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企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钢铁企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钢铁企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钢铁企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结合国内外钢铁企业的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含管理节能)

一、烧结

1、烧结机全屏蔽密封改造(新型头尾密封盖板、卸灰阀),降低漏风率,降低电耗和固体与气体燃料消耗(≥2kgce/t)。

2、主抽电机变频改造

3、加装烟气中氧气、一氧化碳分析仪

二、球团

1、国外多采用立式燃烧室、底部设烧嘴供热,可实现自动控制,提升竖炉砌体设计与使用寿命。

2、对主要工艺风机即煤气加压机、助燃风机、冷却风机、主抽风机的电机,采用易启动、好控制的变频调速装置。

3、加装烟气中氧气、一氧化碳分析仪

四、炼铁

1、580高炉调压阀组换成液动阀组。

2、580高炉离心风机改造成轴流风机。

3、580高炉热风炉改造成双预热。

4、剩余热风炉的烟气余热:烘干高炉的入炉焦碳及焦丁,减少焦碳带入高炉水量。

5、建设高炉的脱湿鼓风设备。

五、炼钢

1、改造成半干法除尘。

六、轧钢

1、加热炉气化冷却改造。

2、自动燃烧控制技术。

七、能源动力系统及其他

1、压缩空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

钢铁企业节能思路和管理节能案例(可编辑修改word版)

钢铁企业节能思路和管理节能案例 核心提示:2008 年前8 个月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28.97Kgce/t,吨钢可比能耗611.31Kgce/t,吨钢电耗458.52Kwh/t,吨钢耗新水4.80m3/t。吨钢外排SO2 1.95Kg/t,吨钢烟尘排放0.434Kg/t,占 1. 中国钢铁工业能源环保现状 2007 年中国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14.71%,污染物排放占全国11%。 2008 年前8 个月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28.97Kgce/t,吨钢可比能耗611.31Kgce/t,吨钢电耗458.52Kwh/t,吨钢耗新水4.80m3/t。吨钢外排SO2 1.95Kg/t,吨钢烟尘排放0.434Kg/t,占工业总排放15.12%。 中国钢铁企业处于多层次、不同结构、不同技术装备水平共同发展阶段。 表1 2008 年前8 个月重点企业能耗状况单位:Kgce/t 全国有高炉1300 多座,大于1000m3以上的高炉有150 座。 全国有烧结机400 多台,180m2以上的烧结机有72 台。 全国有链蓖机-回转窑35 条生产线,带式机有3 条。 全国有焦炉2200 多座,炭化室高大于6m 的有124 座。

全国有连铸机996 台,2806 流,其中板坯连铸机75 台,薄板坯连铸机17 台,园坯连铸机48 台。 全国电炉179 座,50t 以上电炉110 座。 中国冶金装备数量多,平均容量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能耗高。 大高炉焦比要比小高炉低50Kg/t,吨铁风耗低300m3/t,单位炉容散热面积小等。 大转炉实现负能炼钢,回收煤汽80~100m3/t,蒸汽50Kg/t。小转炉不回收煤汽和蒸汽。一般转炉回收量也少。 中国钢铁工业能耗高的原因 中国钢铁工业能耗比工业发达国家高10%左右 ?中国电炉钢比低,铁钢比高 2007 中国电炉钢比为10%左右,铁钢比为0.959,美国电炉钢比为55%,铁钢比为0.45;德国电炉钢比为30%,铁钢比为0.45。铁钢比升高0.1,吨钢综合能耗升高20Kgce/t。仅次一项,就使我国能耗高出80 Kgce/t。 ?中国钢铁工业能源结构中煤炭为69.9%,电力为26.4%,石油类3.2%。工业发达国家电力在30%以上,石油类和天然气占15%~25%。造成我国能耗比国外高15~20Kg/t 钢。 ?我国冶金装备平均炉容偏小,自动化程度低,造成能耗高。 中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自动化,高效化等方面有些不足。 中国钢铁工业各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 表2:钢铁工业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钢铁行业节能降耗改造技术方案

