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

背景:卒中后失语严重影响患者与外界的交流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恢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目的:第一,探讨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的主要因素。第二,通过随访观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自然恢复的情况,寻找预测失语症近期恢复的因素。第三,评价多奈哌齐治疗急性卒中后失语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患者110例,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入组开展研究。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检查、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NIHSS等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和自然恢复的因素,比较多奈哌齐对失语的改善情况。

结果:(1)不同失语类型间无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急性卒中住院患者中以完全性和运动性失语最常见。(2)仅55.4%的失语症是由经典的语言中枢病变引起的,但经典语言中枢累及患者的失语程度往往较为严重(P=0.001)。(3)右侧半球病变引起失语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3.5:1),以非流利型失语为主。(4)随访12周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

语言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响12周后失语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发病初期的失语严重程度和卒中严重程度,两项因素相加对卒中后3个月时的失语严重程度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占76.1%,性别和失语自然恢复的速度有关(r=0.303,P=0.046),女性恢复得更快。(5)多奈派齐组患者的失语严重程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04)。

结论:(1)急性卒中住院失语患者以完全性和运动性失语最常见,伴随着恢复过程,大部分患者的失语类型将演变为另一种更轻微的类型。(2)男女患者的两半球结构差异和行为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半球病变时失语症发生概率的差异。(3)交叉性失语提示右侧半球可能也参与语言功能。(4)失语的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但损害部位仍是影响失语严重程度最重要的因素。(5)发病初期的失语严重程度和卒中严重程度可预测卒中后3个月时的失语症预后。(6)多奈哌齐可促进急性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

关键词失语症,脑血管病,失语类型,自然恢复,多奈哌齐,预后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YPE

AND RECOVERY IN POST-STROKE APHASIA

ABSTRACT

Background: Post-stroke aphasia(PSA) has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pati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which puts a huge burden on the society and their family. Therefore,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deal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of PSA patients which become the challenge and hot- point of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Objective: At First, to elucidat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various types of post-stroke aphasia. Second, to investigate spontaneous recovery by following up the PSA patients and look for predictors of prognosis in PSA patients. Finall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onepezil in post-stroke aphasia.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PSA were enrolled in neurology ward of Renji hospital. They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o analyze the dominant types of aphasia and their spontaneous recovery,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Western Aphasia Battery (WAB),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NIHSS and

other relevant scales. The changes of scores of WAB between donepezil treat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1)There were no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phasia. Global and motor aphasias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acute PSA. (2) Only 55.4% of PSA complied with classic clinical–anatomic correlations. But when the typical language zone involved, the degree of aphasia was often more serious(P=0.001).(3) Female patients suffered with more PSA resulting from right hemisphere lesions than male patients(3.5:1). Most of them were nonfluent aphasia. (4) At the 12-week follow-up, the language scores of all types of aphasia had improved in certain degree. Factors determining patients’ aphasia quotient(AQ) 12 weeks later were the initial AQ and NIHSS . These factors accounted for a 76.1%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Q 12 weeks later. Gender was relevant to the period of spontaneous recovery(r=0.303,P=0.046). Recovery appeared earlier in women.(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verity of aphasia among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donepezil g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04)。Conclusions: (1) Global and motor aphasias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acute PSA. Most types of aphasia transformed to another one which were more milder than the previous ones during the course of recovery.(2)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wo hemispheres and behavior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could result in the different incidence of aphasia.(3) Crossed aphasia indicates that right hemisphere may have influence on the language function.(4) Althogh the types of aphasia and lesion locations do not always closely relat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 clinical–anatomic correlations, the lesion locations was the main factor which decided the severity of aphasia.(5)The initial AQ and initial NIHSS can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aphasia in 3 months after stroke. (6) Donepezil could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stroke aphasia.

KEY WORDS: Aphas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phasia type, spontaneous recovery ,donepezil,prognosis

图示清单

图1 四种病灶分布类型的主要影像学表现8 图2 基线期和12周后失语类型比较38 图3 12周后不同类型失语症AQ失语类型比较40 图4 男性和女性基线AQ得分和12周后AQ改善分值比较41 图5 基线AQ和12周后AQ直线回归散点图43 图6 治疗组和对照组AQ平均基线得分和改善分值比较60 图7 治疗组和对照组自发言语平均基线得分和改善分值比较60 图8 治疗组和对照组听理解平均基线得分和改善分值比较61 图9 治疗组和对照组复述平均基线得分和改善分值比较61 图10 治疗组和对照组命名平均基线得分和改善分值比较62

表格清单

表1 各年龄组流利型和非流利型失语发生率比较10 表 2 不同年龄组各种失语类型发生率的比较10 表 3 各种失语类型的平均年龄比较11 表 4 不同病灶部位的平均年龄比较12 表 5 不同年龄段PSA患者的病灶分布状况12 表 6 不同年龄的梗死后失语患者病灶部位分布状况12 表7 各年龄段男女患者比例比较13 表8 不同性别发生流利型和非流利型失语的概率比较13 表9 不同性别发生不同失语类型的频率(%)比较13 表10 流利型和非流利型失语的病灶分布比较14 表11 各种失语类型的病灶分布情况15-16 表12 影响失语严重程度的因素17 表13 左右半球病灶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18 表14 主要失语类型的WAB评分36 表15 基线期和12周后的WAB各项得分比较37 表16 12周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转归39 表17 各类型失语症基线平均AQ 及12周时平均AQ改善程度39 表18 各种类型失语症的预后比较41 表19 不同性别失语症恢复速度的比较42表20 12周后AQ改善值与各项因素的相关性42 表21 12周后AQ与各项因素的相关性44 表22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和临床情况比较56 表23 两组患者基线时WAB各项评分比较57 表24 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时和12周后WAB评分58 表25 12周后两组患者WAB各项和AQ得分改善程度比较59

