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乌头的中毒症状及解救

中药乌头的中毒症状及解救

中药乌头的中毒症状及解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药乌头的中毒症状及解救

导语:乌头类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亦有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3天后发生的。

中毒症状:

由于对颜面神经及四肢更为敏感,故首先感到唇舌辛辣、灼热、继而发痒麻木,从指尖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全身,痛觉减弱或消失,感到头昏眼花、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偶有血样便、耳鸣、复视、瞳孔先缩小后放大,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心慌气急、心动过缓及心律失常,多源性频繁的过早搏动,二联律,或有心音减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出汗、体温下降,房室脱节、完全性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低电压ST段改变,T波变平(由于心室肌弥漫性传导障碍,心肌复极不一致形成激动折返,发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动能不全,甚至发生阿斯综合症,此时可能出现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肌体发硬、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呼吸因痉挛而窒息、继而衰竭至死。

为迅速做出诊断以便及时抢救,有人认为只要符合下列3个条件中的1、2两条或1、3两条即可诊断为乌头或附子中毒:

1.有内服夫子或乌头类药物史。

2.服药半小时左右开始口唇舌、四肢乃至全身发麻、头昏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心跳气短、恶心呕吐、神昏、语言不清、流涎。

3.心律不齐等心脏方面的症状。

解救方法:

1.在早期应尽快催吐,并立即用1:2000~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及救治

1.乌头类药物 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 ②中成药: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中毒表现:口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过量;煎煮不当;配伍或制剂不当;个体差异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②肌注阿托品O.5~1.O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③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④中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生姜等煎汤内服。 2、洋地黄类药物 如夹竹桃、万年青。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各种类型的心律失

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中药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3、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等。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量静脉输液。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或浓茶。 ②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氯化钾等。 ③中药治疗可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4.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中毒机理:士的宁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则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感觉中枢的机能。

