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_杨妮娜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_杨妮娜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_杨妮娜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_杨妮娜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

杨妮娜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公共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力密切相关,政策本身的不完善是限制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加强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是提高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应该包括政治、法律、组织、经济、技术等内容,当然,不可行性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警惕可行性分析的异化与具体政策制定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本文以政策的可行性研究为着眼点,从政策质量提高的角度探讨政策执行力提升的路径。关键词: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执行力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1-0020-03收稿日期:2010-08-10

作者简介:杨妮娜(1980—),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创新、公共人力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重点课题“吉林省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0110。

一、公共政策质量是影响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政策本身的科学与否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紧密相关。政府执行力之所以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本身不完善。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明确性、协调性、稳定性、连续性、科学性、目标具有弹性、公共政策之间能够良性循环等特征。[1]尽管我国政府正在由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化决策转轨,但现代化的政策体制并未完全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行政成本过高等现象;对一些重大决策还缺乏深入的调查、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执行这样的决策,不可避免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些部门还以政策的灵活性为理由,制定公共政策时主观臆断,使政策缺乏前瞻性。由于对政策效果没有较好的预期,导致了政策的低效或失效。因此,偏低的政策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政府执行力的一个突出障碍。

公共政策是政府需要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变量,其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政策制定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而确保制定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公共政策涉及政治、法律、组织、经济、技术、信息等内在和外在多种条件与资源,直接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公共政策的可行性高,公共政策本身就容易得到不同群体的认同,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方案才能够连续、稳定地被执行,才有利于维护公共政策权威。如果决策者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发出的指令本身有误,执行力造成的负面效应就可能增大。政策执行中困扰政府多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政策不具备可行性而使执行者不得不变通引起的。因此,只有保证政策具有可行性,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使公众认同政策,公共政策才能得以顺利执行。

二、加强可行性分析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可行性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可行性研究,是在制度环境难以迅速改变的条件下相对比较容易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途径。对一项政策进行可行性分析是指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分析决策是否可以实施,是否具备了条件和能力,确定决策实施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以供决策者进行选择的过程。同时,针对决策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的不可行性分析,通过各种手段否定政府决策的可行性来发现政府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应包含在可行性分析之中。

当前,政府在进行政策可行性分析时往往不够充分或者说忽略了不可行性分析,这样,很容易因意外因素而导致决策的失败或错误。多数时候只是强调了可行的一面,这就自然会引导人们只考虑可行的、有利的条件,而忽略了不可行的、不利的条件。缺乏不可行性研究或对反对意见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重大的政策风险和投资风险,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政府的权威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不可行性分析部分

可行性分析中包含的不可行性分析内容可以有效防范低水平政策的出台。不可行性分析是指由政府组织和实施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证明和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供确切的事实和理论根据,从而否定政策和决策的可行性,作为政策可行的最重要的补充依据。[2]既然可行性研究是为公共政策决策者服务的,那么,就理应为决策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每年都出台很多决策,但

公共政策

20

总有一些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不是难以贯彻执行,就

是在贯彻中走样。究其原因,是在制定这些政策时缺乏

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公共政策的决策与建设项目决策

一样,都是事先策划,面对的都是变化莫测的未来环境

和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考虑不周,在执行过程中就

可能遇到问题。

可行与不可行是同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二者

缺一不可,互相依存。可行是相对不可行而言的,没有

不可行也就没有研究可行的必要了,反之亦然。[3]实际

上,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的不仅仅是大型项目,作为政

府指导或规范全社会和某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工具——

影响较大的公共政策也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笔者认

为,公共政策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建设项目。如果一项决

策出现问题,其不良影响也远大于建设项目并直接影

响政府的威信。因此,领导干部在决策时必须谨慎,应

该在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认其可行之后

再出台。近几年,方案可行性论证环节逐渐被纳入决策

科学的视野,“未作可行性分析,不作决策决定”已成为

现代决策观的论点。作为避免决策失误的预防环节,方

案的可行性论证的优劣影响着决策质量的高低及决策

效果。

(三)警惕可行性分析的异化现象

在公共政策分析与制定的过程中,由于可行性分

析受各种影响政策制定主体的影响,可能出现政策的

可行性分析产生异化,出现项目管理中的“可行性分

析”变成“分析可行性”、“领导论证”或者“可批性论

证”等现象。

“可行性分析”变成“分析可行性”是指将可行性研

究与研究结论之间的关系倒置,使制定者的研究结论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但对于一项

政策来说,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面临着不同利益群体

的利益博弈,推动者早已把政策获得批准作为方向和

目标。在此前提下,可行性研究有可能成为支持者意向

的例行手续和罗列获得批准理由的官样文章,使可行

性研究流于形式,可行性分析可能从一种纯粹的技术

和管理方法蜕变为某些政府部门僵化的管理手段下的

形式性工具,沦为错综复杂的行政权力关系和经济利

益关系的载体和衍生物,而它作为科学决策依据的本

质反而逐渐淡化,这不仅与它实施的初衷相背离,而且

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公共政策实质上就是对社会

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某一政策的推行势必

导致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按计划分配。因此,政策得以实

现即意味着一些人获得相对短缺的资源并从中受益。

由于对权力的监督、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

近些年出现了“可行性论证”变“可批性论证”,既使个

人获得“政绩”,又避免个人被追究责任,造成的损失要

国家来“埋单”等问题。同时,一些领导干部或根本就不

是专家的人员却被冠以专家之名成为论证主体,致使

可行性分析或是成为给政绩贴的“膏药”,或是为迎合

领导意志的走过场。一些时候虽然请的也是专家,但领

导意志统领论证过程,使得专家可行性论证成为对个

别领导的可行性唱和,使专家论证的权威性受到损害。

三、规范可行性分析内容,提升政策执行力

将可行性分析作为公共政策制定流程的必要步

骤,可以改进执行力。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政治、法

律、组织、经济、技术等考察标准,要想使可行性分析能

够切实取得效果,必须要对政治可行性指标化。

(一)政治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是指从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的角度来

