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权利冲突研究中些许问题

权利冲突研究中些许问题

权利冲突研究中些许问题
权利冲突研究中些许问题

权利冲突研究中的些许问题

权利冲突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并研究这个问题,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予以澄清,主要包括有:学者们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一词,权利冲突与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之间的区别,如何寻找权利冲突的原因,解决冲突的方法与途径,权利冲突与侵权、违约、权利竞合、权利竞存的关系,以及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尝试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一词

目前,虽然研究权利冲突的论文数量很多,但在“权利冲突”的使用上,比较混乱,很多文章没有明确自己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一词。在我看来,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其立场、方法乃至结论是不可能相同的。在权利冲突一词意义的合理范围内,目前学者主要在以下三种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一词:

(一)将应然权利冲突称为权利冲突

此处,我将应然权利理解为未被法律所确认的而研究者又把它称为权利的权利。这种权利也许法律真的应当把它规定为法律权利,也可能只是研究者自己的个人主张。这是一种观念中的权利。有时候,学者所称的权利冲突实际上是应然权利冲突,冲突的双方都是应然权利。这个意义上的权利冲突的双方都没有法律(实在法、实证法)上依据,这样,这种应然权利之间的冲突,在法律(实在法、实证法)上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是学者研究的问题。

(二)将应然权利和法律(实在法、实证法)权利之间的冲突称为权利冲突

有的学者把应然权利和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称为权利冲突,虽然有时是在不自觉地使用权利冲突一词。这种意义的权利冲突的一方是应然权利,另一方是法律(实在法、实证法)权利。这种权利冲突与应然权利冲突一样,权利冲突的一方是没有实际的法律依据的,在法律上可能两种权利并不存在实际冲突,这也只是一种理论层面的、学者研究的问题。

以上两种对权利冲突一词的使用,实际上是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论述上的策略,其目的是对这两种意义上的权利冲突中相互冲突的权利的边界、范围进行界定。

(三)将法律(实在法、实证法)权利之间的冲突称为权利冲突法律权利是法律中规定或者有法律依据的权利,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是具有合理的法律依据的权利之间的冲突。这种权利冲突是一种法律漏洞,是由于法律没有把权利之间的边界界定清楚而引起的。在法律权利冲突中,还可以划分出法定权利冲突和意定权利冲突。法定权利冲突是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之间的冲突。意定权利冲突是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设定的权利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存在于合同领域,由于当事人未在合同中将各自的权利界定清晰而发生。在《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以下简称《权利冲突论》)一文中,我把权利冲突界定为法律权利(包括法定权利和意定权利)冲突,并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一词。[1]

(四)对“法律权利冲突”在不严格意义上的使用

有时候,虽然法律可能对两个权利的关系已经进行了清楚的界定,但这种界定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因此研究者有时候也将这种情况称为某权利和某权利的冲突。这种使用权利冲突的情形,实际上是在讨论的时候,回溯到权利的初始界定状态,然后再在理论上对假想为冲突着的权利进行界定。当然这种对权利冲突的讨论对于法律及权利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讨论的权利冲突之情形,以这类情况为多。

由于存在上述四种意义上对“权利冲突”一词的使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权利冲突”一词的时候就要区分我们是在以上四种不同意义中的哪种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一词,以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同时,了解并区分这四种在不同意义上对“权利冲突”一词的使用,有助于我们正确区分学者们是在哪种意义上使用“权利冲突”,并正确理解其思想。

除了以上四种对“权利冲突”一词使用的情形之外,还有否定权利冲突的观点,如郝铁川先生就认为权利冲突是个伪问题,权利的边界可以通过立法技术、司法解释、法律原则、公序良俗等方式划定,守望权利的边界就不会发生权利的冲突,法学界应该放弃对权利冲突的无谓讨论,致力于权利边界的探讨。[2]对郝铁川先生观点已经有学者做出了回应和批评,①本文不再做详细回应。简单来说,郝铁川先生没有认识到权利冲突的产生恰恰是由于法律对权利范围和边界的界定不清楚,使权利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立法、司法解释的一个

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解决这种权利边界的模糊性,重新界定权利的边界和范围,解决权利冲突。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序良俗等原则就是为预防由于具体法律规则没有将权利之间的边界和范围界定清晰从而产生权利之间的冲突以及其它法律漏洞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些原则在解决权利冲突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

为了表达的方便,下文将进行的讨论,如不特殊指出,均是在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意义上来使用“权利冲突”一词的。

二、权利冲突与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以及一般的意义上的纠纷的区别

权利冲突与利益冲突之关系也需要进行澄清。有的学者把任何纠纷、利益纷争、利益冲突都称之为权利冲突。这种混淆当然是错误的,是由于他们混淆了权利和利益的关系而导致的。这种情形与前文所述的对权利冲突的四个不同层面的使用不同,前者对“权利”一词的使用仍然在权利一词的合理范围内,并且都有其合理的价值,而把权利冲突等同于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显然是错误地理解了权利一词的意义。

虽然人之生存需要追求各种利益,但权利一词表征的是各种利益在整个价值体系中的“正当性”.显然权利比利益多了“正当性”的含义,因此不可与利益相混淆。实际上,并不是任何一种追求利益的行为在法律所表达的价值秩序中都是“正当的”,之所以有法律和权利,就在于要解决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要确定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的“合理范围”,如康德就将“如此外在地行动,

使你的任性的自由应用能够与任何人根据一个普遍法则的自由共存”作为权利的普遍原则。权利冲突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法律没有对冲突着的权利的边界和范围作出清晰的界定,因此,表达价值秩序中的价值“正当性”的各权利在实现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这样权利冲突的“实质”应该理解为作为旨在表达和实现一定价值秩序的法律所确定的价值“正当性”之间的冲突。在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之情形下,并不发生旨在表达和实现一定价值秩序的法律所确定的价值“正当性”冲突的问题。因此,权利冲突和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不能混淆。

澄清权利冲突与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有利于我们澄清权利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确解决权利冲突。

三、区分权利冲突的两个不同阶段

前文阐明不能将权利冲突与一般意义上的纠纷相混淆。实际上,这种混淆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权利冲突往往会表现为纠纷的形式,我们可以把这类纠纷称为权利冲突型纠纷。

在《权利冲突论》一文中,我认为权力冲突应分为为两个阶段:一种是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是指法律对权利界定的逻辑矛盾。另一种是现实化的权利冲突,是指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现实地表现出来的形态。[1]现实化的权利冲突是以“权利冲突型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权利冲突的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总会表现为现实化的权利冲突,而现实化的权利冲突总是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

的现实化,没有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就不会有现实化的权利冲突。因此,也可以说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是权利冲突的潜在阶段,现实化的权利冲突是权利冲突的现实阶段。

区分权利冲突的两个阶段对于研究权利冲突的原因、解决权利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是由于法律对权利的边界界定不清晰而产生的。而现实化的权利冲突的发生,除了法律对权利边界界定的不清楚之外,还需要有追求权利实现的活动。

四、研究权利冲突原因的正确进路

应然权利之间以及应然权利与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只是学者为了清楚地界定这些权利之间的确切关系所采取的一种表述。而对法律权利冲突一词的不严格意义上的使用,也是学者因认为法律对权利之间的关系的界定不完善、不完美、不确切,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对权利冲突之情形的原因的研究应当与严格意义上的权利冲突有所区分。

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冲突外,其它权利冲突只是理论上对法律权利冲突的拟制,只是研究者为了研究之方便而将应然权利当作法律权利来看待,从而对于这些权利冲突的原因的分析也是对法律权利冲突的原因的拟制,这类情形下的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只是研究者“观念中”的边界的模糊性。