钢铁行业节能降耗改造技术方案 一、序言 钢铁行业是工业领域的耗能大户,也是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一方面频频被“点名”,成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也为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去年9月国家已经出台《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对钢铁企业的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回收利用、工艺装备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条件》明确提出,对于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需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核准或备案新的项目、不予配置新的矿山资源和土地、不予新发放产品生产许可证、不予提供信贷支持。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将更加严格,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钢铁行业的压力也更大。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钢铁行业发展重点方向中,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内容占据了大多数:支持非高炉炼铁、洁净钢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重点推广能源管控系统技术和高温高压干熄焦、余热综合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技术。 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

目前,钢铁产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相当低,其中,高温余热比较容易回收,目前在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中已大部分得到回收;但低温余热的回收却几乎为零,如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大多被浪费掉。应该指出,低温余热约占总余热的35%,因此,钢铁产业的低温余热存在着巨大的回收潜力。 钢铁厂在高炉炼铁工艺中,产生的炉渣温度大约为1000℃。目前,大多数炼铁企业的处理方法是:将此炉渣在冲渣箱内由冲渣泵提供的高速水流急冷冲成水渣并粒化,以供生产水泥之用。一般每吨铁排出约 0.3t 渣,每吨渣可产生 80~95℃,5~10t 的冲渣水。为了保证冲渣水的循环利用效果,需要将这部分冲渣水在沉淀过滤后引入空冷塔,降温到50℃以下再次循环冲渣。这样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热量在空冷塔中流失,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了热污染。若能合理利用这些余热,既可节约能源、减少运行成本,又可保护环境、减少热污染。热泵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热泵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正在成为利用低品位能量的有效工具。根据驱动能源的不同,热泵还可分为电力驱动的蒸汽压缩式热泵、蒸汽或废热驱动的吸收式热泵和热力驱动的蒸汽喷射式热泵三大类。利用高温热源,将低温热源(如废热)提高到某一中间温度而加以利用的热泵称为第一类热泵,如家用热泵式空调等;利用大量中间温度的废热和该废热源与低温热源的热势差,来制取热量少但温度高于中温废热的热水或蒸汽的热泵为第二类热泵,如热泵干燥机等。钢铁

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之现状及其信息化思路

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之现状及其信息化思路 发表时间:2011-10-27 09:01 浏览次数:1017 在新的体制下,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而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更新陈旧的设备是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制约,设备与管理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它起步早,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按需修理)制,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的全面生产维修制(TPM)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尽管钢铁企业逐渐更换了部分陈旧设备,加强了设备管理,但其在实现企业或企业间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还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近年来,冶金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率的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过去国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管理的内容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产和经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 3.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在企业及其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认为,设备是为生产服务的,对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维修管理。其实不然,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出发,设备管理子系统与设计、制造、使用、工程技术,财务等管理子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在设备寿命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若要确保其可靠、高效、低成本,就必须调动业务流程上的所有部门协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展综合管理。由于以往对设备管理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在设备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基于供应链基础上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全员设备管理格局。 4.设备管理缺乏反馈机制。由于设备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因而人为的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设备管理的前半生)与选型、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设备管理的后半生)分割开来,客观上造成了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脱节,及后半生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这样不能形成有效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影响了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设备管理的全程最优。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作者:节能减排课题组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报告访问次数:1086次发布时间:08-12-24 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目前,钢铁工业的发展已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从长远来看,资源环境问题已是 影响钢铁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 源的有效利用促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钢铁工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如下 1. 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各项节能措施的实施,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环境得到明 显改善。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56368吨,比2006年下降0.51% ;化 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9965吨,比2006年下降8.76%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382275吨,比2006 年下降2.79%。烟尘排放总量156648吨,比2006年上升3.02%。 2. 能耗指标进一步好转 2000 - 2007年我国钢产量和吨钢综合能耗变化情况见表1。 我国锅产■和吨钢嫌合桩耗蛮化 2000 年2001 年200眸娜年年2005*2006 年200全阖128501311318225222342$?135579421Q24S92钢产■万匕 120921376416383LSnSl2371S潮3936?$ 0.8850.8760L 803a型0. 7610.747一縄钢廉合龍耗八“片 —0.691m 645632 虽然由于电力折算系数的改变,2005年以后的吨钢综合能耗数据出现了断层,但从总 的趋势上可以看出,是在不断下降的。 2000 —2007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变化情况见表2。 表2畫点统计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娈化kgce/t 烧结炼铁焦化破炉 2000 年68.90466.07160,2028. 88 2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节能技术汇总

