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煤矿井下安全是煤矿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的安全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应运而生。
下面将介绍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六大系统。
一、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的关键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井下空气的流通,提供矿工所需的新鲜空气,并排除井下有害气体和煤尘。
通风系统由风机、风门、风管、风井等组成。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煤尘暴露量,预防煤尘爆炸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二、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的作用是及时排除井下的积水,保持井下水位的稳定。
排水系统主要由井下排水泵、排水水管、排水井等组成。
通过排水系统的运行,可以有效预防井下积水问题,保证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
三、输送系统:输送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的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煤炭、人员和物资从井口输送到井下,或者从井下输送到地面。
输送系统包括提升机、皮带输送机、升降机等设备。
通过输送系统的运行,可以实现井下矿工的安全出入井和物资的安全运输。
四、防爆与防尘系统:防爆与防尘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预防井下的煤尘爆炸和煤矿瓦斯爆炸的发生。
防爆与防尘系统主要包括防爆电气设备、防尘设备、防爆通风设备等。
通过合理配置防爆与防尘系统,可以减少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的风险,提高井下安全性。
五、火灾监测与灭火系统:火灾监测与灭火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的关键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测井下火灾的发生,及时采取灭火措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火灾监测与灭火系统包括火灾监测设备、灭火器材、灭火器等。
通过火灾监测与灭火系统的运行,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发现并扑灭火灾,防止火灾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应急救援系统: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组织救援行动,挽救被困人员的生命,降低事故损失。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引言井下作业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同时也是不安全和风险较高的工作环境。
为了确保矿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矿山的正常生产运营,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认真介绍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运行要点。
一、制度概述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一个涵盖了六个关键方面的制度体系,旨在规范和管理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行为,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井下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制度内容1. 通风系统管理通风系统是井下作业过程中紧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本制度要求:•确保通风风量和气流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供给必要的通风教育培训。
2. 瓦斯抽放管理井下瓦斯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本制度要求:•订立瓦斯抽放计划,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执行;•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定期检测瓦斯浓度并适时实行相应措施;•做好瓦斯防治的培训和宣扬工作。
3. 顶板管理井下顶板的稳定性对矿工的安全至关紧要,本制度要求:•定期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行相应的措施;•建立顶板监测系统,适时发觉顶板位移和下沉的迹象;•加强矿工顶板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领。
4. 水处理及排水系统管理井下的水处理和排水系统是保障井下安全和设施正常运行的紧要环节,本制度要求:•确保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并执行排水计划,确保井下的排水畅通;•加强水处理和排水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矿工的应急处置本领。
5. 供电系统管理井下的供电系统对矿山生产的正常运行至关紧要,本制度要求:•定期进行供电设备的巡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矿工的电气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电气安全意识;•建立应急供电系统,保障井下的应急照明和通信。
6. 救援系统管理应急救援系统在井下作业中是最后一道保险,本制度要求:•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的储备和准备;•订立救援预案,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响应本领。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1、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它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煤矿井下,安全是每个人首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煤矿井下设置了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1. 瓦斯抽放系统:煤矿井下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瓦斯,这是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威胁。
瓦斯抽放系统通过井下的瓦斯抽放设施,将井下积聚的瓦斯抽出并排放到安全地点,减少瓦斯积聚和瓦斯爆炸的风险。
2.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的重要安全系统,通过摄入新鲜空气,将有害气体、瓦斯等排出,保持井下空气流通,提供良好的氧气供应。
通风系统还可以降低井下温度,减少矿工因高温而引起的体力劳动强度,保证矿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
3. 供电系统:供电是煤矿井下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矿井井下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
供电系统负责为井下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及时检测电气设备故障,防止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4. 水灭火系统:煤炭是易燃物质,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预防和控制煤矿井下火灾,水灭火系统成为必备装备。
水灭火系统通过管道将压缩气体与水接触形成气泡,从而对火灾现场进行冲淋,降低火灾可能带来的危害。
5. 矿井监测系统:矿井监测系统是一个集信息、短信报警、语音呼叫和视频监控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通过传感器对井下地质、瓦斯等进行实时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并启动相应的安全机制。
同时,矿井监测系统还能实时监控井下工作环境,及时预警,保障矿工的安全。
6. 逃生救援系统:逃生救援系统是煤矿井下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它包括应急救生设备、逃生通道、救援物资等。
在发生事故时,逃生救援系统能够保证矿工可以及时安全地撤离事故现场,并提供必要的救援物资和通信设备,以增加生存几率。
总而言之,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是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而建立的,包括瓦斯抽放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水灭火系统、矿井监测系统和逃生救援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矿难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矿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煤矿井下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大量的瓦斯、粉尘和坍塌等问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煤矿井下必须配备各种安全避险系统。
下面将介绍煤矿井下的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1. 主排水系统主排水系统是煤矿井下最重要的安全避险系统之一。
由于煤矿井下存在大量的地下水,如果不及时排除,会导致巷道积水,增加了井下冒顶和瓦斯爆炸的风险。
主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泵将井下的地下水抽出,保持巷道的干燥,确保煤矿井下的通风条件良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2. 防火系统煤矿井下常常存在着高浓度的瓦斯,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煤矿井下必须配备防火系统,包括定期的火灾防护设备检查和火灾演练。
防火系统通常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水幕、消防栓等设备,以及紧急疏散通道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措施,确保矿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并将火灾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减少伤亡和资产损失。
