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判定思想的过程,领会菱形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和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以及推理的能力,感悟其应用价值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判定方法的证明及运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回顾: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教学说明】通过对菱形的性质复习回顾,让学生养成勤复习的习惯.用以温故而知新.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1

按下列步骤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1)画一条线段长AC=6cm;

(2)取AC的中点O,再以点O为中点画另一条线段BD=8cm,且使BD⊥AC;

(3)顺次连接A、B、C、D四点,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

猜猜你画的是什么四边形?

【归纳结论】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教学说明】首先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活动从而猜想出结论来.

已知:在□ABCD中,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 ⊥BD,

∴□ABCD是菱形.

活动2

画一画:作一条线段AC,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B、D两点,依次连接A、B、C、D.

思考: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证明吗?

【归纳结论】菱形的判定方法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活动,猜想出结论来并进行证明.从而加深印象.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6例2 .

2.如图,在菱形ABCD中,E、F、G、H分别是菱形四边的中点,连结EG 与FH交点于O,则图中的菱形共有(B)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O,CE∥AB交MN于E,连结AE、CD.

求证:AD=CE;

证明:∵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OA=OC,∠AOD=∠EOC=90°,

∵CE∥AB,

∴∠DAO=∠ECO,

∴△ADO≌△CEO,

∴AD=CE.

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CE平分∠ACB,交AD于G,交AB于E,EF⊥BC于F,求证:四边形AEFG是菱形;

证明:∵CE平分∠ACB,EA⊥CA,EF⊥BC,

∴AE=FE,

∵∠ACE=∠ECF,

∴△AEC≌△FEC,

∴AC=FC,

∵CG=CG,

∴△ACG≌△FCG,

∴∠CAG =∠CFG =∠B,

∴GF∥AE,

∵AD⊥BC,EF⊥BC,

∴AG∥EF,故四边形AGFE是平行四边形

又∵AG=GF(或AE=EF),

∴平行四边形AGFE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学说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将不会的问题各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从题目中找解题信息,从图形中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

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动手做一做,然后再说一说的过程,巩固了菱形的判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严密的思维,使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更好的提升.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若y=k/nx 此时比例系数为:k/n,如y=2/3x的比例系数为2/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x次数不是1,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k为常数,k≠0) (1)y=k/x (2)xy=k (3)y=kx-1(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2.K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x (k≠0)上任意一点P作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的面积为|k|,所得三角形面积|k|/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他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双曲线只能与坐标轴无限靠近,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2.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⑴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y=k/x⑵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关于k的方程⑶解方程求出k的值 ⑷把k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2.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结合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做出解答,特别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sinA/cosA sin2A+cos2A=1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18.2.2 菱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名校学案--集体备课】

18.2.2 菱形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用菱形的定义,我们容易得到,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能从研究菱形性质的逆命题正确性中得到菱形的判定. (2)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的推导与归纳. 难点:菱形的判定的正确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自己写出菱形性质的逆命题,验证它们的正确性,并相互交流. (4)自学参考提纲: ①由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运用定义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③运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时,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④要证明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只需先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⑤判断: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在完成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完成自学提纲时遇到的偏差和困难之处.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在菱形判定的证明步骤不当或思路不清之处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 4.强化 (1)菱形的判定方法: ①按定义判定. ②按对角线判定.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以下至P58练习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写出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再作图思考如何证明逆命题的正确性. (4)自学参考提纲: 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 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a.若按定义证: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要证它是平行四边形,需找两对对角相 等.因此可连接对角线.再运用三角形全等得到角相等.请按上述分析填空尝试证明; b.若按对角线来判定,则需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对角线垂直,这就只需证它的一组邻边 相等,就可得它是菱形.证一组对边平行就可通过连接一组对角线,运用一组内错角相等证得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然后再证对角线垂直.尝试分析填空写出证明过程. c.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12和65,则它是菱形吗?为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解:画出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有AD=9,BD=65,AC=1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知 11 6,35 22 AO AC DO BD ====,则在△AOD中,AO2+DO2=AD2,∴△AOD为直 角三角形,∴AO⊥OD也即AC⊥BD,∴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其面积为1 126536 5. 2 ??= ③完成P58练习题第1(1)题和第3题.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九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1)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6)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6) 第二十七章相似 (6) 27.1 图形的相似 (6) 27.2 相似三角形 (7) 27.3 位似 (7)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8) 28.1 锐角三角函数 (8) 28.2 解直角三角形 (1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2) 29.1 投影 (12) 29.2 三视图 (12)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

