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解答
- 格式:wps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教育统计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教育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数学学科,研究的是教育领域的统计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统计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制定教育政策和改进教育方法,还可以提供科学依据来评估教育效果和指导个别教育方案的设计。
以下将对一些教育统计学的真题进行解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统计学知识。
1.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教育统计学是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教育领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数据的收集方法、统计数据的描述和绘图方法、教育数据的推断统计方法、教育实验设计和教育评价方法等。
2.什么是教育数据的收集?教育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搜集教育实践中所涉及的各种数据。
这些数据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测试评估、档案记录等途径收集得到。
收集的数据可以是定量数据,比如学生的分数、学生的背景信息等;也可以是定性数据,比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反馈等。
3.教育统计学中的统计数据描述和绘图方法有哪些?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数据描述方法包括中心趋势度量(比如平均数和中位数)、变异程度度量(比如方差和标准差)以及分布形状度量(比如偏度和峰度)。
另外,教育统计学还常用的绘图方法有直方图、柱形图、折线图等。
4.教育数据的推断统计方法有哪些?教育数据的推断统计方法是指根据抽样数据对总体教育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比如通过学生学业测试成绩的样本数据来估计学生整体的平均学习水平。
假设检验则用来检验某个教育假设是否成立,比如检验两个学校的教育成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教育实验设计和教育评价方法有哪些?教育实验设计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的情况进行比较来评估教育方案的效果。
常见的教育实验设计方法包括前后测设计、双盲实验设计等。
教育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对教育方案的效果、教学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
13.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检验。
《教育统计学》作业参考答案(教育学专业)一、名词解释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4. 统计表: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
5. 总体: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6. 二列相关: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的划分为二分变量,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二列相关。
7. 参数: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业绩反映总体上各种特征的数量是参数。
8. 小概率事件:样本统计量(随机事件)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小于或等于事先规定的水平,则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
9. 中位数:在一组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位于中央位置上的那个数称为中为数。
10. 统计量和参数:样本上的数字特征量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量是参数。
11. 回归分析:把存在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作为自变量,另一个作为因变量,并建立方程式,由自变量的值估计、预测因变量的值,这一过程称为回归分析。
12. 相关关系:两个变量间的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二、填空题1. 从变化方向上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有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2. 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经常性资料、专题性资料。
3. 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和圆形图。
4. 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5. 统计图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
6. 差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
7. 统计数据按来源方式可分为点计数据和测量数据。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 A. 研究对象的全体- B.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C. 研究对象的样本- D. 研究对象的个体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统计学的特点?- A. 描述性- B. 推断性- C. 数量化- D. 客观性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 A. 均值- B. 方差- C. 点估计- D. 区间估计答案:D4. 在教育统计中,以下哪个指标用于衡量成绩分布的集中趋势?- A. 标准差- B. 方差- C. 平均数- D. 众数答案:C5.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确定总体参数的值- B. 判断样本与总体是否一致- C. 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D. 判断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答案: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区别。
-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回归系数则是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度量,通常表示为斜率。
2.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
- 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数值等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描述和总结,不涉及对总体的推断。
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3. 什么是标准误,它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它衡量了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估计的精确度。
在统计分析中,标准误用于计算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以评估估计的可靠性。
####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某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如下:70, 80, 85, 90, 95。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 平均数:(70+80+85+90+95)/5 = 84- 中位数: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即85-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这里没有重复的数值,所以没有众数- 标准差:首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然后求和,除以数据个数,最后取平方根。
《教育统计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一组限为70—80,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考虑精确下限):()A 、69.5B 、75.5C 、79.5D 、74.6答案:C2. 向下累积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A 、对应次数的总和B 、以下各组次数的总和C 、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D 、对应的总次数答案:C3. 任何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 、0B 、0≤P<1C 、0≤P≤1D 、-1答案:C4. 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 )A 、单位是厘米B 、单位是米C 、单位是平方厘米D 、无单位答案:D5. 有8个数据4 、5 、2 、9 、7 、6 、1 、3,它们的中位数为:()A 、8B 、4.5C 、7D 、9答案:B6. 标准分数是一种相对的:()A 、集中量数B 、变异系数C 、差异量数D 、位置量数答案:D7. 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集中量数的是()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全距答案:D8.如果r=0.6,r:一-0.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互为相反数B 、nullC 、null 士和:的相关程度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9.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间的相关强度最小的是( )A 、0.90B 、0.10C 、-0.40D 、-0.70答案:B10.