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总结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总结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总结

口服降糖药

第一亚类双胍类药

代表药:

苯乙双胍(乳酸酸中毒风险大)

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同时能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

① 增加——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的外

周利用、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胰

岛素的敏感性。

② 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糖原

生成和肝糖输出。

(二)不良反应

1、常见:腹泻、腹痛、口苦、金属味、

腹部不适。

2、酮尿或乳酸性血症——原因:增强糖

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生成导致。

3、少见味觉异常、大便异常、低血糖反

应(单独使用很少导致,与其他药物合用增加

低血糖风险)。

二、用药监护

(1)从小剂量开始。

(2)通常需2~3周才达降糖疗效。

(3)服药期间不要饮酒,乙醇可增加降

糖作用。

(4)接受外科手术和造影剂增强的影像学检査前需暂停口服。

第二亚类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药理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1、格列本脲:口服后30min起效,作用

持续约16~24h。

2、格列吡嗪:无明显蓄积,故较少引起

低血糖反应。

3、格列齐特:主要由肾脏排出。

4、格列喹酮:仅5%经肾排泄——适用

于有肾功能轻度不全者(格列喹酮——肾)。

5、格列美脲。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口

腔金属味;食欲改变;

2、血液系统——粒细胞计数减少(咽痛、

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紫癜)。

(三)禁忌证

1、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

症者。

2、格列齐特——禁用于应用咪康唑治疗

者。

二、用药监护

(一)继发失效问题——

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降糖药之初的1个月

或更长的时间,血糖控制满意,但后来疗效逐

渐下降,最后不得不换用或加用其他口服降糖

药及胰岛素治疗。

(二)心血管安全性

格列本脲对缺血的心肌可能有害。

(三)辨证用药

(1)按高血糖类型不同选择:

A、空腹血糖较高——长效:格列齐特和

格列美脲(空腹特别美);

B、餐后血糖升高——短效:格列吡嗪、

格列喹酮(餐后比较魁梧);

C、病程较长、且空腹血糖较高——格列

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或上述药的控、缓

释制剂。

(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严重肾功能不全——胰岛素。

(3)既往发生心肌梗死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心灵比较美)。

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期——胰岛素,急性期后——磺酰脲类。

(4)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一定要注意不可过量。

(5)促胰岛素分泌药须在进餐前即刻或餐中服用,因为服药后不进餐会引起低血糖。

(6)应激状态如发热、昏迷、感染和外科手术时——必须换胰岛素治疗。

第三亚类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餐时血糖调节剂”

餐前即刻服用(无需餐前0、5h服用)。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以“快开-速闭”的作用机制,通过与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快速促进胰岛素早期分泌,降低餐后血糖。

特点——

① 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② 既可降低空腹血糖,又可降低餐后血

糖。

(二)不良反应

1、常见——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呼

吸道感染、类流感样症状、咳嗽;

2、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肌缺血。

(三)禁忌证

1、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妊娠及哺乳期,12岁以下。

二、用药监护

(1)与其他降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易

出现低血糖——即服糖果或饮葡萄糖水缓解。

(2)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降糖作用

呈血糖依赖性,较少引起低血糖,建议餐前

10~15min给药。

第四亚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机制——竞争性抑制双糖类水解酶α葡萄

糖苷酶的活性——减慢淀粉等多糖分解为双

糖和单糖(如葡萄糖),延缓单糖吸收,降低

餐后血糖峰值。

应于餐中整片(粒)吞服。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

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老年人、中国及亚

洲人群的饮食谱(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

(二)不良反应

十分常见——胃胀、腹胀、排气增加、

腹痛、胃肠痉挛性疼痛、肠鸣响

——为什么?

