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9-01-23T10:30:48.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杨袁聪[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当前土地的应用状况和使用比例,为今后土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

云南省地图院云南昆明 650034

摘要:土地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当前土地的应用状况和使用比例,为今后土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2017年10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当前,如何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土地调查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第三次;土地调查;3S一体化引言

目前,我国的土地调查已完成两次,2018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已开始实施。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能够掌握现阶段土地资源的一手信息例如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数据,加强国土资源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化水平,满足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1总体流程

根据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有关要求,“三调”的总体流程是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集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并制作正射影像图,与变更调查成果比对并提取与影像特征不匹配的“不一致图斑”。充分利用“3S一体化”和“互联网+外业核查”技术,开展“不一致图斑”等地块的外业调查和在线举证工作,查清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村庄等各类土地分布和利用现状。同时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的商服、工业、仓储、住宅等土地利用状况,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

2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特点 2.1严密的核查体系,先进的技术手段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将严格按照“省级检查、国家核查”制度实施,建立以省为单元的调查结果评价区间,加强省级国土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并且为避免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工作量大以及效率低等问题再次发生,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将借助于新技术对“不一致图斑”的准确调查和举证,得到的结果将传递到调查云平台上,帮助国家和省级的相关部门重新勘查现场,确保调查无误。

2.2调查分类标准科学,调查内容更为丰富

首先,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新版标准秉持满足生态用地保护需求,明确了新兴产业用地类型、兼顾了农、林、住建等相关部门的业务管理需要。其次,“三调”对城、镇、村建设用地将进一步按照经营特点、利用方式细化调查并逐级汇交,能够提升国土资源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再次,基于“三调”开展的系列专题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丰富了调查成果,有助于更好地支撑耕地保护、闲置用地管理等工作。

2.3可控的调查成果

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所需的信息资源贫乏,所依据的基础资料较少。为此,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地理国情、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出的数据经整理存入数据库,且每年都及时更新所调查出的数据,为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调查前所制定的方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将充分采用往年的调查成果和影像资料,并与变更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将“不一致图斑”交给地方调查。

3工作任务

一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是“三调”的中心工作任务,要求各地以1∶5000比例尺为主,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对县级行政辖区包括城镇村在内的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进行调查。二是土地权属调查。充分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土地管理“批供用补查”数据,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三是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基于“三调”成果和国土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围绕国土资源精细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批而未用”土地调查等专项调查。四是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开展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和其他专项调查数据的综合管理。五是统一时点变更。“三调”完成后,在2019年下半年再次采用数据更新的形式,将成果统一到2019年12月31日时点,形成标准时点调查成果。 4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3S一体化技术涉及的工作要点(1)底图制作。在底图制作中,首先应考虑底图制作中所需的因素。底图制作时应结合DOM分幅条件和图廓、行政境界等要素,以方便分区进行调查。根据上述要素,可创建地区的工程管控规则,区分地区的行政管控界限。其次,底图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到参数的处理。类型、时相清晰度是根据遥感参数发生变化的,不同的遥感参数在这两个参数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影像处理系统完成参数的设置后,可以纠偏产生的影像,进而满足图形融合和数据分类的要求,还能够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保存。另外,为了确保对调查地区的数据综合运用,提高利用率,可将合适波段的全光谱影像与真彩图相融合,进而获得光谱信息种类较多的清晰整合影像。同时,为了确保影像能够按照科学、准确原则进行处理,在基于遥感影像参数的基础上,获取其成像流程,进而分析出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再者,在了解影像处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软件对影像进行修整,用白色补充影像中空白的地方,如果影像中遇到两种清晰度的问题,则该影像应以高清晰度的标准进行设置。(2)影像表现。结合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报告,可以得出一些偏远地区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和影像获取困难等问题,故在这些地区可以把时间最近的影像作为参考的依据。航天遥感影像设置涵盖两种情况:第一是全色或者完全光谱的影像;第二种是彩虹或真彩色的影像。通过前两次的土地调查,可以知道黑白影像需与完整光谱数据相符,精准度的要求应按照DOM设置,因为DOM 的纹理从清晰度、色彩和反差对比度上要比其他精确度标准合适。如果采用彩色影像,那应使本色得到还原,光谱表现更加丰富。 5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建议

