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敖胡适评传读书笔记

李敖胡适评传读书笔记

李敖胡适评传读书笔记
李敖胡适评传读书笔记

《胡适评传》读书感想

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前言

拿到这部书的时候,时候已经不早了。之前对于选哪本书阅读总是我陷入数难的境地,最后千挑万选,百般琢磨,选中了这本不似“专业”,恰如白话的书籍,以期增加认识。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作者李敖的大名,却未尝领略过他的笔锋,此次借读书之目的,阅读一番,亦可。故拿到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浅读一番,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笔去做些所谓的评论。觉得将一本该是文学的书硬写成了一本引文集,正是李敖的笔锋犀利之所在。之前有些人评论此本书内容构造十分奇特,我看尽然。能将正文引注对半分,且正文白话文学,引文考据历史在当代文人之中当属李敖,那亦正亦邪的风格正符合其不拘一格的品性,嬉笑怒骂,自成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的,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感到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1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想要完全明白此书,需要完全了解胡适之人,可不仅李敖自称是最了解胡适之的人,连胡适本人也曾亲口承认,李敖对胡适之的了解甚至比胡适之更胡适之。所以,我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题目改为读书感想而非读书笔记,我觉得这样的改变有助于就书论书,重感想,轻分析。在这点,我必须承认目前的自己知识狭窄,无法做出中肯的分析,仅能做出些所谓林林总总之大概罢了。

有关书的内容

有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想,李敖自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完整地复述到这里。如下:

“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现在自告奋勇地做这件大工作。作者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史眼睛。”2本书分为关于《胡适评传》、楔子、可怜的县太爷、可怜的小寡妇、半个台湾人、被拧肉的时代、努力做徽骆驼、侬跟我来、《竞业旬报》、少年诗人、无忘城下盟、从逛窑子到上北京等十二个章节。《胡适评传》并非诗化的、颇为好读的书,与大众的趣味也有一定的距离,易于接触,却难于深究。它的意义恐怕更在它那独一无二的脚注上。自我感觉,脚注和正文二者皆可以独自成书,若将脚注修改装饰一番,正文略作补充便可成两单行本发行。只不过,正文那本页数较少,引注那本较厚实罢了。令我十分费解的是,既然是胡适评集,且作者亦有所雄心壮志,欲对胡适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大篇幅的品论。正如作者在关于《胡适评传》那章所讲的那样:“于是,我又捡起了七八年前的愿望,想给胡适写部传,不过这回不再是一本了,我决定给他写一部十本的大传记,我要用这一百二三万字的大传记,让死掉的人重新活过来,让他重新说些什么,也好让我们说些什么。”3作者在下面有一句话,就更有意思了:"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著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

1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89页

2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89页

3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89页

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两类共有的毛病,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戡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4可李敖究竟是没有做到,原本有十余卷的书也仅仅只有一册,200余页而已。可,我觉得,这就够了。率性而为,嬉笑怒骂。“君子既不喜欢它,小人也不喜欢,只有跟李敖一个调调的,才会喜欢它。”我想,还是做一个跟得上李敖调调的读者比较好,多些观察,少些评论。这与古代贤者君子少语,勤于观色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的十一个章节,时间跨幅较小,仅从1841年写到了1910年,且事件上说并非全是胡适的,亦有他的父亲、母亲、老师、朋友的叙述。这也正反映了作者所言:此书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从章节上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胡适之的父亲胡传;其次是,胡适之之母冯顺弟,之后的章节便主为胡适的学习及生活生涯,其中穿插着他的老师,朋友与他的故事。那下面,我分三个部分谈谈我的感想。

胡传—一个幸运与苦情相称的县太爷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要谈胡适,了解一下他的父亲,是有必要的。我想,在这方面,李先生做得极好。

胡传的人生路是坎坷的,他的坎坷不仅仅是自己命运的坎坷,更是时代的坎坷。时代的影子在胡适之的父亲身上体现很重,始于台湾,终于台湾。父亲的命运亦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子胡适之的归宿,这就是宿命。从不多的几页正文和很长的注释之后,我们至少明白了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十分勤奋认真,至少有些实际的人。但最能肯定的是他是个被命运玩弄的人,作为那个时代的缩影,代表,他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悲情角色。

说他可能勤奋认真,是说他在到台湾2个月后就开始坐着小火车,开始环岛旅行,考察各类事件,事无巨细,看见什么就往上报什么,弄得自己人缘极差,最后的后果是不仅自己的三个随从接连暴病而终,而且自己亦得了风湿,后竟死于这样的疾病。可就是这样的人却可能也是实际的,不会像中国历代士大夫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巡岛之后上呈公文自比牛马,请调工作。这不算打肿脸装胖子,根据自身实际办事,反而,这是实际的。

