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箭与歌》备课参考

《箭与歌》备课参考

《箭与歌》备课参考
《箭与歌》备课参考

《箭与歌》备课参考

〖必修五〗〖转载〗《箭与歌》备课参考〖作者/会员名〗yugezi〖Email〗yudap516@https://www.doczj.com/doc/fc5661411.html,

箭与歌〖学习引导〗朗费罗(1807--1882),美国

诗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是当地有声望的移民家

族的后代,少年时代在家乡沿海城市波特兰度过。他熟

悉大海和家乡的自然风光,熟悉当地老一代移民的故事

和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朗费罗从博多因大学毕业后赴

欧深造,1826年至1829年间在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研读外国语,后来还曾几度赴欧,熟悉

欧洲古老和近代的文化。从1836年起,朗费罗开始在哈佛大学教书。在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朗费罗一直在

写诗,其主要诗集有《夜吟胍奴隶之歌撇海边与炉边》《候鸟集》等,其著名长诗有《伊凡吉林渊海华沙之歌》和《迈里斯·斯坦狄什的求爱记》等。在30年代后期,朗费罗已作为哈佛大学教授和当代诗人而负有盛名,在他的著

名长诗《迈里斯·斯坦狄什的求爱记》(1858)出版发行的第一天,就在波士顿和伦敦分别卖出了15 000册。在他晚年出国访问时更是受到很高的礼遇。1854年,朗费罗

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后期主要致力于十四行诗的写作,同时翻译欧洲文学名著。朗费罗是将欧洲的古典诗歌形

式娴熟地运用于表达新情感新主题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也是美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较短的抒情诗和

十四行诗仍然是美国浪漫主义诗歌中最好的篇章。语言

淳朴,韵律谐和,雅俗共赏,抒情味浓,是朗赘罗诗歌

的共同特点。他的诗歌的体裁和风格非常的多样化:歌谣、十四行诗、叙事记、抒情诗、诗剧,他都一样的娴熟。其诗歌的风格也能呈现出异彩而迥异:在《生之赞歌》《村里的铁匠》里,我们看到了作者讲奋斗、讲拼搏、兢兢业业、务实的诗歌风格,而在《楼梯上的旧钟表》《有魂儿萦绕的房子》《浮木燃起的柴火》里则体现了作者飘逸诡谲的诗风,《箭与歌》《金色的夕照》等诗见出了作者凝练、隽永的诗风,《夜之颂》和《夜的降临坝IJ表现了作者轻灵、温馨的诗风,《候鸟撇雨天》《雪花》则使我们看出了作者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创造出奇特的意境

美的才能;《船的建造》是作者诸创作手法(叙事、抒情、比喻、象征)并用而构成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体;《失去的青春》则体现了作者淳而又淳的抒情才能;作者也并不乏有活泼以及凄婉的诗风,前者是在《孩子的时辰》、后者是于《积雪形成的十字架》和¨顷遂自然》中得到了体现。而且作者也善于化典籍为神奇,譬如《安狄米恩》,一个月神和安狄米恩牧童,在作者笔下化出了一首意境多么

美的爱情抒情诗。〖语句透视〗[语句] 很久以后,我找

到那枝箭,插在橡树上,还不曾折断;也找到那支歌,

首尾俱全,一直藏在朋友的心间。[透视] 这四句诗画龙点睛,在前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忽然出现转折:很

久以后,发现箭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

至终活在朋友心中。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

展到新的层面: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枝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

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片段扫描〗片段一:我把一枝箭向空中射出,它落下地来,不知在何处;那

么急,那么快,眼睛怎能跟上它一去如飞的踪影?赏析:这一节写“箭”:“我”曾经随意射出一枝箭,眼睛跟

不上箭飞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写的

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它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

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片段二: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它落下地来,不知在何处;有

谁的眼力这么尖,这么强,竟能追上歌声的飞扬?赏析:这一节写“歌”: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

没人会记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毫不费力地将

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等施予别人。或许

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

地施予,轻轻松松地忘却。表面上看,第二节与第一节

毫无关系,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的描绘揭示

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文章赏析〗意象鲜明寓意深刻《箭与歌》是朗费罗歌颂友谊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诗,入选各种英语诗歌读本,

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

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生活中,“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

了一种人生体验:有时我们随意唱一首歌(或者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时过境迁也就浑然忘却,然而很久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悠扬的歌声,永远铭记在朋友的心中。就