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配合

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0-05-01T01:46:11.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赵学真 [导读] 对乌头碱中毒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赵学真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广西柳州 54500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73-02 【摘要】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配合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5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病愈出院。结论对乌头碱中毒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急救护理配合 乌头碱属毛莨科植物,主根称乌头,旁根称附子,为常用的中药。这类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各种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均有良好效果。但由于该类中药毒性较大,若用之不当,容易发生中毒。乌头碱吸收迅速,服药后可在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其对心脏有强烈毒性,除通过兴奋迷走中枢,抑制窦房结,减慢心率外还直接作用于心脏,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有报道,人口服乌头碱0.12mg即可中毒,3~5mg可使人致死[1]。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了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了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72岁,平均62岁。中毒原因均为饮用乌头碱类植物泡制的药酒所致,其中1例为误服。服用药酒约20ml~100ml,服药后5~30min出现症状。所有患者均由120出诊接回,均在出现症状10min~1h内就诊。5例患者均诉唇、舌、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床边心电图显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其中3例患者还出现了短暂意识障碍。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归纳总结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配合对急救成功率的影响。 2 结果 5例患者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收住急诊ICU 3~8天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一般情况好;脉搏平稳,节律整齐;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律失常消失,为窦性心律,均治愈出院。 3 急诊救治及护理配合 3.1 洗胃洗胃应迅速有效,彻底清除毒物。立即准备大量等渗温盐水,温度控制在25~28℃,洗胃前先抽尽胃内容物。洗胃时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采用低压、少量反复注洗,每次洗胃液为200ml,直到洗出液澄清为止。此法可避免由于注洗液过多而产生急性胃扩张,使胃内压力上升,增加毒物吸收。同时,本组患者年龄较大,且有意识障碍者,低压注洗可明显减少洗胃过程中呕吐物误吸致肺部并发症。洗胃完毕后静脉应用奥美拉唑加强护胃治疗。 3.2 心电监护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病情重,进展快,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其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本组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室性心律失常,所以特别强调心电监护的重要性。由专职护士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心电图的出现及时记录,并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这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监测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需注意的是,患者就诊后要立即接上监护仪,洗胃、用药等操作须在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 3.3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护胃,护心、脑、肾等药物治疗。使用速尿,地塞米松以加速毒物排出,对意识丧失及水电解质失衡者及时使用纳洛酮催醒,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阿托品可减轻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兴奋窦房结及传导系统,提高窦性心律,抑制异位低频室性搏动,因此,对乌头类中药中毒的患者应当早期、足量、反复给予阿托品[2]。利多卡因是治疗乌头碱类中药中毒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3]。因此迅速给予大剂量阿托品、利多卡因是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关键。本组5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未发生室速、室颤等现象。 3.4 严密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心率、心律变化情况,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及采集各种标本,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同时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器械置于床边,尤其是除颤仪、呼吸机,以备随时取用。 3.5 心理护理中毒患者突然遭受病痛折磨,无论病情轻重,心理上均难以接受,故加强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必须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然后要以迅速、敏捷、熟练的操作进行急救治疗与护理,满足患者渴望生存的心理需求,使患者恐惧不安的心理得以抚慰。 3.6 健康宣教乌头碱是存在于草乌、川乌、附子等植物中的有毒成分,乌头类中药中毒均为过量用药,其中以服用此类植物浸泡的药酒引起最为多见。民间由于自行炮制不符合要求或炮制不当,有毒成分未能破坏而导致中毒现象发生。应向患者及家属广泛宣传乌头碱类药草加工炮制不当对人体的危害,须慎用此药,并避免私自饮用该类中药植物浸泡的药酒。 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掌握其中毒原理及临床表现,采取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符华林.我国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4,27(2):149. [2] 张福才.大剂量阿托品抢救乌头碱中毒体会[J].中国乡村医生,1997,4(12):18. [3] 何天勤,刘泽辉.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6例报告[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6):524.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13-09-10T09:54:18.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赵文婷袁颖 [导读] 综上所述,三种乌头类中药所含的有毒成分既是其药理作用的基础,又是引起其中毒的根源。 赵文婷袁颖(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03) 【摘要】附子、川乌、草乌是是常用的乌头类中药,这类中药大多有毒性。本文旨在从古文献记载、化学及药理研究、临床毒性反应报道等方面阐述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为客观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28-02 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其品种在我国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品种约有44种。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多具有散寒止痛作用,可用于风寒湿痹痛。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 1.1 附子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白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例如: 《本草备要》载:“(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新修本草》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 川乌 《金匮要略》中,含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历代本草中也有对川乌毒性的不少记载。如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专《神农本草经》说道:“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本草纲目》也记载道:“气味辛,温,有大毒。”可见其毒性是相当大的。 1.3 草乌 关于草乌最早记载于《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中。书中首次提到了“草乌头”,说明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有了“草乌头”之名。之后五代时期的后唐药师侯宁极著作的《药谱》一书中,也对草乌头做了介绍。 《本草纲目》中记道:“(草乌)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同时李时珍特别强调:“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可见草乌的毒性是非常之强的。 2、现代医学对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极探索了这三种中药在诸多方面的毒性表现。 2.1 化学成份 乌头类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也是附子的主要的毒性成分[1-3]。在乌头类生物碱中,双酯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毒性成分,如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有报道口服这类双酯类生物碱3-4mg,就可以致人死亡[4]。川乌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对心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易引起心律失常。乌头碱的中毒量为0.2mg,而其致死量仅2.0-4.0mg。草乌易经胃肠道吸收,毒性反应出现非常迅速,一般3-4.5g的草乌就能引起中毒反应,其所含的乌头碱仅需0.2 mg就可引起中毒,3-5mg的剂量就有可能是致命的[5-6]。 2.2 毒性反应 附子中毒临床症状多为口舌及肢体麻木,呼吸困难,胸闷,烦躁不安,咽喉、食管、胃均有烧灼感,进而出现心慌、心悸、呆滞等症状,同时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中毒症状中最为突出体征就是心律失常,主要是引起为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症状[7-9]。服用乌头类中药发生中毒反应后,其中毒的轻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对脏器的损伤也各有不同。据临床研究,服药后最快10s或1-2min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而有的则在4天左右才出现[10- 13]。有报道[14]患者在服用含生川乌(先煎)12g的复方汤剂之后,在4天后出现皮肤蚁走感,在第五天空腹服1剂后才出现严重中毒反应。亦有报道服用含乌头类复方(先煎40min)含川乌、草乌各10g以上,在数月后才出现较严重精神症状,之后的对症治疗后痊愈。而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在服药后10min-2h就能出现中毒反应[14- 15]。 2.3 中毒机制 附子、川乌、草乌的中毒机制是通过先兴奋后抑制神经系统起作用的[16],其毒性主要是对心脏和神经的损害。乌头类生物碱首先是引起感觉横纹肌、心肌、神经末梢及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发生对上述各部分的抑制,进而产生麻痹而发生毒性作用。草乌在临床上中毒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脏毒性。刘刚等人[17]对出现急性草乌中毒时的血浆中的有毒成分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的动物在口服草乌乙醇提取物后,出现快速心律不齐,同时出现了血压下降的进行性加重趋势。庞嶷[18]报道了数例因错误服用草乌汤而引起心脏毒性的情况。何晓娟等学者[19-20]从肌肉的耐力、自发活动以及学习和记忆方面对草乌引起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草乌剂量为0.229、0.458、0.916g生药/ml时,小鼠精神神经系统没有出现毒性。 2.4 讨论 由于乌头类中药具有较强的毒性,所以在临床应用时,首先要确保乌头类药物的用药安全。在临床使用时,严格控制剂量,应当采取小量渐增的方法,做到中病即止,以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要考虑个体差异,选择合适剂量,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由于乌头类中药毒性

