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

一、怎样界定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已解决公共问题,到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和效力。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1)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公共性。因为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执行的是公共政策,解决的是公共问题,实现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突出特性。(2)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的权力,它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因此这种权力必然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力。(3)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组织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以及完整的权责体系的庞大组织系统。(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多样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行为方式,不仅包括行政方式,还包括经济方式、法律方式以及思想教育方式。(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价值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包括公共权力机关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贯彻既定的政策方案,还包括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

二、为什么要提高执行力:

1、从理论上看,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政策执行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政策效益和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执行可以检验政策的产出质量,可以根据政策实际的发展修正和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从实践上看,政策执行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政策质量和提升执政能力。一方面,政策执行力的提高有助于增进社会福利、破解政策执行的困境;另一方面,提升政策执行力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从合法律性、合利益性、合道德性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基础,高度的政策执行力会不断增强其合法性,使政府获得社会公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信任,而低下的政策执行力则会严重削弱政府的合法性,使其失去社会成员的忠诚,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的稳定与存在,导致社会的混乱与矛盾。

4、从管理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与政府的绩效息息相关。所谓绩效不仅包括投入与产出的比,即效率,还包括政府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政府的存在与运转需要花费大量的社会成本,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意义就在于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而取得最大化的政策结果,既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又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1、公共政策执行体制:

(1)官僚制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限制

(2)公共政策执行参与体制的不足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

(3)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缺损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行政管理机制的配套、权利配置机制的合理性、政策执行监督控制机制。

2、公共政策本身:

公共政策产生过程以及内容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共政策目标的明确性、合理性、弹性等。

3、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1)组织方面:纵向上的权限划分不清和横向上的部门职能交叉。

(2)个人方面: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弱。

4、政策对象(目标群体)的阻力:

对象群体的大小、影响对象利益的程度。

5、政策执行环境:

政治环境(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伦理规范、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等)。

四、提高执行力的对策:

1、培植政府执行力文化,提高执行主体的素质。

首先要重塑政府组织文化,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其执行责任感和认识水平,正确引导和规范组织内的政策执行行为;其次要注意树立典范,加强先进的执行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执行力文化氛围;第三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情商,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公共政策实施的策略,相关的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及法学等领域的知识,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执行政策的能力。

2、培育政策执行多元主体,提高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度,巩固政策执行力的根本源泉。

建立政策执行的公民参与机制,在政策执行计划、监督和评估等方面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一方面,要求公共政策执行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要保证公共政策执行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优化政策执行的技术平台。

(1)建构公共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以畅通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信息力。

(2)提升政策执行的组织力,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权力,并使职权关系法律化,明确各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能配置、内部机构设置,建立精简、协调、高效的执行机构。

(3)提升政策执行创新力,执行者要坚持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创新,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需要而变通政策,使执行的政策能适应实际情况,取得预期效果。

(4)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提升政策执行监控力,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内部监督、社会组织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公民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回应与补救措施,以保证政策执行落实到位,要落实行政问责制,建立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必须明确与细化执行主体的职责,规范问责程序,增强政策执行主体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4、建立和完善各种利益均衡机制。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切实从公众利益出发,要协调好中央、地方和、集体和公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尤其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转变各自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促进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和谐,政府政策执行应实现公共利益与组织的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与均衡。

5、保障政策执行的财政资源供给,营造有利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环境。

保证公共财政的投入,微观层面加强审计,使公共财政投入政策执行的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要设立整套的流程、制度,用以严格管事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着带头从自身做起,建立“法治”文化,营造一个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环境。

五、设计一个活动,确保执行力:

执行力强九大特征

执行力强九大特征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的标准: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执行力=贯彻力度执行力是从企业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每一个人都要坚持的事情。” 执行力强的人有九个特征: 1、自动自发 2、注重细节 3、为人诚信,敢于负责 4、善于分析、判断,应变能力强 5、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造性思维 6、对工作投入度高 7、有韧性 8、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 9、有强烈的求胜欲望 一、自动自发。一个人会做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会做还要有工作的意愿(动机),既自动自发。所谓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之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这不仅仅是一个定义,它更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一种可以帮助你扫平挫折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不管老板在与不在,对工作的态度都应该是一样的,最严格的表现标准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大于老板对你的期望,那么你就无须担心丢了工作,倘若你能达到自己的标准,那么升迁晋级将指日可待。 在自动自发的同时,也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相应的责任,凡那些成就大业的人与那些得过且过的人之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注重细节。当接受工作后,应当把做好工作当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非负担,须认真对待,注重细节。我们做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把事情做得更完美。对自己要有更高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做好工作,要以大家认同和满意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平时工作要善于观察工作中的细节,细节是一个抽象的词,凡工作中的蛛丝马迹,与环境、气氛格格不入的地方,工作中的细微之处,方方面面都可称为细节。当你发现的细节越多,就会觉得工作是一种乐趣,从而对工作的热情度、投入度也会增高。当发现细节是,要主动的去解决,而不要当别人发现时分配、要求你去做,这们你也不一定会将工作做好,凡大事须当小事做,小事须当细事做。在细节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三、为人诚信,敢于负责。诚信是立身处世之准则,是价格魅力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孔子有云“言必行,行必果”,人不信无立,只有注重诚信的人才会为了自己的许诺,而积极的忙碌。一个注重诚信的人或组织,在不能履约的情况下,必定会对自己的失信负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弥补自己失信造成的损失。 四、善于分析、判断,应变能力强。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快速的应变能力并不表现为一时的灵感,更多的是捕捉到等待已久的在瞬间出现的时机,对于客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_杨妮娜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 □ 杨妮娜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公共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力密切相关,政策本身的不完善是限制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加强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是提高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应该包括政治、法律、组织、经济、技术等内容,当然,不可行性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警惕可行性分析的异化与具体政策制定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本文以政策的可行性研究为着眼点,从政策质量提高的角度探讨政策执行力提升的路径。关键词: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执行力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1-0020-03收稿日期:2010-08-10 作者简介:杨妮娜(1980—),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创新、公共人力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重点课题“吉林省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0110。 一、公共政策质量是影响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政策本身的科学与否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紧密相关。政府执行力之所以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本身不完善。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明确性、协调性、稳定性、连续性、科学性、目标具有弹性、公共政策之间能够良性循环等特征。[1]尽管我国政府正在由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化决策转轨,但现代化的政策体制并未完全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行政成本过高等现象;对一些重大决策还缺乏深入的调查、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执行这样的决策,不可避免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些部门还以政策的灵活性为理由,制定公共政策时主观臆断,使政策缺乏前瞻性。由于对政策效果没有较好的预期,导致了政策的低效或失效。因此,偏低的政策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政府执行力的一个突出障碍。 公共政策是政府需要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变量,其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政策制定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而确保制定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公共政策涉及政治、法律、组织、经济、技术、信息等内在和外在多种条件与资源,直接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公共政策的可行性高,公共政策本身就容易得到不同群体的认同,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方案才能够连续、稳定地被执行,才有利于维护公共政策权威。如果决策者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发出的指令本身有误,执行力造成的负面效应就可能增大。政策执行中困扰政府多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政策不具备可行性而使执行者不得不变通引起的。因此,只有保证政策具有可行性,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使公众认同政策,公共政策才能得以顺利执行。 二、加强可行性分析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可行性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可行性研究,是在制度环境难以迅速改变的条件下相对比较容易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途径。对一项政策进行可行性分析是指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分析决策是否可以实施,是否具备了条件和能力,确定决策实施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以供决策者进行选择的过程。同时,针对决策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的不可行性分析,通过各种手段否定政府决策的可行性来发现政府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应包含在可行性分析之中。 当前,政府在进行政策可行性分析时往往不够充分或者说忽略了不可行性分析,这样,很容易因意外因素而导致决策的失败或错误。多数时候只是强调了可行的一面,这就自然会引导人们只考虑可行的、有利的条件,而忽略了不可行的、不利的条件。缺乏不可行性研究或对反对意见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重大的政策风险和投资风险,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政府的权威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不可行性分析部分 可行性分析中包含的不可行性分析内容可以有效防范低水平政策的出台。不可行性分析是指由政府组织和实施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证明和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供确切的事实和理论根据,从而否定政策和决策的可行性,作为政策可行的最重要的补充依据。[2]既然可行性研究是为公共政策决策者服务的,那么,就理应为决策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每年都出台很多决策,但 公共政策 20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公共政策是一个在现代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到国家的内政外交,小到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都要受制于国家的公共政策。人们判断一个事情是否可行,是否正确,依据的标准通常是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都要由该国的公共政策来规范和调整。可以说,没有公共政策的必要干预,就难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① 公共政策过程包括分析、制定、执行、评估、终结五个阶段,其中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公共政策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政策不被执行,就仅仅只是政策而已,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也就不会对个人、社会、国家产生任何影响。当然,政策的好与坏也就无从知晓了。美国著名行政学者G.艾利森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执行”究竟有多么重要。 一、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地位、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试验、实验、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②