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当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

记得”。这就是友情,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无论时光

怎样流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付出

中我们得到朋友,品尝友谊的快乐。构思巧妙《箭与歌》之所以成为名篇,不仅由于它歌颂了深厚的友情,而且

由于它构思妙。诗人把箭与歌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

气叙述出来——都是送人“空中”,都“不知落于何方”,又都是眼睛跟不上。诗人的描绘抓住两者的相似处。构成比喻文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

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

基础。这样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就让我们豁然领

悟到诗的主题。语言形象这首诗用形象的诗歌语言概括

了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毫无说教之感。诗中并无“生死

与共”、“忠贞不渝”之类的豪迈誓言,而是刻画了朋

友之间心灵的默契友疽的深沉真挚表现得生动感人。通

读全篇,我们听到的是歌声,看见的是蓝天、绿树、利箭,它们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而且彼此结合得

和谐自然,天衣无缝,译文与原诗韵脚一致,读起来朗

朗上口,仍能体会到原作淡雅飘逸的情韵。〖练习指要〗1、友情是说不尽的话题,唱不完的歌。反复诵读这首诗,说说它表现了友情的哪些内涵,并对它们的意象和语言

运用进行分析。[审题提示] 设题意图在于引导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 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内涵上侧重说明友情就是心心相印,是心灵的应答,揭示友情的彼此默契的特征。意象和语言运用有特色。《箭与歌》用“箭”和“歌”这两个意象,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2、下面是朗费罗《箭与歌》的原文和另一种译文。比较品味,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译文。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尝试着翻译。[答题要点]两种版本都译得不错,各有千秋。题目不是

要求比较译文的优劣,而是谈更喜欢哪种译文,要具体

谈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仔细揣摩中.或动

手翻译后,加深对原作精美之处的体会,从而提高对现

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基础巩固】1、诗歌中“箭”的意象有什么丰富的寓意?2、诗歌中“歌”的意象与第一节有什么关系,?3、这首诗表现了友情的哪些内涵?4、

请从语言美的角度来点评下列这节诗。很久以后,我找

到那枝箭,插在橡树上,还不曾折断;也找到那支歌,

首尾俱全,一直藏在朋友的心间。5、本诗作者是是将

欧洲的古典诗歌形式娴熟地运用于表达新情感新主题的

美国诗人,也是美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较短的抒情诗和十四行诗仍然是美国浪漫主义诗歌中最好的篇章。代表作品有、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在线投稿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我最好的老师

21 我最好的老师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一、词语的理解。 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意料。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破绽: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饶有趣味:饶:丰富,多;指很有趣味。 二、课文内容。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2.句子的理解。 ①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②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这里的“冒险”是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要有怀疑,也要有实证,学习成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③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这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是怀特森老师创造和营造的,也就是在科学课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 ④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新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等四篇课文。在文章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恰当地传达了情意。 《草原》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古诗词三首》中,诗(词)人都立足于某一观察点对眼前的自然景象进行观察,然后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景象进行描写,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文中尽显了“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通过对句子、文章等的对比、交流,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蒙、冠”等,能区分这些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 4、抓住精彩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赏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5、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 6、通过学习本单元,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蒙、冠”等。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教学难点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

语文备课大师:部编本语文一上教学计划(完整)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 “入学教育”共三部分,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2、识字,编排了两组10篇识字课,每部分每课都配有相关的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总体上对拼音的学习要求有所降低,没有了默写声母的内容。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本班学生人数偏少,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新视野第三版unit6b备课参考教案

Unit6 Book1 Section B: Earn As You Learn? I. Teaching Objectives: 1. Key words: soar; tremendous; relevant; claim; endure; illustrate; exhaust; relieve; convince; ensure; advanced 2. Key phrases: in spite of; be envious of; be in the/a minority; a matter of doing sth.; relieve sb. of sth. ; look back.; as for; catch/get/have a glimpse of 3. Reading Skill: Understanding signal words II.Teaching Procedures: 1. Warming-up Discuss in group some critic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study. 2. Text learning 1) Reading skills 2) New words 3) Practical phrases. 4) Text comprehension. 5)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text 3. Assignment. III. Suggested Class Activities 1)What part time jobs are suitable for undergraduates? 2)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tudying full-time, if compared with working while studying?

