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录井气测组分评价油气层

录井气测组分评价油气层

录井气测组分评价油气层
录井气测组分评价油气层

录井气测组分评价油气层探析

摘要:综合录井气测录井资料具有自动连续技术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现场油气层评价工作中。因影响气测录井因素很多,直接应用从仪器中分析出来的气测值进行评价油气层解释难度较大。本文通过采用利用计算气测组分比值来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来提高油气评价准确度。

关键词:解释图版;烃组分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te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因受主要有钻井液性能、井眼尺寸、储层深度等其他因素影响,目前常用含油储层的油气组份来判断油气水层,其方法多采用三角图版法、3h法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分析发现某井段气体组份相对含量变化趋势比直接分析某一深度的气体组份更重要、更有意义。利用气体组份相对含量变化趋势来判断油气水层,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解释成果更实际,更能反映出储层流体特征。

1 气测组份比值法解释图版建立原理

目前常规气测录井可以检测出c1~c5的烃类组分。理论研究及工作实践中发现,hm=log(((c4+c5)2)/c3)+4(组份值均采用绝对值百分比含量,以下同),代表储层流体重质成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油的特征;lh=log(100*(c1+c2)/((c4+c5)3))代表储层流体中质成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的特征;lm=log

录井资料解释2015版(优.选)

1、掌握储层物性,含油气水丰度和(油气水的可动性)是评价油气层的充要条件。 2、如果层内含油丰度相近而不同渗透带的渗透率相差较大,那么可以确定高渗透带内 没有充满油,水是可动的,该层不高于(油气同层)。 3、进行井间对比的条件是:井距不远,储层的埋深相近,层位相近,储集类型和(物 性)相近,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4、定量荧光仪测定的是(荧光强度)。 5、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6、岩心描述时,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 有变化着,均需分层描述。 7、正常地下油气显示层在工程参数出现钻时降低,DC指数减小,立压降低等变化,在 钻井液参数上,具有出口温度升高,相对密度(降低)和出口电导率(变小)等现象,而假油气显示没有上述变化。 8、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属于(质量流速检测器)。 9、在下列各组参数中,是综合录井仪实时参数的是(立管压力,1号泵冲速率,4号泥 浆体积)。 1.QFT定量荧光仪的激发波长是(254)nm。 2.QFT定量荧光仪检测到的荧光物质是(以萘族为主的化合物)。 3.假岩心一般出现在岩心的(顶部)。 4.全脱分析时盐水必须使用(饱和盐水)。 5.普通电动脱气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量,应为满管的(2/3)最 佳。 6.DC指数是建立在(泥岩沉积压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7.Slgma方法是根据(岩石骨架强度)理论基础建立的。 8.在钻井过程中,用岩性对比地层时,最有效,最可靠的的方法是(岩性标准层标志 层)。 9.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参数TMAX的含义是热解(S2)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 10.直接测量项目按被测参数的性质和及时性可分为:实时参数和(计算参数)。 11.转盘扭矩是反应(地层变化)及钻头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参数。 12.出入口钻井液温度的测量可以掌握(地温梯度),帮助判断油气层,还可以探测超 压地层。 13.从色谱组分分析仪注样开始到全部组分分析完成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出峰时间)。 14.对于气液色谱分离下列定义(利用不同物质的组分在涂有固定液的固定相中的溶解 度差异,从而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时是单一物质组分得到分离,即挥发-溶解-在挥发=在溶解直至分离)是正确的。 15.对于气固色谱分离:利用吸附剂对单一物质的吸附性不同,是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 分离,即吸附-再吸附-解吸-再解吸直至分离。 16.根据石油的荧光性,请选择物质的荧光颜色正确的一组(油,沥青。黄色) 填空题

