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导侦查取证之我见

引导侦查取证之我见

引导侦查取证之我见
引导侦查取证之我见

引导侦查取证之我见

检察引导侦查是检察机关开展机制创新、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检察实践,检察引导侦查是检察机关通过参与公安机关重大案件的侦查活动,对其证据的收集、提取、固定及侦查取证的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实行引导侦查取证,是顺应时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审判制度的必然要求。下面就有关引导侦查取证工作,笔者结合司法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检察引导侦查取证是法治原则内在要求。

检察引导侦查是刑事检察工作机制的创新,根据法治原则,改革只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因此,寻求法律依据,对检察引导侦查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

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宪法、刑诉法都确立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具体到刑事诉讼中,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以上规定虽然均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有权引导侦查,但笔者认为,上述规定均内含了检察引导侦查的法律依据。因为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公诉机关,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权、监督权是明确、具体的,在范围上也是比较全面的。在立案阶段,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纠正(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八十二条)。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论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制度

论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制度 ——以侦查监督部门为视角 张鑫磊* 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化,?检察引导侦查?逐渐成为目前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之一,各级检察机关更新司法观念,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使检察机关依法介入侦查的监督职能履行得更加制度化、具体化、日常化,同时也使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前移到侦查之初。通过?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制度,检察人员可以在案件立案侦查阶段的第一时间介入,就案件的取证方向、注意事项等,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案件在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时的成功率,避免不批准逮捕、补充侦查等情况出现,降低退捕率,提高审结率,在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降低诉讼成本。1[①] 一、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制度概念辨析 根据《宪法》第129条和《刑事诉讼法》第7条的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制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基本的依据。为了避免制度规定过于空泛、流于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第10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并且可以派检察人员参加。?这些规定,作为这一制度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明确细化了现行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制度。在此基础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83条进一步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干部。 1[①]王新友、高健:“北京门头沟:驻警引导侦查取证办公室挂牌成立——‘第一时间’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检察日报》2007年8月23日第2版。

工作心得:探索建立跨域交叉检察机制(最新)

工作心得:探索建立跨域交叉检察机制(最新) 根据最高检决定部署,山东作为监狱巡回检察试点省份,自2018年6月开 展巡回检察试点工作,全省检察机关把机制创新作为衡量和检验试点成效的重要标准,探索建立完善巡回检察工作机制,为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整合完善领导办案组织机制。为落实最高检“派驻+巡回”的监狱检察模式,结合山东实际,在省、市院成立巡回检察工作办公室,负责巡回检察组的组织调配、工作安排、协调管理。各试点院驻监狱检察室保留至少一名检察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和跟踪落实整改基础上,其他派驻检察人员撤回,并整合设立巡回检察组,每个院不少于2个巡回检察组,每个巡回检察组不少于3人,其中城郊院巡回检察组数量不少于辖区监狱总数的一半。结合落实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精神,同步优化城郊院人员配置和部门设置,真正把力量集中到监督办案一线。 创新巡回检察模式。在最高检确定的四种检察方式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以“巡回检察+日常检察”为主,专门巡回检察、省院巡回检察、跨域交叉巡回检察、机动巡回检察为补充的工作模式,既可以“兵团作战”检察,也可开展分散式检察。积极构建巡回检察

标准体系,将检察内容采取菜单式项目设置,细化为十大 项87小项,增强操作性,避免随意性,也便于落实司法责任制。明确巡前准备动员、检察方法手段、情况反馈整改等要求,对每个监狱2至3个月开展一次常规 巡回检察,每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对同一监狱再次巡回检察时,更换主办检察官,更换巡回检察组成员。 探索建立跨域交叉检察机制。充分发挥“陌生面孔、陌生环境”下发现问题 敏感度高、监督力度大等优势作用,省院于2018年底组织7个市院对9所监狱开展了跨域交叉检察,取得显著效果。主要做法:(1)统一领导指挥。省院研究制定交叉检察方案,各试点院根据要求选派精干力量组建3至5人的巡回检察组,开展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集中巡回检察。各检察组进驻监狱时持省院公函,以省院名义开展工作,名称统一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第X巡回检察组”。检察结束后,按规定期限向省院全面报告检察情况。(2)全面客观检察评估。各检察 组按照省院巡回检察标准体系的内容要求,逐项进行对照检察,做好检察记录,对发现的轻微违法情形,提出口头监督意见;对严重违法线索,及时向省院报送相关证据材料。

