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及决定分娩的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82.06 KB
- 文档页数:2
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影响分娩的四因素导语: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胎儿畸形也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的因素之一,哪其他因素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称为对称性。
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称为极性。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肌及膈肌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肛提肌收缩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指真骨盆,其大小、形状、轴、倾斜度都与分娩关系密切。
(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三、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胎儿畸形也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的因素。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胎头是胎体的最大的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
(1)胎头颅骨: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
颅骨间的缝隙称为颅缝。
两顶骨间为矢状缝。
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
两颅缝交界的空隙较大处称为颅囟,位于胎头前方,为两额骨与两顶骨的空隙,称前囟,呈菱形。
位于胎头后方,为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空隙,称后囟。
胎头骨缝和颅囟,有一定可塑性,分娩时颅骨可略微变形或重叠从而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分娩。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教案第十四章正常分娩概述:一、定义:妊娠满二十八周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产道内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早产:28-36周末分娩足月产:37周-41周末过期产:≥42周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四要因素一、产力:子宫、腹肌、膈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宫缩):为临产后的主产力,促使宫颈管短缩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及胎盘胎膜娩出。
正常宫缩的特点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
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30秒—1分;5、6分—1、2子宫收缩力对称性:两侧宫角-宫底左右对称-宫体-宫颈极性:宫底2倍强度,最持久。
缩腹作用:宫缩后肌纤维缩短,松弛后不能到原来的长度,使宫腔逐渐缩小,宫颈消失,宫口张开,胎儿下降。
二、产道:骨产道:指真骨盆,各平面的大小、形态,直接影响分娩的过程。
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二、胎儿:胎儿大小、胎位、胎儿畸形。
1.胎儿大小是影响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
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分,是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如胎头径线过大,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也可引起相对头盆不称导致难产。
2.胎位产道为纵行管道,若为纵产式(头先露或臀先露)容易通过产道。
头先露时,颅骨重叠、周径变小,有利于娩出,矢状缝和囟门可确定胎位。
臀先露时,因胎臀较胎头周径小且软,阴道不能充分扩张,胎头娩出时又无变形机会,造成胎头娩出困难。
横产式(肩先露)时,妊娠足月胎儿不能通过产道。
3.胎儿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儿等,由于胎体或胎头过大,造成娩出困难。
四.精神心理因素: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能影响机体内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产妇害怕和恐惧心理,会出现焦虑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等,影响产妇正常分娩。
对产妇来说分娩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这种应激既有生理上的,也有精神心理上的。
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己越来越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决定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若各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一、产力定义: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子宫收缩具有以下特点:1.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标志。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有利。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3.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子宫底部的收缩力的强度是子宫下段的2倍。
4.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
(二)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过早加腹压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宫颈水肿,致使产程延长。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已剥离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作用有三: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当胎头枕骨部露于耻骨弓下时,可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肛提肌收缩力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指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部分。
骨产道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1.骨盆平面和径线,分为三个平面(1)骨盆入口平面:为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横椭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
《孕妇分娩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除了医疗技术的支持外,孕妇的分娩准备度也对整个分娩过程和产后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孕妇分娩准备度的现状,以及分析影响孕妇分娩准备度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提升孕妇分娩准备度提供参考。
二、孕妇分娩准备度现状当前,孕妇分娩准备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差异。
总体来说,大部分孕妇在孕期会进行一定的分娩准备,包括了解分娩知识、选择医院和医生、准备产后用品等。
然而,仍有一部分孕妇对分娩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准备,这可能导致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孕妇在获取分娩知识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差异。
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孕妇的分娩准备度相对较高;而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孕妇的分娩准备度可能较低。
2. 孕期教育普及程度:孕期教育的普及程度对孕妇分娩准备度具有重要影响。
孕期教育能够帮助孕妇了解分娩知识和技能,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然而,目前孕期教育的普及程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孕妇的分娩准备度。
3. 家庭支持和经济条件:家庭支持和经济条件是影响孕妇分娩准备度的另一重要因素。
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能够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分娩过程。
同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有可能为孕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产后护理,从而提高孕妇的分娩准备度。
4. 孕妇自身认知和态度:孕妇自身的认知和态度对分娩准备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如果孕妇对分娩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她们在孕期会积极进行相关准备,包括了解分娩知识、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准备产后用品等。
相反,如果孕妇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和信心,她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
四、提升孕妇分娩准备度的建议1. 加强孕期教育:通过开展孕期教育活动,帮助孕妇了解分娩知识和技能,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正常分娩教案XXX课堂教案
学时:3
授课内容:第十五章/正常分娩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1.决定分娩的四因素及四者间的相互关系。
2.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的定义。
熟悉:
1.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2.分娩各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其处理。
了解:
1.分娩的动因。
教学内容:
1.决定分娩的四因素及四者间的相互关系。
2.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的定义。
3.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4.分娩各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其处理。
重点:
1.分娩的四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精神心理,并说明四者间的相互关系。
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说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状和大小所进行的连续动作。
3.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4.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难点: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课前提问上节课讲授内容,激发学生复及预惯。
2.使用Powerpoint电子课件及结合录像讲解,收集大量分娩图片,形象直观教学,采用问题式教学。
3.使用骨盆和自制胎儿模型动态讲解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作业:
1.决定分娩的四因素是什么?
2.枕先露的分娩机转,说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如何为了适应产道的形状和大小所进行的连续动作。
3.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概念。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妇产科学(四)第六单元分娩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一)产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促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作用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有助于胎盘娩出(二)产道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三)胎儿:大小,胎位,有无畸形双顶径――胎头的横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3、俯屈――上枕横径变为枕下前囟径4、内旋转――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5、仰伸――胎头娩出,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6、复位――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7、外旋转――胎头与胎肩垂直8、胎儿娩出三、分娩的经过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2、产程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1-12小时)宫口扩张潜伏期(3cm):8小时>16h为延长活跃期(4-10cm)4h >8h为延长胎头下降: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破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破裂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胎盘剥离征象: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阴道少量流血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第七单元正常产褥一、生殖系统变化(一)子宫子宫复旧:时间6周(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方)表现: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内膜再生:产后6周完全修复子宫颈:产后4周完全恢复(二)阴道:会阴裂伤在3-5日内愈合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二、乳房泌乳的基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在产后几日降下,雌激素在产后5-6日下降至基线初乳――产后7日内的乳汁(含胡萝卜素,蛋白质多,脂肪和乳糖量少)三、血液系统变化1、血容量:产后3日内↑15-25%,产后2-3周恢复正常产后24h内易发心衰2、产褥早期:血液高凝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RBC及血红蛋白逐渐增多,WBC早期高,PLT↑四、内分泌变化不哺乳产妇――产后6-10周月经复潮,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女――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小时不能再测出。
分娩及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的定义: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早产:妊娠满28周,不满37足周。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
●过期产: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分娩。
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及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
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
如图:
●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两部分。
骨盆大小及其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分娩能否顺利
自然分娩的重要因素。
●胎儿胎儿能否顺利娩出,除产力和产道外,还取决于胎儿大小、
胎位及有无畸形。
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新生儿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小于2500克称低体
重儿,大于4000克称巨大儿。
●精神心理因素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对于能否顺产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怎样做可以让孕妈妈减轻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呢?我们将会对孕妈妈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孕妈妈采取特殊的呼吸方式,顺利度过分娩期。
具体方法将在后面的“心理镇痛分娩法”中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