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课题实验报告

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课题实验报告

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课题实验报告
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课题实验报告

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课题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着:l、将原本应是生动有趣,能满足学生表达欲望的教学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使学生望而生畏的机械训练,耗时多而收效微:2、对学尘作文有关思想内容、选材、语言表达、评分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严重脱离学生实际;3、企图用呆板的模式“生产”出能取得高分的“考试机器”。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4、学生作文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编、造、套、抄”文理不通现象严重,学生的作文没有情趣,没有个性,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等种种弊端,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了改变现存弊端,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我校根据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提出了“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的作文教改实验课题。希望通过指导学生自山表达,发展学生个性,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文教学新体系,让学生在愉快的富有创造性的自山习作的氛围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大纲》在作文教学的要求中指出,学生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强调作文要谈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发练笔兴趣,鼓励个性化作文。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自山表达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个性。

2、《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尘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实验目标

总目标:构建“在习作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引导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一阶段(2003.2-2003.12)

本阶段为初试验证阶段,其目标为:

1、低年级阶段目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说话、写话的氛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中年级阶段目标:创设宽松的习作氛围,减轻学生的习作心理负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启发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他们在乐中作文,化难为易,变苦为乐。

3、高年级阶段目标:训练学生善于发现,放胆想象,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本领,养成多积累,勤练笔、善自改的习惯。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识与表达融为一体,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

4、阶段总结目标:

①撰写本课题的阶段总结和论文;

②整理反映本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随笔等。

第二阶段:(2004.1-2004.12)

1、完善发展研究课题,把课题实验扩大到中心小学各语文教学班进行实验。

2、进行课题研究的系统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反映本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随笔、论文等。

四、实验的基本方法

(-)改革习作指导思想。

1、思想内容方面。由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层次以及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作文中出现肤浅、幼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看法都是正常的。应当淡化作文的思想内容,允许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真实地表达平常而又普通的感觉、看法与思考,但应强调的是写“套话”、“假话”的,可算是思想性差的作文。

2、选材方面。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只要觉得有意思、有表达的欲望都能入文。努力挖掘、赞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应挖掘、鞭挞生活中的假、丑、恶。允许学生写想象作文,但要符合儿童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思维逻辑,只要是符合儿童生活逻辑、情感逻辑,只要所描述的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任何想象都是合理的,真实的。

3、语言表达方面。作文中朴实简明的语言与生活优美的语言同样应该得到肯定。朴实无华的文风应是小学生首选的文风,对小学尘来讲,重要的是如何用常用词汇确切地表达自己表达的内容。学生作文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内容充实,一二百字的作文也是好文章。但要求学生在写人记事中要说真话,吐真情,做到:①感情“真”,怎样想就怎样写,诚实地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事例“实”,所选事例不应凭空捏造,抄套范文(想象作文中的事例,要符合儿童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思维逻辑);③表达“准”,要用恰当的词句,准确描述真实或想象的事物,正确表达真实的感受,做到人真、事实、景真、情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4、评分标准方面。赞誉和认可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基础。只要学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只要语句通顺连贯,意思表达清楚,有一定的条理,哪怕是朴实无华的都是一篇好习作,应多给学生高分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热情的鼓励,多给学生一份成功的喜悦。

㈡创立新型教学模式。

1、作文预备的充分。每次作文练习都应提早一两个星期让学生知道作文内容,并布置相应的调查观察要求,让学生收集资料,做到有话可写。

2、作文状态的自由。①宽松习作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敢想敢说,自山奔放;②淡化文体意识,摒除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作文指导课应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框,没有诸知“写入的文章要写人的外貌特点”或“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特点”之类的要求,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尽情地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③采取日记化、书信化的自由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找个“谈心对象”(或是某人某物,或是自己),拿起笔来用书信或日记等适宜自由表达的形式,“面对面”地向他们细细地描述,轻轻地倾吐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做到怎样想就怎样写,说真话,吐真情。

3、作文命题的自主。增加命题的自主性,减少命题作文,只给范围广泛的开放性较强的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力求避免用统一简单的命题,束缚、压抑学生的思维,使作文出现雷同化的现象。

4、作文题材的多样。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生活是题库,生活是美,只要觉得有意思,只要有表达欲望,均可入文。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都可得到渲泄、得到表达。

5、作文讲评的引导。作文讲评是学生体验与感受的又一次交流,教师的作用是以前面所述的评价体系参照学生作文,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以肯定优点为主,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考虑和自主修改文章。

