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DELMIA/IGRIP的工业机器人仿真

基于DELMIA/IGRIP的工业机器人仿真

基于DELMIA/IGRIP的工业机器人仿真

基于DELMIA/IGRIP的工业机器人仿真

0引言机器人仿真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

合的产物。借助于机器人的实体图形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仿真,可形象逼真地反映机器人工作运动的全过程,可以实现机器人机构和控制器的优化设计,规划出最优的运动轨迹。机器人的动态图形仿真对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试验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机器人仿真系统作为机器人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安全可靠、灵活方便的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离线仿真在国内虽然有些初步研究,但实际应用很少。可以预见随着机器人在我国的大量应用,离线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但迫在眉睫,同时它的成功研究和应用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DELMIA及其IGRIP DELMIA集成解决方案在全球领先

的企业与科研机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造船、重型设备、日用消费品等各个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ELMIA公司系列软件以基于物理的虚拟设计与制造及虚拟机器人等模块表现最为优异。DELMIA软件在机器人应用仿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ELMlA软件能显著降低人机时和工程准备时间,提高仿真的精度。DELMIA/IGRIP是专业机器人模拟软件,利用IGRIP可快速和图形化地构造各种应用工作单元作业,同时DELMIA/IG—RIP能很容易导人CAD数据,自动碰撞侦测功能能避免破坏减小风险。不管是对单个机器人作业单元还是整个工厂生产线,IGRIP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制造质量、精度和效益。2机器人仿真在机器人仿真研究中,仿真系

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三维几何模型,运动计算,轨迹规划,运动图形仿真等。根据KUKA240—2型机器人结构特点,机器人仿真步骤如下。2.1机器人任

务的设定工业机器人一般有6个自由度,要实现机器人运动学的逆解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DELMIA/IGRIP软件能成功解决这困难。通过

基于DELMIA_Robotics的白车身焊接机器人仿真应用

收稿日期:2011-09-27 基金项目:安徽省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资助项目;2009年安徽省立项课题: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作者简介:秦基伟(1983-),男,安徽芜湖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控制与应用。 0 引言 多年以来,白车身焊装领域,国内的绝大多数主机厂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焊装、总装工艺工程师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Excel 填表和截图,文本性的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工艺工程师很难有时间去考虑制造工艺本身的问题,如节拍、生产线布局合理性以及工位仿真等。DELMIA 就是应运而生的全3D 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它能使在真实工厂或者生产过程还没有开始前,在虚拟空间中对真实工厂进行数字化仿真,并提供优化的结果。为前期项目方案制定,项目竞标,以及方案实施提供有利帮助,同时为后期示教、维护提供直观的指导。本文以奇瑞-哈工大联合开发的大负载六自由度QH-165型机器人,为应用对像,仿真S11白车身侧围的点焊过程,通过DELMIA 软件中的Robotics 模块对其进行焊接路径的仿真。结果表明,利用DELMIA/Robotics 实现机器人仿真是方便、准确和有效的。 1 机器人结构及技术指标 QH-165型机器人为六轴串联机器人,其本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机械本体和电控系 统两大部分组成。实际焊接应用时需增加焊接控制器、焊枪以及水、气控制检测等外部设备。机器人技术参数见表1。 图1 QH-165机器人模型表1 机器人技术指标 技 术 参 数 产品型号QH-165控制轴数6手腕最大负载(Kg ) 165运动半径 (m) 2.66 基于DELMIA /Robotics 的白车身焊接机器人 仿真应用 The simulation based on DELMIA/Robotics for body-in-white welding robot 秦基伟,章敏凤,杨 宁 QIN Ji-wei, ZHANG Min-feng, YANG Ning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 241006) 摘 要: 针对汽车焊接机器人工位缺乏精确可靠的焊接过程分析,作者应用DELMIA/Robotics软件以 奇瑞自主研发的QH-165型机器人为仿真对像,结合S11车身侧围工艺,实现汽车侧围的机器人 焊接工位仿真。结果表明,运用DELMIA/Robotics可以有效降低项目设计成本、大大缩短项目完成时间和高效、准确的数字化仿真。 关键词: DELMIA;机器人;仿真;焊接 中图分类号 :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2)06(上)-0001-03Doi: 10.3969/j.issn.1009-0134.2012.6(上).01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论文 论文题目:工业机器人的特征与发展 学生姓名: 2012年 11 月 29 日 摘要: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FMS) 、自动化工厂( FA)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关键字:组成控制与编程发展现状国内趋势 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具有角度自由度的并能实现众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工业机器人是能模拟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可以把任意物体或工具按空间位置的识辨要求进行移动可实现工业生产的要求。它们通常配备有机械手、刀具或其他可装配的加工工具,以及能够