浅谈弱油气显示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浅谈弱油气显示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随着勘探领域的拓展、超深井的钻探、新型钻井工艺PDC钻头及新型钻井液体系的使用等,造成大量弱油气显示。各种原因造成的弱油气显示,使测录井“发现难、评价难、现场快速识别难、定量评价难”等矛盾日益突出。搞清弱油气显示的成因,寻求有效的录井工艺及方法成为必然。本文从弱显示油气层的录井响应特征和分布规律出发,针对弱油气显示各种类型,总结了地化、核磁、定量荧光录井在弱显示录井识别及评价中的应用,对提高今后现场录井资料的油层发现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录井方法;油气显示;解释评价;分布规律 1 弱油气显示特征 ①地质录井呈弱显示特征:岩屑、岩心、壁心荧光级别低,油气层识别难; ②气测显示弱,产层与非产层难以识别与评价;③低电阻率、低孔低渗、水淹等,造成测进解释产层与非产层、储层与非储层难以评价。 2 弱油气显示成因 ①低孔渗造成的弱显示。低孔低渗油气层进入井筒油气少,造成岩屑、气测录井显示弱、测井解释级别低;②薄互层、细岩性造成的弱显示。油气层电阻率低,测井识别难;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差小,测井评价时油、水层界线难划分; ③深层造成的弱显示。深层油气层往往物性差、油质轻、上返井段长、岩样烃类损失大,常规地质及气测均显示差,现场油气层识别难;④原油性质造成的弱显示。一般地,轻质油常规地质录井弱显示;重质、稠油气测显示弱;⑤其它成因造成的弱显示。钻井工艺如PDC钻头、钻井液体系、过平衡钻进等造成地质及气测录井油气显示弱;油层水淹使油气层烃类尤其轻烃损失大,地质、气测显示弱。 3 弱油气显示录井评价方法 弱油气显示给测、录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通过地化、核磁、定量荧光录井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弱油气显示的发现。 3.1 弱油气显示地化录井评价技术 岩石热解参数S0、S1、S2及Tg分别是岩石中气态烃、液态烃、热解烃及总烃的含量,反映了储层含烃丰度及烃组分情况,可以看作样品的“含烃指标”,该指标越大则储层产油可能性越大;“失重百分比”是单位重量岩石中流体含量,是样品的“含水指标”,该指标可判断储层是否含水。热蒸发烃色谱是储层中可动烃更细腻的描绘,它直接分析出可动烃单碳峰含量,相当于油气层烃类的“指纹”。通过地参数及图谱,针对各种类型弱油气显示地化录井参数响应特征,寻找规律,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一、概念 1)破碎岩石气 在钻进的过程中,钻头机械的破碎岩石而释放到泥浆中的气体称为破碎气。破碎岩石的含气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含油气多的地层往往有较多的显示,这是现场录井人员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基础,有时在欠压实泥岩盖层的钻进中可能有较好的气显示。如果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气显示。 2)压差气 当井下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筒泥浆压力时,地层流体将按达西定律向井筒泥浆运移,由此产生的天然气成为压差气。压差气产生的原因又分下列四种情况。 (1)接单根气 在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以在录井仪器上检测到。如果钻过不同岩性地层的大段井段,而没有接单根气显示,这属不正常现象。 (2)起下钻气——后效气 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泥浆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泥浆压力下降,因而有利于压差气的产生。在正常的起钻过程中,没有泥浆流出井口,因而也无从检测泥浆中的气体,停留在井筒内的气体要等到下钻后再次循环泥浆密度才能被检测到,这就是后效气。 (3)扩散气 地层气可以以扩散方式进入井筒泥浆中,扩散气不受压力平衡状态影响,只与浓度有关,但扩散气的扩散过程较长,故在气显示上具有漫步性,这一特点使这种气显示与层位对应关系变得很模糊。很少用来确定油气层层位,一般把它划入到背景气中。 4)背景气 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头并未进入新的油气层,而是由于上部地层中一些气体浸入钻井液,使全烃曲线出现微量变化,称这段曲线的平均值为地层背景气,又称基值。 全烃—由全烃检测分析仪检测分析出循环钻井液中的所有烃类气体含量的总和。 全量---循环钻井液中所有气体含量的总和。 色谱组分----循环钻井液中所有烃类气体的各组分含量。 非烃组分----主要指二氧化碳,氢气及惰性气体。 二、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1、气测录井的作用。 (1)气测录井---气测录井就是利用气体检测系统或按一定周期检测分析通过钻井液脱气器从钻井液中脱离出的烃类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它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预报井涌、井喷、气侵,综合评价储集层。

《油气资源评价》知识点 总结

I.基本概念 1.油气资源评价(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是在油气成藏条件和成 藏规律综合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使用可能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内尚未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油气的量、分布和勘探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勘探决策的一门科学。 2.油气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 和方法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3.地质资源量(resources in place):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勘探工作 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地层中的油气总量。包括已发现(包括已采出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 4.可采资源量(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给定 的技术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采出的油气数量。也称技术可采资源量。 5.经济可采资源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指通过经济可 行性评价,依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储量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要求的那一部分可采资源量。 6.油气资源分类体系指油气资源评价中建立的资源概念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7.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是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政府法 规下,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能以合理的确定性估算的,在某一指定日期以后,从已知油气藏中可以商业性采出的油气数量。证实储量可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末开发的。 8.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 可能性比采不出的可能性更大的未证实储量。按照这一逻辑,当采用概率法时,预计实际可采量将大于或等于证实加概算储量的概率至少应为50%。9.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是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 可能性比概算储量还低的储量。按照这一逻辑,当采用概率法时,预计实际可采量将大于或等于证实加概算加可能储量的概率至少应为10%。 10.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勘探阶段完成后,或在开发过程中计算的储量,探 明储量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的投资决策、油气田开发分析与管理的依据。探明储量按开发状态划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I)和未开发探明储量(II)和基本探明(III)三类。 11.控制储量是在圈闭预探获得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 勘探过程中计算的储量。控制储量可作为进一步评价勘探、编制中期和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12.预测储量是在地震普查和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 流,或综合分析有油气层存在,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的储量。预测储量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

