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哨教学实录

麦哨教学实录

麦哨教学实录
麦哨教学实录

麦哨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你们都来自休宁海阳二小,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所有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们吧!

生掌声!

师:我是汪老师,今年教二年级,我喜欢和孩子们做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齐)好。

师:(点鼻子游戏)举起你们的右手,用食指指着鼻子做好准备,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师:眼睛!耳朵!嘴巴……

师:呵呵,有少数同学出错了,我们加快点速度。鼻子!鼻子!鼻子!……

师:(出反方向的游戏)我们再来做第二个游戏,双脚并拢,身体坐正,双手摆好,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反的动作。

师:我出左手。

生:出右手。

师:右手!右手!右手……,加快点速度啦,右手!右手!左手!……

师:孩子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份高兴进入课堂。上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前和学生做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游戏(点鼻子,出反方向),看似寻常,实乃是唤起学生沉睡的童心、童趣,为学习同样一篇反映童乐、童真的课文《麦哨》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当然如果课前出示实物(想方设法弄到),设计和学生一起玩吹麦哨,学生的玩性些许会更高涨,过度会更自然,对新知的学习也更具有针对性。】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嘴巴!

师:那给它组词吧。(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一遍

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

(许多学生呼出来了)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生:第1段

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

生:第7段

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

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

生:高兴

生:愉快

生:喜悦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

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 三、主题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写作手法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本诗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

语文主题阅读——《麦哨》略读整合课

麦哨教学设计 师:山清水秀沂蒙山,最美景色在沂南。 播放《沂南竹泉村》 生:(让学生随便说,总会说道美) 师:是呀,(你们的)家乡真美啊。这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益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齐读课题。 生:《24、麦哨》 一、美文美读,感知方法 师:课文都预习了,那麦哨声你一定还记得!谁来读。 生:读句子 出示(呜卟··呜卟··)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 师:多美啊,我们一起吹吹麦哨吧。听,呜卟···呜卟·· 生:男生吹(真响亮)、女生吹(好柔美啊)、一起吹(忽高忽低) 出示(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师:这麦哨声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如此美妙,怪不得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呢!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出示(呜卟··呜卟··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柔美,那么欢快。)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生:男女对比读! 师:麦哨声中,我们就走进了这片欢快的田野。快速浏览文章,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生:自由读文章。 师:请你。(铺垫) (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生:1读…… 师:你把一片醉人的田野带到了我们的面前,(面向全体)这片田野里,你觉得美在哪里?(板书:美景) (预设:颜色美。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是个五彩斑斓的田野。) 预设1: 生:1读句子(出示: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师:你觉得这一句美,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 教材分析: 麦哨是四年级下册六单元一篇略读文。文章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吹麦哨、草地玩耍、采茅茅针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欢快、柔美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认读“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及文中儿化音、多音字“剥、和、应”。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用思维导图梳理出主要内容。 3.能尝试赏析文中优美词、句、段,感悟作者运用多样手法描写乡村风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Forclass交互式平台小游戏,自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2.通过课前绘制、课中分享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多样化诵读、积累文中优美语言,并利用“评价量规”进行仿写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能尝试在预习基础上赏析文中优美词、句、段,感悟作者运用多样手法描写乡村风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自测预习字词,初识田野麦哨。 1、齐读课题 2、出示图片,初识麦哨。 麦——麦子,哨呢——口哨,麦哨就是——取一节快成熟的麦秆,拉一道缝,做成的哨子,吹起来叶片震动能发出的声响。 乡村的孩子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3、检测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 湖畔兜肚肺腑