《一》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简介 1.概述 能源管理系统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以实现对能源设备、能源实绩、能源计划、能源平衡、能源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介质种类主要包括:高炉煤气(BFG)、焦炉煤气(COG)、转炉煤气(LDG)、氧气(O2)、氮气(N2)、氩气(Ar)、压缩空气(Air)、蒸汽、氢气(H2)、生活水、工业净环水、工业浊环水、浓盐水、除盐水、软化水、电力等。 能源介质信息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煤气热值、供水品质(水质)、阀门开闭、调节阀开度、开关信号、动力设备运行状态、主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环保信息包括: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流量、主要废气排放点的外排放废气中烟(粉)尘、SO2、NOx、CO2 等污染因子的浓度和流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质量指标、厂界噪音等。 2.系统架构 典型能源系统架构包括能源调度管理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单元等三级物理结构,如下图示: 系统结构示意图

数据流 3.系统功能 EMS监控部分分为4 个子系统,即电力系统、动力系统、水系统和环保系统。其中动力系统包括燃气系统、蒸汽系统、氧氮氩系统,水系统包括化学水、工业水和生活水。 1)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 通过建立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SCADA系统)对能源潮流数据(如电流、电压、压力、温度、流量、环境数据等)、设备状态(如开、停、阀门开度、报警信号等)等进行采集;提供过程监视、操作控制、实时调整等画面,过程曲线及信息显示等辅助界面、大屏幕等完成能源设备状态及潮流的监视功能;提供过程控制和实时调整,参数设定窗口等实现控制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档。 2)基础数据管理 包括介质参数管理、维护单位管理、计量设备管理、测点耗量关系、用户权限设置、以及其他需人工录入的参数管理界面。 3)能源管理功能 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结合生产计划和检修计划的数据,实现基础能源管理功能,包括能源实绩分析管理、能源计划管理、运行支持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能源平衡管理等。 4)环境监测功能 对环保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对水、烟气等污染源排放进行监测、分析和管理。