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描述:()A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B 、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C 、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D 、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答案:C11.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数量变化方向一致的是()A 、-0.71B 、-0.65C 、0.31D 、0答案:C12. 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5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 、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B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D 、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答案:C13. 从数据来源的角度,找出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A 、50本B 、50人C 、50公斤D 、50所答案:C14. 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 、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 、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 、80%以上高于该生成绩D 、80%以下低于该生成绩答案:D15. 常用于描述离散性随机变量统计事项的统计图是( )A 、条形图B 、次数直方图C 、次数多边图D 、散点图答案:A16. 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所测出的气温量值是()A 、称名变量数据B 、顺序变量数据C 、等距变量数据D 、比率变量数据答案:C二、多选题1.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的假设有( )A 、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方差相等B 、每个处理条件内的观察都是独立的C 、不同处理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D 、因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符合球形假设答案: A B C D2. 以下检验方法中,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是( )A 、X2检验B 、T检验C 、F检验D 、符号检验答案:A D3. 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 )A 、总体正态分布B 、各处理方差齐性C 、总体方差已知D 、各组样本容量相同答案:A B4. 为了了解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共有3种教学方法,选择高一年级六个平行班。
2017年6⽉西南⼤学⽹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统计学〉0282⼤作业答案⑵决定组距和组数。
将全距分成若⼲组时,要确定组距和组数。
组距就是每个组内包含的距离,⽤i表⽰。
组数就是分组的个数,⽤k表⽰。
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组距和组数。
在本例中,可以把组距定为5分,把数据分为7组。
⑶决定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范围。
每组的最低值为下限,最⾼值为上限。
最⾼组要能包括最⼤的数值,最低组有要能包括最⼩的数值。
本例中,各个组的区间依次为:[65,70)、[70,75)、[75,80)、[80,85)[85,90)、[90,95))、[95,100)⑷登记和计算频数。
分组之后,将数据在各个组内出现的频数加以登记然后计算出来,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
组中值为各组的下限与上限之和的⼀半,即下限与上限的平均数。
如果要编制累积频数分布表,就需要再计算累积频数。
累积频数就是把各组的频数由下⽽上,或由上⽽下地累加在⼀起。
如果要编制累积百分⽐分布表,就计算累积频数在总体频数中所占的百分⽐。
⑸编制⼀个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将各项资料整理到表格中,制表⼯作就告完成。
下表就是本例编制完成的⼀个⽐较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20个学⽣语⽂成绩的频数分布表成绩组中值频数累积频数累积百分⽐65- 67.5 1 20 100%70- 72.5 5 19 95%75- 77.5 4 14 70%80- 82.5 1 10 50%85- 87.5 3 9 45%90- 92.5 2 6 30%95- 97.5 4 4 20%。
XXX18秋[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1.√2.√3.√4.√5.√6.√7.√8.×(几何平均数是同一变量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比率的平均数)9.√10.√11.√12.×(样本容量指样本中个体的数量)13.√14.√15.√16.×(中位数是80)17.×(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小,分布越整齐)18.×(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负相关)19.√20.√21.√22.√23.×(统计表的标题要写在表的上方)24.√25、√ 差异系数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变异程度的指标,它是方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26、√ 总体的各种数字特征称为参数,它们可以通过样本统计量的计算来估计。
27、×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它可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强度和方向。
28、√ 双向表χ检验适用于按照两种标准分类的点计数据资料,可以用于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29、√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数,说明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加。
30、√ 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是介于0和1之间的正数,且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31、√ 标准差是一种用于衡量数据集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两组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
32、×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时,算术平均数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使用中位数等其他集中趋势指标来描述数据的典型水平。
33、√ 直条图是一种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可以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4、× χ2分布呈现出右偏态或左偏态的情况,而不是正偏态。
35、√ 相关系数可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和密切程度,通常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36、×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88、73、88、78、98分,这组成绩的众数是88分,而不是98分。
《教育统计学》答案一、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先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将总体各单位(或个体)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型,然后按比例或不按比例从每一层中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样本。
它可抽到总体内各种类型或水平层次的个体,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强,其原则是各层内个体差越小越好,而层间的差异越大越好。
2.检验的适用资料是什么?它有哪些用途?检验是检验计数资料或次数资料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分布之间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是检验计数资料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用于按一个分类标志分类的资料,检验各类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是否相符合,即吻合性检验;二是用于按两个分类标志分类的资料,检验这两个分类标志(或因素)之间是否独立,即独立性检验。
3.参数假设检验与非参数假设检验有什么区别? 参数检验法主要有检验、检验、检验等,是在假设总体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相应参数的特征,它受样本容量与总体分布形态限制。
在总体分布非正态或分布形态不清时,通过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时,不能直接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而是通过检验其分布情况实现的,这时采用的是非参数检验法。
它与参数检验最大的区别是对样本信息利用不全面。
4.简述解释和运用相关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两变量间存在相关,仅意味着变量间有关联,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第二,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测量单位,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第三,相关系数r 受变量取值区间大小及观测值个数的影响较大。
第四,一定的相关系数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才具有意义;在另一种情况下运用便失去了意义。
第五,通过实际观测值计算的相关系数,须经过显著性检验确定其是否有意义。
二、计算题1. 某市去年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八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38%,今年在一些中学随机抽取了八年级学生有1200人进行视力检查,患近视的有520人。