小学语文备课课件大全

小学语文备课课件大全 导读:本文小学语文备课课件大全,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身体、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语文备课“备”什么

语文备课“备”什么-大学语文论文 语文备课“备”什么 ○韩建华 关于语文备课“备”什么这个问题盘桓于脑际很长时间了,是否提出来也经过了再三踌躇。我们老师每天都在备课、上课,难道还有谁不知道怎么备课吗?这样的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但笔者最终还是提了出来,因为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都有连篇累牍的论述,而对事实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备课环节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常常评价“这节课上得好”“那节课上得不好”,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好”或“不好”,固然有诸多因素,但根源主要还是在于课“备”得“好”或“不好”。简单地说,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如何备课,和研究如何上课就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语文课应该怎么“备”?主要“备”什么?笔者不揣谫陋,提出几点体会供方家指正。 一、反复阅读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要求教师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是不是悬鹄过高、有悖情理?在调研中,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参考书》上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讲解资料,教师只要把这些资料转化为“教学设计”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况且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保证全都正确吗?能超越参考书上的观点吗?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反复阅读吗? 笔者认为,这些教师误解了教师课前对文本的阅读目的,教师的课前阅读,是为了走向讲台,和学生一起创造一个相互激发、丰富灵动、和谐共振的学习课堂, 1

这里不是简单地材料倒卖和观点转述,因为在教师和学生对话当中,双方都有着浓郁的主观情感,师生之间通过文本发生的对话,是审美情趣的交流,是思想感情的碰撞,是心灵情感的共鸣,是双方阅读文本过程中所有收获的不断分享。这个目标,没有对教材的反复阅读、没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是无法达到的。潘新和先生说:“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教师对言语的解读能力都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决不能人云亦云。他得有自己对言语的独特感受。他是语言奥秘的探索者、解密者、思想者,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的引领者。”[1]《教学参考书》上的资料当然要“参考”,但仅仅是参考,因为那是别人的阅读感受。阅读的最大收获在于阅读的过程,而不是阅读后的结论。没有自己的阅读经历,别人的阅读结论就会显得机械僵硬,缺乏生气和温度。陈日亮老师说,“教师自己的读书方法,总是要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顽强地表现出来。所谓教学法,实际也就是教师自己的读书法、作文法。”[2]这话很有道理。教师的阅读见解固然未必能超越专家的研究结论,但阅读的感受和认识一定会打上鲜明的个人印记。这些印记的大小、深浅和明暗,体现着教师对文本感受的强度和理解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教师对文本的反复阅读,根本的意义在于,使教师在与文本的反复“拥抱”中,不断点燃对文本的激情、膨胀向学生倾诉的欲望。反过来说,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满腔热情和深刻的阅读体验,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倾诉欲望,也很难有精巧的教学设计和激情洋溢的教学话语,更不可能产生课堂上的丰富与灵动。于永正先生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

《备课参考》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 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重点)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 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 点) 一、情境导入 某校打算组织八年级师生进行春游,负 责组织春游的了解到本地有甲乙两家旅行 社满足要求,针对团体出游,两家旅行社的 优惠方案各不相同,甲旅行社表示可在原价 基础上打八折优惠,乙旅行社则推出学生半 价,教师九折的优惠,经统计得知有300名 学生和24名将参加此次春游,你能帮忙分 析出如何选择旅行社更划算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运用一次函数解决方案选择性 问题 【类型一】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自变量 是非负实数的方案选择问题 小刚和他父亲一起去灯具店买灯 具,灯具店老板介绍说,一种节能灯的功率 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价60元;一种 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的,售 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一样的.使 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当地电 费为0.5元/千瓦·时,请你帮助他们选择哪 种灯可以省钱? 解析:设照明时间是x个小时,节能灯 的费用为y1元,白炽灯的费用为y2元.根 据“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分别列出 y1、y2与x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y1=y2, y1>y2,y2>y1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解. 解:设照明时间是x个小时,节能灯的 费用为y1元,白炽灯的费用为y2元,由题 意可知y1=0.01×0.5x+60=0.005x+60,y2 =0.06×0.5x+3=0.03x+3. ①当使用两灯费用相等时,y1=y2,即 0.005x+60=0.03x+3,解得x=2280; ②当使用节能灯的费用大于白炽灯的 费用时,y1>y2,即0.005x+60>0.03x+3, 解得x<2280; ③当使用节能灯的费用小于白炽灯的 费用时,y2>y1,即0.03x+3>0.005x+60, 解得x>2280. 所以当照明时间小于2280小时,应买 白炽灯;当照明时间大于2280小时,应买 节能灯;当照明时间等于2280小时,两种 灯具费用一样.本题中两种灯的照明效果是 一样的.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 所以买节能灯可以省钱.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题意, 根据实际意义求解.注意要把所有的情况都 考虑进去,分情况讨论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 的基本能力. 【类型二】利用一次函数解决自变量 是非负整数的方案选择问题 某灾情发生后,某市组织20辆汽 车装运食品、药品、生活用品三种救灾物资 共100吨到灾民安置点.按计划20辆汽车 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救灾物 资且必须装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 (1)设装运食品的车辆数为x,装运药品 的车辆数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装运食品的车辆数不少于5辆, 装运药品的车辆数不少于4辆,那么车辆的 安排有几种方案?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 (3)在(2)的条件下,若要求总运费最少,