答:服后使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停滞于肠

道,由于肠道细菌的酵解,使气体产生增多。

(三)禁忌证

•A、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B、Roemheld综合征;

•C、严重的疝气;

•D、肠梗阻和肠溃疡。

二、用药监护

(一)减少不良反应——胀气——预防:缓慢增加剂量和控制饮食。

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单独服用不会发生低血糖。阿卡波糖口服较少吸收。

(二)救治低血糖反应不宜应用蔗糖——需用葡萄糖。

第五亚类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罗格吡格,同样敏感TANG)。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机制——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

仅在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体重增加和水肿。

2、心力衰竭。

3、骨关节系统中常见背痛、肌痛、肌磷

酸激酶增高;并可增加女性骨折的风险。

4、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血容量增加、

血细胞比容降低。

(三)禁忌证

1、有心力衰竭、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

折病史者。

2、18岁以下。

3、有活动性肝脏疾患,AST及ALT升高

大于正常上限2、5倍时。

二、用药监护

(1)注意低血糖反应。

(2)可促进排卵,对有胰岛素抵抗的绝

经前停止排卵者,可致重新排卵。

第六亚类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

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在血糖水平较低时不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最大作用出现在用药后3h。

优势:

(1)增加胰岛素分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

(2)增加胰岛素分泌主基因的表达——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每日注射1次即可。

(3)控制患者收缩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4)显著降低体重。

艾塞那肽

【用法与用量】

1、仅用于皮下注射。

2、一日2次,于早餐和晚餐前60min内

给药,餐后不可给药。

3、每一次给药剂量都是固定的,不需要

根据血糖水平作随时调整。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低血糖。

2、胃肠道不适、呕吐、消化不良、腹泻、

胰腺炎、体重减轻和过敏性反应。

(三)禁忌证

1、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2、胰腺炎患者;有个人及家族甲状腺髓

样癌病史者;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2型

的患者。

第七亚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进食后血糖高时,胃肠分泌两种肠促胰岛素,促进分泌胰岛素。但这两种肽均可迅速被

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

DPP-4抑制剂——抑制DPP-4,减少GLP-1的降解,延长其活性——促使胰岛素

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并能减少肝

葡萄糖的合成。

特点:

(1)中效、稳定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2)能与其他降糖药任意搭配。

(3)刺激胰岛素分泌具有血糖依赖性,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对体重、血压几无影响。(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咽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二、用药监护

(一)监测低血糖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

(二)监测与药品相关的胰腺炎

(三)监测有关潜在毒性

如秃顶、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网织红细

胞减少、脾肿大及多组织病变等。

重要总结——七类口服降糖药

1、XX双胍--一线,尤其肥胖。

2、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格列

XX

3、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X格

列奈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X波糖、米格

列醇

5、胰岛素增敏剂----X格列酮

6、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X肽

7、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X格列汀

【总结: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4线治疗方案

1、首选——二甲双胍。

2、二线治疗——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不适合者:+胰岛素增敏剂,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3、三线治疗——加用胰岛素,或3种口服药联合。

4、四线治疗——多次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一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总结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总结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为全球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临床地位和临床疗效 1、临床地位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首选药物和全程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 2、治疗糖尿病 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患者的FPG(空腹血糖)及PPG(餐后血糖),可使HbA1c下降1.0%~2.0%。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作为一线治疗相比,以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加用第2种口服降糖药或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时间最晚。 3、预防糖尿病 二甲双胍能够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850mg,2次/d)治疗,3年内T2DM的发生率分别降低58%和31%。 特别提醒: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 4、减重效果 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16周,正常、超重、肥胖患者的体重分别下降1.47kg、2.81kg、2.92kg。