国家第三次土地调查

一、目标 依据《土地调查条例》 利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计划将于2017年启动,2019年12月31日完成。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 获取国土资源管理专题数据,专题分析自然生态状况、建设用地等,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 别。 二、主要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不动产权籍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4.专项调查 5.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其中:国家部署地方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其它四项工作由国家组织地方开展,建设四级 数据库,并全国汇总。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以外) 分辨率: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 比例尺: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 (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 调查分类标准: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调标准) 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 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分辨率: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比例尺:以1:2000比例尺为主, 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 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不动产权籍调查(部署地方开展)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 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 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 据。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 资料,将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陈文强 《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以下简称《通知》 },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明确自2017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确定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如何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第三次土地调查有关问题谈些看法和意见。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开展,调查数据更新至2009年10月31日标准时点,距今已经近8年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由于受当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成果真实性存在问题,图数与实地有许多不一致,加上8个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变更不到位和地方人为因素的干扰,现有的成果现势性不强,已经不能客观、准确反映各地实际的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土地调查必须避免第二次土地调查出现的问题,要客观、准确调查各地土地利用真实情况,对出现耕地面积增减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减等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

来,不得隐瞒和擅自修改。 2、充分应用“3S”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相比,第三次土地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互联网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将大大提高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效率和成果的准确率,也更有助于成果的运用和互联共享。 3、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的原则。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很多,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条件调查等。第三次土地调查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突出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才能确保调查工作按时保质顺利完成。 4、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土地类型调查中,对难以判定的地类要从有利于保护耕地出发确认相关地类,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已经改种果树、茶树、林木等,或已作设施农用地的,要看其耕作层是否破坏,耕作层未破坏的按耕地调查,耕作层已经破坏的按非耕地调查。 5、充分运用现有各级各部门调查成果和资料的原则。目前各级各部门的调查资料和成果不少,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调查所用的1:2000的航空遥感影像图分辨率高、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新等,这些资料和成果可利用价值很高。国土部门已经基本完成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资料

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解析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奇台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为确保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试点工作在我县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新政发〔2007〕38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清查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数字国土”管理的需求。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调查目标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通知》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

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在全县范围内利用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县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逐地块调查全县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县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连共享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农村土地调查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土地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行政勘界以及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运用航天、航空摄影(遥感)测量(RS)、全球定位(GPS)、全野外数字采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全面查清城乡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获取全县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及《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等确定的有关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0000比例尺为主,充分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5月

1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要求和质量控制及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国土调查办发〔2019〕6号) 《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7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二批)(国土调查办发〔2019〕9号) 3总则 3.1目的与任务 3.1.1目的 国家统一组织,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3.1.2任务 国家组织专业队伍,对经省级检查合格的地方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含相关专项用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工作。 3.2程序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业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业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土地调查法规条例综合知识 1 .根据我国《宪法》,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 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 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A 、国家所有 ( 正确答案 ) B 、集体所有 C 、私人所有 D 、个人所有 2 .根据我国《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 ( ); 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 ,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 属于 ( ) 。答案: A A 、国家所有、集体所有 ( 正确答案 ) B 、国家所有、国家所有 C 、集体所有、集体所有 D 、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3 .根据《物权法》,国家实行自然资源()制度,但法律另 有规定的除外。 A .善意取得 B .物权公示 C .无偿借用

D .有偿使用 ( 正确答案 ) 4 .()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A 、乡级 B 、县级 ( 正确答案 ) C 、市级 D 、省级 5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A 、乡级 B 、县级 ( 正确答案 ) C 、市级 D 、省级 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调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 ; ( ) ; ( ) 。答案() A 、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条件 ( 正确答案 ) B 、土地质量、土地类型、土地等级 C 、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 D 、土地等级、土地权属、土地条件 7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报()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次国土调查流程

次全国国土 调查流程 目录 一、技术路线 (1) 二、前期准备 (2) 1、制定方案................................... - 2 - 2、人员培训................................... - 2 - 3、资料收集................................... - 2 - 4、资料分析................................... - 2 - 5、仪器和设备准备............................. - 3 - 三、内业数据处理 (3) 1、权属界线调查及上图......................... - 3 - 2、城镇村范围界限划定......................... - 3

- 3、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4 - 4、农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6、属性完善................................... - 7 - 7、调查底图制作............................... - 8 - 8、数据检查................................... - 8 - 四、外业调查 (9) 1、实地举证................................... - 9 - 2、标注核实................................... - 9 - 3、地类核实.................................. -10 - 4、图斑边界核实.............................. -10 - 5、数据检查.................................. -10 - 五、专项用地调查 (10) 1、耕地细化调查.............................. -10 - 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10 - 3、永久基本农田调查.......................... -11 -

