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整理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整理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整理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模式定义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库和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系统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外模式的地位: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

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用户的应用需求、看待数据的方式、对数据保密的要求。对模式中同一数据,在外模式中的结构、类型、长度、保密级别等都可以不同。

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一对多。同一外模式也可以为某一用户的多个应用系统所使用

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内模式:存储模式或内视图)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实际存储的表示方式:

记录的存储方式(顺序,B树,hash方法存储),索引的组织方式,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数据是否加密。

数据存储记录结构的规定,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三级模式的优点:

(1)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内模式与模式分开物理独立;外模式与模式分开逻辑独立)(2)简化用户窗口(3)有利于数据共享(4)利于数据的安全保密

(5)数据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不用考虑存取路径等细节)

二级映像功能:

(1)外模式/模式映像(应用可扩充性)

定义外模式(局部逻辑结构)与模式(全局逻辑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

中,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

用途: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模式/内模式映像(空间利用率,存取效率)

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数据库中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该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中。

用途: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优点:

(1)保证了数据库外模式的稳定性。

(2)从底层保证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除非应用需求本身发生变化,否则应用程序一般不需要修改。

(3)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1、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错提供的二层影响保证了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硬件平台及数据库,软件,人员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外码,主码,候选码的概念

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职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期中一个为主码。

外部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想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码,简称外码。

关系的3类完整性约束概念

实体完整性:若属性(指一个或一组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A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是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 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设计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关系操作的特点,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

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是集合。

关系代数1、并(R∪S)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R∪∨

2、差(R – S)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R -∧

3、交(R∩S)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R∩∧ R∩S = R –(R-S)

4、笛卡尔积R: n目关系,k1个元组;S: m目关系,k2个元组;R×S。

9、选择:选择又称为限制(Restriction)σ:对元组按照条件进行筛选。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

σF(R) = {t|t R∧F(t)= '真'}。

10、投影:投影运算符π的含义: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πA(R) = { t[A A:R中的属性列投影操作主要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但投影之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中的某些列,而且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避免重复行)。

11、连接:连接也称为θ连接:两张表中的元组有条件的串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tr[A]θts[B] }

外连接:如果把舍弃的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在其他属性上填空值(Null),这种连接就叫做外连接。

左外连接:如果只把左边关系R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做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或LEFT JOIN)。

右外连接:如果只把右边关系S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做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或RIGHT JOIN)。

12、除÷:给定关系R (X,Y) 和S (Y,Z),其中X,Y,Z为属性组;R中的Y与S 中的Y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名,但必须出自相同的域集;R与S的除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关系P(X),P是R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在X 属性列上的投影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注意:SQL(Oracle除外)一般不提供修改视图定义和索引定义的操作,需要先删除再重建

定义基本表: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列级完整性约束--涉及到该表的一个属性

?NOT NULL :非空值约束

?UNIQUE:唯一性(单值约束)约束

?PRIMARY KEY:主码约束

?DEFAULT <默认值>:默认(缺省)约束

?Check < (逻辑表达式) >:核查约束,定义校验条件

?NOT NULL :非空值约束

?UNIQUE:唯一性(单值约束)约束

?PRIMARY KEY:主码约束

?DEFAULT <默认值>:默认(缺省)约束

?Check < (逻辑表达式) >:核查约束,定义校验条件

表级完整性约束--涉及到该表的一个或多个属性。

?UNIQUE(属性列列表) :限定各列取值唯一

?PRIMARY KEY (属性列列表) :指定主码

?FOREIGN KEY (属性列列表) REFERENCES <表名> [(属性列列表)]

?Check(<逻辑表达式>) :检查约束

?PRIMARY KEY与UNIQUE的区别?

例:建立“学生”表Student,学号是主码,姓名取值唯一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主码*/

Sname CHAR(20) UNIQUE,/* Sname取唯一值*/

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

数据类型

修改基本表: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 DROP <列名> |<完整性约束名> ]

[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例:向Student表增加“入学时间”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_entrance DATE;

不论基本表中原来是否已有数据,新增加的列一律为空值

将年龄的数据类型由字符型(假设原来的数据类型是字符型)改为整数

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COLUMN Sage INT;

注:修改原有的列定义有可能会破坏已有数据

增加课程名称必须取唯一值的约束条件。

ALTER TABLE Course ADD UNIQUE(Cname);

直接删除属性列:(新标准) 例: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age;

删除基本表:DROP TABLE <表名>[RESTRICT| CASCADE];

RESTRICT:(受限) 欲删除的基本表不能被其他表的约束所引用,如果存在依赖该表的对象(触发器,视图等),则此表不能被删除。

CASCADE:(级联)在删除基本表的同时,相关的依赖对象一起删除。

例:删除Student表DROP TABLE Student CASCADE ;

