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及其运用

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及其运用

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及其运用
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及其运用

浅谈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及其运用

摘要: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必不可少。完整的教育需要惩罚,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孩子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罚教育;规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80-01

最近热议狼爸现象,批评声一片,这不禁使我想起教育中的一对双刃剑-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必要。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表扬,老师的鼓励,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住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另外,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怎么办?该不该惩罚?

1.完整的教育需要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惩罚不等于体罚。不痛在体,似乎就无法刻骨铭心,这是对惩罚的误解。过去我们的确有不少因为惩罚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体罚等粗

浅谈教学过程适当的“惩罚”

浅谈教学过程适当的“惩罚” 苏志翻 惩罚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学生。惩罚教育要注意及时、有度、得法和维护学生尊严。 当人们把“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的经念歪了的时候,如今,许多教师可以说是谈“惩罚”色变,他们认为“惩罚”学生就是碰师德修养的钉子,就是踩教育行风的高压线。其实,现代的许多教育专家都赞同这样的说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无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惩罚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情感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内疚感。适度的惩罚对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同样也很必要。 我们既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教师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方,罚之有异,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惩罚是绝对有教育意义的。 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个措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在这个强制过程中,惩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

一、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 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可知,正常的教育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鼓励是一种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现在学校教育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生家长都极力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总希望通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来培养具有充满爱心、品格好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但是,仅有爱的教育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校不同于社会的一般构成,它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和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一,惩罚教育的本质 1、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西乡县莲花小学熊友学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论断深信不疑,几十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一原则,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慰藉。聊天时,我记得曾经给一位领导说过,每接一班学生,我很快就能爱上他们,不管他们有多调皮。这话听起来矫情,实际是我真实情感的流露。 可是,近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意识来源于我亲自经历过的事实。 选择了住宿,但不按照住宿时间作息。晚上不睡,说话、打闹、看手机;早晨不起,一遍一遍的铃声人家充耳不闻,更不管什么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时间到,宿舍大门锁了,该上课了,那位、那几位宝贝还得我亲自去接。问为什么被锁,答曰:今天该我值日,他们不起,我没法值日。那表情,那阵势,在向我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事儿不赖我,你看着办。事情俨然是我错了,我不该找他、他们问话,倒是应该去找那不起床而影响我值日的同学。 这些孩子身上明显表现出了无视纪律、目无尊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的思想上没有规则意识,学校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规定,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老师发给他们的印在纸上的作业,谁会拿它当回事呢?不让带手机,我照带不误;不让随便扔垃圾,我把泡泡糖吐在地上又何妨;我就不听课,去厕所可以吧,看你耐我何? 面对个别孩子的放肆,我气愤,更多的是担心。现在,你是一个学生,对于你的放肆,学校给予了你足够的宽容。如果你把这种宽容当成肆意妄为的背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肆,那是相当危险的。几年以后,你就要走向社会,说实话,社会可不会容忍你无法无天。 由此反映出一个可怕的现象是:老师的地位在下降!实质上是,教育在沦陷! 古代上学,老师和学生都是坐着的,学生站立侍候在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现在,是学生坐着,老师站着。如果老师上课坐一坐领导就会批评,而上学生站起来就是惩罚。多年来,各学校都在响彻一个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当学生成了上帝,那我们只有顶礼膜拜了。更有甚者,教育界还流传着另一个口号: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呵呵,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口号的实质贬低了老师,宠坏了学生。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经充分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 规则内容: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第四条(职责要求)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

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 第五条(实施原则)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育人为本。应当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规律,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 (二)合法合规。应当以事先公布的规则为依据,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遵循法治原则,程序正当、客观公正。 (三)过罚适当。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四)保障安全。应当事先了解学生行为动机、判断行为性质,并注意方式、场所和环境的安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六条(一般惩戒)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运动要求; (四)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 (五)暂扣学生用以违反纪律、扰乱秩序或者违规携带的物品;

