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改造_相对论号_在中国传播相对论的科学意义

_改造_相对论号_在中国传播相对论的科学意义

_改造_相对论号_在中国传播相对论的科学意义
_改造_相对论号_在中国传播相对论的科学意义

语言相对论的产生及发展

语言相对论的产生及发展 语言相对论往往被称作“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实际上,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并没有合著过,也没有明确地为实证研究提出过假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说法是萨丕尔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哈利?霍衣哲(Harry Hoijer)在1954年提出的(Koerner 2002:2)。 ①后来的学者,如美国心理语言学家罗杰?布朗(Roger Brown)(1976)等,将假说分为两类:强式,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弱式,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高一虹,1994:4)。前者认为语言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后者认为语言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上有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萨丕尔和沃尔夫并未作此区分,沃尔夫本人也并不同意极端的语言决定论。 目前,研究者通常使用沃尔夫自己的术语,即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这个陈述暗示了萨丕尔和沃尔夫并不是最早或唯一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者。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对语言相对论来说,其思想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时期。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存在于预设的外部理念,语言若要存在下去,就必须尽力正确地反映这些理念。“除了我们把思维准确地称作由心灵与它自身进行的无声 的对话之外,思维和言谈是一回事。”“从心中发出通过嘴唇流出来的声音之流称作言谈。”②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的背后是普遍的理性本质,为天下人共有,至少为所有思想家共有。词语不过是这种深层精华的表达媒介,语言是反映内在思想活动的“标签”,是体验世界的工具,还没有考虑到语言对思想的作用。 德国语言学传统时期 直至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征,即民族精神。随着这种认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族主义。 1820年,德国语言学者洪堡德(Wilhelm V on Humboldt)将语言学和民族浪漫主义的研究联系起来,认为正是语言构造了思维。思维由内部对话产生,这个过程使用了语言使用者相同的语法结构。所使用语言的语法被认为反映了这个民族国家的世界观(Weltanschauug)。“语言的多样性不仅仅是符号和声音的多样性,而且是价值观的多样性。”③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高中物理相对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相对论简 介知识点总结 1、惯性系: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这个参考系叫做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变速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是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 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3、狭义相对性原理:一切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4、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5、经典速度变换公式:。(是矢量式) 6、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如3所述;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7、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1)广义相对性原理,如4所述; (2)等效原理:一个均匀的引力场与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参考系等价。

8、由狭义相对论推出的六个重要结论(所有结论都已经完全得到证实): (1)“同时”是相对的。 (2)长度是相对的。。是相对被测物静止的参考系中测得的长度,是相对被测物以速度运动的参考系中测得的长度,且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平行。 (3)时间是相对的。。是相对某参考系(如地面)运动的参考系中(如飞船内)的钟所测得的时间,是静止的参考系中(地面上)的钟所测得的时间。 (4)质量是相对的。。(静质量)是在相对被测物静止的参考系中所测得的质量,(动质量)是在相对被测物以速度运动的参考系中所测得的质量。 (5)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是矢量式)(6)相对论质能关系公式:。其中是物体的动质量。 9、由广义相对论得出的几个结论: (1)物质的引力场使光线弯曲。如远处的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发生偏折。

2、狭义相对论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

2、狭义相对论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 Einstein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探索者,他为后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科学著作和哲学社会学著作,将以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当代著名的哲学家而载入史册。赖兴巴赫说:“爱因斯坦的工作比许多哲学家的体系包含着更多的固有哲学。”爱因斯坦认为,现代哲学的基本原理组成了我们所有人生活的世界,这些原理是活生生的,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检验证明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奇迹,他的贡献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在当今之世,他已经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他的业绩远远超出诺贝尔奖所给予的标志。未来的时代愈久远,现在与之比肩的名人将逐渐被人淡忘,而爱因斯坦必将越来越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普朗克讲:“要对爱因斯坦的理论作出中肯评价的话,那么可以把他比做20世纪的哥白尼,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评价。” 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科学生发新的哲学思想,科学和哲学二者在他身上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解难题的,哲学表面看来对科学似乎不起什么作用,岂不知,哲学成分早已包含在范式之内了。但是当科学面临危机和革命时,科学家单在科学自身之内是找不到足够的破旧立新的思想武器的,他们只好求助哲学批判和哲学分析。而且这样的任务也只能由有哲学头脑的科学家来担当,因为他们“最清楚鞋子究竟是在哪里夹脚的”,富有科学功力和哲学素养的科学家便顺天应时地成为科学革新家。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科学和哲学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是水乳交融、彼此砥砺、相辅相成的。 爱因斯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又不墨守成规或拘泥于一家之言,他既从专业哲学家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休谟等人那里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又从哲人科学家开普勒、伽利略、牛顿、安培、亥姆霍兹、黎曼、普朗克、马赫、彭加勒、奥斯特瓦尔德、迪昂、皮尔逊等人之处获得了有益的启迪,加之他善于结合科学实践进行思考和创造,从而形成了他的综合实在论思想。这种实在论既在各种不同的乃至对立的哲学流派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又在传统和革新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因而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纲领。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把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概括为由温和经验论、基础约定论、意义整体论、科学理性论、纲领实在论构成的独特而绝妙的多元张力哲学,在这个兼容并蓄、和谐共存的哲学统一体中,五种不同的乃至异质的要素相互限定、彼此补充,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必要