钢铁生产新技术

钢铁生产新技术 摘要:无论是长流程钢厂还是短流程钢厂,其消耗大量原燃辅料生产出钢铁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绿色钢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钢铁工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除了要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设备、优化现有工艺设备也是重要的方面。钢铁生产流程复杂,生产工序比较多,包括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和冷轧等,只有做好每个工序的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工序之间的科学衔接,才能真正实现钢铁生产的节能减排。 关键词:钢铁,生产流程,节能减排,科学衔接 正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炼铁生产分为三个工序:烧结、焦化和炼铁。在钢铁企业中,炼铁系统的能耗约占70%左右,单是高炉就占了总能耗的50%左右。另外,烧结、焦化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炼铁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对降低吨铁成本、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建设节约型企业、改善环境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烧结工序 对于烧结过程来说,除尘和废气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中,废气处理是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这类典型的燃烧产物外,烧结过程中还会产生二口恶英、呋喃等产物,其回收处理需要安装综合气体净化设备。近年来,有关方面不断进行工艺技术创新,谋求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一系列进展。 [1] MEROS工艺。MEROS(Maximized Emission Reduction of Sintering)通过一系列处理工艺,能将烧结废气中的粉尘、酸性气体、有害金属元素和有机复合物等脱除到令企业满意的水平。MEROS工艺由下述工序组成:吸收剂喷入烧结废气流当中,在调节反应器内进行废气调节,在布袋除尘器内进行废气除尘,粉尘循环返回废气流中,用增压风机从MEROS系统中抽取烧结废气。2005年~2006年,经过在建成的示范工厂进行的大量试验,验证了MEROS工艺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随着工业规模的MEROS装置的运行,工厂的排放不仅可以满足今天的环保标准,而且还可以满足将来的环保标准。 eposint系统。在eposint工艺中,从选定风箱中抽出烟气用于再循环。该工艺可以灵活应对各种不同运行工况,并可极大地减少从烟囱外排废气中的粉尘和污染物单位排放量。 EOS系统。EOS是一种回收利用烧结工序废气的优化排放的烧结技术系统,在有关钢厂应用后表明,可明显减少废气排放量。 [2] 此外,日本有关钢厂还开发成功高温还原性能好的低二氧化硅、低氧化镁和低氧化铝的烧结矿技术,保证了高炉的顺行和节能。同时,利用环形炉对高炉不便利用的含锌高的粒尘,在脱锌处理的同时制成直接还原球团矿,加入高炉后比烧结矿的节焦效果更好。 2、焦化工序 对于焦化工序来说,近年来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有: 干熄焦。干熄焦是干法熄灭炽热焦炭的简称,英文缩写为CDQ。干法就是不用水熄红焦,其原理是用冷惰性气体在专有的容器内与炽热的红焦进行热交换。焦炭冷却后,循环的惰性气体将焦炭热量带出并进行回收,对钢铁企业有较大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煤干燥和预成型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节能和扩大廉价非黏结煤的利用。 SCOPE21焦炉。该新型焦炉是为了提高焦炉生产效率而开发的新一代焦炉设备,该焦炉设备可以大幅缩短生产时间,生产效率较一般焦炉提高2.4倍,能源消耗降低20%。[3] 3、高炉炼铁 对于高炉生产而言,近年来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大型化、高效化。这是近年来以及未来高炉设备的主要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5000

浅谈钢铁企业信息化模式

浅谈钢铁企业信息化模式 2004年以来,世界粗钢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中国成为全球钢铁最主要的生产地区和最快的增长地区。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市场正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钢铁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因此,中国钢铁企业在加快规模扩张的同时,积极探索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ERP和CRM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一、ERP和CRM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体现了西方制造业管理技术的精华,它利用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科学的序列程序化管理,使原来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做不到的计划、调度和优化成为可能;使生产经营过程按照流程的方式进行优化,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价值链理念为核心的新型协作关系,促进企业的组织机构由垂直型转变为扁平型;管理过程由职能型转变为流程型;管理制度由分散型转变为一贯型;成本核算由核算型转变为预算与适时控制型;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由“黑匣”型转变为“透明”型;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 CRM(Customer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源于市场营销理论,CRM是营销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身价值。CRM也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ERP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演进的,也可以说是由企业的内在管理需求来拉动ERP发展变化的。ERP比较侧重于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和,但是,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的今天,ERP这种过度着眼于企业后台管理的模式,显然不足以面对现行的市场环境,缺乏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此,CRM的管理思想便融入了ERP系统中。由此可以看出,ERP与CRM两者的整和才是解决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有效途径。ERP系统和CRM系统的连接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中间件来实现数据交换;二是将ERP和CRM嵌套实现无缝对接。但是先做ERP好,还是先做CRM好,没有定论。企业千差万别,各种要素情况又不相同,CRM的导入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ERP不是实现CRM的必要条件,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钢铁厂节电