㈢运用教学辅助策略。

1、读书看报。语文素养是一种积累,没有大量的阅读,特别是文学名着的阅读,是不能完成这种积累的。强调习作和阅读的联系,要求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供阅读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适合儿童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各类书籍报刊杂志,丰富学生的积累,力求实现阅读和习作的远距离结合。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组织与指导。

2、口语表达。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每周抽出一个晨会课作为语言表达课,定期举办或新闻或观察或趣事等专题交流与发布,轮流进行了3-5分钟的生活情景小品表演,推广普通话,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运用口语,练习口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编报出书。教师指导学生定期出版班报,也可以几个人合编小报,确立活泼有趣有栏目。如:“没头脑与不高兴”、“开心一刻”、“真好玩”等。出书可以是集体的,也可是个人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选文章、定主题(书名)、抄写(打印)、装订、装饰,让学生有地方发表自己的得意之作。

4、短小日记。强调习作和生活的联系,要求丰富学生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习作素材,捕捉习作灵感,要求多练笔,多写生活闩记、观察自己,记下自己的经历、观察与感受。

五、实验的控制

1、组织保证:①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语文教研组长、年段语文备课组长及实验老师为成员的实验课题组,领导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专题研讨及阶段总结等共同活动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案例反思或撰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调整实验进程。

2、理论保证:组织课题组的全体实验人员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全教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修订大纲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努力通过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从理论上认识实验的重要性,把握实验要义,明确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

3、过程调控:教导处要跟踪实验,调控实验过程,协调各种关系,并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经验,充实改进实验方案,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实践,使实验沿着整体改革,综合提高,发展素质的目标顺利进行。

4、物质保证:实验班要求学校建立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和更新图书资料及相关的教学设备;要求实验班设立图书室,山学生轮流供书;要求实验学生设立家庭图书架,鼓励学生多订报刊杂志,硬性规定学生借书量和阅读量。

5、积累实验资料:要求实验人员注意收集积累实验资料(做法、经验教训、案例、笔记、教案、学生作文、实验数据等),做好实验资料建档工作。

六、课题的管理

1、课题组顾问:省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林家瑞,市教科所苏俊墉,县教研室林润生、李木生。

2、课题组领导人员:李木生、赵世伟、陈文举、林益平、林木火。

3、课题组负责人:陈文举

4、课题组成员:林木火林益平许志良林文通陈丽真林培钦朱进强林婉见林梅英许玉兰施亚丽林木良谢梅芳林彩佩张晓斌陈福成林娜英胡玉全马延灯许丽娟沈琼媚李菊燕刘苍松

5、实验对象:中心小学:四、五、六年级①②③班;进来小学:四①、五①班;鹤前小学:四①、五①班;岭东小学:五①、六①班:彭格小学:六②班;鸿福小学:五①班;登山小学:六①班;福山小学:六①班;上智小学:四①班;龙居小学五①②⑧班;顶寨小

学:三①班;温泉小学:三②、六②班;新林小学:六①班:石示内小学:六①班;新坂小学:六②班。

七、实验的经验与启示

课题组成员在市教科所、县教研究室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围绕课题实验方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理论成果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大纲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苏霖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习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就能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和谐发展。

1、凭借课文,积累个性的语言和方法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习作的样本。小语教材大都是名篇佳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布局谋篇,从对生活的感悟到情感的表达,无不显示着作者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叶老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可见,在教学中必须建立读写“联系点”,充分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个性,并把学到的张扬自己个性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1)在感悟中积累个性语言。

积累是知识能力及各种学习因素的疑集,是各种智能因素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加。“厚积薄发”“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无不说明阅读直接作用于习作。朱作仁先生指出:“背诵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是意义识记,也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有初步的理解,如果不理解所背诵材料的内容,死记硬背,即使当时勉强记住,事后也很快就会遗忘。”感悟、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建立记忆支撑点的过程,支撑点越多,记忆就越快越牢。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积累的规律(即对所学材料有所感悟,有所把握、内化、然后才能达到积累)引导学生积累个性语言。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推敲,结合语言环境查字去理解,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特别是学生自己喜欢的片段,课文要求背诵的章节,我们更要通过创设情景、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感悟,熟读成诵,有效地积累个性语言。

(2)在领悟中学习表达方法。

写作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来,写作方法应该是从课文中来,这是小学尘写作的两大源泉。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是学生通过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深化认识提高而来的。因此,写作方法的学习,关键在于找准教材中读、写知识的联系点,也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写作时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如通过《高大的皂荚树》的学习,就要引导学生领悟描写一件事物,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讲清为什么赞美它,中心才突出: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条理才清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时重点才突出,才细致具体。只要在阅读教学中持之以恒抓住读写的联系点,引导学生领悟,学生就能学到“大家”的表达方