由于权利冲突与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不同,因此,不可把利益冲突、利益纷争、一般意义上的纠纷的原因作为权

利冲突的原因,比如把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作为权利冲突发生的一个原因。

权利冲突分为两个阶段,因此在研究权利冲突时,不应该主要着眼于权利冲突的现实发生。现实发生的权利冲突是一种纠纷,但和一般的纠纷并不相同,一般的纠纷有违法行为的存在,而权利冲突之情形,双方的行为都有法律上之合理依据,因此,对权利冲突的原因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由于法律未把冲突着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权利各自的范围和边界界定清楚而引起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

刘作翔先生在《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将权利冲突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中国正在发展中的、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原有的、尚未彻底转轨的计划经济的矛盾和冲突;二是中国正在发展中的法制和法治尚不完善、不完备的矛盾和冲突;三是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全社会公民权利意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冲突。[3]在我看来,上述三个方面,除了第二个方面接近了权利冲突的原因(但论述还不够深入)外,其它两个方面都不是权利冲突的真正原因。刘作翔先生之所以把两个不是原因的原因作为原因,就在于他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权利冲突和利益冲突两个概念,没有认识到权利冲突的两个阶段之间的区别。

五、区分个案意义上和普遍意义上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对权利冲突的解决,可以区分为个案意义上、一般纠纷意义上的解决和普遍意义上、法律意义上的解决。

解决权利冲突,不是任何一种途径在法律上都是可行的,还需考

虑解决权利冲突的效能的问题。解决方案出来之后,必须可以为后来的同样的事例所采用,也即具有普遍性。通过此途径解决之后,冲突着的权利的边界被重新划定,从而使权利之间的逻辑上的冲突归于消失。

个案意义上的、一般纠纷意义上的权利冲突的解决,只是使作为纠纷和案件的现实化的权利冲突不再存在,但没有解决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只有解决了法律的逻辑上的权利冲突,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权利的冲突。

区分个案意义上的解决、一般纠纷意义上的解决与普遍意义上的解决、法律意义上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意义上的解决,在选择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上是不一样的。恰恰很多论文是从个案意义的解决、一般纠纷意义上的解决来寻找解决法律权利冲突的方法和途径的。在我看来,都没有找到解决权利冲突的正确路径,只有普遍意义上的解决、法律意义上的解决才能真正的重新划定权利的边界、厘定权利的范围。

因此,针对法定权利冲突而言,虽然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可以将现实的权利冲突解决,但此类途径的解决结果只能运用于此案,而对以后的案件不适用,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法律上的权利的冲突。所以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利冲突的途径只有两个:立法和司法。就意定权利之间的冲突而言,因只具有个案性,因此可以采用双方当事人协商、调解、仲裁和司法途径解决。当然,立法在解决意定权利冲突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立法不是针对个案的,而且在

双方意思自治的领域内,立法对双方的行为不能有过多地干涉,但通过规定在双方约定不明时按照法律中的规定来确定合同的内容,可以有效地防止意定权利之间的冲突。

认为司法可以从普遍意义上解决权利冲突,是就那些判例法国家、或者法官可以一定程度以判例的形式补充成文法漏洞的国家而言的。对于中国而言,似乎只有立法一途,当然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采用司法解释这一准立法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弥补法律的漏洞,从而解决权利之问的冲突。

六、权利冲突与侵权的关系之澄清

对于权利冲突与侵权,许多论文都将二者混淆起来了。①在我看来,权利冲突和侵权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根据民法上的研究,侵权是指一方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4]侵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在侵权中,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仅有一个主体不会构成侵权。(二)在侵权中,一方侵害了另一方的权利,这些权利可能是财产权利也可能是人身权利,并且这些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根据。(三)在侵权中,要求侵权行为人有过错,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即使给另一方造成损害,也不构成侵权。即行为人的行为有违法性,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四)在侵权中,一方要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在侵权中,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由民法平衡当事人利益的性质所决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侵权关系中,双方实际上是一种权利一义务关系,一方是有法律上正当合法根据的权利的权利人,此权利人因具有法律上之权利而可以要求另一方履行法律上的义务,即使这种义务只是消极义务,即不作为的义务;另一方不具有法律所承认的、具有法律上之根据的权利以对抗前一方的权利请求,他只能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履行他的义务,否则就构成侵权,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这样就可把侵权和权利冲突很容易的区别开:

(一)在侵权中存在的是权利一义务关系,一方为权利人,另一方为义务人。权利人可以以自己拥有法律上的权利而要求义务人履行法律上的义务,而义务人却没有法律上合理正当的理由(权利)来对抗权利人。在法定权利冲突中,存在的是权利一权利关系,双方均为权利的主体,均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的理由来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并对抗对方的要求,实际上它是一种双向的权利一权利关系,因此出现了双方均可以以自己有法律上之权利而对抗对方这种情况,出现了权利的对抗状态。

(二)在侵权中,侵权人要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付出代价,即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在侵权中,可以在现有的法律范围内解决这种暂时的矛盾状态,而不会出现无法解决的消极状态。在权利冲突中,因为双方均有支持自己的法律上的正当合理的理由,即权利,所以在现有的法律范围内无法解决责任的归属问题,这样就呈现出一种法律上的消极状态。

同时,还需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一方行使自己的权利超过自

己权利的范围而引起的侵权,此种侵权表面上看也是一种权利一权利关系,似乎侵权方亦有法律上支持自己行为合理的理由,但此种侵权关系中,侵权方超越了自己权利的合理界限,实际上是违反了法律上其应尽的义务,因此是一种权利一义务关系,并非我们所说的权利冲突。此种侵权关系,在现有法律的范围内就可以完满地解决,确定责任的归属。最易让人将侵权与权利冲突混淆起来的就是此种侵权。

七、权利冲突与违约的关系之澄清

权利冲突与违约的关系,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澄清。因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在我国《合同法》中,违约是指这种情况: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在《牛津法律大词典》中,违约被定义为:“由一方当事人不合理拒绝或者不履行合法和强制性的合同义务,即完全不履行。”根据合同应负义务,通常表现为拒绝履行、不履行、延迟履行或不当履行等形式。实际上,违约的概念应更广泛,任何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都可以成为违约。[5]违约有以下特征:(一)在违约中,违约关系的主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合同关系的当事人。

主体必须多于一人,仅一个人构不成违约。(二)在违约中,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上的义务,尽管这些义务多有任意性的特点。(三)在违约中,违约行为在后果上侵害了合同债权,因此要承担违约责任。虽然违约责任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并可免除,但在法律上,任何违约行为都要承担违约责任。

在违约中,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利一义务关系:一方为权利的主体,权利的享有者,虽然此权利只是由合同创设,但同样是有效的、合法的;另一方是义务人,此义务亦由合同创设。因此权利人可以以自己享有某种法律承认的、由合同创设的权利为由要求义务人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义务人)没有法律认可的正当合理的理由(权利)来对抗这种要求。而在意定权利冲突中,双方是一种权利一权利关系,双方均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的理由(权利)来要求对方履行某种义务(虽然这种义务不存在),从而产生了一种对抗状态。在违约中,违约责任的归属可以在法律和合同的范围内确定,违约责任的归属是明确的,不发生归责的困难,而在权利冲突中,因为双方的主张都有正当有效之根据,所以责任归属是困难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责任问题。

八、(法律)权利冲突判定之困难

权利冲突与侵权、权利冲突与违约之区别,在典型情况下确是如前文所述,但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此时,将它们区分开来并不容易。