什么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什么是“三调”? 朋友们: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古人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说的是要治理好国家,造福于人民,必须从土地的调查确权做起。 三调,全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17年启动,预计2019年12月31日完成,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那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到底要做哪些工作呢? 土地调查,通俗的讲,是调查出每一块土地的利用情况。 这块地是耕地,还是园地? 是茶园,还是果园? 是学校,还是工厂? 是住宅,还是写字楼? 把这些利用情况调查清楚,就可以全面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性的土地调查呢? 2009年,我国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十年前,“二调”实际上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开展的,并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等条件的制约,部分成

果的真实性有所降低。 今天,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对土地调查数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土地调查不再仅仅拘泥于土地现状,从名称中就可以看出,三调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涵盖范围不局限于土地,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了统筹衔接。三调将全面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砍柴”必先“磨刀”。“三调”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从高分影像获取,到一体化数字化调查,互联网+举证及国土调查云软件,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国土调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三调将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需要为出发点,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在国土空间上的水平分布,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时隔十年,国土“三调”再摸家底。无疑,“三调”将是继“一调”、“二调”之后我国土地调查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 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次再会。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 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 8 元数据 (28)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 19101] 3.2 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 19109]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 3.5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GB/T 17798]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一、基础类 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 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 答:按耕地调查。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 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

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 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 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 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道路范围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的,不得直接采用道路审批范围界线调查上图。

土地调查专业实用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二次土地调查地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地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地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地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地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地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座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并以调查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万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地地面影像作为调查地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地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地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国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现势性遥感影像地全覆盖;采用基于DEM和GPS 控制点地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地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地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GPS/IMU地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地影像纠正.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地调查方法 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主比例尺,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GPS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地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地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三)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标及任务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标及任务 一、目标 依据《土地调查条例》 利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计划将于2017年启动,2019年12月31日完成。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 获取国土资源管理专题数据,专题分析自然生态状况、建设用地等,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 二、主要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不动产权籍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4.专项调查 5.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其中:国家部署地方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其它四项工作由国家组织地方开展,建设四级数据库,并全国汇总。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城镇以外 分辨率: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 比例尺: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 (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 调查分类标准: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调标准),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2)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分辨率: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比例尺:以1:2000比例尺为主

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不动产权籍调查(部署地方开展)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据。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资料,将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基本农田专题数据。 4.专项调查 (1)批而未用土地调查 依据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的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及往年批准的建设用地文件,对照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将批而未用土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批而未用土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调查数据。 (2)城市开发边界调查 依据城市开发边界有关资料,将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城市开发边界专项调查数据。 (3)开发区边界调查 依据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批准界线等资料,将开发区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开发区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开发区专项调查数据。 (4)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价 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所有现状耕地质量等别全面调查评价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作者:————————————————————————————————日期: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综述 许坚、何挺、张定祥、温礼、何欢乐、徐建新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摘要:本文介绍了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的主要观点,内容涉及土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土地调查应用技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等问题。 关键词:土地调查;应用技术;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生态环境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广东省土地学会、广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承办的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于12月17日至18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150多篇,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参会。有26位专家学者围绕土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土地调查应用技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等内容在主会场或分会场作学术报告和专题发言。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土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一)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的进展 有专家认为,土地调查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很多学科和技术有紧

密联系,随着测量学、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PS 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土地调查理论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1)土地调查制度的改革巩固和提高了土地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并通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促进了土地调查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2)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土地调查技术与方法体系,为土地调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技术保障。修编和制订了一系列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规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库,为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遥感监测本底库和动态库做了准备;(3)即将开始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拟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土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信息共享;(4)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应用水平有所提高。 (二)土地调查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发展,为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因任务艰巨而面临重大挑战。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土地调查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土地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尚不完善;(3)遥感、信息等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准确、快速获取调查数据的需要;(4)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整合集成的力度还不够等。 (三)精准土地的构想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C.1界线表示 各种界线以国界、省界、地级界、县级界、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为高低顺序,当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C.2图斑表示 C.2.1图斑地类可用编码表示,也可用符号表示。 C.2.2图斑的注记采用ab/c的形式。a表示图斑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表示图斑地类编码。用符号表示的图斑注记用ab表示。 C.3图例说明 C.3.1图例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C.3.2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地类符号大小。 C.3.3RGB色值说明:RGB色彩模型通常用于屏幕图像编辑,即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RGB强度值范围为0~255。 C.3.4各地可根据成图比例尺大小、地类分布等情况,用色色值与符号尺寸可稍作调整。C.3.5线状符号、点状符号和地理要素主要用于土地调查图件编制。 C.4线状符号表示 C.4.1线状符号交叉时,上面的线状符号连续表示。 C.4.2线状符号与界线重合时,线状符号调绘在准确位置上,界线视下列不同情况标绘: ——以双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中心为界的,界线绘在线状符号中心线上; ——以双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一侧为界的,界线在线状符号该侧0.2mm处标绘; ——以单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中心为界的,界线跳绘表示; ——以单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一侧为界的,界线在线状符号该侧0.2mm处标绘。C.4.3线状符号并行时,图上距离小于0.2mm影响表示的,主要线状符号在准确位置表示,次要线状符号偏离主要线状符号0.2mm表示。线状符号重要性按照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渠、县乡道、农村道路、沟渠、林带、管道的顺序逐次降低。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关键词:土地调查数据库3S技术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土地调查是进行土地评价,确定合理利用的方向,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土地调查作为地籍管理的基础,也就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土地调查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调查研究始终围绕着国家开展的各项土地调查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够紧随国际同领域的研究步伐。最近一些年国内外有关土地调查的文献大都集中在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数据的采集和质量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以及3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一、土地调查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现状 关于土地调查的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完善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及建以、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土地调查体系制度的完善化地问题及建议两方面。 彭正涛[1]以农村土地利用外业调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业调查的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地类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陈斌、李波涛[2]等结合温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资料整理工作,详细地阐述了资料整理过程的来龙去脉,根据档案资料的现实情况给出了资料整理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谢春树、尹杰[3]等结合土地利用外业调查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分析了复杂的地形情况,建立了代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栅格数据,采用有序搜索算法实现最优路径搜索。董玉祥、张青年[4]等总结了广东省南海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方