法和语言的运用技巧。这样自己作文时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学过的方法。

2、发展兴趣,积聚独特的素材和感受

兴趣是指对某个方面的知识与活动的特别爱好。小学生大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不稳定,有的甚至不是很健康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硬按鸡去吃米,它是不乐意吃的。”只有让学生做喜爱做的事才能做得好。小学生习作其实质就是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爱好大都不同,喜欢的事物、参加的活动也不一样,积聚的写作素材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就不一样,因此,发展学生的兴趣,作文素材和感受就能避免雷同,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1)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认真地读。教师不要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扼杀美丽的童心,强迫学生去读某方面的文章。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了不让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太盲目,太随意,我除了经常有意识地指导,推荐学生选择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读物,还举行“荐书小能手”活动。每天早读时间,挤出几分钟,让推荐好书的同学说一说书名、作者、内容简介;最重要的是把书的优点说上两三点,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词句。这样就能扩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聚人生的感受,

从而厚积薄发。

(2)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

新大纲指出:“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诵、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根据新大纲精神,我们开展了游泳、手工制作、绘画、书法等30多种兴趣小组活动。以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为原则,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能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要观察、要思考、要动手、要动口,会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烦恼。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能丰富学生个性的内涵。

3、关注个体,提高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喜好,不同的思维,但每个学尘都有交际的需要,都有施展个性的渴求,都有值得表达的思想。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和作文程度,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喜好等,采用适应学生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1)习作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兴趣本位。

学生习作存在“套、抄、编、选”,没有个性,干篇一律等弊端,主要原因是习作内容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新大纲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德可乐利方法(TheDeeroly Method)强调教学要适应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每个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接触的事物,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等都不相同,习作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赋予学生多元选择习作内容的权利。如十一册第五单元习作是让学生写“美好的童年”。我认为“美好”一种情感不能包容一个人童年的情感基调。有的可能是“痛苦的”,有的可能是“令人辛酸的”……,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情感落脚点。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差异,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从熟悉的、感兴趣的、想写的内容入手,才能“下笔如有神”,使习作真正表现各自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方法指导要适应学生的能力本位。

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不同,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步调也不

同,作文能力也就存在着差别。而现在的作文指导课大都采用整班级的学生统一指导,统一习作要求,没有考虑学生的作文能力,造成了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了”。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都获得提高,逼近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记一次春游。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后,让他们动笔写作;对作文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同学,可让他们观看录像,边观察边回忆:对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还可提供范文,引导分析,再让学生仿写。这样分层指导,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促使人人提高。

4、自主表达,凸现自己的语言和情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习作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自由发展的天地。因为每篇文章都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

(1)写自己的话,提倡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大话、假话、套话只会窒息学生个性思想话语的活力,淹没作者本人的声音,扼杀学生的个性。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即使感受大同小异,表达方法也会不同。小学生的语言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习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如久未下过雪的南国(好多学生从未看到下雪),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小雪,学生个个欣喜若狂。有一个同学在《第一次看到下雪》中写到:“雪有轻功,悄悄地落在我身上,让我一点也觉察不到。她们还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有时无声地落在我的颈上,亲了我一下,我才知道她在和我逗乐。”文中的“轻功”、“亲了我一下”、“逗乐”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出对雪的喜爱之情。对这样的“自语”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肯定。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的“自语”就会越来越多。到那时我们不仅会看到一篇篇富有个性、富有活力的习作,更会看到一个个富有个性,富有活力的学生。

(2)抒自己的情,提倡个性化的独特感受。

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新大纲》强调“要引导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抒真情。应该说小学生的心灵纯洁如白纸,但由于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的影响,他们也学会了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抒别人的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发展和拓展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唤起他们心底的真善、美,要鼓励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看见两个青年在打架。我想冲上去劝架,可妈妈死死抓住我的手不放。他们越打越凶,我想挣脱**的手,谁知妈妈越抓越紧……。事后,我仔细一想,**的做法是对的,是真心疼我的好妈妈!”乍一看,这样的妈妈太自私!可细想一下,这不是妈妈伟大母爱的表现吗?这是小作者当时真实而独特的感想。对于这种敢于抒自己的情,即使不是很正确的,我们也要给予肯定,保护和培植,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尊重差异,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启发性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讲评作文课上,出示一篇中等尘的习作,让其他同学根据习作要求,对这篇文章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我认为这样的讲评课就成了“批判课”,只能使那个提供作文给老师、同学评议的学生无地自容。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快慰,就会被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和情感力量。”因此,在习作评议时,要引导学生注入情感,学习他人的优点,理解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情感,强调学生以充满爱的语言,用第二人称与同学谈心的形式来评议同学的习作。从而使习作评议成为激