语文备课格式

第_十__册语文__ (科目)教材总备课科目教师 教材解读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8篇。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总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3、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7、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教学重难点1、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突破措施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 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50%左右的篇目背诵全文或片断,安排“读读背背”、“成语积累”) 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作文、写字“三合一”) 课时划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可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 阅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每课1课时;精读课文短篇的可安排2课时,稍长的可安排3课时。 习作课文,每篇可安排2课时。 综合练习,每个可安排3课时。

【精品】备课参考概率

【关键字】精品 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 第18课时概率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 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教学重点】 1.了解事件的分类,知道什么是随机事件. 2.掌握概率的概念. 3..学会计算概率,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 4.了解概率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例1】(2016年武汉)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 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A)A.摸出的是3个白球 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 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解析】因为袋子中只有2个白球,所以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 不可能摸出3个都是白球,所以A符合题意. 【例2】(2016年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5 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解析】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 其发生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 能不发生的事件,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不含0和1),不一定是0.5;概率很小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只是发生的可能 较小;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可能为50 次,可能比50次少,也可能比50次多.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 确. 【例3】(2016年江西)甲、乙两人利用扑克牌玩“10点”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①将牌面数字作为“点数”,如红桃6的“点数”就是6(牌面点数 与牌的花色无关); ②两人摸牌结束时,将所摸牌的“点数”相加,若“点数”之和小 于或等于10,此时“点数”之和就是“最终点数”;若“点数”之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打印版部编本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打印版部编本 附件三:语数英单元反思表 学科第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拼音教学,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1、《a,o,e》;2、《i,u,v,y,w》;3、《b,p,m,f》4、《d,t,n,l》;5、《g,k,h》;6、《j,q,x》;7、《z,c,s》;8、《zh,ch,sh,r》8篇拼音课,《语文园地二》。本组是拼音教学单元,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八课和一个语文园地让学生初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3个整体认读音节,每课配有形象的图片。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这些字母,并能拼出相应的音节。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3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23个生字。(二)能力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认识拼音,把拼音和图片识字结合起来。(三)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

学习语文的兴趣。 3、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3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23个生字。难点: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四、单元课时安排: 1、a o e 2课时 2、i u ? y w 2课时 3、b p m f 2课时复习一1课时4、d t n l 2课时5、 g k h 2课时6、j q x 2课时复习二1课时7、z c s 2课时8、zh ch sh r 2课时语文园地二3课时 课题教学内容P20-P21 课时1、a o e 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 o e的四个声调。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能在四线三格里正确书写a o e。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情境图、读儿歌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能在四线三格里正确书写a o e 教学准备录音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儿歌,老师朗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2.老师向学生讲解学好拼音的作用及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汉语拼音的坚定决心。二、学习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2.老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