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过程的关键环节,发挥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政策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制定政策是研究问题、确定目标的过程,但是公共政策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研究问题,而在于解决问题,政策执行才是直接的、实际的、具体的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一项政策的正确与否,最终需要实践来检验,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执行政策,才可以知道政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政策执行是后续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经制定就尽善尽美,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修正和完善,或者制定新的政策。 总之,政策执行的作用和影响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的始终。因此,要想让公共政策顺利执行下去,首先就必须高度重视政策执行活动,把政策执行作为政策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将计划转化为实践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政策已经制定好了,但是实际上却并不能像当初设想的那样得到有效的执行,执行的现象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总是直接的或间接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才能够排除这些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从而使政策顺利地执行下去。我

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 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与行”。一个企业的成功运营,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直以来,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制约着和政县局(营销部)科学发展的步伐,县局(营销部)在市场监管、卷烟营销、客户服务、基础管理等工作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此次调研拟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自查剖析、能力模型测试等措施找准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原因,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员工队伍工作能力及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和与员工的交流,我们发现县局(营销部)员工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指令不明确 管理层没有清晰地将战略和目标传递给中下层,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1)所下达的指令抽象,下属员工不知如何去做;(2)下达指令时太啰嗦,长篇大论,下属员工听来听去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甚至于听来听去,最后不知道上级下达了什么指令。这些不明确的指令一般会导致三种后果:(1)下属员工努力的去完成任务,但由于指令

不明确,被迫停止工作,再去询问指令;(2)不知如何去做。收到“注意点,不要做错了”类似这样抽象的指令,属下一般都习惯性地忘记了,没有真正去执行,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去执行;(3)按自已想法去做。当下属员工被批评之后,下次就会注意了,但他仍然不知道怎样去做,一般都会按自已的理解去做。可能会导致执行的结果出人意料,让你大吃一惊。所以如果没理解指令就按自已的想法去做,还不如不做,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渠道不畅通 渠道不畅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上往下传递的渠道,问题通常出在中层管理者身上,这是由于,当高层制定的政策中涉及到不利于中层的利益时,中层管理者出于本位主义而使信息传递不全或走样,结果执行在中层就遭遇障碍打了折扣;另一种渠道是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即基层人员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在中层遭遇障碍,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结果不畅通的渠道影响了执行力。 (三)跟踪不到位 企业在整个管理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对员工日常工作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由于在执行过程跟踪不到位,问题就会拖沓延长,结果执行力当然大打折扣。 (四)标准不统一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v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 v 三、政策执行力 v 四、提高政策执行力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一)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背景 v 1、政策科学早期的认识 v 虽然拉斯韦尔等早期政策科学家把政策执行看成了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政策执行并没有引起政策科学学者的足够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例如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就认为政策科学就是对政策制定的研究,其目标是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政策过程被分成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包括政策制定和评估等环节)三个阶段。 v 2、政策执行不受重视的原因 v 天真地假设政策执行过程是简单的且人所共知的;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政策执行过程负责;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v v (二)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契机 v 1、美国奥克兰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v 1973年美国学者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创造就业的机会的政策项目——“奥克兰”计划的跟踪研究而写成报告《执行:华盛顿的宏大计划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这本书成为70年代“执行运动”兴起的标志。 v 2、政策科学研究视野的拓宽 v 从理论上看,20世纪60年代末政策科学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实践上看,60年代约斡逊总统发起的“伟大社会”改革的许多政策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客观上提出了为什么比较理想的政策方案及项目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这样一个问题,这促使人们从政策执行上寻找原因。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 v 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v 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这种偏好随着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或职员。 v 2、自下而上的途径 v 这种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中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客观存在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 v 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v 这种途径或多或少有作为前两种途径的综合的意味。政策制定者将作出限制其他行动者权力的决策,而行动者将做出规避决策者权力的决策。这一途径是以权力作为焦点的。 v 4、工具选择途径 v 政策决策的实质或形式的过程总是包含着在可利用的政府工具箱选择特定工具。