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兴奋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动力。

(1)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突出激励性。

小学生智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作文能力不一样。可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或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习作却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层面的学生的习作,这只能打击“大部分”,保护“一小撮”。因此,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就“思想内容方面”而言,作文能力较强的要求立意深刻,见解独特;能力一般的允许表达平常、普通的感觉、看法;暂时落后的允许表达肤浅、幼雅、模糊的感觉、看法。只有采用“同等水平评价法”,全体学生才能个个都得到赞誉和认可。对比较差的习作,要根据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和标点的运用等方面去挖掘文中的“闪光点”。“一滴水珠虽小,但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得到激励,亲身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2)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突出启发性。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所见所闻不一样,对事情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一篇作文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熟悉,感兴趣,有的学生对那部分内容熟悉,感兴趣。因此,评价习作时,要让学生有选择评价内容的权利。可将一篇文章按事情的性质,景物的不同,地点的转移等分为几部分,也可将评价标准分为思想内容方面、选材方面、语言表达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进行评议。这样学生评议的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内容,评议时就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有深度,有利于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完善。

㈡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

(1)借课题研究之契机,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我中心学校地处山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气氛不浓,自参加实验课题后,课题组老师每人都自订3、4种教学刊物,认真学习,并做好读刊笔记,每人每年都上万字。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陈文举老师撰写的《习作评议要注重独特性和情感性》发表在《新作文》2004年第6期;陈文举老师撰写的《习作教学如何张扬学生个性》发表在仙、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11期,马延灯老师撰写的《引导自由表达发展学生个性》发表在《江西教案》2003年第20期;陈文举老师撰写的《在评议习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发表在《泉州教育》2002年第4期;还有10多篇论文发表在《安溪教育》。获国家级一、三等奖各1篇,获泉州市级一等奖2篇,县级奖励10多篇。

(2)认真开好实验研究课,提高业务水平。课题研究期间,实验老师实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敬业奉献,努力探索,认真上好每一节作文课。谢梅芳、施亚丽等两位老师为市级作文教学研讨会开设了作文研讨课,受到施伟志所长和苏俊墉专家及与会老师的好评。老师们一边研究,一边推广宣传课题的成果,两年来分别在进来小学、龙居小学、新美小学、中心小学开设区性作文教学研讨课。这对促进我校作文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

(3)在课题研究中,实验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10多位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先后在各类各级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8位教师顺利地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林彩佩参加县中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林文通、陈丽真参加县评课比赛均获三等奖,10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4)通过两年多的实验,课题组已基本完成了课题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各项研究任务。

实验产生良好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将该实验的理念,运用于平时的作文教学实际中,推动了作文教学的改革。

2、学生方面

(1)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由于本实验课题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命题的自主性,淡化文体意识,去掉了束缚学生作文的许多框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中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学生的习作思路打开了。课题组老师在实验中注重开拓学生思路。因此,学生在习作中力求出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表达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做到多角度观摩生活,多角度选择,采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学生的习作从内容、形式到语言,大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3)学生良好的个性初步形成了。实验班的学生已经基本杜绝了“抄、套、造”的现象。学生不再视作文为难事,能够说真话、抒真情,不管是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学生大都能表达自己独特的真切体验,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学生的习作不但能体现个性,在内容上还能通过观察、想象等手段,多角度地把内容写具体、写通顺,并能很好地运用自己平时广泛阅读而积累起来的有关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丰富表达内容,阐述自己的见解。

(4)学生自己的刊物办起来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课题组在清水岩管委会的支持下,办起了《绿萌》校刊,(已出版三期)。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有地方发表了,写作的劲头越来越足了。两年来,实验班学生参加县作文竞赛都取得好成绩。

本课题实验在本学区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2003年11月,泉州市教科所施伟志副所长、苏俊墉专家参加我校的课题研讨活动,观摩了实验班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和评讲课,听取了课题阶段经验总结交流。施副所长和苏老师给予较高的评价。苏俊墉专家还现场举办讲座,使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还举行“区性、片性、点性”的课题研讨活动,促使全区的教研活动形成网络,及时将研讨的成果推广到基层小学,扩大影响。

今后将进一步学习课标精神,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课题向纵深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执笔:陈文举)