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的判断及应用--录井工程

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的判断及应用 佘明军郑俊杰李胜利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摘要全烃录井曲线在录井过程中可以帮助录井技术人员现场快速发现和识别油气资源的功能,但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烃曲线异常具有多种类型。该文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不同类型异常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各自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应用,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进行了判断分析。 主题词气测录井全烃异常类型判断应用 引言 目前,在气测录井过程中,全烃录井曲线凭借其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成为现场录井技术人员发现和判断油气异常显示的主要手段。正常钻进情况下,如果地层的岩性稳定,钻遇地层中流体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录井过程中全烃含量比较稳定,全烃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是由于受到钻井施工情况、地质压力变化、地层流体中烃组分总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全烃曲线出现异常变化。 一.全烃曲线异常的种类及产生机理 通常情况下,全烃录井数据稳定在一定的值范围内,并且波动范围极小,该数值称之为全烃基值。当实时录井数据上升到基值的三倍以上时,称之为全烃气测异常,在录井曲线方面表现为曲线的幅度上升三倍以上。一旦全烃曲线出现异常,说明钻井液中所含烷烃总量上升,必须引起现场录井技术人员的重视,以防止油气层的漏失。 根据现场气测录井实际情况,全烃气测异常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油气显示全烃气测异常 钻井过程中,钻开含油气地层后,地层中所含有的烷烃组分含量远高于钻井液中的含量,这些烷烃组分通过井筒会逐渐扩散到钻井液中,跟随钻井液上返到地面后,经过气测录井,全烃曲线会快速上升,出现异常。 2.后效气全烃气测异常 钻开含油气地层后,受到某些方面因素的要求,钻井施工需要停钻,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地层中油气不断浸入井筒,当重新开泵后,被油气浸入过的钻井液循环到地面时,会出现类似油气层的特征,造成全烃气测异常,该类型异常称为后效气全烃气测异常。 3.单根峰 继续钻进过程中,当钻开高压油气层后,如果钻井液密度偏低,地层中的烷烃组分向井筒扩散的速度很快,尤其是在接单根或立柱时,短暂的钻井液静止时段,地层中的烷烃向井筒中的扩散量较多,接完单根或立柱重新开泵后,同样会出现全烃气测异常,通常被称为单根峰。 4.裂缝气 裂缝气全烃气测异常与油气显示异常在产生的根本原因方面类似。根据经验,在地层中

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 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 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在这些部位,当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2.5 复合油气藏:油气圈闭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当多种作用起大体相同的作用时,就成为复合圈闭,即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为复合圈闭。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从勘探实践来看,大量出现的主要是构造-地层、构造-岩性等复合油气藏。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地层或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3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量: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包括已采出)和待发现的油气聚集的总量。 油气储量:已发现的储层中原始存在、可能采出的油气总量,通常表示资源量中的已发

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_刘广野

ISSN100922722 CN3721118/P 海洋地质动态 Marine Geology Letters 第25卷第3期 Vol25No3 文章编号:100922722(2009)0320032205 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 刘广野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 摘 要:对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包括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俄罗斯和我国新实行的油气资源分类标准和基本概念;将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德尔菲(Delp hi)法4大类;较详细的介绍了盆地模拟法、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圈闭法等具体评价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关键词:油气资源;分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TE155 文献标识码:A 1 油气资源评价分类 油气资源泛指在地壳中天然生成并聚集起来的液态和气态的赋存于地下的以碳氢化合物(烃)为主的混合物,包括原油、凝析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其伴生物质的油气自然富集物。 国外对油气资源量有详细而全面的分类方法。首先说明,资源量(Resources)相当于我国的探明地质储量,储量(Reserve)相当于我国的剩余可采储量。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将油气总资源量分为以发现的(Identified)和待发现的(Undiscovered)两类,以发现的再分为可采资源量和非可采资源量,可采资源量由储量和累计产量组成,而储量分为探明的(Proved)和待探明的,后者再分为概算储量 收稿日期:2008211228 作者简介:刘广野(1986—),男,硕士,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石油地质专业.(Probable)和可能储量(Possible)两类。此分类即所谓的3P划分法。 俄罗斯根据探明认识程度和经济价值将油气资源分为A、B、C、D4级标准。其中A、B级标准为钻井生产后计算的储量(A+B);C级标准包括C1、C2两级储量,分别为根据勘探成果概算储量(C1)和根据地质、物探资料证实的初算储量(C2);D级标准包括三级地质资源量: D0级标准表示远景资源量,D1、D2标准表示推测资源量。 我国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新的资源量/储量分类体系(图1),该分类体系的特点是既有地质资源分类,又有可采量分类,也有储量状态的分类。 按此分类体系,总原地资源量是指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所提供的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经过综合地质,选择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所估算求得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其中已发现的为地质储量,末发现的为原地资源量。