磺脲类、胰岛素等药物的使用可增加患者体重,联合二甲双胍可减轻上述药物对体重增加的影响。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相比,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体重少增加2.28~3.85kg。 5、降糖机制 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作用于肌肉、脂肪:改善肌肉糖原合成,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作用于肠道: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提高GLP‐1水平; 激活AMPK,改善肌肉、脂肪、肝脏的能量代谢。 降糖外作用 1、改善血脂的作用 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浆TG、LDL‐C及TC水平,但对HDL‐C改变不明显。 2、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通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降低基础和负荷后胰岛素水平,起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3、使用二甲双胍的肥胖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对下降35%、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9%。 4、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雄激素水平,提高雌二醇水平,改善PCOS患者的多毛症,使月经规律、诱导排卵。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总结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总结: 一,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 磺脲类: 1。 1第一代为甲磺丁脲,D860,因其副作用多已趋淘汰。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且有肝损害和加重黄胆。 2。第二代主要有:优降糖、达美康、美比达、糖适平。只有优降糖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多,其它不多,副作用也比第一代少.受其他药物的影响也较小。并且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第三代,近年才出现的,格列美脲(亚莫利或万苏平或安尼平)。为长效制剂,一天只服一次。 优降糖(格列本脲):该药具有剂量小、作用快、疗效高、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服药后15-20分钟开始发挥降糖作用,2-6小时达到血浆高峰浓度,此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10-16小时,虽然半衰不是很长,但因为药物可与β细胞结合,缓慢释放,故作用时间要维持24小时。此药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小剂量治疗以早餐前半小时一次服药为宜,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极量为每日15mg,超过7。5mg者,以早、晚餐前口服为宜。主要副作用为:为低血糖.因为要经肝脏和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要慎用.还有是严重冠心病人也要慎用,因为其可以阻断心脏的缺血预适应作用。(比如:慢性的严重贫血和慢性的严重低血糖。这类病人虽然病情很重,但他能适应) 达美康(格列齐特):口服吸收迅速,3—4小时血中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10-12小时。经肝脏代谢后约60-70%从肾脏排泄,10—20%从胃肠道排泄。遇肾功能衰竭或老年人肾脏功能衰退时,半衰期延长,排出缓慢。该药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显著),还有调血脂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初始量为40—80mg,每日1—2次服用,一般为餐前30分钟服用。以后可以改为80mg,每日1-3次,最大量为320mg。。副作用少. 美吡达(格列吡嗪):此药优点有吸收迅速,降糖作用显著(尢其对降餐后高血糖),产生低血糖危险少等。服药后30分钟血浆胰岛素浓度上升,血糖开始下降,可降低30%左右。约1—2小时药物血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短,约2-4小时,但在血中持续作用时间可达10小时。该药90%由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24小时内经肾脏排出97%.故长期服用一般无蓄积作用。其控释片叫“瑞易宁"“唐贝克"每天一次服药。副作用不多,也只是低血糖等. 糖适平(格列喹酮):主要优点是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可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很少发生低血糖,并且不从肾脏排出。此药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并由胆汁排出体外。半衰期只有2小时左右。但其降糖作用能持续8小时,一般不会产生药物蓄积而发生低血糖。糖适平是磺脲类中惟一的不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仅有5%经肾脏排泄。故肾功能不全者也能用。 非磺脲类: 1:诺和龙(进口的瑞格列奈)。孚来迪(国产的瑞格列奈)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很小。该药不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不抑制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它通过关闭胰岛β细胞钾通道,使细胞内钙增加,达到增加胰岛素分泌的效果,口服后血中的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导致血糖明显降低。该药吸收及代谢均很迅速,由肝脏代谢,通过胆汁排泄。该药不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诺和龙:1.0mg×30。国产的叫孚来迪:0.5mg×30 二.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抑制肝糖合成,减少糖元分解,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主要是降低空腹血糖。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其吸收率仅为50%。约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半衰期为2—5小时。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分从尿中以原型排出,12小时排出约90%.效药维持5-6小时。常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与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合用,

【临床笔记】糖尿病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

【临床笔记】糖尿病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 蚂蚁医生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疗效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 如何预防磺脲类药物导致的低血糖? 小结:各类型口服降糖药的适用人群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 适用于有胰岛β细胞功能的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适用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是一线首选用药; eGFR<45ml/(min∙1.73m2)和急性心衰时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T2DM; •噻唑烷二酮类: 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T2DM; •SGLT2抑制剂: 适用于eGFR≥60ml/(min∙1.73m2)的T2DM 小结: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尤其是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奈类: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但发生率较磺脲类低•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少 •二甲双胍:T2DM一线首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肿和体重增加•SGLT-2抑制剂: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我国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用法 1 磺脲类 2