命运不济,在他身上漓淋尽致,托老师之福气,终历任知州。有此福气,已属不易,可,不仅要操持所谓的官僚礼节(诸如送礼等此类的门生),而且更倒霉的是,竟遇到百年罕见之变故(台湾割去),做官无门,请辞不成,终抱病遗憾而终,胡铁花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成于自身,毁于时代,最后非是自己的小儿子的名气,更被历史遗忘,无从追念。可他在命运的洪流中与缪斯搏斗的精神,值得我们记住。胡适的坚定与无奈,也许从这里开始了吧,李敖将胡父纳入评集,也许就是想做些追根溯源吧。这点目的,在之后第一章,将胡母引入更是体现了这点。

冯顺弟——内外兼修的母亲

胡铁花先后有三任老婆,前两任皆抱病而去,第三任却坚持了很长的时间。在之前,李敖对胡父的妻命有过十分出彩的描述:“他有克妻的命。初娶冯氏,先他而死;次娶曹氏,

4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89页

也先他而死;三娶又冯氏,总算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太太了——他先死了。”5胡母无疑是悲哀的,但她对于后代的教育却是成功的。这个小脚女人以一个年轻寡妇的身份接手整个家的确是痛苦的。连她的名字我觉得都是痛苦的。冯顺弟的来历,我不细谈,只想说她是我国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正如胡父是中国传统官僚体制的牺牲品一般,她的思想孕育在传统礼教之中,自然脱不开封建礼教等级思想的舒服,这在她之后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上,做了个保守主义者。不如这里,举举李敖笔下的胡母:

一、她常常拧儿子的肉;

二、她常送老师红包——用特别待遇来使她的儿子特别;

三、她送儿子到外阜求学,不掉一滴眼泪;

四、她病得要死,却不许人家告诉她的儿子;

五、她借钱为儿子买书。6

从这几点至少可以看出来胡母有以下几个要素:1.教子有方;2.适时坚强;3.关注孩子学习,注重教育下一代;4.有稍许聪明。这种形象符合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相夫教子,冯顺弟已经做到了极致,至于权衡家室,维持大家庭,妥贴备至,已属惊喜。这样的母亲形象,无异同父亲一般是胡适之成长的肥沃土壤之一,亦是他思想的最初土地。

多方面的胡适之

要说胡适之是复杂的,他就是复杂的,他的性格贯穿全书始终,要弄清楚胡适思想的盘庚错节,需要从盘庚错节下手,突出所谓的闪亮点。下面,我试举几点,不求全面,仅作随想随感。

(一)他是热爱文学的

胡适自小就喜欢文学,他自己都不止一次地说,他的白话功底就是在不断地阅读小说和做白话诗,加上自小培养的良好的文学功底。7从《水浒传》、《三国演义》始,他就开始了他的阅读生涯,至始至终从未停止。后面的写诗,亦是收到了初期阅读的影响。之后破除旧文化,他成为提倡新白话文学的带头人与起初的训练不无关系。

(二)他是个无神论者

胡适的父亲不是个不信迷信的人,所以在这位大老爷的威严下,家里并没有宗教一说,可,老爷子驾鹤西去,家里的女人们便自然接受了中国民间的普遍信仰。这时的胡适并没有过多选择,也随着人信亦信,还读了一些“劝善”的书。之后,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由司马光到范缜,终使他变成无神论者,同时,亦成为了一个偶然论者。同时这种无神的价值观亦延伸到了他的婚姻观,家庭观的变化上。重视中外制度大团圆式的婚姻观,反对独儿子继承财产制习俗。李敖说,“从这些半生不熟的文字来看,胡适这个时候的婚姻观是不失为周密而执中的,但是却完全是”大团圆病“的思想模式,而他此后在婚姻问题的见解与做法上,也并未开放得尽弃传统的羁绊。这种态度,对一个真正开明猛进的自由主义者来说,显然是令人遗憾的。”8

就此点,我想李敖是过度强求了,人无完人,胡适之生于中国传统的大土壤中,无论之后他举得是什么大旗,无论他以后反封建多么彻底,他依旧逃不了所谓命运的束缚,他注定是属于中国的。之前提过,他的思想基座,是来自于他的母亲父亲的,传统观念在代际之间薪火相传,像烙印,是怎么也拿不掉的。

5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97页

6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220页

7胡适再念私塾之前已经认识了近千字,加之之后阅读的不少的古书,可以说为胡适打下了极好的文学功底。

(三)他是个坚定的教育者

很早,很早他就是个坚定的教育者了。这种思想在他在《胡适留学日记》第十二卷中已经提述,现做一简单抄记,“吾国旧教育之大病,在于放弃官能之教练,诵读习字之外,他无所授,……,教育之宗旨在发展人身所固有之材性。目之于视、耳之于听、口之于言、声之于歌、手之于众技,其为天赋不可放废之材性一也……教育之方法首在鼓舞儿童之乐趣,今乃摧残其兴趣,禁之罚之,不令发生,不可谓非千古一大谬哉!”9之后,随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胡适实现了他所谓之理想,在台湾当局不多的经费中,筹办了新式教育,也算圆了他的梦吧。