探讨气测录井中全烃检测值与烃组分含量之关联

气测录井技术(2012-03-06 09:59:10) 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气测录井是在钻进过程中进行的,利用气测资料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并能预报井喷,在探井中广泛采用。 (一)气测录井的常见类型 根据所用仪器不同,气测录井可分为两种,即半自动气测和色谱气测。 半自动气测是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的燃烧温度不同,将甲烷与重烃分开。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甲烷及重烃或全烃的含量。 色谱气测是利用色谱原理制成的分析仪器,它是一个连续进行、自动记录体系。样品由进样口进入后被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各组分分别进入鉴定器,产生的信号在记录器上自动记录下来。它可将天然气中各种组分(主要是甲烷至戊烷)分开,分析速度快,数据多而准确。目前后者已基本取代半自动气测。 按气测录井方式可将气测录井分为两类,即随钻气测和循环气测。 随钻气测是在钻井过程中测定由于岩屑破碎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 循环气测是在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测定储集层在渗透和扩散的作用下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故又称之为扩散气测。 (二)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 由于半自动气测只提供了全烃和重烃的数据,因此只能定性的识别储层中流体性质。主要根据油层气与气层气的不同特点,及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解释。

1.区分油层和气层 油层气体的重烃含量比气层高,而且包含了丙烷以上成分的烃类气体。气层的重烃含量不仅低,而且重烃成分中只有乙烷、丙烷等成分,没有大分子的烃类气体。所以油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和重烃曲线同时升高,两条曲线幅度差较小。而气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曲线幅度很高、重烃曲线幅度很低,两条曲线间的幅度差很大。 2.分轻质油层和重质油层 由于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基本上是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的,所以在不同性质的油层中重烃的含量是不一样的。轻质油的重烃含量要比重质油的重烃含量高。因此,轻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明显的,而重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显示远不如轻质油的油层显示明显。它们各自呈现完全不同的特征。烃类气体是难溶于水中的,所以一般纯水层中气测没有显示。若水层含少量溶解气,在气测曲线上也会有一定显示,反映在全烃、重烃时增高,或只是全烃增高,而重烃无异常。但是,水层比油层显示低。 (二)色谱气测资料解释 在探井中根据半自动气测成果可以发现油气显示,但是不能有效地判断油气性质,对于油质差别不很大的油层和凝析油、气层就更不易判断。而色谱气测则可以判断油、气层性质,划分油、气、水层,提高解释精度。 1.色谱气测解释图版的应用

最新地址录井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地址录井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地址录井实习报告 地址录井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1、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规范自身从业言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有理论、懂技能、能操作、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使自己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过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的发展情况: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于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正式成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位置。南依天津,西界北京,东邻天津新港,西靠天津塘沽。距离首都140公里,距母城天津市区45公里,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大港、冀东三大主要区域市场,以二连、塔里木、长庆为重点的行业市场,以及以蒙古塔木察格、印尼、委内瑞拉、缅甸为重点的国际市场。 公司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巩固和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技术,全面提升

核心竞争力。公司以建设优势突出的国际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为发展目标,坚持国际化、集约化、差异化、人性化原则,大力实施技术领先、市场优化、管理创新、人才强企、质量品牌、低成本战略,努力打造装备精良、技术精湛、人才精专、管理精细、服务精准的专业化公司,竭诚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服务。 3、实习要求:生产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和了解实际化工生产过程、接触化工生产实践,掌握基本化工生产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在实习单位的主要岗位的生产劳动,实地参观、教学和讨论,要求我们每个学生熟悉一线生产工艺主线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主要设备的性能和构造,了解主要工艺环节的操作指标制定依据及测试方法,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和理解主要生产工艺主线和关键操作和原理,为专业的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1.室内课堂讲述(半月) 包括录井施工安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应用各环节的讲解。 通过室内的课堂讲述使我们掌握录井生产施工的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了解地球录井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现场实习(四月) 定向井、水平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角、方位角和井眼轴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姓名:龚文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班级:矿物S101 学号:201071012 2011 年 6 月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班级:矿物S101 学生:龚文学号:201071012 资源评价是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勘探数据、成果与地质认识综合分析归纳基础上,通过恰当方法,对地下油气资源总量与分布做出估算与评价。油气资源评价是为油气勘探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油气勘探决策的依据,为政府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依据的一门科学,它是石油勘探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介于石油地质学和勘探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应用学科。 油气勘探评价包括区域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具体勘探目标评价两大方面。油气勘探评价结果是制定勘探部署决策、开展具体勘探生产实践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勘探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中首要且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因此,探讨与分析油气勘探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技术发展水平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提高勘探评价水平,不断满足勘探生产的实际需要,以及促进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油气勘探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 1 .1区域资源评价只关注总资源量,不能提洪资源的空间分布,无法称总资源量落实到具体目标,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及专家特尔斐法等四大类川。 以盆地模拟为主的成因法,虽然能够较好地揭示评价区内各烃源灶的生烃潜力,但由于目前在油气运聚模拟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尚无法在工业评价中真实重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从而难以直接得到各勘探目标的工业聚集量(资源量)。因此,在实际工业化评价中,成因法资源量计算一般采用生烃量乘以运聚系数或排烃量乘以聚集系数的方式得到。 类比法是在对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为地质成因与结构相似的地质对象之间,其油气资源潜力具有相应的可比性。因此,类比法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进行评价对象的地质特征分析并选定已知类比对象;然后根据类比对象之间的具体参数指标值确定两者的相似性与相似系数,从而确定评价区的关键参数—资源丰度值;最后利用资源丰度值,采用对应的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沉积岩体积法得到评价对象的总资源量。可见,作为一类应用于低勘探程度地区的简便评价方法,类比法无法提供具体目标及目标资源量。 统计法,是根据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整理、分析已完成的勘探工作和(储量)成果,建立预测模型,进而预测未发现油气资源量并估算总资源量。根据其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及着眼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等3类。

