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扩展基础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891.00 KB
- 文档页数:32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计算书一、基础结构布置选择本办公大楼基础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在地基受力层范围内,上部存在一层厚度为3m 的粉质粘土良好土层,下部存在一层厚度为2.5m 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淤泥质粘土软土层。
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对比柱下条形基础,它有刚度大、调整不均匀沉降能力强的优点,但照价较高。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柱下应优先考虑设置扩展基础。
二、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的确定根据之上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分析,本工程宜选择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以便加大基底至软弱土层的距离。
初选定基础埋深d 为1.5m 。
三、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基础埋深d=1.5m >0.5m ,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查表2-5有6.1=d η ()9.185.15.06.1915.18=⨯+⨯=m γkN/m 3()5.0-+=d f f m d ak a γη=200+1.6×18.9×(1.5-0.5)=230.24kpa由于在基础埋深范围内没有地下水,0=w h29.75.12024.2303.1460=⨯-=-≥d f F A G a k γm 2 取d l 2=0.2=b m , 0.42==b l m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1.354.20.821==s s E E ,25.10.25.2==b z >0.50 ,查表2-7得︒=1.23θ ,426.0tan =θ,54.2120.40.25.10.40.2203.1460=⨯⨯⨯⨯+=+=bl G F P k k k 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θθσσtan 2tan 2z b z l P lb cd k z ++-= ()()()427.05.220.2427.05.220.45.19.1854.2120.40.2⨯⨯+⨯⨯+⨯-⨯⨯= 1.58=kpa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3.7736.1915.18=⨯+⨯=cz σkpa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3.1943.77==+=z d cz m σγkN/m 3 ()1.1885.043.196.180=-⨯⨯+=az f kpa验算:4.1353.771.58=+=+cz z σσkp a <1.188=az f kpa (可以)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均满足要求。
柱下独⽴基础(扩展基础)的构造措施
扩展基础,尤其是锥形柱下独基,常常⽤于变电站或者底层⼩商业之中。
我个⼈总结了⼀下其中的计算⽅法和构造措施。
⼀、构造措施:
锥形基础的边缘⾼度不宜⼩于200mm,且两个⽅向的坡度不宜⼤于1:3;(地基规范8.2.1.1,及图中h1≥200,且放坡不
宜太陡,若h1+h2确定但是放坡太陡的话,将h1酌情放⼤,
保证h2/(B1+b/2)≤1/3)
扩展基础受⼒钢筋最⼩配筋率不应⼩于0.15%,底板受⼒钢筋的最⼩直径不应⼩于10mm,间距不应⼤于200mm,也不应⼩于100mm。
墙下钢筋混凝⼟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不应⼩于8mm;间距不应⼤于300mm;每延⽶分布钢筋的⾯积
不应⼩于受⼒钢筋⾯积的15%。
(地基规范8.2.1.1,此处主
要是为了注意受⼒钢筋的规格与间距要求)
柱、墙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需要满⾜8.2.2的要求,其中3级抗震labe=37d,4级抗震为35d;当基础⾼度⼩于laE
时,除总锚固长度符合上述要求外,其最⼩直锚段长度不应
⼩于20d,弯折段的长度不应⼩于150mm。
(对h1+h2的⼤⼩提
出了除计算之外的构造要求)
⼆、计算⽅法(8.2.7)
冲切承载⼒计算
狭长型独基以及墙下条基,需要验算竖向构件与基础交界处的基础受剪切的基础承载⼒
基础底板的配筋,按抗弯计算决定
⾼强度混凝⼟柱、低强度混凝⼟基础,应验算基础顶⾯局部受压承载⼒。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指在进行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时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流程,以供参考。
1. 确定设计要求: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土层的性质和地下水的水位等。
在这一步中,需要获取和分析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的数据,以便后续的设计工作。
2. 土层分析:根据现场勘察所得的土层参数和强度特性,进行土层的分类和分析。
可以使用各种经验公式和数值分析方法,如承载力计算公式、有限元分析等来确定土层的力学参数和稳定性指标。
3. 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定的设计方法和土层分析结果,进行无筋扩展基础的承载力计算。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弹性平衡法和有限元分析等。
计算的结果应当满足设计要求中的承载力指标。
4. 底座设计:对无筋扩展基础的底座进行设计。
底座的尺寸和形状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并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5. 基础稳定性分析:对无筋扩展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基础的倾覆和滑移稳定性分析,采用的方法可以是经验法或数值方法等。
6. 细部设计:对无筋扩展基础的细部构造进行设计,包括基础的厚度、坡度和混凝土的配筋等。
此外,还要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设计,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质量。
7. 施工图设计:根据前面的设计结果,绘制无筋扩展基础的施工图。
施工图中应包括基础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细部图,并标注有关的尺寸、标高和材料要求等。
8. 安全检查: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性检查,包括对设计结果、参数和假设进行审核和校核,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9. 施工过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质量的监控和控制。
包括验收现场土层、监测基础工程测量数据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10. 施工验收:在基础施工结束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
对基础的尺寸、平整度、强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这是一个基础的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流程,具体的设计内容和步骤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包括了设计要求确定、土层分析、承载力计算、底座设计、基础稳定性分析、细部设计、施工图设计、安全检查、施工过程监控和施工验收等环节。
2.8 扩展基础结构设计一、概述二、构造要求三、扩展基础的结构计算内容四、扩展基础的高度计算方法五、扩展基础的配筋计算方法一 概述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其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
基本概念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要求●几何尺寸●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mm~500mm●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小于70mm●垫层不计入结构计算●配筋要求●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一般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为0.2%●受力钢筋最小直径10mm,间距100~200mm根据h0=260mm厚底板和最小配筋率推算得到●保护层厚度40mm或70mm有垫层40mm(三b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无垫层70mm●混凝土强度●结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几何尺寸●满足一般要求●插筋●下端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数量、直径、种类与柱相同●长度满足锚固长度和抗震要求●分别在基础顶面下100mm、插筋下端设置箍筋☐墙下条形基础●几何尺寸●无肋板式条形基础:一般要求h≥300mm;b<1500mm可做成等厚度,b≥1500mm做成变厚度●配筋●无肋板式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不小于φ8@300,分布钢筋面积不少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三 扩展基础的结构计算内容 ☐基础厚度按45°角剪切、冲切(冲剪、双向剪切)确定底板厚度 ☐基础配筋按抗弯确定底板配筋冲切(独立基础)剪切(条形基础)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某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某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方案的详细描述和设计要点。