裹着擎起撩起嚼嚼吮吮(轻声) 一忽儿茅穗儿麦穗儿(提醒读儿化音技巧) 4、游戏闯关,自测多音字预习情况: 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也不少,预习的时候大家注意了吗?来,闯闯关。 5、自由读文,注意老师已提示部分。 6、教师小结学生读文情况。 二、分享思维导图,梳理绘制方法。 1.学生代表分享自主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老师相应板书。 2.学生评价思维导图。 3.教师小结,着重引导情景交融类略读文思维导图绘制及梳理方法: 抓框架小标题梳理法 抓内容关键词梳理法 抓语言特色梳理法 三.细品田野趣事,体悟欢乐童年。 1.学生思考:文中哪两个词来表达了麦哨带给人们的感受? 预设:欢快、柔美。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这“欢快、柔美”? 请选取一个场景进行个人或小组朗读训练,朗读后合作探究。 自学小贴士——你可以关注: 聚焦能引起你共鸣的词 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圈画 3.学生小组合作探讨3分钟后,汇报情况 预设交流: 板块一(吹麦哨) 1.展示小组朗读,顺势理清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麦哨。 2汇报:描写麦哨的词语。 1)出示词语:呜卟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指读全部词语,小组读。 3.聚焦“呜卟”,多样化诵读,体悟麦哨带给人们的欢快。 A.师生互动读:老师呼,你们应 B.还原情境读:咱们按左右座位分成两组吹吹麦哨,注意练练麦哨的声音变化: 师引导,听麦哨声响起来了: (一呼)呜卟,(一应)呜卟,(一高)呜卟,(一低)呜卟——此起彼伏(左右快速转换) c.体验情感读:追问:这麦哨声给你什么感觉?

初中九年级语文: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白居易《观刈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ai Juyi's "Watching the Whea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白居易《观刈麦》 】《观刈麦》教案5 】《观刈麦》教学设计4】《观刈麦》教案3 】《观刈麦》教案2 】《观刈麦》教案1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

小学四年级语文《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生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板书并理解课题《麦哨》。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课文预习。 ●二、赏田园画意 1、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哪些段落描写的? 2、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提示:多音字“和”、“应”。]

3、、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然后,听老师的要求表演麦哨声。(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吹得欢快) 4、分组读这两段话,读出情趣。 5、写法指导: 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麦哨声”,除了声音上的呼应,在课文的写法上还有什么作用吗? 6、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7、学生自读自悟,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8、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重点品味“擎”。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运动场,那茅茅针呢? 9、积累语言: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的读出来

《观刈麦》教学实录

《观刈麦》教学实录 宋君2013年7月12日 不做公子王孙 ——《观刈麦》教学实录 执教王君 第一部分:导入 师:请同学们静静地看大屏幕上的问题。能全部回答的请举手。[投影展示] ?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 ?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 ?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师:请再看—— [投影展示] ?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 [生叽叽喳喳]

师:某某,你来,我知道你们家有大奔驰,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 生:麦子——麦子,麦子就是大米饭。 (众笑,有学生纠正麦子是馒头。) 师:不怪大家。看一则真实的历史故事—— [投影展示]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饿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请生读。众笑。) 师(沉痛地):晋惠帝是个智力有问题的弱智皇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农业和民生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胜数啊! [投影展示] 农家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请生读。教室气氛渐趋沉重。) 师:孩子们,农民苦,农民一年四季就盼着丰收啊——[投影展示]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 ?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师:这就是丰收的场面,来,孩子来用情朗读。 (生动情朗读。) 师:猜想一下,辛苦一年,终于丰收了,农民会怎么样呢?生:会特别高兴,欢呼雀跃。 生:他们会聚在一起搞活动庆祝丰收。 生:他们会休息一段时间,享受生活享受丰收。

《麦哨》教学设计、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反思 《麦哨》教学设计 日照市新营小学牟玲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识记“嚼、裹、肺”等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自读自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学准备】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同学们,第六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你们喜欢吗?课前老师从网上搜了一段录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乡村生活。 2.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样?谁愿意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3.导入新课,解释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乡村生活有更深的体验。请大家齐读课题----《麦哨》。什么是“麦哨”?(出示实物)老师特地做了一些麦哨,准备奖给那些专心听讲、用心体会的同学,你有信心得到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看课件个别读生字新词。说说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或是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读音与字形。(卡片)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个别读,及时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4.交流初读收获 (1)指名读描写“麦哨”的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呼应”着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请两组同学演示吹。)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欢快柔美)(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