符号说明

PSA(post-stroke aphasia):卒中后失语

WAB(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西部失语成套测验

AQ(Aphasia Quotient):失语指数

BADE(The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

FCP(The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ile):功能交流概貌测定PICA(The Porch Index of Communicative Ability):Porch沟通能力指数GA (global aphasia):完全性失语

BA(broca aphasia):运动性失语

WA(wernicke aphasia):感觉性失语

TCM(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TCS(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MTA (mixed transcortical aphasia):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CA (conduction aphasia):传导性失语

AA (anomic aphasia): 命名性失语

NIHSS (the National Institue of Neurological and Stroke):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ADQ(Stroke Aphasic Depresssion Questionnaire):卒中后失语抑郁量表

MCA (middle cerebral artery):大脑中动脉

AChEI(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CSF(cerebrospinal fluid):脑脊液

PALPA(Psycholinguistic Assessment of Language Processing in Aphasia):失语症语言过程的精神语言评估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前言

失语症是指因大脑病变而导致的语言障碍,即对理解和形成语言符号能力受损,对语言成分解码和编码的能力受损。失语症可因多种疾病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卒中。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80000人罹患失语症。研究表明大约有21%~38%[1-3]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据初步估算,西方发达国家失语症的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40/l0万和180/10万[4]。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脑血管病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失语症患者也正在快速递增。为此,失语症尤其是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今医学界的艰巨任务和攻关热点。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不少研究发现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病灶范围、病前的语言机能、性格特点及心理、生理等因素的不同导致语言障碍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也会不同,但由于众多学者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以致结果和观点不尽相同,甚至矛盾,引起争论。如Obler等[5]提出了年龄与失语症类型的关系,指出运动性失语患者比感觉性失语患者要年轻得多。Godefroy等[6]发现年龄仅在缺血性卒中失语类型存在差异: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年龄轻,皮层下失语症患者年龄大。临床经验则提示似乎男性失语症的发生率高于女性,Daniel等[7]报道不同性别发生失语的类型以及引起失语的病变部位、体积及病因都存在差异。另有研究[8]表明左右半球病变时不同性别失语症发生率亦不同。Kreisler等[9]的研究表明在卒中急性阶段,病灶部位是决定失语症类型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影像学发现支持经典的解剖定位。但仍有一些研究[10-11]表明失语症的类型与经典的解剖定位不完全相符。多数研究指出损伤部位是影响失语症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亦有研究指出病灶体积、性质、范围以及是否优势半球受累与失语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绝大多数的国内神经科病房没有配备专业语言师,对卒中急性期失语的评估仅凭临床的初步印象,缺乏客观的标准,故多数不能准确的分类,难以进行统计和分析,因而相关的报道也很少。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相关

1

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可能影响失语类型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失语症恢复缓慢,世界卫生组织(WH0)的调查资料显示失语症的恢复需要超过2年,而且比较困难,仅约有20%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与外界的交流能力,同时也阻碍其回归家庭、恢复社会功能,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Basso总结[12]可能影响到失语症恢复的因素主要为三方面:生物学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利手);与神经疾病相关的因素(病因、病灶部位和大小、初始严重程度、距离发病的时间等);治疗因素(治疗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选择的特殊技术等)。早期预测失语症预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目标和计划,才能更切合实际的帮助失语症患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规范的语言康复是目前惟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有效治疗措施[13-14],但受到缺乏有资质康复人员、需要每日治疗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我国依然难以广泛开展。因此,探索有效的失语药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药物治疗失语的想法相对较新,但是仍有争议[15-17]。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者们曾试用过吡拉西坦、溴隐亭、安非他明及多奈派齐等药物治疗,结论并不统一。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比较,接受吡拉西坦治疗的失语症患者在研究终点时失语改善的可能更大(OR为0.46)[15]。但是这些证据被认为是微弱的,因为研究中有较多的失访者。尽管个案报道[18-19]或小型开放性[20]研究提示溴隐亭对非流利型失语患者有改善作用,但在后来三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21-23]却均未得到肯定,且发现使用大剂量溴隐亭时不良反应显著增多。开放试验研究[24]和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25]发现小剂量安非他明联合言语-语言治疗对亚急性期失语患者有显著疗效,然而这种效益并未在慢性失语者中体现[26]。使用药物治疗失语症的前提有两方面。首先,一些药物(如安非他明)能提高注意广度、增强学习及记忆能力。其次,实验室和临床证据提示药物可能部分恢复病灶周围缺血区的代谢功能,对急性脑损伤还有神经保护作用。

多奈哌齐作为治疗Alzheimer病的药物,其改善认知和整体功能的疗效已得到肯定[27-28]。近年来也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开展试验,Berthier等研究提示可能有效[29-30]。本研究通过观察短期使用多奈哌齐对急性PSA患者的疗效,为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