权利冲突是法律上的一种漏洞,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法律漏洞,现代法律将法律原则作为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这些法律原则在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权利冲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法律规则存在漏洞的情况下,法官可以适用法律原则审判案件。这样,现代法律为避免权利冲突采取了技术性措施,已经为解决权利冲突提供了一些法律之内的方法,如权利不得滥用、诚实信用等法律原则之适用,合同法上合同内容存在争议时的合同解释规则,在先权的保护等等。

于是,在法律原则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权利冲突问题上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属于权利冲突之情形就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比如,虽然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则而导致权利之间的边界没有得到确定,但法官可以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来对案件作出判决。似乎看来是属于权利冲突的情形,现在则变成一般意义上的纠纷了。那么,这样是不是就不存在权利冲突了呢?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倾向于按照法官在审判案件时进行的是形式推理,还是实质推理来判定是否是法律权利冲突。如果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只须进行形式推理就可以做出合理的判决,那么这种情形就不是法律权利冲突之情形。如果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需要进行实质推理,进行价值衡量,那么,这种情形就属于法律权利冲突之情形。因为,通过法律原则来解决法律权利冲突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的涵摄更广,也许不同的法官可能会对法律原则做出不同的理解,从而做出迥异的判决。这样,实际上由于在不同案件中,法官的结论并不一致,权利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厘清。

九、权利冲突与权利竞合关系之澄清

有些文章里面把权利冲突也称之为权利竞合,但在本文看来,权利冲突与权利竞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将二者混同。如果说法律权利冲突是权利的消极状态的话,那么权利竞合就是权利的积极状态。

权利竞合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权利的主体基于同一个法律事

实同时拥有多个权利可以向对方主张。根据民法学者的研究,权利竞合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多个权利归属于一个主体,权利的主体是单一的,不是多个。(二)多个权利之产生基于同一个法律事实,这个法律事实符合多个法律构成要件。(三)其中一个权利得到满足,其余权利均归于消灭。(四)但在消灭之前,各权利彼此独立,不相关联,诉讼时效分别进行,其中一个权利因时效而消灭,其余的权利不受影响。

在权利竞合的情形中,有人主张,权利人可以从这多个权利中选取任何一个向对方提出请求,但不能向对方主张多个权利。一旦权利人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则他的其它可以主张的权利就消失。有人主张,当事人可以合并或选择其中一个行使,或同时起诉或选择其中一个起诉,前一诉讼判决对后一诉讼不产生影响;但因为两个权利以同一给付为内容,因此不能主张双重给付,其中一个权利获得满足,另外的权利将随之消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权利冲突和权利竞合有如下区别:(一)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主体是两个以上的,而权利竞合中的权利主体只能有一个。(二)权利冲突中两个以上的主体拥有权利,一方的权利都可以对抗对方的权利,而在权利竞合中权利的主体只有一个,对方是义务的主体,而非权利的主体。(三)权利冲突是一种权利一权利关系,而权利竞合也是权利一义务关系,只不过可能的权利是多个的,可能的义务也是多个的。(四)权利冲突中责任的归属会发生困难,因此是权利的消极状态,而权利竞合中并不发生责任的归属困难,一旦权

利的主体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权利向对方主张,对方的义务也就确定下来,责任的确定也就没有任何困难。

十、权利冲突与权利竞存的关系

权利竞存是指同一物之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效力相互冲突的权利之情形。主要存在于物权领域,比较典型的是担保物权的竞存,如在同一物上给多个债权设立多个担保物权之情形。①权利竞存有以下特点:(一)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单个权利的情形不会发生竞存。(二)这些权利存在于一物之上,存在于不同的物上的权利不发生竞存问题。(三)这些权利同时存在,或者存在的时间有交叉,当下存在的权利与已经消灭的权利不存在竞存问题。(四)这些权利的效力发生冲突,如在担保物权竞存时,优先受偿的效力发生冲突。(五)这些权利之产生基于不同的法律事实,形成多个法律关系。基于同一个法律事实,在同一个标的上不可能产生竞存的权利。

对于权利竞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即同一物之上为多个属于同一债权人的不同债权设立多个担保之情形。多个权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权利主体,这种情形不同于权利竞合,由于多个权利属于同一个权利主体又与典型的权利竞存不同。这种情形下,权利之间的优先性已经不重要,权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进行选择。权利竞存之情形,如法律没有明确竞存之权利的效力优先顺位,就会发生权利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优先效力上的冲突。

权利冲突与权利竞存的区别就在于,权利竞存是指多个效力上相互冲突的权利在一物上之存在,强调的是多个权利存在之状态,而权

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同样法律上依据的权利之间,因法律未对它们的关系做出明确界定所导致的权利边界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而引起的它们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矛盾状态。[1]权利竞存可以理解为是导致权利冲突情形之一,权利竞存情形下的权利冲突是优先效力上的冲突。导致权利冲突的除了权利竞存这一情形外,还有其他情形。

十一、权利边界抑或权利位阶、权利平等

在目前研究如何解决权利冲突的论文中,有许多观点认为权利是有位阶的,并且通过权利的位阶来解决权利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①也有学者主张权利是平等的,权利之间是不存在位阶的,应当平等保护。②那么权利是否存在位阶呢?权利存在位阶意味着一个上位权利的存在完全取消了与上位权利冲突的下位权利的存在。如依据法律位阶理论,与上位法冲突的下位法无效。但在权利冲突之情形,实际上并非如此,言论自由作为宪法权利并不取消名誉权、隐私权的存在,相反言论自由之行使不能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言论自由和名誉权、隐私权存在冲突的时候,采取的方法是重新确定二者的边界和范围,而不是一方取消另一方的存在。在法律意义上解决权利冲突就是尽可能地明确相互冲突的权利的边界和范围,使二者在法律上不再冲突。

权利平等保护的主张虽然没有犯权利位阶理论的错误,但是也没有能够正确说明解决权利冲突意味着什么,没有认识到解决权利冲突实际上是重新明确相互冲突的权利的边界和范围。于权利冲突之情

形,权利平等保护意味着根本无法对冲突着的权利的边界和范围进行重新厘定,因为,既然权利之间是平等的,要平等保护,就只能维持原有的现状,这样权利冲突也就根本无法得到解决。

我认为,权利一词是对人们追求的价值符合价值秩序的一种表达,表达的是追求和实现某种价值(利益也是作为有价值之物被追求)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人们在追求价值的时候,其追求的价值是符合价值秩序的,那么其行为就是“正当的”。

各种不同价值之关系和秩序构成了权利的范围和边界,权利冲突是法律没有厘清这些价值之间的关系导致的,那么解决权利冲突就是在法律上重新厘清冲突的权利各自所要实现的价值之关系。

所以,权利位阶只是权利体系所可能表达的价值秩序的不适当的代替词,权利作为法律上的“正当性”并无等级,只存在范围和边界。只有具有价值秩序的正当性的价值之间才可能有等级和秩序,并且也并非所有的价值都处在等级关系中,并非上位的价值永远优先于下位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优先于财产价值,也并不意味着一个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的人可以去盗窃。公共利益也并非永远高于和优先于个人利益,如不能因公共利益需要而杀死无辜之人。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土地、房屋的也需要给予合理的、充分的补偿。言论自由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并不意味着说话的人可以造谣、侮辱和诽谤。因此不能说生命权高于财产权,不能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在不补偿或者仅少量补偿的情况下征收别人的土地,拆除别人的房屋。这些都是现代法律已经确立的规则。同样,有担保的债权优先于无担保的债权受偿,