石油钻井工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带答案.(DOC)

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石油是天然生成的、液态的、以( B )为主的混合物。 (A)氢氧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氧化物(D)氢化物2、石油凝固点高低与其( A )量有关。 (A)蜡(B)胶质(C)硫(D)碳 3、石油的凝固点一般为( A )。 (A)-50~30℃(B)-10~10℃(C)0~30℃(D)30~40℃4、通常所说的天然气是指天然生成的( A )气体。 (A)所有(B)甲烷(C)烷类(D)烃类 5、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和空气的密度之比为(B )。 (A)0.6~0.8 (B)0.6~1.0 (C)0.8~1.0 (D)1.06~1.20 6、天然气的发热量随着( A )含量增加而升高。 (A)重烃(B)轻烃(C)重烷(D)烃类 7、生油气层的颜色与岩石中含有的( A )、氢氧化压铁、绿泥石及有机物有关。(A)硫化铁(B)硫酸铁(C)碳酸铁(D)氧化铜 8、生油气层主要有暗色的( B )和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 (A)生物灰岩(B)沉积岩类(C)礁块灰岩(D)碎屑岩 9、生油气层富含有机质和生物化石,尤其以含大量成分散状的( A )为主。 (A)浮游生物(B)爬行动物(C)植物(D)微生物10、目前,生产部门大量采用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来( C )认识生油气层。

(A)估计(B)定性(C)定量(D)线性11、反映岩层有机质丰度的指标不包括( C )。 (A)石油类沥青含量(B)剩余有机碳含量 (C)烃与有机质的比值(D)烃含量 12、反映岩层中氧化还原的指标不包括( C )。 (A)铁的还原系数(B)还原硫的含量 (C)化石的含量(D)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比值13、储油气层必须具备一定的( B )和一定的连通性。 (A)孔隙度(B)储集空间(C)密度(D)渗透性14、岩石孔隙性的好坏常用( A )来表示。 (A)孔隙度(B)渗透性(C)渗透率(D)连通性15、储油气层主要分为( A )、碳酸盐岩类和其他岩盐储集层三类。 (A)碎屑岩类(B)沉积岩类(C)化学岩类(D)生物岩类16、盖层一般具有( A )、相对不渗透或渗透性极弱的特性。 (A)厚度大、岩性致密(B)厚度大、岩性坚硬 (C)厚度小、岩性致密(D)岩性致密、孔隙度高 17、页岩、泥岩的盖层常可与(A )储集层相伴生。 (A)碎屑岩(B)碳酸盐岩(C)石灰岩(D)白云岩18、岩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盖层多于(C )相伴生。 (A)碎屑岩(B)岩浆岩(C)碳酸盐岩(D)变质岩

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探究 导读:本辑归纳了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进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要影响因素与特色技术,油气资源投资环境分析,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现状与潜力探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俄罗斯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现状与潜力探析 1 俄罗斯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论析田畑 8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29 非常规油气资源选区评价方法研究 37 南沙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39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现实分析 41 前苏联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46 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 51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56 全球油气资源分布及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举措 60 全球油气资源新考量 66 二、发展篇 全球油气资源形势 71 沙特油气资源投资环境浅析 76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油气资源合作 79 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80 石油巨头纷纷行动巨资并购非常规油气资源 81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83 世界油气资源变化特征和潜力分析 90 世界油气资源储产量动态 96 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98 新疆油气资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103 新形势下新疆油气资源开发用地的对策建议 107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古丽娜尔 109 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及法律适用 111