执行搬运操作与加工制造的任务。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计算机、示教盒、操作面板、存储器检测、传感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组成部分。由于机器人的类型较多控制系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按照控制回路的不同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2)按照控制系统的硬件分有机械控制、液压控制、顺序控制、计算机控制等。(3)按自动化控制程度分为顺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4)按编程方式分为物理设置编程控制系统、示教编程控制系统、离线编程控制系统(5)按机器人末端运动控制轨迹分为有点位控制和连续轮廓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以穿孔卡、穿孔带或磁带等信息载体,输入已编好的程序。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最新西华大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工业机械手模拟仿真)

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 机器人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 6003199 学院(直属系): 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 年级/专业/班: 2010级机制3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李炜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一、设计题目 工业机器人设计及仿真分析 二、成员分工:(5分) 三、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20分) 1、功能分析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次我们小组所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工业生产上主要焊接任务; (2)、能够在上产中完成油漆、染料等喷涂工作; (3)、完成加工工件的夹持、送料与转位任务; (5)、对复杂的曲线曲面类零件加工;(机械手式数控加工机床,如英国DELCAM公司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加工方案,起辅助软体为powermill,本身为DELCAM公司出品)

工业机器人结课论文

《工业机器人》课程论文 题目: 目录 一: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引言--------1 四: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1 五:机器人分类--------6 六:机器人基本应用及技术参数-------6 七:工业机器人前景展望--------8 八: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探索---------10 工业机器人的认识与分析

-《工业机器人》结课论文摘要: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工业机器人》的课程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自己课下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机器人技术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掌握了工业机器人基本的发展历程,并了解了机器人的分类和不同场合的性能要求。对于机器人技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认识到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还有着极为漫长的道路要走,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技术探索与研发。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分类,展望,技术探索,基本知识。 引言:在接触《机器人技术》这门课程之前,对于机器人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动漫和电影里机器人大战的场面,更现实一些的也是新闻中能有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可是一个学期的机器人技术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机器人不仅仅是科幻中的威武,更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技术发展,实际上契合了我们社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史。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我国机器人最早体现在鲁班的机械设计杰作——可飞木鸟中,是最早记录的机器人概念的作品。之后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指南车,三国时的木牛流马,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具有了明显的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自1662年,日本竹田近江发明了机器

玩偶,机器人进入了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阶段。1738年,法国技师设计了机器鸭。1768年,瑞士钟表匠设计了写字偶人等作品,采用了巧妙地机械结构。1893年,加拿大莫尔设计了能行走的机器人,之后,机器人在各影视作品中广泛出现,并逐渐赢得了科学家的青睐。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起步于70年代初,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而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等。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机器人技术基础方面,我国开展了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与构型综合研究,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及机器人编程语言的研究,机器人内、外部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多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离线编程技术、自诊断、安全保护技术等,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所有关键技术。在机器人控制装置研制方面,我国已经开发出双处理器、多处理器和分层控制装置,不少装置已经投入实际应用,主控计算机的档次也逐渐升级。在机器人操作器研制方面,我国已经能够设计和生产

