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分子的量刑有哪些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1.38 KB
- 文档页数:1
毒品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摘要:毒品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刑事犯罪,具有隐蔽性、组织性、国际性、暴力性、秘密性等特征。
毒品犯罪这些特征使得查缉毒品犯罪组织和犯人具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毒品犯罪的特征,文章探讨了毒品犯罪的侦查对策。
关键词:毒品犯罪;秘密性;特殊侦查措施一、毒品犯罪的特点毒品犯罪不同于一般刑事犯罪,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一)作案手段具有强隐蔽性首先,毒品运输方式的隐蔽性。
贩毒分子为了躲避侦查,一般采取在毒品运输过程中采取隐蔽性措施,包括:(1)人货分离,利用合法的运输工具,如铁路、航空、邮轮等,将毒品伪装成邮件邮包邮寄,自己不携带毒品;(2)利用不知情的人做工具运送毒品。
自己随车监控;(3)将毒品伪装或藏匿,雇人押运或随车押运;(4)运输毒品的工具躲避各种检查关卡,跨境跨区域贩毒等等。
其次,利用各种隐蔽方式藏毒。
毒贩在贩运毒品的过程中,挖空心思,手段不断翻新,凡是能够藏匿毒品的物品均可能作为工具用于藏毒。
最常见的有:(1)混装藏毒。
常见的混装毒品工具大多为随身携带物品。
(2)空心部位藏毒。
利用皮鞋、胶鞋底(跟)部,书籍、砧板、家具、电器、机器等中心部位或掏空部位藏毒。
(3)夹层藏毒。
利用纸箱、木箱、竹萝、水壶、茶杯、饮料筒、帽子、头巾、衣领、衣裤口袋、腰带、棉絮等制作夹层藏毒。
(4)人体藏毒。
为掩人耳目。
将毒品藏匿于身体隐蔽部位。
等等。
最后,交易过程的隐蔽性。
交易是毒贩最后一道难关(如果不考虑洗钱的因素),在此阶段,由于交易双方不完全信任对方,毒贩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
包括:(1)交易时利用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不断变换时间、地点,待双方谈妥价格,验过毒资后,才在另外一个地方交货;(2)将毒品藏到大型商场存包柜,待买方将毒资存到其指定账户上,再告知其存货柜号码等等。
(二)贩毒有组织化、暴力化首先,毒品犯罪具有流程性和周期性特点。
所谓流程性是指毒品的非法种植、生产加工、制造和贩卖以及洗钱呈现前后相继、互为制约和影响的特点。
一、毒品犯罪刑法规定有哪些
毒品犯罪刑法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犯前两款罪,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二、毒品走私的法律特征
法律快车提醒您,毒品走私的法律特征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口的管制和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是复杂客体。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制毒物品管理法规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数量较大的制毒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国家管制的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配剂,而携带、运输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三、刑法规定毒品犯罪的年龄
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毒品犯罪特点是什么⼤家都知道,我国对于毒品犯罪是严厉打击的;对于有毒品犯罪⾏为的,是有严厉的处罚的。
那么,毒品犯罪的特点有哪些呢?今天,店铺⼩编就来给⼤家详细的说⼀说毒品犯罪的特点,希望可以帮助⼤家了解到毒品犯罪的特点,能够及时发现毒品犯罪,并制⽌其发⽣。
毒品犯罪特点是什么1、犯罪的国际化性质。
(1)绝⼤部分毒品来⾃于境外毒源地,我国所出现的毒品,尤其是精制海洛因,绝⼤部分是⼭境外跨国⼊境,并多来⾃于境外的毒源地。
(2)境外毒品犯罪集团将我国作为毒品中转地,境外毒品集团和不法分⼦将我国作为“⾦三⾓"毒品销往欧美等囡的中转地之⼀,短短数年问,毒品在我国境内的泛滥,客观上已成为全球毒品犯罪⼀体化的⼀个组成部分。
(3)过境贩毒引发吸毒蔓延,使我国成为毒品消费地。
2、共同犯罪突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涉毒犯罪,是我困出现的毒品犯罪中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
司法实践表明,单个⼈实施毒品犯罪(如⼩量的零包贩卖毒品、⾮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虽然并不少见,但从总体上看,其所占⽐例较⼩,⽽更多的则是共同实施犯罪。
究其原因,主要是毒品贩运⼀般距离较远,将毒品转化为“商品”的环节较多,因⽽承担风险太⼤。
如果没有他⼈协助,仅靠⼀⼈很难进⾏。
从我国的共同涉毒犯罪来看,有⼏种不同的形式。
(1)有组织犯罪,在制贩毒品案件中,有组织犯罪居多。
(2)专门从事⾛私贩毒的犯罪集团,境内的⼀些不法分⼦,尽管还没有形成规模庞⼤的犯罪组织,但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相互勾结,长期经营,组成了专门从事⾛私、贩运毒品的犯罪集团。
毒品犯罪集团⼈数较多,少则三四⼈,多则⼗⼏⼈、数⼗⼈,甚⾄上百⼈;其成员固定,有明显的⾸要分⼦进⾏策划和指挥;其组织较为严密,分⼯明确。
各成员之间既互相配合,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旦有⼈退出不⼲或泄露了内部秘密,往往遭到残酷的报复,不仅伤害其本⼈,还会累及其家⼈,发现有成员已暴露,则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掐断侦查线索。
禁毒法知识问答1、毒品的危害性有哪些?答: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一、毁灭自己。
毒品摄入人体后产生戒断反应,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导致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动脉严、支气管炎、肺气肿、各种皮肤病、慢性器质性脑损伤、中毒性精神病、性病及艾滋病等各种疾病。
二、祸及家庭。
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丧失人格,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六亲不认,从此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三、危害社会。
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得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
