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病人多活动,特别饭后应协助病人适当活动,促进肠道活动,以缓解症状。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间歇性胃肠减压。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

肺俞等穴。)删除此项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7、腹部顺时针按摩

8、遵医嘱腹部中药热奄包热敷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做好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此项取消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穴位按摩: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6、排除禁忌症,遵医嘱腹部中药热奄包热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5、针刺:天枢、关元、气海等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大横、腹衰、足三里等穴,气虚者加取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便秘点、大肠、内分泌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关元、神阙、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6、指导患者规律排便,

7.餐后1~2小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8.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菱藕、粗粮等,适当增加液体的摄入。

9、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

10、遵医嘱腹部中药热奄包热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钟。

(2)鸦胆子油注射液:静脉输液速度不超过50滴/分钟。

(3)榄香烯注射液:稀释后宜在4小时内输注完成;建议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

(4)康艾注射液:急性心衰、急性肺水肿、对人参、黄芪过敏者禁用。

(5)其他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

(1)患者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保留药液20分钟左右。

(2)其他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7.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8.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9、中药热奄包

2016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6重症医学科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我院首批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我科应用“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患者平均住院日3.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痰湿蒙窍证7例,火闭窍证9例,风痰组洛证4例,风火上扰证5例,痰热内闭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翻身拍背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用药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按摩、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阴护理,其次是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因我科中风病人均为神志不清病人,鼻饲饮食的比率高,经口进食的病人少,绝对卧床休息以致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多,为了预防口腔和泌尿系感染,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必须实施,所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的主动性高。2.中药漱口液味甜而甘,清热解毒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经济实惠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收费便宜,患者易于接受。2.对于鼻饲饮食或禁食的患者预防口腔溃疡,保持口气清新起做良好的效果,以致于患者及家属反应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中药口腔护理它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烂等不适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起作较好的效果,中药会阴护理能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保持会阴部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苋、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片、复方斑蝥胶囊、安替可胶囊、西黄丸、西黄胶囊、平消胶囊、小金胶囊、康力新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1.肛滴法 适应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禁忌症:门静脉癌栓,严重痔疮,痔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等。 推荐用药:生大黄9g、枳实15g、当归9g、天龙3条、柴胡9g、黄芪15g、槟榔9g、黄柏9g。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标准为取胃、十二指肠引流管1根,经消毒后备用。疗程为一个月。取250m1洁净输液瓶1只,中药浓煎至150m1后至40℃放入输液瓶中备用。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十二指肠引流管连接后,以石蜡油将待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混合痔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 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 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 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 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 苔薄白。 (五)血热肠燥证:血分热盛, 耗伤阴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面赤 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六)腹胀 1.指导患者勿食生冷之品,冬季可将水果加热后食用。 2.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3.注意腹部保暖。 4.术前灌肠,宜用温盐水。 (七)肛门坠胀 1.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2.指导患者便后用手轻托肛门部20分钟。 3.避免久坐久站,过度活动。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018年XX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2018年度骨折病(锁骨骨折) 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一、基本情况总结 2018年,我科纳入该方案住院患者22例,平均住院天数12天,纳入该方案的患者涉及辨证分型:血瘀气滞证22例,瘀血凝滞证0例,肝肾不足证0例。 该方案应用的施护措施有: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有:耳穴压豆、中药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1、纳入该方案的22例患者,采用的主要辩证施护率为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如下:耳穴压豆22例,中药贴敷1例(二)应用情况分析 应用情况较好的为耳穴压豆,耳穴压豆依从率为100%,耳穴压豆满意率为100%。 依从性好的护理技术分析原因:1.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 (三)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4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8(82%)②实用性较强:4(18%)人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三)施护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不到位 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项目少,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生下医嘱少,护理技术操作需要患者自身配合。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持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4.护士在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时比较依赖于表格内容,有些根据主要的症状实施的主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全面,未在其他一栏进行增添内容三、护理方案优化 我科通过2017年实施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以来,加强了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了中医特色辩证施护,发挥了中医护理在疾病和养生的作用。将辩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之中。但在应用过程中结合实际仍存在差异,我们针对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优化:主要优化内容: 1.本着与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一致的原则,将中药贴敷改为穴位贴敷。 2.中药外敷未用,优化时给予删除,中药冷敷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减轻炎性渗出的一种操作方法。在锁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疗效可,得到病人认可,优化时给与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_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兰方美杨丹丹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室肺胀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肺胀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也缩短了患者年均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认为应用护理方案可有效缓解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提高肺胀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且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反复住院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升为第四位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肺胀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1】。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病次数,,改善肺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COPD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点,对老年肺胀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480例,其中男280例,女200例,年龄60-78岁,病程2-23年,肺脾气虚证120例、肺肾气虚证180例、肺肾气阴两虚证180例。其诊断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 2.辨证分型及观察要点 2.1肺脾气虚证: 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2.2肺肾气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2.3肺肾气阴两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3.临证护理 3.1咳嗽、咳痰: 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排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氧气雾化吸入和/或排痰仪震动排痰。异丙托2毫升和沙丁氨醇吸入剂2毫升交替使用,每日4次,排痰仪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a.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b.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等部位。C.使用一次性布套,防止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 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特色护理方案的实施与成效 甘谱琴尤敏 我院是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针联全球首家“临床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针灸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经过“三甲”复审。 现有重点专科如下: 护理团队组成 参会学习