《观刈麦》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作的一首叙事讽喻诗。诗人欲通过作讽喻诗达到“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目的。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田中拾麦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的叙事诗较为浅显,诗意并不难懂,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与诗人相隔甚远,而且他们在鉴赏诗歌方面还较薄弱,要把握诗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诗中的情,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把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生活作比较,培养学生对父母(劳动人民)的感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记诵名句,积累名言妙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场景描写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2、通过发现诗歌的美点,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诗《悯农》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要求:读得流畅,并且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投入自己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何感想?你会用什么词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例如:这些农民很辛劳,很可怜,读完有些伤感。) (2)思考讨论: ①了解“诗中人”、“诗中事”、“诗中情” “诗中人”: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诗人 “诗中事”:担饭、提水、割麦、拾麦、观刈麦 “诗中情”:同情 ②诗歌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几个字简明地概括。 (丰收景象——收麦情景——拾麦情景——诗人感慨) (三)读诗句,赏析诗歌 学诗歌要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领悟感情。请同学们在朗读诗句、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诗歌。 (从停顿、重音、声音的延长、语调的处理等方面给学生以朗读指导。)1、第一场景 思考:小麦成熟,意味着丰收,我们应该如何诵读? 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重点放在“少”和“倍”字上,突出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2、第二场景 (过渡:前四句通过写景,描写了丰收的景象,而诗人紧接着又叙事,即收麦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分组讨论 明确:农民顶着烈日在赶收小麦。“足蒸暑气……但惜夏日长”这四句写了刈麦的场景,并对刈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这揭示农民为了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第三场景: “复有贫妇人……拾此充饥肠”这四句为我们展示了另一幅特写画面,另一种心酸的情景。 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缴纳租税,家里的田地都卖光了,只好拾些麦穗填饥肠:农民辛勤劳动,还这么贫穷的原因,原来是租税剥削太重了。繁重

24.麦哨(课堂实录)

24.麦哨(课堂实录)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嘴巴! 师:那给它组词吧。(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一遍 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 (许多学生呼出来了)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 生:第1段 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 生:第7段 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 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 生:高兴 生:愉快 生:喜悦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

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师: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生自读课文,不自主地齐读了) 师:孩子们,停一会儿,我们每个人的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读,好吗? 生继续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课件出示第一行生字)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最认真,请你来读。 指名读 师:范读“卟”,孩子别急,看书后再读, 师:读对了,进步了,领着大家再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 师:老师提示一下,这一行生字都读轻声。 指名读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4.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揭示课题,抛出话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生字教学 1.生词教学 课件出示:湖畔麦穗裹在嚼嚼撩起绣花兜肚直沁肺腑(带拼音) (1)指名读正音。强调“直沁肺腑”的读音。 (2)齐读: 课件出示:湖畔麦穗裹在嚼嚼撩起绣花兜肚直沁肺腑(去掉拼音)(1)师:老师把拼音都去掉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概览文本,初知大意 指名读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指名读 2.根据你们的预习,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回答问题要完整,文中孩子的生活是——) 3.指名答(随机板书) 4.那课文里孩子的哪些活动体现了他们的快乐,体现了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5.指名答 6.课件出示:吹麦哨、割草、翻跟头、竖蜻蜓、摔跤比赛、采集茅茅针 四、聚焦重点,尽享快乐

