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中县城市规划

资中县城市规划

资中县城市规划
资中县城市规划

一、城市概况

1、县域

(1)地理位置

资中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隶属内江市。地理位置是东经104°27’—105°07’,北纬29°34’—30°24’。东邻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南接内江市威远县,西毗眉山市仁寿县,北连资阳市和安岳县。县城西距成都市140余公里,东距重庆190公里,地处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

(2)历史沿革

资中始建于西汉武帝六年(公元前135年),已有2000多年历史。资中单独建县始于周武帝保定中(公元561-565年),名盘石县,历隋、唐、五代、宋,元末改为资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民国四年改为资中县。建国后仍名资中县,属资中专区,1950年改资中专区为内江专区。1985年5月,内江专区改为内江市,资中县属内江市。

自建县以来,资中三次为州、郡、专署所在地,累计900多年。

(3)地质地貌

资中县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地处荣威穹窿西北翼的尾端斜层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峰海拔737米,最低处海拔298米,山体相对高差约439米,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平坝和丘陵,以中低丘为主。其中浅丘中谷1139.58平方公里,占全县65.7%,为沙溪庙祖灰黄色砂岩、灰紫色页岩组合成单面山;坪状高丘398.41平方公里,占23.0%,为侏罗系自流井组黄色砂岩、暗紫色泥岩、页岩;缓丘宽谷95.01平方公里,占5.5%;低山窄谷77.32平方公里,占4.4%,为侏罗纪遂宁组红、紫色泥页岩、薄层状砂岩组合而成;河谷平坝23.41平方公里,占1.3%,为现代冲积物形成,地势平坦。

(4)气候水文

资中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冬晚,夏长秋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6℃~17.9℃,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80%,多年年均降雨量972.7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296.8小时,全年积温6439.9℃。

全县平均径流量度309.2毫米,地表水总径流量48168万立方。沱江每年来水量99亿立方,地下水储量3770万立方。

全县属沱江水系,沱江由西向东贯穿全境,资中段长82.5公里。县境内大小河流164条,其中较大支流有大蒙溪河、小蒙溪河、乌龙河、龙结河、太阳河、麻柳河、球溪河、石堰河等。县境内水库水面总面积1834.43公顷,其中较大水库有龙江水库、铜马桥水库等。

(5)资源禀赋

——矿产资源

资中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天然气、盐卤、砂金、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矿泉水、建筑用砂岩、河道砂石等。这些资源中除矿泉水(已经省地矿产鉴定为

“锂、锶、溴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因资金短缺暂未开发利用外,其它均已开发利用。其中煤炭储量约2.6亿吨,生产能力近100万吨;石灰石分布面积109.5平方公里,储量约39亿吨,生产能力近300万吨,石英砂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河道沙石储量1000余吨,卤水总储量1.46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农副产品

资中是我省农业大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和油料、蚕茧、辣椒、甘蔗及水果等经济作物,“资中冬尖”、“塔罗科血橙”、“甘露枇杷”、“球溪河鲶鱼”等扬名海内外,现为全国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水果、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县,是全国粮食、柑橘、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百名肉类、油料生产大县之一,特产资中冬尖是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2004年3月资中县被中国经济协会评为“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

——林业资源

资中县属川中重点林区产材县,有成片林面积62万亩,其中以马尾松、美松、湿地松、墨西哥柏、川柏等为主的防护林、用材林34.5万亩,竹林10.5万亩,以塔罗科橙、脐橙、椪柑、枇杷、板栗、柚桃、黄花梨为主的经济林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5.8%。距县城15公里的县国营林场,有风光秀丽的白云山、白云峡两大景区,其中主要山峦108个,景点50余处。

——旅游资源

资中胜景有“三山、六宫、九庙、四观、八景”,现有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罗泉和省级历史文化古镇铁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有以林海、雾霭、日光等构成的白云山顶峰日照,重龙山薄霭等奇特的盆地气景资源;有以独特丰富的石灰石形成的川中奇观——罗泉溶洞、圣灵山大溶洞群等地质旅游资源;有被喻为“川中小三峡”的白云峡、“川中林海”的白云山、“小桂林”的九龙峡、“川中岛湖”的龙江湖等山水资源,以及珍稀的动植物构成的生物旅游资源。资中县境内主要人文景观有重龙山灵崖泉韵及北岩摩崖造像,文庙、武庙、东岳庙、永庆寺、清代一条街,南宋建筑大东门城楼,唐代建筑甘露寺(以壁画著称)和唐明渡双塔、三国时期初建的罗泉古镇(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目前,资中是内江市行政区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