急性乌头碱中毒综合救治的探讨

急性乌头碱中毒综合救治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救治的综合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2年笔者所在科收治的6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救治措施。结果:65例患者,6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1例遗留后遗症,治愈率96.9%。结论:彻底清除毒物、联合应用阿托品和胺碘酮等药物抗心律失常、及时除颤和复律,防治并发症,是急性乌头碱中毒抢救成功的最佳治疗措施。 标签:乌头碱中毒;综合救治 祖国医学认为乌头有祛风除湿、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中医常用乌头类中草药治疗风寒湿痹等病症,民间也作为食补药材。乌头类植物的主要含剧毒的乌头碱,易引起严重室性紊乱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常因炮制不当、用药过量、外药内服、自杀等原因导致急性中毒,中毒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无特效解毒剂,需采取综合治疗,现就笔者所在科2009-2012年救治的6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雪上一枝蒿、乌头泡酒中毒38例,附片、乌头煎药中毒15例,草乌炖肉中毒12例。全部病例中,男48例,女17例,年龄24~75岁,平均49岁。所有病例均为口服中毒,服药至就诊时间1~5 h。 1.2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发麻,渐至四肢和全身麻木、紧束感;头昏、头晕、心悸、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和出汗等症状。65例均出现心律失常,21例出现休克,4例出现昏迷,5例呼吸衰竭。 1.3 心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或(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8例,心室扑动和心室纤颤8例;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或房室传导阻滞16例;频发房性早搏或(和)阵发性房性发动过速9例;房颤1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在病情演变过程中,以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在同一患者重叠、交叉并存,变化多样。 1.4 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洗胃、利尿、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均使用阿托品,阿托品0.5~1 mg静脉注射,间歇0.5~4 h重复,直到胆碱能症状消失,总量为2~6 mg。6例使用阿托品后心律失常即得到控制。其他59例患者均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34例,用法:首剂150 mg静脉注射,有效后以1 mg/min静滴维持,6 h后以0.5 mg/min维持,直到心律失常纠正后减量停药,无效或维持量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反复时再追加负荷量150 mg。利多卡因治疗9例,用法:首剂1~2 mg/kg静脉注射,有效后以1~4 mg/min静滴维持,直到心律失常纠正后减量停药,无效或维持量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反复时再追加负荷量50~100 mg。胺碘酮加利多卡因13例,胺碘酮、利多卡因和盐酸普罗帕酮三者联用3例,普罗帕酮首剂70 mg静脉注射,有效后以0.3~0.5 mg/min 静滴维持,直到心律失常纠正后减量停药。9例休克患者经阿托品、抗心律失常