9李敖《胡适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263页

独家专访病中李敖:读书写作相伴,不会有孤寂

独家专访病中李敖:读书写作相伴,不会有孤寂 小编的话活跃于中国台湾文坛和政坛的“老顽童”、82岁的李敖,上月自曝罹患延脑恶性肿瘤,声称自己最多只能活3年。日前,李敖老友江迅先生探访病中李敖——除行动略微不便,嬉笑怒骂,风采依旧。读书写作相伴,不会有孤寂江迅1 “我没有洁癖,但我家里很整齐。”其实,“最多活3年”的论断,不是医生作出的,而只是他的一种自我“判断”,是“顽童”用以“唬人的极端数字。那天晚上七时半,我们带着水果和他爱吃的奶糖,相约去台北仁爱路他的寓所。门铃响了,他倚靠行李拖车,一步一步缓缓走来开门。乍一见,他脸色红润,却胖多了。他话音依然洪亮,浑身中气十足,谁都不信他是在病中。两个小时的探访,他丝毫不见疲累。我们进屋,他还没用完晚餐,写字桌上放着半碗稀饭和一小碗清淡的豆腐。桌上的保健药有十多种。他自称“我没有洁癖,但我家里很整齐”。“你的腿怎么啦?是什么病令你‘只活三年’?”我问。他笑了,说:“本来我特别喜欢每天在外面走走,去年我感觉左腿行动不便,原以为是肌力减弱,就去医院检查,查出来脑部长了恶性肿瘤,压到了我指挥腿的神经,所以我左腿没什么力气。”“据说,医生都没这么说你只能活三年。听陈文茜和你的助手都说是良性的啊?”我说。“医生说的比较保守。肿瘤长在脑子里就是恶性的!长在脑子里多可

怕,脑部结构这么复杂。我是怪人生怪病。我去台大医学院,他们就说我这个病罕见,过去只有年轻人的病例,我年纪这么大开刀很危险。所以我就做电疗,总共要做28次电疗,配合28粒标靶药物治疗,疗程到3月。主要是还有点影响吞咽,这很容易吃饭呛,呛得严重就会窒息了。”2 “我最大的快乐,还是写作和读书的快乐。”这些日子来,李敖每天半夜3点就起来开工写作了,早上六点钟再睡一下,用他的话说,是“起居无常”。他说:“晚上一困就睡,但肯定半夜3点就起来工作了。有时候晚上10点、12点睡,有的时候夜里2点,总之睡得很少。就觉得死了以后就有充足的时间睡了,现在不急。40年前我在台湾坐牢,40岁生日的时候正好我在牢里,一个人坐在地板上,也没有朋友,就一个人坐在小房间里。坐过牢你才知道,空间多么小,时间多么长。我经历的那些忧患,使我变得不宽宏了。”快意恩仇的李敖,依然嬉笑怒骂,有血有肉。他坦承自己对别人不宽容。他说:“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有天要死了,齐桓公就去看他,问他,你告诉我,你的接班人是谁,管仲讲张三讲李四,就是不讲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齐桓公觉得奇怪。他跟我李敖一样,不能搞政治,看到人家缺点,一辈子不忘记。这怎么搞政治,只能搞历史,搞政治不行,因为他永远不原谅你。你对我不起,我就恨你一辈子。蒋介石死了,我写了7本书骂他。他妈的敢关押老子,我35岁坐牢,当然恨他。后来我看《蒋

常见读书方法十种

常见读书方法十种 (1)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6)略读: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即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笔记四大类 (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