[侦查取证文书]公安局调取证据通知书

法妞问答https://www.doczj.com/doc/fc3087675.html, ×××公安局调取证据通知书 正文 ×××公安局调取证据通知书 ┏━━━━━━━━━━━━┓. ┏━━━━━━━━━━━━ ━━━━━━┓. ┏━━━━━━━━━━━━━━━━━┓┃ ×××公安局┃. ┃×××公安局┃. ┃×× ×公安局┃┃调取证据通知书┃. ┃调取证据 通知书┃. ┃调取证据通知书┃┃(存 根)┃. ┃(副本)┃. ┃字[ ] 号 ┃┃字[ ] 号┃字┃字[ ] 号┃字┃ ________:┃┃案件名称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事诉讼┃┃案件编号________ ┃. ┃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事诉讼┃. ┃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现调取你处┃ ┃证据持有人____男女____岁┃. ┃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现调 取你处┃. ┃与我局正在侦查的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 ┃第┃与我局正在侦查的________________ ┃第┃ ____________________案有关的下列┃┃调取证据______ ┃. ┃____________案有关的下列证据:__ ┃. ┃证据: ____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伪造证据、隐匿证据 或者毁灭证┃┃批准时间______ ┃. ┃伪造证据、隐匿 证据或者毁灭证┃. ┃据的,将受法律追究。┃┃办案 人________ ┃. ┃据的,将受法律追究。┃号┃ ┃┃办案单位______ ┃号┃(公安局印)┃. ┃┃┃填发时间______ ┃. ┃ 年月日┃. ┃┃┃填发人________ ┃. ┃本通知书已收到。┃. ┃(公安局印) ┃┃┃. ┃证据持有人┃. ┃ 年月日┃┃┃. ┃年月日┃. ┃┃┗━━━━━━━━━━━━┛. ┗━━ ━━━━━━━━━━━━━━━━┛. ┗━━━━━━━━━━ ━━━━━━━┛此联附卷 此联交原证据持有人

探究手机取证在基层公安机关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探究手机取证在基层公安机关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世界是信息技术化得时代,伴随着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快速推广,新旧更替日新月异的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运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的犯罪的行为已屡见不鲜如利用手机从事诈骗、售假、造谣等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撅,手机取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手机取证是指在案件侦查诉讼审理过程中,法律规定其取证资格的主体按照合乎规范的取证原则手段和方法技术,通过对手机自身相关设备存储的和移动信息运营商以及信息服务提供商给予的电子数据进行检查提取核对保存分析,最终获取有价值的诉讼证据或案件线索的一种取证方法。手机取证严格遵循合法合理程序三大原则,解决手机数据载体中数据状态和内容提取分析问题,进而梳理出案件时间过程及案件相关人员的相关联性。 【关键词】:手机电子证据手机取证侦查工作