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和护理 培训对象:日期: 主讲人:地点: 参加人员: 一、中草药中毒的解救 中毒反应一旦确诊后,必须迅速根据以下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抢救。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1)脱离中毒现场:对吸入中毒应及时脱离现场。去除污染衣物。 (2)体表的冲洗:清洗中毒部位如皮肤或黏膜,用清水充分洗涤。如炮制野烟时,其毒液入眼会引起失明,一旦毒液接触皮肤、黏膜即快速用清水冲洗。 (3)局部处理:中草药在其采集、生产、炮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若是有毒物直接接触局部的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以尽可能地排毒。如在采集全蝎时,被其蜇伤,应立即拔出残留刺针,用1:5000高锰酸钾或者3%氨水冲洗伤口,继以火罐拔吸毒液,再用0.5%普鲁卡因做封闭注射,或用明矾末以米醋调匀外敷,或将大青叶、半边莲捣烂外敷。 2.快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

清洗中毒部位如皮肤表面或黏膜,用清水充分洗涤,对于非水溶性的毒物,则可选用适当溶剂;口服药物中毒,在服药后4~6小时内首选洗胃,不易洗胃时,可用机械法刺激喉咙部进行催吐,并配合使用催吐剂;洗胃或催吐后给患者服用碳粉20~30g,以减少毒物经消化道的吸收;也可让患者喝浓茶(其中的鞣酸可与毒生物碱或重金属结合形成沉淀物),阻止人体对毒素的吸收;为了迅速排出已进入肠道毒素或残留于肠道的毒素,可采用25%~50%的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口服导泻或使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高压灌肠;如果有毒中草药可以腐蚀肠黏膜时,应先让患者服下植物油、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等,以保护肠黏膜。 3.加速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和解毒 如果有毒药物部分已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和组织时,必须进行解毒和加速已吸收毒物排出的处理。可根据中毒药物性状、成分、作用的组织器官而选择不同的解毒方法和解毒剂,如应用利尿剂、解毒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药解毒剂等。最常用的中药解毒剂有: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如果确知中毒药物名称时,可根据中药的“相杀”、“相畏”配伍原则,使用中药解毒,如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半夏畏生姜等。 4.对症处理 由于中药种类多、成分复杂及中药中毒剂量、中毒方式、处理时间的差异,中毒反应各有不同,同时,药物不同成分对不同组织、不同器官、不同系统的亲和力不同,出现症状也有不同,特别是无特效

