折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光的折射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基础知识1.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规定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即:$sini/sinr=n_2/n_1$。
2.全反射:当光线从某个介质射向另一个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的发生是因为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导致光线无法透过介质。
二、光的折射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1. 针孔成像实验:在一个小孔中透过一束光线,可以发现在相邻的平面上会投射出一个清晰的倒立图像。
这是因为光线在进入孔洞时发生了折射,并根据图像形成规律投射到另一个平面上形成图像。
2. 光线折射实验:在由两块透明介质组成的实验器材中,通过对不同角度的光线进行照射和折射观测,可以通过计算角度和折射率来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折射规律。
三、光的折射应用光的折射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
1.光学仪器:例如显微镜、望远镜、光学传感器等都是基于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对光的折射和成像,实现各种光学功能。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折射传播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
利用光的快速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能够实现更远距离、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
3.光学薄膜: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特性,通过对光学薄膜进行特殊设计和制备,能够实现各种特殊光学功能,例如反射镜、渐变增透膜等等。
总结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光的折射定律和实验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和特性。
同时,光的折射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和光学薄膜等等。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未来光的折射还将发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功能。
八年级物理现象及解释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速度的改变而发生方向上的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例如,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会看到“折断”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
例如,当我们拍手时,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3.浮力现象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力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例如,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4.电荷的排斥与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这是因为电荷周围的电场会对另一个电荷产生作用力。
例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因为静电而吸引在梳子上。
5.磁场的力量磁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磁性物体产生作用力,这个力就是磁场的力量。
例如,磁铁可以吸引铁钉是因为磁场的作用。
6.电的传导电流在导体中可以流动,这是因为电子在导体中受到了电场的作用而流动。
例如,当我们在电灯开关上接通电源时,电流会流过灯泡使其发光。
7.光速的概念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公里,这个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速是有限的,因为根据相对论原理,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
8.反射现象当光碰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会按照一定的角度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例如,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脸是因为光线照到脸上并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
9.重力作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使物体向下拉。
例如,当我们跳起时,会感觉到地心引力把我们拉回地面。
10.惯性现象一个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这就是惯性现象。
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11.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压力是力与受力面积之比,而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商。
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的体重,而人字拖鞋对脚的压力较小。
12.热传导现象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地方,这就是热传导现象。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光的折射知识集结知识元光的折射现象知识讲解(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为光速发生了变化,导致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4)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5)在折射过程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6)基本概念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7)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筷子“弯折”、池水看着比实际浅、玻璃看着比摸着薄、海市蜃楼、透镜现象。
例题精讲光的折射现象例1.升级改造后的海口市东西湖,水清岸绿。
游客看到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的“蓝天白云”B.阳光下椰子树的“影子”C.水中游动的“鱼”D.亲湖栈道在水中的“倒影”例2.清晨,当我们刚刚看到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看到它的原因是来自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但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在穿过疏密不均的空气时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造成的。
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手影游戏B.水中倒影C.筷子弯折D.雨后彩虹例3.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成语、诗歌中,有的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俗语、成语、诗歌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扩散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孤掌难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例4.以下光学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反射B.池水照明月--光的反射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例5.碗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后退,某一位置碗看起来是空的,这是因为________;慢慢往碗中倒水时会发现重新看到硬币,这是由于光的____现象造成的,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名词。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1)理解折射规律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2)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运用【教学过程】1.光的折射A.光的折射(1)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叫做光的介质。
(2)光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说明,即使同一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的疏密分布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折射。
(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B.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光的两次折射现象将玻璃等透明物质放在空气中,光通过这些介质时,将在它的两个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
光通过窗户上的平板玻璃、玻璃三棱镜、透镜等介质上,都会发生两次折射。
如图甲所示是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
由于玻璃砖的两个界面是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平行,即CD∥AB,但两者间有一个侧向位移。
如图乙所示是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发生的方向变化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在看到一杯水时,水中的物体似乎被折断了一样。
光的折射现象是由光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引起的。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改变。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光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现象可以用折射定律来描述。
折射定律表明,光线在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为:n₁sin(i) = n₂sin(r),其中n₁和n₂分别是两种介质的光密度。
根据折射定律,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如空气)进入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如水或玻璃)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弯曲,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这就是我们在看到水中物体时,物体似乎被折断的原因。
光的折射现象还可以解释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改变。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进入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这是因为光在光密度较大的介质中与介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光的传播速度降低。
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常见,也在科学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仪器中,通过设计透镜和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特性来对光进行聚焦、分散和偏折,实现光的成像、色散和光路控制等功能。
此外,在光纤通信中,利用光的折射特性可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调控,使得信息可以以光的形式进行高速传输。
总结一下,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方向变化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可以用折射定律来描述,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光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和科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光学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折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的折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法与学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光的折射前面学习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问题来了,光在不同种介质中怎么传播呢?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 折射的光路图: (1)斜射时空中大角;(2)直射时方向不变。
5.光的折射现象: (1)池水变浅;(2)海市蜃楼;(3) 水中的筷子会“折断”等。
例 1.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A.α=30°,β<60°B.α=60°,β>60°C.α=30°,β>60°D.α=60°,β<60°例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奇妙的光纤D.近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了例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慢慢向水面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例 4.如图,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AB边射入,从BC边射出.请画出完整光路图。
1.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玻璃在_____侧。
2.学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经过连续几天观察,晓霞同学发现: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池内水面升至a位置时,她在池旁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水面升至b位置时,她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B.P点在S点的上方C.Q点与S点的一样高D.Q点在S点的下方3. 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 B. C. D.4.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1. 光的折射概念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推导出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n₁ * sin(θ₁) = n₂ * 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折射率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值,常用符号为n。
折射率越大,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越慢。
光在真空中的折射率为1,常用作参考。
4. 光的入射、折射和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可能会产生三种现象:入射、折射和反射。
•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过程。
•折射:光线通过折射定律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反射: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沿原来的传播方向返回。
5. 光的折射和速度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光从光密度大的介质射入光密度小的介质时,折射定律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传播速度增大。
•光从光密度小的介质射入光密度大的介质时,折射定律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的传播速度减小。
6. 折射的实际应用折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折射仪:折射仪是利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的,用于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光纤通信:利用光纤中的光进行信息传输,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利用了光的折射特性。
•科学仪器:在显微镜、望远镜等科学仪器中,折射技术被广泛应用。
7.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还与色散现象有关。
色散是指光在穿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
•色散通过分光棱镜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的光波会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蓝色的光波受到的折射比红色的光波强烈,所以蓝色的光波折射角比红色的光波大。
8. 光的折射和总反射当光从光密度大的介质射入光密度小的介质时,入射角超过一定临界角时,光不再折射,而是发生全反射现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 应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思考。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讯等,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折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介质(如水、玻璃等)、尺子、角度计等。
2. 教学课件:包含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
3. 案例资料:关于眼镜原理、光纤通讯等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15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实验操作(10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能力目标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法建议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设计示例1.引入课题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图6-l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教学总结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