DELMIA 简介

DELMIA 简介 DELMIA Corp., USA. 提供了当今业界可用的最全面、集成和协同的数字制造解决方案。通过以工艺为中心的技术来定义、监测和控制各类生产系统。从单个的设备单元、生产线、工厂物流直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 DELMIA针对客户的关键性生产工艺,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推进企业的关键工艺创新和优化。DELMIA涵盖了诸多工业领域,包括汽车、航空、结构组装、电力电子、家用消费品、造船等行业。 DELMIA 建立了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服务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DELMIA可与主要的CAD、PDM 和ERP系统集成。 DELMIA Corp., USA. 是Dassault Systemes (NASDAQ:DASTY)旗下的子公司,专业从事数字化制造研发。 Dassault Systemes是全球首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软件生产商,提供给企业e-business 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建立他们的数字化企业,创建、仿真从概念设计直到产品维护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CATIA?, ENOVIA 和 DELMIA 解决方案促进了企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减少了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CATIA提供产品的解决方案;DELMIA提供工艺与资源的解决方案;ENOVIA提供数据与工作流程的管理功能。三者的整合可以创建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管道,支持企业的知识和经验重用。SolidWorks 和Smart Solutions也是Dassault Systemes的子公司,分别提供基于 windows的3D设计与TeamPDM 软件。 DELMIA解决方案涵盖汽车领域的发动机、总装和白车身(Body-in-White),航空领域的机身装配、维修维护,以及一般制造业的制造工艺。使用户利用数字实体模型完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的全面设计和校验。DELMIA数字制造解决方案建立于一个开放式结构的产品、工艺与资源组合模型(PPR)上,此模型使得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工艺生成和验证。通过3D协同工作,PPR能够有效地支持设计变更,让参与制造设计的多个人能的每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掌握目前的产品(生产什么)、工艺与资源(如何生产)。基于PPR集成中枢的所有产品紧密无缝地集成在一起,涵盖了各种工艺的各个方面,使基于制造的专业知识能被提取出来,并让最佳的产业经验得以重复利用。DELMIA在提供给用户技术与协同工作环境两方面,不断创新进步,以更好地数字化地定义产品的制造过程。随着产品的持续改善,客户通过使用DELMIA解决方案,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力、效率,在安全性和品质方面得到最大的效益,并同时降低成本。 DELMIA产品分类 PROCESS PLANNING SOLUTIONS 工艺规划解决方案 提供全面的工艺和资源规划支持环境。在初始设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规划前提条件,定义制造所需要的工艺和资源。得到的工艺流程图使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能提供随后各个工艺和资源(设备、刀具、工人、场地等)的顺序和链接。 · DELMIA PROCESS ENGINEER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8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FMS) 、自动化工厂( FA)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具有角度自由度的并能实现众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工业机器人是能模拟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可以把任意物体或工具按空间位置的识辨要求进行移动可实现工业生产的要求。它们通常配备有机械手、刀具或其他可装配的加工工具,以及能够执行搬运操作与加工制造的任务。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计算机、示教盒、操作面板、存储器检测、传感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组成部分。由于机器人的类型较多控制系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按照控制回路的不同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2)按照控制系统的硬件分有机械控制、液压控制、顺序控制、计算机控制等。(3)按自动化控制程度分为顺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4)按编程方式分为物理设置编程控制系统、示教编程控制系统、离线编程控制系统(5)按机器人末端运动控制轨迹分为有点位控制和连续轮廓控制。

工业机器人字论文

工业机器人字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和未来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梁智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越来越依赖自动化设备的辅助,繁重的工业生产也开始摆脱大量劳动力的使用,所以,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其为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机器人的出现与普及,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未来工业生产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历史由来,发展与未来趋势 1、工业机器人的由来与历史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机器人的概念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的剧本中提出,其塑造了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并愿意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奴仆“Robota”。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多自由度,并能实现诸多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而工业机器人,顾名思义,则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机器人。1954年,美国戴尔沃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2、工业机器人的构造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便是机座与执行单位,包括臂部与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配备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拥有3至6个运动自由度,其自由度越高,机器人就越灵活,驱动装置和传动单位用以执行单位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则是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驱动和执行发出指令,并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控制。 3、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为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有机器手控制器与示教盒组成,可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引导动作记录下的信息重复再现执行,该种类机器人在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第二代为感觉型机器人,其通过自身配备的传感器对外界信息进行反馈,目前还处于应用阶段,第三代则为智能型机器人,其具备感知和理解外部信息的能力,具有高度智能化和灵活性强的特点,目前尚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萌芽期,80年代开发期和90年代应用化期。目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正在服役的工业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10%左右,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8556台,同比增长20.71%,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4.4万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9万台,保有量达30万台,就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需求只增不减,在多种因素下,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将再次提速,步入历史上第二个繁荣期,或将比第一次浪潮还巨烈。目前国际市场中主

DELMIA仿真操作流程

第一章软件设置 在进行仿真之前,建议完成培训阶段的DELMIA option设置(参考文件1-Option.pdf); 第二章仿真流程 2.12D布局图导入 1、AutoCAD布局图纸导入DELMIA:AutoCAD的零点坐标系与DELMIA一致,为保证导入的布局图在DELMIA原点附近,建议将CAD图纸导入之前进行偏移,选取某一点作为布局图的参考;如下图,选择布局图左下角为0,0位置; 2、偏移之后保存成较低版本dwg文件(如AutoCAD 2007),直接在DELMIA中打开,File->Open,然后保存成*.CATDrawing文件备用 3、选择进入DELMIA->AEC Plant->Plant Layout模块,如下图所示,建立一Area对象,保存;