辩题解析团队中应该张扬个性

正方:团队中应该张扬个性。 反方:团队中应该收敛个性 一、关键词解释: 1,团队,在英文叫做Team,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团队则必须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1).自主性 如果一个领导不在公司,也没带手机,员工能自主做事,正常运作,用不着逢事都向领导打手机请示,这就是一个团队。可以这样说,员工找领导的次数越多,就是公司里的自主性越不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想想,公司的员工提出过什么方法,讲过什么想法,员工参与决策越多,公司的自主性就越强。 (2).思考性 国内经常是领导在下达意见,领导在给主张,领导在动脑筋,属下员工都是听领导的指挥做事,这样没有思考性。领导长期决策,容易抹煞员工的思考性。 (3).合作性 员工不但要愿意动脑筋,愿意自主地做事,而且要善于与周围的人合作,所以合作性非常重要。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合作性非常强,所以经济要比中国发达。单个人都像一条龙,而合在一起却像一条虫,这就是缺乏合作性的结果。 2,个性,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有综合性、稳定性、差异性的特征。 由于在团队中,人们要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所以按认知风格来把人的个性分为四类:(1)感觉-感情型:凭感觉办事,讲求实际,重视感情因素 (2)直觉-感情型:思考带有理性,富有想象力,别出心裁,重视感情因素 (3)感觉-思考型:讲求实际,重视细节,习惯逻辑推理,循规蹈矩 (4)直觉-思考型:重视抽象,习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 3,收敛:减弱或者使其消失。 张扬:不加以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二、辩题分析: 这个辩题如果辩所有的个性的话,对你们一方肯定不利,人有各种个性,有的可能是负面的,有的是正面的。对于负面的个性,必然要对它加以收敛;对于正面的个性,自然不必对其进行收敛。 问题就在于你们的观点是要证明所有的个性都不能收敛,所以这些个性必然都是正面的。但如果你们提出讨论对象是正面的个性,对方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在“个性”的定义方面,我使用了教我们《行为科学》的老师给“个性”下的一个定义。 你们一定要注意,个性的这个定义及其分类,是站在一个团队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某一个人的立场上。在一辩陈词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地提出来,今天辩的是团队中应该收敛还是张扬个性,所以讨论个性时必须从团队的立场上出发。只有与团队相关的个性,才在双方的讲座范围之内。

张扬学生个性

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二、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一个苹果》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

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

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人教版新课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角色,课堂变“冷色调”为“暖色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教师应象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个人认为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才的组织者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是佛都是不大说话的,只有小鬼小仙才会喳喳叫!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象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课堂上要能露一手。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 3、点拨者

促进动态生成 张扬学生个性

促进动态生成张扬学生个性 摘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减少课堂“预设性”,增加“生成性”,进而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观点处理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关键词:动态;张扬;个性;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01-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确实,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无法代替。作为教师,职责就是在创造的自然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中展现生命的活力。而动态生成性则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过去强调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努力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从中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转变角色,多向互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学过程也要随之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多向的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思想与情感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如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采用与学生聊天、和学生游戏、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猜谜语等活动来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习兴趣,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情境,可以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一群群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全飞走了。这一变

让个性得以张扬

让个性得以张扬 ——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培养 作者范娜 内容摘要: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有个性、有主见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迫切需要。在教学中要关注人的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 差异,尊重独特个体,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师道 尊言,营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要善于引导、巧妙点拨,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语 言。要抓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大胆质疑, 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进行阅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尊重个性张扬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找不出两个个性完全的一样的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语文课堂从学生本位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回归发展的原点,已成为必然。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的有效教学原则;发挥生命个性,突出学习自主,是课堂的显著特征;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在于此,教为了不教。也从而体现无痕之教学,实现生态课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放下尊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教师要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1]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青岛平度市云山小学王京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张扬学生个性自主探究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近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为主,学生被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而且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教师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喜欢以滔滔不绝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个体感悟;学生也乐意于机械地听、记、背,习惯于被动接受。由此带来的是教师上课费时费力却低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阅读兴趣得不到培养,阅读个性得不到张扬,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教材教”,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地销蚀,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呢?很多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均被应试教育的枷索折断了。面对意境优美,气势恢弘的诗歌、散文,学生已丧失了审美的眼睛,有的只是对这些精美文章支离破碎的理解,生搬硬套的翻译。“一朵花上能看见春天”已成了古人离奇的想象。课堂上我们对学生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予学生必要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的策略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理解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 首先,在阅读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课文感兴趣的地方读,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欢的地方读,这就是学生个性表现。 其次,不要束缚学生阅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