基本表定义被删除,数据被删除;表上建立的索引、视图、触发器等一般也将被删除。

删除索引:DROP INDEX <索引名>;

删除索引时,系统会从数据字典中删去有关该索引的描述。

例:删除Student表的Stusname索引:DROP INDEX Stusname

2、数据查询:基本格式

单表查询

选择表中的若干列(投影)

查询指定列(相当于πA(R),A= A1,A2,…,An )

例;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查询全部列:在SELECT关键字后面列出所有列名按用户指定顺序显示。

将<目标列表达式>指定为*按关系模式中的属性顺序显示。

例:查询全体学生的详细记录

SELECT Sno,Sname,Ssex,Sdept , Sage

FROM Student;

或SELECT *

FROM Student;

P.S: SELECT子句的<目标列表达式>可以为:

查询经过计算的值

例:查全体学生的姓名及其出生年份

SELECT Sname,2011-Sage /*假定当年的年份为2011年*/

FROM Student;

输出结果:

Sname 2011-Sage

李勇1991

刘晨1992

字符串常量、函数

例: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出生年份和所有系,要求用小写字母

表示所有系名

SELECT Sname,‘Year of Birth: ',2004-Sage,ISLOWER(Sdept)

FROM Student;

输出结果:

Sname 'Year of Birth:' 2004-Sage ISLOWER(Sdept)

李勇Year of Birth: 1984 cs

刘晨Year of Birth: 1985 is

列别名

SELECT Sname as NAME,'Year of Birth: ' as BIRTH,

2011-Sage as BIRTHDAY,LOWER(Sdept) as DEPARTMENT

FROM Student;

输出结果:

NAME BIRTH BIRTHDAY DEPARTMENT

------- ---------------- ------------- ------------------

李勇Year of Birth: 1991 cs

刘晨Year of Birth: 1992 is

选择表中的若干元组(选择)

消除重复性:

指定DISTINCT关键词,去掉表中重复的行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注意DISTINCT短语的作用范围是所有目标列

错误的写法SELECT DISTINCT Cno,DISTINCT Grade FROM SC;

正确的写法SELECT DISTINCT Cno,Grade FROM SC; SELECT 子句缺省情况是保留重复元组(ALL),

例: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SELECT Sno FROM SC;等价于:SELECT ALL Sno FROM SC;

查询满足条件的元组

WHERE子句常用的查询条件(相当于σF)

比较大小使用比较运算符或逻辑运算符NOT + 比较运算符

例:查询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名单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例:查询所有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及其年龄

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 20;//NOT Sage>=20

确定范围B ETWEEN …AND …NOT BETWEEN … AND …

例;查询年龄在20~23岁(包括20岁和23岁)之间的学生的姓名、系别和年龄

SELECT Sname,Sdep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BETWEEN 20 AND 23;//Sage>=20 and Sage<=23

例:查询年龄不在20~23岁之间的学生姓名、系别和年龄

SELECT Sname,Sdep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NOT BETWEEN 20 AND 23;//Sage<20 or Sage>23

确定集合IN <值表>, NOT IN <值表>

例:查询信息系(IS)、数学系(MA)和计算机科学系(CS)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 'IS','MA','CS' );

例:查询既不是信息系、数学系,也不是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NOT IN ( 'IS','MA','CS' );

自负匹配[NOT] LIKE ‘<匹配串>’[ESCAPE ‘<换码字符>’]

匹配串为固定字符串

例:查询学号为200215121的学生的详细情况。

SELECT * SELECT *

FROM Student 等价于:FROM Student

WHERE Sno LIKE ‘200215121';WHERE Sno = ' 200215121 ';

匹配串为含通配符的字符串

%:代表任意长度(可以是0)的字符串

_:代表任意单个字符

字符串本身就含有% 或_ 时,在% 或_ 之前加上转义符“\”要使用ESCAPE ‘<换码字符>’将通配符转义为普通字符。如果‘\’要作为一个普通字符,用连续两个‘\’表示一个真正的‘\’。

例:查询以"DB_"开头,且倒数第3个字符为i的课程的详细情况。

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 'DB\_%i_ _' ESCAPE ' \ ‘;

涉及空值的查询IS NULL 或IS NOT NULL “IS”不能用“=”代替

例:查所有有成绩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OT NULL;

多重条件查询:AND和OR来联结多个查询条件,AND的优先级高于OR,可以用括号改变优先级,可用来实

现多种其他谓词。

[NOT] IN

[NOT] BETWEEN … AND …

改写例:查询信息系(IS)、数学系(MA)和计算机科学系(CS)学生的姓名和性别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 'IS','MA','CS' )

可改写为: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IS ' OR Sdept= ' MA' OR Sdept= ' CS '