2

提供基础。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影响失语类型的相关因素;(二)前瞻性研究观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自然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失语症自然恢复的因素;(三)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多奈哌齐对急性PS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Wade DT, Hewer RL, David RM, et al. Aphasia after stroke: natural history and associated deficit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6,49:11-16

2. Brust JC, Shafer SQ, Richter RW, et al. Aphasia in acute stroke. Stroke, 1976,7:167-174

3. Pedersen PM, Jorgensen HS, Nakayama H, et al. Aphasia in acute stroke: incidence, determinants, and recovery. Ann Neurol, 1995,38:659-666

4. Bakheit AM.Drug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aphasia.Expert Rev Neurother,2004,4:211-217

5. Brown J W, Jaffe J, Hypothesis on cerebral dominance. Neuropsychologia,1975;13:107-110

6. Godefroy O, Dubois C, Debachy B, et al. Vascular aphasia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acute stroke units. Stroke,2002;33:702-705

7. Daniel B, William b,Thomas R, et al. Gender and aphasia in the stroke data bank.Brain and language,1994,47:155-167

8. Pedersen PM, Jorgensen HS, Nakayama H, et al. Aphasia in acute stroke: incidence, determinants, and recovery. Ann Neurol, 1995;38:659-666

9. Kreisler A,Goderfroy O,Delmaire C. The anatomy of aphasia revisited.Neurology, 2000;54:1117-1123

10. Willmes K,Poeck. To what extent can aphasic syndromes be localized?Brain,

3

1993;116:1527-1540

11. Basso A,Kecours AR,Moraschini S,et al. Anatomoclinical correlations of the aphasias as defined throug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exceptions. Brain Lang, 1985;26:201-229

12. Basso A. Prognostic factors in aphasia. Aphasiology, 1992;6:337-348

13. Robey RR.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for aphasic persons: a meta-analysis.Brain Lang,1994,47:582-608

14. Bhogal SK, Teasell R, Speechley M. Intensity of aphasia therapy, impact on recovery. Stroke,2003,34:987-993

15. Greener J, Enderby P, Whurr 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at for aphasia following stroke.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1,(4):CD000424

16. Berthier ML,Postrstroke aphasia: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Drugs Aging,2005,22:163-182

Small SL. Pharmacotherapy of aphasia. A critical review.

17.

Stroke,1994,25:1282-1289

18. Albert ML, Bachman DL, Morgan A, et al. Pharmacotherapy for aphasia. Neurology, 1988,38:877-879

19. MacLennan DL, Nicholas LE, Morley GK, et al. The effects of bromocriptine on speech and language function in a patient with 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 In: Prescott TE,editor.Clinical aphasiology,vol.20.Boston:College Hill,1991

20. Sabe L, Leiguarda R, Starkstein SE. An open-label trial of bromocriptine in nonfluent aphasia. Neurology, 1992,42:1637-1638

21. Ashtary F, Janghorbani M, Chitsaz A,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of bromocriptine efficacy in nonfluent aphasia after stroke. Neurology, 2006,66:914-916 22. Sabe L, Salvarezza F, Garcia Cuerva A,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bromocriptine in nonfluent aphasia. Neurology,1995,45:2272-2274

4

精选-失语症、构音障碍与言语失用的鉴别

失语症、构音障碍与言语失用的鉴别 在临床上,失语症、构音障碍和言语失用是三种不同性质的言语障碍。它们不仅从发生机制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对它们能够准确地鉴别就变得异常重要。 一、失语症。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失语症,指有声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障碍。失语症的临床类型很多,这里只简单说明三种。 ㈠运动性失语症,也叫布洛卡(Broca)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⒈临床表现:⑴言语表达明显障碍。一般可说出很简单的语词或短语,但咬字不清,发音模糊。严重者仅能发出个别的字音,称单语症。 ⑵听语理解多无障碍。可以明白讲话的内容。 ⑶对文字的理解多有保留。可以通过看文字、语句理解内容,执行指令。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侧额叶Broca区及邻近结构损伤。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言语表达在大脑有专门的皮层区域负责。在言语表达出现障碍时,听理解机能可以保持正常。 ㈡感受性失语,也叫威尼克(Wernicke)失语症。 ⒈临床表现:听语理解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流利。但不能理解自己所说出话的意思。 复述多有困难。 阅读多有障碍。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损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侧颞叶Wernicke区最为多见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言语理解在大脑有专门的皮质区域负责。在言语理解出现障碍时,言语表达机能可以保持正常。 ㈢传导性失语症,也叫中央性失语,或传入性运动性失语。 ⒈临床表现:自发性言语流利。 听理解障碍不明显。 复述障碍突出。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损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叶感受性言语区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从言语感受区到言语表达区可能有一个传导过程。 二、构音障碍