——劳动力资源

资中有总人口131.63万,其中农村劳动力63万。同时,受历史文化遗风影响和现代教育培养,资中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高。

(6)社会经济

2008年末地区生产总值97.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6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3:41.1:26.6。

资中是一个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户籍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出栏肉猪量分别居全省第8、第11、第10、第12和第10位,农业有较明显的优势。全省181个县(市、区)如按上中下游县(市、区)各占1/3排序,则资中除地域面积外(第85位),凡人均指标均居下游位次:人均GDP居第13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9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82位。其它大部分指标在181个县(市、区)中则居前60的上游偏下位置。

在内江两区三县的比较中,资中县大体表现为农强工弱的态势。表1-1:内江所辖县(区)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的位置

注:○内数字表示在内江两区三县中的位置

同样按上中下游县(市、区)各占1/3排序,在2008年全省27个扩权县和22个百万人口县中,资中大部分评价指标居中游位置;在2007年全省67个丘陵县经济综合评价排序中也居中游位置(第37位)。

2、中心城区

(1)地理位置

资中县城位于资中县域偏东北的沱江河流两岸,有成渝铁路、高速公路、国道321、省道207通过。

(2)城市规模

2008年底,包括重龙、水南在内的非农业人口、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城区约20万人,城区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9平方米/人。

(3)城市空间布局

在2001版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这八年的时间,资中采取了改造旧城和发展新城并重的发展模式,形成分布相对集中的江北重龙、江南水南两大片区和明心寺工业点。

(4)道路系统

在旧城道路基础上,初步形成江南、江北两纵三横的道路网骨架,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县乡道相对接的交通体系。

(5)市政基础设施

资中县目前已有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有:

水厂:现有自来水厂1座,现状供水规模为5万m3/日,经过扩建后可达到供水规模10.0万m3/日,水源为沱江地表水。

污水处理厂:2009年8月7日,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始建设。该处理厂采用流化床处理工艺,一期日处理污水2万吨,配套截污干管6.68公里,方涵0.37公里;二期建成后规模为4.0万m3/日,规模偏小且主要处理来自市区的生活污水量。

储配站:现有储配站一座,占地15亩左右,供气规模为10.0万标m3/日,储气规模为2.2万标m3/日。

变电站:城区有220kV凉水井枢纽变电站一处,北侧有110kV 资中变电站一处。现有过境高压输电线16回,其中为220kV线路6回,分别为双回孙凉东西线、双回白凉东西线、寿凉线、凉茶线;110kV线路7回,分别为双回井资东西线、井城线、井南线、井钢线、归铁II线、资山线;35kV线路3回,分别为资熊线、资银线、资茅线。

电信、电视设施:规划区电信线路、有线电视网络及设施尚不完善。

二、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资中县城市总体规划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于上世纪末进行全面、系统修编。1983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建设需要,资中县城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并于次年报县人大审查通过。1990年,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对资中县城总体规划重新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修编,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00年,资中城市面临四川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等重大战略调整,鉴于此资中县再次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于2003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年批准实施。

1、1990版资中县县城总体规划

1990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单位为四川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包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专项材料,以及规划图纸。

(1)规划期限

近期至1995年,远期至2010年,远景至2050年。

(2)县域城镇体系

以成渝铁路、公路二纵,鱼溪——舒家桥、兴隆——蔡家、宋家——太平为三横,形成县城一级中心,球溪、银山二级中心和其他三、四级镇、乡中心。

(3)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谷田、石膏、奉安、凉水井、明心寺、板粟桠等乡镇108平方公里。

(4)城市性质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江市二级城市,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电子、轻化、机械工业为主,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小城市。

(5)城市规模

1995年6.5万人,2010年12-14万人,2050年30万人,相应的城市用地分别为3.49平方公里、10.16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

(6)城市用地发展:主要向沱江南岸水南和凉水井、明心寺发展。

(7)城市布局结构和功能组织:城市布局为组团结构,并分为旧城历史文化保护、文教科研和传统商业区,水南行政、金贸、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仓库以及食品、纺织工业区,凉水井大型工业区,明心寺化工工业区。

(8)道路交通系统:整体上呈东西、南北向,并结合地形自由布置。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人均城市用地75.5平方米/人,其中工业用地15.0平方米/人、居住用地20.0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6.9平方米/人、绿地9.5平方米/人。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20-40米,次干道16-20米,次路12-16米。人均生活用水量200升/日,人均生活用气量0.42立方米/日,人均市话装机率6%,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防,50年一遇洪水核校。