ORDER BY子句:对查询结果排序

可以按一个或多个属性列排序:升序:ASC;降序:DESC;缺省值为升序。

当排序列含空值时:空值最大

ASC:排序列为空值的元组最后显示;DESC:排序列为空值的元组最先显示。

例:查询选修了3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降序排列SELECT Sno,Grade

FROM SC

WHERE Cno= ' 3 '

ORDER BY Grade DESC;

聚集函数:对查询结果集中的某列进行计算或统计。

计数COUNT([DISTINCT|ALL] *)COUNT([DISTINCT|ALL] <列名>)

计算总和SUM([DISTINCT|ALL] <列名>)

计算平均值A VG([DISTINCT|ALL] <列名>)

最大最小值MAX([DISTINCT|ALL] <列名>)MIN([DISTINCT|ALL] <列名>)例:查询学生200215012选修课程的总学分数

SELECT SUM(Ccredit)

FROM SC,Course

WHER Sno='200215012' AND https://www.doczj.com/doc/fc7929349.html,o=https://www.doczj.com/doc/fc7929349.html,o;

注:除Count(*),都要跳过空值;Where子句不能使用聚集函数。

GROUP BY子句:对查询结果分组。

用途细化聚集函数的作用对象

未对查询结果分组,聚集函数将作用于整个查询结果

对查询结果分组后,聚集函数将分别作用于每个组

使用GROUP BY 后:其SELECT子句的列名列表中只能出现分组属性和集函数。

如果分组后还要按照条件对这些组进行筛选,可使用having 短语指定筛选条件

例: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 VING COUNT(*) >3;

例:查询有3门以上课程是90分以上学生的学号及(90分以上的)课程数

SELECT Sno, COUNT(*)

FROM SC

Where Grade >90

GROUP BY Sno

HA VING COUNT(*) >3;

HA VING短语与WHERE子句的区别:作用对象不同

WHERE子句作用于基表或视图,从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

HA VING短语作用于组,从中选择满足条件的组。

****连接查询*****p100页

****嵌套查询*****p104页***重点***

数据更新

(1)插入数据

插入元组

INSERT

[INTO] <表名> [(<属性列1>[,<属性列2 >…)]

V ALUES (<常量1> [,<常量2>] …)

功能:将新元组插入指定表中;新元组的属性列1的值为常量1,属性列2的值为常量2,…。

INTO子句:属性列的顺序可与表定义中的顺序不一致,但须指定列名;没有指定属性列,表示要插入的是一条完整的元组;指定部分属性列,未指定的属性列取空值,具有NOT NULL的属性列除外。

V ALUES子句:提供的值必须与INTO子句匹配,值的个数,值的类型。

例:将一个新学生元组(学号:200215128;姓名:陈冬;性别:男;所在系:IS;年龄:18岁)插入到Student 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dept,Sage)

V ALUES ('200215128','陈冬','男','IS',18);

例:将学生张成民的信息插入到Student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 (‘200215126’,‘张成民’,‘男’,18,'CS');

例:插入一条选课记录( '200215128','1 ')。

INSERT

INTO SC(Sno,Cno)

V ALUES (‘200215128 ’,‘1 ’);

RDBMS将在新插入记录的Grade列上自动地赋空值。或者:

INSERT

INTO SC

V ALUES (‘200215128 ’,‘1 ’,NULL);

因为没有指出SC的属性名,在GRADE列上要明确给出空值

插入子查询结果

Insert

Into <表名>[(<属性列1>[,<属性列2 >…)]

子查询(select等);

(2)修改数据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表达式>[,<列名>=<表达式>]…

[WHERE <条件>];

SET子句:指定修改方式,要修改的列,修改后取值:<表达式>。

WHERE子句:指定要修改的元组,,缺省表示要修改表中的所有元组。

功能:修改指定表中满足WHERE子句条件的元组。

例:将学生200215121的年龄改为22岁

UPDATE Student

SET Sage=22

WHERE Sno=' 200215121 ';

例: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

UPDATE Student

子查询须放在比较运算符之后

例:将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

UPDATE SC

SET Grade=0

WHERE 'CS'=

(SELETE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3)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功能:删除指定表中满足WHERE子句条件的元组。

例:删除学号为200215128的学生记录

DELETE

FROM Student

例:删除所有的学生选课记录

DELETE

例:删除计算机科学系所有学生的选课记录

DELETE

FROM SC

WHERE 'CS'=

(SELETE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Sno=SC.Sno);

4、视图

特点:虚表,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基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随之改变。

基于视图的操作:查询、删除、受限更新、定义基于该视图的新视图。

(1)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视图名> [(<列名> [,<列名>]…)]

AS <子查询>

[WITH CHECK OPTION];