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政策方案是否合乎社会的价

值观念、政治文化、宪政传统,出台的时机是否恰当等

等。简单地说,就是决策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

和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政策本身即是通过各种政治

方法来调整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

权力等政治系统来规约决策,但是,随着其规模的增大

和影响范围的扩大,政策涉及的关系和环节趋于复杂,

仅仅对其进行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是远远不够

的,因而政治可行性分析就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政治可行性的衡量指标大致有以下四个:可接受

性、适当性、回应性和公正性。我们在对公共决策政治

可行性分析的时候,应当遵循将评价指标细化这样的

原则,具体的指标可以因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接下来

再对具体的细化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在现实中,很难

出现政治可行性四个指标同时达到最优的情况。例如:

尽管某个政策方案有很高的接受性但可能回应性较

差,因此,要确定几个指标在某一政策方案中的权重才

能使分析更加科学。

(二)法律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标准是指政策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

有关条款及其精神,政策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就是决策者制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

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及其

具体规定。为了确保所制定的政策在内容上的合法化,

决策者除了本身要认真将拟定的政策与相关法律或已

有政策进行对照分析外,甚至应考虑在决策程序中列

出专门的合法性审查程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应该

普遍重视专门的法制部门对拟定政策合法性问题的审

查作用。政策的合法化不仅涉及政策抉择的程序化和

一定情况下的政策法律化问题,而且在实质内容方面

也要合乎既定法律,如果仅有程序上的合法性而没有

实质内容上的合法性,那么,所谓的合法性也仅仅是徒

具形式。

(三)组织可行性

组织可行性标准是指组织能否在执行能力和工作

效率方面对政策的支持,保证政策方案能够贯彻实施,

实现决策意图。组织的行政可操作性标准是指在特定

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既定的决策或规划到底有多大的可

能性,如工作人员的配备,劳务的支出,物资的需求,等

等。行政可行性指标可以避免政策执行时组织上的混

乱,使决策长期稳定地得到贯彻并最终实现决策目标。

评价一个方案组织可行性的高或低,主要有组织结构、

信息流、过程控制、财政支持和人员能力等因素。制定杨妮娜-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

21

The Feasibility of Public Polic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Yang N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public polic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 imperfect policy will limit implemen-tation.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feasibility can improve policy quality effectively.The research should be indexing.The index sys-tem includes politics ,law ,organizati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y.Non-feasibility analysi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feasibility analy-sis.In practice ,we should vigilance for alie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Key words :public policy ;research of feasibility ;implementation

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都是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的因素。

(四)经济可行性

经济与财政标准是特定的公共政策占有和使用经济资源的可能性,进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任何一项决策都将涉及到经济利益,政策的执行也会影响经济权力的分配,所以,在决策成本和实施成本上也必须进行协调,与政策相关的内容才可获得社会的认可。[4]

在确定政策方案之前,应该充分分析政策期望值与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占有量之间的关系,论证获取经济资源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经济资源的规则和方法。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运行成本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财富耗费,也包含间接的物质、自然和社会损失。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决策的价值,评价政策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效益。政策制定者要有经济成本意识。首先,要看创造政绩的人、财、物的投入情况,看扣除经济成本后的盈余,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效。其次,要看是否加重了群众负担和大规模举债筹措资金,防止出现“负债政绩”。同时,还要分析财政支付能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出现劳民伤财的“形象政绩”。

(五)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主要从政策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较和评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政策制定时要越来越多地考虑技术性的因素。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如果不将技术因素包括在可行性分析之中,也会给公共政策的实施带来障碍。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及操控技术的人力资源准备都是技术可行性需要分析的内容。

衡量政策是否可行的标准还包括其他内容,如政策决策层的支持、政策推动者的积极投入等等。然而,不管包括的标准有多少,都很难找到一项政策方案在每一个标准上都有良好的表现,能在候选方案中脱颖而出的政策往往是在多个标准中取得相对平衡,而且某一个指标具有突出表现的政策。事实上,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胜出的决策方案符合这一清单中各个标准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甚至究竟哪一个因素对其幸存或胜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不

甚明了的。可行性的限制因素如财政约束、价值可接受性、政治限制和行政可操作性等主要是事前的判断,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可行或者不可行,在哪些方面可行,在哪些方面不可行,以及具有多大程度的可行性等,仍需要政策制定与执行部门进一步研究与完善,细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由于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在现阶段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政府决策的整个系统中,行政领导始终都居于决策选择的核心地位,所以,最后的决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态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变成“可行的分析”,即根据行政领导的目标和意愿找出决策实施的支持条件,主观上为决策制定服务,客观上却造成了决策内容的偏差。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正确对待不可行性分析,综合各种因素,正确取舍,理性判断。可行与不可行的分析应当从相互对立、对抗到相互融洽、融合,最终取得一致。政策制定者应当接受分析的结果,从可行的分析中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并将不可行性分析中有益的部分补充于决策之中。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而确保制定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5]倘若公共政策方案本身就有缺陷,政策理想与现实条件存在巨大落差,新的政策方案与原有政策不配套抑或与法律法规产生冲突,都将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失败或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这种先天性缺陷的政策即使做出再大程度的主观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低下。因此,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合理、科学,现实可行性是否被较好地预估。而可行性分析是预估政府政策的科学选择,特别是在做出涉及面广、影响效期长、利害因素交织的重要政策之前,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使政府决策的可行性分析与不可行性分析制度化,减少政策失误,才能够提升政策执行力,才能够保护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丁煌.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02,(01):28-39.