占星相位研究

占星相位研究 苏.汤普金胡因梦译 目录略 第一部占星相位导论 第一章行星 本文的全是乃是要改善和凸现行星相关的基本基本议题 太阳 我们地自己的身份认同。我们认为重要和光荣的事情。我们最热衷的事务。生命力。重要性。自尊。启蒙。我们的意志。目的和未来的目标。我们获得的赏识 对我而言,精确的诠释太阳的意义是很困难的事,有时它会被人描述成代表自我的象征符号。 或许我们必须先弄清楚所谓的【自我】是什么,我个人会从荣格的角度来诠释它:自我代表的是人格的整体,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所有部分在内。这么一来,自我很可能会超越天宫图的诠释范围,或者至少包含了整张星盘的内容。总之,太阳似乎是星盘里最重要的部分,就像乐团里的指挥一样。它的确能代表我们的人格核心,如同原子之中的原子核一样,但这不表示这个核心部分很难被充分了解,你只是很难从最深的角度去定义它。 我认为太阳的确象征着我们的自我,也就是我们认为或认同的自己,因此和太阳形成相位的行星,也会影响我们认同自己的方式,譬如我们队自己有没有好感,还是自我形象很差,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形象可言?太阳的相位会在这些问题上带来一些启发。与太阳形成相位的行星若不是能调和,就是会否定我们太阳星座的特质,譬如木星于太阳形成紧密相位,便可能夸大太阳星座的特质;土星则会压抑或阻碍太阳的特质,或是会驱使我们为这些特质下精确的定义。 就向天宫的太阳提供光与热一样,星盘里被太阳触及的任何一个部分,也会立即变得光明和温暖。太阳触及任何一个行星,光都会照到那个行星上面,为其带来力量和权力。但是困难的行星或是与太阳形成困难相位的行星,也会损害太阳的能量和力量,就像在晴天里戴着墨镜一样。 如果上升点及其主宰行星代表的是我们的人生之旅、交通工具,以及我们必须走的路,那么太阳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及面临的挑战。太阳带有一种强烈的未来性,能描绘出我们将发展的方向,月亮则能描绘出我们的来处。 太阳的另一个关键词【意志力】。其实火星与太阳都能描绘出我们的意志力、性格倾向、对未来的期望或欲望,也就是我们渴望成为的自己。想要形成的性格特质,以及想在人生中成就的事情。简而言之,太阳似乎能刀舞我们的人生目的、渴望达成的任务,以及如何呆着觉知去活出的那个目的。太阳路数的星座和宫位当然是我们所重视的,甚至可能是我们最重视的生命领域。被太阳触及的行星也格外受到我们的重视;这个行星也能道出我们想要被看待的方式,以及在达成此目的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举例来说,太阳与土星形成四分相旺旺代表有权威议题。有这个相位的人很渴望被人看成某个领域里的权威,却很难接受别人的权威性,也可能在成为权威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

大卸八块读书法

大卸八块读书法 李敖 我的本领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书,大家都会看,可是这里面的巧妙各有不同。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柯勒律治,他讲看书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时他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几乎原样吐出来,有点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都能够消化吸收;第二种是沙漏型,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部漏走,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他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 一般人一本书拿起来看完以后,再看第二本书时,第一本书就离他远了一点,看到第三本书,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点;到了第十本书,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点;到了第十本书,第一本已经离他十万八千里了。一个人督导第一百本书的时候,他还能记得多少第一本书里的精华?当时花时间看过,可是时候大部分忘记了。我看书很少会忘记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把这本书五马分尸。好比这一页或这一段有我需要的资料,我就把它切下来。背面怎么办?背面内容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两本都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切下来的资料怎么分类呢?我有很多的夹子,在上面写上字就表示分类了,好比我写“北京大学”夹进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学的资料。我不断用这种夹子分类可以分出多少类呢?几千个类,分的很细很细。一般图书馆的分类,好比哲学类,宗教类、文学类······宗教类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我分类分得比这个更细,好比“天主教类”还要细分,修女算一类,神父算一类,还俗的又是一类。好比发生了一个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的新闻,我要发表感想的时候,把这个架子里的资料一打开,文章立刻写出来!换句话说,一本书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完,我并不凭记忆力去记它,而是用很细致的分类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钩住,放在资料夹里,这样我就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这个资料跑不掉了。 有人说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一定是记忆力好。我告诉大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我读书方法好。读书的时候一开始就不能偷懒,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是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我的资料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逮住书里面这些资料。可是找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的精华全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土法炼钢”读书法,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实上是我的科学方法。

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的几种好方法

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的几种好方法 1、读书要用心去读,认真仔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学会默读,并有一定速度,对四年级来说阅读量不少于五万字。并善于积累。 3、做好读书笔记,会复述有关内容,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问老师、父母、同学。 下面老师介绍几种读书方法: 一、问题法: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我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出疑问,如①女娲为什么补天?②女娲怎样补天?③结果怎样?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的读。这样一来,学生都知道必须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二、勾画、摘录法: 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默读法: 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读《猪八戒吃西瓜》这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特色。阅读课外中长篇小说,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 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做到以上几点,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 《格林童话故事》是传世经典儿童故事系列之一。《格林童话故事》主要内容: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狼和七只小山羊、美人鱼的故事、金鸟、凶恶的后娘、两兄