脑卒中失语症的恢复和治疗

脑卒中失语症得恢复与治疗 熊静综述朱榆红审校 失语症就是由于脑损害引起得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脑卒中就是引起失语症得主要原因,失语症也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对失语症得科学研究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有关失语症恢复得早期研究,多为报道性临床观察。近20年来,随着各种现代技术得显著进步,对失语症恢复进行了更多深入得研究,得出了许多新观点,进一步指导了失语症治疗,并为其它认知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一、失语症得自然恢复 失语症得自然恢复就是指没有进行正规语言治疗,仅用常规得挽救生命措施,药物治疗及家庭与社会支持下,就能瞧到得语言能力得改善[1]。 目前对失语症自然恢复得时间进程缺乏统一得意见。多数研究认为,失语症改善最明显在脑卒中后头3月。Sands等[2]论述了失语症得自然恢复期可以持续3-6月。Holland等[3]发现语言功能得恢复在经历最初一个恢复较快得时期后,进展变得缓慢,但在一年之后仍可观察到微小得进步。Sample[4]报道了1例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在3年间语言能力仍逐步恢复。对失语症自然恢复得研究,得出了以下共同得结论:(1)越早开始出现恢复,预后越好。(2)语言功能恢复较运动功能恢复晚。(3)听理解恢复比语言输出能力恢复早。(4)病初失语越严重,恢复越差。 许多因素影响失语症得恢复。 (1)脑卒中类型脑出血后失语症开始恢复比脑梗塞后失语症晚,但其更有可能自然恢复达更高级。 (2)病灶大小与部位普遍认为病灶大小影响恢复,病灶越大,恢复越差。病灶部位若位于Wernicke区或颞叶后部与顶叶下部及临近部位,则恢复较差[5]。也有研究认为[6]卒中后大脑损伤得总体积大小与语言恢复无关,但关键性语言区如颞上回后部,颞枕结合区局限性损害体积与语言恢复有关。 (3)失语症最初得严重与预后有关。 (4)失语症得类型在失语症恢复过程中,语言形式功能随时间而变化,即失语症得演变。Kertesz等[7、8]复习了“演变论”得文献,得出结论:①完全性失语可能恢复为永久得Broca 失语②Broca失语可以恢复至比较轻微地找词困难或语言失流利③Wernicke失语常永久存在或演变成传导性失语与命名性失语。④传导性失语与经皮质性失语可演变为命名性失语,且常可得到完全恢复。⑤命名性失语常为各种失语恢复得最后阶段且可完全恢复。 (5)年龄研究表明,年龄就是影响失语症预后得独立因素,患者得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也有研究表明[9],老年病人得失语症常为较严重得类型。 (6)性别与利手在已有得文献中,性别与利手在失语症得严重性与类型方面很少有差别,对失语症也无明显得影响。 (7)失语症患者病前特征如智力,社会经济情况,职业等因素对语言恢复得影响,目前得研究未得出明确得证据。 (8)情绪障碍如抑郁与焦虑与失语症恢复呈负相关。 (9)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得好坏,无疑对失语症恢复有积极或消极得影响。 必须注意得就是,在失语症恢复过程中,上述因素常相互作用。因此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获得失语症自然恢复中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得清晰图像对失语症自然恢复研究就是重要得。 对失语症自然恢复得评价,应尽早尽可能通过对功能评测来研究,并且随访重测,以确定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13T11:44:30.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亚春[导读]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 王亚春(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01401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75-0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 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脑卒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82例患者有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在38-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起病急,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②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符合全国脑神经科学会义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 1.2 入院82例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26例、56例有高血压病史、35例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21例心脏病、糖尿病7例。既往脑梗死病例8例、短暂性脑出血发病史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偏瘫者57例,偏身感觉障碍者2例、头晕34例、探讨22例,语言障碍者26例、共济失调3例、吞咽困难7例。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经头颅CT扫描检查52例,经头颅MRI检查确诊,基底节区脑梗死33例,额、颞、枕叶脑梗死13例,脑干及小脑梗死7例,属腔隙性脑梗死19例,其它检查有异常者如:心电图、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异常、血沉增快等。 2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明显提高。而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高,其次是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血流变学异常、肥胖、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情绪、环境因素是应激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不可改变的因素:①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高10%,且男性高于女性,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②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遗传史。可改变的因素:体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劳动、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而脂代谢异常可导致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小动脉纤维蛋白性坏死、玻璃样变性及内膜增生易产生脑卒中,而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在长期血糖刺激下神经系统受到损伤。③心脏病:是40岁以下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大动脉、中动脉分部区。多见于:⑴冠心病、心肌梗塞。⑵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血流紊乱,动脉灌注压下降,脑灌注不足。⑶心脏病手术时发生的脑梗死。⑷治疗心血管药物导致的脑血流下降、血管畸形、动脉炎、血液病及血液成分异常,易于梗塞微循环发生梗死。⑸嗜烟酒及酒精中毒是中青年的直接危险因素。⑹其他因素:如偏头痛、高钠、高胆固醇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 3 预防后措施 3.1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和心血管病的共同首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血压增高关系极为密切。通过积极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又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归纳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膳食、低盐、多吃蔬菜水果。②戒烟戒酒或适量饮酒。③控制体重。④开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⑤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 3.2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患者,是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步骤之一,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2003. 10.广西?桂林. [2] 临床医学新进展?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2009、2010.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说明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说明 整体注意事项 1对象:成人失语症患者。 前提条件:标准失语症的打分是由参加过失语症班井熟悉检杏内赛的俭杏者来进行使用前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不要自行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解释,而要依据检查的规则进行。 3.患者的状态:尽量使患者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检查,不要过于死板,要在过程整个注意此点。 4.检查者的说话方式和态度:检六者与患者接触时,说话的要零乱方式不要零乱和死板.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病前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态度要亲切,以求得患者放松安心检查。 5.对患者进行有关检查方面的说明:事先不对患者说明就进行检查会使患者反感,检查者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求得理解,检杏之后,多数患者关心自己的结果,因此,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适当的说明。 6.检查场所:选择能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检查的场所,避开噪音及人多的地方; 7.陪同人员;失语症患者通常不愿让人知道白己的语言缺陷i,所以即使妻子或丈夫有时,也要尽量不要赔伴,采取一对一的检查方式。 8.甲患者的疲劳情况:失语症检查中,在超过30分钟以上,患者常出现疲劳不能表现出实标的问题,此时宜中断,采取分数次进