[2]李伟权.政府决策可行性分析中的公关思考[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01):32.

[3]白凤山,荆广珠.可行性研究与不可行性研究[J ].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5,(13).

[4]李伟权,曹棍.政府决策可行性分析过程中的回应问题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5]潘洪涛.公共政策质量及其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责任编辑:高静)

公共政策

22

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文章标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年初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我感到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正确把握政府执行力的内涵和条件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近年来,“执行力”一词逐步

由企业向政府延伸。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既不同于传统行政法中的行政行为执行力,也不同于中央文件中提出的执政能力。它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从公务员的角度看,政府执行力说到底取决于公务员的执行力。但是,政府执行力不仅仅是公务员的执行力,还包括政府体制机制为公务员带来的创造力。因此,政府执行力包括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公务员的观念问题。这是决定政府执行力高低的前提条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公务员要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力,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首先树立

执行力不强整改措施_0

执行力不强整改措施 篇一:提高执行力个人整改方案 提高执行力个人整改方案 随着深入学习提高执行力专题教育活动的展开,全局上 下形成了先进性教育的浓厚氛围。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人 员,能够参加这样一次深刻的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锤炼。按照“整改提高阶段”要求,结合当前“两烟”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和自检自查情况,围绕自己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转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效益,特制定个人整改方案: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广泛,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 2、思想有所松懈,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工作有时不够 深入,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 3、创新意识淡化,还不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工作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自我要求。二、整改目标 1、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 2、形成自觉、科学、全面、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工作和服务再上新水平。

3、组织原则、纪律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4、思想进一步解放,能够与时俱进而创造性地工作。 三、整改措施 抓住这次实践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提高思想,转变作风。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典型和先进人物看齐,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率先垂范的带头人。 1、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进一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理论精髓,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真正在头脑中永远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2、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多看、多想、多写。在注重实干的同时,还要注重思考,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趋向完善。加强与领导、同事的沟通,努力提高自己与同事协作工作的能力。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注重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在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多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广大烟农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要求和愿望。真正知道基层需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三个全心全意”的服务宗旨,不

改善执行力问题的九大方法

改善执行力问题的九大方法 事实是丑陋的,一旦一个管理者认为下面的人都有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他自己有问题。事实上,和管理者们认为执行力问题全在下面刚刚相反的是,执行力问题的根源都在上面,在于我们这些中高层管理者。 “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领导者及管理者在执行力计划及管理上的缺陷必将最终渗透与腐蚀到我们的团队,让我们执行力的脊梁骨缺钙,就是挺不起来。这是一种可怕的连环效应。 “执行力的理念是上级推卸责任给下级很便捷的手段。”这是万科总裁郁亮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他甚至提及自己也不会让万科的同事看执行力方面的书。 是什么让郁亮如此不待见执行力呢?尽管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只有郁亮自己,但笔者认为我们多少也能从他的话中推测到一些有关执行力在企业中的生态问题。那就是执行力在不少企业中都成了执行者的问题、下面的问题,甚至于成了部分管理者推卸责任和掩盖自身无能的借口! 所以我们开会一讲执行力,就会问责这个执行力不行那个执行力有问题,就不会检讨自己给下属部署执行计划或执行事务的时候,是否规划和拨付帮助下属们冲锋陷阵的子弹与武器,以及提供那些必需性的火力掩护;所以我们邀约某某管理大师、某某执行力大师来做团队培训的时候,请他们讲的都是如何让下属们抱着感恩心态,端正执行意愿和提升执行技能的问题,而很少意识到如何让执行力专家帮助自己改变对执行力的认识,从上到下打通执行力在企业中的任督二脉。