如何看待学生的个性张扬

“刺头”抑或“个性张扬” 刘洪松 我发现我们老师在办公室聊天的时候,经常要谈自己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不错,为人老实,就是上课时蔫不拉叽的,不点到他的名字就是没有表情,跟这部分学生上课、说话都很省心,就是没劲;有的学生又太活跃,老实还没问完、说完他就张口就答,爱抢话-------只可惜他们在同学们中间没有什么威信,成绩也老是原地踏步走,上他们的课老师很累,跟他们说话要打起十分的精神,容易大脑兴奋。老师们还说,上公开课时,班里多一点活跃、喜欢跟着老师互动、甚至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就好了,否则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叫人太尴尬。 传统教育教学中,老师总是以先知先觉的形象站在学生面前,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教材就是金科玉律;而“优等生”就是学习成绩好,上课守纪律,听老师的话,顺从老师的意思的乖学生;“后进生”当然是相反的了,既不顺又不乖,就算成绩不错,也被一身的“毛病”掩盖了。其实,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好学生”高人一等,“坏学生”的名字入另册,全是老师精心培养出来的。听话的学生可能真的崇拜老师,也可能只是表面崇拜;同样,不听话的可能真的不接受老师,也可能只是表面不崇拜而已。 什么叫个性太张扬?什么又叫成熟稳重?这让我想起了孙悟空的故事。孙猴子在被招安前,恃才傲物,夺金箍棒、销生死簿、大闹天宫,直打的人仰马翻,结果众神纷纷到玉帝那儿告状,玉帝多次严

惩都未能见效,只好把不通人性的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又让他西天取经;五百年的反思,让他成熟了不少;为了补救五百年前对众神的得罪,他对没有后台的妖怪一律打杀,而对有后台的妖怪则棒下留情,以至于众神都说:孙猴子果然懂事多了,五百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然而我们是不是觉得一个棱角平了,锋芒折了,个性没了,换言之,成熟了孙悟空真的是我们所想要的孙猴子吗?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也担心会把学生宠得不知天高地厚;既喜欢孙悟空,又害怕孙悟空------生怕自己的师道尊严被他们冲得七零八落;但是,真的发现学生们都很听话后,我又怀疑自己会不会把他们教得呆头呆脑起来------这也不是我的本意。总之十来岁的学生热情奔放、异想天开、无拘无束的鲜明个性还是深深吸引、感染了我:姚某寡言,但思路清晰,常常提出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李某很活泼,爱出谋划策,班上一些管理办法都说他捣鼓出来的;汪某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性格有点孤僻,甚至不愿意问老师;陈某则很爱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说什么他都能找到相反的话头,是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群性格各异的孩子,我们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能用一把无形的刀子把他们切平吗?这是否有背于教育发展的规律呢? 在反反复复经历了爱学生、恨学生、被学生爱、被学生恨之后,我开始不停地想,没有个性哪来自尊、自信和自立?我们是否应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传授意识、裁判意识?我们是否真的做到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我相信老师不是保姆,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我们没有