子查询:不允许含有ORDER BY子句和DISTINCT短语。

WITH CHECK OPTION:表示对视图进行UPDA TE,INSERT和DELETE操作时要保证更新、插入或删除的行满足视图定义中的谓词条件(即子查询中的条件表达式)。

组成视图的属性列名:全部省略或全部指定,但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必须明确指定组成视图的所有列名:某个目标列不是单纯的属性名,而是聚集函数或列表达式;

多表连接时选出了几个同名列作为视图的字段;

需要在视图中为某个列启用新的名字。

RDBMS执行CREATE VIEW语句时只是把视图定义存入数据字典,并不执行其中的SELECT语句。在对视图查询时,按视图的定义从基本表中将数据查出。

行列子集视图:从单个基本表导出,只是去掉了基本表的某些行和某些列保留了主码

例: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S?;

WITH CHECK OPTION 例: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并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需保证该视图只有信息系的学生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S'

WITH CHECK OPTION;

加上了WITH CHECK OPTION子句:RDBMS对IS_Student视图的更新操作:修改操作:自动加上Sdept= 'IS'的条件;删除操作:自动加上Sdept= 'IS'的条件;插入操作:自动检查Sdept属性值是否为'IS' 。如果不是,则拒绝该插入操作。如果没有提供Sdept属性值,则自动定义Sdept为'IS'。

例: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视图

CREATE VIEW IS_S1(Sno,Sname,Grade)

AS

SELECT Student.Sno,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 'IS' AND

Student.Sno=SC.Sno AND

例: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2

AS

SELECT Sno,Sname,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90;

由于视图中的数据不会实际存储,所以定义视图时可根据应用的需要,设置一些派生属性列或虚拟列,以便于查询和统计。

以SELECT * 方式创建的视图可扩充性差,应尽可能避免。

缺点:修改基表Student的结构后,Student表与F_Student视图的映象关系被破坏,导致该视图不能正确工作。

VIEW <视图名>;

该语句从数据字典中删除指定的视图定义。如果该视图上还导出了其他视图,使用CASCADE级联删除语句,把该视图和由它导出的所有视图一起删除。删除基表时,由该基表导出的所有视图定义都必须显式地使用DROP VIEW语句删除。

例:删除视图BT_S:

DROP VIEW BT_S;

删除视图IS_S1:拒绝执行

级联删除:DROP VIEW IS_S1 CASCADE;

(2)查询视图:查询视图与查询基本表相同,视图定义后,就可以像对待基本表一样对视图进行查询(SELECT)操作。

中取出视图的定义;转换成等价的对基本表的查询,把视图定义中的子查询与用户的查询结合起来;执行修正后的查询。

例: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

SELECT Sno,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20;

视图消解转换后的查询语句为:

SELECT Sno,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S' AND Sage<20;

例:在S_G视图中查询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和平均成绩

SELECT *

FROM S_G

WHERE Gavg>=90;

S_G视图的子查询定义:

CREATE VIEW S_G (Sno,Gavg)

AS

SELECT Sno,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3)更新视图

DBMS实现视图更新的方法: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更新。视图消解法(View Resolution)。

只有对成为“可更新”视图才能进行更新操作。

SQL2对“可更新”视图给出正式定义:从关系R选出某些属性(用select 而不是select distinct)定义的视图,R本身可以是可更新的视图;Where中不能嵌套涉及R的子查询;Select必须包括足够多的属性,所有not null的属性必须包括。

对于视图元组的更新操作(INSERT、DELETE、UPDATA),有以下三条规则:

如果一个视图是从多个基本表使用联接操作导出的,那么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如果在导出视图的过程中,使用了分组和聚集函数操作,也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行列子集视图可以执行更新操作。

在SQL2中,允许更新的视图在定义时,必须加上“WITH CHECK OPTION”短语。DBMS在更新视图时会进行检查,防止用户通过视图对不属于视图范围内的基本表数据进行更新。

例:将信息系学生视图IS_Student中学号200215122。

UPDATE IS_Student

SET Sname= '刘辰'

WHERE Sno= ' 200215122 ';

转换后的语句:

UPDATE Student

SET Sname= '刘辰'

例:向信息系学生视图IS_S200215129,赵新,20岁

INSERT

INTO IS_Student

V ALUES(…95029?,…赵新?,20);

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更新:

INTO Student(Sno,Sname,Sage,Sdept)

V200215129 ','赵新',20,'IS' );

IS_Student中学号为200215129的记录

DELET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no= ' 200215129 ';

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更新: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 200215129 ' AND Sdept= 'IS';

更新视图的限制:一些视图是不可更新的,因为对这些视图的更新不能唯一地有意义地转换成对相应基本表的更新。对其他类型视图的更新不同系统有不同限制:

