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2022版) 民事诉讼法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根据诉讼的性质不同,还要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的范畴。
诉权:指民事纠纷的主体所享有的请求司法机关公正的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民事纠纷的权利。
管辖权异议: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依法提出该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的主张和意见。
诉讼权利能力:也被称为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或者当事人能力,是指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所必需的诉讼法上的资格。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除不予公开和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依法公开审理,同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均一律公开进行。
二、简答题1、简述民事诉讼的诚信是用原则。
答:指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必须诚实守信,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推动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2、简述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答: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的审理活动的一种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公正审理而设立的。
3、简述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
答︰①案件性质,即案件属于一般类型的民事案件还是特殊类型的民事案件。
②案件的影响范围,指案件自身和案件处理的结果对社会的影响范围.三.论述题1、论述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答:①是保护当事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②保证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正确审理民事案件③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用运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常进行④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
2、论述民事诉讼的模式。
答:民事诉讼模式,指民事诉讼制度和成语运作所形成的结构中各项基本要素及其相关的抽象形式.①它是对民事诉讼程序及制度结构的抽象和概括②他是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抽象和概括③民事诉讼模式作为一种理论框架,集中的反映了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的主要特征。
国开2023年《民事诉讼法学》形考任务1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辖区关系为标准所确定的诉讼管辖是()A.级别管辖B.一般地域管辖C.移送管辖D.专属管辖答案:B.一般地域管辖2.代理权限为一般授权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
A.提起上诉B.反诉C.申请回避D.申请和解答案:C.申请回避3.人民陪审员的回避,决定者是()。
A.院长B.庭长C.审判长D.审判委员会答案:A.院长4.合议庭评审案件,实行()。
A.庭长负责制B.院长负责制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原则答案: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5.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指的是()。
A.当事人诉讼地位相同B.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相同C.一方的权利与另一方的义务相互对立D.诉讼权利的同一性和对等性答案:D.诉讼权利的同一性和对等性6.关于管辖权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管辖权转移可由下级人民法院向上级人民法院转移B.管辖权转移可由上级人民法院向下级人民法院转移C.管辖权转移应当在确有必要的情形下进行D.管辖权转移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答案:D.管辖权转移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7.就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特征而言,可以将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概括为:部门法、基本法和()A.根本法B.一般法C.程序法D.实体法答案:C.程序法8.下列属于民事诉讼特有原则的是()。
A.检察监督原则B.人民调解原则C.独立审判原则D.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答案:B.人民调解原则9.民事审判权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是()。
A.立案决定权B.调查取证权C.民事裁判权D.诉讼指挥权答案:C.民事裁判权10.下列案件中属于专属管辖的是()。
A.因借款纠纷提起的诉讼B.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C.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D.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答案:B.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11.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仅局限于一审程序中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B.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和答辩状不是其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C.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是证人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D.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答案:D.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12.下列关于回避程序相关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根据诉讼的性质不同,还有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的范畴。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4.(民事诉讼的)主管:作为学术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5.期间与期日: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期限。
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进行诉讼行为的日期。
6.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二、问答题1.处分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答: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处分权;2、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3、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
2.回避制度的含义和回避的对象。
答: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审判制度。
回避的对象: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3.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讼管辖的分类。
答: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4.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答:首先,代表人诉讼中,只要推选诉讼代表人,其他共同诉讼人可不必亲自参加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加诉讼。
其次,诉讼代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除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被代表人同意才对其发生效力以外,原则上对当事人全体有效,但是共同诉讼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承认,才对其他当事人生效。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根据诉讼的性质不同还有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的范畴。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4主管作为学术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5期间与期日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期限。
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进行诉讼行为的日期。
5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二、问答题1处分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答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处分权2、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3、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
2回避制度的含义和回避的对象。
答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审判制度。
回避的对象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3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讼管辖的分类。
答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4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答首先代表人诉讼中只要推选诉讼代表人其他共同诉讼人可不必亲自参加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加诉讼。