行 9.止检查:有时出现失败或拒绝局面,此时暂时终止,待安静下来再继续检查,出现保持状态时,通常是由于患者疲劳过度引起的,这时可改时间进行。 10.检查顺序:由开始到结束两周时间 11.检查顺序:此检查是通过不用语言模式来观察患者的反应,在一些项目中使用相同的词语,为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对内容的熟悉,在图位置的安排上有一些变化,并设了终止标准。 12.用具 (1)使用说明 (2)记录用表(包括计算用纸) (3)图片,词卡 (4)实物(手帕,牙刷,硬币,钢笔,梳子,钥匙,剪子,镜子,牙膏 ) (5)铅笔〔在文字检杏时提示用) 13.记录:如实记录患者的反映,身体姿势.表情的反应,这些对以后的判断和训练有帮助,另外要考虑到以后别人可能会看,尽量能让别人看明白。 为便于记录最好给提示和自己修正制定一个符号,而且要明确符号的意思,要记录提示前患者的反应,在什么地方给提示以及提

失语症分类

失语症分类 (1)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突出为特点,无构音肌瘫痪,但言语表达能力丧失或仅能说出个别单字,复述和书写也同样困难。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不同程度右侧肢体偏瘫。可出现左手的意向运动性失用。感觉障碍少见,如存在且重则提示深部结构受损。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额叶Broca区—额下回后部额盖,Brodmann4区。 (2)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以严重的听理解障碍为特点,患者语调正常,言语流畅,但用字错误,别人听不懂,也不能正确复述和书写,对言语和书写文字(阅读)的理解能力丧失。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亦可有轻的偏身感觉障碍或轻偏瘫,持续时间短。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即Wernicke区皮质及皮质下。(3)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突出为特点,患者言语流畅,用字发音不准,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不成比例,患者能听懂的词和句却不能正确复述。神经系统检查常无阳性体征,但偏身感觉障碍及轻偏瘫亦可见,也可见同向性偏盲和象限盲。病灶部位大多在左侧缘上回。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亦称传入-运动性失语(Afferent Motor Aphasia),或中央型失语(Central Aphasia).与患者的口语表达和听理解相比,复述障碍更为严重是这一类失语症患者的特征.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是最有诊断意义的特点.其语言缺欠是不能逐字重复别人的句子和不能有效地把音素编成词句而出现音位错误.

(4)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患者有Broca失语的特点,但程度较轻,且保留复述能力,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右侧偏瘫,初期还可出现同向凝视麻痹。常有意向运动性失用。有些患者有额叶功能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如执行变换的动作有困难;或在失语检查时,检查刺激改变,仍以前一应答反应。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侧额顶分水岭区。 (5)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患者有Wernicke失语的特点,但复述较好,神经系统查体常为阴性。病灶部位大多为优势半球后部分水岭区和(或)其皮质下。 (6)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以口语复述稍好外所有语言功能均有严重障碍为其特点,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也可有偏盲。病灶部分大多在优势半球分水岭区的大片区域。 (7)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特征,但常可接受选词提示,口语流利、言语理解基本正常,复述好,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也可有“三偏”。各型失语恢复期都可表现以命名障碍为主要特点的失语,似命名性失语,因此,命名性失语的病灶可在优势半球的不同部位,但如起病后急性期即表现典型的命名性失语特点,则病灶大多在优势侧颞中回后部或颞枕结合区。 (8)完全性失语是最严重的一种失语类型,所有言语功能都有明显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三偏”。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广泛区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最新版】

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血管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卒中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卒中发病后 6 个月内有44%-74%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其中约半数在 5 年内发展为痴呆。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总体认知、记忆、语言、执行和视空间结构能力,其中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认知心理活动,与其他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研究显示,约21%-38%的卒中存活者存在失语。目前用于认知损害和痴呆筛查的量表,如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Mattis 痴呆评估量表(Mat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DRS)等在认知功能评估中具有很强的语言依赖性,难以用于失语患者。不过,一些学者研制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包含了非语言项目,以尽可能降低对语言的依赖性,有助于识别卒中后失语等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认知损害。这些非语言依赖性认知功能筛查量表有些主要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聋哑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有些针对脑损伤后患者,有些则专门用于失语患者。现就这些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做一简要综述。 1主要针对某些特殊人群的认知功能量表