一、钢铁厂节电概述 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2000年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用电占全国总用电量的8.36%左右;大型钢铁企业能源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30%左右,其中电能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10%左右;2000年全国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84kg标煤/t,综合耗电752kWh/t。长期以来钢铁企业重视发展规模效益,高速发展产能产量,节能降耗工作一直没有排在首位。随着全球性经济调整,各个钢厂也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节能降耗也成为各个企业的重点。 钢铁厂内部一般分为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制氧厂、烧结厂等。用电设备众多,其中大量的冷却水泵和除尘风机,大部分采取阀门调节。我们重点对这些设备进行分析。 二、炼铁厂的一些节电解决方案 1、高炉除尘风机 1)、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运行情况炼铁炉设有一个出铁口。当炼铁炉出铁时,高温的铁水会同空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烟气。一方面影响现场操作工人的健康,另外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所以在出铁时需要进行风机除尘。而当炼铁炉不出铁时,其产生的烟气又很少,这时需要的除尘量很小。除尘风机一般功率都很大,不可能频繁起停,除尘风机的绝大部分风量都白白的浪费掉。 2)、存在问题 高炉除尘风机主要是为了出铁时除尘使用,每次出铁的时间大约40分钟以上。开始出铁的时候烟尘量比较大,需要大量除尘。出铁中期铁水流量比较稳定,烟尘量也相对较小。而出铁后期,烟尘量又比较大,此时需要大量除尘。 出铁结束,泥炮封堵后,此时处于清渣状态,大约时间为20分钟左右,此时仅需较小的除尘风量即可满足要求。 3)、解决方案 高炉除尘风机采取现场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感应出铁口的温度确定是否在出铁状态,如发现温度高于2000°C,可认为出铁口已经钻开,铁水已经开始溢出,此时启动除尘风机高频风量45HZ。如果探测到温度低于1000°C,则可认为出铁过程已经结束,此时启动除尘风机低频风量系统35HZ。 除尘管道内安装高温烟尘传感装置,以管道内的烟尘量作为第二判断依据辅助红外温度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同时在启动高频风量后,立即根据烟尘量两段信号,烟尘量大于设定值,维持45HZ不变,烟尘量小于设定值,降低频率至40HZ。 高炉除尘风机变频采取声光报警,提示位于高压变频除尘室内操作,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切换至工频运行。 2、槽上除尘系统 1)、设备概况 槽上除尘风机主要是为消除烧结料输送带系统中产生的粉尘而设计。采取就地控制方式,根据中控室指令人工操作伺服电机带动风门挡板转动,从而控制抽风量。一般情况下,对工艺变化不大,风门仅开一半就可以使用。 2)、存在问题 槽下除尘风机作为输送配料阶段的皮带槽除尘,主要受配料影响,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开启60%风门基本就能满足需求,而且现场风门固定后便不作调整。当风机的风门开度很小时,大量的电能消耗到风机挡板上。 3)、解决措施 槽下除尘风机采用风压传感器/手动设定两种方式,根据风压来调节运行频率。风道内的风压大小决定所需风量大小,当灰尘量小,同时除尘器内积尘不多时则风压处于高位值,此时则可适当降低电机频率,这样减小了风机的吸风量;反之当风压提高则代表灰尘量增加、布袋式除尘器内积尘过多,这时需要风机的吸风量,提升变频器的频率。如果系统自动不符合现场需要,可以采取手动方式控制。 3、冲渣泵系统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8-07-30T11:19:03.19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9期作者:张强梁金莲黄家维张芳[导读] 目前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及新环境质量标准已经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减排、节能和环保成本上升的压力。 广西柳钢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前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及新环境质量标准已经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减排、节能和环保成本上升的压力。本文就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在分析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应对措施 现阶段,随着环境质量下降,国家出台了一些环保政策,使得钢铁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促进环境保护,落实环保节能标准,钢铁企业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循国家的环保要求,协调好难处理大宗固废及危废处置相关环保工作,做好各类环保报表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另外,钢铁企业必须要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力度,才能推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现阶段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形势分析 1.1迫于排总量控制和限期治理的压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 钢铁行业是国家环保部“十二五”期间的整治重点,将对钢铁企业总量减排进行全口径核查核算。