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格式:ppt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51
氧化还原滴定法化学反应按其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
在工农业生产中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地方非常多,如金属的冶炼;利用电解精练生产铜、镍;利用电镀来获得金属镀层防止金属的锈蚀;制药工业用来制备原料药和进行药品的分析等等;都是运用了氧化还原的原理,本章重点学习氧化还原滴定法。
5.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是滴定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
氧化还原反应不同于酸碱、沉淀和配位等以离子结合的反应,它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与之对应的氧化剂;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与之相对应的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所以说,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失。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可直接测定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还可间接测定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定量反应的物质;不仅能测定无机物,也能测定有机物,如用亚硝酸钠法直接测定芳香族伯胺和仲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所以说氧化还原滴定法是滴定分析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5.1.1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根据配制标准溶液所用氧化剂的不同可分为:1. 高锰酸钾法是以高锰酸钾为标准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测定还原性物质含量的方法。
2. 碘量法是以碘为氧化剂,或以碘化物为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
3. 亚硝酸钠法是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在酸性溶液中直接测定芳香族伯胺和仲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铈量法、溴酸盐法、高碘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等。
本章主要介绍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
5.1.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较复杂,反应常常是分步进行的,反应速度通常比较慢。
甚至有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从反应完全程度上看是可行的,而实际上却因为反应速度太慢不能用于滴定分析。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一、名词解释1、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
2、氧化形和还原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从氧化形变成还原形;失去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本身被氧化,从还原形变成氧化形。
3、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和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用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衡量。
电对的电位越高,其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强;电对的电位越低,其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强。
4、标准电极电位:电对的半电池反应中氧化形和还原形的活度为1mol/L时的电位。
对一定的电对,标准电极电位的值仅随温度变化。
5、条件电位:在考虑离子强度以及副反应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形和还原形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时的电位称为条件电位。
条件电位和溶液组成以及能与电对发生副反应物质有关,仅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二、填空题1、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的反应(当n1=n2时),其lgK应大于等于6 ,两电对的电极电位之差应大于0.36/n V。
2、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样品含量时,其酸度应控制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且指示剂在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引起终点推迟。
3、用直接碘量法测定某样品含量时,其酸度应控制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如果溶液的pH大于9 ,碘就会发生副反应。
4、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反应进行方向的主要因素有盐效应,沉淀效应,络合效应和酸效应。
5、氧化还原反应完成的程度,可用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
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7.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对于1:1类型的反应,一般氧化剂和还原剂条件电位差大于0.3~0.4V才可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条件电位差在0.2~0.3V之间,需要用电位法确定终点;若条件电位差小于0.2V,就不能用于常规滴定分析。
三、选择题1.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和( D )无关。
A.温度B.标准电极电位C.电子得失数D.浓度2.问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C )。
氧化还原滴定法总结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5.1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5.1.1条件电位1.标准电位φθ半电池的所有反应物质活度为1时,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的电位值,即该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
2.电极电位φ25℃时,⽤Nernst⽅程表⽰可逆氧化(Ox)还原(Red)电对的电位:3.条件电位φθ′以浓度代替活度,并考虑体系中的副反应,则引⼊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Nernst⽅程表⽰为:即条件电位:5.1.2条件电位的影响因素1.离⼦强度由于各种副反应对电位的影响远⼤于离⼦强度,因此往往忽略离⼦强度的影响,即2.沉淀的⽣成氧化态⽣成沉淀使电对的电位降低,还原态⽣成沉淀使电对的电位升⾼。
3.络合物的形成溶液中的络合剂往往与⾦属离⼦的氧化态及还原态形成稳定性不同的络合物,若氧化态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则电位降低;若还原态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则电位升⾼。
⼀般规律是络合剂与氧化态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反例:邻⼆氮菲与Fe3+/Fe2+)。
4.溶液的酸度1)H+/OH-直接参与电极反应,则其浓度直接影响电位值。
2)H+/OH-影响Ox/Red的形态,进⽽影响电位值。
5.1.3氧化还原反应进⾏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电对半反应为:整理后得:(p为n1、n2的最⼩公倍数,p=n1p1=n2p2)引⼊条件平衡常数K’:5.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5.2.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
5.2.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每增⾼10℃,反应速率增⼤2~3倍。
5.2.3催化剂与反应速率提⾼反应速率的有效⽅法之⼀是使⽤催化剂。
5.2.4诱导反应1.诱导反应:⼀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进⾏促进了另⼀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进⾏。
2.可能的原理: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不稳定的中间体具有更强的氧化能?。
3.诱导反应与催化反应的区别:催化反应中,催化剂参与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诱导反应中,诱导体参加反应后变成了其他物质,作⽤体的消耗量增加使结果产⽣误差。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对的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A.越强B.越弱C.无影响2、在4HCl(浓)+MnO2=MnCl2+Cl2↑+2H2O反应中MnO2是____。
A.催化剂B.氧化剂C.还原剂D.干燥剂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有A.浓度 B.压力 C.温度 D.催化剂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纵坐标是______。
A.ψB.PMC.PHD.C氧化剂E.C还原剂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上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浓度 B) 电子得失数 C) 两电对标准电位差6、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A.自身指示剂B.酸碱指示剂C.淀粉指示剂D.氧化还原指示剂7、常见的主要价态是______。
A.Mn(Ⅶ) B.Mn(Ⅵ) C.Mn(Ⅳ) D.Mn(Ⅲ) E.Mn(Ⅱ)8、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MnO2能使KMnO4溶液保持稳定;B)Mn2+能催化KMnO4溶液的分解;C)用KMnO4溶液滴定Fe2+时,最适宜在盐酸介质中进行;D)用KMnO4溶液滴定H2C2O4时,不能加热,否则草酸会分解;E)滴定时KMnO4溶液应当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9、催化剂中锰含量的测定采用________。
A.滴定法 B.络合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10、已知在1mol·L-1H2SO4溶液中,φMn/Mn2+=1.45V,φFe3+/Fe2+=0.68V。
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等当点的电位为_______。
A.0.38VB.0.73VC. 0.89VD.1.32V11、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在______溶液中更强。
A.酸性B.碱性 c.中性 D.任何1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时,反应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________。
A 酸性条件下〈100℃,回流2hrB 中性条件下沸腾回流30分钟C 强酸性条件下300℃沸腾回流2小时D 强碱性条件下300℃ 2小时13、标定KMnO4的基准物可选用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