(10)古城保护:继承“船城”传统格局,突出古城精华,并赋予新的生命力。

总体而言,1990版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基础资料详细,城市定性基本恰当,用地发展方向明确,布局结构清晰,起到了积极的综合指导作用。

但由于受当时所处客观环境、历史形势和认知水平限制,该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1)对区域地位作用和周边环境缺乏深入分析,县域城镇发展和空间布局结构有待明确优化。

(2)预见性不够,城市人口规模将有较大突破。

(3)城市目标定位和风貌不够明确,城市发展布局结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利用不够。(4)城市远期用地发展选择有必要进一步论证。

(5)一些道路网和沱江桥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商讨。

(6)一些用地布局和设施布置欠合理。

(7)部分道路等经济技术指标相对偏低,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2、2001版资中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1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单位为四川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内容重点确立了资中城镇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发展布局,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与方向,确定了城市发展格局与时序,调整并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建立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

(1)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01-2020年,包括近期和远期两个时段,并对2050年左右的远景加以展望。

近期:2001至2005年;

远期:2006至2020年。

(2)规划区范围

资中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重龙、水南、明心寺、板栗垭、双龙和兴隆街等乡镇,远期规划面积24.64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为166.01平方公里。

(3)城市性质

确定资中城市性质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以旅游、建材、化工、轻纺以及地方物资转运等为主导的中等城市。

(4)城市规模

规划200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15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0.8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72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28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4.6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8平方米。

(5)中心城区用地发展

——城市发展方向及布局结构形态

资中城市用地发展重点依托重龙和水南,以沱江为轴心,沿成渝铁路、老成渝公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线性展开,东侧为发展核心并向南、北、西扩展,发展范围东起明心

寺,西抵雨台山,北接永兴桥、南达成渝高速,重点发展水南片区,相应完善重龙片区,配套开发明心寺地区,并整合倒石桥工矿企业用地,从而形成沿沱江的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形态。

——功能分区

规划功能区包括七个城市功能组团和一个风景区。

表1-2:功能分区详表

区间联系干道系统密切与城市对外交通及过境交通相配合,在三大片区组团之间形成双环线,构成复线联系的快速交通网。

规划片区内部道路自成系统,并结合现状与地形、地貌特征,采取自由式和方格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布置。

(7)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供水及配套管网工程

规划保留位于沱江上游北岸老母岩江北自来水厂,并对水厂进行扩建达10.0万m3/d;规划需水量大企业生产用水供水改为自备;水源地在维持现有以沱江为主水源的同时,与内江市修建濛溪河上游两河口水库作为市政及农业给水工程第二水源,敷设13.5km输水管线实现输水规模5万m3/d,同时区域高海拔设置容量4000m3高位水池作为供水高峰期补充水源;远景规划规模7.0万m3/d的江南水厂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市政排水工程

规划沱江下游江南、江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8.0万m3/d、6.0万m3/d;江北组团规划保留现有排水管渠基础上,沿滨江路及广义河铺设污水截留干渠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并于高山观组团设置污水提泵站;江南组团除倒石桥片区利用污水重力流外,水南西组片区、水南东组片区、明心寺片区设施污水提泵站进行污水输送。

——城市燃气工程

规划保留威远气田至资中输气干管为主气源,扩建凉水井门气站并新建龙江至资中输气干管与城北气站作为补充气源。规划城南、北两座CNG加气站,供给城市公交、出租、环卫车。

——城市电力工程

规划完善220kv凉水井变电站;扩建110kv资中变电站、新建110kv城北、城东变电站;规划保留35kv谷田坝变电站并对其进行扩容;

——城市电信工程

规划保留滨江、城南电信局并扩容至7.0、10.0万门,于明心寺组团新建容量为6.0万门的第二端局;规划保留县移动通信交换局并扩大规模。

——城市邮政工程

规划保留资中县邮政局,新建城南新区邮政综合服务大楼。

(8)经济技术指标

表1-3: 2020年资中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三、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1、规划评价

(1)积极作用

2001版总体规划资料调查详实,分析论证较充分,规划指导思想较明确,总体目标定位基本正确,针对当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对这些年来城市发展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资中城市的快速、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当时的规划背景条件下看,城市性质的确定基本符合具体实际的,城市规模基本合适,城市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和道路交通基本符合资中实际情况及当时的建设需求,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也基本恰当。

(2)不足之处

——城市规模预测偏小。

资中县2000年城市人口11.11万人,用地规模为6.67平方公里。2001版城市总规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用地规模为24.64平方公里。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资中县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入,城镇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城市规模呈快速递增的趋势,尤其是扩县强权、工业化更是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资中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由资中城市发展的实际速度可见,2001版城市总规预测的城市规模偏小。