Abstract In the world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ra, along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promotion, new and old replacement the ever-changing mobile phone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 life, for the life of people brought conveni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such as criminal behavior (such as mobile phone use have been engaged in fraud, counterfeits, disinformation increasingly cabin and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ivities such as mobile phone forensics problem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So-called mobile phone forensics is to point to in the judicial process of case investigation and law the main body of the qualification of evid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ation in forensics principle means and method, through to the phone itself related equipment storage and mobile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 for electronic data extraction check save analysis, finally obtain valuable a forensics method of litigation evidence or case clues. Mobile phone forensics strictly follow three principles, legal and reasonable procedure with cellular data in the data carrier state and content extraction analysis problems, and create the case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善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善 “检察引导侦查”是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模式,是司法改革新举措,其要紧内容是指:检察机关按照指控犯罪的需要,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对证据的搜集、提取、固定及侦查取证的方向,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对侦查活动进行同步法律监督,以保证人权的一种工作机制、办案方式。 一、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产生背景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源于对提早介入制度的持续完善和探究,是不同时期、不同刑事追诉价值诉求的产物,是提早介入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和规范化成果。提早介入制度与检察引导侦查各自产生的背景有所不同:提早介入是为适应“严打”斗争快捕快诉的需要,检察引导侦查是新形势下适应公案侦查体制改革和庭审方式改革之后准捕准诉的需要;刑事诉讼的价值诉求有所区不:提早介入时期的刑事诉讼追求的要紧目标是操纵犯罪、保证社会治安,介入的检察官关于超期羁押、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侦查违法行为少有咨询津,弱化了法律监督职能,而新时期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逐步演变为操纵犯罪和保证人权的统一,这也是两项制度最重要的区不。 检察引导侦查借鉴了提早介入检警工作关系、加大犯罪操纵力度的要旨,并在此基础上对提早介入制度进行制度性创新和实践性的超越,使提早介入制度上升到规范化层面。 二、检察引导侦查制度存在的咨询题及计策 1、检察引导侦查制度自2002年5月在全国检察系统推行以来,极大地提升了案件的诉讼效率,在个不省市实现了诉讼的经济化。然而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咨询题,也不容小视。咨询题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察人员引导侦查,介入公安机关办案的整个侦察过程,难免在思维上受到公安机关人员的阻碍,当案件进行到批捕程序,检察人员不能有效地发挥相应的职能,导致审查批捕和起诉流于形式。 (2)检察机关人力资源有限。我国检察队伍人员有限,在部分市或县一级的检察院具有办案资格的人员紧缺的情形下,还要求一部分人引导侦查,对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产生了负面阻碍。

检察室日常运作机制

海南创新检察体机制设乡镇检察室成效显著 2011-05-05 新华网海南频道5月5日电(许玉民周青)2008年以来,海南省检察机关创新检察体制机制,探索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全力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推广了海南设置乡镇检察室的做法。目前,海南21个基层检察院共设立了36个派驻乡镇检察室,覆盖全省158个乡镇、59个农场、13636个自然村,为555万农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护。 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更好地将法律监督延伸到海南广大农村 2008年初,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的检察机关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专题调研发现,由于检察机关缺乏类似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一样在农村基层的"阵地"机构,相关信息不畅通,各项检察工作无法在农村及时、深入、持久地进行。为应对农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提出了"基层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把法律监督延伸到广大农村,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思路,并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确保乡镇检察室设置工作顺利推进,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马勇霞为组长的乡镇检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基层检察工作处,就设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方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计解决派驻乡镇检察室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经费保障等问题。在设置上坚持"服务三农、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稳妥慎重"的原则,认真谋划,科学布局,成熟一个,设置一个,巩固一个。在距离市区(县城)较远、人口较多、治安问题突出、信访总量较大或开发项目较多的乡镇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巡回管辖周边若干乡镇、农场。 为加强全省基层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室辖区非驻点和辖区外乡镇及国营农(林)场群众的沟通与联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探索完善法律监督的"触角"向广大农村延伸的有效途径。全省各基层检察院建立和完善了"定点+巡回"的工作模式,以派驻的乡镇检察室为定点,辐射周边各乡镇及国营农(林)场,在派驻乡镇检察室非驻点乡镇建立检察工作联络点(站),并在农村干部和群众中选聘检察信息联络员,建立覆盖农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的"乡镇检察室、检察工作点(站)、检察信息联络员"检察网络体系。形成定期接访、巡回调研、随时接访和检察信息联络员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及维稳动态信息的工作运行模式,为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海南各派驻乡镇检察室成立以来,深入辖区各乡镇农村, 采取法制宣传、专题调研、接受信访举报等形式,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是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共深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了解情况326次,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82次,为重大工程项目解决问题65件。二是为农村"两委"换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各派驻乡镇检察室主动发挥检察职能,提前介入,采取全程监督,并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三是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派驻乡镇检察室配合查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款项、国家优抚金等涉嫌职务犯罪案件104件,涉案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102人,其中乡镇干部36人、农村"两委"干部63人,挽回经济损失261.34万元。 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带动和促进海南各项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海南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实现了法律监督与人民群众新的司法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检察工作注入