92 海洋科学/ 2010年 / 第34卷 / 第8期 俄罗斯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现状与潜力探析 The status quo and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Russian marine continental shelf oil and gas resources 王四海1,2, 孙运宝3,4,5 (1. 中国地质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3.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 266071; 4. 中国科学院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5.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中图分类号: TE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96(2010)08-0092-07 俄罗斯具有丰富的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 为与俄罗斯建立良好的油气资源战略合作关系, 作者对俄罗斯大陆架海洋油气资源量的分布、勘探程度、开发及投资趋势进行研究, 发现俄罗斯海洋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其油气储量达1 000亿t 油当量, 其中石油占13%、天然气占87%, 但分布明显不均。俄海洋地震平均勘探密度较低, 研究程度极其低下, 且地域研究不均衡, 其中萨哈林大陆架是俄罗斯大陆架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程度最好的地区, 可作为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重要战略选区。通过对俄罗斯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现状和潜力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掌握世界油气工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先进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 为我国在中俄乃至全球油气资源合作方面掌握主动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俄罗斯大陆架海洋油气资源的战 略地位 俄罗斯东临太平洋, 西临大西洋, 北靠北冰洋, 南部通过黑海与大洋相连, 海岸线漫长, 内海与边缘海共有14个, 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大的国家, 其大陆架面积约为620万km 2(400万km 2为油气远景区), 占世界总大陆架面积21%。现有勘探资料表明, 俄罗斯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原始可采储量超过1 000亿t 油当量, 在巴伦支海(施托克玛诺夫油气田), 喀拉海(列宁格勒凝析油气田、鲁萨诺夫凝析油气田)和鄂霍茨克海(柴沃油气田、奥多普图油气田、阿尔库顿-达金油气田、皮里通-阿斯托赫油气田、隆斯科叶油气田等)均已发现多个储量可 观的油气田[1~3]。 21世纪下半叶, 世界油气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 俄罗斯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对今后世界油气工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 既可以保证其今后几十年内自身的能源需求, 也可以保障其履行相关国际协议, 完成向相关国家出口油气资源的义务。此外, 俄罗斯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 还可以使俄罗斯保持其在世界油气资源贸易中领先地位[4~6]。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政府为了增强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后劲、加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油气资源向亚太地区的出口、实现未来的能源战略安全、迎合21世纪世界油气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开始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海洋大陆架, 加大了对本国大陆架油气资源研究力度和开发资金投入, 把俄罗斯北部和东北作为了重点研究区域。根据联邦政府最新制定的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战略, 到2010年俄联邦沿海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将分别达到 1 000万t/a 和300亿m 3/a, 到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9 500万t/a 和3 200亿m 3/a, 从2006年到2020年俄联邦开发本国大陆架油气资源投资将高达3 320亿卢布[5, 7, 8]。 收稿日期: 2009-05-21; 修回日期: 2010-06-21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Z-YW-203) 作者简介: 王四海(1963-), 男, 黑龙江庆安人, 教授, 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海洋地质, E-mail: wangsihai2008@https://www.doczj.com/doc/fc13060592.html,

地质基础知识(中级)

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节钻井地质知识 一、钻前准备 (一)地质预告编制 地质预告编制应遵循的原则:实现优质、安全钻进、及时发现、保护油气层。 (二)地质交底 1.介绍工区的勘探形势、本井的地质任务、钻探目的以及完钻原则等。 2.介绍本井录取地质资料的具体要求和取全取准地质资料的具体措施,提出需要工程方面协作配合的内容。 3.详细介绍邻井钻遇油气水的层位、井深、地层压力等情况,预告本井钻遇相应油气水层的层位、深度、压力及建议采取的相应对策。 4.详细介绍邻井钻遇的井下复杂情况,预告本井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三)钻前检查 开钻前甲方负责人应组织钻井平台经理或工程技术负责人、录井队队长或地质师对钻前安装和准备工作做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设备安装是否满足取资料采集录取要求,包括高架槽坡度、振动筛性能、筛布、洗砂样水管线、高架槽装防爆灯、烘砂样的蒸汽管线等。 2.场地布置、各种器材、原始记录、表格、化学药品等是否齐全完好。 3.气测、综合录井队是否到现场、安装运转是否良好。 4.钻具、表层套管是否丈量,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值班房内的布置是否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各项规章制度和取全取准地质资料的措施是否制定。 6.是否进行了地质交底。 二、钻时录井 (一)钻时曲线的绘制 在方格厘米纸上以纵坐标表示井深,单位m,比例尺1:500,横比例尺可视钻时变化大小和图幅规格而定。绘图时先将钻时点按纵横比例点在图上,各点首尾相连,即成钻时曲线图。再在曲线相应位置上用符号或文字标明接单根、起下钻、换钻头位置及钻头类型、卡钻、取心钻进和蹩、跳钻等情况。 (二)钻时曲线的应用 钻时曲线主要用于岩性解释和岩屑的分层定名;其次用于与邻井的地层对比,结合录井剖面图,可以很好地卡准取心层位、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等;此外,还可为钻井工程计算纯钻进时间、选择钻头类型、更换钻头服务。 三、岩屑录井 从取全取准岩屑的分析中已不难看出影响岩屑录井的主要因素是井深是否准确。当井深准确时,返出时间的精确与否则是影响岩屑录井的主要因素。 以下影响因素都是围绕返出时间(迟到时间)来描述的。 (一)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刮刀钻头钻屑呈片状和块状,牙轮钻头钻屑较细且呈粒状,砂岩、泥岩、页岩的钻屑形态差异很大。片状岩屑面积大,浮力也大,上返速度也快;粒状、块