1.1Kohs 立方体组合测验 1920 年,Kohs 设计出Kohs 立方体组合测验(The Kohs Block-design Test),旨在对一般智能进行评定。由于它是一种操作性智能测验,几乎不用借助语言即可进行,因此适用于聋哑人以及严重听力障碍者。Kohs 立方体组合测验包括16 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涂有红、白、蓝、黄以及红白、蓝黄各半的 6 种颜色,共18 个模式图版,包括 1 个练习图版和17 个测试图版。在测验前先由测验者摆成练习图版,然后让受试者自行摆成练习图版的图形,正确后开始测验,要求受试者仿照图版按次序摆成相应的图形。超过时间或失败时中断并进行下一项,连续2 次失败或超时则中止测验。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Kohs 立方体组合测验可广泛应用于儿童、成年人、老年人以及脑功能障碍者的智能测查,且该测验与韦氏成人智力测查呈良好的正相关。国内王荫华等对50 名无器质性脑疾病的中老年人以及16 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的Kohs 立方体组合测验显示,该测验与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和MMSE 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6 和0.71,表明其的确为一种有效的智能测查工具。 Kohs 立方体组合测验具有简便、省时、无需语言介入、可计算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说明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说明 李胜利 一、整体注意事项 1.对象: 成人失语症患者 2.前提条件: 标准失语症打分是由参加过失语症培训班并熟悉检查内容的检查者来进行,使用前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不要自行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解释,而要依据失语症检查规则进行。 3.患者的状态: 尽量使患者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检查,不要过于死板,要在整个过程注意此点。 4. 检查者的说话方式和态度: 检查者与患者接触时,说话的方式不要零乱和死板,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病前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态度要亲切,以求得患者能放松安心接受检查。5.患者进行有关检查方面的说明: 事先不对患者说明就进行检查会使患者反感,检查前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求得理解,检查之后,多数患者关心自己的结果,因此,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适当的说明。 6.检查场所: 选择能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检查的场所,避开噪音及人多的地方。 7.陪同人员: 失语症患者通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语言缺陷,所以,即使妻子或丈夫有时也尽量不要陪伴,采取一对一的检查方式。 8.患者的疲劳情况: 失语症检查中,在超过30分钟以上,患者常出现疲劳而不能表现出实际的问题,此时宜中断,采取分数次进行。 9.终止检查: 有时出现失败或拒绝检查的局面,此时应暂时终止,待患者安静下来后再继续检查,出现保持状态时,通常是由于患者疲劳过度引起的。这时可改时间进行。 10.检查时间: 由开始到结束两周时间。 11.检查顺序: 此检查是通过不同语言模式(Modality)来观察患者的反应,在一些项目中使用了相同的词语,为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对检查内容的熟悉,在图的位置安排上有一些变化,并设了终止标准。 检查要按顺序从项目1开始,但Ⅸ(计算)、Ⅰ(听)、Ⅱ(说)、Ⅲ(阅读),四大项目之间,从哪一项开始均可。 12.检查用具: (1)使用说明 (2)记录用表(包括计算用纸) (3)图片,词卡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6.014 作者单位:463138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冠洲,刘静贤,熊建中,魏彦兵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IHSS )等指标,随访发病后12个月内生存结局,应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影响生存因素的分析。结果 (1)患者发病14d 及1、6、 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和70.9%(Kaplan-Meier 法)。(2)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NIHSS 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生存预后相关(P <0.01)。(3)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入院时GCS (RR=0.727)、NIH-SS (RR=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 和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随访;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182(2014)06-0674-03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1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随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19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30例(65.66%),女68例(34.34%);年龄34 91(60.19?11.03)岁;缺血性脑卒中132例,出血性脑卒中66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部CT 或MRI 影像诊断证实为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2)首次脑卒中;(3)发病到就诊时间未超过48h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无症状性脑梗死;(3)颅内肿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4)既往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5)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1.2治疗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溶栓、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或手术治疗,并纠正酸中毒、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康复期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T )、血压(BP );(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3)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是否眼球运动障碍、失语、 尿失禁等;(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入院时的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6)影像学指标:脑中线结构 是否偏移;(7)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血糖(PG )、血红蛋白(Hb )、血清白蛋白(ALB )等。 1.4随访以患者发病为始点,至患者死亡、失访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终点,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方式采取信访、电话询问、社区回访和门诊复诊等形式。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置信区间为95%,检验水平α=0.05。2 结果 2.1生存状况描述截至随访终止,失访10例,死 亡60例,其中因脑卒中死亡57例。14d 及1、 6、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70.9%,平均生存272.353d (95%CI :251.127 293.579),未获得中位生存时间。见图1 。 图1 198例脑卒中患者生存曲线(Kaplan- Meier 法)2.2 脑卒中预后的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变量赋值数量化,性别为女=0,男=1;高血压病史、心脏 476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June 2014,Vol.27,No.6

引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中康法

引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中康法 引用 wenming06090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中康法)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中康法) 姓名:(男女)出生地: 发病日期:年月日年龄:岁 疾病诊断:文化程度: CT/MRI结果:职业: 语言诊断:利手: 瘫痪侧:左右双检查所用时间:时分 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者: 根据检查结果,总结记录言语症状,要注意以下各项: 1.运动性构音障碍 2.言语失用 3.探索行动 4.错语 5.无意义语 6.韵律 7.语法障碍 8.说话量 9.镜像文字 10.自己更正 11.持续记忆 12.愿望 13.易疲劳性 14.注意力

言语症状的一般情况 检查前,通过问病人以下问题,了解病人的一般言语状况:1姓名:7学历: 2住址:8爱好 3出生日期(年、月)9主诉 4年龄10发病前后语言状况 5家庭成员11发病时状况 6职业史12方言 一、听 1.名词的理解 说明:"请指出来是哪个图"? 误答或15秒后无反应重复提问一次。 6分:3秒内回答正确。 5分:15秒内回答正确。 3分:提示后回答正确。 1分:提示后回答不正确。 中止A:3分以下,连续错两题。 问题得分 1西瓜 2鱼 3自行车 4月亮 5椅子 6电灯 7火 8钟表 9牙刷