高中英语家教备课参考

一、词组复习 1.familiar adj.熟悉的,熟知的,友好的,不拘礼节的(有时被人认为太放肆,不够尊重人) be familiar to 为……所熟悉be familiar with 熟悉,通晓,精通 make oneself familiar with 同……好(熟悉)起来;同……亲近起来 in a familiar way/style 亲切的方式/风格 ①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laws relating to trespass? 你熟悉关于侵入私人领地的法律吗? ②This nursery rhyme is very familiar to me. 我对这首摇篮曲很熟悉。 ③He yearned for a sight of the old,familiar faces. 他渴望一见那些熟悉的老面孔。 ④He is my familiar friend.他是我亲密的朋友。 ⑤His voice on the phone sounded familiar to me. 他在电话上的声音我听起来很熟悉。 ⑥She greeted them by their first names in a familiar way. 她与他们打招呼时亲切地直呼其名。 反馈1.1Though I'm familiar ______the poem,I'll try to learn it______ heart. A.to;to B.to;by C.with;by D.with;to 反馈1.2His name is familiar ______ us. A.by B.to C.in D.with 反馈1.3 She wrote ______ a familiar style. A.with B.at C.by D.in 二、听写词组 in common 共同,共有 compete in a contest 参加比赛 give a concert 举办音乐会 on condition that 条件是 congratulate sb.on sth.祝贺某人 on the contrary 相反地 out of control 失控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b. 与……谈话in/during the course of 在……期间/过程中 be covered with 被……覆盖 be cruel to sb. 对……残忍 be curious about sth. 对……感到好奇do great damage to 对……造成巨大损害 in danger 处境危险 out of date 过时 the other day 在不久前,前几天 be deaf to sth. 对……充耳不闻deal with 对付,应付 in debt 负债 out of debt 还清债务 make a decision 作出决定 do good deeds 做好事 deep into the night 直到深夜 deep in thought 沉思 delay doing sth. 迟迟未做某事 deliver a speech 发表(演说等) meet the demands 满足要求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外语系department store 百货商店 beyond description 难以形容

语文单元备课内容及要求

小学教学设计大赛 语文单元集体备课内容及要求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解读(本单元教什么) 要求对整个单元所有教学目标做到把握准确、表述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不能随意删减或添加;能对概括性强的重点教学目标内涵是什么、为什么,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作出具体解读。 二、单元目标学情分析(教与学起点与终点)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或者本册教学目标、其他单元相关语文要素目标的教学情况,重点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的教学起点与学到什么程度做出解读,准确把握教学程度,对教学目标不任意拔高或者随意降低。 三、教学内容分析(用什么教) 1.在部编教材教学中,围绕单元目标组编了哪些相关单元教学内容,并对相关教学内容编者意图作出解读分析。要求做到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对教学材料能够正确使用。 2.在人教版教材教学中,为达成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对本单元教学内容做出的调整、删减或者补充运用课外资源等做出解读。要求做到对单元教材进行有机整合,能促进目标达成。 四、单元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解读(怎么教、教得怎样) 1.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目标如何依托每篇课文、写话或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逐步达成目标,采取的具体教学措施做出简要说明。要求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措施得当,教学体现层进

性。 2.如果采取单元模块教学方式达成单元目标,对每种课型达成哪些目标、如何达成做出解读。 3.对所有单元目标,对达成情况采取怎样的评价方式或者评价活动,进行整体备课设计。 五、单元作业设置及解读 为辅助单元目标达成及运用,对单元作业的内容设置安排,及作业设置意图做出解读。要求作业设置针对性强,利于目标达成或拓展。 六、具体教学过程 在本单元所有教学内容中,选择一篇课文或本单元写话(习作)、语文园地等具体教学内容,或者单元模块教学的一个课型,写出目标达成具体教学过程。要求做到:1.有具体明确教学目标。2.教学环节板块式结构呈现:环节与目标一一对应,确保没有无效环节,没有随意添加的教学目标。3.每个教学环节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符合教学逻辑。4.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做到教与学活动步骤清晰,能层层推进利于目标达成;能紧扣环节目标与课后题,设计教学问题,问题语言准确明了,教与学活动设计符合学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5.教师解读文本到位,能对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合理取舍,不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能对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准确预设。

《备课参考》岳阳楼记

10岳阳楼记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培养高尚情操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是哪三个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诗词歌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得形象生动,令人神往;崔颢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人肺腑,让岳阳楼名震天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让岳阳楼名震天下的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任颍州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1045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扩修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5)一:一.碧万顷(数词“一”) 长烟一.空(全) (6)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潮

1 观潮 【课标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理解重点词句。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理解本课作者听其声、观其形、察其变、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 【泛读课文】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背景链接】 本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词语理解】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这里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钱塘江大潮,有如万马奔腾,成为自然界之壮观。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声鼎沸:这里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横贯:横着涌过去。 犹如:好像、如同。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崩裂,用于形容巨大的声响。 漫天卷地: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卷的情景。 【近、反义词】 近:屹立——矗立犹如——好像颤动——抖动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依旧——依然 反:宽阔——狭窄平静——动荡风平浪静——风号浪吼 【成语聚会】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山崩地裂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若”字开头的成语:若隐若现若无其事若有所失 【精彩语段】 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部编版三科教材最新备课参考资源介绍