(1) 若视图是由两个以上基本表导出的,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2) 若视图的字段来自字段表达式或常数,则不允许对此视图执行INSERT和UPDA TE操作,但允许执行DELETE操作。

(3) 若视图的字段来自集函数,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4) 若视图定义中含有GROUP BY子句,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5) 若视图定义中含有DISTINCT短语,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6) 若视图定义中有嵌套查询,并且内层查询的FROM子句中涉及的表也是导出该视图的基本表,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7) 一个不允许更新的视图上定义的视图也不允许更新

第四章:数据库的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

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政策法律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6种)

1.用户标识与鉴别用户标识,口令

2.存取控制

3.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定义各个用户对不同数据对象的存取权限。当用户要访问数据库时,首先要检查其存取权限,以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库进行存取。“自主存取控制”中“自主”的含义:用户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存取权限“自主”地授予他人,即用户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4.授权与收回语句。

GRANT 语句和REVOKE 语句实现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控制权限:

1、GRANT(授权)

GRANT语句的一般格式:

GRANT <权限>[,<权限>]...

ON <对象类型> <对象名> ,[<对象类型> <对象名>]

TO <用户>[,<用户>]...

[WITH GRANT OPTION];

将对指定操作对象的指定操作权限授予指定的用户

发出GRANT:DBA,数据库对象创建者(即属主Owner),拥有该权限的用户

接受权限的用户:一个或多个具体用户;PUBLIC(全体用户)。

例:把查询Student表权限授给用户U1

GRANT SELECT

ON TABLE Student

TO U1;

例:把查询Student表和修改学生学号的权限授给用户U4

GRANT UPDATE(Sno), SELECT

ON TABLE Student

对属性列的授权时必须明确指出相应属性列名

2、REVOKE:授予的权限可以由DBA或其他授权者用REVOKE语句收回

REVOK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REVOKE <权限>[,<权限>]...

ON <对象类型> <对象名> >[,<对象类型> <对象名>] …

FROM <用户>[,<用户>]... >[CASCADE|RESTRICT];

把指定对象的指定操作权限从指定用户处收回。

例:把用户U4修改学生学号的权限收回

REVOKE UPDATE(Sno)

ON TABLE Student

FROM U4;

例:收回所有用户对表SC的查询权限

REVOKE SELECT

ON TABLE SC

FROM PUBLIC;

例:把用户U5对SC表的INSERT权限收回

REVOKE INSERT

ON TABLE SC

FROM U5 CASCADE ;(缺省是RESTRICT)

将用户U5的INSERT权限收回的时候必须级联(CASCADE)收回,因为U5将SC的INSERT权限授予U6,U6又将其授予U7,CASCADE系统只收回直接或间接从U5处获得的权限。

Grant 和Revoke向用户授予或收回对数据的操作权限

3、创建数据库模式的权限:DBA在创建用户时实现

CREATE USER语句格式

CREATE USER

[WITH][DBA | RESOURCE | CONNECT]

拥有DBA权限的用户是系统中的超级用户;只有系统的超级用户才有权创建新的数据库用户;如果没有指定创建的新用户的权限,默认该用户拥有CONNECT权限,只能登录数据库.。

5.数据库角色角色的创建,给角色授权,将一个角色授予其他角色或用户

6.强制存取控制方法:每一个数据对象被(强制地)标以一定的加密级别,每位用户也被(强制地)授予某一级别的许可证。系统规定只有具有某一许可证级别的用户才能存取加密级别的数据对象。

强制存取控制(MAC)是对数据本身进行密级标记,无论数据如何复制,标记与数据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只有符合密级标记要求的用户才可以操纵数据,从而提高了更高级别的安全性。

第五章:数据库的完整性看书。。。

实体完整性(定义)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

1、函数依赖: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所谓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或属性组的值可以决定其它属性的值,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 的子集:

如果X和Y之间是1:1关系(一对一关系),如学校和校长之间就是1:1关系,则存在函数依赖X →Y和Y →X。

如果X和Y之间是1:n关系(一对多关系),如年龄和姓名之间就是1:n关系,则存在函数依赖Y →X。

如果X和Y之间是m:n关系(多对多关系),如学生和课程之间就是m:n关系,则X和Y之间不存在函数依赖。在关系模式R(U)中,对于U的子集X和Y,如果X→Y,但,则称X→Y是非平凡的函数依赖;若X→Y,但则称X→Y是平凡的函数依赖。

例:在关系SC(Sno, Cno, Grade)中,非平凡函数依赖:(Sno, Cno) →Grade;

平凡函数依赖:(Sno, Cno) →Sno (Sno, Cno) →Cno

若X→Y,则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属性组,也称为决定因素(Determinant)。