决策力与执行力的答案

决策力与执行力的答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论述一个组织如何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一个组织的领导班子承担着党和政府赋予的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各项工作任务,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水平高低事关改革、建设事业的成败。工作定位、换位思考、补位而不越位、双向思维和民主集中是健全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形成领导班子工作合力,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工作定位是领导班子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通过组织形式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应该干什么和怎样干要有明确和严格的分工,要坚持做到“三分、三合”,即工作上分,思想上合;责任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自觉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做到思想上合心,在政治上合格,在重要问题处理上合拍,在工作任务、建设事业上合力。通过科学严密地分工定位,将纷繁复杂具体的领导工作“格式化、程序化、层次化、制度化”,使领导班子内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从根本上避免职权“撞车”和职责空白,促使领导班子成员集中精力研究分工内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 二、换位思考是领导班子增强合力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个领导班子,在大方向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换位思考是搞好领导班子团结,增强领导班子合力的重要思想方法。换位思考是领导班子成员各自都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其他成员的位置上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为领导班子解决和处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一个正职领导是否优秀,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素质的优劣,更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如何,而是要明确凡属于仿真政策的大事和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一定要经过充分酝酿、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决不能把集体领导当陪衬、当形式,尤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独断专行,把个人凌驾与组织之上。一个领导班子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显示出整体战斗力。 三、补位、不越位市领导班子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补位,就是要做到不缺位、不偏位,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弥补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不足之处。不越位,就是要做到该做的就要做好,不该做的就不做,“不论是非,不说长道短”。 四、双向思维、民主集中是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核心。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领导班子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掌握材料的原则。科学决策与掌握材料的数量、准确、全面成正比。科学决策与指挥战争一样,先谋后事者成,先事后谋者败。一是班子成员各人能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那就等于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二是民主讨论必然使决策方案进一步优化、合理、科学、客观可行。不同意见能各击其短,各扬其长,促进方案的利弊得以充分显现,还可以相互启示,开阔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最佳方案;三是民主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统一决策,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的过程。四是民主讨论决策提供了重要核心内涵,由此所形成的决策,更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要提高组织科学决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习,运用咸蛋领导学理论、领导规律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工作,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统揽全局,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决策力与执行力的答案

决策力与执行力的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论述一个组织如何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一个组织的领导班子承担着党和政府赋予的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各项工作任务,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水平高低事关改革、建设事业的成败。工作定位、换位思考、补位而不越位、双向思维和民主集中是健全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形成领导班子工作合力,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工作定位是领导班子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通过组织形式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应该干什么和怎样干要有明确和严格的分工,要坚持做到“三分、三合”,即工作上分,思想上合;责任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自觉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做到思想上合心,在政治上合格,在重要问题处理上合拍,在工作任务、建设事业上合力。通过科学严密地分工定位,将纷繁复杂具体的领导工作“格式化、程序化、层次化、制度化”,使领导班子内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从根本上避免职权“撞车”和职责空白,促使领导班子成员集中精力研究分工内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 二、换位思考是领导班子增强合力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个领导班子,在大方向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换位思考是搞好领导班子团结,增强领导班子合力的重要思想方法。换位思考是领导班子成员各自都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其他成员的位置上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为领导班子解决和处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一个正职领导是否优

秀,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素质的优劣,更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如何,而是要明确凡属于仿真政策的大事和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一定要经过充分酝酿、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决不能把集体领导当陪衬、当形式,尤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独断专行,把个人凌驾与组织之上。一个领导班子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显示出整体战斗力。 三、补位、不越位市领导班子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补位,就是要做到不缺位、不偏位,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弥补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不足之处。不越位,就是要做到该做的就要做好,不该做的就不做,“不论是非,不说长道短”。 四、双向思维、民主集中是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核心。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领导班子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掌握材料的原则。科学决策与掌握材料的数量、准确、全面成正比。科学决策与指挥战争一样,先谋后事者成,先事后谋者败。一是班子成员各人能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那就等于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二是民主讨论必然使决策方案进一步优化、合理、科学、客观可行。不同意见能各击其短,各扬其长,促进方案的利弊得以充分显现,还可以相互启示,开阔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最佳方案;三是民主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统一决策,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的过程。四是民主讨论决策提供了重要核心内涵,由此所形成的决策,更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要提高组织科学决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习,运用咸蛋领导学理论、领导规律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只

