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通过我国古代的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入流域开发的概念,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流域的内容,使学生对流域有一定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为之后的思考打下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完成案例学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另一个流域开发案例。
使学生可以对比思考,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分析课标后不难发现,首先要明确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即地理背景),以便于因地制宜地开发;其次是要明确开发建设的内容,是发展水电呢?还是发展航运?还是都要发展?如澜沧江的上游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急,应发展水电业,而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稳,应发展航运业;再次是要确定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特别是强调“综合”二字。
如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包括防洪、发电、航运、旅游和土地利用等。
田纳西河流域的的开发利用仅是河流流域开发的一个典例而已,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解决任何一个流域所面临的开发问题和措施,即掌握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方法,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内容。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学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2.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活动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逐步领悟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
教学重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教学难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水系和流域图、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美国地形图、美国矿产资源分布图、长江流域示意图等地图。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第二课时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第三课时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说一说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哪里。
(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略。
推进新课师河流是孕育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
河流具有供水和运输的功能,从古到今,河流两岸往往是人类聚居、城镇密布的区域。
河流,不仅是天然的狭窄水道,而是由其干支流连接起的广大区域。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地图创设问题情境)出示“水系和流域图”,组织学生活动,思考流域与水系、分水岭的概念。
生师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河流除了干流外,两旁总还有支流汇入,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也有将没有分汊的最小河流,称为一级支流,一级支流汇合成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说明了河流的综合开发。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构成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由于没有注意到流域的整体性,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教材最后指出了河流正确的开发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流域内的自然条件,改造不良的自然条件,使得整个流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习本节内容可按照如下思路:区域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开发→开发结果→综合整治→实现资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地关系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会运用图表与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2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活动中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逐步领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联系周边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用所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
【教重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教难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过程】(新课引入)河流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同人类关系密切的一种自然资。
然而,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对河流影响的加深及人类开发的浅见,开发利用河流也存在一些不尽和不够合理的地方,带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河流的开发和治理是关系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需要认真、、综合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
域为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图表了解田纳西河的位置,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背景。
2、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培养阅读分析图表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教材等各种媒体获得文字、图表等地理信息资料,分析和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方向和意义,使学生通过分析某个特殊案例,掌握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培养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教学重点】
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综合开发状况。
【教学难点】
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教材、PPT。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四大文明古国与河流关系。
引入新课学习。
一、几个基本概念
指导阅读课文图3.14“流域和水系”,弄清楚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流域 ②什么是水系
河流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图3.15(学生读图填表)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知识探究: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②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
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水资源发展农业?。
第3.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试说明》解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本节为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课。
教材内容主要是讨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和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相并列的。
是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及合理利用;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必修1和必修二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三章以后的区域发展作一个铺垫。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②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教学难点】(2)难点: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哪?为什么三峡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主要自然背景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板书)第3.2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承转]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河流的一些概念。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湖泊、沼泽和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流域:河流和水系在地表的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河流间的山岭或高地。
干流:直接流入海洋或内陆内湖泊或消失于荒漠的河流。
流入干流的河流叫做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河流叫做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板书)一、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位于美国______是________河支流________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_________山脉的___坡。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3、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地区的国土整治出谋划策。
2.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交流,尝试用已学知识整理、分析,提高处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田纳西河流域概况说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发展的优势和可能产生问题?矿产资源:煤、铁、铜、磷、锌、云母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资源:光热水充足土地资源:地形类型多样水土流失生物资源:森林广阔能源资源:煤炭、水能洪涝灾害严重二、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种植棉花;采矿;炼铜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请同学们设想,根据田纳西河的问题和优势应如何开展综合治理与发展?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的条件:--落差大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结果:--防洪、治理水土流失、发电、灌溉。
活动: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什么重要意义?田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河段集中建设多个大坝,修建多个水库,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缓洪峰对下游的冲击,从而起到防洪的作用。
活动:田纳西河流域工业建设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的依据是什么?该流域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依据是当地有充足、廉价的水电和丰富的煤炭。
先发展大量高耗能工业(化工、冶金、建材),形成基础工业体系,然后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食品、机电等)。
活动: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田纳西河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本地区的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请同学根据田纳西河的农业发展经验提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建议?1、西部坡地栽培果树和蔬菜2、平原地区发展以玉米、大豆、棉花为主的作物3、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4、发展林业作为整个流域综合自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重视生态环境发展立体农业四、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②结合田纳西河流域地理背景,推导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③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坝建设的意义,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相关图文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②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③创设情境,通过互动交流,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对流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流域开发的的措施。
2.难点:归纳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根据流域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前预习】流域与水系读流域和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源头、河口、干流、支流、分水岭,画出分水线和干流流向。
2.明确概念:_______: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的集水区域。
_______: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
3.提升思考: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受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思考活动】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1.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右图,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特征。
(2)提升思考: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2.读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田纳西河上中下游的地形类型,并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2)指出田纳西河地形特点对区域水力资源和交通的影响。
(3)提升思考:如何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状况?3.读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特征。
(2)指出流域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公开日活动我选取的内容为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流域的综合开发三部分。
教学中我把它分为三课时,而我的授课内容为第一课时——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现对此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聚焦自然地理,定位清晰。
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本节书的内容很难将核心素养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本人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大胆舍弃,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在教学设计上,以“人地协调观”为内引,注重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
由于本节课的定位清晰,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体现了课堂的高效。
二、板书关键术语,思路严谨。
本人在授课过程中把课件用作呈现相关图片、案例、视频等基础信息的工具,重点在黑板上板书教学流程和地理要素等内容。
本人将黑板设置成两部分,左半部分板书教学过程,右半部分板书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影响,并运用箭头示意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听课专家评价这是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地理三板”教学结合的成功课例”,传统“三板”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学生掌握基础的效果好。
图1
三、注重连续追问,挖掘深度。
本节书以美国田纳西流域的开发综合开发为例,探讨流域开发的一般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不大。
但高考全国卷I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小切口,深挖掘”,如何才能把简单的知识上得有深度?本人的处理是利用高考试题命题的基本方法,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连续追问,挖掘知识深度,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如在分析田纳西河气候特征的时候,本人连续设置了“描述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特征”、“为什么田纳西河流域冬季降水较多?”、“流域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说出田纳西河气候特征对河流水量变化的影响,并指出水量变化对航运的影响”等多个问题。
四、归纳一般规律,总结提升。
案例教学是地理必修3的一大特色,本节书的课标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人教版教材选取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但是在考试中往
往不会将课本中的案例作为考试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案例中呈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思路等归纳出来,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本人的教学设计从服务高考备考的角度出发,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之后,加强对一般规律的总结,归纳了描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地理事物位置、分析水能、分析航运条件等的方法。
五、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启发环节较多,学生自主思考、发言的时间不够,课堂的生成性不足等是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与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感谢地理科组的老师对我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谢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