格列奈类、二甲双胍 3 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 4 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 选择口服降糖药时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和优势 病例参考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45岁,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 •BMI 27.4 kg/m2,腰围 103 cm,臀围100 cm •空腹血糖9.5 mmol/L,餐后2小时血11.6 mmol/L,HbA1c 8.0% •肝肾、心功能均正常 起始口服降糖药 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0.5 bid→0.5 tid)。3个月后,复查BMI 25.2 kg/m2,空腹血糖6.0 ~6.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5~11.0 mmol/L,HbA1c 7.1%。 调整方案 可见二甲双胍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BMI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也明显改善。但餐后2小时血糖仍较高。加用针对餐后血糖的药物,阿卡波糖(100mg tid)治疗,并继续加强生活方式干预。1个月后,再次复查BMI 24.8 kg/m2,空腹血糖5.5 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7.5 ~8.0 mmol/L,血糖波动明显减小,HbA1c 6.4%。 关注蚂蚁医学V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用法

问题5-1: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类? 口服降糖药可分为4大类: 1)磺脲类和格列奈: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2)双胍类:增加外周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 3)小肠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 4)提高靶细胞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的胰岛素增敏剂。

问题5-2:有什么是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 1)掌握适应症:1型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可联合使用胰岛 素增敏剂、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而不应该用促胰岛素分泌剂;2 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选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后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2型糖尿病消瘦者首选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增敏 剂,可联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药物。 2)先从小剂量开始,再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情况(一定要服药),调整药 物剂量。 3)合理联合用药:同类降糖药一般不合用(如糖适平不应与达美康同用), 用一种降糖药物后,如效果尚不理想,可考虑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理 的药物可以联合扬长避短,每一类药物不用用到最大剂量,可避免或减 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逐年减退,长期疗效差。一般联 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 4)兼顾其它治疗:在降血糖治疗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它问题如控制体重、 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紊乱等等。 5)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当与下列具有增强降血糖作用的某个药物合用 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例如:胰岛素、其他降糖药、别嘌呤醇、 环磷酰胺、喹诺酮类、水杨酸等;当与下列具有减弱降血糖作用的某个 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血糖升高。例如:皮质类固醇、高血糖素、雌激 素和孕激素、甲状腺素、利福平等。 问题5-3: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如何?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1 磺酰脲(SU)类药物 磺酰脲类药物要紧选择性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发挥降糖作用。本类药物适用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SU类药物进展较快,该类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由第一代药物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 D860)、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妥拉磺脲(tolazamide)、醋磺己脲(acetohexamide乙酰磺环己脲)进展到第二代药物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迪沙)、格列奇特(gliclazide,达美康、甲磺吡脲)、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以及第三代药物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等。第一代SU类药物因易引发低血糖、粒细胞减少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而较少应用临床[2]。第二代药物格列苯脲作为长效制剂,因老年DM患者可能导致严峻而持久的低血糖而受限制[3]。第三代药物格列美脲除降糖作用更强外,兼有胰岛素增敏作用,适用于一样SU类药物不能操纵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4]。所有SU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专门长效磺脲类;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选用短效类,因为短效类容易排泄,不宜在体内蓄积。对轻中度肾功减退者,第三代药物格列喹酮更适合,因为格列喹酮的作用时刻只有8h,远远低于其他SU类药物,且仅有5%的格列喹酮从肾脏排泄,大部分代谢产物经胆道随粪变排出体外[5]。每天一次给药方案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6],其给药剂量可