关于小学教育惩罚问题论文报告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小学教育惩罚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徐翩翩学号: 1401032101010 专业: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陈芬萍 填表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1.1 国外现状[1] (1) 1.1.2 国内现状 (1) 1.1.3 存在的问题 (2)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2.1. 研究的目的 (3) 2.2. 研究意义 (3) 3. 小学教育惩罚问题研究内容 (5) 3.1 小学教育惩罚的界定 (5) 3.2 惩罚原则[4] (5) 3.3 奖励原则 (6) 3.4 小学生对教育惩罚的感受 (8) 3.4.1 对不同惩罚类型的感受 (8) 3.4.2 对自身受惩罚的感受 (9) 3.4.3 小学生对教育惩罚的理论认识和实际间的差异 (9) 4. 小学教育惩罚的技术方法 (10) 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教育惩罚作为小学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之一。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惩罚逐渐体现出教育价值或“教育性”。教育惩罚的价值,主要反映在惩罚的目的、过程与效果之中。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使受教育者意识到所犯错误,矫正其不良行为;其实施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教育性,其人道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惩罚阶段,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现在人们对教育惩罚在理论上认识很模糊,在实践中不知如何科学有效的操作。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对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进行研究。即首先弄清什么是教育惩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总结出最佳的惩罚方案。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惩罚、问题、策略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论教育惩罚的意义及其实现 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诚然,从带有惩罚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然而,赏识教育无节制地泛滥却带给我们的教育另外一种危机——惩罚教育的缺失。对于惩罚,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偏颇。因此,对惩罚的本质和作用需做理论上的探讨,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教育惩罚的涵义 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批评或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教育惩罚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在学校中,针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批评或处分(不包括体罚),以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狭义的惩罚与奖励相对,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改正缺点

和错误。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广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包括体罚(变相体罚)在内的惩罚。如有的教师使用体罚、讽刺、挖苦等惩罚来达到教育目的,这是现代教育所不允许的。 二、对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狭义的惩罚与体罚的区别 狭义的惩罚与体罚的区别:一是程度不同。惩罚引起的是一种不愉快感;而体罚所引起的是身心的痛苦。二是手段不同。惩罚是以对事物或活动的否定、限制或剥夺可接受的方式来达到受罚者行为可能的变化;而体罚则是采取击打或者限制身体自由等强制性手段,来使受罚者行为达到可能的变化。三是影响不同。惩罚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造成的是受教育者行为的变化,甚至心灵的可能转变;而体罚虽然可能引起受罚者行为的改变或限制,但对学生的身心却造成了伤害,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惩罚与尊重的关系 从教育伦理上说,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罚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学生教育中需要爱的惩罚

学生教育中需要爱的惩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生教育中需要爱的惩罚 沛县树人小学:邹晋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浪潮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更多的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赏识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教室里表扬声不断,学生们笑容满面,家长满意度也有所提高。难道惩罚作为古老的教育手段沿用至今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吗关键词:爱的惩罚惩罚制度教师学生 一、是否需要惩罚 随着新课改的浪潮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更多的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赏识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教室里表扬声不断,学生们个个笑容满面,家长满意度也有所提高。难道惩罚作为古老的教育手段真的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吗难道使用惩罚的教师都是师德和教育水平低下、粗暴的的教师吗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处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引诱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自由度较大的环境中,他们不喜欢顺从权威,因而现代教育提倡人性化,提倡“赏识与激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错误,心灵受到震撼,故应首选显爱的惩罚。 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着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仍然认为:儿童是一个人,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杜威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

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国家二级咨询师郭爱桂:惩罚可以是减少零花钱等物质上的惩戒,也可以是诸如减少孩子看动画片时间等精神上的惩戒,还可以是体罚等身体或心理伤害方面的惩戒。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有难度的教育技巧,倘若掌握不好分寸,就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学生是需要严格要求的,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甚至严厉批评,不能放任不管,或者一味迁就。但是要求和批评都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尊重学生,认为他是会改正错误的,然后再批评他,他就会理解并接受你的批评。惩罚,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才会有效。 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明文规定教师可以使用惩罚,例如,韩国允许教师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英国允许教师对8岁及以上的学生进行打手心的惩罚(百度)。 鉴于以上,教育学生使用惩罚是有必要的。其实,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我们许多一线教师也都曾有过成功的惩罚经历。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有其特定的意义。 第一,通过惩罚,可以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其他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维护他们的学习权利。