张扬学生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张扬学生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小312361 胡燕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阅读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自主、探究性的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课前预习是展现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如学习《赤壁之战》和《草船借箭》等课文之前,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观看有关的影片,搜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小故事等。如在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压缩空气》一文之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压缩空气的数据及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观看录像片段等。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阅读材料中,可以让学生找找本课的难点:“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它们的笑分别有什么含义?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将初步阅读材料时产生的第一感受、即时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或是对阅读材料中自己有见解和心得的语句进行标记。 所有的预习成果务必交流,为儿童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高峰体验”。成果交流的形式一定要适合学生个性特征。比如用板块形式展示有关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相片;比如举办小型读书报告会;又如开展“我的见解,我的心得搬上桌”交流会等。 二、给学生机会,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有力保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支持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切忌对学生横加指责。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语)。如在《落叶》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找到了表示甲虫看见落叶后怎么做的词,老师请大家把书本当作落叶,把自己当作一只小甲虫,演一演“甲虫”爬过来,躲在底下,把它当作伞的过程,此时学生颇感兴趣,当学生刚演完,还沉醉其中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小甲虫们,你们一定感到很有趣吧?说一说你们为什么把落叶当作伞?”“你们也一定很喜欢读这段课文吧,就请每个人自己试着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读才更有趣。”这样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等过程中,自己实践,自己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其次,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还学生以读书、思考、语言实践的自由。如一位教师教学《荔枝》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假如我是母亲,我会什么想?”、“假如我是文中的‘我’”、“假如我是荔枝”等。不同的个性对角色的诠释各不相同,这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也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发表时间:2018-01-08T11:29:02.87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1月作者:何丽娴[导读]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碰撞,是课堂互动的泉源,是个性张扬的翅膀。 江门市恩平第一小学广东恩平 529400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碰撞,是课堂互动的泉源,是个性张扬的翅膀。它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善于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便可在很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关键词】自选内容自主解决自由说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见仁见智,因此课堂才有了思想的碰撞,才有了生机。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教学中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让学生自选内容和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便可在很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石榴》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然后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则动笔圈画,有的同桌之间还互相讨论。在学生充分学习之后,全班交流时出现如下精彩的片断: 生甲:我选择了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我知道了石榴是在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而且花有点像小喇叭。 生乙:我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中的“活泼”、“吹”这两个词把石榴花写活了…… 生丙:我选择学习了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和同桌讨论我明白了文中“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一句并不是石榴真地“扒”,而是由于石榴刚结果的时候很小,但随着它的张大,把身边的叶子撑开了,就像小娃娃用手扒开一样。 通过以上的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让学生自主设疑和解疑。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文章的重点处设疑,或在文章的题眼处生疑,或在文章的“空白”处找疑……进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疑,或反复阅读,或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等等。 如在教《卧薪尝胆》一文时,出示课题后,老师问:“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许多问题:1、“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2、是谁“卧薪尝胆”?3、他为什么“卧薪尝胆?”问题出来后我又引导学生:“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学生有的说:“查字典。”有的说:“读书。”……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攻克一道道难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阅读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让学生自由地“说辩”。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针对学生在议论时的非常规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展开不同意见的说辩,让学生在议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对于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要是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的就应该及时给予正面评定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我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詹天佑》第三课时,她提议让学生给“京张铁路”起一个名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立即展活跃起来。“中国第一路”、“爱国路”、“扬威路”、“詹天佑路”等等路名,这充分地说明了学生已把文章的中心内化到了自己的心中了。又如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后引导学生围绕“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学生辩论时呈现如下片段:正方: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并不累,也不苦。虽然老人每天要上下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在别人看来可能很辛苦,但对于他来说却充满乐趣,因为他总是扫一程,歇一程,而且还把好山好水欣赏一翻,况且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绿色”大米和青菜,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还有花鸟作伴,这样的生活充满诗意。 反方: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很累,也很辛苦。因为天游峰这么高又是这么险,一般年轻的游客来游玩登山都会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半途而废。而他却已是一个本该退休的七十岁的老人了,况且他爬上爬下还要扫台阶,该是多么的辛苦呀!对方辩友的家长有没有让你们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干这样重的活呀!难道说这位老人不累吗? …… 通过这一次辩论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受到课堂中只要教师给学生说辩的空间,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思维便能在交往中产生摩擦、碰撞,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仅得到了张扬,而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较为深入。 总之,阅读是个性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红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001(04) 2、张玉海:《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探讨》2001(22) 3、吴秀廷:《让阅读教学绽放个性之花》2013(47)

最新中学生个性应该张扬

中学生个性应该张扬 立论:我方观点是中学生应该张扬个性。首先,张扬个性是青春活力的表现方式之一,充满个性的解题思路,带有个人思想和意见的作文,充满想象的美术作品不也是我们张扬个性的体现吗? 其次,中学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小社会,将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当然是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国家的科技苑里的人才不都是为国家能更强大而努力研究着新的发明吗?那么如果我们在最有活力的时候就所有人都千篇一律,那么,到时候我们不都成书呆子了吗?那还谈什么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呢?所以,我们要张扬我们的个性,用自己的方式让社会更加精彩。 然而,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举止,语言特征等。而张扬个性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勇气。生命的成长就是张扬的过程。而中学生生存的时代充满了无形竞争,你如果不亮剑,就只有死亡。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张扬是我们的权利。在当今这个大千世界里,社会这个大舞台要的是不断推陈出新,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格的人。要在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环境里,我们更需要的是张扬个性,这样才能让我们锐意进取,勇于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 1·所谓张扬个性,不是要你打架斗殴,不是要你叛逆社会,个性嘛,就是个人具有的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比如,有的同学喜爱摇滚,模仿猫王惟妙惟肖,动不动喜欢来几句摇滚,这也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他没有妨碍任何人,为什么不能张扬? 2·偏激的行为不是张扬个性,那是性格扭曲 3·学习中难道不要张扬个性吗?充满个性的解题思路,带有个人思想的作文,充满想象的美术作品,科技发明,都是个性的张扬 4·中学正出在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难道要让他们都像用一个模子刻出来那样吗?中学学习任务重,那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不是中学生个人的问题。谁说过主要任务是学习就不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了? 5·个性?相对于共性而言,学校培养的方向是个性还是共性?显然学校不是工厂,因才施教,培养的是有实力的个性。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