酌情调整。急性心梗或成形术后不要使用任何磺脲类药物,急性期后能够使用对心脏阻碍不大的磺脲类药物,但优降糖对缺血阻碍大,伴有心脏病的患者相对不安全。 对SU类治疗T2DM继发性失效(SF)患者选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SF有相似的降糖作用[7]。格列奇特、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能直截了当调剂血胆固醇、TG、HDL-C及各种载体脂蛋白的水平,从而有益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8]。 第一代SU受体亲和力低、作用弱、剂量大、脂溶性差、细胞穿透力差、低血糖发生率高及不良反应较多,已被剔除[9]。 2 双胍类药物 苯乙双胍(phenformin、,降糖灵)、二甲双胍(metformin、降糖片、君力达)丁双胍(silubin)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双胍类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拮抗抗胰岛素因子,减少葡萄糖经消化道吸取,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开释[10],有轻度降低体重作用,肥胖患者降糖成效显著,适用糖耐量低减的T2DM早期和较后期作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可提高胰岛素敏锐性和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因此,可作为肥胖型DM患者首选药,对心血管系统也产生有益作用(降低血奖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降低血小板黏附和集合)[11]。苯乙双胍含苯环,用量不宜超过75mg/d,否则易发生乳酸酸中毒,而二甲双胍罕见有此副作用,但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缺氧者不宜用[12]。双胍类胃肠道反应大,宜在饭中或饭后服用。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总结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总结 口服降糖药 第一亚类双胍类药 代表药: 苯乙双胍(乳酸酸中毒风险大) 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同时能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 ① 增加——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的外 周利用、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胰 岛素的敏感性。 ② 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糖原 生成和肝糖输出。 (二)不良反应 1、常见:腹泻、腹痛、口苦、金属味、 腹部不适。 2、酮尿或乳酸性血症——原因:增强糖 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生成导致。 3、少见味觉异常、大便异常、低血糖反 应(单独使用很少导致,与其他药物合用增加 低血糖风险)。 二、用药监护 (1)从小剂量开始。 (2)通常需2~3周才达降糖疗效。 (3)服药期间不要饮酒,乙醇可增加降

糖作用。 (4)接受外科手术和造影剂增强的影像学检査前需暂停口服。 第二亚类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药理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1、格列本脲:口服后30min起效,作用 持续约16~24h。 2、格列吡嗪:无明显蓄积,故较少引起 低血糖反应。 3、格列齐特:主要由肾脏排出。 4、格列喹酮:仅5%经肾排泄——适用 于有肾功能轻度不全者(格列喹酮——肾)。 5、格列美脲。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口 腔金属味;食欲改变; 2、血液系统——粒细胞计数减少(咽痛、 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紫癜)。 (三)禁忌证 1、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 症者。 2、格列齐特——禁用于应用咪康唑治疗 者。 二、用药监护 (一)继发失效问题——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正确使用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正确使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同 时伴有血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分泌或作用障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 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正确 使用口服降糖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正确使用的方法。 首先,正确理解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原理和药物使用规则。不同 种类的口服降糖药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分泌增加剂等。在使用这 些药物之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了解它们的药理作用以及使用规则,特 别是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的注意事项。 其次,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 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所以,只有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药物,才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此外,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后,需要定 期检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控制。定期检测血糖有助 于评估病情的变化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响应,从而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 最后,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后,还需要 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整。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 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从而提高口服降糖药的疗效。

总结起来,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方法包括: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使用规则、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用药、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及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通过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 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 胰腺外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10%-52%(平均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 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 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美脲:万苏平 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苯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 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2).体重增加: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 (3).其他: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

2021执业药师—浅谈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而很多患者个体之间又有诸多不同,所以一款最适合自己的降糖药成为了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刚需。但是市面上的降糖药种类繁多,很多患者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降糖药的种类、特点及临床应用,以帮助广大糖友能正确认识这些药物。 1.双胍类-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能够加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且不刺激患者胰岛素的分泌,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症状,此外还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浆胰岛素偏高者疗效显著,也是65岁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血糖药物。因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宜在饭后服用。 应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乳酸、血象等,乳酸中毒的发生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老年人时应慎用或禁用。 2.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磺脲类药物其主要作用为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该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因此宜在餐前30min服用。 格列苯脲降糖作用较强,需注意低血糖反应,老年人应慎用;格列喹酮作用最温和且代谢完全,代谢产物95%经胆道从粪便中排泄,是磺酰脲药物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3.格列奈类 该类药物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是一种模拟生理性胰岛索分泌的新型降糖药,其发挥降糖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才能起效,因此宜在进餐前5~20min服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此类降糖药物能够通过肠道排出体外,是有轻度肾功能障碍的中老年患者首选降糖药物,其中瑞格列奈92%经胆汁途径排泄,是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药物。 4.α-糖苷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可抑制小肠内α-葡萄糖苷酶,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显著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因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佳。 临床常用的有阿卡波糖(拜糖平)和伏格列波糖。此类药物经粪便排出,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对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疗效显著。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产气增多,对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5.格列酮类 此类药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与双胍类相似,适用于并发三高、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该类药物一般不作为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当患者有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的禁忌证时,再予以考虑。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们已初步了解了这些降糖药的不同。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近些年上市了很多新型降糖药,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与传统的降糖药物相比,这些新型降糖药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更胜一筹,有些甚至被新版指南推介,被誉为跨界新星,那么下次有机会我们再来细数那些顶着流量光环的新型降糖药吧!