北大女孩:推荐我高中以来最喜欢的15本书

梦里江河的话: 我从小沉迷于课外书籍,而这几年却基本没有认真读书了。前不久某次会餐,东家说在隔壁还接待着著名作家熊召政,我说我在初中时就读过他发表在《长江文艺》的长诗《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于是就被叫过去向他致敬。我跟熊作家说,小时候对他那首《举手制止》印象很深,但后来并没有读过他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张居正传》。熊作家很高兴地说,那首诗写于1979年,发表于1980年,那部小说就叫《张居正》,不叫《张居正传》。 我儿子也从小喜欢读书,应该也是同龄人当中读书较多的。他所读的中英文人文书籍主要来自以下渠道: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推荐的,高年级学生推荐的,班上同学送的,我给他买的,他自己从网上订购的。儿子刚进初中时,学校也给发了一份长长的书单,但我觉得其中多数并不那么合适,好像都是上峰规定的,在某次家长会后和语文老师探讨了一下,然后就把那张单子扔了。 若让我推荐一本给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甚至成年人读的书,我想推荐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书中讲述了那些人亲历的那场劫难,震撼人心的不仅是人性丑恶的一面,还有人性美好的一面。 以下转载的这篇文章,在人人网已有4万多人阅读,为不打扰原作者,这里就不列出源地址了。作者段湾是人大附中2010届14班毕业生,曾与马悦然、文浩共同获得丘成桐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银奖(第二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

我从高中以来最喜欢的那些书 作者:段湾 2013-06-26 13:09 最近一直在找些新书,但总是没有见到合适的推荐。昨晚分享了一个书单,但依然不够喜欢,明显不是我偏好的类型。再加上前几天和朋友谈起最爱的《源泉》,发现好多喜欢的书连名字都说不全了,遂决定写一个我最喜爱的书单,给自己留个纪念,也希望同学们根据此书单的偏好进行有价值的推荐。 本书单纯属主观评价,不代表大众观点。总体而言,太著名的都被删掉了,比如《哈利波特》,推不推荐都没意义。初中及以前看的优秀书籍也删掉了,比如《静静的顿河》,因为我无法依据当时的心智水平进行有效评价。过于专业的也都删掉了,比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必须同时上中国古代史,不然不知道这书到底想说什么,甚至上了还是不太明白(就像我)。然后留下的都是一些我喜欢且有一定趣味的,适合分享。 为了更好地对生活进行历史追踪,我一般倾向于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物进行打分,包括每日情绪,谈话水平等等,对于书,我也有个人打分体系,以下书籍都属于我心中的5分类别和4.75分类别。

名人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方法 1、现代名人谈读书方法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以下选择现代名人读书方法6例,介绍如下: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着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

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种读书的好方法.doc

十种读书的好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 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 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 ,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 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

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 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 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 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的轨迹胡茵梦

生命的轨迹 作 者:史蒂芬?阿若优 【目录】------------------------------------------------------------------------------------ 第一部分 序言 ? 1.灵修与占星 ? 2.灵魂的安全感 ? 3.占星学的真义 ? 4.科学性质的占星学真理 ? 5.生命次要"主题"

第二部分 业力 ? 1."机会法则" ? 2.欲望的支脉是什么 ? 3.觉醒 ? 4.生命教给我们的功课 ? 5.自我认识 第三部分 土星 ? 1.相位与元素 ? 2.被强化的行星 ? 3.代表"业力"的星座 ? 4.水象宫位 ? 5.水象宫位的意义 ? 6.落在水象宫位的行星 ?7.月亮(1) ?8.月亮(2) 第四部分 转化 ? 1.着迷的动力 ? 2.转化问题 ? 3.日月法则 ? 4.自己的完整性 ? 5.透过星盘认清我们独特的表现模式 ? 6.高层意识 第五部分 天王星与海王星 ? 1.天王星与海王星

? 2.影响个人心灵最深的三王星 ? 3.没有任何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 ? 4.三王星为人的生命带来集中焦点的… ? 5.以革命性的冲动来突破老旧的结构 ? 6.海王星:超越任何界线,与宇宙合一 第六部分 透过幻灭来认识更高的实相 ? 1.灵性理想的误解及谬用 ? 2.宇宙合一性的支撑与治疗能量 第七部分 冥王星 ? 1.冥王星的轨道 ? 2.冥王星运作的深度 ? 3.冥王星的推进 ? 4.转世与业力 ? 5.地底的力量 ? 6.过去世带到今世的生命模式 ?7.冥王星所在宫位的意义(1) ?8.冥王星所在宫位的意义(2) ?9.冥王星的相位 ?10.和谐相位可能带来的创造性 1、灵修与占星译序灵修与占星 身心灵疗愈课程讲师、作者、译者 胡因梦 我对占星学的着迷大约是高中时代开始的,启蒙书应该说是老友刘铁虎翻译的《巴比伦占星术》。虽然询问初见面者的太阳星座早已成为我的日常惯例,但是对占星学的深入程度却始终没怎么提升,直到好友韩良露的几本贡献卓越的占星力作问市,才算是获得了一窥堂奥的机会。 八年前,太阳落宝瓶座的金铭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务伴侣,为了帮助这位"宇宙的旁观者"找到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管道,也为了帮助我们彼此厘清一些性格上的难题,我开始鼓励他研究占星学,同时在自