是的,执行力是由上而下的事实,被我们所忽视。现在不妨让我们试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对自己制订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愿景都缺乏信心,又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去相信、去执行与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景呢?如果一个领导者对执行力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其大讲特讲执行力的时候,都没想过改变与努力营造有利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业务流程、薪酬绩效指标体系、授权机制、执行力文化等,又怎会拥有一支具备高效执行力的铁军? 这样的企业领导者,甚至不会得到几个具备执行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是故,在我们身边的诸多企业里存在着林林总总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的管理者。一旦你讲他们招商指标、铺货指标、销售回款指标完成得不理想,他们会说这是公司责任,因为“我们推广投入少,品牌号召力不够强”;一旦你讲他们陈列生动化做得不好,经销商的促销员在岗率有问题,他们会说这是“某某下属的执行力有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总在归责公司责任和怪罪下属,却就是不会问责自己。我想这或许也是万科总裁郁亮认为执行力就是推卸责任给下级的借口的一大原因。 这是一种可怕的连环效应。就像古训“上梁不正下梁歪”所寓意的一样,企业领导者及管理者在执行力计划及管理上的缺陷必将最终渗透与腐蚀到我们的团队,让我们执行力的脊梁骨缺钙,就是挺不起来。 在联纵智达研究院营销执行力研究中心跟踪研究的数百名管理者中,大多数的人谈到执行力的时候,都在号召自己的下属“立刻、现在、马上”——但他们自己却一如既往的环抱双臂,在办公椅上仰靠着身子,都在说类似前述“下面的执行力有问题”的话,甚少有人愿意去面对、去反思团队执行力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不妨这样试想:我们的团队为什么没有执行力呢?是人力资源部门为我们招募进了缺乏执行意识、执行态度和执行技能的人?可是,难道这里面就没有自己主导招聘进来的人吗?即便所有人都是“有眼无珠”的招聘官弄进来的,作为一个管理者难道就没有培养和提升团队执行力的责任与义务吗?即便你努力履行这样的责任,到最后发现他们全是些“脑袋里面少根筋的人”,你就能肯定自己在执行力的提升上做出过最大的努力并用对了方法吗? 很少有管理者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全部给出肯定的答案。事实是丑陋的,一旦一个管理者认为下面的人都有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他自己有问题。事实上,和管理者们认为执行力问题全在下面刚刚相反的是,执行力问题的根源都在上面,在于我们这些中高层管理者。 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他们不再把执行力通通推给自己的下属,自身也在通过博览执行力与领导力的书籍,或者参加主题相近的培训,再或者雇请专业的执行力顾问,妄图找到团队执行力问题的原委和解决办法。但仅有这些又将迎来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执行力不能在自己的心里内生,即便掌握了各式各样的执行力提升技巧,即便有再多的补课却都是徒劳的,最后还是会回到怪罪下面执行力不行的问题上。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_杨妮娜

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与政策执行力改进 □ 杨妮娜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公共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力密切相关,政策本身的不完善是限制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加强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是提高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应该包括政治、法律、组织、经济、技术等内容,当然,不可行性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警惕可行性分析的异化与具体政策制定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本文以政策的可行性研究为着眼点,从政策质量提高的角度探讨政策执行力提升的路径。关键词: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执行力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1-0020-03收稿日期:2010-08-10 作者简介:杨妮娜(1980—),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创新、公共人力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重点课题“吉林省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0110。 一、公共政策质量是影响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政策本身的科学与否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紧密相关。政府执行力之所以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本身不完善。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明确性、协调性、稳定性、连续性、科学性、目标具有弹性、公共政策之间能够良性循环等特征。[1]尽管我国政府正在由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化决策转轨,但现代化的政策体制并未完全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行政成本过高等现象;对一些重大决策还缺乏深入的调查、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执行这样的决策,不可避免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些部门还以政策的灵活性为理由,制定公共政策时主观臆断,使政策缺乏前瞻性。由于对政策效果没有较好的预期,导致了政策的低效或失效。因此,偏低的政策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政府执行力的一个突出障碍。 公共政策是政府需要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变量,其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政策制定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而确保制定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公共政策涉及政治、法律、组织、经济、技术、信息等内在和外在多种条件与资源,直接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公共政策的可行性高,公共政策本身就容易得到不同群体的认同,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方案才能够连续、稳定地被执行,才有利于维护公共政策权威。如果决策者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发出的指令本身有误,执行力造成的负面效应就可能增大。政策执行中困扰政府多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政策不具备可行性而使执行者不得不变通引起的。因此,只有保证政策具有可行性,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使公众认同政策,公共政策才能得以顺利执行。 二、加强可行性分析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可行性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可行性研究,是在制度环境难以迅速改变的条件下相对比较容易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途径。对一项政策进行可行性分析是指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分析决策是否可以实施,是否具备了条件和能力,确定决策实施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以供决策者进行选择的过程。同时,针对决策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的不可行性分析,通过各种手段否定政府决策的可行性来发现政府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应包含在可行性分析之中。 当前,政府在进行政策可行性分析时往往不够充分或者说忽略了不可行性分析,这样,很容易因意外因素而导致决策的失败或错误。多数时候只是强调了可行的一面,这就自然会引导人们只考虑可行的、有利的条件,而忽略了不可行的、不利的条件。缺乏不可行性研究或对反对意见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重大的政策风险和投资风险,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政府的权威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不可行性分析部分 可行性分析中包含的不可行性分析内容可以有效防范低水平政策的出台。不可行性分析是指由政府组织和实施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证明和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供确切的事实和理论根据,从而否定政策和决策的可行性,作为政策可行的最重要的补充依据。[2]既然可行性研究是为公共政策决策者服务的,那么,就理应为决策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每年都出台很多决策,但 公共政策 20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公共政策是一个在现代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到国家的内政外交,小到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都要受制于国家的公共政策。人们判断一个事情是否可行,是否正确,依据的标准通常是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都要由该国的公共政策来规范和调整。可以说,没有公共政策的必要干预,就难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① 公共政策过程包括分析、制定、执行、评估、终结五个阶段,其中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公共政策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政策不被执行,就仅仅只是政策而已,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也就不会对个人、社会、国家产生任何影响。当然,政策的好与坏也就无从知晓了。美国著名行政学者G.艾利森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执行”究竟有多么重要。 一、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地位、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试验、实验、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②