高中物理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第1节相对论的诞生第2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课下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_4

第1节相对论的诞生第2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根据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 A.任何力学规律在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B.同一力学规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可能不同C.在一个惯性参照系里不能用力学实验判断该参照系是否在匀速运动 D.在一个惯性参照系里可以用力学实验判断该参照系是否在匀速运动 解析: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是: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故选项A正确, B错误;根据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另一种表述,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AC 2.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①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②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状态而改变 ③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做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个时钟比与他相 对静止的时钟走得慢些 A.①③B.①② C.①②③D.②③ 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可知,光速是物体的极限速度,①正确;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 的相对性可知②、③均正确。故选C。 答案:C 3.(2011·江苏高考)如图1所示,沿平直铁路线有间距相等的三座铁塔A、B和C。假 想有一列车沿AC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驶,当铁塔B发出一个闪光,列车上的观测者测得A、C 两铁塔被照亮的顺序是( ) 图1 A.同时被照亮B.A先被照亮 C.C先被照亮 D.无法判断 解析:列车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是由B出发后经过A和C反射的光,由于列车在这段时间 内向C运动靠近C,而远离A,所以C反射光先到达列车上的观察者,看到C先被照亮,故只 有C正确。

答案:C 4.某宇航员要到离地球5光年的星球上去旅行,如果希望把这段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 他所乘飞船相对地球的速度为( ) A .0.5 c B .0.6 c C .0.8 c D .0.9 c 解析:由l =l 0 1-v2c2,且l l0=35,可得v =4 5 c =0.8 c ,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5.惯性系S 中有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如图2A 所示)。从相对S 系沿x 方向以接近光速 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该正方形的图像是( ) 图2 解析:由相对论知识l =l 0 1- v c 得运动方向上的边的边长变短,垂直运动方向 的边的边长不变,C 图像正确。 答案:C 6.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 (1)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速不变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 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答案:见解析 7.如图3所示,在列车车厢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5 kg 的小球,正随车厢一起以2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在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前的F T =5 N 的拉力作用,求经10 s 时间,车厢里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的速度为________m/s ,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的速度为 ________m/s 。 图3 解析:对车上的观察者: 小球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a =FT m =1 m/s 2, 10 s 末小球的速度v 1=at =10 m/s 。