对视频侦查工作的思考

对视频侦查工作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道路视频监控和社会面视频监控的逐步发展,视频侦查已成为公安机关继刑事科学技术、行动技术、网络侦查技术之后的又一侦查技术领域和新型研究课题,视频侦查的出现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侦查破案方法,对强化社会治安控制,提高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效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笔者结合当前视频侦查工作在日常办案中的应用,针对视频侦查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对加强当前视频侦查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视频侦查应用问题思考 视频侦查是指在侦查工作中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发现犯罪、制止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及可疑人员,利用视频回放寻找发现侦查破案所需的线索与信息,确定案件性质、侦查重点、侦查途径、锁定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模式。① 一、视频侦查在日常办案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更新周期的变短,科技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视频监控作为“科技强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在公安机关案件侦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 创新变革了现有的侦查模式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推崇,其建设方兴未艾,与犯罪案件有关的人员在一定视频监控系统留下图像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为此,视频图像的辨认也被引入到侦查中,并被

迅速推广。②监控视频能直接或间接地记录犯罪过程,使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特征、被害人(单位)损失财物和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等关联信息从以前的分析判断和摸排发展为直观可见,从而开拓了“从像到像”、“从像到人”的侦查模式。 (二)增强了动态条件下直接发现查获犯罪嫌疑人的能力 面对日益流窜化、专业化、动态化的刑事犯罪活动,通过推进视频侦查技术的发展应用,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通过分析研判,在治安热点、重点部位、防控弱点和监控盲区等处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实时监控,通过案后对现场监控录像的图像分析处理,及时提供犯罪分子的人数、体貌特征、作案手段和作案过程等,也使案件的串并有了新的支撑点。 (三)为准确地重建现场提供客观依据 监控视频信息具有客观真实、准确形象的特点,运用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的各种犯罪信息,可以全面客观地提供与犯罪有关的事实。依托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勘查和物证检验,能够准确再现犯罪行为发生的有关情节(如嫌疑人案前踩点),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所记录信息,可以获取与案件有关的时间参数,将其做纵、横向分析能缩小侦查范围,③判定与案件相关的人、物关系,为侦查工作提供确切的依据。 (四)震慑犯罪、挤压犯罪空间 公安机关通过在人口密集的街道、居民小区、防控重点(如银行)等处建设视频监控网络,开展实时监控,并公示提醒犯罪嫌疑人该区

生态检察工作机制建设

生态检察工作机制建设 当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课题。对于湖北而言,各级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检察职能,为湖北的发展增“生态长江”、“生态湖北”,保驾护航,充分发挥“生态检察”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来查办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案件及工作实践,对生态检察工作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一、“生态检察”的理解与界定 生态检察是指检察机关依托检察职能,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运用多种司法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的发现与惩处机制,坚持打击与预防保护并重,以生态保护预防和受损生态恢复补偿为核心,达到预防、惩治、补偿、教育有机统一,从而建立起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科学、和谐的关系。其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一)打击和惩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通过履行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支持公诉等职能,严厉打击和惩治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刑事犯罪。同时,依法查处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环境监管职能中发生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严惩发生在生态环境犯罪背后的各类职务犯罪行为。 (二)监督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 通过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等手段,防止和纠正司法机