2018年小学语文论文教育需要惩戒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教育需要惩戒——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人教版新课标 教育需要体罚 反对体罚的意见主要是指责,只关注体罚了会怎么样?而不考虑不体罚会怎么样?不体罚又怎么办?其实,教育需要体罚,是教育的职能和本质所决定的。 (一)教育职能决定教育需要体罚 教育的职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将少年儿童逐步社会化,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有法律意识,要遵纪守法,要遵守公共道德规则,学校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法律的雏形,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实践法治的初级阶段。成人社会有各种法律法规,对违犯法律法规的惩罚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制裁、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致剥夺生命等等,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成人是懂道理的,也是容易教育的,但也要有徒刑,要有监狱,甚至枪决,以对那些触犯刑法的人实施惩罚,让他付出代价,并教育他人。难道蹲监狱服劳刑被枪决不是体罚吗?难道对于还不甚懂道理更难教育的未成年人光凭说服教育就可以吗?还不需要体罚吗?体罚就是学校里的最高处罚,有关体罚的规定就是学生行为的底线。对学生的体罚不仅是对学生违纪的一种惩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法治教育,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当然,与成人社会一样,蹲监狱服劳刑被枪决不是目的,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证,体罚学生也是维护学校秩序的保证。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敬畏感,一种对天理圣明、法律、师长的敬畏感。没有体罚,学校何以培养学生的敬畏感?全面反对体罚的做法,不但使教师的权威消解,也会使学生毫无敬畏感,欲所欲为。那种毫无敬畏感欲所欲为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真正有害于社会的。我们总不能指望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那天一夜之间就有了法律意识,有了敬畏感,就能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教育本质决定教育需要体罚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他认为:教

小学组织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专题学习活动总结

小学组织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专题学习活动总结教育惩戒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近日,根据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安排,我校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学习活动。 一、会议学习,明规则 1月4日下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件专题学习会议在学校多媒体功能教室召开。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副校长主持,副校长传达了《规则》精神和实施细则,并布置各级部要进一步对《规则》进行重点研读和个人自学。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通过具体事例对文件内容做了详细的解读,并警示全体教职工要学规则、守规则。他指出惩戒是基于教育目的,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变错误的教育行为,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一种有“标准" 的惩戒。 二、组内讨论,议规则 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规则》的相关学习资料,并撰写了学习体会。各级部又进行了集体讨论。讨论中,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对《规则》中不同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且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规则》的出台,赋予了教师教育的权力,同时也对教师行为进行了明确的

约束。老师们各自思考的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火花。 三、自主学习,懂规则 会后,老师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了《规则》从起草到出台经历的过程以及教育部对《规则》的权威解读,对《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且写下了各自的学习感想和体会。 《规则》将于2021年3月正式实施,本次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明确了惩戒的原则、措施及需注意的问题,扫清了老师们的疑点,厘清了惩戒边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规则》的科学实施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学习对我校教师贯彻落实《规则》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惩罚教育的价值及其运用

2009年11月第28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Nov .2009Vol .28No .11 收稿日期:2009-09-10 作者简介:赵冬(1982-),男,河北保定人,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学政治理论教学论研究。 惩罚教育的价值及其运用 赵 冬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制裁或惩戒,是享有相关权利的人们为了保证社会规范和法律的有效性,对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采取的措施。教育者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惩罚。随着“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大面积推广,人们对惩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责难,把惩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棍棒教育”,这严重地损害了教育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惩罚教育;价值;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1-0022-03 一、惩罚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来自教育思想史的证明 17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 “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来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1] 夸美纽斯是反对体罚这样极端的惩罚形式的,他不希望学校充满着呼号和鞭挞的声音,但是同时他也对合理的惩罚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法国思想家爱米尔?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论述了纪律的重要性,认为纪律是道德的三大要素之一,而惩罚是维护和形成纪律的重要保障,“纪律在学校道德的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上文已经表明,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逐渐为违规行为所侵蚀。所以,非常真实的情况是,惩罚具有补偿作用,可以纠正因过 错而产生的恶。”[2]123 以尊重儿童著称的杜威也仍然认为: “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 的教育。”[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培养 真正的人,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他指出:“善并不总是愉快的, 它有时像腊月里寒风那样凛冽而刺骨。”[4]204教师对学生的 善不总是表现为温和的方式,必要的时候是需要惩罚的,合理的、正当的惩罚也是一种善,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任何一种责备、惩罚、既是为了社会的福利,也是为了大家惩罚 的那个人的福利。大家一边惩罚你,一边希望你好。”[4]39与 苏霍姆林斯基同时代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 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5]教师在需 要惩罚的时候不惩罚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谴责的语 言———这是教育者最大的、无可比拟的责任。” [4]207 中国德育专家鲁洁先生认为现在社会的人不是单子式地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共生性存在。教育要使学生能够适应这种人类的存在形式,因此学生应该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和法律,对于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从中外教育思想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惩罚的作用和价值,在现在社会,惩罚是有可能具有存在的价值基础的。在学校教育中盲目地反对惩罚是不客观的。 (二)法律和逻辑方面的证明 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教育中的惩罚,禁止的只是惩罚的极端形式———体罚。1993年《教师法》明文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2006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有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是,在不体罚的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 在我国法律、法规中,体罚学生是绝对被禁止的,但是并没有禁止惩罚学生,法律禁止的只是不合理的、不人道的特定惩罚形式。教育惩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的责备、隔离、剥夺某种权利、没收、警告、处分、留校察看、开除等。“教育惩罚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往往是惩罚的不当使用, 而不是惩罚本身的问题。” [6] 在教育中我们往往看重奖赏的作用,从逻辑上看,奖赏 — 22—