国家环保部、各省、市政府均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了重点钢铁企业烧结球团脱硫,电厂脱硝等重点减排限期治理项目,对未上脱硫措施的钢铁企业将面临限产、限排甚至停产整治。在此过程中,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1-4月繁盛厂、福利厂、钢渣厂、盛鹏源的总电耗量为1000248kwh。能源消耗钢渣厂1-4月份处理量429945吨,电耗796641kwh。福利厂1-4月份处理量40833吨(重力除尘灰),电耗173040kwh。繁盛厂1-4月份处理量5033吨(细灰球和炮泥处理量),电耗21233kwh。盛鹏源公司1-4月份处理量421.5吨(药剂RP-98B、MN-309B、QY-202),电耗9334kwh。各厂的吨量电耗均小于年度考核指标。预计1至5月繁盛厂、福利厂、钢渣厂、盛鹏源的总电耗量为1250310kwh。 1.2新的环境质量标准的出台,对钢铁工业提出更高要求 环保部修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苯并吡(Ba P)的环境质量标准比原来严格4倍以上。该标准的实施将会进一步考核企业PM2.5的治理和排放总量情况,这将提高钢铁企业焦炉的新建、改建、扩建门槛。同时,国家拟实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给钢铁企业增加更多的排污税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要求,财政部起草了《环境保护税法》,目前正在审核报送。《环境保护税法》将几项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从排污收费改为收税,还对冶炼渣、尾矿等固体废物和噪声排放安排了收税规定。按照排放当量缴税,这将大大增加排污量大的企业的排污支出。最后,减排与节能并重带来双重压力。按照《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钢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求比2010年下降18%,吨钢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605千克标煤/吨下降到2015年580千克标煤/吨。同时,随着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环境税的实施,钢铁企业必然加大环保投入,从而将增加环保设施的能耗,使得总体能耗的降低变得困难。 二、推动钢铁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加大对环保节能项目的投资力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钢铁企业在脱硫、脱销、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等方面还不能全面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应抓紧时间安排烧结、电厂烟气脱硫、脱脱硝项目、电除尘改布袋除尘项目和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的实施,尽快投建这些项目,使钢铁企业的脱硫、脱硝、除烟尘和吨钢、吨焦焦废水排放量在2015年前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危险废物的管理。为了防治废矿物油及其含油废物污染环境,做好废矿物油收集、整理和处置,实现废矿物油的循环利用,严格规范废油、油泥、油水分离废油及其他含油垃圾等管理,指导现场人员做好各类基础台账和统计工作并加强检查和考核。 2.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强化与外部企业单位的技术沟通交流,大力开展创新项目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先后与广西中带路公司、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华欣环保公司、重庆臻焱公司、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湖北思博盈环保公司、浙江海亮集团的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和院校的专家、教授深入技术交流,共同研讨钢渣、污泥、润滑油管理与再生、转炉除尘灰压球和烧结机头灰富集、水处理及大气脱硫脱硝等三废资源的处理与项目开发技术的应用。其中与桂林理工大学等四家单位共同开展的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原位氧化法生产中高活性钢渣微粉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项目研究解决钢渣活性低、安定性不良等问题,实现钢渣规模化、高附加值利用,并为钢渣建材资源化开发提供新技术思路。该项目经过启动会及第二次研讨会后确定了各单位的分工及下一步主要工作方向,项目正有序开展中。与桂林理工大学一行到贵州瓮福集团考察黄磷公司的采矿、磷炉生产及矿渣处理,学习先进技术为优化钢渣、高炉干渣等渣处理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钢铁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要认清当前的节能环保形势,加大对环保节能项目的投资力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同时,也要健全污染物的自动监控体系,并开展好项目环评工作,才能真正的落实节能环保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云. 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J]. 中国钢铁业,2014(3) [2]王伟业,吴冰. 钢铁企业“十三五”面临的节能环保形势分析[J]. 山西冶金,2016,39(1) [3]黄导,陈丽云,张临峰. 2015年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进展情况分析[J]. 中国钢铁业,2016(7)