急性乌头碱中毒32例治疗体会

急性乌头碱中毒32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3-05-24T10:31:41.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奕 [导读] 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3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张奕(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云南迪庆 674400) 【中图分类号】R58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67-02 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3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46.3±13.6岁。其中17例患者为自配药酒而中毒;2例患者为秋冬季无病而煮食致中毒;2例为煎服乌头碱类中草药方法不当中毒;5例患者为服用含乌头碱类药物过量而中毒;12例患者为生气后自服中毒。用药至中毒症状出现时间最短为1/4h,最长者为4h,多在1/2~1h内出现中毒症状。口唇、舌、肢体麻木28例,多汗、流延、瞳孔缩小7例,恶心、呕吐、腹痛5例。心悸、胸闷、呼吸困难5例,血压下降6例,昏迷3例,抽搐、肺水肿、心脏骤停各1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有26例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频发室性早搏8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间断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各l例,室颤1例,心脏骤停1例,其中2种以上心律失常同时存在者6例。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在入院后常规检查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电解质,结果有异常者定期复查。发现13例心肌酶升高,低钾血症9例。低钠血症5例,低氯血症3例。 1.2治疗①清除毒物及减少毒物吸收。②在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行心电监护。③单味中药甘草水煎分次口服,昏迷者鼻饲给予。④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的发生。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自由基清除剂、镇静剂,同时应用纳洛酮以达到促醒、对抗酒精中毒的作用;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等措施积极抢救生命。 2 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治愈,救治成功率9.38。死亡2例,其中1例女性,56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及高血压病史,入院后3h出现室颤、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另外l例男性,37岁,晚餐时煮食量大,深夜家属发现送来院已经呼吸、心跳停止。 3 讨论 3.1乌头碱中毒机制乌头碱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口服0.2mg即能使人中毒,口服3~5mg或20~50mg乌头酊即可致死。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①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乌头碱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无髓神经纤维,与钙离子争夺膜上磷脂结合,阻止了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需的内流,从而组断了神经冲动和传导,造成感觉、运动障碍,甚至中枢麻痹。麻痹延髓中枢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麻痹运动中枢使肢体运动障碍,从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②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是毒物直接作用于心肌,并兴奋迷走神经。研究表明,乌头碱可通过激动钠离子通道,增加钠离子内流.引起心肌后除极,大剂量可激动交感神经,增加异位起搏点的兴奋,部分心肌兴奋性增高,致心律失常,甚至窒颤死亡。兴奋迷走神经,使节后纤维释放大量乙酰胆碱,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使窦房结功能抑制,产生窭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3.2乌头碱中毒的救治①加快毒物排泄,洗胃、催吐、导泻、补液促排泄。我们观察到用10%大黄水或大承气汤煎剂导泻的效果优于硫酸镁、硫酸钠、甘露醇,导泻后一般经过4~6h患者均可排便。大黄的药理作用促进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但泻下通便宜生用。大承气汤(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6g),可促进肠管蠕动,增加肠张力。促进胃液分泌,在此发挥导泻作用。②阿托品的应用:能够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从而抑制异位起搏点,恢复窦性心律;同时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对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有良好疗效。另外阿托品又能缓解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发挥抗胆碱作用而治疗肺水肿。阿托品的应用原则:早期、足量、反复、维持,同时也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在观察中应用,应用中观察.防止出现阿托品中毒。③对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无效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电复律积极处理。胺碘酮应用时应注意其半衰期长,有潜在加重传导阻滞的副作用。④甘草含有甘草酸、甘草甜素等三萜皂苷和甘草素等多种黄酮类。甘草降低乌头碱毒性的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对乌头碱有控释和促进水解的双重作用,在救治急性乌头碱巾毒时有良好的解毒作用。⑤对症处理:由于急性乌头碱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在救治时应积极纠正休克,防治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也优显蕈要。急性乌头碱巾毒是急诊的常见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情危重,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行健康教育.乌头碱一般经煎煮3~4h其毒性基本消失。同时也必须强调合理、规范使用乌头碱类药物,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蕾,钮善福,蔡眏云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哀竭患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增刊):41-46.