——工业用地规模不足,并且较为分散

资中县工业用地规划面积为4.06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16.51%。现时期处于多元化、高新型工业蓬勃发展阶段,特别是工业强省、强县发展策略的事实,资中县必将面临新一轮的工业项目进驻,4.06平方公里的工业规划用地面积明显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前景要求。与此同时,原有旧城区工业分散,2001版总体规划规划的工业发展区又未能充分的将其进行整合,工业集中区概念模糊。

——城市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保护和展示不够

资中县作为成渝高速沿线第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挖掘深度不够,特别是对“船城”格局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景区的保护和展示都不足。

——区域城乡统筹不足,规划控制范围较小

由于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于2000年,城乡统筹等规划理念在本总体规划中欠缺。规划对城区与城市规划控制区缺乏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区规划深度不足。割裂了城市与其周边未来发展区的关系,制约了未来发展区、农村和城市的联动发展。

2、规划实施绩效

(1)首先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加大控详和其他相关规划的编制力度

为落实总体规划,深化总体规划实施,全面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在县财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从每年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了规划专项经费,用于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步伐。近几年,编制完成了《资中县东林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中县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中县资安新干线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资中县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同时新编制了资中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重龙山、上河坝两个城市设计的等,相关规划覆盖了80%的2001版城市总规。

(2)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

2009年资中GDP为 112.32亿元,增速15.1% 城市化水平 32% ,城市人口、城市用地提前实现,表明资中城市化水平加快推进。

(3)城市发展方向基本按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发展

资中近几年主要是往南发展经济开发区,基本符合2001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

(4)旧城改造取得一定成果

在2001版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近

几年来,积极进行了旧城改造,使

城市改变了面貌。主要是以改建滨

江新区、结合文庙、武庙保护、临

街房屋立面风貌改造、周边环境的

整治,展现古“船城”格局,以及

旧城实施的桥北西路、北门外沥青路、重龙商业步行街道路工程、北干道工程、状元街道路改造、维修、武庙前广场建设等道路广场建设工程、打造以及强弱电、水气管线入地改造等市政设施改造工程为主,这些都为打造古城靓丽的风景线,对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近几年,资中积极推进新区的开

发建设,而新区开发建设主要是

以城南开发区为主,重要建设工

程有城南干道、东西干道、五陵

大道以及小区道路等大小街道骨

架在近几年逐渐完善。2003年县政府综合大楼落成,全县

70%以上的行政职能部门入驻。至今、市政广场、省级批发市场、城南商贸市场、建材市场等均已建设使用,新区并新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医疗、邮政、电讯、供电、金融、商贸、餐饮、娱乐、宾馆等设施,县城新区已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6)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依据2001版总体规划,资中近几年,在行政办公设施的建设上保留了部分重龙旧城的行政办公设施,同时,在城南新区建设较为完善的行政办公设施,县委、县府、县人大等均已搬迁至城南的行政中心。

在商业金融设施方面重点改造旧城的商业步行街,同时,完成建设省级综合批发市场、城南商贸市场、火车站农贸市场、建兴建材市场等市场。

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方面,资中都依据2001版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和提升。特别是加快邮政综合楼、苌弘丽景、第一国际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促进资中平稳健康发展。

在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方面,均在配套新区建设时,得到加强。

(7)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资中按照“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的思路,快速启动一批城市骨架道路建设;全面实施321国道、207省道改造、县城东干道东延线、东干道西延线、广场路东延线、学府路南延线、县城南环线等道路建设;启动县城北环线建设,逐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不断拓宽城区面积。并结合古城“4A”景区打造,推动周边城市道路的建设。

同时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城市供水系统、城市燃气系统的规划建设。

(8)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形象得以提升

资中依据总规,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思路,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加快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的发展,规范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和市民经商场所;加快城区

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垃圾库等配套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加快城区断头路的整治;全面启动城周绿化、城区绿地工程,大力推进城区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9)建立了较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

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是城市规划创新体系的核心,又是实施城市规划的根本保障。正确决策是规划管理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实现城市规划工作效能的基本前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改进公众参与的方式,推进规划的社会化程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技术审查制度等。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经济体制转轨变化之中,资中规划建设局正是秉着公开、规范、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的编制、设计、评审、批准、建设各项环节。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四川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规范性制度;严格执行《资中县城建筑立面管理暂行办法》、《资中县规划委员会议事规程》、《资中县县城规划区内中、高层住宅建筑与相邻其他民用建筑预留间距标准》等城市规划工作方面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切实维护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

3、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1)近年来,由于资中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局部区域用地已超出了2001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