(最新)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理论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 这样一来,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戒?如果需要,教师该如何惩戒?惩戒的边界在哪里?一、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曾记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是的,现今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适应集体领域和社会规范,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所以说,惩戒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惩戒教育缺失就会引起学生、老师、家长的行为失范。 1.惩戒教育缺失引起学生行为失范。 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工作十不准》《教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推出,将我们这些可爱的祖国花朵呵护得无微不至。 一时间惩戒和体罚成了教育的忌讳,令人谈罚色变,惩戒教 1 / 6

育也成了无人敢碰的高压线,学生也恰恰抓住了大多数老师的这种心态,以致行为失范。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其中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能够在课堂中把一节课平安讲下来的老师就已经很优秀了,其中一些新教师和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的老教师对课堂中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没办法。 还有一些学生无故旷课达到好几十节,学校先是口头警告,再是纪律处分,就是不能突破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的界限,学生也似乎看准了这一点,才会肆无忌惮地无故旷课。 更有甚者是学校中出现的敲诈勒索,为义气、为爱情而展开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 以上的这些学生的行为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却有相当部分归结于惩戒教育的缺失。 其实,真正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有效,于是就充满了惩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2.惩戒教育缺失引起教师行为失范。 2008 年 6 月 12 日上午 10 点多钟,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

对小学生的惩罚办法

小学怎样惩罚学生 1、孤立法。当学生出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铲除学生不做作业的土壤,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千万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生成小团体,任其蔓延。应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2、冷处理和热处理。“冷处理”,即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先不忙处理,先观察、了解一番,旁敲侧击,激起他(她)内心的涟漪。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他们能从教师的言行中悟出自己的失误,进行反省自纠。“热处理”,一般运用于自我意识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一般还未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害处。或是明明知道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对这样的同学,就应大喝一声,当头一棒。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强火力”攻击,令其幡然醒悟,“悔过自新”。 3、赏识法。即夸优点。如有一男生,人比较聪明,但常常自以为是。他自认为:“我会了为什么还要做?”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但课堂作业能及时完成。对此,老师针对他书读得好,声音响亮有感情这一优点,在班里封他为“朗读大王”。每次早读课都让他领读,他也尽心尽职。老师常常在班里表扬他,培养他的自信心。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要是再不做作业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从此同,冰把他不做作业这一毛病根治了。 4、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能与老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才会向老师诉说,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如有一男生,长得人高马大,较聪明,看问题比较敏锐。因其发育早,已有成人意识,渐渐地无端生出一些烦恼。近来不知怎么回事,有了急剧变化。最明显的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总找理由推托。班主任王老师不是粗暴地训斥,而是与其促膝谈心,采用暗喻式点拨他。说他以前在老师眼里,是一只香喷喷的红苹果,现在所犯的错误就像是红苹果里钻进了一条毛毛虫。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红苹果就会慢慢变成烂苹果。该生深受触动,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的关爱和信任。 5、构建家校联络网。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时,我们非常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教育部2020年12月颁布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第三条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第四条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第五条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有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听证。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 第六条学校应当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以及其他适当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讲解校规校纪。未经公布的校规校纪不得施行。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负责确定可适用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育惩戒的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等。 第七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 (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学生实施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以下教育惩戒: (一)点名批评;