3.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的重要安全设施之一。
煤矿井下存在大量的瓦斯和粉尘,如果不及时将其排出,会导致瓦斯爆炸和粉尘爆炸的风险增加。
通风系统通过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保持井下空气的清新,减少瓦斯和粉尘爆炸的风险。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风机、风道和其他通风设备。
4. 救生系统救生系统是保障矿工遇险时及时获救的重要设备。
救生系统包括逃生通道、逃生设备和救生组织等。
煤矿井下必须有多条逃生通道,通道应设计合理,确保矿工遇险时可以迅速疏散。
逃生设备包括逃生绳索、呼吸器、救生衣等,以确保矿工在逃生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救生组织负责组织救援行动,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进行救援。
5. 防尘系统煤矿井下的粉尘是导致矿工肺部疾病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粉尘对矿工的危害,煤矿井下必须配备防尘系统。
防尘系统包括湿式喷雾系统、降尘洒水设备、粉尘收集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减少井下的粉尘浓度,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同时也保护了矿工的健康。
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含: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简介: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有毒有害气体、火、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
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有毒气体浓度、风速、温度、粉尘、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出现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换相关区域的电源并封锁,同时报警。
系统还具有预警,火灾监控与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等功能。
监测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检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炸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监测的数据突变等信息分析事故时间。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时间顺序等分析事故源。
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分析火源。
根据监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速、风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原因。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分析波及范围等。
监测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等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设置在地面。
监测监控系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其他安全事故预警的重要参数。
因此,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等地点必须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等事故发生。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报气体爆炸;避免或减少开采、掘进、运输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气体爆炸。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井下安全避险是指在矿山、隧道等特殊环境中进行的紧急撤离和避险工作。
为了确保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的示例,包括应急预案、逃生通道、防灭火系统、通风系统、救援设备、培训与演练等方面。
一、应急预案1. 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类型、应急措施、组织架构、通信与报警等内容。
2. 应急预案应根据井下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3. 应急预案的执行应进行定期演练,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逃生通道1. 应建立完善的逃生通道系统,包括疏散通道、应急出口等。
2. 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或封闭。
3. 逃生通道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顺利撤离。
三、防灭火系统1. 应建立完善的防灭火系统,包括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设备等。
2. 灭火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3. 应派设专人负责防灭火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四、通风系统1. 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保证井下空气新鲜、流通。
2. 通风系统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在发生火灾或有毒气体泄漏等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确保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救援设备1. 应建立完善的救援设备库,包括呼吸器、救生绳等。
2. 救援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性能正常。
3. 应派设专人负责救援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六、培训与演练1. 应定期组织井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应急逃生、灭火救援等内容。
2. 应定期组织井下人员进行安全演练,检验其应急逃生和灭火救援能力。
3. 应跟踪井下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演练成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以上是一个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的简要示例,其中每个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在实际运行中,还应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进行具体操作和措施的制定。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二)1.目的为了保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正常运行,提高我矿井下避灾、逃灾、抢险救灾能力,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024年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2024年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具体包含以下六个方面:1. 瓦斯检测与监控系统:瓦斯是煤矿井下的一种常见有毒气体,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为了确保矿井内部空气质量的安全,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将配备先进的瓦斯检测与监控系统。
该系统将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瓦斯含量,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
一旦瓦斯含量超过安全范围,系统将自动触发警报,并通知矿工及时撤离。
2. 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的重要保障。
2024年的矿井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将配备智能化通风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井下实时的环境数据自动控制通风设备工作。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能够有效稀释瓦斯等有毒气体浓度,降低爆炸的危险性。
此外,通风系统还能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排烟,并确保矿工撤离通道的通畅。
3. 物质监控与防控系统:煤矿井下存在着许多可能引发事故的物质,如煤尘、温度、湿度等。
为了及时掌握这些物质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将配备物质监控与防控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下煤尘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的危险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提示矿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矿井瓦斯和粉尘防爆系统:煤矿井下存在着高浓度的瓦斯和煤尘,一旦发生火花或电弧等源火,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将配备先进的瓦斯和粉尘防爆系统。
该系统将对井下的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改造,确保其能够在爆炸环境下安全工作。
同时,系统还将在关键地点设置防爆门和爆炸传导隔离设施,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及蔓延。
5. 安全避险通道与紧急疏散系统:在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等紧急状况时,矿工需要迅速撤离井下,避免被困或受伤。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撤离,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将配备安全避险通道与紧急疏散系统。