4、切换至DELMIA->Resource Detailing->Resource Layout模块,创建Area对象的Foot Print; 勾选“show Footprint”选型,OK。 5、同时打开布局图,点击“Attach Drafting View”,按照图示顺序选择对象,布局图关联到 DELMIA环境;

将Product文件保存,然后插入到Resource节点; 备注:为了后续方便机器人和设备精确布局,可以结合CATIA草图模块,选取布局图机器人基座中心点,创建一组圆柱特征; 2.2机器人模型导入 根据布局图,切换至DELMIA->Resource Detailing->Device Task Definition模块,选择catalog方 式选择机器人型号并插入机器人模型,通过Snap命令将机器人精确定位;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 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似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或者叫自动化装置,它仍然是个机器。下面是由 ___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赵旭(1990――)男安徽蚌埠人现在是四川大学制造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xx级学生 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似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或者叫自动化装置,它仍然是个机器。机器人按照用途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对工业机器人给出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和移动功能,能够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美国和日本的定义也与此类似。ISO 8373定义为:位置可以固定或移动,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用处、末端操作器的位置要在3个或3个以上自由度内可编程的工业自动化设备。这里自由度就是指可运动或转动的轴。 现代工业生产的自动化领域里,例如材料的搬运、机床的上料及卸料、整部机器的装配,都可用机器人来完成某些部分的工作。今

天在工业上用的机器人并不是科幻小说、电影中所渲染的那种人型怪物。实际上,它们的外表都不像人,只是它的动作具有手指、手腕、手臂的特征而已。工业机器人可以在高温、高压、有毒等环境下工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了人的健康和安全。 工业机器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只是工作只限于上下料阶段,此后机器人进入了缓慢发展期,知道80年代,为了满足汽车行业蓬勃发展需要,出现了电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以及搬运机器人等四大类工业机器人产品并已成熟、并形成产业化规模。而这一年代被称为“机器人元年”。并且出现了装配机器人及柔性装配线。90年代装配机器人及柔性装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机器人与数控技术(NC)、可编程控制器(PLC)并称为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技术和基本手段。 工业机器人由于其作业的高度柔性和可靠性,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机车车辆、电子和电器、计算机和信息以及生物制药领域。 目前出现的工业机器人还只限于从事一些预先经过程序编制的活动,但也能在生产线的许多工作中,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机器人的性能不断提高,可以替人们做更多的工作。

一种码垛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一种码垛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节 1.01 摘要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的进步,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码垛技术是近年来活跃在物流自动化领域的一项新兴的技术。码垛技术的概念是指在日常的物流运输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实现物料的搬运、装卸等物流的活动,设计一定的物料的堆码成垛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集成单元化的思想之上的,这种堆码成垛实现物流运输的技术就是码垛技术。 我们在实现码垛技术的同时,发明了相关的码垛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是基于码垛技术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具备特殊功能的机器人,具有垂直的多关节型的特点。码垛机器人自产生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不同的专业领域,比如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对于不同的物流对于码垛要求参数的不同,码垛机器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参数的设置,从而进一步实现不同产品包装的码垛要求。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码垛机器人的要求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比如物料的码垛的精度的提高,是的码垛机器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防止搬运过程中出现差池。 本文主要是设计一种码垛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物料的码垛。在进行码垛机器人的设计的时候,主要是结果机械、电子以及码垛机器人的软件等方面,根据不同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实现码垛机器人的设计。 关键词:码垛技术,机器人,有限元分析,运动仿真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hanging, all kind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push the progress of the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 production,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Stacking technology is active in recent years a new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utomation. Stacking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in the dail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教学提纲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教学提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教程》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Robot Studio软件的操作、建模、Smart 组建的使用、轨迹离线编程、动画效果的制作、模拟工作站的构建、仿真验证以及在线操作。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Robot Studio软件,并能通过Robot Studio软件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应用开发、调试、现场维护,为学生从事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打下的必要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基础。 (1)了解Robot Studio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使用方法和技巧。 (2)掌握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方法。 (3)能熟练在Robot Studio软件中创建工件、工具模型。 (4)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方法。 (5)掌握Smart组建的应用。 (6)掌握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创建于应用方法。 (7)了解ScreenMaker示教器用户自定义界面的操作。 (8)掌握Robot Studio软件的在线功能。 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最好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人一机,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与软件操作相结合。 (2)理论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总结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本着够用的原则讲授,切忌面面俱到。对工业机器人仿真操作不作深入探讨,仅作一般性了解。