也并不意味着无担保的债权不是债权,之所以产生担保物权并在法律加以规定,就是旨在解决债权冲突之情形何者优先受偿的问题,债权在价值上并无位阶。

《权利冲突论》一文中指出:当遇到两个权利相互冲突的情况时,我们的思维通常会考虑、比较这两个权利的性质,看是否有优先考虑的性质,也就是说一个权利在性质上是否优先于另一个权利。但这里说一个权利优先于另一个权利是在权利的边界重新划定之前和划定之中所必须采取的一种策略,一旦划定之后就是权利的边界问题,而不再是一个权利优先于另一个权利的问题。在权利的边界重新划定之前,不采取这个策略就不能解决权利冲突。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如果确定一个权利优先于另一个权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因为一个权利优先于另一个权利并不是说绝对的优先,还要考虑优先到什么样的程度。主要包括对相对权利的损害程度,是否存在替代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对相关法益的损害程度。[1]除此之外,有时候可能冲突的权利也并非是何者优先的问题,如果在相互冲突的权利之间无法确定何者优先,权利旨在实现的价值在价值秩序中并非等级关系而是相互平等的,如共有权,无担保之普通债权。[1]

实际上,说“某某权利优先于某某权利”,只是为表述的简洁所采取的表达和修辞策略,这一表达方式真正要表述的是该权利所表达和旨在实现的价值对另一权利所表达和旨在实现的价值具有(在法律所确定的价值秩序中的)价值上的优先性。为表述的简洁采取这种表达和修辞策略,还体现在我们常常用“权利”一词来直接指代具有正

当性价值的东西和事物,用“权利”一词直接指代正当的利益,当然这里所说的正当性是在法律所表达的价值秩序中的正当性。

因此,权利之间的优先性、权利位阶表达的是价值的优先性、价值的位阶,并非“正当性”之间的优先性和位阶,实际上,表达价值“正当性”的权利之间并不真的存在优先性和位阶。由于法律没有把权利之间的关系、权利的边界和范围界定清楚而导致的权利之间产生冲突,是法律所确定的“正当性”之间的冲突。正因为这种冲突是“正当性”之间的冲突,所以才在权利实现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导致不确定的状态,这样权利冲突就区别于“侵权”、“违约”、“越权”等情形。

因此,无论是权利位阶理论,还是权利平等理论都无法完全说明在解决权利冲突时,我们是如何处理相互冲突的权利之间的关系的,所以,用权利的边界、权利的范围来代替权利位阶、权利平等在理论E更为恰当。

参考文献

[1]王克金。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2)。

[2]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J].法学,2004,(9)。

[3]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 中国法学,2002,(2)。

[4]王利明等。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5]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000。

冲突处理的方法

冲突处理的方法 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人际冲突。图1提供了理解和比较5种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模型。根据这些方式在2个维度上的位置来确定他们究竟是哪一种,即对自我的关注和对其他人的关注。要满足你自己利益的愿望依赖于你追求个人目标的武断或不武断的程度。你想满足其他人的利益的愿望取决于你合作或不合作的程度。5种人际冲突处理方式代表了武断性和合作性的不同组合。尽管你对一种或两种方式有着自然的倾向,但当情境和相关的人员改变了的时候,你就会用到所有这些方式。 图1 人际冲突处理方式 1. 回避方式 回避方式指不武断和不合作的行为。个体运用这种方式来远离冲突、忽视争执,或者保持中立。回避方式反映了对紧张和挫折的反感,而且可能包括让冲突自己解决的决定。由于忽视重要的问题会使他人感到灰心,所以总是使用回避方式常导致他人的不利评价。这一方式可以由以下的表述来阐明。 ?如果有规则,我引用规则。如果没有,我让其他人自由做出他的决策。 ?我通常不会说出会引起争议的观点。 ?我避开那些引起我与朋友们争论的问题。 ?这就行了。不管怎样,那都不重要,让我们不要画蛇添足了。 当尚未解决的冲突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回避方式将导致对组织的消极结果。这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适当的,即包括当a. 问题很细小或者只有短暂的重要性,所以不值得个体耗费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冲突;b. 个体在当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处理冲突;c. 个体的权力对其他人而言太小以至于没有机会来形成变革;d. 其他人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冲突的时候。 2. 强迫方式 强迫方式指的是武断和不合作的行为,同时也代表了对人际冲突的赢-输方法。那些运用强迫方式的人努力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不考虑其他人。这一方式包括强制性权力和控制的方面。它将帮助个体获得个人目标,但是就像回避方式一样,强迫倾向会导致他人不利的评价。强迫方式可以由以下的描述来阐明。 ?我喜欢直截了当:无论是否喜欢,按我说的去做,也许当其他人有了我的经验时,他们将记住这一点并给予更好的评价。 ?我使其他人确信我的主张的逻辑和好处。 ?在争执中我坚持自己的见解。

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一)

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一) 摘要]现代社会,隐私权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基于隐私权概念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局限性,隐私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不可避免。解决的方式有立法和司法两种。其中利益衡量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本文以隐私权与表达自由、知情权的冲突为例就此展开探讨。关键词]隐私权;权利冲突;利益衡量 有权利必有冲突,权利冲突普遍存在,不可避免。依据通说,所谓权利,无非是由“特定利益”与“法律上之力”两要素构成。1]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新型利益不断涌现。法律也相应地突破传统的严格规则主义,通过判例、学说、诚信原则、公序良俗等方式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利益与法律之力两因素的嬗变也使得权利的类型和范围日益广泛化、普遍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楚河汉界、黑白分明的模式。在此背景下,权利冲突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在新兴的人格权领域尤为突出。本文拟以隐私权为中心就权利冲突问题予以探讨。 一、隐私权的建构与权利冲突 现代社会,因为科技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增加了隐私暴露的可能性与损害的严重性,随着人口增多,都市人口日益密集,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暴露在公众中感到日益敏感,这种法感情和人格意识导致隐私得以成为一项权利。隐私权(therightofprivacy)一语最早由美国学者萨缪尔·D·沃伦和刘易斯·D·布兰戴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学评论》(第四期)发表的《隐私权》一文阐发。其后,美国法律与判例逐渐承认了隐私权。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与普及,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的发达,隐私权保护更为急迫,隐私权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承认,许多国家的宪法、法律相继确认隐私权。如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传统上虽无隐私权的概念,但通过宪法确立的一般人格权,亦将隐私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现代隐私权的保护更趋于国际化,为许多国际人权公约所肯定,如1950年《欧洲人权公约》、1966年《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等。 隐私(Privacy),是指自然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领域,就其范围而言,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私生活秘密、私生活安宁和私生活决定等,其宗旨在于合理划分公共利与私人生活,保障私生活自由,是一个健康的多元社会的根基所在。隐私权为绝对权,任何人对于他人的隐私,都负有不得侵害的消极义务。未经本人同意,禁止非法窥视、窃听、刺探、窃取、偷录、偷拍、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侵入他人私人空间,跟踪、骚扰他人私人活动。否则,即构成对权利人隐私权的侵犯,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法律对一种权利的确认,则意味着对其他人行为自由的某种禁止。权利的冲突在制度经济学上称之为权利的相互性,即如科斯所指出的,“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2]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权利冲突是一个伪问题,只要权利的边界能够确定,则权利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并不存在。3]此种观点值得商榷。就隐私权而言: 第一,隐私权概念本身就是权利冲突的产物 隐私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特别是大众传媒的勃兴对人们关于隐私的权利意识起到了刺激和催生作用。沃伦和布兰戴斯首倡隐私权概念的肇因即为其举办的一场私人聚会被当地的媒体不当曝光,造成当事人情感的伤害。由于文明进化,在紧张复杂的社会生活压力下,人们对公开变得敏感,该种法益有法律保护之必要。人们日益意识到免于其私生活公开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利益,从而由此产生出一种正当性的权利诉求。这种诉求本身就是大众传媒、公众评论侵入私生活领域而产生的一种反动。由此可见,隐私权作为一种权利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权利冲突的产物。主张隐私权的人认为自己私生活秘密的权利具有正当性,而与之对立的权利人认为自己的言论自由或知情权具有正当性,在这种权