过渡:乡村孩子的活动真是多姿多彩,那接下来就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先找一找这个活动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和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一)割草 1.师: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割草”吗? 2.指名答 3.预设:孩子们衣服特别:“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4.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哪里还写得特别美?(这句话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脸蛋比作月季花,写出了孩子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5.指名读:那请你来读一读。 (二)翻跟头、竖蜻蜓、摔跤比赛 过渡: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心思细腻,关注到作者语言描写得非常优美。对于男孩子来说,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1. 男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2.说话训练:这么好玩的活动,作者就用了一句话来写,老师觉得非常可惜,我们当当小作家来帮作者把这么好玩的活动写得更具体、更详细吧。好,我们就来写写“摔跤比赛”吧。正好书上有幅插图,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1)出示孩子们玩耍的图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孩子的神态、动作 (3)出示动词:抓、推、勾、抱、扑、摔 (4)湖边的草地简直是个天然的运动场,男孩子们最喜欢在草地上比赛摔跤。看,小胖和小刚正比得热火朝天呢!只见两个人 ()。(5)指名交流 (三)学习“采集茅茅针”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一、作者介绍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麦。为什么要来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重。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 三、主题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写作手法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本诗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教案5】《观刈麦》教学设计4 】《观刈麦》教案3】《观刈麦》教案2 】《观刈麦》教案1 >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

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刈: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愿天寒”之语,“愿”

四年级语文麦哨获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麦哨获奖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麦哨》优秀教学设计 《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茅茅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喜欢农村吗?为什么?(农村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知道农村小孩除了上学,双休日干什么吗?(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的就是——这个,认识吗?(出示麦哨实物,板书:麦哨) 介绍麦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益,一同走进农村,去聆听麦哨那美妙的声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 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

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感悟 1、《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作用。 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B、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 A、首尾呼应。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B、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如:呜卟,呜卟,呜?? C、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3、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提示:这两个词是描写麦哨的)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 4、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麦哨教学文档

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观察插图,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3、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1、课文中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2次,分别从课文的前后4个段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到底是怎样的麦哨声?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5、读一读课文的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你有什么发现? 6、除了麦哨的声音很美外,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写得很美,下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再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1、四人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下列句子: ①、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排比、拟人句) ②、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③、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句) ④、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和 第4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将孩子的脸比做了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孩子喜欢被这样描写吗?为什么?练习朗读,读出欢快、柔美。) ⑤、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斗,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作比较)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麦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麦哨。齐读 2、你知道麦哨是什么样的吗从字面上来理解,麦就是麦子,哨指的是对,就是哨子,准确的说,就是用麦秆做的哨子。 听,是谁在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咱们循着声音,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吹奏麦哨 温馨提醒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用横线划出描写哨声的词,品品麦哨带给你的感觉。 (一)品麦哨。 1、过度:你在第几自然段找到了描写麦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首尾段) (1)自己读读,品一品,这麦哨带给你什么感觉(板书:欢快、柔美) (2)找找,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麦哨声的呢(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评1:找到了几个,还有呢!评2:把欢快柔美的感觉读出来 (3)来,让我们一起来吹奏这欢快优美的麦哨。看老师手势来吹,老师手势打高,要吹得高些,低就吹得低些,快就吹得快些,慢就吹得慢些。明白了吗(先试炼)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演奏那美妙的合奏曲吧!

(4)吹着麦哨,你的心情如何能用声音把这种美妙的感觉读出来吗生练读(5)指名读、男生女生合作读(课件出示男女分配的方式) 2、学习写法。师: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生:首尾呼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充满哨声的乡村田园生活中。 三、精读课文,感受麦哨 1、过渡一:现在让我们去湖畔、田野欣赏一番,请你们自由读课文3—6小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板块一:脸蛋美 1、谁来说说你 1、原来你最喜欢割草孩子的衣着啊,他们穿着什么呀(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结语:此时,在作者的脑海深处,一种声音一直在回响——呜卟呜卟呜(轻柔)板块二:田园美 A;欣赏田园美景 1、谁再来说说你最喜欢的部分。 2、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在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帘,请圈出来。 3、这么多的颜色其实是在不断地变化着,金黄的油菜花谢了…… B;感受丰收的喜悦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麦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Mai Shao"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lan teaching design 编订:JinTai College

《麦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 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 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 “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 “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麦哨》教学设计一

《麦哨》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白居易《观刈麦》_教案教学设计

白居易《观刈麦》 】《观刈麦》教案5】《观刈麦》教学设计4 】《观刈麦》教案3】《观刈麦》教案2 】《观刈麦》教案1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

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