如何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如何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以避免政策失败?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府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任何一项政策方案,即使再正确、再完美,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到理想的效果,都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 当前,我国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政策执行者的政治、业务素质低,对政策精神吃不透,导致原政策的“走样”“变形”。 二是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利的政策内容,则传达、贯彻、执行;反之则不贯彻、不执行。 三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级组织自行制定“土政策”,取代上级有关政策,或寻找各种借口不执行上级政策,甚至阳奉阴违,进行抵制。 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度的方法。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政策执行权力。 中央政府应通过机构编制管理立法,特别是对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能配置、内部机构配置等,需要机构编制的专项法律予以具体、明确的规范。从而弥补宪法和组织法在编制管理方面的不足,并将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机构设置有法可依,避免政府部门间因机构设置缺乏规范而造成职能配置的交叉重叠,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政策执行阻滞。 2.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 由于作为理性逐利人的政策执行者为政策执行阻滞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①增强政策执行活动的透明度。②保证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通过理顺监督体制,改变专门监督机构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为垂直领导体制,使监督机构真正获得超然独立的地位。③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④落实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 3.健全信息沟通传播机制 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解释政策,让全体社会公众认知、认同政策,接受并且参与到政策执行活动上来,以推动政策得以有效执行;同时,要建立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各级政府应有自己的信息机构;一定层次的政府职能部门应有本部门的专业信息机构。同时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信息能顺畅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在实现信息的手段方面要建立全国政府系统的互联网络,加快网上政府的建设,通过电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保证信息在传递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加强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建设 公共政策执行必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风险预警机制,将有助于激发政策执行者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使政策执行者权责一致,从而便于对政策执行者实行有力的监督,对因政策执行失败而造成损失的责任者,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保证政策执行的责任明晰和实施严肃,从而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其控制政策执行方向,规范政策执行行为。 二、康菲渤海溢油事故与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故暴露出我国环境政策存在哪些问题?请具体分析。 在康菲渤海溢油事故和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故中,体现出了我国环境政策存在着以下问题: 1.环境政策法规不健全 在事故发生后,出现无人可告、信息发布和处理不及时,赔偿过少或该赔多少无法界定等问题,充分说明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在诉讼主体、信息公开制度、应急制度、罚款金额和赔偿方式等方面严重缺失,不够健全。 2.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在现有的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2000),第九十条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第九十一条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具体操作方式不够明晰,可操作性不强。

团队管理团队执行力不足的10大原因

团队管理团队执行力不足的10大原因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什么是团队执行力? 学术界对于团队执行力的理解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着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团队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团队执行力从团队二字入手。一个团队需要许多方面组成,有4大因素,大致可以用三种情况表示: 队伍—人 体系—形士气—势 对应这以上4点,一个缺乏团队管理执行力的团队一般会暴露出4大类问题: ⑴团队执行力人员问题:下属缺乏贯彻执行的能力。 ⑵团队执行力结构问题:执行结构过于复杂,不适合贯彻执行命令。 ⑶团队执行力士气问题:下属缺乏贯彻执行的原动力,或者下属贯彻执行时态度不端正 ⑷团队执行力团队文化问题:团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或奋斗理

念。 今天,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讨论团队执行力的问题,不论是在网络的文章里,还是在职业讲师交流的**群里,还是在今天的培训课堂上我们都在不断的研究和讨论团队执行力问题。为什么您的团队执行不力?原因何在?故借此机会我就个人观点与见解与大家分享团队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笔者据工作上所遇情况和诸多企业相关负责人讨论分析得出以下团队执行不力的十大原因: 1、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为何要执行?(也就是没有统一的目标) 2、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执行的利益(好处)是什么?(也就是不明白其执行的价值与意义) 3、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为谁执行?(不明白为谁而做?) 4、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由谁来做?(就是其岗位工作分配情况) 5、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时候开始去执行?) 6、您的团队不知道被要求执行的任务是什么?(任务分解不明确) 7、您的团队不知道执行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才是做好了?什么样才算是完成任务) 8、您的团队不知道怎么执行?(有目标了,方法呢?怎么去做?) 9、您的团队不知道自己缺乏执行的能力?(领导跟进不到位,监督不到位) 10、您的团队不知道不去执行的后果是什么?(不去完成将会有何惩罚?)