(3)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工业机器人Robot Studio仿真软件常用功能作简单介绍,重点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基本操作、功能设置、二次开发、在线监控与编程、方案设计和检验。教师教学中多联系生产实际并选用一些工业上经典的工业机器人使用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应用开发、调试、现场维护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工业机器人l论文

工业机器人技术 摘要: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本文将从工业机器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阐述。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走向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的实用化,昭示着机器人技术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起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趋势 前言: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机器人可以代替或者协助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凡是枯燥的、危险的、有毒的、有害的工作,都可由机器人大显身手。机器人除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外,还应用于资源勘探开发、救灾排险、医疗服务、家庭娱乐、军事和航天等其他领域。机器人是工业和非产业界的重大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智能技术,所以工业机器人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将大大的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科学研究,资源勘探方面,工业机器人可替代人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促进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增强了国家的国

际地位。在国防领域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强调零伤亡战争的今天,机器人可替代士兵前往危险的前沿地区,而且没有人性的一些弱点,增强了战斗力,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一、工业机器人的起源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 20 世纪 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它的出现是为了 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 而代替人工作业.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真正使用到现在已经接近 20 多年了,已经基本实现了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业等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内 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因此,掌握国内工 业机器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把握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技术与研究进展,显得十分重要。 (2)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 1.1工业机器人技术概念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 ,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 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

达索DELMIA解决方案

DELMIA 解决方案介绍 对于XX设备运动机构仿真、XX设计方案的3D仿真、XX设备的安装、维护过程仿真,并规避实际装配过程中的风险,可采用DELMIA 数字化仿真功能。 对于设计模型、工艺(试验)过程设计、设备数据等的集中管理,并实现试验(装配、施工)过程设计和3D仿真的内在连接,应该在DELMIA数字化仿真功能基础上,联合应用DPE数字化工艺工程功能。 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 DPE 数字化工艺工程 DPE是制造业工艺设计方案的领导者,它是基于PPR的工艺和资源规划的应用环境,通过在产品设计初步阶段产生的EBOM和产品的三维数据,进行三维的工艺编制或重用已有的工艺,在DPE中把产品和资源关联到工艺,产生初始的工艺方案,然后工艺设计人员在DPM中对工艺进行的三维的验证,尽早发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错误,最终在DPE中产生正确的制造BOM。 工艺设计人员通过DPE科学的成本分析和评估,很快地找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最优解决方案,从而优化工艺设计。 工艺数字化系统是PLM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信息模型是工艺数字化系统的基础,是实现PLM产品信息集成与管理的关键。工艺数字化不仅要进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而是要实现工艺设计全过程的管理、数据分析和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生产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源引,成为企业数字化平台的M-HUB。 2.数字化仿真 数字化仿真平台是一个全V5环境的仿真系统平台,用全3D的方式进行制造过程分析。包括:装配过程仿真、人机过程仿真、机加工过程仿真和焊接仿真。通过3D仿真分析可以在事前清晰发现未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装配过程的干涉、人机过程的疲劳等等。通过仿真分析验证的数字工艺能够正确指导物理生产。在DS PPR构架下,DELMIA将资源、产品和工艺紧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3D环境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

工业机器人论文1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题目:机器人新技术及应用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机器人新技术及应用 一、机器人产生的背景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也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人类的发展随着人们这种社会发展的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过程中,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二、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研制机器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繁重劳动或简单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人到有辐射等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因此机器人最早在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得以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的焊接、喷漆、搬运、装配、铸造等场合,己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另外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林业甚到服务娱乐行业,也都开始使用机器人。 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间军用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 在民用机器人中,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主力军;其它各种种类的机器人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研究开发和应用。总体看来,若按用途分,民用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1、工业机器人 制造工业部门应用机器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减人员编制和提高产品质量。机器人无论是否与其它机器一起运用,与传统的机器相比,它具有两个主要优点: 1.生产过程的几乎完全自动化。 2.生产设备的高度适应能力。 2、服务机器人 在一些科幻影片、电视片或影碟中,多少具有外形的机器人常被用来协助或代替人去执行人不乐意做或危险和困难的任务。今天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最接近于人类的机器人可能要算家用机器人了。家用机器人能够清扫地板而不碰到家具。不过它的价格目前还较高,影响到它的推广应用。随着家用机器人造价的大幅度降低,它将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三、技术概述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论文 论文题目:工业机器人论文 编号:

论工业机器人 摘要: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种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机器人一般是由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综合了人和机器的特长、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具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反应,也有机器可以长时间工作、精确度高、坑恶劣环境的能力,可以用来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随着电脑技术、电子产品及生物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大踏步的发展,机器人的研发热潮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流水线,走进了人类的生活。 关键词:机器人组成分类应用 正文: 一、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结构系统、伺服驱动系统、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大多数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一)机械结构系统:即机器人‘‘本体’’,由机身、手臂、手腕和末端执行器四大件组 成。 图1 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 1--手部(末端执行器);2--手腕;3--手臂;4--机身 (二)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于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 (三)检测装置:由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组成,其作用就是获取机器人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

并进行控制,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息,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 控制系统有两种分式。一种是集中控制,即机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计算机完成。另一种是分散(级)式控制。 二、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工业机器人有哪些分类?随着人类对机器人的深入研究,机器人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工业机器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按照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形态分类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球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和并联型工业机器人。 (二)按照输入信息的分式分类 操作机械手、固定程序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型工业机器人、程序控制工业机器人、示教型工业机器人和只能型工业机器人。 (三)按照驱动分式分类 液压型工业机器人、电动型工业机器人、气压型工业机器人。 (四)按照运动轨迹分类 点位型工业机器人、连续轨迹型工业机器人。 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制造业中,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培制造、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人工作业。随着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地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看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工作主要有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喷漆、检测、码垛、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复杂的作业。在汽车生产的车身生产中,大量的压铸、焊接、检测等工作,由于制造汽车车身的工作量大,危险性高,因此都是由工业机器人参与和完成。 1、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底盘焊接中的应用 国内生产的桑塔纳、帕萨特、别克、赛欧、波罗等品牌轿车的后轿、副车架、摇臂、悬架、减震器等底盘零件大都是以MIG焊接工艺为主的受力安全零件。主要构件采用冲压焊接,板厚平均为1.5~4mm,焊接主要以搭接、角接头形式为主,焊接质量要求非常高,质量影响轿车的安全性能。 焊接机器人适合于多品种、高质量的生产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汽车底盘、座椅骨架、导轨、消声器以及液力变矩器等焊接件的生产均使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论文[1]

课题名称: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http:// https://www.doczj.com/doc/ff14691829.html, 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 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 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

工业机器人论文(机电一体化)

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发展 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另一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编程操作机。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尽管各国定义不同,但基本上指明了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三个特性: 1) 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搬运材料、零件或完成多种操作和动作功能; 2) 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应性)。 3) 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用性。 1954年,美国人George C. Devol 提出了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方案并在1956年获得美国专利。1960年,Conder公司购买专利并制造了样机。1961年,Unimation公司(通用机械公司)成立,生产和销售了第一台工业机器“Unimate”,即万能自动之意。1962年,A.M.F.(机械与铸造)公司,研制出一台数控自动通用机,取名“V ersatran”,即多用途搬运之意并以“Industrial Robot”为商品广告投入市场。 日本、西欧各国、前苏联也相断引进或自行研制工业机器人。60~70年代是机器技术获得巨大发展的阶段。80年代,机器人在发达国家的工业中大量普及应用,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并向各个领域拓展,如航天、水下、排险、核工业等,机器人的感知技术 得到相应的发展,产生第二代机器人。90年代,机器人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更为广泛,如军用、医疗、服务、娱乐等领域,并开始向智能型(第三代)机器人发展。 二、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主构架(手臂)、手腕、驱动系统、测量系统、控制器及传感器等组成。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由主构架和手腕完成。主构架具有三个自由度,其运动由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即沿着坐标轴的直线移动和绕坐标轴的回转运动。不同运动的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形式有:直角坐标型(a中有三个直线坐标轴);圆柱坐标型(b中有两个直线坐标轴和一个回转轴);球坐标型(c中有一个直线坐标轴和两个回转轴);关节型(d中有三个回转轴关节,e中有三个平面运动关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