李敖简介

李敖年表: 1935 四月二十五(阴历三月廿三日)生在哈尔滨。 同年生的属猪“名流”有“猫王”普利斯莱、伍迪艾伦和拍裸照的毕雷诺斯等。我生之日,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三年七个月,中国东北已在日本鬼子控制之下,日本鬼子导演的“满洲国”也成立了三年多。所以照历史的说法,我一出世就是“遗民”,就像孔夫子一出生就是“遗民”一样。 1936 一岁。在哈尔滨 1937 二岁。 为不做亡国奴,全家迁到北平。全家计开爷爷、奶奶、姥姥(外婆)、爸爸、妈妈、五叔、三姨、四姑、老姑、老姨、大姊、二姊、三姊、四姊、我,外加大爷和大娘(爸爸的兄嫂)一系四位,共达十九口之多。爸爸仰事俯畜、平辈支援,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到北平后就七七事变,国民党又弃人民而逃,我们又做了亡国奴。爸爸为大家庭所累,再也没能力南迁了。他只好派五叔做「代表」,到后方去。爸爸人虽不能南下抗日,但他的地下抗日,却没有停止。当九一八事变之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义勇军,是中国第一个以行动抗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以行动抗日的时候,其他团体还在“伺日”之中,爸爸当时就是马占山的秘密盟员,这一身分,他一直保持,直到抗战胜利、直到别的团体数典忘祖为止。因为抗日抗得和抛媚眼、慢动作的国民党不和,所以被国民党所诬。 1938 三岁。 1939 四岁。 1940 五岁。随爸爸去太原,并游太谷等地,间返北京。 1941 六岁。得盲肠炎,住北京东华医院。爸爸被捕,关进日本宪兵队。 1942 七岁。入北京新鲜胡同小学。 1943 八岁。暑假后小学二年级。 1944 九岁。暑假后小学三年级。学校有日语课,始学日语。

1945 十岁。暑假后小学四年级。因日本投降,停学日语。 1946 十一岁。新鲜胡同小学改为一区九保国民学校。七月初小毕业。暑假后入高小五年级。 1947 十二岁。 暑假后高小六年级,当选班上自治会主席、当选“模范儿童”,并做学校图书馆馆长。私人方面“李敖实验室”已具规模。并投稿“好国民”杂志,刊出有“妄心”、“人类的冷藏”等文。 1948 十三岁。 有神秘的初恋,小女生是张敏英。暑假后小学毕业。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旋去天津小住,转往上海。 1949 十四岁。 一月二十五日,考入上海市立缉槼中学,二月十五日开学,重念初一上。三月三十一日以刀伤同学之脚,被记大过一次。四月十日离上海时初一上尚未念完。四月十二日到台湾,住台中云龙里(模范西巷)七十二号。跳班考入台湾省立台中第一中学初中二年级。十一月参加台中市第四届全市国语演说竞赛,得初中组第二名(第一名是四姊,她代表省立台中女子中学)。 1950 十五岁。暑假后初中三年级。与赵天仪等办《初三上甲组报》,发行人陈正澄。 1951 十六岁。暑假后高中一年级。参加台中市论文赛、本校论文赛,皆获第一名。 1952 十七岁。 暑假后高中二年级。六月二十五日在《学生》杂志第四十六期发表《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八月一日在《合作经济》第二卷第十二期发表《合作制度与节制资本》,这是参加庆祝第三十届国际合作节徵文而作,得了第一名,并拿到有生以来最大一笔数目的奖金,买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四十册。 1953 十八岁。 暑假后高中三年级,念了一个多星期,即自愿休学在家。因老师严侨被捕,乃饿早饭不吃,存钱义助严师母和三个小孩。 1954 十九岁。考入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后来改为法律系司法组)。九月十四日入学。

超个人心理学书目推荐与相关书籍读后感(doc 17页)

超个人心理学书目推荐与相关书籍读后感(doc 17页)

超个人心理学及相关书目推荐、部分书籍读后感 ----巫小仙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在心理健康研究中,主流心理学主要以病理学为依据,认为心理健康只不过是身体上“没有病”而已。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心理健康包含着更高的要求,是人的内在潜能和价值的最高实现,达到身心健康长寿、超凡脱俗的境界。