执行力不强工作不负责的表现

执行力不强、工作不负责的表现 1.对下级的工作只管布置,不管检查,不做评估或对结果只听汇报,甚至不管不问或虽然有检查,也是应付差使,发现问题也不催促整改。更有甚者,对下级的工作连布置、检查都没有,却签字认同。 2.接受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不爽快,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借口推脱。 3.对于顾客、上级、一线交办的事情,不催不干,不注重结果 4.遇到不喜欢、不顺心的工作就消极怠工,上级催查才行动或敷衍了事。 5.干工作为完成而完成,工作干完后,不做自我检查,明明知道有问题,也不整改或应付了事 6.对顾客、一线提出的需求和困难,以不属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或以下班为由,不去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甚至连利息也不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馈。 7.看到、听到顾客对酒店有抱怨、投诉,不能快速反馈给相关部门,甚至毫无反应。 8.迫于上级压力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而检讨完后不想办法改进。9.遇到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需要请示的问题,向上级报告不及时,或认为报告上级就了事,不催不问,出了问题,推卸责任,甚至不报告不请示。 10.工作遇到困难,总是依赖上级或他人,自己不动脑筋去克服,甚至打退堂鼓。 11.在大工作时的压力下,叫苦连天,退缩不前,或请病假事假,扔

下担子当逃兵 12.在出现不良结果、错误结果时,习惯于解释,找借口,或归罪于他人,不检讨自己,不敢承担责任。 13.工作中出现不良和错误结果,只管处罚了事,不分析原因,不采取对策,不力争好的整改结果。 14.接受上级的批评十分勉强,甚至强词夺理,即使主伙是对的,也不快速整改,或无动于衷。 15.工作中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隐瞒劣质事件,甚至弄虚作假。16.看到他人和别的部门工作有差错不指出、不反馈,甚至视而不见17.遇到顾客和员工询问或求助时,以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不清楚为借口,给予推脱。 18.与他人和别的部门合作,态度消极,一等二靠三推诿,不当头,不出头,拈轻怕重。领导推办时,总是责怪他人不组织,不配合。19.明知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或没达到质量标准,也不加班加点使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0.要求上报的材料上报后,不等上级验收和反馈信息,便离岗下班,一走了事。 21.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情绪不好就请假或消极怠工。 22.在休息、出差时,对自己岗位和所管辖的工作不闻不问,甚至关掉手机,中断联系,停止指挥。明知需要到岗,也不返回。 23.明知上级工作有困难,不能为上级分忧分压。当上级分配给任务时,却以不属本部门、本岗位的职业为由,拒绝接受。 24.因循守旧,不勇于创新、不能大胆探索、害怕失败,没有创新行