另外,对吸毒者进行各种医疗诊断,缉毒,戒毒力量的投入,对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等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2、制定《禁毒法》的宗旨是什么?答:制定《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3、《禁毒法》所指的毒品包括哪些种类?答: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禁毒法》对公民举报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是如何规定的?答: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5、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禁毒教育?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6、国家为什么实行毒品管制?答:因为毒品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个人。
7、毒品管制的内容有哪些?答: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
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
禁毒法律知识宣传1、毒品的危害性有哪些?答: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一、毁灭自己。
毒品摄入人体后产生戒断反应,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导致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动脉严、支气管炎、肺气肿、各种皮肤病、慢性器质性脑损伤、中毒性精神病、性病及艾滋病等各种疾病。
二、祸及家庭。
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丧失人格,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六亲不认,从此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三、危害社会。
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得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
另外,对吸毒者进行各种医疗诊断,缉毒,戒毒力量的投入,对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等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2、制定《禁毒法》的宗旨是什么?答:制定《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3、《禁毒法》所指的毒品包括哪些种类?答: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p1EanqFD4、《禁毒法》对公民举报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是如何规定的?答: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5、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禁毒教育?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RTCrpUDG6、国家为什么实行毒品管制?答:因为毒品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个人。
7、毒品管制的内容有哪些?答: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
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
毒品犯罪量刑的若干问题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严重,历来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多年来司法实践已形成了一些毒品犯罪量刑的共识和经验,但如何在毒品犯罪量刑中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罚当其罪,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拟就毒品犯罪量刑中常见的重要问题作一粗略分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索毒品案件量刑疑难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毒品的数量与量刑毒品数量直接反映出毒品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对定罪、量刑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某些毒品犯罪中,如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毒品数量具有犯罪构成要件意义,未达到一定数量标准就不能定罪。
但整体上看,毒品数量对量刑的影响比对定罪的影响更大,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毒品数量与量刑的关系也是更为突出的问题.毒品数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情节。
刑法分则根据毒品数量大小,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幅度。
确定了毒品数量,就可以直接依据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找到对应的法定刑幅度。
如果毒品系同一种类的,确定毒品数量的方法较为简单,可以直接相加,累计计算。
如果毒品系不同种类的,特别是有新类型毒品的,如何确定毒品的数量就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目前,我国明确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已有240多种,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更多达600余种,涉案的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
但刑法典只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规定了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3种常见毒品的数量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制定的《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大麻、可卡因、吗啡、度冷丁、盐酸二氢埃托啡、咖啡因、罂粟壳8种毒品,明确了“数量大”、“数量较大”的标准。
但是,对于大量的新类型毒品,司法解释尚未规定量刑的数量标准和换算方法。
不同种类毒品的换算,要求确定某一种类的毒品作为基准物。
在美国,大麻是最流行的毒品,市场占有量最大,美国便以大麻作为毒品换算的基准物。
浅议我国毒品犯罪刑罚轻缓化发表时间:2012-05-21T10:46:03.37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上)供稿作者:熊敏[导读] 应注重社会综合治理手段的运用,避免一味用重刑治理毒品犯罪。