10楼房 中止B:全检 2动词的理解 说明和打分同上。 问题得分 1飞 2睡 3喝水 4跳舞 5穿衣 6敲 7坐 8游泳 9哭 10写 中止B:全检 3句子的理解 说明:"请指出来是哪个图"? 误答或15秒后无反应重复提问一次。6分:3秒内回答正确。 5分:15秒内回答正确。 3分:提示后回答正确。 1分:提示后回答不正确。 中止A:3分以下,连续错5题。 问题得分 1水开了。 2孩子们堆了一个大雪人。

失语症的概述、分类和评定方法

第一节、失语症的概述 一、定义 由于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无严重认知障碍、无感觉缺失、无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二、病因 失语症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等,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产生各种言语障碍。 三、失语症语言症状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种基本障碍。 (一)口语表达障碍是指患者语言陈述过程困难,表现为找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障碍。 1找词困难;2.命名障碍;3.说话费力;4.杂乱语;5.刻板语言;6.模仿语言;7.复述障碍;8.持续症;9.语法障碍;10发音障碍;11.错语 (二)听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对字词、短语、长句和文章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 1. 语义辨认障碍不能理解,却能正确辨认,准确复述。 2.语音辨认障碍不能正确辨认听到的语音。 (三)阅读障碍又称失读症,是大脑损伤导致对已经获得的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受损,伴或不伴朗读障碍。1.形、音、义失读;2.形、义失读;3.形、音失读,不能正确朗读文字,却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四)书写障碍书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涉及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包括失语性书写障碍、非失语性书写障碍两种。常见表现有:1.完全书写不能;2.构字障碍;3.象形书写;4.镜像书写;5.惰性书写;6.书写过多;7.错误语法书写;8.视空间性书写障碍 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直到今天,人们对失语症的分类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由于历史上对失语症研究的学派很多,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于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失语症分类的不同,反应了各个时期对产生失语障碍的不同看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19世纪下半叶,语言功能定位联系学说占主流,认为不同病变部位是产生不同失语类型的基础;20世纪前半叶,功能整体学说占主流,此时期否定语言功能定位学说,抛弃从语言障碍探寻大脑受损部位的方法,以语言活动过程受损进行分类;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定位学说再次受到重视。 现在认为,大脑某一部位的损害,会造成一组完全或不完全的语言临床症状较高频率的出现,如果损伤较局限,多表现为典型的失语症状,如果范围较广,会呈现出非典型的失语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沉重的负担。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对脑卒中的防制一直是我国卫生保健工 作的重点。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影响因 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46-02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年发病率 61/10万-388/10万,死亡率16.1/10万-113/10万,居人类死因的第二位;在中国,脑卒中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60/10万-120/10万,也居中国居民死因的第二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目前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强烈的社会竞争力给人们身心造成的压力,使脑卒中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提早趋势。 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完全恢复正 常者只占少数,明确和了解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对脑卒中预后至关重要。根据国 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影响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一般情况 1.1年龄 年龄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Hankey[1]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患严重的脑卒中的危险性越大,其预后往往不佳,且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De Jong [2]等认为,年龄是预测脑卒中病后28天病死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Leys等 人对15-45年轻患者研究分析发现年龄越小,预后结局越理想[3]。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大,病情程度越重均会增加患者死亡及不良的预后结局。 1.2性别 男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美国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3:1。我国MONICA调 查研究17个地区脑卒中发病率,结果发现男女之比为l.5:l,各种亚型比例不同。 有关性别的研究结果多认为男性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保加利亚学者认为男性 患者预后较女性差,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更为明显。 1.3就诊时间 就诊时间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是影 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就诊,减少院外延误时间,有利于改善脑卒 中的预后。孙现广等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发病后超过24h就诊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发病后24h内就诊者(P<0.05),其中脑栓塞和脑 出血疗效无变化者明显增多;血栓性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内就诊的患者(P<0.05)。 1.4体温 体温与脑卒中的转归密切相关,体温增高可加重脑卒中的预后。近来有研究 发现体温变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体温越高(39℃以上)者,出血 性转化(HT)、再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医院感染发生率及

强烈推荐失语症检查表.doc

失语症检查量表 ------------------------------------------------------------------------------- 编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 科别_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_ 教育年限______ 左右利手______ 主试者________ ------------------------------------------------------------------------------- 失语症严重程度多采用BDAE中的评定分级进行,共分0~5六个级别。(请将相应的答案填入方框内。) ------------------------------------------------------------------------------- 第一次测验第二次测验第三次测验第四次测验 日期______ 日期______ 日期______ 日期______ □□□□0级:无有意义的口语或听理解能力。 1级:所有言语交流均通过片断的言语来表达,大部分需要听者推测、询问和猜测。可交流的信息范围有限,听者在言语交流中感到闲难。 2级:在听者的帮助下,可以进行熟悉话题的交流。对陌生人话题常常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使病人与检查者感到进行言语交流困难。 3级:在极少的帮助下或无帮助下,病人可以讨沦几乎所有的日常问题。由于言语或理解能力的减弱,使某些谈话出现困难或不能。 4级:言语流利方面或理解方面有某些明显的障碍,但所要表达的想法和形式无明显限制。 5级:极小的、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病人主观上可能感到有点困难,但听者不能明显觉察到。 精选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周蕾1 胡浩宇2郑水红2徐雪2 作者单位:321000 金华,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周蕾);金华市中医院神经科(胡浩宇、郑水红、徐雪) 通信作者:周蕾, Email:zjjhzhoulei@https://www.doczj.com/doc/fe24063.html,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 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 言康复,单)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针刺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 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失 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 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