(2)一些用地布局发生变化

由于规划当时的限制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一些用地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包括规划文庙、武庙周边居住用地在实施中按历史文化街区来建设,江南在高速公路北边规划的居住用地因开发区发展变为工业用地等。

(3)一些道路和市政设施在实施中发生变化。

包括城南工业大道、中央大道、321国道改造和污水处理厂等道路市政设施在实施中因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和调整。

(4)过境交通穿越城市的情况未得到改变,停车设施缺乏

321国道通过市区,车流量较大,由西至东穿越整个城区,过境车辆产生噪声与废气污染,以及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干扰城市生活。同时,资中缺乏对公共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造成资中县城车辆乱停,停车紧张的局面。

(5)一些文物古迹年久失修

资中县内的东门城墙、南华宫等一些文物古迹年久失修,周边环境也未得到改善。

(6)乡村发展建设滞后

资中县“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较明显,村镇建设较差,农业产业化差,农民增收困难,和政策体制保障也并不完善。

四、编制背景与必要性

1、国家政策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国家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把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打破分割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逐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资中城市发展进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成渝经济区新的发展

成渝地区是西部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一体化区域,已纳入国家新的发展战略部署中的全国重点发展区,成为中国的“第四极”,成渝地区一体化区域范围随着成都、重庆城市功能的提升面临着腹地拓展的要求。交通条件的改善,时空距离的缩小为腹地拓展提供了可能,并推动成都、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范围的扩大。

2007年4月,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了《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要求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川渝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资中县位于成渝城镇发展轴、成都平原经济区内,是成渝地区的地区性增长中心。

2007年6月7日,重庆、成都被确定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依托政策和城市运营优势,一个新的经济第四极崛起已成必然。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还在统筹城乡这个定语上,重点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比如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中公共福利的创新与探索,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肯定会推动城市化进程。

资中在成渝城镇群中的区位

成渝地区交通状况 资中所依托的一体化区域必然是成渝经济区,所依托的区域性中心必然是成都和重庆,充分利用成都、重庆及相应的成渝城镇群所具有的巨大人口、经济能量,并成为其中的重要区域。

另外,川渝合作、成渝合作的步伐日益加快,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发展到成渝经济走廊的构建,特别是成都大都市圈、以及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西地区开发都给资中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3、四川发展的新部署

(1)四川省开展“扩权强县”的试点

四川省政府于2007年7月13日召开会议,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将资中列为第一批“扩权强县”的试点县之一。所谓“扩权强县”,是一种政府财政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把省、市两级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使县一级政府拥有更多的自主发展权,从而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一重大的体制改革是我省发展区域、县域经济的一个突破口,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一个趋势,这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

对资中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很明显为资中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权。有利于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更多地获得支持力量;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企业发展成本,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2)四川省新发展格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主动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省政府对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建设提出了“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总体区域发展格局:“一极”,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一轴”,即成渝通道发展轴;“一区块”,即环渝腹地区块。

资中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而在这一区域主要以畅通交通物流网络、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城

镇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充分发

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多中心城市群的优势,主动融入成渝两个增长极,变交通走廊为通道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重点建设成渝经济区长江上游沿江以及成内渝、成遂南广渝三大发展带,建成西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走廊,成为我省

经济发展次高地。可见,四川省提出的区域建设新格局为资中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同时,四川省加快川南城镇群的发展,资中处于川南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及重庆经济区的结合部影响区。

(3)工业强省和旅游大省发展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现实基础,充分发挥优势,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我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努力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实现富民兴川。

四川旅游大省发展战略中提到发展重点区域,可以归纳为:十二大旅游片区,九大旅游走廊,以及八大湖泊水景,几大极高山地。资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地处自贡-内江川中旅游区,发展潜力巨大。

4、区域性交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成渝城际铁路建设。成渝城际铁路共有成

都、简阳、资阳、资中、内江、永川、璧

山、重庆8个车站,实行复线运行,设计

时速350km/h。成渝城际铁路资中站将建

在城北永兴桥附近,到时资中前往成都只

需20余分钟,前往重庆只需30分钟,前

往内江只需短短5、6分钟。

由于成渝城际铁路建设,资中与成都、重

庆以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发生了重大变

化。资中进入了成都、重庆交通半小时

圈,对未来的发展更是有具大的发展空间。

5、资中城市发展条件变化

(1)交通实施

城际铁路北线确定、321,207改造、沱江二桥建设,均影响着资中县城未来的发展。

(2)开发区发展扩大

四川省资中县经济开发区位于资中县城南以南,于1998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该开发区根据2001版总规控制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随着县城重心南移,2005年前,该区将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随着工业强省强县战略,资中县编制了《四川省资中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概念规划》,其中规划该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为30.19平方公里,大大高于2001版总体规划制定的规模,这表明开发区发展将扩大。