关对环境犯罪打击不力的问题,对行政执法部门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徇私舞弊不移交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等行为进行查处,开展专项调研、生态巡查,监督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三)促进对被破坏环境的修复 在打击生态环境犯罪的同时进行保护性司法,运用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保护机制,一方面加强对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的监督,另一方面通过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与受损方达成赔偿协议,以承担劳务、给付货币等方法恢复生态原貌,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 (四)强化预防,防治为先 结合执法办案,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犯罪专项预防,运用预防调查、案件分析、检察建议等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协助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健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生态环境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湖北生态检察工作的背景考察 (一)生态检察工作是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湖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并提,指出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机制的情况调研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机制的情况调研为完善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机制,提高案件侦查质量,笔者对垫江县院2012年以来侦查阶段的提前介入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安机关侦查案件6件49人,其中提前介入故意杀人罪1件1人,聚众斗殴罪2件32人,盗窃罪2件14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1件2人,仅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3%,主要集中在聚众斗殴等团伙型犯罪以及对适用法律和证据有争 议的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的案件中,批准逮捕34人,不批准逮捕11人,公安撤回4人。如2012年9月,侦监科提前介入的董力华等22人涉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一案。董力华与高鹏二人共邀约30余人持砍刀、钢管分别在垫江县新民镇老桥附近殴斗,并对途经新民的出租车乘客进行无故殴打,之后董力华一方邀约的杨林等人持砍刀赶赴新民卫生院,对治伤的高鹏一方人员进行砍打,造成1人重伤、3人轻伤及多人轻微伤的严重后果,犯罪呈现团伙化、组织化,和涉恶涉黑倾向。案发后,我院及时介入引导侦查,提出侦查意见,固定相关证据,认真审查案卷材料,及时提讯犯罪嫌疑人,从快研究讨论案件,依法批准逮捕15人,不批准逮捕7人,追捕在逃人员3人。 刑诉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

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以及《规定》中的侦查介入的范围包括黑恶势力犯罪、群体性及公检认为有必要的案件,上述规定赋予检察机关可以提前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对侦查活动行使侦查监督权,但对于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范围表述都较为宽泛,且仅为“可以”、“有必要”,何为有必要不易把握,不具有操作性和强制性。就垫江县院情况来看,目前介入的类型主要是团伙型犯罪、案情复杂的案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比例较小,仅为1.3%,均是在公安机关要求之后介入,而一些重大刑事案件如故意杀人案,公安机关认为事实清楚、案情简单没有必要邀请提前介入,侦查终结之后便直接移送审查批准逮捕。如曾燕涉嫌故意杀人罪一案,垫江院从垫江论坛及一些民众口中获悉90后儿媳曾燕因为家庭纠纷杀害了婆婆胡世琼,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公安机关并未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影响了检察机关办案的效率,未较好发挥公检两家的配合协作功能。 公安机关在邀请检察人员提前介入时,通常从有利于定罪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有罪证据的汇报,认为入刑即可提请批准逮捕,而对后期取得的证据不与检察人员沟通。因