脑卒中失语症的恢复和治疗(内容清晰)

脑卒中失语症的恢复和治疗 熊静综述朱榆红审校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脑卒中是引起失语症的主要原因,失语症也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对失语症的科学研究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有关失语症恢复的早期研究,多为报道性临床观察。近20年来,随着各种现代技术的显著进步,对失语症恢复进行了更多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新观点,进一步指导了失语症治疗,并为其它认知功能研究提供了线索。 一、失语症的自然恢复 失语症的自然恢复是指没有进行正规语言治疗,仅用常规的挽救生命措施,药物治疗及家庭和社会支持下,就能看到的语言能力的改善[1]。 目前对失语症自然恢复的时间进程缺乏统一的意见。多数研究认为,失语症改善最明显在脑卒中后头3月。Sands等[2]论述了失语症的自然恢复期可以持续3-6月。Holland等[3]发现语言功能的恢复在经历最初一个恢复较快的时期后,进展变得缓慢,但在一年之后仍可观察到微小的进步。Sample[4]报道了1例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在3年间语言能力仍逐步恢复。对失语症自然恢复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共同的结论:(1)越早开始出现恢复,预后越好。(2)语言功能恢复较运动功能恢复晚。(3)听理解恢复比语言输出能力恢复早。(4)病初失语越严重,恢复越差。 许多因素影响失语症的恢复。 (1)脑卒中类型脑出血后失语症开始恢复比脑梗塞后失语症晚,但其更有可能自然恢复达更高级。 (2)病灶大小和部位普遍认为病灶大小影响恢复,病灶越大,恢复越差。病灶部位若位于Wernicke区或颞叶后部和顶叶下部及临近部位,则恢复较差[5]。也有研究认为[6]卒中后大脑损伤的总体积大小与语言恢复无关,但关键性语言区如颞上回后部,颞枕结合区局限性损害体积与语言恢复有关。 (3)失语症最初的严重与预后有关。 (4)失语症的类型在失语症恢复过程中,语言形式功能随时间而变化,即失语症的演变。Kertesz等[7、8]复习了“演变论”的文献,得出结论:①完全性失语可能恢复为永久的Broca失语②Broca失语可以恢复至比较轻微地找词困难或语言失流利③Wernicke失语常永久存在或演变成传导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④传导性失语和经皮质性失语可演变为命名性失语,且常可得到完全恢复。⑤命名性失语常为各种失语恢复的最后阶段且可完全恢复。 (5)年龄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失语症预后的独立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也有研究表明[9],老年病人的失语症常为较严重的类型。 (6)性别和利手在已有的文献中,性别和利手在失语症的严重性和类型方面很少有差别,对失语症也无明显的影响。 (7)失语症患者病前特征如智力,社会经济情况,职业等因素对语言恢复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未得出明确的证据。 (8)情绪障碍如抑郁和焦虑与失语症恢复呈负相关。 (9)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的好坏,无疑对失语症恢复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必须注意的是,在失语症恢复过程中,上述因素常相互作用。因此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

中风后失语症的表现

中风后失语症的表现 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语言中枢有两个:一个叫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主侧半球的额下回后部。这个中枢支配着人的说话,如果这个中枢损伤,会使患者丧失说话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常用手势或点头来回答问题。 根据病变的范围,可表现为完全不能说话,称完全性失语。或只能讲单字、单词,说话不流利,称为不完全性失语。这种情况叫做运动性失语。另一个语言中枢叫语言感觉中枢,位于主侧半球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可以使人能够领悟别人说话的意思。如果这个中枢受损,则引起患者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不理解问话。但这种人语言运动中枢完好,仍会说话,而且有时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会答非所问,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有些中风病人,虽然都是同侧偏瘫。但有的失语,有的却不失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语言中枢部位不同。医学上有个规律,习惯用右手写字、拿东西的人叫右利手,其语言中枢在左侧大脑半球,常常把其左侧大脑半球称为主侧半球(优势半球),如果其左侧半球受损.就会发生右侧偏瘫和失语。相反,如果习惯用左手,叫做左利手,语言中枢在右侧大脑半球.我们称其右侧大脑半球为主侧半球。若其右侧半球受损,左侧肢体会发生偏瘫和失语。当“右利手”的人,发生左侧偏瘫时,不会失语;而“左利手”

发生右侧偏瘫时,也不会出现失语。 在中风病中,最常见的是运动性失语,其次是感觉性失语。如果两者并存者叫做混合性失语。这种病人自己不会说话,也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这是病变损及优势半球的额叶、颞叶所致。除上述情况,还有一种失语,叫做“命名性失语”。其特点是:病人理解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就是叫不出名字。如指着牙刷问病人“这是什么东西?”他会答“刷牙用的”。拿着茶缸问病人“这叫什么名字?”他会说“喝水用的”。病人心里明白,就是叫不出名字,所以叫命名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的中枢,在优势半球颞叶后部和顶叶上部,当这个部位受损时,就会发生上述情况的失语。 在遇到上诉情况时,必须要及早地给予治疗,最好是在中医配合康复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中风、失语、临床表现 摘要:中风后失语的表现 栏目:卒中单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