相对论的发展

第八章 相对论的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及建立过程。爱因斯坦是如何得到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的;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情况。熟悉:绝对时空观的困难;爱因斯坦的生平。 教学重点,难点: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及建立过程。爱因斯坦是如何得到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的;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情况。 教学内容: §1.相对论先驱者的思想 一 洛仑兹的收缩假说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在最初人们并没有因此否定静止以太的存在,反而认为是实验可能失败了。或力图对实验结果作出种种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假说是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的收缩假说。 1.洛仑兹(H.A.Lorenzt) 1853年7月生于荷兰。1870年考入莱顿大学,主攻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75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1877年被乌得勒支大学聘为数学教授,同年莱顿大学授予他荷兰唯一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席位(24岁)。1912年洛仑兹辞去莱顿大学教授职务,去政府部门任高等教育部部长。他创立了电子论,首次把以太和普通物质分开,1895年提出著名的洛仑兹力公式。他将经典电磁场理论发展到了最后的高度,为相对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他因其电子论对塞曼效应进行了定量解释,与塞曼分享了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长度收缩假说的提出 1892年11月洛仑兹发表了《论地球对以太的相对运动》,用长度收缩假说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他认为运动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的收缩,抵消了地球在以太中运行所造成的光程差,所以观察不到预期的条纹移动。他写到:“我终于想出唯一的方法来调和它与菲涅耳的理论:连接一个固体上的两点连线,如果开始平行于地球运动的方向,当它转过90℃后就不能保持原来的长度。如果令后一个位置的长度为L ,则前一个位置的长度为L(1-α)。”其中α=v2/2c2 。1895年洛仑兹给出了更精确的长度收缩系数为 22 1c v ? 洛仑兹一直认为这种收缩是真实的,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这与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有本质区别。 3. 一级近似的解释及地方时 洛仑兹的上述收缩假说只涉及到v 2/c 2的这种二级近似。1895年,洛仑兹发表了《运动物体中电磁现象和光现象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地方时概念,他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施加了一种变换。其中时间t 变为“当地时间” t′=t–(v/c2)x ,电场E 变换为E′=E+v×B/c ,磁场B 变换为B′=B-v×E/c ,结果发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形式不变。由此证明其收缩假说可以准确到v/c 一阶范围。这样就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当地时间”t’=t–(v/c 2)x ,指在物体上的测得的时间,它与坐标系的平移速度有关。它表明,好象在运动坐标系上的时钟走慢了。洛仑兹认为地方时只不过是一个数学假设,不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而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才是唯一真实的时间。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绝对时间,地方时才是唯一真实的时间。 4.实验验证的失败 ①按照洛仑兹的长度收缩假说,物体的密度在不同的方向上会有所不同,这样光通过它

什么是相对论

第一章狭义相对论与洛伦兹变换 据资料显示,狭义相对论是由洛伦兹和庞加莱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创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进一步,闵可夫斯基为狭义相对论提供了严格的数学基础,从而将该理论纳入到带有闵可夫斯基度量的四维空间之几何结构中。 此外,在学习中,我还明白了狭义相对论之中的洛伦兹变换与伽利略变换的区别在于精准度的大小;而且,洛伦兹变换是基于光在可测时空中的平均速度不变的实验所证明的规律下建立起来的。 在狭义相对论中指出高速运动情况下,不同的坐标系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测量结果。如尺缩效应、时间延长等。本文将不在这里讨论以上结论的证明过程。 况且,以上结论只是对一些可能客观存在的现象的描述,真正的原理我们还不能真正的解释清楚。事实上物理学的终点就是解决最初、现在以及将来!最初,说的是宇宙的开端,即时间和空间的开端。现在,也就是现在的宇宙运行规律的背后操纵者的探索。将来,可以说是求解宇宙发展的明天。 可以说相对论只是物理学的一小步,却是近现代物理学的一大步! 第二章迷人的超光速

相对论认为超光速行进是行不通的,对于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哪怕是一个质量极小的粒子,其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要想再加速就极困难了,如果其质量无限大,而加速质量无限大的物质时需要无限大的能量,这是不可能的。 这里我就要问了,速度的增加与质量的增加是不是同时,还是有先有后。也许我们只要不断地产生并消耗那一部分质量就可以得到一种高速加速的方式。 我们真的不能超越光速吗,我们姑且不考虑光在可测时空中的平均速度不变的正确性。 如果说我们不是让本身的速度增加,而是让时空推着我们走,让当地的时空坐标产生推移从而看起来比光的传播速度更快。这就是时空泡泡。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虫洞理论,说的是通过负能量创造弯曲时空,建立一个捷径。但是,我们可以想啊,负能量到底何德何能,它竟然可以创造弯曲时空,还可以维持弯曲的存在!这是科学家们没有给我解答的!毕竟负能量的能力也只是在麦克斯韦方程式中得到的解。 而且,敝人认为,即使造出了弯曲的时空,我们也没有办法超光速!因为那里的时空密度已经改变,用我们平直的时空尺已经没办法测量,我们想要穿越,就一定要进入,一旦进入,我们就要服从那里的规律,必须用到弯曲的时空尺!纵然在平直的时空中观察只有1米,可是弯曲了一光年的长度,于是即使我们以光速行进,还是要一年才能走完!