熊敏(南京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摘要:从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来看,毒品犯罪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犯罪。
我国刑法一直以来对毒品犯罪均采取严厉的刑罚处罚。
而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却表明,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
本文对我国毒品犯罪刑罚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提出对我国毒品犯罪刑罚轻缓化的构想。
关键词:毒品犯罪;刑罚;轻缓化从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来看,毒品犯罪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犯罪。
中国的毒品犯罪刑罚实践也体现出一种重刑化取向。
然而,当前世界刑法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刑罚轻缓化,以这一趋势为视角,反观我国毒品犯罪的刑罚设置,可以有一些地方值得反思。
一、毒品犯罪刑罚轻缓化的理论依据对于刑罚轻缓化的理论依据,通说一般从人权保障、刑法发展趋势、反对重刑主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毒品犯罪来说,如果一味采取重刑化的刑罚设置,既不符合保障人权的需求,也不利于刑罚功能的实现。
传统的毒品犯罪重刑化思想,强调的是刑罚功能中的报应功能,企图通过震慑来实现对犯罪的控制。
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的综合治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震慑来实现犯罪控制已经不是刑法功能实现的最好途径。
此外,在人权保障意识高涨的今天,传统的毒品犯罪刑罚设置中体现的以报应为目的,以重刑为手段的观念已不再合乎时宜。
刑罚轻缓化不但是人权保障的需求,同时也符合行刑社会化、恢复性司法等刑法思路。
二、我国的毒品犯罪刑罚设置现状从我国刑法目前对毒品犯罪的规定上看,毒品犯罪无疑是一种重刑。
刑法对于贩罪的处罚幅度与刑期判决刑法对于贩卖罪的处罚幅度与刑期判决贩卖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销售、传播、运输、制造、持有毒品、走私、贩运、运输人口、非法买卖器官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刑法体系中,贩卖罪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幅度与刑期判决。
本文将从刑法角度探讨贩卖罪的具体情况、刑法的处罚幅度以及刑期判决的相关要素。
一、贩卖罪的具体情况贩卖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进行销售、传播、运输、制造、持有毒品、走私、贩运、运输人口、非法买卖器官等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威胁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后果。
贩卖罪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秩序,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二、刑法对贩卖罪的处罚幅度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贩卖罪是刑法中的重罪之一。
一般情况下,贩卖罪的处罚幅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刑法中规定了贩卖罪的量刑标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刑事责任。
例如,在贩卖毒品方面,根据毒品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幅度。
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可处以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数量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
2. 刑法还规定了一系列共同犯罪的处罚幅度。
对于贩卖罪中涉及到的共同犯罪行为,如组织、领导、参加犯罪集团、走私犯罪等情况,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刑法对于这些犯罪行为也制定了相应的刑罚。
3. 刑法还对于累犯、惯犯给予了较为严格的处罚幅度。
累犯是指在刑法规定的期限内,再次犯罪的行为。
惯犯是指因为多次犯罪被判处刑罚,并重新获释后再次犯罪的行为。
对于累犯和惯犯,刑法规定了更高的处罚幅度,以达到惩罚和震慑的目的。
三、刑期判决的相关要素除了刑法对于贩卖罪的处罚幅度外,刑期判决也是贩卖罪的重要部分。
刑期判决是指法院在对贩卖罪判决时,决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该被判处的刑期。
刑期判决的相关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的严重性。
贩卖罪的危害程度和行为的恶劣性对刑期判决有重要影响。
一、我国刑法规定几个毒品犯罪罪名
我国刑法规定12个毒品犯罪罪名: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2.非法持有毒品罪。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5.走私制毒物品罪。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10.强迫他人吸毒罪。
11.容留他人吸毒罪。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二、毒品犯罪有什么基本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三、什么是毒品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毒品犯罪指的是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法律快车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毒品犯罪主要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我国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中顾网律师解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5、《麻黄素管理办法》6、《强制戒毒办法》7、《戒毒药品管理办法》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的决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986年公布、199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等予以处罚。
(3)《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对我国麻醉药品的种植、生产、运输、进出口、使用的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
同时还规定了违反该法的处罚措施。