对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对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在管理糖尿病的过程中,降糖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防止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尽管如此,许多人对于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存在一定疑惑。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关于降糖药物的正确用法和常见注意事项,以帮助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一、降糖药物的种类和用途 降糖药物的种类众多,常见的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等。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 1. 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可通过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来进行给药。它的作用机制是替代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不同类型的胰岛素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 2.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等。这些药物作用于不同的机制,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二、正确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 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

1. 按医嘱使用药物: 严格按照医生嘱托来使用降糖药物,遵守医生的剂量和用法要求。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无效果。 2. 定时用药: 按时服用降糖药物,维持良好的血药浓度。如果错过服药时间,应及时咨询医生,不要随意调整用药时间。 3. 规范饮食: 合理搭配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特别是口服降糖药物需要依赖饮食控制的情况下,饮食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 4. 注意副作用: 降糖药物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腹泻等。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怎样应对和处理。 5. 配合运动: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降糖药物的效果。 6. 定期随访: 及时回访医生,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从而更好地调整用药方案。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三、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常用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常用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平武县人民医院 622550 1991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WDD)是由国际卫 生协会和全球医学研究学会一起创立的。为的是向人类宣教糖尿病的危害,希望通过此举让 人类重视起糖尿病。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不断的上升,越 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患者之间身体状况存在不小的差异性,因此 不同患者用药方式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本文就常见的口服降糖药,不同人群该如何进行 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能够刺激人体内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受到其刺激后能够分泌出胰岛素,而胰 岛素能够降低人体血糖。磺脲类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是患者进食前的半小时左右,其可以与磺 胺类药物、利血平以及氯霉素等药物共用,能够增加其药效,使患者体内血糖浓度降低。但 值得注意的时,由于与磺脲类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使其降低疗效的药物如苯巴比妥、依他尼酸钠、钙拮抗剂等则不能与磺脲类药物一起服用。一般小剂量的磺脲类降糖药可以调节患者血 糖水平,但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剂量,若小剂量的磺脲类降糖药对患者无效就应该 进行适当加量,加量尽量以星期为单位逐渐进行。糖尿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用药剂量也有所 不同,不过值得注意的时,无论患者病情多严重,其用药剂量都不得超过最大范围,且治疗 期间只能服用一种类型的磺脲类降糖药,不能多种磺脲类通时服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周期一 般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若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发现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比如患者治 疗一个月后空腹血糖含量仍高于正常值13.8mmol/L,则患者为原发性药物失效。这种情况发 生率较低,一般一百名糖尿病患者中只会出现5例这种情况,发生原发性失效的患者一般多 为患有肥胖症和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受损,需及时进行就医更换治疗药物。而磺脲类药物一 般在患者服药的前一个月效果突出,后期患者产生耐药性其药效就会逐渐衰减继而失效。服 药磺脲类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胃肠动力不足、皮肤瘙痒以 及肝功能衰竭,如果患者在服用期间出现以上症状,应该立即停止服药,并到就近医院就诊。 二、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治病原理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代谢系统,通过加强人体肌肉细胞的功能,让人体 肌肉细胞不断摄取葡萄糖进而起到降低人体血糖的效果。双胍类药物不仅可以调节患者体内 血糖浓度加强患者糖代谢功能,还能降低患者体重和体内血脂含量[2]。正常身体健康人群服 用双胍类药物并不会产生降低血糖的情况,所以若单独使用双胍类药物不会引发人体发生低 血糖症状。患者每日服用双胍类药物2到3次,每次剂量不能超过3000毫克也不能低于500毫克。由于双胍类药物有减轻患者体重的效果所以更适用于患有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但体 重较为消瘦和肾功能、肝功能受损患者不得服用。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口苦、腹泻以 及厌食恶心,皮肤敏感人群还会出现红斑和荨麻疹。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小肠对人体内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从而降低患者血糖含量,其 对人体内乳糖酶无抑制作用所以不影响人体对乳糖的吸收。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是阿卡波糖和倍欣,阿卡波糖一般每日口服3次,第一次服用的患者一次剂量为 50mg,服用一周后开始逐渐加量,但必须注意的是,患者每日口服阿卡波糖的剂量不得超过300mg。倍欣每日口服3次,每次服药0.2毫克或0.3毫克,倍欣服用方式较为特殊,需要在进餐第一口饭时进行咀嚼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适用于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 单独服用一段时间后可以降低患者餐后的血糖浓度,提高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更适合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不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也可以对1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可以改善其血糖控制水平。服用葡萄糖抑制剂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腹胀气、 腹泻以及排气增加,这是由于患者消化道反应减弱所致,但葡萄糖抑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通 过人体内肠道进行降解并随大便一起排出人体外。 四、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是一种辅助药物,可以加强其他降糖药物的药效,不仅如此它还能增加人体内