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_乌头类方剂研究_张林

129 第13卷 第8期 2011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8 Aug .,2011 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乌头类方剂研究 张林,吴晓丹,杨勇,白晶,王坦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北京 100029) 收稿日期:2011-05-16 作者简介:张林(1980-),女,山东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方剂学理论与临床研究。通讯作者:白晶(1955-),女,北京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方剂学实验研究。E-mail:baijingldq@https://www.doczj.com/doc/fe18040710.html,。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作为中医方剂的经典 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多种病证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对于疼痛一证的治疗上,张仲景更是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原因的痛证,创立了多首配伍精当、疗效斐然的方剂。根据病证的不同,仲景灵活选用多种药物治疗疼痛,如桂枝、大黄、附子等。仲景常以桂枝配伍各类药物,治疗各类疼痛。笔者曾撰文专门探讨了桂枝类及大黄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1]。仲景以三承气汤及其他一些以大黄为主药的方剂,治疗瘀血留滞所导致的疼痛,大黄类方剂集中体现了张仲景“下法”治疗疼痛的特色[2]。对于寒瘀致痛的患者,仲景亦大黄、附子并用,大黄附子汤在疼痛治疗方面应用甚广,如以大黄附子汤热敷治疗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痛及身体偏侧疼痛等[3-4]。 附子与乌头因其大辛大热之性,在治疗寒痛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文将附子、乌头类方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治疗疼痛的方剂做以总结,希望能深入了解经方在疼痛治疗方面的组方规律,并为临床的疼痛治疗提供组方遣药的思路。 附子、乌头类方是一组以附子和乌头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仲景常用其治疗以寒邪为主的疼痛。本类方剂在仲景原书中数量众多,包括(1)附子汤;(2)桂枝附子汤;(3)白术附子汤;(4)甘草附子汤;(5)大黄附子汤;(6)真武汤;(7)四逆汤;(8)通脉四逆汤;(9)附子粳米汤;(10)大乌头煎;(11)乌头赤石脂丸;(12)乌头汤;(13)乌头桂枝汤;(14)九痛丸等。 1 附子类方 1.1 附子汤既温且补治虚痛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 “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此证为少阴阳虚,寒邪在内,肌肤骨节失温,寒湿凝滞,故身体痛、骨节痛,以附子汤扶阳温经,散寒除湿。炮附子扶真阳之虚,温经散寒而镇痛。茯苓、白术除湿止痛,利于阳气宣通。芍药制术附之温燥而护阴,和营血而通痹止痛。人参补元气以除虚,参附相伍,峻补元气,助诸药除痛之功。 附子汤既温又补,为温补少阴阳气不足常用要方,适用于因虚致病、久病致虚的痹证患者。有学者[5] 曾用附子汤治愈长达13年的定时臂痛, 本病患者起于产后,为寒、虚夹杂导致,其他药物效果甚微,而附子汤温补并用,正对病机。其他运用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的效案亦是颇多,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常能取得较好疗效[6]。 《千金要方》的附子汤是以本方加桂心、甘草,治温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拆,肉如锥刺刀割,是本方的进一步发展。 1.2 桂枝附子汤类和营缓痛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皆用附子为主药,配以桂枝、白术、甘草等药,共治风湿见表阳虚的身体骨节疼痛,乃风寒湿邪三者并祛之剂。桂枝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而通经络,白术燥湿和中而运水湿。甘草在《本经》中言其可“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尰字在《说文》中有:“胫气肿,本作瘇,从广,重声。”徐曰:“下湿地则有此疾,今文做尰。”甘草附子汤有身微肿,故以之为君。清·王子接在《绛雪园古 方选注》[7] 中提到: “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留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徐徐解救也。” 摘 要:文章总结了张仲景对于附子、乌头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病证医案对其中的代表方 剂的配伍思想及临床运用做以详细分析,同时对于乌头与附子的不同应用范围作了归纳阐释。 关键词:附子;乌头;类方;疼痛;张仲景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8- 0129- 03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zi and Wutou in the Pain Treatment of ZHANG Zhong-jing ZHANG Lin,WU Xiao-dan,YANG Yong,BAI Jing,WANG T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i and Wutou in the pain treatment of ZHANG Zhong-jing. It analy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prescriptions and clinical use in the representative Medical cases, and concludes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nge of Fuzi and Wutou. Key words:Fuzi;Wutou;Categorized Formulas;Pain;ZHANG Zhong-jing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 从陕西省周至县人喜食附子谈附子毒性的监制及安全 应用之法 薛盟举李永勤 【关键词】中药;附子;毒性监制;安全用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之药,若临床运用得当往往立起沉疴。但附子虽是疗疾之猛将,亦是大毒之品。历代医家在用附子之时,每每慎之又慎不无顾忌。至于用量,多则亦不过数钱。在临床上虽有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省周至县,当地人竟把这大毒的附子如同红薯、土豆般大量食用。 陕西省是附子的产地之一.1。周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秦岭北麓,盛产附子。当地人称附子为“乌药”。每年秋冬季节,附子收后,很多人便日食附子碗余(约200—400 g),连食数月至来年开春。笔者也系陕西省周至县人,自幼随乡俗,喜食附子,每食也以斤计。 至于该县人从何时开始食用附子,已无从考证,据一些老人