(4)《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对我国精神药品的种植和生产、供应、运输、进出口、使用的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
同时还规定了违反该法的处罚措施。
(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有很多条款内容涉及禁毒的行政处罚问题。
规定对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6)《强制戒毒办法》。
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制定的一项重要行政法规,对我国依法开展禁吸戒毒工作,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戒除毒瘾,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
我国对于毒品有哪些法律一:我国对于毒品的法律法规1.1 刑法的相关条款在我国,刑法是处理毒品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
其中,对于毒品的犯罪行为,刑法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处罚和刑责。
根据刑法的相关条款,毒品犯罪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罪名,包括贩卖毒品、运输毒品、制造毒品等,涉及到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
1.2《毒品管制法》《毒品管制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毒品进行立法的法律文件,该法规定了毒品的分类和管制措施,包括毒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
《毒品管制法》将毒品分为严重危害性毒品和一般危害性毒品,对于不同类别的毒品,法律规定了不同的管制措施,并明确了相应的处罚。
1.3《刑法修正案(八)》在2011年,我国对刑法进行了修正,并发布了《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对于毒品犯罪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其中,修改了贩卖毒品的刑事责任界定,增加了对毒品的种类和数量的明确规定,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给予了更加严厉的刑罚。
二:毒品的分类及特点2.1 鸦片类鸦片类毒品是指以鸦片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物质,这类毒品具有强烈的成瘾性和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
2.2 海洛因类海洛因类毒品是以海洛因为原料制成的一类毒品,这类毒品具有很高的成瘾性,且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2.3 合成类合成类毒品是一类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制成的毒品,这类毒品化学结构复杂,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作用,对于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三: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3.1 毒品指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规定的具有麻醉性、成瘾性和神经毒性的物质。
3.2 违反管制情节指在毒品管制法规定的范围内违反其规定的具体情况。
四:附件附件一:《毒品管制法》全文附件二:《刑法修正案(八)》全文一:我国对于毒品的法律法规及执法机构1.1 相关的刑法条款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毒品犯罪行为的处罚和刑责,其中包括贩卖毒品、制造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等。
这些条款具体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刑罚幅度,并确立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6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1 2016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题)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
A、“31”B、“17”、“63” D、“626”2、毒品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依赖性B、非法性、危害性D、治疗性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 )克,可判处死刑。
A、20B、04、以下不是新型毒品是( )。
A、海洛因B、冰毒、摇头丸、“偶尔吸一次毒品不会上瘾”的说法对吗?( )A、对B、不对6、是谁领导了“虎门销烟”?( )A、林则徐B、郑和7、在家中少量种植罂粟观赏,法规上允许吗?( )A、允许B、不允许8、吸食、注射毒品是什么行为? ( )A、是违法行为B、是自愿行为9、吸毒成瘾能否戒除?( )A、能,很难B、不能10、发生在( )的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次壮举。
A、1839年6月B、1840年6月、1829年6月D、183年6月11、《强制戒毒办法》中规定强制戒毒期限最少为( )天。
A、1B、90、6012、x疆很多地方都有野生麻黄草,它是易制毒化学品原料吗?( )A、是B、不是13、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的费用( )自己承担。
A、需要B、不需要14、不属于我国现阶段戒毒形式的是( )。
A、强制戒毒B、无限期戒毒、自愿戒毒1、对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表述正确的是( )。
A、个人和单位均可购买B、个人不得购买16、戒毒后复吸应该( )。
A、劳教戒毒B、自愿戒毒17、通过吸毒会传染的疾病是( )。
A、咳嗽B、感冒、艾滋病D、皮肤病18、现在我国毒情形势处在( )时期。
A、起步B、严峻、低潮19、国际禁毒公约是指国际性的反毒品条约,我国( )。
A、已加入B、未加入、正在申请加入20、国家鼓励向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 )。
A、保密并据情况奖励B、利用新闻媒体对举报者进行宣传21、吗啡、海洛因是从( )中提取的。
第二课堂禁毒法律学习测验答案在禁毒工作中,法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对禁毒法律学习测验的答案解析,来加深对禁毒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以下哪个法律是我国禁毒的基本法律?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我国禁毒事业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禁毒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为禁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2. 以下哪个法律是我国对毒品犯罪行为进行惩治的基本法律?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对犯罪行为进行惩治的基本法律,《刑法》对毒品犯罪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毒品犯罪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刑事处罚。