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过程的关键环节,发挥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政策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制定政策是研究问题、确定目标的过程,但是公共政策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研究问题,而在于解决问题,政策执行才是直接的、实际的、具体的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一项政策的正确与否,最终需要实践来检验,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执行政策,才可以知道政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政策执行是后续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经制定就尽善尽美,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修正和完善,或者制定新的政策。 总之,政策执行的作用和影响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的始终。因此,要想让公共政策顺利执行下去,首先就必须高度重视政策执行活动,把政策执行作为政策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将计划转化为实践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政策已经制定好了,但是实际上却并不能像当初设想的那样得到有效的执行,执行的现象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总是直接的或间接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才能够排除这些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从而使政策顺利地执行下去。我

部门主管怎样提升执行力

部门主管如何提升执行力 “仅仅有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是不够的。决定成败的不是目标,而是措施。” ——杰克·韦尔奇 那个地点的“措施”因此要紧确实是执行力了。简单的给执行力下一个定义,执行力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在企业的团队中,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要明白:成功5%在战略,9 5%在执行,若没有有效的执行,就没有团队的成功,应树立“以执行为天职”的理念。 下午临下班时,公司董事长把总经理叫到办公室讲:“你

去安排两个职员去布置一下会议室,改日我要用会议室谈判。”随后总经理就叫来两个职员照本宣科地讲:“你们两个去布置一下会议室,改日董事长要用会议室谈判。” 第二天,董事长发觉会议室没有按惯例摆上鲜花,问明原由后,被解职的不是那两个职员,而是总经理。缘故何在?那个肤浅的总经理丈二和尚没摸着头脑,而实际上,他犯的一个差不多之错确实是失职之错。这一失职,确实是现在常讲的三个字,叫“执行力”! 作为一个经理人或者部门的主管,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那个执行能力包括打算、协调、筹措、掌控等。要了解成败的关键,明白如何筹措资源,如何让整个团队各部门同时受益,如何讲服其他主管配合,如何审时度势,统领全局。幻想以“公司最高领导者”的名义一声令下就会有结果,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方法,也不要认为执行只是下属的情况,实际上,“知易行难”。将策略到结果的联结是执行,而执行的保障确实是流程。上层领导一旦确定一个策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刻内执行到位,这也是一个优秀主管如何引导团队良好运作能力的体现。 在自身具备了执行能力的同时,要努力配合公司上层领导,共同在团队内部组建一种让下属信服的“执行文化”。在建

员工执行力提升方案

员工执行力提升方案 员工执行力提升方案 1、项目背景企业的成功30%靠经营策略、30%靠市场机遇,另外40%则靠团队执行力。由此可见,企业是否具有高效的执行系统与执行能力决定了企业在未来更加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能否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在推进了两年的人力资源变革和流程体系建立的基础之上,集团基础执行系统已建立,2015年公司管理变革的核心目标是:打造高效执行团队。有鉴于此,集团公司策划并制定了本方案,力求通过16个月的项目建设周期,打造一支行业内最为高效的执行团队,以此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2、项目目的1、建立能力素质(胜任力)模型并应用到人员招聘,综合评价,职位晋升与薪资调整领域,实现对人才的客观评价;2、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与能力开发技术,全面提升人员素质(胜任力),实现人岗匹配; 3、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异的高效执行团队,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3、项目周期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共计16个月。 4、项目实施方案4.1项目启动(2012年10月31日前)4.1.1召开项目启动会4.1.2实施执行力与能力素质培训4.2执行力与素质模型宣贯学习(2012年11月—12月)4.2.1开展“一把手讲执行力活动”4.2.2实施集团高管“我谈执行力”约稿活动 4.2.3实施“执行力”征文活动 4.2.4刊发“执行力特刊”4.3建立基于素质模型的面试与甄选程序(2012年11月)4.3.1修订招聘与面试流程,制定基于素质的面试评估表并在集团范围内应用;4.3.2集团人力资源部参与集团公司所有人员面试和各子公司中层以上人员面试.4.4建立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发展综合评价机制(2015年1月)4.4.1员工职位晋升将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总裁对拟晋升者的胜任能力有清晰的认知,采取直接任命的方式; 4.4.2另一种方式为当总裁对拟晋升者的胜任能力不清楚时,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实施基于素质模型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总裁决策的重要依据。4.5实施中高层管理人员360度素质评估与学习方案制定(2012年12月-2015年1月)4.4.1针对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实施360度素质评估并输出素质短板;4.4.2针对素质短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6建立面向全员的“管理提案”和“总裁信箱”制度(2015年2月-3月)4.6.1管理提案是指由提案人提出(形成方案)并主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v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内容 v 三、政策执行力 v 四、提高政策执行力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v (一)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背景 v 1、政策科学早期的认识 v 虽然拉斯韦尔等早期政策科学家把政策执行看成了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政策执行并没有引起政策科学学者的足够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例如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就认为政策科学就是对政策制定的研究,其目标是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政策过程被分成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包括政策制定和评估等环节)三个阶段。 v 2、政策执行不受重视的原因 v 天真地假设政策执行过程是简单的且人所共知的;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政策执行过程负责;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v v (二)政策执行研究兴起的契机 v 1、美国奥克兰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v 1973年美国学者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创造就业的机会的政策项目——“奥克兰”计划的跟踪研究而写成报告《执行:华盛顿的宏大计划是如何在奥克兰破灭的》。这本书成为70年代“执行运动”兴起的标志。 v 2、政策科学研究视野的拓宽 v 从理论上看,20世纪60年代末政策科学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实践上看,60年代约斡逊总统发起的“伟大社会”改革的许多政策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客观上提出了为什么比较理想的政策方案及项目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这样一个问题,这促使人们从政策执行上寻找原因。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 v 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v 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这种偏好随着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或职员。 v 2、自下而上的途径 v 这种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中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客观存在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 v 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v 这种途径或多或少有作为前两种途径的综合的意味。政策制定者将作出限制其他行动者权力的决策,而行动者将做出规避决策者权力的决策。这一途径是以权力作为焦点的。 v 4、工具选择途径 v 政策决策的实质或形式的过程总是包含着在可利用的政府工具箱选择特定工具。