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e18423490.html, 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 作者:马文花 来源:《新课程·上旬》2020年第08期 摘要:惩罚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和怀疑。从小学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现状調查入手,分析了教育惩罚中合理惩罚问题的本质和表现,提出了教育教学中使用合理教育惩罚的条件和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惩罚教育;合理惩罚 当前小学教育中,赏识教育观念几乎占据主流位置,教育惩罚只是作为偶尔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手段。然而,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推崇赏识教育,而忽视了惩罚教育的作用,这样是否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这两种教育理念是否相对立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明确合理惩罚的概念以及对怎样施行合理惩罚提出建议。 一、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的概念界定 对于惩罚的定义,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类学科的词典、文献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笔者摘录了其中一种解释:“惩罚即惩戒,惩治过错,警戒将来”[1]。 在本论文中笔者所讨论的合理惩罚是针对小学教育这一特定教育阶段提出的,笔者认为合理惩罚是指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所采取的,一种不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适当的否定性评价或强制性使其改正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小学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方法和样本选择 笔者以我校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对我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经随机抽样选择教师样本60份,学生样本80份。本次调查发放教师问卷6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8份。学生样本80份,回收有效样72份。同时对一至六年级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笔者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惩罚现象进行了分析。 (1)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

浅谈教育的惩罚

浅谈教育的惩罚 教育惩罚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 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1】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惩罚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是指教育者或教育集体有意施加的足以影响受教育者生理、物质或精神需要满足程度的举 措。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类型 从惩罚是否具有合理性来看,可分为合理的惩罚与不合理的惩罚两类。合理的惩罚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首先,具有合法性。就是指应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惩罚。其次,具有教育性。惩罚应符合教育要求,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罚本身。要充分考虑实施惩罚的时间、地点、情境、学生的个性及心理承受力等。第二,符合道德规范。惩罚应在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由此可知,既是合法的、合道德的,又具有教育性的惩罚是合理的惩罚。除此之外,合理的惩罚必须指向被惩罚者的过错行为并在惩罚实施后起到一定的警示或对过错行为的遏制作用。不合理的惩罚笔者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不合法性,是指惩罚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体罚是违法行为。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其次,不合道德性,是指有些教师不体罚学生,而是嘲讽、挖苦和歧视学生,抑或是暴露学生的稳私、践踏学生的自尊等。1984年发

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第4条规定:教师应该不歧视、讽刺学生。再次,不合教育性,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假使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惩罚,但具体到学生个体身上不一定都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样的惩罚,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合适的,能够达到教育效果,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不但没有教育作用还可能产生相反作用。例如,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当众受到严厉批评,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过错,甚至心灵受到震憾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然而,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或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的惩罚只会加剧其反对情绪。相反,私下的教育惩罚或许更适合于他们,更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改正。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合教育性的惩罚,其实,这种惩罚与前两种惩罚危害性同样大。 从惩罚的动机看,笔者认为可将惩罚分为以下四种。即报应性惩罚、恕道性惩罚、感化性惩罚、惩戒性惩罚。首先,报应性惩罚,“是通过向违纪学生施加相应的痛苦体验,企图达到使其赎罪的目的。关注的是违纪学生的不端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之程度。这种惩罚方式追求的是一种以恶报恶的对等关系。”【3】即对别人作恶就是对自己作恶,似乎要让被惩罚者明白害人如害己的道理。然而,殊不知以此逻辑推断,报应性的惩罚会给违纪学生带来痛苦,这也是一种恶。所以这种以恶报恶的惩罚又是不道德的。因为惩罚的本质是矫正过错行为而非抵罪。其次,恕道性惩罚,是指教育者以宽仁之道对学生的过错行为实施的惩罚。摒弃了对过错人强行施加痛苦体验,而是用宽容的态度和讲道理的方法。第三,感化性惩