气测录井全烃值大于100%的原因分析

气测录井全烃值大于100%的原因分析 根据目前现行的标准的全烃工作曲线做法,氢焰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现场气测仪的检测方式,以及现场多口井的气测录井实践经验和对气测录井理论的研究,认为在现场进行录井作业时,出现气测全烃值大于100%(甚至可能比较大)是正常的现象。全烃值大于100%对油气的解释评价基本上不产生影响。气测值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且气测值的大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气测解释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全烃确定异常,烃组分值确定异常性质”,只要一口井采用一种气测操作模式,即使出现上述现象也不会对气测解释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标签:气测;录井;全烃;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1 气测录井仪介绍 气测录井属碎钻天然气地面测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钻井液中天然气的含量和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依此来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地对储层进行评价。气测录井能够及时地发现油气层,并对井涌、井喷等工程事故进行预警。 根据所用仪器不同,气测录井可分为两种,即半自动气测和色谱气测。在探井中根据半自动气测成果可以发现油气显示,但是不能有效地判断油气性质,划分油气水层。色谱气测则可以判断油、气层性质,划分油、气、水层,提高解释精度。 2 钻井液携带的烃类气体 烃类气体具有溶解性。它不仅能溶于石油,而且还能溶解于水中,这样就形成了溶解气的储集。以甲烷为例,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为水中溶解度的10倍。假如甲烷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为1,则乙烷为5.5,丙烷为18.5,丁烷以上的烃气,可按任意比例与石油混合。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要稍大一些,氮气则不易溶解于石油中。 烃类气体的储集状态一般有:游离状态、溶解状态和吸附状态三种。在钻井过程中,天然气以两种方式进入钻井液。 其一是来自钻碎的岩石中的油气进入钻井液。油气层被钻开后,岩屑中的油气由于受到钻头的机械破碎作用,有一部分逐渐释放到钻井液中。单位时间钻开的油气层体积越大,进入钻井液的油气越多。 其二是由钻穿的油气层中的油气,经渗滤和扩散的作用而进入钻井液。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油气层中的油气经扩散作用进入钻井液,即油气分子通过某种介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而进入钻井液。第二种:油气层中的油气经渗滤作用进入钻井液,即油气层的压力大于液柱压力时,油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沿岩石的裂缝、孔隙以及构造破碎带,向压力较低的钻井液中移动。