3. 以下哪个法律是我国对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毒品侵害的基本法律?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防止未成年人沾染毒品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也规定了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毒品犯罪行为的处罚。
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毒品犯罪行为?答案: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携带毒品和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属于毒品犯罪行为的有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携带毒品以及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行为。
5.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吸毒行为?答案:吸食、注射、吸食毒品混合物等直接接触毒品引起的行为。
解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定义,吸毒是指吸食、注射、吸食毒品混合物等直接接触毒品而引起的行为。
6. 对于吸食毒品的人员,我国法律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戒毒、教育、收容教养等。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对于吸食毒品的人员,可以采取戒毒、教育、收容教养等措施进行禁毒教育和康复治疗。
7. 对于贩卖毒品的人员,我国法律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追究刑事责任,并处以刑罚。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对于贩卖毒品的人员,我国法律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处以相应的刑罚。
一、2022贩毒量刑标准是怎样的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二百克以上不满四百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一般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五万元以上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具有法定从轻情节或者有本指南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一般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三万元以上或五万元以上。
2020贩毒量刑标准是怎样的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不满二百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一般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三万元以上。
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五万元以上。
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二十五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一般判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二十五克以上不满四十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一般判处十年以上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5、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四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一般判处十三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6、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三点五克以上不满七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一般判处一年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一克以上不满三点五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一般判处六个月以上一年六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8、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不满一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一般判处拘役或者管制。
9、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不满零点一克或者其他微量毒品的,比照第十一条规定从轻处罚。
二、贩卖毒品罪的方式有哪些1、将毒品买入后又转手卖出,从中牟利的;2、将家中祖传下来的毒品卖出牟利的;3、制造毒品后销售的;4、以毒品为流通手段交换商品和其他货物的;5、以毒品支付劳务费或者偿还债务的;6、赊销毒品的;7、介绍毒贩,从中牟利的;8、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违反国家规定,以三、贩毒多少克判多少年1、个人制造、贩卖、运输鸦片500两以上的,处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个人制造、贩卖、运输鸦片在300两以上不满500两,少数情节特别严重的,也可以处死刑,并且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分子的量刑有哪些特点?
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分子的量刑有哪些特点?
答:我国《刑法》规定的对毒品犯罪分子的量刑体现了以下特点:
(1)规定了较重的刑罚。
除对毒品犯罪分子规定死刑外,还规定了其他较重的刑罚。
体现了对毒品犯罪从严惩处的精神。
(2)普遍规定了财产刑。
针对毒品犯罪往往以获取暴利为目的的特点,《刑法》除规定“并处没收财产”刑外,对每一类具体的毒品犯罪都规定了应当或可以判处罚金。
(3)增加了适用刑罚种类。
对每一类毒品犯罪,除明确规定适用的主刑外,还规定了相应的附加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