《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演讲稿(4篇)

《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演讲稿(4篇) 【第1篇】我最敬佩的科学家 大家好: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伽利略是谁吗?他是一位着名的科学家,他提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新定论,从而改变了人们陈旧的思想。所以,他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下面,我们来听一个他的故事吧。 在以前,人们都听从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但伽利略并不认为“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重的先落地。”这条定论是对的于是,他反复试验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之后,又到埃菲尔铁塔上做公开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他让我敬佩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因为他对科学、对工作都十分严谨认真。因为他在想到这个定论有可能不正确时,并没有盲目下结论,而是反复进行试验,才下了结论。而我们时常都不这样认真,只是匆忙下结论,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失误。 第二是因为他有坚持真理的精神。因为他在进行公开实验前,遭到他人唾弃,但他始终坚信真理,而使他成功。但在我们之中,有人经常做“墙头草”,始终依靠强势力,从而让真理渐渐消失。 第三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因为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下,有

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了世人的观点。创新这种精神,往往很重要。 因为如果人们总沉浸在陈旧的思想中,就会形成错误的观念。而往往有一些人,提出新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错误,使人们慢慢 地进步。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伽利略的认真、坚持真理和创新精神!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温淑培 20 xx年xx月xx日 【第2篇】我最敬佩的科学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他就是钱学森爷爷。 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为祖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他1911年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爷爷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钱学森爷爷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相对论穿越时空到未来星际时间的探索

从相对论穿越时空到未来星际时间的探索 温海龙 (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可以说,如今人们对空间性质的各种认识还停留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上,文中通过另一个角度从另一方面对空间的性质做了一些讨论,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得出信息传递需要时间并且具有方向性,并且进一步可以推算出空间上两个不同的点之间的联系与距离成反比。得出正是空间的这一性质造成了相对论中钟慢、尺缩、超光速时间倒流等各种幻像。关键词:穿越时空;相对论;相对同时;幻像;测量问题 根据相对论,如果一种物质以超光速(300000000m/s 一般光速为每秒钟 30万千米)行驶的话,就可以实现穿越时空。等于光速时只能是在所在的时空静止了(相当于时空停止,时间不在流逝!),超过光速时可穿越时空! 这个问题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史蒂芬·霍金写的《时间简史》里对此做过专门的讨论,霍金认为即使真的超过光速,也不可能真正穿越时空,时间倒流只是一个假象,超光速事件将引起时间和空间一系列量子力学上的反应,最终使得穿越时空无法实现。 有人是这样理解相对论的:如果一个钟,以0.5倍声速从原点远去,我们会听到什么现象呢? 于是我们发现,在本地钟1.5秒时,远处的钟报1秒,本地钟3秒时,远离的钟报2秒,也就是我们在忽略测量时间时,误以为远去的钟慢了。而且速度越快,钟慢得越厉害。超过声速我们将追上钟以前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先听到钟敲3下,报3点,再听到钟敲2下,报2点,然后听到钟敲1下,报1点,这就是超过声速时间倒流现象!爱因斯坦相对论中钟慢、尺缩、超光速时间倒流现象,都可以用声音试验做出效果! 爱因斯坦自己的理解,速度无穷大,“绝对同时”有意义,但观测速度上限是光速,因此“绝对同时”无意义。 说明爱因斯坦有时候明白相对论是由于光速太慢,引起的测量问题。如果测量速度无穷大,则同时性的相对性问题不存在。对一群盲人来说,测量速度的上限是声速,则爱因斯坦奉献给他们的伟大理论将是声速相对论,但不能因此得出声速最快。 那么,是不是真的如同相对论说的那样,超光速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吗? 1正文和分析 下面总结一下,作出以下对穿越时空的探索与思考。穿越时空总共有3种情况:1穿越空间,即到达另一个与本空间不同的并且相互独立的另一个空间。甚至我们可以到一个与我们这个空间完全相同的空间,包空人,物。2穿越时间,离开现在的空间,回到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严格的讲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穿越空间吧,这个空间已经不是原来的空间,不过这两个空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本空间的时间倒流,即我们所处的空间发生改变,回到过去的某一时间点,这种情况属于穿越时间,这个空间还是原来的空间。 当然上面3种情况都是猜想。不过,根据相对论说得超光速时间倒流穿越时空确不属于上面3种中的任何一个。所以说,这只能算是一种幻像。 下面用下面的实验来说明这一点,来具体分析相对论所谓的穿越时空,时间倒流! 在地球上有AB两个人,在距离地球10万光年远处有个星球乙,上面住着C。在地球上AB用望远镜发现C正在举行婚礼。并且A发现C长的像他妹妹,于是A决定乘宇宙飞船去乙星球看看C。假设此时地球上是西元元年,A用望远镜看到C举行婚礼后立即乘飞船动身前往乙星球。 现在我们请上帝帮个忙,让他在此刻也就是地球上的西元元年,在即将动身的A的飞船