个性情感与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发展共6页

个性情感与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发展 作文是一种智力和精神的创造活动,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语言操作过程,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是源于生活,抒发作者心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者个性的载体。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个性色彩的人的重要途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矫情造作,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色彩与独到的思想,严重地违背了作文的本来意图。这样的作文,不能满足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过程中的表达需要。可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想、激发个性情感,让作文思维实现从个性到创新的飞跃,让作文情感实现从表象性到多层次情感的过渡,这是达成作文目标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催生出饱含独特个性的情感和富有智慧火花的新思维呢? 一、关注个性情感 叶圣陶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材料之来源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到大自然中去玩赏,到社会生活中去经历,成为生活的实践者、发现者、主人翁,从而萌生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可见,生活不能无“情”,作文不能无

“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之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感情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在阅读中进行情感熏陶,感受个性情感。 我们的教材中不乏个性鲜明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把握有赖于有效的阅读体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的作文能力也较强,其个性情感在作文中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可见,从表达个性情感的角度来看,阅读和作文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在读中理解并体会人物情感。身临其境的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体验,可以实实在在地丰富学生的情感。 2.抒写即时情感,丰盈情感细胞。 情感的存在与升华往往依赖于所处的情境和事物的某些特征。中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情境中还比较强烈,但事过境迁之后便有些淡忘了,作文中所抒之情往往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所以张志公先生强调:“要对即时的现象抒写一己的感受与认识。”让稍纵即逝的情感再一次强烈地激荡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这不仅可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而且能够极大地保留情感的真实与个性化的色彩,为作文中的情感升华提供依据。 3.挖掘个性,写出多层次情感。 真实的情感经历往往带有个性的轨迹,或细腻、或粗犷、或平和、或跌宕。然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流露却习惯于粗线条的表白或空洞的迁移,缺乏个性的色彩。事实上,感情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细腻、最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论文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 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见仁见智,因此课堂才有了思想的碰撞,才有了生机。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 out:”reading teaching is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text, “reading teaching,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reading,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 text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of again create. and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reading will also opinion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so the classroom just had thought of the collision, just have the vitali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teaching democracy,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speak freely, with admiration eyes to look at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reading. key words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张扬学生个性

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承担了县级研究课题<<扬长教育>>下的一个子课题<<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我是承担这一实验课题中的其中一员。从这一课题上看即是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她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她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我则尽可能教给他们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滿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二、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且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可现在我在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时首

先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事实上,义务教育新大纲已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一些“只教不考”和选学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现在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习逐渐转变成了我要学习。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爱学、愿学、乐学。在校期间心情愉快,体验到了学习是他们快乐的事,学习积极性高。这样现在在教学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学时轻松多了,学生的成绩有着显著的提高。但这毕竟是在实验过程中的一点小小成绩,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不足。待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年级语文在看图作文中张扬个性

在作文中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关于新作文教学理念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杨静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由上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新课标有关作文的理念像一缕清新的春风,给新时期的小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作文理念在带给我们新的希望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作文是学生梦想放飞的天堂,是学生精神的个性创造,是学生心灵的直接映射,是学生人格的充分体现,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作文过程是学生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的过程。放飞囚禁的情愫,张扬

独特的个性,唤醒沉睡的潜能,是实践新的作文理念的重要保证。 林语堂曾说:"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变成八股。" 实践新的作文理念,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该牢记林语堂先生的教诲。坚决给作文"松绑"、解除各种束缚,坚决取消命题形式,坚决改变作文方式,坚决淡化问题要求,尽情让学生在作文天堂里自由演绎千姿百态的奇特风景。 以下是我在新的作文理念指导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思考一:尽量给学生拓宽习作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张扬个性,学会写作。 放飞心灵,张扬个性,作文就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尽量给学生拓宽习作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张扬个性,学会写作。生活是题库,生活是美,只要觉得有意思,只要有表达欲望,均可入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会写某种的话。?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而后在作文中自由表达,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具丰满。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时代发展的方向,引向校园外那片无边无际的灿烂天空,引向沸腾的生活"超市"。用时代作课堂,用社会作课堂,用世界作课堂。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层次尝试模拟和实际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应

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张扬个性

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张扬个性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的确,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一、在课堂教学上张扬学生个性 1、多设计开放问题。 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2、多强调自读反思。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我还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吗?我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和深化学习活动。二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在理解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拔和调节。 3、在教学多运用各种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张扬他们的个性,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拼音教学期间,我们可将抽象的复韵母发音方法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体会练习,便能很快掌握了发音要领。为了巩固拼音字母的发音,教师可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像找朋友、拼读比赛、拼音节、摘苹果等游戏。 二、在提问中张扬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思维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