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框架体系

大型钢铁集团公司信息化框架体系 对于大型钢铁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庞大,其信息化体系也比较 庞大。根据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实践,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L6级 企业门户网站,与外部供应链、客户连接 L5级集团的战略分析,规划,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技术管理、采购、销售、物流平台 L4级 ___________ 子公司级经营分析、调度、投资、设备备件、财务、人 事、存货、出厂、合同、计划、销售、质量 L2级 ___________ 生产线级计划、调度、设备、工艺、成本、质量、存货、 出厂、人事 L0-L1 级 设备级的计划、诊断、成本、质量、运行控制、备件

功能说明: 1、在企业门户级,需要有一个门户网站,供全社会所有人员登录查看,主要是企业的推销和脸面。其中包括企业的文化、产品、介绍,以及企业的招标、推销、合作等内容。如果用户需要产品,则可以在其中转入销售页面,进行定制化购买和提生产需求。也可以向本企业推销产品。员工也可以登陆进去操作。 门户网站中应该有销售、采购、招标等基本内容。 2、企业管理级。主要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行业分析、供应链分析、产品决策分析、产品定价分析、技术方向分析、投资分析、融资分析等宏观决策分析功能,然后是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调度、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改革管理等管理功能,统一管理集团的资源。这是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整个集团公司的所有资源。 3、生产管理级。这是集团企业下属的各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可以有多个层级,分属不同的地域,从事一类产品的完整生产过程。子公司下属可能还有更下一级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不再有独立的销售、采购业务信息系统,也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这个系统内部,包含有财务成本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与集团的多个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接口连接。这个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高效

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f17642991.html, 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作者:何海明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1期 摘要:钢铁企业作为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市场竞争性越来越激烈,淘汰率越来越 高,各家效益大为不同,然而,高效益、规范的钢铁企业无一不是依靠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来实现管理落地的。本文基于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多年实施信息化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对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钢铁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1-0039-01 1 河钢唐钢信息化发展之路 2005年,业界关于信息化有一句最流行的话就是“上ERP早死,不上ERP等死”。然而,唐钢毅然决定拿出一条产线试水信息化,就在1810产线,唐钢产销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整个团队在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06年9月正式上线。年底,信息化带来的信息的透明、信息共享、人工劳效的提升和劳动强度的降低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给公司领导一份最完美的答案。唐钢看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决定启动公司整体信息化一期工程。 2007年12月7日,唐钢全面启动了整体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自此整体信息化的大幕正式拉开。四级ERP系统选择了SAP钢铁行业解决方案,同时进行铁前、二钢轧DSS系统、一钢轧、冷轧MES系统、计质量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等配套三级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战,2008年10月1日公司历史上范围最广、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整体信息化一期工程整体上线。唐钢信息化一期工程,将主体生产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关键生产岗位大部分纳入系统进行管理,为当时的生产运行、企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和手段,也为日后的信息化架构搭建了基础。 2009年,公司实施了SAP系统的PM(设备管理)模块和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并于同年10月1日系统顺利上线运行,为唐钢在设备规范化管理、降低备件成本、提高点检效率等方面,提供了完美的管理平台。 2010年,通过实施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将能源系统与SAP系统、三级生产系统集成整合,实现了能源生产计划追踪到生产订单,能源消耗成本追踪到产品批次;实现了对各种动力能源介质(电力、煤气、蒸汽、水、氧气等)的监视、在线管理和平衡调度,对各种动力能源介质实施扁平化管理,不仅满足了工艺系统节能要求,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能源介质作用,减少放散损失,大幅度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