(3)城市规模发展速度提高

依据前文分析,由于区域发展以及资中自身发展需求,资中现今城市规模发展速度远高于2001版总体规划预测的发展速度。

(4)加快旅游发展

资中地处内江市川南自然、文化、经济、交通的交汇地带和四川的出海通道上,在川、渝、滇、黔三省一市的风景旅游大环线中,具有前后可依、承上启下的周边地域关系,是川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川南风景名胜资源富集区,其周边也分布着众多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资源〈城区内文庙、武庙国家级、罗泉古镇国家级、重龙山风景区省级、圣灵山地质公园省级〉。资中更是成渝线上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符合县情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同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努力提高全民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意识,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资中的支柱产业,并成立了“资中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资中县旅游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研究、协调和解决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措施明确清晰。

6、城市规划变革新要求

在国家宏观调整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也在发生转变。2005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指出,要端正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城市总体规划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控制、公共投资项目安排、空间管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这就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由注重物质空间规划逐渐过渡到引导、调控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

同时,随着新的《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由原来注重城市的规划转向城乡规划,将广大农村纳入总体规划中。原有的注重城市的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以及城乡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资中县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急待向现代化的城市(镇)产业结构转变,小城镇作为农业和农村区域服务中心为主的经济体制,急待转向以发展工业和三产业转变。由于产业结构体制、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分配体制、土地使用体制等的重大变化,为优化城市(镇)、乡村发展和用地布局提出了新的课题。

五、本次规划任务与重点

(1)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组织,研究“山”和“城”的关系,“水”和“城”的关系,注重对资中的山和水应用和发挥。

(2)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旅游。

(3)落实协调资中宜居建设,解决好老城区的疏解与环境改善,协调生活居住和工业产业。

(4)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城市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

(5)建立完善的、适应区域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6)建立公共安全防护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7)重视城市生长性和时序性,引导性和控制性安排。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确(6月10日)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化,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技术规、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是在市城市规划区围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段、区域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 城市规划区围的临时设施、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规划区围外的其它县、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五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

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规定围的,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附表一

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本规定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成片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学校、工厂、医院、大型单位等的建设用地必须编制修建性详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宜宾市

《城乡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宜宾市城市规划分析及评价 实验学期:学年第学期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宜宾城市规划 1.区域概况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汇地。区域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占8.1%。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金沙江、岷江汇合成为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发达的水系为自然风光增添颜色,加之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独特石林景观以及蜀南竹海构成宜宾丰富的旅游景观。 宜宾市辖2区8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4.29万。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53.05亿元,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5.91万人,城镇化率46.63%。 2.发展规划 在发展定位上宜宾市结合区域优势将城市定位分为三个层次: 形象定位: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功能定位: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三中心、六基地。三中心包括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六基地包括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市域产业布局的规划主要由增长极和发展轴构成,包括中心城区部分的核心产业增长极、西北部的沿江综合产业发展轴、西部金沙江生态经济发展轴、南部特色能矿产业发展轴、东南特色文化旅游发展轴。各发展轴上布局点式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和资源,形成以区域优势为发展基础的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各个产业园区以交通线路作为连接轴,宜宾一方面利用便利的水运与外部进行经济

铜陵政府发展规划

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环境 (3) (一)发展现状 (3) (二)发展基础 (4) (三)发展机遇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发展重点 (10) (一)精心打造铜文化品牌产业 (10) (二)提升壮大基础文化产业 (15) (三)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产业 (12) (四)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18) 四、主要任务 (20) (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20) (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21)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22) (四)合理引导文化消费 (22) (五)加快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23) 五、基础工程 (24) (一)文化创新推动工程 (24) (二)文化品牌塑造工程 (25) (三)文化人才兴业工程 (25) (四)非遗保护开发工程 (26) (五)文化产业走出去工程 (26) 六、空间布局 (27) (一)一核 (27) (二)两带 (28) (三)六片区 (30) 七、保障措施 (35) (一)加强组织领导 (36)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6) (三)建立产业政策体系 (37)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37) (五)完善公共文化支撑 (38) (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38) (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39)