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_问题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与对策 申喜连 [摘要]公共政策是政府输出的主要产品,政府通过政策来实现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但政策从制定到预期目标的实现,还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政策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政策执行出现种种问题,严重危害了政策的权威性、完整性,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力。因此,研究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理论与现实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力;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9)11-0041-04 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主体为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执行力则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为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0[1]这是/政府执行力0第一次被写入5政府工作报告6,它标志着强化政府执行力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里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不作为0、执行力不到位的情况比较严重。干部滥用权力、违法征用土地、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0,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的情况。中央政策遭遇/肠梗阻0,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出不了中南海0。政府缺乏执行力必然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缺乏社会公信力又会使政策执行不力、难有作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研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替代执行 替代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执行与上级政府的政策不相一致的政策方案,使原有的政策方案难以得到贯彻实施。[2]替代执行的突出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近几年来,替代执行已成为我国政策执行中的一大痼疾。替代执行不仅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恶化了政策执行环境,增加了解决政策执行问题的难度。因为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变异和扭曲会使原有政策问题得不到解决,又滋生新的政策问题。同时,替代执行也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中央政府的威信和政策的整合力。 (二)象征执行 象征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实际上并不执行上级政府政策。象征执行的主要特征是欺骗性。从表面上看,政策宣传热热闹闹,政策执行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政策并没有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政策成了空架子。象征执行不仅欺骗了上级政府,损害了公众利益,消耗了政策资源;而且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政策赤字。 (三)选择执行 选择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采取/为我所用0的做法,有意曲解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效果。选择执行的突出表现是/政策贪污0。政策在执行时被中途截留,政策的精神和内容不能传达到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人员。选择执行的最大特征是自利性。执行人员选择政策的标准是/趋利避害0,对己有利的政策就执行,对己无利的政策就不执行或少执行。 (四)附加执行 附加执行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执行人员附加了一些不恰当的内容,盲目扩大政策外延,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要求。附加执行的突出表现是搭便车。政策执行人员往往打着贯彻上级政府政策的旗号,自立一套,自行其是,推行反映自身利益的/土政策0、/土规定0。这些/土政策0、/土规定0与原政策存在着相关性或相似性。它们或者被宣传为执行原政策的工具,或者被宣传为原政策的细化。/土政策0与原政策捆绑在一起执行后,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造成原政策的畸变。在质的方面,/土政策0扩大了原政策的内容,引发了新的政策行

执行力不足八大原因

“执行力不足”八大原因 一、流程不完善 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简洁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检查流程,应首先检查流程系统本身。组成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总系统、各支系统、各细支系统,以及末梢系统。因此,首先应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从起点到末梢是否畅通,是否闭合,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还应检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板化,流程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的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 流程检查还应包括检查流程上流的是什么内容。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优化、再造流程,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三是现金流;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也就是企业文化。之所以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顾客识别出来,关键原因是流程上流动着企业与众不同的基因,流动着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即员工的行为方式,流动着企业基本的价值趋向和理念。 二、制度不支持 如果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就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和流

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关怀:过于严格了,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制度;过于宽松了,约束力又不够。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此外,还应关注流程上的内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为乱流等。 三、监管不到位 即便企业有很好地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果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素质有问题,甚至或组织架构太复杂,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地运营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监管必须按原则办事。如果监管者办事不公会极大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如监管者素质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那么势必会监管无力,导致不知道大家在忙什么,是否忙对了,乃至是否真在忙;如监管者过于严格和僵化,不知道原则加灵活相结合,固守过时的制度,那么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员工为了迎合监管而忙;如身处高位的人没有监管的意识,甚至领导带头忙,超越流程和制度,那么监管力度也将大大削弱。 四、技术不匹配 大家都很忙,都喊累,但整体效率不高的第四个原因是管理手段问题,正常情况下,管理手段落后会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制造业最明显。同样是电脑,286和奔腾的运行速度和工作品质是天壤之别;同样是信息传递,宽带和拨号上网的速度也有成倍的差别。

决策力与执行力建设

《决策力与执行力建设》 课程时间:1天 课程大纲: 第一章决策力概述 1.决策是生活的基石 2.决策造就人生 3.优秀决策者的特质 第二章决策的类型 1.决策的5种类型 2.选择你的决策流程 3.对决策进行归类 第三章培养快速推理能力 1.决策者的4种性格类型 2.评估你的决策力 3.五、与问题保持距离 第四章增加你的备选方案 1.创造性整合的魔力 2.创造性整合:10步骤增加备选方案 3.将直觉与理性结合 第五章逻辑决策 1.直觉型决策与逻辑型决策 2.如何在两种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3.如何在多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4.第九章启动集体智慧 5.讨论会对群体决策至关重要