(完整版)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和节能潜力分析

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和节能潜力分析 2010-12-17 特约专家王维兴特约专家王维兴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钢产量为4.659亿吨,2005年为2.9939亿吨,2009年钢产量比2005年增长68.96%;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3832万吨标准煤,2005年为19427万吨,2009年能源消耗比2005年增长22.67%。这表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增幅要比钢产量增幅低46.29%。这说明,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 694KGCE/T,降到2009年的619.43 KGCE/T,,下降10.74%,相应各工序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各主要生产工序能耗情况见表1。 表1 重点钢铁企业各主要生产工序能耗情况单位:KGCE/T 我国于2005年将电力折标准煤系数由0.404KGCE/KWH,调整为0.1229 KGCE/KWH,使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指标与国外企业出现不可比,也使企业内部历史数据存在不可比性。为便于比较,2005年的数据已按0.1229 KGCE/KWH折标准煤系数进行调整。 从2006年起转炉工序能耗中不再计算炉外精炼部分的能耗。所以,2007年与2006年转炉工序能耗数值下来较多。 从表1可看出,近五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各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工序是电炉工序,主要是因我国电炉生产中使用热铁水的比例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311KG/T增加到2009年的484KG/T,使电炉工序能耗下降133.76KGCE/T。 从表1还可看出,进入2010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能耗得到进一步普遍下降,说明钢铁企业加大了节能工作力度,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新贡献。 1.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情况 1.1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发展不平衡,一批企业能耗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有落后产能存在, 能耗指标落后.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是处于不同层次、多种结构、各种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共同发展阶 中国有800多家钢铁企业, 重点钢铁企业有105家,钢产量占全国的82.06%.近年来,非重点铁企业的发展速度高于重点钢铁企业.使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断下降. 重点钢铁企业的能耗水平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基本情况.重点钢铁企业之中有三分之一的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宝钢,首钢,鞍钢,武钢,天管等企业的部分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的相关工序能耗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仍有一批应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在生产. 钢铁企业之间能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详见表2.

宝信钢铁行业信息化方案

宝信钢铁行业信息化方案 何浩然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市场挑战,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上海宝信钢铁行业方案是在长期从事宝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由处于最上层的ERP、处于最底层的PCS、处于承上启下核心地位的MES三个系统组成……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市场挑战,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上海宝信软件公司在长期从事宝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极具行业特色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方案理念 钢铁企业由于设备众多、物流复杂,其信息化系统往往由多个层次构成。如图所示,适用于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处于最上层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处于最底层的PCS(过程控制系统)、处于承上启下核心地位的MES(制造执行系统)。

钢铁行业信息化系统结构图 其中,ERP主要根据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的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决策。MES则根据ERP系统下达的合同计划,通过生产调度、生产统计、成本控制、物料平衡和能源管理过程组织生产,并将信息加以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时呈报ERP系统。PCS系统根据MES下达的生产指令进行各工序的过程控制,设定各种设备的具体动作参数,进行各种模型计算和控制计算,同时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实绩数据上传MES和ERP系统。 宝信的信息化方案引入了“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采用以“功能覆盖产线”和面向“企业运作”对象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使钢铁企业得以实现“按合同组织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生产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营销和生产的最大能力”的目标。 ERP的主要功能

我国钢铁工业_十三五_节能潜力分析

我国钢铁工业“十三五”节能潜力分析 李新创1郜学姜晓东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711) 摘要系统总结了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剖析了目前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十三五”钢铁工业面临的节能形势和整个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我国钢铁工业主要节能潜力和方向。文章认为,“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技术节能的贡献平稳并呈下降趋势,结构节能贡献比例上升但同时存在较大变数,管理节能将逐步发挥更大潜力。 关键词节能潜力,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 Analysis on Potenti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Li Xinchuang, Gao Xue, Jiang Xiaodong (China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71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great achievemen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n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and illustrates five main weaknesses existing in energy conservation. In addition, the paper makes a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trend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he whole industry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as well as provides an analysis on potential and direc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over the coming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it is predicted that proportion of technical contribution will move steadily and show a downturn, proportion of contribution made by structure will move up and contribution made by management will show a greater potential step by step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Key words potenti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by structural adjust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by manage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by technical improvement 1“十二五”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回顾 1.1取得的成绩 1.1.1 为国家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做出巨大贡献 与2010年相比,2014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3.36%,完成了“十二五”节能进度的81.3%,超进度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提出的目标。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加了31.28%,但总用能量仅增加了26.88%。 1.1.2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5m及以上焦炉产能占炼焦总产能48%,1000m3及以上高炉占炼铁总产能65%,100t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本文为作者在2015年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举行的钢铁工业“十三五”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思路研讨会上的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