2014年-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答案+题目

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私法上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BD): A、对同一民事关系,相关国家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B、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同时作用于同一民事关系,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产生冲突 C、对同一法律概念,相关国家作出了不同的法律解释 D、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CD)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A.国内立法B.国内判例C.国际条约D.国际惯例 3、在判例法国家,权威学者的著作是解决国际私法纠纷的依据。在英国,可以作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权威著作是(A)。 A、戴西和莫里斯的《冲突法论》 B、戚希尔和诺思的《国际私法》 C、巴蒂福尔的《国际私法总论》 D、萨维尼的《现代罗马法体系》 4、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国际私法进行研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存在着约束各个国家的统一法律,这一学派称之为(C)。 A.二元论学派B.民族主义学派C.国际法学派D.国内法学派 页脚内容1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是(A) A.单边冲突规范B.双边冲突规范C.选择型冲突规范D.重叠型冲突规范 6、法院地法这一系属公式主要解决(D)。 A.有关人的能力、身份、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B.不动产物权方面的法律冲突 C.行为方式有效性方面的法律冲突 D.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 7、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何种法律进行识别,学者们的主张主要有(ABCD)。 A:依法院地法识别 B:依准据法识别 C:用分析法学和比较法的方法识别 D:按不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 8、经冲突规范援引某国法律作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准据法,而该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存在区际法律冲突。各国一般采取(ABD)方法确定准据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 A.以法院地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确定准据法 页脚内容2

冲突处理的5种方式

冲突处理的5种方式 何为冲突?在牛津大辞典的解释是人们之间对不同观点或信仰的不同意见。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如何处理冲突,我们有五种选择,回避、退让、竞争、妥协和合作。 我先用一个橘子故事来简单解释一下这5种解决冲突的区别。比如现在有一个橘子,你想要,我也想要。如果我不管不顾,抢先把橘子抢到,这是“竞争”方式;如果我考虑到你更需要这个橘子,故而把橘子让给你,这是“退让”;我们都不想争,大家都不要这个橘子,这是“回避”;如果我们把橘子掰开,一人一半,这是“妥协”;如果我们能坐下来共同探讨为什么想要这个橘子,原来我要吃橘子肉,你要的是橘子皮做糕点,这样我们两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种方式就是“合作”。 这5种处理冲突的方式就是著名的冲突管理的“托马斯—基尔曼”模型。我们先来看看这5种竞争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用“竞争”方式处理冲突时,双方各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思考问题,各部想让,一定要分出个胜负、是非曲直来。这种竞争方式的特征是:正面冲突,直接发生争论、争吵,或其他形式的对抗;冲突双方在冲突中都寻找自我利益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竞争的双方都试图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争赢而不顾冲突带来的后果。 和竞争方式相反的是“退让”,是指在冲突发生时只考虑对方的要求和利益,不考虑或牺牲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把对方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其行为特点为高度合作,不进攻,愿意牺牲自己的目标使对方达到目标,尽管自己有不同意见,但还是支持他人的意见,为了维护相互的关系,一方愿意做出自我牺牲。 “回避”是冲突的双方既不采取合作也不采取进攻行为,“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双方回避这件事情。回避方式的特征是双方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却试图忽略冲突,都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发生正面对抗。 第四种处理方式是“妥协”,冲突双方都有做出让步,俗话说“你让三分,我让三分”双方都让出一部分要求和利益,但同时有保存一部分要求和利益。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赢家和输家,他们愿意共同承担冲突问题,并接受一种双方都达不到彻底满足的解决方案,所以妥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双方都倾向于放弃一些东西。

谈一般权利和特殊权利的冲突问题

一般权利和特殊权利的冲突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作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权利冲突资料图片 问题的提出:一般权利与特殊权利的冲突 张恒山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法律提供了正当自由的一般约束条件,从而使自由作为权利得到界定后,法律必须进一步解决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不同种类的正当自由(权利)之间的冲突问题。比如,游行示威者有游行的权利,而普通市民有通行的权利,当游行者阻碍了公共交通时,如何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再如,学校的教师、学生有安静地听课和学习的权利,而小贩有自由叫卖的权利,当小贩的叫卖声传入学校课堂,学校师生认为小贩的叫卖声干扰其教学时,是应当禁止小贩叫卖,还是应当要求学校师生容忍叫卖声?他认为,在解决这类权利冲突时,首先应当坚持这样的原则:一般利益优于特殊利益的原则。具体地说,当两种权利冲突时,首先要考虑哪一种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更具有一般性。对一般性的利益应给予优先保护。在上述两种冲突中,普通市民的通行权和学校教师学生的安静教学权所涉及的利益更具有一般性,因此,前者应优先得到满足。但是,对一般性权利的优先满足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特殊的权利要求。由于特殊权利要求本身也是正当权利,所以,要给以兼顾。于是,在解决权利冲突问题时,还应坚持兼顾特殊利益的原则。当法律在解决这类权利冲突、考虑对两者的兼顾满足时,通常应要求特殊权利不得侵害一般权利,即一般权利应成为特殊权利的限制。在一般权利不受侵害、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特殊权利可以行使。所以,游行示威不能在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上随意游行,而必须在政府指定的、不至于严重影响公共交通的地域游行。小贩也并非不可叫卖揽客,但是,他必须离开学校一段距离,以其叫卖声不至于干扰学校教学工作。 一般权利与特殊权利冲突的案例 实践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案例:在我们乘公共汽车时,有乘客发现钱物被盗后报警,然后全车人被拉到公安局或派出所进行检查,或全车人不准下车留在车上停留在原地,等待警察前来破案(我自己在北京就有过这样一次遭遇,停留约一小时)。倒不是全车人被怀疑为盗贼(其中也包含着这样的假设:在没找出盗贼之前,每一个乘客都可能被怀疑为盗贼),而是全车人的人身自由权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和侵害,这也是一种权利冲突,即被盗人的财产权和全车乘客的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之间的冲突。 以下是几个类似的一般权利与特殊权利冲突的案例:

国际私法作业一

作业1(第1章~第3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私法上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BD )。 A、对同一民事关系,相关国家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B、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同时作用于同一民事关系,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产生冲突 C、对同一法律概念,相关国家作出了不同的法律解释 D、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 CD )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A.国内立法 B.国内判例 C.国际条约 D.国际惯例 3、在判例法国家,权威学者的著作是解决国际私法纠纷的依据。在英国,可以作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权威著作是( A )。 A、戴西和莫里斯的《冲突法论》 B、戚希尔和诺思的《国际私法》 C、巴蒂福尔的《国际私法总论》 D、萨维尼的《现代罗马法体系》 4、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国际私法进行研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存在着约束各个国家的统一法律,这一学派称之为( C )。 A.二元论学派 B.民族主义学派 C.国际法学派 D.国内法学派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是( A )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型冲突规范 D.重叠型冲突规范 6、法院地法这一系属公式主要解决( D )。 A、有关人的能力、身份、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B、不动产物权方面的法律冲突 C、行为方式有效性方面的法律冲突 D、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 7、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何种法律进行识别,学者们的主张主要有(ABCD)。 A、依法院地法识别 B、依准据法识别 C、用分析法学和比较法的方法识别 D、按不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 8、经冲突规范援引某国法律作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准据法,而该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存在区际法律冲突。各国一般采取( ABD)方法确定准据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 A.以法院地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确定准据法 B.按多法域国家的区际私法确定准据法 C.当事人协商确定准据法 D.法院地冲突规范专门针对多法域国家的法律适用规定了应以哪一法域的法律作为准据法的规范。