气测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特征及应用

气测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特征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8T10:13:51.400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作者:孟维昌 [导读] ;气测全烃录井曲线在录井过程中具有帮助录井技术人员现场随钻快速发现和识别油气资源的功能,但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烃曲线异常具有多种类型。该文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不同类型异常特征,并结合实际工作应用,对全烃录井曲线异常类型进行了判断分析,准确、及时地实时监测全烃参数的异常变化,滤除假油气显示,从而达到保障钻井施工安全、工程施工提速提效,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的目 中石化胜利工程有限公司海洋钻井公司 目前,在气测录井过程中,全烃录井曲线凭借其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成为现场录井技术人员发现和判断油气异常显示的主要手段。正常钻进情况下,如果地层的岩性稳定,钻遇地层中流体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录井过程中全烃含量比较稳定,全烃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是由于受到钻井施工情况、地质压力变化、地层流体中烃组分总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全烃曲线出现异常变化,但这些全烃异常变化,若不能去伪存真,有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岩屑混杂时人为地多描述油气显示层,误认为是钻井取心层位、井壁取心层位,错解释为油气显示层进行试油试气、油层套管射孔等等。为了能更准确地识别地层油气显示,减少损失,本文从全烃曲线异常的种类及全烃曲线异常特征的现场应用进行剖析如下。 1.气测全烃曲线异常类型特征 通常情况下,全烃录井数据稳定在一定的值范围内,并且波动范围极小,该数值称之为全烃基值。当实时录井数据上升到基值的1.5倍以上时,称之为全烃气测异常,在录井曲线方面表现为曲线的幅度上升1.5倍以上。一旦全烃曲线出现异常,说明钻井液中所含烷烃总量上升,必须引起现场录井技术人员的重视,以防止油气层的漏失。 根据现场气测录井实际情况,气测全烃异常类型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地层油气型(孔隙油气型、裂缝油气型),后效气型,单根气型,混入原油型和混合型。 1.1地层油气型(孔隙油气型、裂缝油气型) 1.1.1孔隙油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型异常的全烃数据在上升到高峰后,在高位状态要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时间与该层油气资源的含量有关,油气资源越丰富,持续时间越长,反之亦然。高峰过后的下降过程与上升过程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对称性。该类型异常打开地层到全烃出峰之间的时间通常为一个迟到周期时间。 1.1.2裂缝油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异常在全烃曲线上具有上升趋势迅速,下降趋势缓慢,上升与下降不对称的特点。 1.2后效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型异常的表现特点与地层油气型异常比较接近,录井曲线的表现形式与地层油气型基本相同,区别表现为:产生时间不同,地层油气型异常出现在正常钻进期间,而后效通常是在停止钻进一段时间后,起下钻具过程中发生。二者出峰时间不同,后效异常从开泵到全烃出峰之间的时间要小于一个迟到时间,油气显示异常通常是等于一个迟到时间。 1.3单根气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单根气型主要表现特点是出现与消失迅速,同时从开泵到出现单根峰的时间基本等于一个迟到时间。一旦出现第一次单根峰,通常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到井筒内的钻井液柱压力与高压油气层压力基本平衡,单根峰将会消失,并且每次单根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大约与两次停泵的时间间隔相同。该类型异常在全烃录井曲线方面表现多为尖脉冲形式,上升与下降基本对称。 1.4混入原油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混原油异常显示在时间方面,出现显示的时间距离混原油开始时间基本等于一个钻井液循环周期,同时上升趋势迅速。在全烃数据方面表现为全烃值始终处于下降趋势,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会逐渐消失,但是全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多达两、三天内始终处于高值状态。该异常类型全烃曲线在上升趋势方面与裂缝油气异常类似,但其峰值持续时间远大于裂缝油气类型异常。 1.5混合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该类型在特点上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混原油状态下,全烃数据在降低的大趋势下,一旦遇到真正的油气显示异常时,全烃数据将会有下降状态转为上升状态,并有油气显示异常的情况出现,。另外一种形式的特点表现为单根峰值在下降过程中突然上升,并且峰值超过单根峰的最高峰值。 2.气测全烃曲线异常的现场应用 通过对各种全烃异常显示的准确判断,在全烃录井数据应用过程中,可以剔除非正常的异常显示,找出真正的油气异常显示,进行发现和判断油气资源,有利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地层油气型、后效气型、单根气型和混入原油型气测全烃异常显示,在现场录井中经常遇到,也容易判别,然而随着大位移定向开发井不断增多,在钻井液中混入原油经常困扰着现场录井技术人员,下面是混油条件下发现新油气显示两口井实例: 某井2017年09月23日钻至井深3036.00m,工程向井内钻井液中加入原油7.0t,气测全烃值由1.5%迅速升高至94.41%,钻至井深3153m混油全烃异常值缓慢降至34.97%。钻进至井深3162m全烃异常值由19.92%迅速升至59.22%,经落实岩屑见灰色油斑粉砂岩1m/1层,综合解释为油层0.5m/1层;钻至井段3173-3182m全烃异常值由30.60%逐渐升至55.22%,经落实岩屑见灰色油斑粉砂岩10m/3层。 某井2016年01月26日于井段3060.00m~3176.00m混入原油3.0t,气测全烃值由0.5%逐渐升高至7.07%,钻至井深3187m气测全烃异常值由9.53%迅速升高至100.00%,异常显示井段3186-3193m,厚度7m,后经井壁取心、岩屑、测井资料等综合解释为油层4.7m/3层。钻至井深3201m气测全烃异常值由6.30%逐渐升至39.96%,异常显示井段3199-3204m,厚度5m,后经井壁取心、岩屑、测井资料等综合解释为油层2.9m/1层。3197m和3206m的全烃异常显示均为单根峰异常显示,为假全烃异常显示。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3.1.1一般情况下,全烃曲线异常在气测录井各曲线中,异常幅度最为明显。在不同类型油气层、不同钻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全烃曲线异常幅度和异常类型各有不同。现场录井过程中,应根据气测全烃曲线异常特征和其它工程参数,谨慎判断真假油气显示。 3.1.2由于地层油气与混入井内原油异常叠加,使得全烃异常幅度和厚度增大,现场要结合钻时、岩屑及其它气测异常曲线,准确判别每个层的异常显示井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