说,他们小时候就这样吃过。为何要吃 附子,当地老人们的说法是:“乌药”是一味中药,常吃可以令人身体强壮,不畏寒冷,不生疾病;如能连续吃过百日,身上连个虱子都不生。故人多喜食之,以致该县产生了一种当地独有的小吃生意,即将附子煮好后沿街叫卖,并美其名日“甜乌药”,生意甚好。买食者多是妇女和老人。所谓“甜乌药”,未食过之人初尝之,实在苦不堪食,刚一人口,便难忍其苦,随即吐出。但隔日再食,数日后就不觉苦,半月过后便觉其香甜可口,一日不食则数思之。附子有毒,当地人也都知道,但为何如此大量久食而不会中毒?究其原因,全在其加工过程:当地一般于10月前后挖取成熟附子,弃乌头(当地称为“乌药母枝”),去须根,洗净晾干,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待立冬后天气渐冷,再拿出煮食。具体煮法为:晚饭后约21时,先将一大锅水烧开后,再向沸水中倒人干净的附子,水约没附子20 cm,然后加人甘草(甘草与附子的比例约1:10)。煮约2 h后,向灶中加人几根大柴(未劈的直径约10 cm粗的树枝),让其慢慢燃烧(约能燃烧2 h),整个煎煮过程中不能再向锅中加人生水。次日早晨再食煮好的附子。煮好的附子皮色棕黑,汤呈黑色,咬开后附子为浅黄褐色。吃法如同吃汤圆般,连汤带附子一同吃下。由于知道附子若煮不好,吃了会中毒,故每次煮好待食之前,老人们便

刮骨疗毒亦毒亦药话乌头

刮骨疗毒亦毒亦药话乌头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关公攻打樊城时,魏将曹仁踞城死守,召五百名弓弩手一齐放箭。关公急勒马转身时,右臂中了一箭而翻身落马,幸被关平救回营寨。关公久历沙场,身经百战,本来右臂中箭不应翻身落马。但这一箭非同一般,回营拔出箭时,方知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活动。《三国演义》中描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此后就上演了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千古佳话。 乌头究竟是什么毒物呢?乌头乃一种中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因其主根呈倒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本品有大毒,古代作为箭毒用,其浸膏名叫“射罔”,猎人将射罔涂在箭头上,“射猎禽兽,十步即倒,中人亦死”。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来源于乌头,为栽培而得,以四川绵阳产者为多;后者来源于北乌头,为野生,故后者之毒甚于前者。乌头主根之侧而生的子根称为附子;主根长而细者称为天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都是“乌头家族”的成员,均毒性峻猛。 乌头之毒毒心脏 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非骨肉之痛,而

是毒物殃及心脏和神经系统。现代研究发现,“乌头家族”均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可抑制窦房结,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可造成心律失常乃至心跳骤停。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可能并非右臂之伤痛,而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常有报道称,有人采用乌头泡酒、草乌炖肉作为强身保健的滋补品,或用其治疗风湿等病症,却由于炮制不善或用量过大而发生中毒,因此而致命者也并不鲜见。 乌头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2%食盐水或浓茶反复洗胃,洗胃后可灌活性炭10~20克,随后再灌入硫酸钠20~30克导泻。静脉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作为乌头类中药的解药是肌内或静脉注射(或输注)阿托品以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乌头入药起沉疴 人类有驾驭万物之本领,能让毒物成为药物,业已有诸多例证。如抗心衰的强心药(强心苷)毒毛旋花子苷K以往也跟乌头一样是一种箭毒。 乌头虽有大毒,但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即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特别是附子和川乌常为医家所选用。