该市教育局长认为今年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减退。
1.某市中学某项测验成绩平均数为70.3该市甲校15名学生该项测验成绩为:68 70 65 72 60 62 68 75 70 60 72 62 65 62 68(1)求甲校该项测验成绩的区间估计(2)甲校该项测验成绩与全市是否一样?2. 在教学中甲乙两班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
现从俩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后期用统一试题测验结果如下,问两种实验方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甲班:20 20 16 12 19 13 16 16 20 16乙班:18 17 16 16 12 9 7 15 13 7第一题:(1).n=15是小样本;由原始数据计算出样本均值S=(68+70+…+62+68)/15 = 66.6;计算出样本方差σ²= [(68-66.6)²+ …+(68-66.6)²]/15 = 22.4;σ= 4.73286;α=0.95 1-α=0.05 T =(^X-μ)/(S/√n) ~ t(n-1)t 1-a/2= t0.05= 2.1448;于是区间估计为P(x^ - t1-a/2S/√n<μ<x^ - t1-a/2S/√n)= 1-α;95%的置信区间(63.979,69.221);(2)解:1、提出假设,H0 :μ=μ0H1: μ≠μ02、计算α=0.05(即p<=5%为划分小概率事件的标准)计算标准离差uu=(^x-μ)/ σ= (70.3-66.6)/ (4.73286/√15) =3.7/ 3.0283、确定检验形式因为没有资料可以说明甲校某项成绩是高于还是低于某市中学的平均水平,故采用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根据n=14,查表得,由于u= 3.028> u 0.05=2.2.977,所以要拒绝零假设,即甲校该项测验成绩与全市成绩有显著差别。
第二题解:一、先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方差齐次性检验。
1、提出假设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两组测验分数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随机抽出的独立样本,那么,两个相应方差估计值比值的抽样分布呈F分布,于是可用F作为检验两个方差齐次性的统计量。
教育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2. 在教育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频率B. 均值C. 抽样D. 标准差3.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确定总体参数B. 估计总体参数C. 验证假设的真伪D. 收集数据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态分布的特点?A. 偏态分布B. 双峰分布C. 对称分布D. 无规律分布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0, 1)C. [-1, 1]D.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标准误,并说明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8. 描述线性回归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某学校对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抽样调查,得到样本均值为78分,样本标准差为10分。
请计算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
10.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并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 班级 | 学生人数 | 平均成绩 |||-|-|| 1 | 30 | 85 || 2 | 40 | 80 |答案一、选择题1. C. 平均数2. C. 抽样3. C. 验证假设的真伪4. C. 对称分布5. C. [-1, 1]二、简答题6.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以推断总体特征,而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研究。
抽样调查节省时间和成本,但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全面调查结果更准确,但成本高,时间消耗大。
7. 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它衡量了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在统计推断中,标准误用于计算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
8. 线性回归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用于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例如,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等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
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
1、两个变量之间精确和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 A.√
2. B.×
2、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1. A.√
2. B.×
3、抽签法是单纯随机抽样的一种方法。
1. A.√
2. B.×
4、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1. A.√
2. B.×
5、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1. A.√
2. B.×
6、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1. A.√
2. B.×
7、标准差是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1. A.√
2. B.×
8、几何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1. A.√
2. B.×
9、用量尺测得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1. A.√
2. B.×
10、直方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1. A.√
2. B.×
11、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和标目构成。
1. A.√
2. B.×
12、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容量。
1. A.√
2. B.×
13、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测验,所获得的两组测验结果属于相关样本。
1. A.√
2. B.×
14、教育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A.√
2. B.×。
西南最新版[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0282]《教育统计学》第一批次[判断题]“65、69、72、87、92”这组与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就是76.4分后。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整群抽样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抽样方法。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直条图就是用面积则表示频数原产的图形。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概率为0的事件就是必然事件。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一组数据中存有极端数值时用算术平均数做为分散量指标也能够较好地叙述数据的典型水平。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可以采用标准差去比较两组单位相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就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标准差就是方差的平方根。
参考答案:恰当[判断题]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的样本。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圆形图中扇形面积则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到的比重。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只列举观测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数据指标名称的统计表就是直观表中。
参考答案:恰当[判断题]机械抽样不能和单纯随机抽样结合使用。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70、89、70、90分这组与数据的全距就是20分后。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符号检验就是以正负号做为检验资料的统计数据检验方法。
参考答案:恰当第二批次[判断题]某班50个学生中有20个男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女生的概率是0.4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存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88、73、88、78、98分后,这组与成绩的众数就是98分后。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重回分析的前提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有有关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双向表中χ2检验适用于于按照两种标准分类的点计数据资料。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秩和检验适用于于比较两个单一制样本的差异。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分组属分层抽样的方法。