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八大措施

提高政府执行力八大措施 第一条强化每项工作的唯一主体责任。对区政府每项工作,只由区政府1名分管领导、1个职能部门包干负责。各镇(含街道、经济开发区,下同)、各部门内部分工参照执行。 第二条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汇报制度。区政府常务会议议程增加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汇报环节。由区府办公室选取若干个(一般为3-4个)重点项目作为汇报对象报区长或常务副区长审定后,提前1周通知相关区领导及相关单位作汇报准备。会上由相关区领导作汇报,相关单位作补充汇报。 第三条实行重点项目挂钩区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挂钩区领导要每周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并形成会议纪要印发。区府办公室要将现场办公会召开情况造表报区长和常务副区长。 第四条实行重点项目部门领导挂钩包干制。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相关镇和部门要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挂钩责任制,牵头单位对相关重点项目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组,并由分管领导包揽负责重

点项目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推进。 第五条建立重点项目台账管理制度。由牵头责任部门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基本情况和推进情况等进行信息登记和资料收集,做好台账管理,同时报区重点项目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受理公文要在2天内完成资料检查程序和告知(来文单位)程序。办理过程中属部门权限许可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属部门权限外的,要加快报批速度。经研究,每15天召开1次规划联审会议、1次土地联审会议。 第七条建立上行平行文件的跟踪协调机制。凡对上对外行文办事,要“先商后文,当面协调”,相关单位要积极主动与对口部门沟通,尽量按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行文,以求事半功倍。文件送达后,要“对口跟踪,人随文转”。由区府办公室负责跟踪办理流程和总体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要指定1名分管领导负责跟踪协调,并将协调情况告知区府办公室。区府办公室每周1次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相关领导汇报上行平行文件跟踪协调情况。 第八条实行重点项目进度定期报告制度。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牵头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每周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区长和挂钩区领导报告项目进度,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牵头责任单位和区挂钩领导要及时向区长或常务副区长报告。区府督办每周要将重点项目督查情况以手机短信形式报

员工执行力太差的5大原因及详细解决方法

员工执行力太差的5大原因及详细解决方法! 执行力差的5大原因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要么只是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只给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 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高层领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干,就没法对下面的人说清楚,总监说不清,经理也说不清,最后是真正执行的最底层不会干,有苦说不出。 3、干起来不顺畅 如果士兵在前线打仗,后勤给养供应不上,请求支援但是指挥部没有反应,负伤了得不到快速的救护,那士兵的斗志显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司亦然,慢慢的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古代作战时,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将军一般会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结果士气大振,一天城破。 销售永远都是只看眼前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当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如果只有“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承诺而没有“当逃兵立斩”的规定,肯定会有一部分士兵找机会开溜,从而动摇军心。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很多部门的工作成果不适合用硬性的指标来考核,这些部门的工作就需要懂业务的高管根据经验评估,如果高管没有能力做出公允的评估,内驱力不强的员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解决执行力差的5大方法 清楚了执行力差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变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 1、目标明确 对于销售业务线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的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是销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 2、方法可行

如何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如何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以避免政策失败?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府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任何一项政策方案,即使再正确、再完美,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到理想的效果,都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 当前,我国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政策执行者的政治、业务素质低,对政策精神吃不透,导致原政策的“走样”“变形”。 二是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利的政策内容,则传达、贯彻、执行;反之则不贯彻、不执行。 三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级组织自行制定“土政策”,取代上级有关政策,或寻找各种借口不执行上级政策,甚至阳奉阴违,进行抵制。 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度的方法。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政策执行权力。 中央政府应通过机构编制管理立法,特别是对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能配置、内部机构配置等,需要机构编制的专项法律予以具体、明确的规范。从而弥补宪法和组织法在编制管理方面的不足,并将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机构设置有法可依,避免政府部门间因机构设置缺乏规范而造成职能配置的交叉重叠,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政策执行阻滞。 2.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 由于作为理性逐利人的政策执行者为政策执行阻滞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①增强政策执行活动的透明度。②保证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通过理顺监督体制,改变专门监督机构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为垂直领导体制,使监督机构真正获得超然独立的地位。③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④落实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 3.健全信息沟通传播机制 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解释政策,让全体社会公众认知、认同政策,接受并且参与到政策执行活动上来,以推动政策得以有效执行;同时,要建立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各级政府应有自己的信息机构;一定层次的政府职能部门应有本部门的专业信息机构。同时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信息能顺畅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在实现信息的手段方面要建立全国政府系统的互联网络,加快网上政府的建设,通过电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保证信息在传递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加强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建设 公共政策执行必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风险预警机制,将有助于激发政策执行者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使政策执行者权责一致,从而便于对政策执行者实行有力的监督,对因政策执行失败而造成损失的责任者,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保证政策执行的责任明晰和实施严肃,从而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其控制政策执行方向,规范政策执行行为。 二、康菲渤海溢油事故与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故暴露出我国环境政策存在哪些问题?请具体分析。 在康菲渤海溢油事故和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故中,体现出了我国环境政策存在着以下问题: 1.环境政策法规不健全 在事故发生后,出现无人可告、信息发布和处理不及时,赔偿过少或该赔多少无法界定等问题,充分说明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在诉讼主体、信息公开制度、应急制度、罚款金额和赔偿方式等方面严重缺失,不够健全。 2.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在现有的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2000),第九十条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第九十一条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具体操作方式不够明晰,可操作性不强。