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一、相对论与二十世纪哲学 2005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一百周年。 正如牛顿力学为代表的古典科学影响了尔后二、三百年西方近代哲学发展一样,二十世纪初突破牛顿力学而创立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也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世界哲学的发展。 相对论问世不久,就引起各个哲学流派的强烈反应,出版了不少论著,例如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卡西勒的《实体和函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新实证主义哲学家石里克的《现代物理学中的空间和时间》和赖欣巴哈的《相对论和先验认识》等。其中石里克于1917年出版的这本书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好评。它对于将实证主义观点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形成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以及法国著名哲学家巴什拉尔的认识论,也都和相对论的思想与方法有密切的联系。 在分析哲学中,罗素的哲学、奎因的哲学和古德曼的哲学渗透了相对论的精神,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思辨形而上学传统中,象柏格森和马里坦等人就曾被相对论的革命吓坏了(皮亚杰语)。胡塞尔特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虽然将相对论的概念视为处于经验的、流俗的层面,但在更深层的思考中,如理性直观(寻求变换中的不变性)和"视域"等观念,仍有极具启发性的可比性。而怀特海则是第一个依据相对论的科学成果,提出了过程哲学体系,使二十世纪的形而上学获得了新的发展,幷影响了米德(时间哲学)和莫利斯等人的"客观相对主义"的形成。 在前苏联,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对爱因斯坦相对论进行了持续数十年的批评和讨论,表现出苏联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对于当代科学发展的不适应性。 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对相对论哲学意蕴的阐发和传播获得了更深入的进展。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奎因的本体论相对性学说提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东山再起,以及一些哲学家试图将相对论的观点与东方思想进行比较和融通以外,这里还应当着重提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包括后现代科学哲学)对相对论哲学意义的阐发(如"透视主义"等等)。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伊·哈桑宣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发轫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和尼采的阐释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如利奥塔、德勒兹、拉脱尔等人常引用相对论观点,而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有关相对论哲学意义的评论还成了二十世纪末由于"索卡尔事件"引发的、在全球学术界爆发的一场科学家与后现代哲学家之间的大论战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些学者认为,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观点正是德里达的去中心 (decentered) 的游戏和相关性思想的雏形。这就有可能为人们打开一个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德里达乃至整个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窗口。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关的方面,除了苏联和俄国哲学界继续总结上半世纪的经验教训,逐步修改和放弃原有的哲学信条之外,更值得重视的是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在最近二、三十年里发展起来的关系主义本体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在自然科学方面主要依据了相对论的成果。他依据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观点,对旧唯物主义即实体主义本体论展开了深入的批判。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谛正是一种从实体本体论向关系存在论的转变。

中国音乐史简答论述

●1.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答: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了 125件乐器,包括编钟65个,编磬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篪2件,笙6件。编磬是与编钟密切配合的旋律乐器,分为上下两层悬挂。每磬各发一音,这套编磬可与编钟在同一调高上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具有五个八度的宽广音域,中间三个八度内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乐曲。音色明亮,每个甬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以实物形式证明了“一钟双音”的存在。另外,许多钟体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等国与曾国的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铭文中所用的乐律学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密的程度。曾侯乙墓出土的庞大的乐器群,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水平,为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和钟磬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例。 ●2.隋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九部、十部乐的关系? 答:⑴隋朝建立不久便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裁,都是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的隋代宫廷燕乐,包括汉族传统乐舞、兄弟民族和外来的各种乐舞。它们分别是:①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②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③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④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⑤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⑥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什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⑦文康伎,又名礼毕。⑵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个乐部。康国位于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为古西域国名,今维吾