2020年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精品

2020年检察工作的主要 制度精品

第一节检务公开制度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工作和检察机关的诉讼活动,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向社会、有关诉讼当事人公布,以保证检察工作和检察机关诉讼活动在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下依法公正进行。 重要意义:首先检务公开是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其次检务公开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诉讼民主和公正的要求。 检务公开方式:一是依法向社会公开;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窗口”部门的作用;三是要求检察人员在办案中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998年10月25日高检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检务十公开”的内容。具体是指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公开以下十项内容: (1)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2)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 (3)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 (4)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期限; (5)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6)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 (7)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8)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9)举报须知; (10)申诉须知。 第二节人民监督员制度 2003年10月,高检院经过充分论证,在福建等10个地区的部分检察机关实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2004年7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开始在全国各级检察员推行。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和内容表明,它同人民法院陪审员制度一样,是公民参与司法工作的有效形式,体现了诉讼民主的要求,是继人民陪审员制度后我国司法民主化的又一大进步。陪审制度起源于古代雅典和罗马,是一种为了防止法官专断、试图反映民主观念的制度。陪审制度的确立,对于弥补职业法官难以保证司法独立这一不足,非常重要。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同样也是为了防止检察官专断,在检察工作中尽可能体现司法民主,保证检察官免受法律以外因素影响,从而实现办理案件的独立性、公正性。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证明,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更好地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保障诉讼民主和人权;二是有利于排除检察机关办案中的干扰和阻力,起到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作用,也为防止检察机关办人情案、金钱案和“下台阶案”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有利于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促进了检察机关执法观念、执法作风的转变,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建立人民监督员这种由社会公众监督制约司法活动的民主制度,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司法的民主性和对国家权力实行监督制约的理论权力的监督制约理论,包括权力的监督制约理论,司法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论。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法律上同样具有坚实的宪法和法律基础。人民的权利的实现,必须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载体。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为了落实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刚性程序,将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活动直接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障人民监督权利的行使,具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根据高检院2003年10月公布、2004年7月修订的《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人民监督员的条件和产生。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善完整版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 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善 “检察引导侦查”是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模式,是司法改革新举措,其主要内容是指:检察机关根据指控犯罪的需要,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对证据的搜集、提取、固定及侦查取证的方向,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对侦查活动进行同步法律监督,以保障人权的一种工作机制、办案方式。 一、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产生背景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源于对提前介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探索,是不同时期、不同刑事追诉价值诉求的产物,是提前介入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和规范化成果。提前介入制度与检察引导侦查各自产生的背景有所不同:提前介入是为适应“严打”斗争快捕快诉的需要,检察引导侦查是新形势下适应公案侦查体制改革和庭审方式改革之后准捕准诉的需要;刑事诉讼的价值诉求有所区别:提前介入时期的刑事诉讼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犯罪、保障社会治安,介入的检察官对于超期羁押、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侦查违法行为少有问津,弱化了法律监督职能,而新时期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逐渐演变为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这也是两项制度最重要的区别。 检察引导侦查借鉴了提前介入检警工作关系、加大犯罪控制力度的要旨,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前介入制度进行制度性创新和实践性的超越,使提前介入制度上升到规范化层面。 二、检察引导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检察引导侦查制度自2002年5月在全国检察系统推行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案件的诉讼效率,在个别省市实现了诉讼的经济化。但是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xx县人民检察院 x勇 职务犯罪案件能否成功起诉和审判,取决于案件侦查收集固定的证据及证据的证明力。侦查人员如何围绕犯罪构成全面客观依法收集和固定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并努力提高证据的证明力,是摆在侦查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因为证据上的原因,导致一些案件在检察机关诉不出,在法院判不了,不得不作撤案或不诉处理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侦查人员在取证中出了问题。本人结合自身侦查实践及案件质量检查、公诉、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证据收集方面 (一)不按犯罪构成要件收集和固定证据 犯罪构成要件是侦查取证的指南。不同的案件,其犯罪构成要件虽有不同,但总体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四个方面。我们的侦查人员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对主体和主观方面证据的收集,而这恰恰是案件定性量刑最至关重要的东西。 主体身份不同,所涉嫌的罪名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受贿,一个是国家工作人员,一个是企业人员,由于主体身份的不同,其涉嫌犯罪的罪名也不一样,一个构成受贿

犯罪,一个则可能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同样是企业人员受贿,一个是国有公司人员,一个是非国有公司人员,他们所涉嫌犯罪的罪名也不一样。再如破坏乡镇换届选举和破坏村(居)委选举,前者可能构成破坏选举罪,而后者则不构成犯罪。 主观故意不明,直接影响案件定性。在一些渎职失职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把自己的渎职失职行为说成是工作中的失误;在一些索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将自己向他人索贿说成是向对方借钱,如果我们的取证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罪与非罪的争议。 (二)不按证据的关联性收集和固定证据 一些侦查人员在取证中,不认真分析证据的关联性,不管与案件有关或无关,都一古脑儿取回来。结果案卷装了厚厚的几大册,有用的证据找不到几个。将办案中收集证据变成了码材料。 (三)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客观 能否在第一时间全面、及时、客观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是决定案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职务犯罪案件主体身份的特殊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应对侦查的对抗性,就要求侦查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固定好相关证据。这是因为:一是随着案件的侦查,一些证据可能会被转移、隐匿、毁灭或灭失;二是相关知情人员可能会串供订立攻守同盟;三是能及时掌握新线索,发现新情况,为案件深挖和扩大战果奠定基础。如在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时,侦查人