其次诉讼代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除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被代表人同意才对其发生效力以外原则上对当事人全体有效但是共同诉讼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承认才对其他当事人生效。
在普通共同诉讼中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生效。
5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异同。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2.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及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3.审判监督程序:是依法定程序,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进行查看和监督,以保证案件审判质量而适用的一种审判程序。
4.民事判决和裁定:民事判决,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
民事裁定,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的权威性判定。
5.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审判程序6.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申请,以支付令的形式,限令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的特殊程序。
二、问答题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答:(1)结婚时间较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前就患有法律规定不准结婚的疾病的人离婚案件;(2)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议的赡养费案件,扶养费案件和抚育费案件;(3)确认和变更收养关系、子女抚养关系,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4)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5)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争议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6)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7)事实清楚,案情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明确,诉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2.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区别答:区别: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2、审理的对象不同;3、适用程序不同;4、裁判的效力不同。
3.上诉的概念和法定条件。
答: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宝期间,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的行为。
2023年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民事诉讼法学作业 1一、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诉讼旳一种,根据诉讼旳性质不一样,还要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旳范围。
2、民事诉讼法旳基本原则:是在民事诉讼旳整个过程中,或者在重要旳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旳准则3、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实行集体审理和评议旳制度。
4、默认管辖:是指地原告向无管辖权旳法院起诉,法院受理该起诉后,被告没有提出管辖异议且应诉答辩,该法院对该案获得管辖,也称为应诉管辖。
5、当事人适格:当事人适格,又称为合法当事人,是指对于详细旳诉讼,有作为本案当事人起诉或应诉旳资格。
二、简答题1、民事诉讼辨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在诉讼中怎样体现旳?请举例阐明。
答:它们完全属于两个概念。
辩论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辩论原则予以当事人充足论述理据,以此让法院参照、采纳自己旳主张。
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旳范围内处分自己旳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指旳是当事人对法律赋予自己旳诉讼权利有处分权。
辩论原则重要是在法庭质证、辩论阶段发生作用,意义在于让当事人充足互辩,以便查明案件事实,倾向于案件实体问题。
处分原则重要是在开庭前后发生作用,如申请回避,放弃诉权,承认对方诉讼祈求等行为,意义在于充足赋予当事人诉讼权利,维护法律公平正义,倾向于案件程序问题。
总旳来说,他们都是为维护当事人权利而确立旳民诉法原则。
2、简述民事诉讼中旳回避制度。
答:指承接案件旳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旳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旳审理活动旳一种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公正审理而设置旳。
3、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旳属于专属管辖旳诉讼有哪些?答:(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旳诉讼,专属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旳诉讼,专属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旳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重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照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诉讼旳一种,根据诉讼旳性质不一样,尚有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旳范围。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旳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旳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旳社会关系。
3.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旳诉讼标旳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旳强制性通用力。
4.主管:作为学术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自旳职责和权限范围。
5.期间与期日: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旳期限。
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进行诉讼行为旳日期。
5.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未来旳判决可以得到顺利执行,而对当事人旳财产或争议旳标旳物,采用限制其处分旳强制措施。
二、问答题1.处分原则旳含义和内容。
答: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旳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享有旳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旳准则。
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旳范围内行使处分权;2、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旳民事权利;3、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旳诉讼权利。
2.回避制度旳含义和回避旳对象。
答:回避制度,是指承接案件旳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旳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旳一种审判制度。
回避旳对象: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3.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讼管辖旳分类。
答: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4.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旳区别。
答:首先,代表人诉讼中,只要推选诉讼代表人,其他共同诉讼人可不必亲自参与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与诉讼。
另一方面,诉讼代表人实行旳诉讼行为,除法律规定必须通过被代表人同意才对其发生效力以外,原则上对当事人全体有效,不过共同诉讼中一人旳诉讼行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通过其他当事人旳承认,才对其他当事人生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事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及答案模板民事诉讼法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目1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张某将邻居李某和李某的父亲打伤,李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法院受理该案时,李某的父亲也向法院起诉,对张某提出索赔请求。
法院受理了李某父亲的起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将上述两案并案审理。
在本案中,李某的父亲居于什么诉讼地位?()选择一项:A.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B.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C. 必要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D. 普通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题目2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选择一项:A. 应该将其列为共同被告B. 应该将其列为证人C. 应该将其列为共同原告?D. 应该将其列为第三人题目3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刘胜因兄弟刘利占有父母遗留的全部房产及存款等遗产拒绝分割而诉至法院,要求依法继承。
诉讼中他们的堂兄刘岩提出因刘胜.刘利父母生前表示他们去世后有一间房屋由刘岩继承,该案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要求参加诉讼,刘岩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是?()选择一项:A. 无独立请求权人B. 共同被告C. 有独立请求权人?D. 共同原告题目4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能享有的诉讼权利是(? )。