对于超个人心理现象和神秘的内心体验的研究,主流心理学要么认为它毫无意义、要么斥之为病态的或宗教的。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病理的自我分裂和超越自我的非认同是有重大差异的;并且认为所谓神秘体验中也存在着科学真理。科学心理学不去研究,那就只能让位给宗教。 针对主流心理学的这些不足,马斯洛、萨蒂奇、格罗夫等人多次协商,决心建立“第四种心理学”,即超个人心理学。1969年春《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1971年超个人心理学会正式建立。其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三人外,还有塔尔特(C.Tart)、沃什(R.N.Walsh)、威尔伯(K.Wilber)、克瑞普纳(S.Krippner)、阿玛斯(A.H.lmaas)等人. 超个人心理学关心的是那些与“终极的人类能力或潜能”有关的心理学方面。萨蒂奇曾指出:“这种新出现的超个人心理学(第四势力)特别关注对成长、个人和种族的超越需要、终极价值、统一的意识、高峰体验、存在价值、神入、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极乐、惊叹、终

1.《般若之旅》(英)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译 2.《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胡因梦著3.《克里希那穆提传》(印度)普普尔?贾亚卡尔著胡因梦译 4.《世界在你的心中》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译 5.《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美国)肯?威尔伯著胡因梦刘清彦译 6.《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艾兹拉?贝达著胡因梦译 7.《爱的觉醒》(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等译 8.《无所事事的艺术》(法)薇若妮卡?魏纳著,爱芮卡?兰那摄影,胡因梦译 9.《与无常共处:108篇生活的智慧》佩玛?丘卓著胡因梦译 10.《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佩玛?丘卓著胡因梦译 11.《转逆境为喜悦:与恐惧共处的智慧》佩玛?丘卓著胡因梦译 12.《钻石途径系列之一:内在的探索》阿玛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一): 歌德的读书方法 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

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

读书的五种境界

读书的五种境界 读书的五种境界 解玺璋 明末的张岱有一则写“西湖七月半”的小品,他把当天看月之人分为五类: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溪(单立人旁),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枭(带口旁)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火字旁)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以上五种赏月之人,其心态是很值得玩味的。其实又何止赏月呢?以读书相比,看读书之人,或许也可以按其心态、意趣,区分为这样五种: 其一,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这种人就知道摆谱,场面摆得很大,架势拿得很足,却只有读书之名而不见其书; 其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这种人虽然摆书在眼前,却只是为了装装样子,他们的心思并不放在书上,而是另有所求; 其三,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这种人读书不是为了自己增长见识,而是读给别人看的,读书只是他们自我标榜的一块招牌; 其四,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这种人不是不读书,甚至读了不少书,但还是扭捏作态,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或取悦于人,未能脱俗; 其五,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这种人才是真读书人,不招摇,也不刻意,含而不露,贵在知心,开卷如对师友,见字如见其人,这种平心静气的诵读,才有可能把书读到自己的心里去,才有切实的收获。 以上五种阅读心态,前四种窃以为都是不可取的,我所欣赏的,只有第五种。有了这样一种阅读心态,我们才能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贯彻到实际阅读当中去,也才能指望通过阅读与所读之书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的、交流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宋代梅尧臣所说的“得于心,览者会以意”那样一种境界。作为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是善解人意的,这就是古人说的:“庶几得苦心于千百年之上,恍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悲,悄乎有余思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序》)不知朋友们以为如何?

天天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13种好习惯

天天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13种好习惯 1、定时 每天至少抽出3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或午餐时间阅读的习惯,如果你每次坐在马桶上时间读书,在睡觉之前读书,那么你就拥有每天四次,每次10分钟也就视每天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随身携带书籍 不论到那里,都带上本书,每天出门,都检查一遍,是否带了如下物品,驾照,钥匙,书。最少要携带这些东西,书在车里陪伴你,带到办公室,约会中,以及其他地方。例如看电影时,如果你需要花时间等待,就带上你的书,阅读吧,那是打发你的时间的好方法。 3、找个安静的地方

在你家,找个放着一张舒适的椅子的角落(不要躺下,除非你要睡觉),拿本好书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扰。为避免分心,应该远离电视,音乐,电脑,喧闹的家人,室友。如果没有这样的地方,那就创造一个吧。 4、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 如果你真想多读书,就要减少耗在看电视,上网方面的时间,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比较困难。但是,你在电视网络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钟,都能用在读书上,这会带来好几小时读书的时间。 5、读给你的孩子听 如果你有孩子,你必须读给他们听,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就培养其读书,是确保他们长大后拥有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在一生中获得成功。找一些适合儿童的好书,读给他们听,同时,你也在帮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还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6、作记录 与读书列表类似,此记录不应该只写下你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的做法是在其后写下你对此书的感想,比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一) 歌德的读书方法 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

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哼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我的见解。”