前言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铜陵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铜陵文化软实力、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有力举措,是推进铜陵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为促进铜陵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铜陵实际,特制订《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考虑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行业跨度大、涉及门类多、与传统行业交叉重叠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范围界定的诸多争议,为便于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同时结合铜陵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本《规划》所称文化产业以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及2005年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国统字…2005?2号)范围为基础,并适当增加体育健身等方面内容。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13 18:12:05四川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昨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详细规划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 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 2、规划范围与期限 (2) 二、主要规划内容 (2) 1、发展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预测 (4)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 8、市政工程规划 (11) 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 10、防灾规划 (16) 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四川宜宾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为2010年~2015年, 第二阶段(中期)为2010年~2020年, 第三阶段(远期)为2020年以后。 其中至本次规划中期:在规划年限(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范围与《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相一致。 二、主要规划内容 1、发展目标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种城市规划设计手段,确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性

长治市(市辖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长治市(市辖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长治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数据专题报告 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长治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趋势变化。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长治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本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长治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长治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长治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长治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现状统计 (3) 三、长治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 资比重统计 (3) 四、长治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长治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长治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同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 资(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长治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长治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长治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占全国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长治市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铜陵城市化

关于城市化发展及我市城市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1 17:36:39 被阅览数:755 次作者:吕文强 ■吕文强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发展完善。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它带来的是社会面貌的革新,其实质就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潜力很大,进一步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但由于各国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研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必须结合现实条件,研究当前主要现状及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探索出符合国情、市情和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广、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曾经明确认识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而且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增加了三千万。后来中央政府在“城市化”问题的决策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从1958年至1978年,中国采取的城市发展方针均是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中国城市化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城市数量的减少,其中小城市由115个减少到105个,小城镇由5400个减少到2900个。1978年后在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下,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更多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对建国以后城市化发展实践的总结和反思,国家在“十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 年份城市化率(%) 年份城市化率(%) 1949 17.43 1978 15.82 1950 16.55 1979 16.59 1951 15.41 1980 17.02 1952 14.42 1981 17.40 1953 14.85 1982 17.64 1954 15.31 1983 17.93 1955 15.19 1984 19.02 1956 15.92 1985 20.14 1957 16.42 1986 19.77 1958 18.50 1987 19.98 1959 20.19 1988 20.69 1960 20.74 1989 21.12 1961 18.85 1990 19.65 1962 16.75 1991 21.32 1963 16.75 1992 21.89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13 18:12:05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昨日,《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详细规划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 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 2、规划围与期限 (2) 二、主要规划容 (2) 1、发展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预测 (4)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 8、市政工程规划 (11) 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 10、防灾规划 (16) 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围与期限 (1)规划围 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为2010年~2015年, 第二阶段(中期)为2010年~2020年, 第三阶段(远期)为2020年以后。 其中至本次规划中期:在规划年限(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相一致。 二、主要规划容 1、发展目标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种城市规划设计手段,确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性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长政办发[2011]73号 【发布部门】长治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7.18 【实施日期】2011.07.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长政办发[2011]7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长治市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长治市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实施方案

城市扩容提质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44号)要求,市人民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为保证行动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建设宜居城市、县城为目标,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为主线,实施“一建一改两治理(即建设城市新区和基础设施,改造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基础设施,开展城市容貌和人居环境专项治理,开展市政设施运营提质专项治理),力争使我市主城区和各县(市)县城在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逐步构筑适宜居住、有利发展的城镇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城市扩容提质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长治市城市扩容提质领导组,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张保市长 副组长:董岩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成员:李柏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 于川市政府秘书长 秦正安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晓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治日报社社长 石建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郝彩英市爱委会办公室主任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 第五章公共设施 第六章道路交通 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 第八章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 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 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 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 第十二章附录

1 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3 湛江市域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 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城市用地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 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 在湛江市域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管理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宜宾市城市道路提升设计导则

宜宾市城市道路及建筑景观风貌整治 提升设计导则目录 一、总则 (一)背景——————————————————4 (二)编制目的————————————————4 (三)适用范围————————————————4 (四)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4 二、综合整治提升内容要求 (一)墙面整治————————————————5 1、建筑风格—————————————————5 2、建筑立面—————————————————5 3、建筑屋顶—————————————————10 4、建筑店招—————————————————11 5、建筑围墙—————————————————12 6、建筑附属设施———————————————13 (二)路面整治————————————————13 1、道路断面—————————————————13 2、道路路面—————————————————14 3、交叉口——————————————————14 4、排水设施(井盖)—————————————15 5、桥梁(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15 6、交通标识及隔离设施————————————15 7、公交港湾—————————————————16