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 -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2)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 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难点)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 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 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这些性质,对我们寻找判定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示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 【类型一】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解析:由题意易得,EF与BC 平行且相等,∴四边形BCFE是平

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 证明:∵BE=2DE,EF=BE,∴EF=2DE.∵D、E分别是AB、AC 的中点,∴BC=2DE且DE∥BC,∴EF=BC.又∵EF∥BC,∴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 方法总结: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类型二】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AE∥BF,AC平分∠BAD,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C,且交AE于点D,连接CD.求证: (1)AC⊥BD;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解析:(1)证得△BAC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BD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1)∵AE∥BF,∴∠BCA =∠CAD.∵AC平分∠BAD, ∴∠BAC=∠CAD,∴∠BCA= ∠BAC,∴△BAC是等腰三角形.∵BD平分∠ABC,∴AC⊥BD; (2)∵△BAC是等腰三角形,∴AB=CB.∵BD平分∠ABC, ∴∠CBD=∠ABD.∵AE∥BF, ∴∠CBD=∠BDA,∴∠ABD= ∠BDA,∴AB=AD,∴DA= CB.∵BC∥D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是菱形. 方法总结:用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练习卷

.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02=++c bx ax B 、012 =+-y x C 、02 =x D 、 21 2=+x x 2.把方程)2(5)2(-=+x x x 化成一般式,则a 、b 、c 的值分别是( ) A 、1,-3,10 B 、1,7,-10 C 、1,-5,12 D 、1,3,2 3.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知识点 1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如图,若要使?ABCD成为菱形,则可添加的条件是() A.AB=CD B.AD=BC C.AB=BC D.AC=BD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9 cm,BC=4 cm,将BC边以2 cm/s的速度沿BA方向平移得到FE,则当BC边移动s时,四边形DAFE是菱形. 3.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求证:四边形AEDF 是菱形. 知识点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已知两根长度不相同的木棒的中点被捆在一起,如图拉开一个角度α,当α= 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 A.60° B.90° C.45° D.30° 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则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A.BA=BC B.AC,BD互相平分 C.AC=BD D.AB∥CD 6.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上的点,且DE=BF,AC⊥EF.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

知识点 3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AB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C,D,则四边形ACBD为菱形的依据7.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1 2 为. 8.如图,△ABD为等腰三角形,把它沿底边BD翻折后,得到△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9.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要求利用所学知识作出一个菱形,甲、乙两名同学的作法分别如下: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均正确 D.甲、乙均错误 10.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若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中,AB=3,AC=2,则BD的长为. 11.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 (1)求证:AF=DC;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同步练习题 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x 2+1 x =0 B .(x -1)2=(x +3)(x -2)+1 C .x =x 2 D .ax 2+bx +c =0 2.方程(m -1)x 2+m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任何实数 B .m≠0 C .m≠1 D.m≠-1 3.方程2(x +2)+8=3x(x -1)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二次项系数是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4.把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 2=5x -3; (2)(x +2)(x -2)+3x =4. 5.设一个奇数为x ,与相邻奇数的积为323,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x +2)=323 B .x(x -2)=323 C .x(x +1)=323 D .x(x -2)=323或x(x +2)=323 6.(1)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50 m 2,如果它的长减少5 m ,那么菜地就变成正方形,若设原菜地的长为x m ,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如图所示的图形的面积为24,根据图中的条件,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1)正方体的表面积为36,求正方体的边长x ; (2)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九(6)班所有的同学准备送贺卡相互祝贺,所有同学送完后共送了1 980张,求九(6)班的同学人数x. 8.已知长方形宽为x cm ,长为2x cm ,面积为24 cm 2,则x 最大不超过(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姚村镇一中数学导学案 课题: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8.2.2 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主备人:_郭宏丰__ 授课人:_郭宏丰_ _____年级____班时间: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其它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57页至58页,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1.有一组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的四边形是菱形. 自学反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4)两条邻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 2.□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1)若AB=AD,则□ABCD是形; (2)若AC=BD,则□ABCD是形; (3)若∠ABC是直角,则□ABCD是形; (4)若∠BAO=∠DAO,则□ABCD是形.