土地调查技术须知要点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 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 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①自然特性:a、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 、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 (1)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4)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明显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委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土地。 (1)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4)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收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6、地籍的定义: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戈U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4)按城乡土地不同的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 8地籍管理的内容 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三批)

附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批) 问题108:耕地恢复属性标注的原则和标准如何把握?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7号)要求,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的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现状是园地、林地、草地及坑塘水面等其他农用地的,在按现状确定地类的同时,对于清理后可以直接恢复耕种的,标注“即可恢复”属性;对清理后不能直接恢复耕种,相关耕种设施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重新修整后才能恢复耕种的,标注“工程恢复”属性。 各地在初始调查阶段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标注恢复属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大多数省份围绕耕作层和耕作设施是否破坏,是否具备直接恢复耕种的条件,分别从开挖坑塘深浅或取土厚度,种植或占用时间长短,本地区种植果树、林木类型或品种,本地区地形地貌及坡度情况,本地区常见的简单清理措施,以及实际用途等方面细化了标注原则和标准,总体符合要求。同时,也有少数地方没有细化原则或标

准,个别地方的细化原则和标准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总结各地细化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全国三调办认为: 下列情形一般只能标注为“工程恢复”: 1. 开挖坑塘较深、排水后不能直接耕种的(具体深度可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2. 实地灌溉等设施已损坏、不具备耕种条件的; 3. 种植桉树、构树、速生杨树等容易导致土壤表面板结、肥力严重破坏的; 4. 种植林木时间超过3年(“苗圃”除外)或实地已成林,恢复耕种难度大的; 5. 原耕地地块细化调查发现的陡坡、斜坡、沟壑等实地不是耕地的土地。 下列情形不得标注恢复属性: 1. 属于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实地已退耕的; 2. 实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的园地、林地和草地(以“三调”坡度图为准,可在坡度图完成后在数据库中整体删除此类图斑的恢复属性); 3. 道路、河流、农田的防护林; 4. 因调查精度提高后图斑偏移、图斑边界勾绘差异等技术原因引起的地类变化。 各地要针对上述要求,在统一时点更新调查阶段对耕地恢复属性进行完善,特别注意纠正理解与做法上的偏差,不

第三次国土调查流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流程

目录 一、技术路线 (1) 二、前期准备 (2) 1、制定方案 ............................................................................... - 2 - 2、人员培训 ............................................................................... - 2 - 3、资料收集 ............................................................................... - 2 - 4、资料分析 ............................................................................... - 3 - 5、仪器和设备准备.................................................................... - 3 - 三、内业数据处理 (4) 1、权属界线调查及上图............................................................ - 4 - 2、城镇村范围界限划定............................................................ - 4 - 3、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 5 - 4、农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 6 -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7 - 6、属性完善 ............................................................................... - 9 - 7、调查底图制作...................................................................... - 11 - 8、数据检查 ............................................................................. - 11 - 四、外业调查 (11) 1、实地举证 ............................................................................. - 11 - 2、标注核实 ............................................................................. - 12 - 3、地类核实 ............................................................................. - 12 - 4、图斑边界核实...................................................................... - 1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