各类降糖药临床应用

各类降糖药临床应用 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 1、磺脲类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格例喹酮、格例齐特、格例苯脲、格例吡嗪、格例美脲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格例喹酮更适合格。 2、格例奈类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瑞格例奈、那格例奈,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例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以降低血糖。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盐酸苯乙双胍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患者要保证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解。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学会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服用任何种类口服降糖药物均需注意:①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②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③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患者应学会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③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2双胍类:(格华止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糖尿病口服药物的分类使用及注意事项

. 1、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和服用方法 口服降糖类药有好多种。当前,临床常用的品种按功能或作用能够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促 进葡萄糖在四周组织细胞的代谢剂、克制小肠汲取葡萄糖的α-葡萄糖苷酶克制、提升胰岛素 敏感性和生物利用度的胰岛素增敏剂共4大类。因为作用原理、起效时间、代谢门路和需要 与食品进行配合的机遇不一样,其服用方法大概以下: (1)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类降糖药,包含磺脲和非磺脲两类。此中,磺脲类代表药物有:优降糖、糖适 平、达美康、美吡达、瑞易宁、亚莫利等。非磺脲类代表药物当前仅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耐。 它们共同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降低血糖。可是,假如用量不 当或不可以与饮食所摄取的碳水化合物相当合,则能够惹起低血糖。因为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 必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进而产生胰岛素。所以,其最正确服的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 各个成员之间的主要差别主要在于作用的强弱、时间的长短。成员之间不宜联合使用。 在发展次序方面:甲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是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格列奇异(gliclaz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喹酮 (gliquidone)是第二代磺脲类代表药;第三代磺脲类代表药当前只有格列美脲(glimepiride。 非磺脲类降糖药是最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促胰岛素分泌药。 在作用特色方面:糖适平、美比哒、瑞易宁(控释格列吡嗪)等作用时间较短,主要用于控 制餐后血糖;优降糖、达美康、格列美脲等作用时间较长,可同时用于控制餐后和空肚血糖。 (2)促使葡萄糖在四周组织细胞的代谢剂 本类药物不像磺脲类有一个宏大的“家族”,当前仅有双胍类一族,且只有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片)两兄弟。此中,前者因为简单惹起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在某些国家 已被禁用,我国当前也较少使用,需要时应比较谨慎,剂量以较小为佳。后者当前较常用, 但因为不一样国家或不一样厂家生产产品商品名不一样,而又有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名称。它们共同的作用是增添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减少肝糖元的生成,使 血糖降低。因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关于血糖正常者比较安全,所以有人称它们为抗高血糖药,特别合用于