尔族聚居之处。至此,隋代“九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宣告完成。唐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年,又将“燕乐”列为首部,于是形成唐代的“九部乐”。其中的“燕乐”,不同于广义的燕乐含义,而是一个具体的乐部名称,是一部宣扬帝王功绩、歌颂太平盛世的乐舞,一般用于庄重场合表演。贞观十四年,加设“高昌伎”,于是形成唐代“十部乐”,其音乐风格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特点。⑶隋“”、“”与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其中,龟兹乐是西域音乐的优秀代表;西凉乐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清商乐则是汉族传统的民间乐舞,它们各自代表着三种典型音乐的风格。 ●3. 宋代说唱音乐有哪些重要形式?内容如何? 答:宋代说唱音乐较为重要的有鼓子词、唱赚、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①鼓子词:有2种形式,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歌唱部分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属说唱音乐类。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段曲词,②唱赚: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联缀,后有尾声形式叫缠令。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C-D……尾声。前有引子,后由两个不同的曲牌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叫缠达。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A’-B’-A’’-B’’….。无论缠令还是缠达,都只能联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用音乐相当丰富,其表现难度很大。③诸宫调: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这样,各套之间的联接则出现了多宫调的运用,造成宫调色彩的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诸宫调的音乐来自唐宋

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牛顿经典力学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 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时,比分析力学方便简单。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统合了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 广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所有非惯性系和有引力场存在的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都是等价的。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颠复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把相对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照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在相对论的建立过程中,爱因斯坦起了主要的作用。 物理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什么区别物理经典力学是牛顿时期的力学那时候的坐标系是忽略时间的,只有空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期是考虑了时间的是时间和空间都考虑的 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区别与联系。 可以这样高度总结地来看: 经典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v<

相对论的错误——时间膨胀公式理论上推导不出来

相对论的错误——时间膨胀公式理论上推导不出来 周家军 (家庭地址:广西陆川县良田镇冯杏村22队,邮编:537717) (目前所在地:广西柳州市,电子邮箱:zhoujiajun198204@https://www.doczj.com/doc/fc4041282.html,) 摘要:《中专物理》课本里有一个小船渡河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了速度叠加原理的应用以及运动轨迹的形成。将相对论时间膨胀推导公式里的费曼光钟和这个小船渡河的例子相比较,就可发现,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公式理论上根本推导不出来,推导过程是错误的。而时间膨胀公式是整个相对论的来源,长度缩短、质量变重也是因为时间膨胀才得出来的结果。既然时间膨胀原理是错误的,推导不出来,那么对于相对论长度缩短、质量变重的原理当然也是错误的了。 关键词:小船渡河;速度叠加原理;运动轨迹形成;费曼光钟;相对论时间膨胀来源;光线运动轨迹分析;相对论距离缪论。 1、绪言 相对论时间膨胀原理是整个相对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长度缩短、质量变重的出现。但是,相对论时间膨胀的推导并不严密,在理论上根本就推导不出来,推导过程是错误的。 2、用小船渡河的例子说明速度叠加原理应用及轨迹形成过程 我在读书时,《中专物理》课本里有一个小船渡河的例子,讲述的

是速度叠加原理的应用。下面,就来看看这个例子吧。 有一条小河,河的宽度为L ,水流速度为V 1,在河渡口有条小船, 小船欲以速度V 2竖直横渡过河,V 1、V 2均假定为匀速,如下图所示。现 在请问,小船渡到河对岸后,偏离航线有多远? 因为小船在行驶过程中,还受到水流漂移的作用,它们是共同作用的,小船行驶了多长时间,那么水流就作用了多长的时间。那么水流在这段时间里所漂移的长度,就是小船渡到河对岸后,偏离航线的距离。设渡口的位置为A 点,相对的河对岸为B 点,小船到达河对岸的位置为C 点,小船航行的时间为t ,依题意,则有 AB=L=V 2*t t=2 V L BC=V 1*t =V 1* 2 V L =21*V V L 将参数V 1、L 、V 2代入式子,那么就可计算得出小船偏离航线的距 离。 线段AB 是小船的作用长度,线段BC 是水流的作用长度,而线段AC 是小船和水流共同作用的叠加轨迹,并不是说小船从A 点沿AC 线段行