进一步提高执行力个人整改措施

进一步提高执行力个人整改措施 2月23日至25日,我参加了纪委监察局开展的“进一步提高执行力”集中封闭研讨活动,认真的学习了《让西部新城在科学发展中崛起》、《打造实力、活力、竞争力干部队伍》、《提高执行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等教材,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通过学习研讨我充分的认识到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标准,我对自身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查找和剖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切实提升素质,提高执行力。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业务学习还不够深。由于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地挤时间学习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有时看文件也是看看大标题,在学习上搞实用主义,结果对理论上、制度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 2、工作上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工作创新不够。无论在工作思路、还是在形式、内容方面没有创新精神,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不善于创新。 3、缺乏上进心,缺乏唯先必争、唯旗必夺的精神。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有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于应付本职,只求完成任务,不求精益求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创新的思维不活,对工作谋划不深。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1、思想上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没有把业务理论学习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同时时间观念不强,过分强调忙,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特别是随着工作年限增长也产生了一些惰性,存在进取不足。导致综合素质提高不快,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弱化。 2、学习文件不仔细,理解上级工作意图不准确。对上级的文件、制度的阅读不细,理解不透,研究不深,无意中造成执行上的偏差,工作上的不到位。 3、没有用高标准、严要求来时时约束自己。工作中总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对工作的改进动力不足。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1、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只有理论上的坚定与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作为职能室负责人,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理论、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抓住进一步提高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通过这次活动使自己思想上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执行力上有更大的增强,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工作上不讲价钱,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把上级的工作意图和工作目标执行到位。 3、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敢于碰硬,工作中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兢兢业业,扎实工作。 通过这次活动,今后我应当经常扪心自问:我的目标、任务、计划该如何执行、执行得怎么样?上级的指令我执行得怎么样?制度、规程、标准我执行得怎么样?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影响我的执行力?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执行力?通过经常的自省自问,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更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0年2月25日

执行力考核办法

(试行) 佛山地区各管理处: 为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安管主任统筹计划能力,同时提高工作执行力,以确保高效、长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目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计划第一,有无执行也是第一; 2、明确执行就是核心竞争力; 3、通过考核以鉴别管理人员的计划意识和执行能力; 4、提高管理人员执行力,使其根据公司意图和实际要求,做到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工作。 二、考核周期 每月考核一次,强制排名 三、适用范围 各管理处安管主任 四、职责 1、人事行政部负责组织执行考核、统计分数、结果反馈; 2、专业综合部、管理处经理共同负责管理处安管主任考核工作; 五、考核内容: 1. 月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制定以月为单位,每月1日上交管理处经理审核,3日交由部门审核,未按时上交扣3分,每超一日加扣1分; 计划需结合管理处目标任务书制定,与目标任务书工作内容同步,不同步或发生遗漏,一项扣2分; 计划需针对不同时期治安形势、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等因素安排有针对性的各类工作,不合理或不具专业性,扣2分; 安管主任工作计划内必须涵盖每月员工关爱工作具体安排,发生遗漏,扣3分; 根据上月人员流失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后,在月计划内做出相应调整,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招聘、留人工作,不合理或不具专业性,扣1分; 如上月发生安全事件事故,需在本月计划内制订应对手段,整改措施,不合理或不具专业性,扣5分; 各项工作计划必须设定完成的详细时间节点,未设定或设定不合理,扣2分; 2.月工作总结: 每月工作总结必须涵盖上月工作计划的全部内容,遗漏一项扣1分;工作总结需具体说明上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如有未完成项,需说明原因,扣1分,无特殊原因发生工作漏项,扣3分; 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工作并已向考核人员说明原因,不予扣分;未及时说明原因,扣2分; 因工作安排不合理、统筹不周导致工作未完成,扣3分;