2、完全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 则称Y对X

完全函数依赖,记作。

3、部分函数依赖: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记作

例:中(Sno,Cno)→Grade是完全函数依赖,(Sno,Cno)→Sdept是部分函数依赖

∵Sno →Sdept成立,且Sno是(Sno,Cno)的真子集。

当存在部分依赖时,就会产生数据冗余。

4、传递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Y,(Y X) ,Y X ,Y→Z,Z Y,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记为:

注: 如果Y→X,即X←→Y,则Z直接依赖于X。

例: 在关系Std(Sno, Sname,Sdept, Mname)中,有:

Sno →Sdept,Sdept →Mname

Mname传递函数依赖于Sno

5、侯选码:设K为R中的属性或属性组,若K U (每个属性),则K称为R的侯选码(Candidate

Key)

注K满足两个条件:

1.K完全函数决定该关系的所有其它属性。

2.K的任何真子集都不能完全函数决定R的所有其它属性,K必须是最小的。

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的一个做为主码(Primary Key),通常称之为码。

主属性(Prime attribute):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

非主属性或非码属性:不包含在任何码中的属性。

例:关系模式S(Sno,Sdept,Sage),单个属性Sno是码,

SC(Sno,Cno,Grade)中,(Sno,Cno)是码

由于码能唯一确定一个元组,所以关系的码函数决定该关系的所有属;一个关系中的所有属性都函数依赖于该关系的码。

例:关系模式R(P,W,A)P:演奏者W:作品A:听众:一个演奏者可以演奏多个作品,某一作品可被多个演奏者演奏,听众可以欣赏不同演奏者的不同作品。

码为(P,W,A),即All-Key

6、外部码:关系模式R 中属性或属性组X 并非R的码,但X 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 是R 的外部码(Foreign key)也称外码

如在SC(Sno,Cno,Grade)中,Sno不是码,

但Sno是关系模式S(Sno,Sdept,Sage)的码,则Sno是关系模式SC的外部码

主码与外部码一起提供了表示关系之间联系的手段

各种范式之间存在联系:

1、1NF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1NF

第一范式是对关系模式的最起码的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不能称为关系数据库;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关系数据库研究的关系都是规范化的关系。但是满足第一范式的关系模式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关系模式。

例:关系模式S-L-C(Sno, Sdept, Sloc, Cno, Grade) Sloc为学生住处,假设每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地方。

函数依赖包括:(Sno, Cno) F Grade

(Sno, Cno) P Sdept ∵Sno →Sdept

(Sno, Cno) P Sloc ∵Sdept 传递Sloc

S-L-C的码为(Sno, Cno)。

S-L-C满足第一范式。

非主属性Sdept和Sloc部分函数依赖于码(Sno, Cno)。

-门课的学生被删除

原因:存在对码的冗余依赖。Sdept、Sloc部分函数依赖于码。

解决方法:S-L-C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以消除这些部分函数依赖SC(Sno,Cno,Grade)S-L(Sno,Sdept,Sloc)

2、2NF;若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2NF

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每一行被码唯一标识

例:S-L-C(Sno, Sdept, Sloc, Cno, Grade) ∈1NF

S-L-C(Sno, Sdept, Sloc, Cno, Grade) ∈2NF

SC(Sno,Cno,Grade)∈2NF

S-L(Sno,Sdept,Sloc)∈2NF

采用投影分解法将一个1NF的关系分解为多个2NF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原1NF关系中存在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度大、修改复杂等问题。但将一个1NF关系分解为多个2NF的关系,并不能完全消除关系模式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和数据冗余。

3、3NF:关系模式R 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 使得X→Y,Y →X,Y→Z成立,即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码,则称R ∈3NF。若R∈3NF,则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也不传递依赖于码。

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能包含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码信息。

例:S-L(Sno, Sdept, Sloc) ∈2NF S-L(Sno, Sdept, Sloc) ∈3NF

S-D(Sno,Sdept) ∈3NF D-L(Sdept,Sloc)∈3NF

如果R∈3NF,则R也是2NF。

局部依赖和传递依赖是模式产生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的两个重要原因。

由于3NF模式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候选码的局部依赖和传递依赖,因此一定程度上上解决原2NF关系中存在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度大、修改复杂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性能。将一个2NF关系分解为多个3NF的关系后,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关系模式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和数据冗余。

4、BC范式(BCNF):关系模式R∈1NF,若X→Y且时X必含有码,即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码,则R ∈BCNF。

等价于: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即消除任何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

若R∈BCNF 所有非主属性对每一个码都是完全函数依赖;所有的主属性对每一个不包含它的码,也是完全函数依赖;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码属性。