活动1 小组讨论 1、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C=8,DB=6.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试问四边形AEDF 是菱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一般的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 AC⊥BD,AC与BD互相平分 B. AB=BC=CD=DA C. AB=BC,AD=CD,且AC⊥BD D. AB=CD,AD=BC,AC⊥BD

九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02≠=++a c bx ax ,其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配方法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 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3) 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 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中,ac b 42 -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 即ac b 42 -=? 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 21x x ,,那么a b x x -=+21,a c x x =2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3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B(﹣2,0),C(0,﹣2),D(2,0),则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ABCD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2、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下列哪种图形()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3、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为() ①AC⊥BD;②∠BAD=90°;③AB=BC;④AC=BD.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人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如图所示.红丝带重叠部分形成的图形是() A、正方形 B、等腰梯形 C、菱形 D、矩形 5、(在同一平面内,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纸片不能裁剪)可以拼成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6、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 B、正方形 C、矩形 D、菱形 7、汶川地震后,吉林电视台法制频道在端午节组织发起“绿丝带行动”,号召市民为四川受灾的人们祈福.人们将绿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绿丝带别在胸前,如图所示,绿丝带重叠部分形成的图形是() A、正方形 B、等腰梯形 C、菱形 D、矩形 8、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9、四边形的四边长顺次为a、b、c、d,且a2+b2+c2+d2=ab+bc+cd+ad,则此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菱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只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 12、如图,如果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一个菱形,需要添加一个条件,那么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 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F、CE分别是∠BAD和∠BCD的角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 14、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从(1)AB=CD;(2)AB∥CD;(3)OA=OC;(4)OB=OD;(5)AC⊥BD;(6)AC平分∠BAD这六个条件中,选取三个推出四边形ABCD是菱形.如(1)(2)(5)=>ABCD是菱形,再写出符合要求的两个:_________=>ABCD是菱形;_________=>ABCD是菱形. 15、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请补充条件_________(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 16、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四个条件:①AB=CD,②AD∥BC,③AC⊥BD,④AC平分∠BAD,由其中三个条件推出四边形ABCD是菱形,你认为这三个条件是_________.(写四个条件的不给分,只填序号) 17、要说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以先说明这个四边形是_________形,再说明_________(只需填写一种方法) 18、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相交于点O,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要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条件即可).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判定思想的过程,领会菱形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和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以及推理的能力,感悟其应用价值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判定方法的证明及运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回顾: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教学说明】通过对菱形的性质复习回顾,让学生养成勤复习的习惯.用以温故而知新.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1 按下列步骤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1)画一条线段长AC=6cm; (2)取AC的中点O,再以点O为中点画另一条线段BD=8cm,且使BD⊥AC; (3)顺次连接A、B、C、D四点,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 猜猜你画的是什么四边形? 【归纳结论】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教学说明】首先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活动从而猜想出结论来. 已知:在□ABCD中,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 ⊥BD, ∴□ABCD是菱形. 活动2 画一画:作一条线段AC,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B、D两点,依次连接A、B、C、D. 思考: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证明吗? 【归纳结论】菱形的判定方法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泰安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 2-6x -6=0配方后化为( A ) A .(x -3)2=15 B .(x -3)2=3 C .(x +3)2=15 D .(x +3)2=3 2.(巴中月考)下列方程适合用求根公式法解的是( D ) A .(x -3)2=2 B .325x 2-326x +1=0 C .x 2-100x +2500=0 D .2x 2+3x -1=0 3 判断方程ax 2+bx A .3<x <3.23 B .3.23<x <3.24 C .3.24<x <3.25 D .3.25<x <3.26 4.(成都自主招生)方程3(x -5)2=2(5-x)的解是( B ) A .x =133 B .x 1=5,x 2=133 C .x 1=5,x 2=173 D .x 1=4,x 2=-133 5.(咸宁中考)已知a 、b 、c 为常数,点P(a ,c)在第二象限,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根的情况是( B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无法判断 6.对于方程(x -1)(x -2)=x -2,下面给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与方程x 2+4=4x 的解相同 B .两边都除以x -2,得x -1=1,可以解得x =2 C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移项、分解因式,得(x -2)2=0,可以解得x 1=x 2=2 7.(呼和浩特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 2-2a)x +a -1=0的两个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则a 的值为( B ) A .2 B .0 C .1 D .2或0 8.(宜宾期中)在一幅长80 cm ,宽50 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上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 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000 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 ,那么满足的方程是( C ) A .x 2+130x -1400=0 B .x 2-130x -1400=0 C .x 2+65x -250=0 D .x 2-65x -250=0 9.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满足a +b +c =0,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凤凰”方程.已知ax 2+bx +c =0(a ≠0)是“凤凰”方程,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 .a =c B .a =b C .b =c D .a =b =c 10.如图,在△ABC 中,∠ABC =90°,AB =8 cm ,BC =6 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 时开始运动.点P 的速度为1 cm /s ,点Q 的速度为2 cm /s ,点P 运动到点B 停止,点Q 运动到点C 后停止.经过多长时间,能使△PBQ 的面积为15 cm 2.( B ) A .2 s B .3 s C .4 s D .5 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