该系统将明确规定安全避险通道的建设标准,确保通道的宽度、高度等满足安全要求。
此外,系统还将设置紧急疏散出口、疏散指示标志等,引导矿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井下避险“六大系统”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安装标准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
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4.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辽源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根据国家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和山西《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晋煤救发[2010]955号文件)的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公司安全保障能力,经矿务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通知精神,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
特制定该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煤矿基本概况1、基本情况辽源煤业有限公司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晋煤重组办发[2009]79号文批准的整合兼并重组单独保留煤矿,矿井位于古交市马兰镇南家山村。
整合前为古交市辽源煤矿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
整合后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井田面积1.9844km2,保有储量1768万吨,可采煤层为02#、2#、4#、6#、8#和9#煤,主采煤层为8#和9#煤,属肥煤,低瓦斯,矿井服务年限14.7年。
矿井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单一水平开采矿井,矿井现有井筒两个,采用一矿一面集约化生产模式,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采掘机械化程度100%,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目前我矿处于整顿批复后待开工阶段。
“六大系统”建设需矿井基建开工后,根据矿井设计与有关规定适时进行建设。
2、六大系统现状:监测监控系统:已安装完成陕西安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的KJ-103N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正在联系厂家进行招标。
紧急避险系统:暂无。
今年联系救生舱制造厂家压风自救系统:目前可以利用现有压风机设备及压风管路。
供水施救系统:地面已有静压水池260m³,管路通至主斜井迎头。
通信联络系统:已安装浙江大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DH-2000调度机通讯系统。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李永涛副组长:王士平张海清张卫东陈章锦成员:各科室、施工队负责人具体分工:(一)监测监控系统由通风技术科负责。
(二)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由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负责。
(三)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由运输队负责。
(四)紧急避险系统由机电科负责。
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人员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隔离式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或救生舱。
(四)、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时期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必须安装地面压风系统,空压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
;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
井下避险硐室(救生舱)、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我矿“六大系统”现已完成安全监控和通讯联络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目前可利用现有设备和管路,今后随着矿井建设进度不断完善。
计划今年二季度完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紧急避险系统为2012年的重点规划项目。
共计投入233.5万元,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40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4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50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50万元;通讯系统,投入38.5万元。
(一)监测监控系统本矿安装了KJ103N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生产厂家为陕西安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面建立了24小时不间断值守的监控中心站,配备2套主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验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进行安装与使用了瓦斯传感器、开关传感器、馈电传感器。
风机房设分站1个,型号djw4s一台,井下设甲烷传感器2个,风筒开停传感器1个,井上设主斜井主扇风机开停传感器1个,主斜井备用风机传感器1个,馈电传感器1个,并对各类传感器按标准及时校验,并有校验记录,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二)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目前正在联系厂家进行招标。
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完成系统的安装并投入使用。
(三)供水施救系统目前地面已有一容积为260m³的静压水池,今年计划地面新建净化水池400m³。
主管路为4寸钢管由主斜井入井,支线管路为2寸管路。
具体路线为:主管路:(4寸钢管)主斜井1000米,1000米。
支线管路:(2寸钢管)采区集中材料巷—掘进工作面, 1000米。
(2寸钢管)采区集中运输巷—回采工作面,1500米。
(2寸钢管)采区回风巷—总回风巷,1000米。
共计敷设管路约4500米,随着矿井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共计预算投入约50万元。
(四)通讯联络系统根据安全避险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通讯联络系统,其型号为DH-2000数字程控调度电话系统,由地面中心站输送至地面各岗位、各科室,同时经过井口、井底全部安装了电话,全部符合要求及相关规定。
今年计划购置加装无线寻呼相关设施设备,敷设通讯电缆2000m(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到投产前井下主要通讯网络为:地面调度室至采掘工作面、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保障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系统的延伸随建设进度逐步完成。
共计投入约38.5万元。
(五)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时期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目前地面已新安装了两台压风机,管路已经接至主斜井。
在批准开工后,我矿将按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要求逐步将管网敷设到所有规定地点。
(六)紧急避险系统按照山西省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建设施工进度实际情况计划于2013年在井底车场建设一个避灾硐室(建设要求符合国家或上级部门的规定)。
规划在三期工程时按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同步完成采区的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的建设。
紧急避险系统规划要求:避灾硐室或救生舱,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充足的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五、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保障措施1、组织制度保障。
明确分工和职责。
每季度召开会议,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奖惩考核办法,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2、队伍资金保障。
要按照“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进度等要求,合理安排建设的队伍和人员;施工后期要安排好验收、试验等队伍和人员。
从煤矿安全费用中列支,建立专项资金账户,做到专款专用。
保证资金、物资及时到位。
建设及完善过程要科学组织施工、掌握施工进度、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3、技术装备保障。
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六大系统”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尤其要注重对煤矿井下能够实施各类事故全天候综合救援平台的研究。
对建立完善“六大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否则一律不得下井使用。
六、加强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加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并根据井下采掘系统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系统维护,保证系统灵敏可靠。
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联合应急演练。
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加强入井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