教育需要惩罚

教育需要惩罚 内容摘要:近日,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提出了“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的观点:虽然“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关键词:体罚惩罚教育惩罚教育 正文: 体罚、惩戒、惩罚,谁要想把其中的是非曲直弄个一清二楚的话,简直比走出沼泽地更让人筋疲力尽。然而,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却让我不得不直面它们,进而苦苦思索。事情是这样的:本校的一个班级以上课秩序混乱,顶撞老师而出名。前任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任课老师纷纷抱怨。本学期换了位男教师后,针对班级中一小撮爱讲脏话、爱发脾气、不爱作业的男生下了一剂猛药,多次在教室、办公室进行带有惩罚的教育,效果非常好:早操、眼保健操、晨读井然有序,各科老师上课的秩序也日渐好转。最近,该班还在年级的学科竞赛中夺得第一名。该教师的教育方式如果让家长和领导看见,绝对逃不脱变相体罚的罪名,但这种所谓的“变相体罚”却拯救了一个班级。这件事深深地刺激着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需要惩罚。 一、惩罚不是体罚 我认为,与其说是变相体罚,不如说是惩罚更合适。根据教育学原理,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老师、领导、记者、家长,都不同程度地把两者混淆了。以至于把惩罚也当作体罚或变相体罚大加指责,吓得教师不敢惩罚学生,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了。 惩罚和体罚的区别在哪里呢?惩罚是不是教育允许的,对学生的伤害较轻;体罚是《教师法》明令禁止的,对学生的伤害较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惩罚是理性的,往往经过慎重考虑才实施;体罚是非理性的,常常是一时冲动下的蛮干。 当然,惩罚也有个限度,过了这个限度,量变引起质变,就成了体罚。比如词语抄五遍,属于正常的作业范围,抄五十遍,则是体罚。 国外也有惩罚。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美国学生犯错后,罚站在操场边,看同学玩耍,剥夺玩的权利。有的罚学生周六来上课,这一来也间接惩罚了家长,必须接送孩子。韩国《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教师可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体罚对象包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及所有初、高中学生。(这里的体罚改译为惩罚,似乎更合适)还有一些欧洲国家,老师不能体罚孩子,但是可以打电话叫学生家长来管教。总的说来,西方国家倾向于剥夺孩子喜爱的活动,取消孩子的权利来作为惩罚,惩罚的是孩子的心灵。亚洲国家则倾向于使学生皮肉受苦,惩罚的是孩子的肉体。俗话说,乱世用重典,对一个濒临崩溃的班级采取严厉的措施也是可取的。 二、惩罚与责任感培养 根据教师的经验,适度的惩罚胜过语重心长的教导。如一位教师反映,用说理、劝告的方法让学生不迟到,收效甚微,当老师罚学生站后,迟到的人数锐减。可能他应采取更文明的让学生喜欢的方式施教,但不能否认,惩罚是立竿见影的。 有人说,体罚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对!但惩罚能。适度的惩罚能培养学生负责的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 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在此不能评比环保星。 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 5、爱站起来的孩子,奖励你站立2分钟。进步了奖励进步星。 7、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 6、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7、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8、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 一年级的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为权威的他律阶段。但可以在现在的他律中慢慢渗透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比如,“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孩子是最棒的”等等。 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为该班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所气恼,尽管对他们提出批评,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窗外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的、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教师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不遵守纪律学生现象,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学生,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实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较轻微的过失。这些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 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年老师更因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只要每个学生都喜欢你的课,都被你的课所吸引,他也就无暇做其它小动作,自然而然的专心听你授课。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课堂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 生的方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 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在此不能评比环保星。 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 5、爱站起来的孩子,奖励你站立2分钟。进步了奖励进步星。 7、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 6、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7、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8、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

一年级的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为权威的他律阶段。但可以在现在的他律中慢慢渗透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比如,“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孩子是最棒的”等等。 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为该班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所气恼,尽管对他们提出批评,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窗外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的、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教师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不遵守纪律学生现象,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学生,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实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较轻微的过失。这些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 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年老师更因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只要每个学生都喜欢你的课,都被你的课所吸引,他也就无暇做其它小动作,自然而然的专心听你授课。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课堂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怎样惩罚学生教师如何合理惩罚学生 教师应该怎样惩罚学生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这绝对是真理!但当法律规定不得体罚学生后,教师还有什么方式惩罚那些应该受到惩罚的学生吗无论你用的是"体罚"还是"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惩罚方式,都必定会与"体罚"相关,即使没有打他,没有罚站,让他抄书还是"变相体罚"呢! 我们的制度是一个不讲究现实的制度,这点你得承认!规定是这样,但是做下来,在法律面前却有很多的情面,还挂着"法律无情,人有情"的谬论!在体罚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情况下,出了一个"不得体罚学生"的法律条文. 而家长对体罚的态度是:"如果这是为了孩子们好,稍微的体罚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另一种观点: "我都不会舍得罚我的孩子,你凭什么罚他"在这样的法律与这样的家长面前,教师是最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