部编版三科教材 最新备课参考资源介绍(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学科) 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华夏博新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安徽安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研发背景 (3) 1.研发背景 (3) 2.教材新变化 (4) 3. 一线教师的需求分析 (5) 二、课程体系及内容 (5) 1.课程体系 (5) 2.课程内容 (6) 三、产品研发及特点 (8) 1.产品研发 (8) 2.产品特点 (11) 四、产品形态及应用 (12)

部编版三科教材备课参考资源介绍 一、研发背景 1.研发背景 教育部根据中央对“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从2012年启动,到2017年全部完成,历时五年,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三科教材审查首次实行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和综合审查,全面把好三科教材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专家工作委员会先后集中召开了24次审查会商会议,共计有900多人次参加审查工作。经审查,专家一致认为,三科教材价值导向正确,强化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融入、有机渗透,充分贯彻中央精神,体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 2.教材新变化

3. 一线教师的需求分析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学科古诗文大幅增加”“历史对党史、革命史内容的增补”“道德与法治全新学科名称的确定”,这些都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亟需如下资源内容:(1)与新教材配套的备课和上课资源。 (2)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评价资源。 为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中央电化教育馆策划开发了部编版三科资源。 二、课程体系及内容 1.课程体系 第一期资源开发内容包含小学、初中部编教材语文、道德与法治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画

1 画 【课标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泛读课文】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生字全解】

【词语理解】 【远】走路走得长。 【色】颜色,本课指画中山的颜色。 【去】过去的意思。 【还】仍然、照样的意思。 【惊】惊吓、害怕的意思。 【近义词】 远──遥 【反义词】 远──近无──有高──矮、低来──去、往 笑──哭白──黑晚──早 【精彩语段】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一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站在远处看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水,水的声音却听不到。 这两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远处看山,常常是模糊不清的,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画上的山的颜色却很清楚。近处听流水,应当能听到声音的;但画面上的流水,人在近处也听不到声音。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一句讲的是画上的花和鸟。春天过去了,花儿却是那么鲜艳,照样开着。人们走近了,停在枝头的鸟儿它也不会受惊,仍旧站在枝头。 这两句,讲的是画面上的花和鸟。花儿在春天里盛开,春天过去,花儿就凋谢了;但是画上的花儿,不管在什么季节,也照样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的鸟儿,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人走近了,它也不会受惊,不会飞走。这都表现出一幅山水画的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写的都是事物,体裁都是散文,语言优美,内蕴丰富,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之情。《白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珍珠鸟》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制定班级公约",旨在通过活动实践,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习作”的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旨在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准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通过练笔,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和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讲了描写事物的文章中往往也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感情,包含着或深或浅的做人处世的道理。“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体会三个例句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比较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并学会用多义词造句。“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李白的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会认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便、挨”。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白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进一步训练学生写事抒情的能力。 5、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次感知课文内容。 6、通过学习本单元,激发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认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便、挨”。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白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写物文章的特点,学会描述事物,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训练写作能力。

《备课参考》时间的脚印

8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 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 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自主学习】 1.注音 腐蚀()浑浊()山麓()刨刮()粗糙()2.解释下列词语 海枯石烂: 楔形文字: 【整体感知】 给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5)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段:(6—30)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段:(31—32)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合作探究】 1.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2.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幸福是什么

10 幸福是什么 【课标要求】 1 认识6个生字。 2 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 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泛读课文】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 背景链接】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萧伯纳 【生字全解】 【词语理解】 有益:有好处。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说谦虚的话。 彼此:互相。 【多音字组词】

yīng(应当)(应该)xiāng(相信)(相同) 应相 yìng(答应)(应用)xiàng(相貌)(相声) 【成语聚会】 描写美好生活、表示祝福的成语: 福如东海福寿绵长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富国安民 【精彩语段】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很抽象,但联系课文理解,就变得非常具体、丰富。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这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这样,抽象的道理就被这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得淋漓尽致。 【段落划分】 全文共分成四段: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三个孩子修好了喷泉,砌成小井。 第二部分(第6~13自然段):三个孩子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部分(第14~22自然段):三个孩子在10年的社会实践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部分(第23~26自然段):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做了总结。 【中心意思】 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