R ∈BCNF R ∈3NF 。如果R∈3NF,且R只有一个候选码

R ∈BCNF R ∈3NF

例:关系模式S(Sno,Sname,Sdept,Sage)假定S有两个码Sno,Sname

S∈3NF S ∈BCNF

例:系模式SJP(S,J,P)s 学生,J课程,P名次

函数依赖:(S,J)→P;(J,P)→S (S,J)与(J,P)都可以作为候选码,属性相交

SJP∈3NF,(不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依赖)

SJP∈BCNF,(每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

第七章:数据库设计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是数据库设计的特点之一。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字典p207页

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逻辑结构设计P224

4、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事务事务是用户所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具有四个特性:

1、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单位,事务中所包括的读项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2、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某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所试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4、持续性:(永久性)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主句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昂不应对其执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为了保证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与持续性。DBMS必须对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进行恢复;为了保证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DBMS需要对并发操作进行控制。

故障的种类及其影响以及相应的恢复策略

1、事务内部故障的恢复:事务内部故障的恢复由DBMS自动完成,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DBMS执行的恢复步骤如下:

(1)反向扫描文件日志(即从后向前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2)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

(3)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进行同样的处理。

(4)如此继续下去,直至独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该事务故障恢复就完成了。

2、系统故障的恢复:会造成数据库处于不一致的状态,主要是一方面,为完成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可能已写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做的更新可能尚留在缓冲区,未能及时写入数据库。因此恢复操作就是撤销(UNDO)故障发生时为完成的事务,重做(REDO)已完成的事务。恢复步骤如下:(1)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之前已经提交的事务队列(REDO队列)和为完成的事务队列(UNDO 队列)。

(2)对于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UNDO处理。进行UNDO处理的方法是: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UNDO事务的过呢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中。

(3)对重做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REDO处理。进行REDO处理的方法是: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REDO 事务重新执行日志文件中所登记的操作,激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后的值”写入数据库。

3、截至故障的恢复:恢复方法是重装数据库,然后重做已完成的事务,具体操作如下:

(1)DBA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后备副本(离故障发生时刻最近的转储副本),使数据库回复到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2)DBA装入转储结束时的日志文件副本。

(3)DBA启动系统恢复命令,有DBMS实现恢复功能,即重做已完成的事务。

恢复的实现技术

数据转储(动态海量转储,动态增量转储,静态海量转储,静态增量转储)

登记日志文件

第十一章: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

并发操作可能产生的数据不一致

1、丢失修改:两个事务1、2同时读入同意数据并进行修改,2所提交的结果破坏(覆盖)了1提交的结果,导致1所做的修改被丢失。

2、不可重复读:事务1读取某一数据后,事务2对其执行更新操作,使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的结果。

3、读‘脏’数据:事务1修改某一数据,将其协会磁盘,事务2读取同意数据后,事务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是事务1已修改过的数据将恢复原值,事务2所读取的数据就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则事务2所独到的就是‘脏’数据,即不正确的数据。

避免不一致性的方法是并发控制机制。最常用的并发控制技术是封锁技术。

封锁排它锁,共享锁

活锁和死锁P296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冲突可串行性化调度P299

封锁的粒度,多粒度封锁协议P302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整理)SQLServer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SQL Server 数据库基本知识点一、数据类型

二、常用语句 (用到的数据库Northwind) 查询语句 简单的Transact-SQL查询只包括选择列表、FROM子句和WHERE子句。它们分别说明所查询列、查询的 表或视图、以及搜索条件等。例如,下面的语句查询Customers 表中公司名称为“Alfreds Futterkiste”的ContactName字段和Address字段。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WHERE CompanyName='Alfreds Futterkiste' (一) 选择列表 选择列表(select_list)指出所查询列,它可以是一组列名列表、星号、表达式、变量(包括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等构成。 1、选择所有列 例如,下面语句显示Customers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SELECT * FROM Customers 2、选择部分列并指定它们的显示次序查询结果集合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与选择列表中所指定的列名排列顺序相同。 例如: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3、更改列标题 在选择列表中,可重新指定列标题。定义格式为: 列标题 as 列名 列名列标题如果指定的列标题不是标准的标识符格式时,应使用引号定界符,例如,下列语句使用汉字显示列标题: SELECT ContactName as 联系人名称, Address as地址 FROM Customers 4、删除重复行