主要内容: 前期工作成效——护理方案临床实施: 一、制定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分级管理:护理部——制定方案、动员部署、组织培训、评价细则、组织检查(任务分工)。 科护士长——指导、督查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工作。 护士长——临床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效果评价,方案的优化、护理难点的解决措施,效果评价总结。 二、制定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中医护理方案梳理 1.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 及专家论证; 2.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3.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20个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实施效果评价及优化,中医护理研究和交流, 当前临床已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艾条灸、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熏洗、中药塌渍、刮痧、耳穴埋籽、中药烫熨、中药涂药、中药热敷、中药热熏、神厥穴贴敷、安眠穴埋针; 三、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 临床应用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理论培训 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文书培训,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技能学习 专家指导、交流切磋、护士训练, 计划、培训、现场考核,中医护理文书检查、护理文书交流讨论、中医护理查房、文书质量分析会、中医操作竞赛等。 2、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病房走廊宣传、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膝痹病隔饼灸、胃脘痛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3、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方案

中医院 2019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疗效,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9年底每个病区开展2个以上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12个以上,科室有相应病种均应全部实施。 三、实施方法 1、培训阶段:护理部对科室护士长和中医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修订和运用、总结优化进行培训。科室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52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修订自己科室的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科室人员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护理方 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有相应病种者均应全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科室每季度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护理部对全院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分析,对实施病人数较少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实施科室每季度前将中医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上传到护理部,科室保留实施疗效评价表及相关资料。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不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方案使用分析评价总结会,及时优化、完善中医护理方案,并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 修订中医护理常规,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2、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 中医护理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护理部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中医方案总结优化

中医方案总结优化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内一科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3个,2015病例数359例;其中消渴病213例、胸痹心痛56例、肺胀90例。现对我科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和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我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四)我科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治疗时间不定,医生支持较差,每项操作不能保证按疗程完成,从而不能保证疗效。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护士对方案未完全掌握。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2、整改措施: (1)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统一安排上午为患者行中医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加强医护沟通,尽量按疗程为患者实施中医治疗。 (2)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方案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情况的总结,我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太少,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单一,护患沟通欠缺等。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创新中医护理技术,规范中医护理行为,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优势。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版 2014年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 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 版)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

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 9-9, 建议检测CA242 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R有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顿剂造影检査,尤其是气顿双重造影,B 超、 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3」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 加大黄(后下人枳实鲁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觅,白头翁; 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 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 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川茸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枳壳乌药丹皮香附延胡索 加减^腹硬满而痛者,加川楝子s炮山甲.丹参各;里急后重者, 加广香木,藤梨根;腹内结块而体实者,加山棱、莪术各;大便秘结属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9-9,建议检测CA242、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有卵

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钡剂造影检查,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B 超、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三、治疗 3.1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苋,白头翁;腹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②气滞血瘀型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精品文档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 精品文档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和穴位1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用.患者易于接受。32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精品文档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穴位按摩。分析.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1其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2 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病患者腰膝酸软、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拔罐、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三)护理效果分析 1.消渴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三篇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三篇 直肠癌术后实际上中医有很多办法进行护理,包括穴位贴敷、艾灸,还有耳穴压豆。首先耳穴压豆是用豆子压在耳朵上面的穴位,一个方面可以止痛,二个方面可以防止恶心、呕吐或者治疗恶心、呕吐。因为做了直肠癌,很多人肠道功能没有恢复或者麻醉药的影响,会出现恶心呕吐,还有伤口在那里会出现明显疼痛,这些负面刺激对康复影响都是非常大,通过耳穴压豆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可以止痛、止恶心呕吐。还有进行穴位贴敷和按压,包括足三里甚至穴位注射,还有艾灸进行神阙穴或者其它地方的足三里艾灸,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止痛或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治疗麻醉药各方面引起的恶心呕吐,促进早期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力,让患者早期进食,恢复起来就快得多。那么对于术后来说还有中药治疗,可以促进早期胃肠功能恢复,还可以通过一些中成药达到抗肿瘤作用,增加免疫作用。还有包括一些经典的名方八珍汤,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免疫力,预防术后的并发症,促进快速的康复。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2 在结肠癌中晚期,肿瘤迅速生长扩大而缺血缺氧可引起自身组织坏死,导致患者发热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此时可采取作用力较温和的中医降温方法进行护理。 1.中药及中成药 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中药中有许多清外热和除内热的有效药物,许多验方在历年的临床经验中得到充分验证,具有较好退热疗效;中成药常用的如新癀片等,其退热效果好,且不影

响血细胞的生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针刺疗法 大椎穴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是针刺退热常用穴位。通过大椎穴刺血拔罐的方法治疗癌性发热可取得一定效果。大椎穴可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刺血拔罐可驱毒外泄,凉血解毒,起到退热作用,针刺完毕后做好背部保暖。虽然针刺对皮肤有轻微损伤,但避免了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3.灸法 灸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消瘀散结,祛瘀生新,调理气血及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肿瘤引起的发热、出血、疼痛等方面得到缓解,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灸法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癌症患者的体质。 4.直肠给药法 直肠给药早在汉代已有相关记载,是把祖国传统医学的导药法与现代医学的灌肠法相结合的给药方法,这种方法比口服中药见效快,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了胃酸及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具有较好的持久降温作用。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3 结肠癌作为一个常见的肿瘤,因为采取的治疗措施不一样,表现的治疗后的结果也不一样,比如靠近肛门的,可能通过手术做一些人工造瘘的方法治疗,这个时候定期的更换造瘘袋或者局部清洁变得非常重要;有的结直肠癌放化疗后,患者出现反复发生的腹泻,这种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