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_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2009年10月第22卷第5期 阴山学刊 Y I N S HAN ACADE M I C J OURNAL Oc.t2009 V o1.22No.5基本权利冲突观点评析 )))兼论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的空间 李样举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基本权利冲突是在基本权利从主观的公权逐步演变为客观的价值体系与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适用于私人之间关系后产生的现象,无论从宪法规范层面,还是从司法实践的现实层面来看,基本权利冲突都是切实存在的。在界定基本权利冲突时,不仅要考虑到它产生的背景、根本属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宪法和部门法的关系以及权力分立的政治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基本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间的差别和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空间的有限性。 关键词:基本权利冲突;社会实力主体;泛化说;虚无说;公权力介入说 中图分类号:D911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5-0080-06 近些年来,学界对基本权利冲突的讨论呈现白热化的趋势,1学者们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为便于叙述,笔者把这些观点总结如下:/泛化说0、/虚无说0和/介入说0。以上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法律权利冲突和基本权利冲突之间的关系,并对基本权利冲突存在空间做出了界定。但是,对于其中一些认识,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以上观点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商榷。 一、/泛化说0面临的理论困境 /泛化说0认为,几乎所有法律权利的冲突都可以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所有法律冲突都在基本权利冲突射程之内,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基本权利冲突涵盖了一切法领域的冲突。如:在盗窃案中,小偷与被偷人之间存在劳动权和财产权两种基本权利的冲突等。就司法过程而言,/泛化说0主张法官在法律已经对具体案件争议事项如何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要把法律权利冲突上溯推及为基本权利的冲突,从宪法层面重新加以价值衡量。[1]从泛化说的主张我们不难看出,其不但否认基本权利冲突与法律冲突之间的区别,模糊了两种冲突之间的界限,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违对立法机关的尊重 立法机关是一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立法机关在各国称谓不同,但都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最高民意代表机关和最高权威机关,尤其是在议会主权至上的国家更是如此,其他机关对它都要保持高度的尊重,自然司法机关也不例外。虽然在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司法机关的地位不同,但是,总体看来,无非存在以下两种情形: 1.在奉行三权分立体制的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和相互牵制构成了一个民主政治体制国家运作的整个过程。三者之间地位上的平等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促使它们在机关运作中相互之间保持尊重成为必然。首先,就司法过程而言,其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都要保持高度遵守,虽然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创制一些判例,但是司法机关的丝毫的能动和前卫都会招致各方面的非议,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风险。这使司法 *收稿日期:2009-05-18 作者简介:李样举(1983-),男,河南周口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论文有5作为宪法权利的物质帮助权辨析6等。 1虽然各种观点中在表达宪法上的权利时用语不一:有的用宪法权利,有的用基本权利,但是从其要表达的意思来看,无论是宪法权利还是基本权利指向都是一致的,笔者在本文当中统一使用基本权利一词。

论权利冲突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 了解概念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的研究问题,有的放矢。有学者认为“权利冲突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同样具有法律上之依据的权利,因法律未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所导致的权利边界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而引起的他们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矛盾状态。” ①还有学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由同一客体依法衍生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相互矛盾或抵触的法律模态。”② 笔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权利主体针对同一客体,依据各自所主张的正当权利所产生的矛盾。这里的正当权利包含两层意思,合法及合理。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个作者均忽视了权利冲突与权利滥用概念之间的区别。笔者认为,权利滥用与权利冲突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广义的权利冲突包括权利滥用,狭义的权利冲突并不包括权利滥用。而我们研究的权利冲突应该指的是狭义的权利冲突。因为权利滥用问题涉及到一个权利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恰当。这就涉及到一个权利使用的对错问题。我们可以划定权利的界限而解决权利滥用的问题。而我们研究权利冲突,并不是为了分清哪个权利使用的对,哪个权利使用的错。因为权利冲突里的权利使用是没有对错的。而我们是试图解决那些,都是正确使用得权利之间产生了冲突,我们如何划分出一个清晰的界限来解决这个冲突,这是我们研究权利冲突的目的。所以,我们这里研究的权利冲突应该是狭义的权利冲突。 权利冲突是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郝铁川教授在《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的文章中错误的认为权利冲突是个伪命题。他一方面错误地把权利冲突与权利滥用的概念相混淆,从而得出权利冲突问题是个伪命题的错误结论。因为权利的滥用涉及到权利的恶意使用和超出一定界限。而这种界限则是郝教授说的权利都有一个自己的界限。而权利冲突中所涉及的权利,是合法而且是合理的权利。因为这个权利的适当性,就不存在一个适当的权利还存在一定界限的问题。两个适当的权利之间会产生重叠。而这就是权利冲突。另一方面,即使按照郝教授的理论“任何权利都有特定边界,权利边界通过立法技术、司法解释、法律原则、公序良俗等是可以划定的。守望权利边界,就不会发生权利冲突;各种权利相辅相成,互不隶属,试图通过划分权利位阶来化解权利冲突,是徒劳无益之举。”反驳说任何权利之间都是有界限的,两个适当的权利之间即使重叠也会是有界限的,因为两个权利抵触,而最终都是会有一个结果的,这个结果就是权利之间的界限。我们姑且相信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他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也没有绝对的权利冲突,有的只是相对的权利冲突。而我们研究权利冲突,正是为了寻找这么一个公平,适当且正确的结果。我们并不能没有因缘,而直接把这个结果当成原因而否定权利冲突的存在。 在确定权利冲突是一个问题后,我们进一步研究权利冲突。研究权利冲突,首先要明确我们研究的权利是什么。按照罗伯特·阿列克西的分析,把权利构成分为“外部理论” ①王强,《商标权与其他相关权利的冲突与整合》,摘自《知识产权文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②宋景,《权利冲突与合法行使权利》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答案

作业1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私法上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BD ): A、对同一民事关系,相关国家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B、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同时作用于同一民事关系,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产生冲突 C、对同一法律概念,相关国家作出了不同的法律解释 D、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 CD )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A.国内立法 B.国内判例 C.国际条约 D.国际惯例 3、在判例法国家,权威学者的著作是解决国际私法纠纷的依据。在英国,可以作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权威著作是( A )。 A、戴西和莫里斯的《冲突法论》 B、戚希尔和诺思的《国际私法》 C、巴蒂福尔的《国际私法总论》 D、萨维尼的《现代罗马法体系》 4、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国际私法进行研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存在着约束各个国家的统一法律,这一学派称之为( C )。 A.二元论学派 B.民族主义学派 C.国际法学派 D.国内法学派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是( A )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型冲突规范 D.重叠型冲突规范 6、法院地法这一系属公式主要解决( D )。 A. 有关人的能力、身份、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B. 不动产物权方面的法律冲突 C. 行为方式有效性方面的法律冲突 D.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

7、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何种法律进行识别,学者们的主张主要有( ABCD)。 A:依法院地法识别 B:依准据法识别 C:用分析法学和比较法的方法识别 D:按不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 8、经冲突规范援引某国法律作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准据法,而该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存在区际法律冲突。各国一般采取( ABD )方法确定准据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 A.以法院地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确定准据法 B.按多法域国家的区际私法确定准据法 C.当事人协商确定准据法 D.法院地冲突规范专门针对多法域国家的法律适用规定了应以哪一法域的法律作为准据法 9、国际私法对反致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始于( C )。 A. 鲍富莱蒙离婚案 B. 贝科克诉杰克逊侵权案 C. 福果继承案 D. 特鲁弗 特继承案 10、甲国法院审理某一涉外民事案件,根据甲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适用乙国法,而根据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适用丙国法,根据丙国冲突规范规定应适用甲国法,甲国法院适用甲国的实体法审结案件,这在国际私法上称为( C )。 A. 反致 B. 转致 C. 间接反致 D. 循环反致 二、名词解释 1、法律域外效力 法律域外效力又称法律的属人效力,是指一国法律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不论该人位于本国境内还是位于本国境外,都具有拘束力,都发生法律效力。 2、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本国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的指引应适用外国法为准据法,而外国法的适用于本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