SELECT语句中使用ALL或DISTINCT选项来显示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行或删除其中重复的数据行,默认 为ALL。使用DISTINCT选项时,对于所有重复的数据行在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中只保留一行。 SELECT DISTINCT(Country) FROM Customers 5、限制返回的行数 使用TOP n [PERCENT]选项限制返回的数据行数,TOP n说明返回n行,而TOP n PERCENT 时,说明n是 表示一百分数,指定返回的行数等于总行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SELECT TOP 2 * FROM Customers SELECT TOP 20 PERCENT * FROM Customers (二)FROM子句 FROM子句指定SELECT语句查询及与查询相关的表或视图。在FROM子句中最多可指定256个表或视图,它们之间用逗号分隔。在FROM子句同时指定多个表或视图时,如果选择列表中存在同名列,这时应使用对象名限定这些列 所属的表或视图。例如在Orders和Customers表中同时存在CustomerID列,在查询两个表中的CustomerID时应 使用下面语句格式加以限定: select * from Orders,Customers where Orders.CustomerID =Customers.CustomerID 在FROM子句中可用以下两种格式为表或视图指定别名: 表名 as 别名 表名别名 select * from Orders as a,Customers as b where a.CustomerID =b.CustomerID SELECT不仅能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它还能够从其它查询语句所返回的结果集合中查询数据。 例如: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in (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此例中,将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给予一别名CustomerID,然后再从中检索数据。 (三) 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行。例如下面语句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教材p17)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在人们以外,但是却对人们施以控制。社会事实应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涂尔干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例如,法律可以说仅仅是一些词句,但人们的行为体现出法律是可以感知的、是真实的。根据涂尔干的观点,如果要理解社会法律的含义及其发展,就必须考察社会的宗教。) (2)芝加哥学派:(教材p18)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芝加哥大学居于社会学研究与训练之中心地位持续了多年。这一时期,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们被统称为“芝加哥学派”。 (3)中层理论:(教材p19) “中层理论”居于狭隘的“专门理论”和广泛的“总体理论”之间,前者关注于社会生活的单一方面,后者则试图无所不包地解释广泛的社会因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罗伯特·莫顿的“中层理论”比较容易用实验证明。 (4)社会学想象力:(教材p32) (5)自变量/因变量概念:(教材p39) 某些可能性原因或者解释性变量被称为自变量,其结果是因变量。 (或者:因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解释的变量,自变量是其可能的解释。) (6)虚假相关:(教材p40) 不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相关被认为是虚假相关。(即:某些相关性是有效的,但是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例如,在医院比在家中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院会导致死亡。) 一、简答题 社会学研究的六个阶段(教材p43) a、第一阶段:仔细地陈述要研究地问题并且提出假设以供调查研究。 b、第二阶段:进行研究设计 c、第三阶段:按照研究设计收集资料 d、第四阶段:依据假设分析资料 e、第五阶段:解释调查结果并且得出结论 f、第六阶段:公开发表调查结果 二、论述题 (1)试述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三种主义的观点,并用三种观点分析具体问题。 三种主义的观点: a、功能主义:(教材p21/121) b、冲突论: c、互动论: (2)涂尔干、韦伯的基本思想。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3)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2) 其它功能 (2) 数据库系统(DBS) (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管理 (3)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3) 人工管理特点 (3) 文件系统特点 (4)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4) 数据结构化 (4) 整体结构化 (4)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4)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独立性高 (5) 物理独立性 (5) 逻辑独立性 (5)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5)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6)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8)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8)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8)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8) 模式(Schema) (8) 实例(Instance) (8)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9)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9)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9)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9)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9)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0)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0)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0)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10)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t试卷(精品)

文学概论(一)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 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 B:节奏 C:格律 D:押韵 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 A:毛宗岗 B:金圣叹 C:脂砚斋 D:张竹坡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 A:情调 B:气势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顺便总结下,书本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知识点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之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1,数据库数据特点P4 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2,数据独立性及其如何保证P10,P34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互相独立。(内模式保证)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外模式保证) 3,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P13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4,用ER图来表示概念模型P17 实体、联系和属性。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可以有属性。 第二章 1,关系的相关概念(如关系、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 P42-P44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2关系代数运算符P52

自然连接是在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出同名属性上符合相等条件元组,再进行投影,去掉重复的同名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给定关系r(R)和s(S), S? R,则r ÷s是最大的关系t(R-S) 满足tx s?r 3,关系代数表达式 第三章

1,SQL的特点P79-P80 1. 综合统一 2. 高度非过程化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2,基本表的定义、删除和修改P84-P87 PRIMARY KEY PRIMARYKEY (Sno,Cno) UNIQUE FOREIGN KEY(Cpno) REFERENCES Course(Cno)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 [ DROP<完整性约束名>]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DROP TABLE<表名>[RESTRICT|CASCADE]; 3,索引的建立与删除P89-P90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唯一索引UNIQUE、非唯一索引或聚簇索引CLUSTER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s试卷(最新)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1分)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1分)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3、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1分)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4、“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1分)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5、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1分)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6、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1分)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7、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1分)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8、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1分)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9、中国最早的诗论是()(1分)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0、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1、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1分)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12、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1分)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3、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1分)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14、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1分) A:严肃文学 B:纯文学 C:精英文学 D:大众文学 15、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1分) A:孔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