探析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提出对策

探析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提出对策 刑事证据作为办案的基础和对被告人定罪的前提,是侦查、公诉、审判三个阶段工作的重要基石。伴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和实施,刑事诉讼对公安机关及时、有效的收集、固定证据及提高证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德兴市院通过办理公诉案件发现,由于侦查取证中的一些问题,常常使得公诉人在指控犯罪时面 临困难和尴尬的处境。 一、取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证据收集不全面、不及时。一方面忽视对“量刑”或“情节”等无罪、罪轻证据的收集,如立功或自首证据、累犯证据、主从犯证据等,从而导致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工作中遇到困难。另一方面忽视对有罪供述的补强工作,对于犯罪嫌疑人作有罪供述的,不注 重收集可以印证犯罪嫌疑人供述真实性的物证、书证等。被告人在法庭上一旦翻供,公诉指控将处于被动境地。侦查人员在犯罪嫌疑人归案后注重对口供等直接证据的收集,对其它证据的收集却不及时。容易发生基于如现场勘查不及时导致时过境迁证据原貌的缺失,或者证人记忆力变化、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属的干扰、证据保全不当等原因,而引起证据链条断裂或不完整,导致案件最终因一些关键 证据不足,无法起诉。 2、证据形式不完备、收集程序不合法。侦查人员在取证时责任心不强以及提供给检察机关的相关案卷材料出现纰漏导致证据在

形式上的不完备。如现场勘查笔录、扣押笔录没有见证人签字,复印件证据或者复制件证据未注明来源又无“与原件核对无误”的记载,提供鉴定意见的同时未附鉴定委托书等。侦查人员在取证时一定程度上对犯罪嫌疑人、证人存在诱导性发问。组织犯罪嫌疑人、证人辨认前,未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组织辨认时,辨认对象差别明显,如被辨认人与其他辨认对象外形差异较大 或者年龄相差较大。单人取证、同一侦查人员在同一时间段对不同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取证的现象时有发生。 3、矛盾证据不排除。收集的证据之间不应存在任何矛盾和“合理怀疑”,但是由于侦查条件所限,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的讯问、询问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笔录中重大问题、关键环节存在矛盾也时有发生。当出现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相互矛盾或间接证据之间相矛盾、被告人供述与证人证言相互矛盾时,就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后期办理工作。 二、以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1、“重口供,轻证据”意识,制约了对口供以外证据的全面收集和及时收集。由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往往存在虚假的可能性,因此全面及时收集其他重要证据对定案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有些案件中,侦查人员在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只注重获取其口供,导致错过了重 要物证、书证等证据的提取时机,或使本来很有证明价值的证据失去“法律价值”。另外还有一些侦查人员只注重收集犯罪嫌疑人的

论侦查取证中的证据与线索

河南警察学院 毕业论文 系别侦查系 专业刑事侦查 年级 11级 姓名 论文题目论侦查取证中的证据与线索 指导教师职称 2013年月

目录 摘要 (x) 关键词 (x) Abstract.......................................................................................Key Words (x) 一、刑诉中的证据种类和线索 (x) (一)证据的含义、种类 (x) (二)线索的定义,种类 (x) 二、侦查工作中证据线索的犯罪情报信息来源 (x) (一)主要渠道及基本途径 (x) (二)收集方法 (x) (三)侦查人员如何提高线索收集的能力……………………………… 三、侦查中的证据与线索的区别 (x) 四、情报信息中证据与线索的联系和转化 (x) (一)情报信息中证据与线索的联系 (x) (二)情报信息中证据与线索的相互转化 (x) 五、侦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证据意识 (x) 参考文献: (x)