6.如何确定讨论会的规模 7.讨论会中“一致通过”的假象 第六章优秀决策者的几大特质 第七章解读执行力问题 1.何谓真正的执行? 2.执行力为什么很重要? 3.全员执行的三把标尺; 4.谁来执行?谁是执行者? ?案例:某公司李总定义“执行年”的举措 ?案例:柯达之死,小米崛起究竟是战略问题,还是执行问题?第八章组织执行力缺失的原因 1.上层战略,下层执行——角色不当;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当; 3.制度缺失、流程模糊——标准不当; 4.学谋略多,学规则少——育人不当; 5.变来变去,朝令夕改——计划不当; 6.熟人环境,制度变形——制度不当; 7.己身不正、缺乏表率——律己不当; 8.缺乏督导、文化乏力——领导不当。 ?案例:联想柳传志是如何构建执行力? ?视频:看海尔张瑞敏如何塑造执行力。 第九章执行力三个核心流程 ↘人员流程:用对的人 1)人员流程比战略、运营流程更重要; 2)人员流程的四个基石; 3)人员流程的三大理念; 4)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案例:美国盖普洛公司的人才调查报告 案例: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如何用人 ↘战略流程:做对的事 1)将人员与运营相结合; 2)战略评估与争论。 ?案例:三国孙权如何决策“赤壁之战”?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一、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 公共政策是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行为规范,因此,政策在贯彻时,必须保持必要的严肃。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必须认真、全面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坚决瞄准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即使发现实际情况原定的政策措施、手段有一定的差距,也必须经过适当调整,让政策最终得到落实。能否忠实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关系到社会能否有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 因此,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坚决反对那些对政策采取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有的部门,有的地方,有些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从地方本位出发,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对上级政策各取所需,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拖着不执行;对上级政策任意曲解,借口特殊性,搞对策,搞土政策。凡此种种,都是违背执行原则的。但是,忠实执行决不是不动脑筋的死搬硬套。因此,要忠实地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对政策的灵活运用,突出地表现在贯彻政策时,能善于变通。这种变通是指不偏离政策的精神实质,只是对实现目标的方式、时间、阶段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政策执行上讲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政策过程中的规律出发,处理好政策实施中宣传、计划、调整、评估、终止等各个环节、步骤的关系。在贯彻政策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实施政策的组织和人员,能时刻从政策执行时的具体环境、可能的条件、可以获得的资源以及各种现实的技术、手段出发,量力而行。决不可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摆架子”和人为地制造各种“泡沫”效应。 但是,实事求是的执行政策不等于无所作为。在执行政策中提倡创新,就是要将旧状态、旧政策与新政策、新局面加以对照,以新的精神面貌去思考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去理解政策,并以创造性的方法去争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以保证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迅速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结合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形势制定的,时间是政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间、空间,即使是科学、合理的政策也会变得无效。因此,抓住时机,迅速果断地贯彻政策是一条重要原则。 要做到不失时机地实施正确的政策,就必须快速地理解政策,快速地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政策;一旦执行中发现问题,果断地调整政策。要迅速果断地实现政策,关键在于事先周密地准备、事中合理地调配、事后及时地总结。严格按科学程序办事、坚决实行制度化管理,从而保证政策实施的高效率。 但是,政府之所以要花费各种力量制定、实施政策,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即解决社会问题,使公众利益得到平衡、协调,整个社会公正、稳定。因此,实施政策还必须遵循注重效益的原则。有时,为了争取效益,就需要抓住机会,快速实施政策。有时,也同样为了力争更多的效益,就需要冷静思考、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如果在执行政策上,一

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

案例分析: 1.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手段的权威性 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4.政策机关的特性: 1)执行性 2)服务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5.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1)财务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制度资源 6.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的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 6)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7.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

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力度。 8.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执行者因素,是核心要素。执行者的素质,价值观,,认知水平,利益取向,执行心态及能力发挥等往往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2)资源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必备的条件。 ●人力资源——要素质高 ●财务资源——要充裕 ●信息资源——要准确,及时,尽量降低其不确定性 ●权威资源——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权力基础 3)工具因素,是公共政策成功执行的重要手段。如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政治工具以及技术工具等。 4)环境因素,影响着政策目标实现和政策执行的整个过程。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政策执行费用,减少执行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社会环境,有利的社会环境可以使政策执行过程受到较小的制约和牵制,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9.如何提高政策执行力机制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3)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 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10.政策执行过程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加强政策认知,即进行思想引导 ●制定执行计划 计划原则 ?计划要实事求是 ?计划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弹性机制,特别要适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 ?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实现长期与近期目标统一,上级与 下级目标的统一,做到计划前与计划后的衔接,全局与重点均衡,公平与效率 兼顾。 ●进行物质准备,主要包括财力(经费)和物力(设备)。经费包括:政策执行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