教育统计学常见问题解答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教育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评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在教育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回答一些常见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统计学。
问题一:什么是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研究和评估教育系统的学科。
它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技术,以了解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政策的特征和趋势。
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制定政策,评估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改进教育质量和平等性。
问题二:教育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教育统计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政策评估: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
通过研究和分析教育数据,可以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2. 教育质量评估:教育统计学可以用来评估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结果和其他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3. 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决策者更有效地分配教育资源。
通过分析学生和学校的特征和需求,可以确定资源的分配方式,以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4. 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统计学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需求和挑战,为教育发展制定策略和计划。
5. 教育研究: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可以验证教育理论和假设,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问题三:教育统计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教育统计学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教育数据进行总体特征和概括的统计方法。
它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统计指标,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教育统计》作业参考答案(数学专业)一.填空1.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机样;等距抽样2.分散程度;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3.1=ρ4.,E A S S S +=∑ E S , A S5.线性;正态6.d M M x ,,07.Q U Syy +=8.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9.差异程度,R Q , D A ⋅ ,S10.0=ρ11.E A S S S +=∑12.回归系数,回归方程13.集中趋势,d M M x ,,0 14.极差系数 四分位差系数 C ,V 15.Q u Q u S yy ,,+= 二.计算题1. 9973.0199865.021)3(2)33()3)3(=-⨯=-Φ=<≤-=+<≤-Z P X P σμσμ2.μ的95%的区间估计为 ]30496.12.81[±3.64:0=μH 96.1125.3366.96469||>=-=u故否定0H ,即有显著差异。
4.11.3665.07=⨯-=-=x b y a 65.0==Sxx Sxy b5.6826.018413.021)1(2)11()8575(=-⨯=-Φ=<≤-=<≤Z P X P人数:120⨯00.6826=82(人)6.]1109.36262.23.82[-±7.82:0=μH 96.137.21048285||>=-=u 否定0H ,有显著差异8.516.017580.021)7.0(2)7.07.0()8872(=-⨯=-Φ=<≤-=≤Z P X P人数:45×0.516=23(人)9.]1104.11262.23.82[-±10.80:0=μH 96.15.1948082||<=-=u ,接受0H 无显著差异。
11.16.0)1(1)1(1)48(1)48(=Φ-=<-=<-=>Z P X P X P12.]108.496.174[±13.80:0=μH 96.1506.5805.82||>-=u 故否定0H ,有显著差异。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1.C2.B3.D4.C5.B6.C7.B8. A9. A 10. C11. D 12. B 13. A 14. B 15. C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特点:(1)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后,这批标准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标准分数大于0时,表示测验成绩在平均数之上;标准分数小于0,表示测验分数在平均分之下;标准分是等于0,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数相等。
(2)标准分数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
因此,不同科目的标准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3)标准分数本身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4)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的取值范围在-3—+3之间。
标准分数的意义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比例做出最好的解释。
意义:第一,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第二、标准分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反映出考生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2、请说出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答案要点:首先对两个样本相应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提出没有差异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然后以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该抽样分布为以零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来考察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否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看样本平均数之差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如何。
当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大,大到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足够小时,就可以从实际可能性上否定零假设,于是应当接受备择假设。
这就意味着,样本平均数之差不是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说,两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确实有本质差异,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两个相应总体平均数不同所致。
如果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小,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较大,那么,应保留零假设而拒绝备择假设。
这意味着,两个样本平均数是来自同一个总体或来自平均数相同的两个总体,而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的。
教育统计参考答案教育统计参考答案教育统计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教育领域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统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教育统计的意义、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统计的意义教育统计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统计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数据,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到教育的发展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长期跟踪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各种教育政策的效果,为政府和学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
二、数据收集方法在进行教育统计时,数据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数据挖掘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回馈,可以获取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进行,以了解他们对教育的需求、态度和满意度等。
实地观察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学校、教室和课堂等教育场所,可以直接观察到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教学过程的质量等。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对于了解教育现状非常有帮助。
数据挖掘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挖掘,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数据分析的应用教育数据的分析是教育统计的核心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