选择一项:A. 对本诉讼案件管辖权提出异议B. 承认本诉讼的诉讼请求C. 上诉权?D. 放弃.变更本诉讼的诉讼请求题目5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甲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乙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关于甲.乙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 任何情况下,甲具有上诉权,而乙无上诉权B. 甲的诉讼行为可对本诉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乙的诉讼行为对本诉的当事人不发生效力?C. 甲只能以起诉的方式参加诉讼,乙以申请或经法院通知的方式参加诉讼D. 甲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乙不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题目6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下列哪一情形,不能引起必要共同诉讼?()选择一项:A. 甲驾车不慎将停在路边的乙.丙共同拥有的一辆载货卡车撞毁,乙遂向人民法院起诉甲请求其赔偿损失B. 某贸易公司借用一机械厂的合同专用章与某商场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后贸易公司因未能履约而被商场诉至人民法院C. 张某.王某.李某三人合伙成立一家生产家俱的工厂,因与广大公司发生合同纠纷,该工厂遂向人民法院起诉广大公司D. 因一般保证责任保证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中,债权人向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题目7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甲、乙、.丙三人合伙在新新家园生活小区开办一家送奶站,并登记字号为“顺心奶站”。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Love and liking, January 6, 2019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2.证明:指人民法院;诉讼参加人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依照法定程序;提供、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判断证据;运用证据查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3.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4.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辨认、质颖、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5.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6.缺席判决:即在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法院公就到庭;法院公就到庭的一方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二、问答题1.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答:1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4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2.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答:1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2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3按照证据是否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及其所能证明的事实;证据可以分为本证和反证..3.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答: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4.根据若干规定的解释;“新的证据”是指哪些情形..答:1一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2二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3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5.起诉的要件..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108条和第109的规定;起诉的要件可以分为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两种..1形式要件:①必须提交起诉状;②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2实质要件: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④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三、案例分析题1答:在本案诉讼中;张三是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名义向法院起诉的人;是原告;张四是与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议;而被法院通知应诉的人;是被告;张恩义对原告、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实体权利;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2答:张四是一方当事人;其在诉讼中死亡;法院应根据民诉法规定裁定中止诉讼程序..3答:张三应以书面形式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经审查认为撤诉目的合法;符合撤诉条件;应裁定准予撤诉;诉讼程序终结..。
2023年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一、概述2023年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主要涉及了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回答考核册中的各个问题,重点阐述每一题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二、第一题第一题要求解释诉讼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诉讼主体是指参与民事诉讼的各个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等。
根据诉讼地位和法定地位的不同,诉讼主体可分为主体当事人和次体当事人。
主体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他们是直接参与诉讼的主要当事人。
次体当事人指除原告和被告外的其他参与人,如第三人和共同诉讼人等。
三、第二题第二题要求解释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权利的意义和保障措施。
诉讼权利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具体权利,如提起诉讼、举证、辩论等。
诉讼权利的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正义。
为保障诉讼权利的行使,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法律援助、免费鉴定、诉讼费用减免等。
四、第三题第三题要求解释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执行程序。
强制执行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
强制执行程序一般包括执行申请、执行查封、财产拍卖等环节,以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五、第四题第四题要求解释民事诉讼法中的保全措施。
保全措施即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和执行诉讼目的,法院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
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
保全措施的目的是避免案件审理期间当事人权益受到损害,确保诉讼实效。
六、第五题第五题要求解释诉讼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诉讼风险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能面临的诉讼费用、诉讼结果不确定性等风险。
为规避诉讼风险,当事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合适的诉讼策略、合理维权、遵守法律程序等。
七、总结通过完成2023年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我深入学习了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并逐题解答了确保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这次考核,我进一步巩固了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P5
2、P50
3、P56
4、P87
5、P148、150
6、P152
二、问答题
1、P64
2、P78
3、P91
4、P130
5、P138
三、案例分析
1、本案由甲市城关区法院或者房屋所在地法院管辖。
分析见P106
2、诉讼地位:李可、李娜是共同原告;李明是被告;于某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分析见P126。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证据P168
2、P185
3、P189
4、P197
5、P204
6、P226
二、问答题
1、P169
2、P173
3、P178
4、P196
5、P211
三、案例分析
1、张三是原告;张四是被告;张恩义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分析见P126。
2、法院应中止诉讼,分析见P227。
3、张三申请——法院审查、决定。
分析见P224。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P230
2、P238
3、P251
4、P27
5、280
5、P288
6、P301
二、问答题
1、P232
2、P239
3、P240、241
4、P256
5、P273
三、案例分析
1、甲市某区人民法院。
分析见P108。
2、不正确。
P107。
3、适当。
P111。
4、能。
P113
5、不能。
P114。
6、不能。
P113。
7、可以。
P134。
8、不应。
P114。
9、P110。
作业4
一、问答题
1、P328
2、P338
3、P355
4、P361
5、P389
6、P402
二、案例分析
1、(1)有。
P101。
(2)不能。
P136。
2、(1)被告答辩期间错误;当事人上诉期间错误;缺席判决错误。
分析见P42
3、226。
(2)先等待当事人是否提起上诉,如果原定上诉期间届满当事人没有上诉,应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见P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