该扩展基础设计方案旨在为基础工程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好的性能。
2. 现状分析目前某基础工程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有限。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原有的基础工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因此,对该基础工程进行扩展并进行基础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
3. 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功能扩展:增加新的功能模块,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
•性能优化:提供更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提升系统性能。
•可扩展性:设计方案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将来进一步扩展功能。
4. 功能扩展4.1 新功能模块A在扩展基础设计方案中,我们将引入新的功能模块A。
该模块将负责处理某基础工程的业务逻辑,并且提供一些新的API接口供其他模块调用。
该功能模块将通过以下几个子模块来实现:•子模块A1:负责处理某种特定的业务逻辑。
•子模块A2:负责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
•子模块A3: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4.2 更新功能模块B除了引入新的功能模块A,我们还将对功能模块B进行更新和优化。
通过引入新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并进行代码重构,我们可以提高功能模块B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5. 性能优化为了优化某基础工程的性能,我们将采用以下几个策略:•优化算法:评估现有算法的性能并进行改进,以减少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并行处理:利用多线程或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将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并行处理,以提高计算速度。
•缓存技术:引入缓存技术,将频繁访问的数据缓存到内存中,以加快数据访问速度。
6. 可扩展性为了确保设计方案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我们将采用以下几个策略:•模块解耦:将功能模块进行解耦,降低模块之间的依赖性,以方便后续的功能扩展。
•接口设计:设计良好的接口,使得新增功能模块能够方便地与已有模块进行集成。
•模块化架构:采用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以便后续能够方便地新增或替换功能模块。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指在进行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时所需要遵循的步骤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
下面是一个包含详细步骤的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流程,供参考:第一步:了解设计要求和条件首先,设计师需要与业主或委托方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条件。
包括设计荷载、设计参数、场地条件、土质特性等。
建议设计师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场地的实际情况。
第二步:确定基础形式和尺寸根据工程的承载力要求和土质特性,设计师需要确定无筋扩展基础的形式。
通常包括圆形、方形、等边多边形等。
然后,确定基础的尺寸。
尺寸的选择应满足工程要求,并兼顾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第三步:计算设计荷载根据设计要求和条件,确定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通常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倾覆力矩等。
根据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要求,进行荷载的计算。
第四步:分析土壤承载力根据场地勘察数据和土质特性,分析土壤的承载力。
主要包括静力触探、岩土工程试验等。
然后,根据承载力原则,计算无筋扩展基础的土壤承载力。
第五步:确定基础形状和边距根据所得到的荷载和土壤承载力,确定无筋扩展基础的形状和边距。
通常基础边距的确定需要考虑土壤的侧向承载力,以及基础之间的相互影响。
设计师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第六步:开展基础稳定性分析根据所得到的基础形状和边距,进行基础的稳定性分析。
通常包括倾覆、滑移和沉陷的校核。
设计师需要根据最不利的工况进行分析,以保证基础的安全性。
第七步:绘制基础施工图在确定无筋扩展基础的形状和边距后,设计师需要绘制基础施工图。
图中应包含基础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和细部图等。
绘制时应注明基础尺寸、边距、土层厚度、荷载大小等重要参数。
第八步:编制基础施工说明书设计师需要编制基础施工说明书,详细描述基础的施工方法、工序和要求等。
说明书应包括材料的选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等。
第九步: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质量控制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基础的施工过程,并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扩展基础一般要求
1. 掌握扩展基础知识和技能
-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 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如、、++等
- 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 了解软件工程相关理论和实践
2. 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 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 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
- 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 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 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 具备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
5. 掌握相关工具和技能
-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工具
- 掌握项目管理和文档编写技能
-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动向
通过扩展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1. 简介基础工程的扩展是指在传统的基础工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对工程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本文将会探讨基础工程扩展的基础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基础设计原则基础工程扩展的基础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功能性基础工程的扩展应该注重增强工程的功能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明确工程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并对各功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效能。
2.2 可持续性基础工程的扩展应该注重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使用可再生资源,采用环保材料,设计节能高效的系统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2.3 安全性基础工程的扩展应该注重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工程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扩展基础设计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结构、采用可靠的材料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2.4 可维护性基础工程的扩展应该注重提高工程的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包括方便的检修和维护、易于更换损坏部件以及延长工程寿命的能力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工程的易维护性,并合理设置检修通道和设备,以方便日常维护和紧急修复。
3. 基础设计方法基础工程扩展的基础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分析用户需求在进行基础设计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明确用户对工程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以及对工程未来发展的预期。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3.2 探索新技术基础工程扩展的基础设计需要紧跟技术进展和创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探索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以提高工程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系统、使用新型高强度材料等。
3.3 进行模拟和优化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