浅谈护患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浅谈护患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 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患关系问题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过去3年中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紧张存在的原因。结果建立和谐、安全的康复环境;给其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对待患者的费用问题;平时练好基本功;让沟通到位;不断加强护士的文明修养是防范对策。结论融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取得双方的密切配合与合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而且能增加护患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关键词】护患关系;冲突;原因;对策 护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媒体的某些负面报道,人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致使护患关系日益紧张,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冲突的发生,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的康复环境,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患于未然[1]。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6年1月到2008年12月3年来收住病例中出现护患冲突的有23例,平均年龄31岁。冲突的发生不仅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及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密切相关。 2 护患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服务态度引起的护患冲突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工作拖拉,缺乏耐心,未及时满足患者的要求,冷落了患者。3年来引发冲突5起,占21.7%。 2.2 护理技术问题引起的护患冲突现在患者对护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重复注射、穿刺给患者增加痛苦,也容易引起护患冲突。3年来引发冲突2起,占8.7%。 2.3 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固然很重要,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只做不说,或者随便乱说均可以引发冲突。3年来引发冲突9起,占39.1%。 2.4 对治疗诊断不满意某些疾病诊断不清,住院时间过长;切口愈合不佳;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和家属往往已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言语不当或操作失败时就很容易成为出气筒,引发冲突。3年来引发冲突3起,占13%。 2.5 费用问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是服务优、技术精、疗效肯定、预后好、价格合理。当患者费用不够,护士催款时,有些患者就不了解或不知情而产生质疑,由此引发矛盾。3年来引发冲突3起,占13%。

解析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 第一,中国正在发展中的、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原有的、尚未彻底转轨的计划经济的矛盾和冲突。中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多年以来,经济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化上。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一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带来了中国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紧紧地依附在计划经济这样一个经济齿轮上运转。人们的生产、销售、消费等活动和行为,既受计划的调节、安排和控制,也依赖于计划。社会中的个体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更谈不上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体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的社会状态下,权利体系以及权利意识就不可能发达,一切都是上面“安排”好了,大家循着这样的“安排”生活就行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都在强大的行政控制下被淹没了或被掩盖了。因此,就权利范围而言,不可能形成严重的对立和冲突状态。权利冲突的前提首先是权利要被认可,尤其是要被法律承认。在一个权利不被承认的社会里,也就不可能谈得上权利冲突了。一切都是义务,或者以“人民内部矛盾”为由而付之。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则打破了这样一种凝固的、僵化的社会状态。生产、销售、消费等活动均以市场为主导,人们的选择性增强了,随之自主性、独立性也在增强,人开始成为主体。市场化以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各经济主体之间出现了差异和竞争。这样,社会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差异性、竞争性等等,为权利的发展以及相伴随的权利冲突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和因素。[1]但是,由于我国确认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即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至今才10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在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中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市场经济发展了,但不完善;计划经济隐退了,但未完全转轨。我们现在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结构并存的局面,本身就预示着两者之间各自特性的矛盾和冲突。这也为权利冲突埋下了伏笔。

简述处理冲突矛盾的方法步骤1

简述处理冲突矛盾的方法步骤 (一)能妥善处理冲突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技能之一。每种人际关系都会遇到一 些摩擦和矛盾。某些人遇到的比别人更多一些。有些是开玩笑式的,有些是令 人讨厌的。但是也有一些是永无休止似乎不能解开的矛盾类型。一旦发生矛盾 冲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步骤来解决: 1.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 化解冲动首先要克制。喷发的激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要想办法抑制片刻,就可以避免冲动。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 ①忍耐。当别人对你说了不中听的话,甚至羞辱性的话,可以在心里默念“我不发火”、“我不在意”等,也可以在心里默背诗词或文章等,这样能使消极激情变弱。 ②谦让。用谦让谱写和谐乐章。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情绪冲动时,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 ③冷静。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2.用暗示、转移注意法。 化解冲动要及时转移。大量事实证明,冲动情绪一旦爆发,很难对它进行调节控制,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 ①言语暗示法。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 、"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等。 ②转移注意力法。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如尽力让自己想一些无关的事,干一些其他的活,脑子不闲,手脚不停,或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进行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活动进行心理调节,合理宣泄和释放心理紧张,就

国际私法简答题

国际私法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答: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一般地说,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构成涉外民事关系:(1)作为民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有时也可以是国家或国际组织;(2)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或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完成的行为;(3)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外国。它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债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涉外遗产继承关系等。 2、简述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 答:法律冲突在国际私法上是指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国家的民事关系,因它们的民事法律规定各不相同,却都要求对该民事关系进行管辖或适用,从而造成的在法律适用上的冲突或抵触。一般主伙,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之所以会产生法律适用的冲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二是所涉各国民法上的规定不同;三是司法权的独立;四是国家为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必须承认内法律法律的平等,即有必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承认所涉国法的域外效力。 3、法律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答:法律适用的冲突,实质上就是“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内国法律的域内效力或内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外国法的域内效力”之间的冲突。法律的域内效力,主要体现国家的属地优越权,法律的域外效力体现国家的属人优越权。因而,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内国法律的域内效力的冲突,也就是外国的属人优越权与内国的属地优越权的冲突;而内国法的域外效力与外国法的域内效力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内国的属人优越权与外国的属地优越权的冲突。 5、简述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问题所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答:法律冲突解决的历史发展阶段包括:(1)依本国的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自中世纪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时代起的几百年历史中,国际私法基本上是依靠国内法中的冲突规范来解决法律冲突。但由于各国冲突规范存在的差异,完全通过各自国家的冲突法来指引应适用的法律,往往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实体法,从而不能取得判决的一致,而判决的一致本是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安全所需要的,因而在19世纪末以后,出现了国际冲突法条约。(2)依统一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18世纪中叶,由于孟西尼的倡导,开始出现了统一各国冲突法的尝试。追求冲突规范的国际统一是想通过彼此适用同一冲突规范指定同一国家的实体法作为同一国际民事关系的准据法,这样不论案件在哪一国提起,均能得到同一的判决结果。(3)依统一实体法解决法律冲突。这种新的解决法律冲突的途径,即是有关国家通过制定一些统一的实体规范,以消除彼此在民、商法上的歧异,并供缔约国的当事人直接适用于有关民事关系,从而也就可避免再从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做出选择。 10、简述当代国际私法的新发展。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民商事流转关系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1)国际私法范围的扩大与内容的不断丰富。(2)国际私法各个分支学科的形成。(3)国际私法趋同化倾向不断加强,比较国际私法迅速发展。(4)对传统冲突法及其学说改造的深化。(5)国际私法的国内法典日渐增多。 11、简述各国改进冲突法的主要方法。 答:各国改进冲突法的方法主要有:(1)用灵活的开放性的冲突规范代替僵硬的封闭性冲突规范,即逐渐把过去只在合同关系中适用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扩大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法律选择;(2)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从而大量增加选择性冲突规范的数量,或采用多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下册 3当冲突发生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3课当冲突发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在校园中引发冲突的原因还有…… 10、这样做矛盾能解决吗? (1)两位同学在相互撞倒以后,一直不断争论到底是谁的错,谁也不愿意服输……这样的结果是什么?矛盾能得到解决 吗?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11、小提示:能否避免发生冲突,往往取决于我们处理矛盾的 方式,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12、想一想,说一说: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会有怎样不同的 结果?你觉得哪种做法技能避免冲突,又不让自己受委屈呢? 13、小提示:产生冲突并不可怕,采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很好 地化解冲突。 14、化解冲突小贴士: ?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交换意见,讲清道理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商议办法,和谐相处 ?请人调解,解决冲突 15、试一试: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习到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 冲突,让他们和好如初吧! (1)我与他之间多了一条“三八线”. (2)明明好友却成陌生人。 16、学以致用:你还有哪些冲突没有解决?试着解决一下。生的主要原因。 认识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学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处理冲突。 掌握化解冲突的方法。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解决冲突。