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_问题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与对策 申喜连 [摘要]公共政策是政府输出的主要产品,政府通过政策来实现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但政策从制定到预期目标的实现,还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政策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政策执行出现种种问题,严重危害了政策的权威性、完整性,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力。因此,研究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理论与现实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力;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9)11-0041-04 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主体为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执行力则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为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力。/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0[1]这是/政府执行力0第一次被写入5政府工作报告6,它标志着强化政府执行力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里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不作为0、执行力不到位的情况比较严重。干部滥用权力、违法征用土地、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0,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的情况。中央政策遭遇/肠梗阻0,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出不了中南海0。政府缺乏执行力必然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缺乏社会公信力又会使政策执行不力、难有作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研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替代执行 替代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执行与上级政府的政策不相一致的政策方案,使原有的政策方案难以得到贯彻实施。[2]替代执行的突出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0。近几年来,替代执行已成为我国政策执行中的一大痼疾。替代执行不仅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恶化了政策执行环境,增加了解决政策执行问题的难度。因为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变异和扭曲会使原有政策问题得不到解决,又滋生新的政策问题。同时,替代执行也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中央政府的威信和政策的整合力。 (二)象征执行 象征执行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实际上并不执行上级政府政策。象征执行的主要特征是欺骗性。从表面上看,政策宣传热热闹闹,政策执行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政策并没有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政策成了空架子。象征执行不仅欺骗了上级政府,损害了公众利益,消耗了政策资源;而且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政策赤字。 (三)选择执行 选择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采取/为我所用0的做法,有意曲解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效果。选择执行的突出表现是/政策贪污0。政策在执行时被中途截留,政策的精神和内容不能传达到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人员。选择执行的最大特征是自利性。执行人员选择政策的标准是/趋利避害0,对己有利的政策就执行,对己无利的政策就不执行或少执行。 (四)附加执行 附加执行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执行人员附加了一些不恰当的内容,盲目扩大政策外延,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要求。附加执行的突出表现是搭便车。政策执行人员往往打着贯彻上级政府政策的旗号,自立一套,自行其是,推行反映自身利益的/土政策0、/土规定0。这些/土政策0、/土规定0与原政策存在着相关性或相似性。它们或者被宣传为执行原政策的工具,或者被宣传为原政策的细化。/土政策0与原政策捆绑在一起执行后,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造成原政策的畸变。在质的方面,/土政策0扩大了原政策的内容,引发了新的政策行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一、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 公共政策是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行为规范,因此,政策在贯彻时,必须保持必要的严肃。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必须认真、全面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坚决瞄准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即使发现实际情况原定的政策措施、手段有一定的差距,也必须经过适当调整,让政策最终得到落实。能否忠实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关系到社会能否有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 因此,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坚决反对那些对政策采取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有的部门,有的地方,有些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从地方本位出发,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对上级政策各取所需,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拖着不执行;对上级政策任意曲解,借口特殊性,搞对策,搞土政策。凡此种种,都是违背执行原则的。但是,忠实执行决不是不动脑筋的死搬硬套。因此,要忠实地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对政策的灵活运用,突出地表现在贯彻政策时,能善于变通。这种变通是指不偏离政策的精神实质,只是对实现目标的方式、时间、阶段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政策执行上讲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政策过程中的规律出发,处理好政策实施中宣传、计划、调整、评估、终止等各个环节、步骤的关系。在贯彻政策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实施政策的组织和人员,能时刻从政策执行时的具体环境、可能的条件、可以获得的资源以及各种现实的技术、手段出发,量力而行。决不可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摆架子”和人为地制造各种“泡沫”效应。 但是,实事求是的执行政策不等于无所作为。在执行政策中提倡创新,就是要将旧状态、旧政策与新政策、新局面加以对照,以新的精神面貌去思考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去理解政策,并以创造性的方法去争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以保证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迅速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结合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形势制定的,时间是政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间、空间,即使是科学、合理的政策也会变得无效。因此,抓住时机,迅速果断地贯彻政策是一条重要原则。 要做到不失时机地实施正确的政策,就必须快速地理解政策,快速地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政策;一旦执行中发现问题,果断地调整政策。要迅速果断地实现政策,关键在于事先周密地准备、事中合理地调配、事后及时地总结。严格按科学程序办事、坚决实行制度化管理,从而保证政策实施的高效率。 但是,政府之所以要花费各种力量制定、实施政策,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即解决社会问题,使公众利益得到平衡、协调,整个社会公正、稳定。因此,实施政策还必须遵循注重效益的原则。有时,为了争取效益,就需要抓住机会,快速实施政策。有时,也同样为了力争更多的效益,就需要冷静思考、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如果在执行政策上,一

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修改)

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 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与行”。一个企业的成功运营,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直以来,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制约着和政县局(营销部)科学发展的步伐,县局(营销部)在市场监管、卷烟营销、客户服务、基础管理等工作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此次调研拟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自查剖析、能力模型测试等措施找准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原因,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员工队伍工作能力及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和与员工的交流,我们发现县局(营销部)员工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指令不明确 管理层没有清晰地将战略和目标传递给中下层,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1)所下达的指令抽象,下属员工不知如何去做;(2)下达指令时太啰嗦,长篇大论,下属员工听来听去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甚至于听来听去,最后不知道上级下达了什么指令。这些不明确的指令一般会导致三种后果:(1)下属员工努力的去完成任务,但由于指令不

明确,被迫停止工作,再去询问指令;(2)不知如何去做。收到“注意点,不要做错了”类似这样抽象的指令,属下一般都习惯性地忘记了,没有真正去执行,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去执行;(3)按自已想法去做。当下属员工被批评之后,下次就会注意了,但他仍然不知道怎样去做,一般都会按自已的理解去做。可能会导致执行的结果出人意料,让你大吃一惊。所以如果没理解指令就按自已的想法去做,还不如不做,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渠道不畅通 渠道不畅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上往下传递的渠道,问题通常出在中层管理者身上,这是由于,当高层制定的政策中涉及到不利于中层的利益时,中层管理者出于本位主义而使信息传递不全或走样,结果执行在中层就遭遇障碍打了折扣;另一种渠道是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即基层人员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在中层遭遇障碍,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结果不畅通的渠道影响了执行力。 (三)跟踪不到位 企业在整个管理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对员工日常工作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由于在执行过程跟踪不到位,问题就会拖沓延长,结果执行力当然大打折扣。 (四)标准不统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