“郎才女貌”一种最糟糕的组合

郎才女貌”,天然配合。是无数怀春青年梦寐以求的婚恋组合,千百年来也经久不衰,并且也演绎了无数才子佳人的佳话。而我们少年读书时候,便接触到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和崔莺莺,抑或宁采臣遇上聂小倩,都是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满腹经纶,一个美若天仙。其中最有影响的便是三国周郎娶了倾国倾城的小乔。绝大多数还“有情人终成眷属”,真是如花美眷羡煞旁人。 到了现代,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仍然是很多年轻人选择伴侣的首要选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搭配和选择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了,甚至在转化成劣势。这些年,光是娱乐圈中就不断演绎着才子佳人的分分合合,罗大佑和李烈、杨德昌和蔡琴、李敖与胡因梦、李宗盛与林忆莲,等等,哪个当初不是比翼双飞鸳鸯戏水,可到头来,不全都“同林鸟”变成了“分飞燕”?连全世界影迷当初都羡慕得直留口水的“世纪情侣”劳伦斯-奥利弗和费雯丽,在二十年的相濡以沫之后都不得不上演一出“哈姆雷特诀别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更遑论他人。 如今这种选择和搭配已经成了埋藏着婚姻危机的诱因了,屡屡出现的婚姻“中年危机”,就是这种组合的直接反应。我们知道,郎才、女貌,是两个独立于婚姻双方不同主体身上的一个显性标识,郎才一般通过男人的的事业、金钱和地位反映出来,而女貌就不要多说了。 但是,很久以来,我们都忽略了这两个因素的基本属性,这就是郎才的才是靠后天获得,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外加努力而获得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增加,与时间成正比关系;而女貌的貌,是一种先天因素,是爹娘恩赐的,容貌的一个最大特征是随时间推移而日益衰减,直至最终消失,民间不是有一句笑话说“50岁女人美丑都一样”,即是说,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没有美丑之分了。特别是一些花瓶式的美女,自恃美丽绝伦,而满足于高枕无忧的生活,结果,色随时衰。 男人的才和女人的貌,随着时间推移,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向高处发展,一个日渐衰退,一般到了45岁左右,这样的剪刀差就大到高峰了。 在婚姻问题上,从来就讲对等,有差别就意味着有破绽。在今天40多岁的男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无形中就成了很多年轻女孩子追逐的对象,有时候,男人虽然不是有意而为,但是,经不住情色的炮弹的攻击,不少成功的男人都被小妖们拿下了。这只要你看看身边那些有钱有地位的男人,还有几个还和原配生活在一起就不难做出判断。 虽然任何一种搭配都有不稳定的婚姻出现,但是,相对来说,两人的条件差距越小,其

读书的几种方法

读书的几种方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内在的觉醒--胡因梦工作坊札记

内在的觉醒 ——胡因梦工作坊札记 文/程薇燕 初识胡因梦 初识胡因梦,是那本《生命的不可思议》,记得自己是一气呵成,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她的前传,骨子里充满猎奇和对权威的迷信,还有期待,就像去看电影,指望着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以满足自我的缺失和救赎!结果当然是失望的,她没有给我一个所谓的大结局,她有她自己的道路。 一年之后见到她本人,她气定神闲的对学员们说:“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是你们的幻想!”我悚然一惊,心想,这精灵怎么知道我的想法? 她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妖娆,素素雅雅的,脸上有一份恬然的笑容。我不同意有人说她的笑容有演员职业化的残余,我更觉得她的笑容是天然的善意与慈悲。她的脸,不像书上看到的那样大,相反是瘦瘦小小的,显的她的鼻子愈发的秀气挺直,她真的很斯文瘦小,但是你却不敢小觑她的存在。相对于她的典雅与柔和,她的步伐却是少年般的干练与洒脱,一顿一顿的,力道透着犀利与刚直,仿佛是穿着军靴的少年,决不拖泥带水,不容商量与缠绵。 她就这么大跨步的,挟着风一般凌厉又浩大的气息走进来,兀自坐下,拿起话筒,开讲!没有问好,没有寒暄,甚至没有为自己的晚到抱歉,就好像吃定我们一定会接纳她,一定会体谅她一样。她自有一番王者风范,也自有她的精致情怀!没有半句废话,直指心性! 你不得不在心里感叹,她是特别的,也是通透无为的。 呼吸工作坊中的意识转换 她的呼吸疗法长达三小时不间断,这让我很吃惊,三小时的快速呼吸,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人的意识一旦透过快速呼吸进入意识转换,任何的可能都有可能发生,30多人啊,她驾驭得了吗?万一有人阻抗怎么办?我觉察到自己有很多担心,惯性的不安全感,都一古脑的投射到她的身上了。 几乎没有做任何引导,她开始用话筒放大她的示范,快速的呼,快速的吸。学员们也都躺在垫子上投入的跟随。我即兴奋又迷惑的开始,几分钟后,手脚开始麻痹,头晕,很累,我开始恍惚起来,可同时我又清醒的考量:要不要继续放任这种状态?我知道,自己抑压的一些情绪要出来了,但我有些迟疑,说真的,我还是有些不安全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