毒性中药表

毒性中药表(表二) 药品名称毒性用量(g)用法及注意 丁公藤小毒 3—6 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本品有强烈的发汉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九里香小毒 6—12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于患处。干漆有毒 2.4—4.5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慎用。 土荆皮有毒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敷患处。土鳖虫小毒 3—9 孕妇禁用山豆根有毒 3—6 千金子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制川乌有毒 1.5—3 宜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类同用。川楝子小毒 4.5—9 马钱子大毒 0.3—0.6 炮制后入丸散用。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天仙子大毒 0.06—0.6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天南星有毒 3—9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木鳖子有毒 0.9—1.2 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 巴豆大毒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豆霜大毒 0.1—0.3 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水蛭小毒 1.5—3 孕妇禁用。甘遂有毒 0.5—1.5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北豆根小毒 3—9 仙茅有毒 3—9 白附子有毒 3—6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白果有毒 4.5—9 汁生食有毒 半夏有毒 3—9 外用适量,磨汗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地枫皮小毒 6—9 朱砂有毒 0.1—0.5 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华山参有毒 0.1—0.2 不宜多服,以免中毒。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妇及前列腺重度肥大者慎用。 全蝎有毒 3—6 关木通有毒 3—6 不可多用,久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红大戟小毒 1.5—3 红粉大毒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本品有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 芫花有毒 1.5—3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苍耳子有毒 3—9 两头尖有毒 1.5—3 外用适量。吴茱萸小毒 1.5—4.5 外用适量。 附子有毒 3—15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苦木小毒枝3—4.5g,叶1—3g 外用适量 苦杏仁小毒 4.5—9 生品入煎剂宜后下。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苦楝皮有毒 4.5—9 外用适量,研末,用*脂调敷患处。肝炎、肾炎患者慎用金钱白花蛇有毒 3—4.5 研粉吞服1——1.5g。 京大戟有毒 1.5—3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闹羊花大毒 0.6—1.5 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草乌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摘要: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 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其品种在我国比较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大概有44种。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剧毒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 1.1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

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例如: 《本草备要》说道:(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另一部本草巨著《新修本草》也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 《金匾要略》中,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历代本草中也有对川乌毒性的不少记载。如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道:“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著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道:“气味辛,温,有大毒。”可见其毒性是相当大的。 1.3 关于草乌的本草记载,最早是在《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中出现的,其首次提到了“草乌头”之名。这说明了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有了“草乌头”这样一个叫法。在另一部由五代时期的后唐的药师侯宁极著作的《药谱》一书中,也提到了草乌头之名。 明代的李时珍在其著名的《本草纲目》中记道:“(草乌)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同时李时珍特别强调:“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及救治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1.乌头类药物 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 ②中成药: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中毒表现:口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过量;煎煮不当;配伍或制剂不当;个体差异 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②肌注阿托品O.5~1.O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③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④中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生姜等煎汤内服。 2、洋地黄类药物

如夹竹桃、万年青。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中药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3、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等。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量静脉输液。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或浓茶。 ②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氯化钾等。 ③中药治疗可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4.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中毒机理:士的宁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

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分析

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以减少病死率,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43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5.56%。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三大症候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洗胃导泻减少毒物吸收,迅速有效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并注意补液,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成功率。 乌头类(Aconitum L),属乌头属,毛莨科,种类繁多,多生长在北温带。在我国东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大部分有剧毒,因其块根内含有致毒成分-乌头碱。川乌、草乌、附子、一枝蒿等均属于乌头碱类,此为一种剧毒的双脂型生物碱。中医学上认为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常用其治疗风寒湿痹等病症;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药用,使用恰当,可救危逆,我国民间也常有人拿它用作食补药材[1-2]。因其毒性很大,0.2 mg即可引起毒性作用,3~4 mg 即可导致死亡[3-4],因此,炮制不当、煎药时间不足,误服、饮用过量等均易中毒。乌头碱对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可作用于心脏,引发一系列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5-6]。本文為了总结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分析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4年 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发病的诊断标准:有明确乌头碱类药物服用病史;药渣鉴定含有乌头碱类;有口舌及四肢麻木、头晕、头痛、意识恍惚、抽搐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胸闷、气短、心律失常、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等循环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等消化系统症状;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证据;舌苔焦黄的中医舌象[7]。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6~69岁,平均(47.9±7.5)岁。中毒原因多为自制(含草乌、川乌、一枝蒿)附片或药酒炖肉或自行调整药物等。其中自制草乌、川乌药酒中毒18例,自行调整药物导致过量使用11例,乌头碱类中药未如法炮制9例,误服7例。患者多为初次服药,少数为自行加量所致中毒。发病时间最短7 min,最长5 h,平均(40±8)min。从发病就诊时间最短5 min,最长1.5 h,平均(30±2)min。 1.2 临床表现全部中毒患者口服乌头碱类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舌、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感、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腹胀、胸闷、心悸、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