论侦查取证中的取证与线索 【摘要】犯罪属于一种社会现象,犯罪在深度与广度都与社会交融在一起,可以说,社会是犯罪的载体。同时,犯罪行为也与作为其系统环境的社会密不可分,并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换,他们贯穿于侦查活动始终。本文主要论述刑事证据与刑事犯罪情报线索的关系,注重在于探究二者如何收集、如何转化,在研判的过程中找出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从而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关键词】证据与线索收集情报区别联系转化信息研判 【Abstract】:Crime i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intertwined with t he society either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Thus, the society is the carri er of crime. Moreover, criminal behaviors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 eir systematic environment, in which stuff, energy and information are ex changing with each other. They are prevailing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etection. This essay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riminal evidence and criminal offence information clue, focusing on investigating how to collect, how to exchange the two and find the objective relation among case reality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judgment, so that social justice and fairness will be realized by revealing and proving crimes. 【Key Words】: evidence and clu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difference relatio n exchange 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and judgment 侦查活动是一项发现犯罪、控制犯罪、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的活动。侦破案件是一门科学,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专业的刑侦人员,更需要大量的线索与证据给与支撑。在其中,推理只能是确定一个可能正确的侦破方向,并不能作为案件侦破的依据,只有线索与证据在才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本。因此,侦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收集情报,调查取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获得情报、证据去伪存真的分析过程。在其中,证据和线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论述了二者的关系,从中希望能探究出对于侦查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 劳人薪【1988】5号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贯彻执行。考虑到个别地、县检察院检察员占全体工作人员的比例较高,执行方案中的比例限额确实困难的,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检察员职级比例可一次性适当放宽,以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依据本实施方案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中央关于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干部配备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检查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在编工作人员实行以职务(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岗位)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 (一)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按照本《实施方案》规定的职级,执行当地国家机关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按照国务院批准

的公安干警工资标准执行。 (三)人民检察院其他专业人员的职务工资,分别执行国务院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同类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 (四)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行政人员的职务工资,执行当地国家机关同级行政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和劳人干(1986)50号文件的规定。 (五)人民检察院的工人,执行国家机关工人工资标准及有关规定。 (六)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执行新的工资标准和实行职务工资的政策和措施,按照中发(1985)9号、劳人薪(1985)19号等文件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的职务工资分别执行下列相应国家行政人员职务工资标准 (一)地方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执行同级政府副职职务工资标准。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现任副检察长按同级政府工作部门正职还是副职确定职级,应根据干部的德才条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定,并执行相应职务工资标准。 (三)省、自治区、直辖人民检察院、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的检察员为处长级、副处长级;助理检察员为科长级、副科长级;书记员为副科长级、科员级,并执行相应职务工资标准。 (四)省辖市、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人民检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善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 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完善“检察引导侦查”是刑事检察工作的新模式,是司法改革新举措,其主要内容是指:检察机关根据指控犯罪的需要,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对证据的搜集、提取、固定及侦查取证的方向,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对侦查活动进行同步法律监督,以保障人权的一种工作机制、办案方式。 一、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产生背景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源于对提前介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探索,是不同时期、不同刑事追诉价值诉求的产物,是提前介入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和规范化成果。提前介入制度与检察引导侦查各自产生的背景有所不同:提前介入是为适应“严打”斗争快捕快诉的需要,检察引导侦查是新形势下适应公案侦查体制改革和庭审方式改革之后准捕准诉的需要;刑事诉讼的价值诉求有所区别:提前介入时期的刑事诉讼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犯罪、保障社会治安,介入的检察官对于超期羁押、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侦查违法行为少有问津,弱化了法律监督职能,而新时期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逐渐演变为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这也是两项制度最重要的区别。 检察引导侦查借鉴了提前介入检警工作关系、加大犯罪控制力度的要旨,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前介入制度进行制度性创新和实践性的超越,使提前介入制度上升到规范化层面。 二、检察引导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检察引导侦查制度自2002年5月在全国检察系统推行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案件的诉讼效率,在个别省市实现了诉讼的经济化。但是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察人员引导侦查,介入公安机关办案的整个侦察过程,难免在思维上受到公安机关人员的影响,当案件进行到批捕程序,检察人员不能有效地发挥相应的职能,导致审查批捕和起诉流于形式。 (2)检察机关人力资源有限。我国检察队伍人员有限,在部分市或县一级的检察院具有办案资格的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还要求一部分人引导侦查,对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3)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该项制度自推行以来,得到了全国检察系统内部的响应,并取得了成绩。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授予检察干警相应的职权,更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导致该项制度在推行中遇到了很多障碍。 2.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对策 (1)检察院的引导人员与审查人员分离。为了确保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继续发挥检验侦查质量、过滤不合格侦查产品的重要功能,防止引导侦查的检察人员受侦查思维的干扰,导致审查过程中的先入为主,可以将引导侦查的检察人员与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检察人员分开。引导侦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