研究性学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原创)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引言:“政治是暂时的,方程是永恒的”——爱因斯坦仰观星空,觉宇宙之浩瀚;俯视大地,察生命之神奇;透过显微镜,是量子的奇迹。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穿梭,游走在神秘的物理世界。 一.漫长的探索 纵观人类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已经开始探索那浩如烟海的物理世界了——力学。 早期的物理学家们都是从实验的角度来阐述物理(准确说是物理理论)的,亚里士多德从显而易见的现象中便得出重物比轻物下降的快的结论(虽说是错误的),阿基米德也从简单的实验中得出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建立了动力学的基础,传出了相对性原理的先声,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使之能更好的表述,物理开普勒透过第谷的测量用数学知识成功导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 这一切的积累,终于在一个人身上有了叠加与爆发,1687年,艾萨克·牛顿出版了他的新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此“经典力学”建立了,也翻开了数学研究物理的辉煌一页。书中详细的讲解的力学与运动学,阐述了牛顿三大定律,流体阻力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经典力学前所未有的进步。 二.相对论的横空出世

19世纪后期,随着经典力学和电磁学的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的主要贡献者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一直想把电磁学建立在经典力学上,然而失败了),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对宇宙的描述达到了尾声,然而,与“以太”思想相悖的理论出现了, 1887年实验证实光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间接否定了“以太”论和经典力学),整个物理学界陷入了巨大恐慌。 这时,1905年,爱因斯坦(生平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大学,犹太裔物理学家,享年76岁。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的一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永久地解决了这一棘人的问题,狭义相对论便由此创生了。 1.经典力学的时间和空间 牛顿所谓的时间与空间都是绝对的,与外界无关永远相同和

纵论中原文化5大特点

纵论中原文化五大特点 在恳谈会上,徐光春首先对中原文化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对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作用做了深入解读。他说,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主体的相对区域概念,一是泛指的大概念,包括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二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的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甚至山东的一小部分;三是小概念,仅指河南省。我们所讲的中原文化,从地域上主要是一个中概念。因此,河南堪称真正的中国之中,大中原之中。接着,他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大的方面,十六个具体方面,对中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是史前文化。河南史前文化的特点一是时间久远,二是内容丰富,三是领域广泛。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成为河南史前文明的主要代表,充分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二是政治文化。黄帝创立了治国理政的雏形。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演变,中原地域出现一批大大小小的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从夏朝到元代34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历史上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三是圣贤文化。河南作为中原文化主要发祥地,涌现出了很多的圣贤。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人非常崇尚圣贤。历史上河南的圣贤很多,而且涉及很多领域。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等。这些圣贤不但以他们高洁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且以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四是思想文化。这些圣贤创造的杰出的思想成果,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思想形态。百家集中原,其中儒、道、法、佛是思想文化的四大支柱,都与河南有深厚的渊源。儒学的元圣是周公,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祖籍在河南,他周游列国游说讲学,主要是在中原地区;道家的创立者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道德经》是他在河南灵宝函谷关所作;法家的创始者韩非子是河南人;把佛教引入中国的唐玄奘也是河南人。五是名流文化。能称得上圣人的是极少数的,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的很多属于名人。中原历史上名人辈出,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有5700多人,其中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总数的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位名人中,20%是河南人。六是英雄文化。中国人崇拜英雄,中原大地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文化现象。中原文化中既有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英雄,也有史册记载的英雄,如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爱国将领岳飞等等。七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中就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三皇五帝中,伏羲氏教人们结网捕鱼,神农氏教人们播种,大禹治水推动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农耕文化是随着农业生产在中原地区兴起并不断发展的。八是商业文化。河南是中国的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最早出现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税收制度都诞生于河南。王亥是商业鼻祖,子贡是最早的儒商,此外还有第一个爱国商人玄高等等。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开封,1500年前人口有150多万人,是国际性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市场繁荣的真实场景,而当时的伦敦只有5万人。商业文化在中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九是科技文化。在商代,河南的青铜冶炼技术就十分发达,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青铜器。此外,河南也是冶铁技术最早产生的地方,三门峡出土的“华夏

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1)

麦少娟 2008620501115 08工商企业管理一班 2009年—2010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 【内容摘要】:巴洛克时期(1600--1750)是欧洲优秀声乐作品荟萃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虽然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却仍然受到中外歌唱家的喜爱和传唱,这是由它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对于世界乐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将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和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这两方面论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文化背景特点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畸形的珍珠”。音乐史上把自歌剧诞生的1600年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的1750年的这段欧洲音乐历史称为巴洛克时期,也是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歌曲,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声乐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开启了人们声乐听觉上的新感受。巴洛克音乐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