(三)街面整治————————————————16 1、人行道划分————————————————16 2、人行道铺装————————————————17 3、综合管线—————————————————19 4、信息设施(通讯、邮政报刊、交通指示)———19 5、卫生设施(垃圾箱、移动公厕)———————19 6、休闲设施(座椅、健身等)—————————20 7、交通服务设施(公交、出租、摩托等)————20 (四)绿化整治———————————————20 1、人行道绿化(行道树)———————————20 2、分车隔离带绿化——————————————21 3、路侧小绿化————————————————22 4、桥梁绿化(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23 5、公园、广场绿化——————————————26 6、滨水绿化—————————————————27 7、绿道等慢行系统——————————————28 8、其他绿化—————————————————29 9、绿化中的配套设施—————————————30 (五)美化整治———————————————33 1、广告整治—————————————————33 2、城市标识整治———————————————33 (六)亮化整治———————————————34 1、路灯———————————————————34

长治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长治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案例三::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 一、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 二、工作框架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 1 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与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浅谈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铜都 ——浅议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对铜陵城市基本简介和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讨论得出对中国古铜都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城市定位皖中南中心城市四个之城工业城市山水城市 城市简介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也是中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 铜陵市(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长江大桥过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带。西湖新区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铜九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省道S321、S320穿境而过。宁安城际铁路(在建)合福客运专线(在建)穿境而过,拥有铜陵西站(已停办客运),铜陵站,铜陵北站(在建)三座火车站,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现为中

长治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长治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长治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长治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文本评审稿)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2011年3月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红市旅游局局长 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 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 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 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梁培市财政局局长 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许敏市体育局局长 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 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 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 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 符贤徐闻县副县长 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 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 黄毅霞山区副区长 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 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

课题组名单 首席专家: 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课题负责人: 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长: 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专家: 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 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 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 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 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 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 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 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 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 刘焱博士湖南大学 周亮博士中南大学 张慧硕士长沙大学 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慧硕士长沙大学 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

宜宾市规划跟建设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施办法(doc160)(1)资料

宜宾市规划和建设局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施办法 一、项目名称: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编码:001规建01。 二、审批项目依据: 《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 三、行政许可申请受理机关: 市规划和建设局 四、行政许可决定机关: 市规划和建设局 五、行政许可数量及方式: 无数量限制,城区及江北直接向建设行政机关申请办理。 六、行政许可条件: 1、各类房屋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建造,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3、配套的线路、管道、装饰、装修和与其设备的安装现场是否符合要求。 七、申请材料: 1、建设单位、个人需填写:“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一式二份,加盖单位公章,钢笔或签字笔填写,无缺项、填写规范;

2、建设工程项目基建计划文件(复印件),(依据计划委员会立项计划);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依据规划局按《城市规划法》要求,已取得此证); 4、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复印件),(依据:《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第四十八条); 5、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备案(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条); 6、已按规定缴纳工程有关税费(依据《关于宜宾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规定的通知》)(宜府发[2003]40号); 7、消防审查意见书(复印件)(依据《消防法》第十条,由消防部门核审); 8、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或施工图审查报告(依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第三条); 9、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项目经理资质证书、施工员岗位证书、质检员岗位证书、安全员岗位证书(原件、复印件);建设监理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原件、复印件); 10、施工组织设计; 11、建筑施工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依据宜宾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有关部门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纳入目标管理的通知》宜府办发[2003]72号); 12、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依据《建

铜陵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用地管理 (2) 第三章建筑管理 (5) 第四章市政公用工程管理.................. - 21 - 第五章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27) 第六章附则.............................. - 30 - 本规定用词说明. (30) 附录:名词解释.............................. - 31 - - 1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实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标准化和法制化, 保障我市城乡规划顺利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内进行与城乡规划编制、建设工程管理等有关活动,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根据铜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铜陵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特定区域,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特定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特定区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要求。 第四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铜陵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坐标系统与国家规定的高程系统。 第五条城乡规划、设计、管理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六条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应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与使用应符合《铜陵市城市总体规

划》的要求。土地使用性质的确定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符合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内容。城市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在铜陵市控规通则与具体地块控规中确定。 第八条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界线的划定应考虑城乡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技术规范等因素综合确定,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 第九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未达到表2-1规定的最小值,不得单独建设。 表2-1单独建设地块建设用地面积最小值 第十条建设用地面积未达到第九条规定的最小值,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妨碍城乡规划实施的,报经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 (一)相邻土地已建成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为既有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乡村地区的村镇建设用地,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第九条规定面积的; (四)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确需进行建设的。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分期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湛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湛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确(6月10日)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V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 律、法规、规章、《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是在宜宾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段、区域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本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其它县、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进行分类。 第五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

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 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表

注:2允许设置;X不允许设置;o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 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本规定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成片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学校、工厂、医院、大型单位等的建设用地必须编制修建性详 细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