17、小游戏: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人拉着橡皮筋的一端: 1、如果一直用力拉,会有什么结果? 2、如果拉紧了再放手,会有什么结果? 3、拉橡皮筋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双方都不受到伤害呢? 4、从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悟? 总结提升课堂小结矛盾、冲突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彼此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如 果在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相互退让,就能够轻松解决 矛盾和冲突,就不会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了。 板书

宪法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区别——兼与张翔博士商榷[1](一)

宪法权利冲突与法律权利冲突之区别——兼与张翔博士商榷[1](一) 摘要宪法权利冲突不是发生在个人之间、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解决的冲突,而是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所产生的人性自我冲突。法律权利冲突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的权利冲突,前者是指立法者在将抽象的宪法权利变成具体的法律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后者是指法官在个案中面对具体的法律权利主体之间已经发生的冲突。在违宪审查中并不涉及权利冲突问题,它只反映权利与权力(或权力与权力)的冲突。关键词宪法权利冲突法律权利冲突立法中的权利冲突司法中的权利冲突违宪审查“权利冲突”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宪法学者参与这一话题时,往往把“权利冲突”等同于“宪法权利冲突”(或“基本权利冲突”)。2]笔者认为,“权利冲突”与“宪法权利冲突”(或“基本权利冲突”)不是一个概念,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明确区分这种差别也是有意义的。一、宪法权利冲突立宪者在宪法中肯定的权利有许多,这些权利之间是否会发生冲突,怎么发生冲突,在什么意义上发生冲突?也就是说,当人民制定宪法时,他们是怎么考虑自己的这些权利的?首先,他们肯定自己要享有一系列权利,这些权利国家不得侵犯;同时,他们要求每个人要平等地享有这些权利,禁止特权。在宪法权利关系中有国家权力与个人宪法权利的关系,也有个人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但前者的冲突不是权利冲突(权利冲突是权利与权利的冲突),后者才是。在论述宪法基本权利的冲突时,我们不要忘记宪法基本权利的对立面主要是国家权力,而不

是其他的基本权利,尤其在中国,尤其在现阶段。宪法中的权利大多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其具体的界限通常在法律规范中,宪法最多只提供一个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如“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笔者认为,个人之间可能发生的权利冲突应当是一种具体的法律权利冲突,而不是抽象的宪法权利冲突。在权利领域内,宪法主要是解决作为共同体中的个人应该享有什么权利,而法律的任务主要是为实现这些权利创造条件。因此作为权利冲突,宪法面临的宪法权利冲突与法律面临的法律权利冲突是不一样的,应当说后者在实际生活中更常见,也更具有现实性,而宪法权利冲突可能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有相对距离的问题。那么,宪法权利冲突究竟是指什么?笔者认为,是作为“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人性本身所导致的冲突。我们在自己的各种需要面前往往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如果我们只需要劳动权而不需要表达自由,我们就很可能成为劳动的工具,如果我们把言论自由看得比名誉、隐私等人格权更重要,我们就会因为尊严没有保障而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我们认为游行示威的权利高于人身权,就可能放纵自己的行为出现暴力伤害,如果我们认为宗教自由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其他的权利和自由就可能因为居于其下而受到侵害甚至被剥夺。因此宪法权利之间的冲突不是张山与李四的冲突,不是具体的甲和乙之间的“言论自由与人格尊严的冲突,”不是某个人或某群人“游行示威自由的行使导致交通堵塞影响他人行动的自由”,3]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与自己的冲突。制宪者要考虑的是,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

爱的冲突

爱的冲突 时间:2018-03-13 10:13:53 | 作者:学霸 他疾速地向前走去,不管后面父母的喊声,还加快了步伐。四周变得黑沉沉的,原来晴空万里的,现在变得乌云密布。街上很冷,冷的连鸟都看不到几只,更 别说人了。 他心里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怎么办。他漫无目的地向前走,走一会儿, 停一会儿,在这段时间里,他是有想回去的。但一会就又觉得自己回去,父母 肯定会批评他,就算不批评他,也只会像原来一样注重他的学习,还不如不回去。 过了一会儿,他感到非常饿又冷,想起了父母叫他吃饭的场景。他想回去了, 可他又想起父母一点儿也不听他意见时,他决定就算饿也不回去。 这时,他看见了一饭馆,闻到那香味却又找了找书包里,身无分文。他想有吃 的却吃不到只会更饿罢了,转身刚想要离开,老板叫住了他说:“饿了吧!进 来吃吧,我不收你钱。”于是,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老板突然问他:“你怎么 会在这里,你父母呢?”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事情告诉了老板。还说了一声:“老板你人真好,不想他们。”老板说:“我只给你吃了一顿饭,你就感谢我,你父母给你做了那么多次饭,照顾你长到这么大,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 不感谢他们呢?”他听完后,突然猛地用拳头砸向旁边的墙壁,生气地说: “他们懂什么,他们心里只关心我的成绩,从来不关心我的想法。”说完,他 便冲出了饭店。过了一会儿,老板找到他,给他说:“难道你的父母真的没有 关心过你吗?难道不是你的父母把你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吗?难倒不是你的父母 把你养育成人的吗?”他说:“但他们确实更注重我的学习与成绩。”老板说:“但你仔细想过没有,你父母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注重你的学习,还不是为 了你以后能过得好,你自己想想吧!”老板说完便走了。 他想了一下,好像是这样的,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要回去了。 回到家后,他父母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批评他,但还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一 直问他饿没有,冷不冷。他父母突然不说了,过了一会儿,他们说:“他们决 定了,他们不再只关心你的学习了,而是多听听你的意见。”他也说:“他这 次也不该这样,你们注重我的学习,也是为我好,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付出,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解析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上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上 提要: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权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法律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法制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存在于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观察,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法律理论问题,如权利冲突的界限,权利冲突的实质,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权利冲突的功能等等。作者认为,要解决好权利冲突问题,有几个关键点应该强调:其一,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权利平等保护的观念,而这一看似已经解决的简单的问题,其实还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其二,权利冲突的解决是一个法制机制的综合性的作用过程,而不只是靠一个单一的法制机制的解决手段;其三,在综合性的法制机制中,作者更加看重和强调立法对于解决权利冲突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有大量的权利冲突现象存在。这些权利冲突现象既存在于一些立法中,更多地则存在于司法过程、执法过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上,总是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理论问题。而权利冲突作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有许多需要我们予以关注的理论命题和理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什么权利冲突变得这么普遍和广泛?它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实质、界限是什么?如何解决权利冲突?我们应该确立哪些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是否存在着某些原则?这些都是研究权利冲突问题必然要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生活实践和法律实践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完满的答案,但我们应该重视它们、研究它们。因此,我拟对以下几个有关权利冲突的理论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权利冲突的界限;权利冲突的实质;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原则;权利冲突的功能,等等。 一,权利冲突的界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