医院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知识总结

XXXX医院 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知识总结 一、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原则 二、降糖药的合理选择 三、常用口服降糖药联用方案 四、降糖药联合应用注意事项 1、磺脲类和双胍类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脲类 4、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5、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 6、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双胍类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会逐渐增大。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间及口服药与注射降糖药间的联合治疗。由于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各不相同,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可以减少单药使用剂量,降低可能出现的药物毒副作用,而且不同口服降糖药可以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一、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原则 联合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糖代谢;改善β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根据降糖疗法的原则,一般是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熟悉各类药物的适应证、作用机制及功效并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降糖药并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增减;常规情况下,并不建议将同一种功效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因为如同类的降糖药物同时

使用,治疗效果要低于不良反应。 二、降糖药的合理选择 以降空腹血糖为主时的药物选择: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以降餐后血糖为主时的药物选择: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择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的中-长效制剂。 一般情况下,肥胖患者首选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时通常不选用磺脲类药物;存在缺氧性疾病患者或存在严重心、肺、肾系统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强效磺脲类药物以及双胍类药物;有酮症酸中毒倾向或有缺氧性疾病患者不宜大量使用双胍类药物;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在进行降糖治疗时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老年患者应用降糖药应考虑注意患者的功能影响,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轻度受损者可使用不经肝肾代谢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三、常用口服降糖药联用方案 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他口服降糖药6类。比较常用的口服糖药联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磺脲类与双胍类药物联用、磺脲类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用、双胍类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用、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用、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用、餐时血糖调节剂与双胍类药物联用等。 二甲双胍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可以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

糖尿病用药总结

糖尿病用药汇总 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应用注意事项: 作为PPAR受体激动剂作用越发明确,药物价格逐渐回落,该类药物比较具有应用前景,但几个方面在应用时应该加以重视: 1、贫血的患者,女性HGB<10g/l,男性HGB<11g/l,不得使用(这点往往易被忽视,切记!!) 2、转氨酶>100,谨慎使用(在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因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下,可以在监测肝功的情况应用该药) 3、心功能Ⅱ级或更差的情况避免使用; 4、水肿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二、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受损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 1、胰岛素 2、磺脲类当中的糖适平(格列喹酮) 3、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4、α糖苷酶抑制剂,推荐倍欣(吸收率极低,仅有百分之零点几),拜糖平谨慎使用(吸收率7%-8%); 5、TZD类 6、双胍类不能使用 三、糖尿病患者出现肝功受损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 1、胰岛素 2、α糖苷酶抑制剂,推荐倍欣(吸收率极低,仅有百分之零点几),拜糖平谨慎使用(吸收率7%-8%); 3、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4、若为肥胖、高脂血症引起的肝酶↑,可以在监测肝功的情况应用双胍类及TZD; 5、肝功不全磺脲类及TZD类是禁忌。 四、血脂↑HDL↓选用双胍类、TZD、α糖苷酶抑制剂。 有关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的一些经验问题: 1、对初始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剂量估计 全天总剂量(u)≈空腹血糖(mmol/l)× 2 如果保守一些可以≈(空腹血糖mmol/l × 2)× 2/3 2、睡前中效胰岛素的剂量(u)≈空腹血糖(mmol/l) 一般剂量都≥8u, 3、住院期间尽量避免出现低血糖事件, 首先高血糖病人生命以年计算,低血糖病人生命则是以分钟计算; 其次低血糖会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认为在医院医生的帮助下都会发生低血糖,在家里没有医生帮助的情况下可能更会发生低血糖,因此对严格血糖控制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对今后的血糖控制不利。 4、对于新入院的患者主诉的胰岛素剂量,如果没有书面的材料,给予该剂量时一定要注意预防低血糖事件; 5、予混胰岛素使用前一定要混匀 6、自己配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时,抽法是先短后长(这个估计已经很少有人采用了) 7、胰岛素降糖作用观察(经验):大概是1u胰岛素使血糖下降1mmol/l上下,当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